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共17篇)_第1页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共17篇)_第2页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共17篇)_第3页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共17篇)_第4页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共1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页共30页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共17篇〕篇1: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对于数学才能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开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提供了极好的时机。一、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络,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表达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二、注意表达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敏、合理选择算法的才能。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但是,只要把握“简便”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定律、法那么,就应该是正确的。简便计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才能,甚至要有一些直觉,可以进展合理的分析^p,找出其中可以进展简便运算的局部,并合理地进展简便运算。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简算数对象“25和4”、“125和8”、“5与任何偶数”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拟深入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有了对简便运算的直觉。让学生认识到简便计算更好算,不知不觉地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了其他的地方比方其他计算、应用题的计算、现实生活等等,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才能大幅度进步。三、从课题和课本原有知识出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跳出常规数学教学的框框,课后让学生考虑“88×125”,第二天学生汇报了两种答案:①8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②88×125=11×〔8×125〕=11×1000=110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率,让他们分别同125相乘;第②种那么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先把8与125相乘,最后乘11。两种答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发现了8与125相乘非常简便,于是想方设法对88进展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关键,所以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展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率,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展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简便运算是灵敏、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那么等等,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进展计算,通过简便运算要大幅度地进步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就是说: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最重要的是灵敏、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那么。尤其要强调“灵敏”、“合理”。篇2:《简便计算》教学反思一、调整教材顺序,促进有效教学“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展运算,结果不变。“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学生通过详细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讨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详细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二、设计比照练习,促进有效教学在新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新知识、新方法会对旧知识、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因此,要设计比照练习,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比照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明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如,463+82+18,463-82-18,463-82+189600×25×49600÷25÷49600÷25×4三、进展逆向训练,促进有效教学逆向运用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四、加强应用训练,促进有效教学例1、求以下图形“L型”菜地的面积;9厘米21厘米9厘米例2、学校合唱团99个学生,每人一套报装185元,后来再加上同等价格的指挥服装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例3、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羽毛球12个,每筒羽毛球32元。又买了8个篮球。1、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25×12=25×4×3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32×25=8×4×253、每枝羽毛球拍多少元?330÷5÷2五、加强错例分析^p,促进有效教学例1:25×32×125例2:32×125=25×4+8×125=4×〔8×125〕=4×8×4×125例3:463-82+18例4:9600÷25×4例5:25×〔400+4〕=463-〔82+18〕=9600÷〔25×4〕=25×400+4篇3:《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简便计算这一局部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简便运算都掌握,并且能融会贯穿的运用,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所考虑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会寻找题目的特点。〔1〕看到数字5、25、125想到数字2、4、8。将他们相乘,凑成整数。例如:25、36,把36写成4×9。变成25×4×9,使计算简便。〔2〕把接近整数的写成整数和一个一位数相加减。例如:202×32,把202写成200+2,变成200×32+2×32,使计算简便。〔3〕寻找能凑成整数的数,把它们相加减。例如:126×5+5×74,发现126+74=200,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5×200,使计算简便。例如:357-64-57,发现357和57,都有一个57,相减正好是整数,可以运用数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计算简便。二、巧妙运用简便计算。简便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用整数来参与计算,到达使计算化难为易的目的。题目的简便计算是千变万化的,主要是要让学生看懂根据题目特点,灵敏选用简便计算。例如:28×25的计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三、注重题目的比照。有些学生对于简便计算,你出10题,他做下来可能是题题错。学生很难掌握简便计算的一个原因就是将题目混淆,故就不知道该题该用哪种简便计算。教学中,老师要加强类似题目间的比照。例如:〔25×20〕×4与〔25+20〕×4的比拟,前者是运用乘法结合律,后者是运用乘法分配律例如:125×88和88×102的比拟,前者是拆88,把88拆成8×11或88拆成80+8,后者是拆102,把102拆成100+2。总之,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探究方法,才能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学生对知识进展更新、深化、打破和超越。篇4:《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整数简便运算中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通过课前让孩子回忆,复习了分别用字母怎样表示,并通过实际的题让孩子们练一练整数乘法中简便运算,但给孩子们写出两道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小数运算时,孩子们可以想到整数中25*4=100125*8=100025*8=200等经常记住的结论。在小数中孩子们0。25遇到4也会把它结合在一起,遇到202、也会想到用分配律计算,但是遇到0。34*0。5*0。6=时有点束手无策,只能让孩子观察末尾数字能否凑十,而且选择时还得考虑与水结合简单,所以小数中的简便方法需要练习。篇5:《简便计算》教学反思简便计算相对于普通的四那么混合运算来说既又它讨人喜欢的地方又有让人头痛的方面。简便计算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比拟简单的,运用了运算定律后,计算变得很简单。但是对于一局部学困生来说是非常复杂,难理解的。特别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总有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这堂课上得扎实有效,本课设计了两个环节:〔1〕复习运算定律;〔2〕运用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运算。在复习运算定律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运算定律,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进展分类比拟,为下一步的灵敏运用奠定了根底。在总复习时不能满足于掌握常见的五个运算定律,要加以引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应用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运算时,改变以往的做法,出示学生课前测试中简便运算出错的题目以及一题多解的典型题目。接着又出示学生课前自己搜集的错题让学生分析^p错误,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了,学生在选题时要进展大量的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复习的过程。学生出的题目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精选的题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覆盖面全,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的简便运算的类型。〔2〕关注了学生易错的题目。〔3〕关注了一些生僻的解法。我们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还你一片精彩。最后还找了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供学生判断和一些思维拓展题供学生计算,学生假如做的好,采取一些鼓励机制,如加分或加星等。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也好。篇6:《简便计算》教学反思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共包括了五个定律和两个性质: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者a×〔b+c〕=a×b+a×c连减法的性质:a-b-c=a-〔b+c〕连除法的性质:a÷b÷c=a÷(b×c)大多数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拟好,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比照的方法进展练习:1.×87=〔100+1〕×87=8700+87=8787〔乘法分配律拆项法〕34×43+34×56+34=34×〔43+56+1〕=34×100=3400〔乘法分配律添项法〕2.在教学中,我屡次次听到学生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屡次出现这样的混淆。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比拟中区分,在区分中比拟。3.简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对于学生进步运算才能,大有好处。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进步的,而是需要大力练习。二、设计比照练习,促进有效教学4.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比照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明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如,463+82+18,463-82-18,9600×25×49600÷25÷49600÷25×45.针对逆向运用,有以下规律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篇7:《简便计算》教学反思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局部,《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敏、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进步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这几周我一直在教学简算,开场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那么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场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于是,我开场困惑、开场考虑、我开场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才能,甚至要有一些直觉,可以进展合理的分析^p,找出其中可以进展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展简便运算。于是,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我认为计算达不到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5与任何双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拟深入的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进展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据以前的教学我发现,其实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还是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的。比方算几套课桌椅价钱的问题,学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也就是浸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教学反思《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我在教学内容这局部时,学生确实很难到达自觉地运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学生对于计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这也跟我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有这样一道题〔80+8〕×25,学生完成后,我随即将该题改为“88×25”让学生做,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①、88×25=80×25+8×25=20xx+200=2200;②、88×25=11×〔8×25〕=11×200=22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说: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25相乘;第②种那么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先把8与25相乘,最后再乘11。听完学生的介绍后,我进展了总结,首先肯定了两种答案的正确,然后对两种答案进展了分析^p:两种答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发现了8与25相乘非常简便,可以凑整。于是想方设法对88进展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关键,所以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展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展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最后强调: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篇8:《简便计算》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是两数相乘的两种简便计算,一种是通过将其中一个数转变为两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得运算简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另一种是通过将其中一个数转变为两个数相除的形式是的计算简便,这是学生理解起来的一个难点。而将哪个数变,变为哪种形式,又变为哪两个数适宜是本节课的重点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与事先料想的完全一样,学生对于两数相乘交换一数理解起来没有问题,对于两数相除的形式就不太理解。连在班级中很突出的学生也不能答复到点子上,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但是对于其作用都能理解,这一点还是很不错的。另外,对于两数相乘的简便计算有多种,由于先前学习的乘法分配律,学生大多更习惯于将其中一数转化为两数相加的形式,其次是两数相乘的形式。在稳固练习环节中学生根本上没有用两数相除的形式。在稳固练习时,对学生的要求是比一比谁的'算法数量更多更简单,学生对于这种带着比赛性质的活动明显更加热衷,课堂气氛更加活泼,许多平时不太爱表现自己的学生也可以踊跃地举手发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多的采用这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篇9:简便计算教学反思简便计算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构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整个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历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质疑、猜测、例证、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1.注重教学目的的整合化。根据时代的开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的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根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的和开展性目的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在开展过程中落实知识。在“交换律”这节课中,老师在目的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的,不仅和学生研究了“交换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目光对待身边的事情并提出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鼓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构造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p,主动获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2.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新课标里曾指出,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展,开展教学活动。这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指出了方向。“交换律”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展了尝试。〔1〕找准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合适每个学生自立学习的教学过程的根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程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别安排在第七册和第八册,而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老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本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本节课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目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浸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引导学消费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究的兴趣。〔3〕改良材料的呈现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的根本内容、根本思路,老师应在尊重教材的根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展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本节课在教学材料的处理时,改变了把课本当作“圣经”的现象,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与组织,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创新和理论的学习环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另外在材料呈现的顺序上,本节课改变了教材编排的顺序:在第七册教学加法交换律,在第八册教学乘法交换律,而是同时呈现,同时研究。因为当学生在已有认知构造中提取与新知相关的有效信息时,不可能像教材编排的有先后顺序之分,而是同时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篇10: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核心提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表达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首先,例题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甄别数学信息的正确使用。在本例题中呈现了多条数学信息,但是在解决例题提出的数学问题时,不是所有的数学信息都要使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表达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首先,例题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甄别数学信息的正确使用。在本例题中呈现了多条数学信息,但是在解决例题提出的数学问题时,不是所有的数学信息都要使用到,始终要关注学生是否能根据数学问题选择正确的数学信息来有效解决问题。例题中的三个问题可以依次给出,让学生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然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容易理解12×25=3×4×25的算理,但可能对于12×25=12×100÷4比拟难理解,老师应给予启发引导,打破教学难点.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才能,在比照学生的不同算法中,注意学生对自己不同解决方法的描绘,重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最后,在新授的自由提问并解决问题环节,要关注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否根据了例题中给出的数学信息,数学问题的描绘是否准确。篇11:《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简算数对象“25和4”、“125和8”、“5与任何偶数”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拟深入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有了对简便运算的直觉。让学生认识到简便计算更好算,不知不觉地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了其他的地方比方其他计算、应用题的计算、现实生活等等,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才能大幅度进步。从课题和课本原有知识出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跳出常规数学教学的框框,课后让学生考虑“88×125”,第二天学生汇报了两种答案:①、8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②、88×125=11×〔8×125〕=11×1000=110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率,让他们分别同125相乘;第②种那么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先把8与125相乘,最后乘11。两种答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发现了8与125相乘非常简便,于是想方设法对88进展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关键,所以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展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率,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展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简便运算是灵敏、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那么等等,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进展计算,通过简便运算要大幅度地进步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就是说: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最重要的是灵敏、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那么。尤其要强调“灵敏”、“合理”。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简算数对象“25和4”、“125和8”、“5与任何偶数”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拟深入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有了对简便运算的直觉。让学生认识到简便计算更好算,不知不觉地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了其他的地方比方其他计算、应用题的计算、现实生活等等,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才能大幅度进步。从课题和课本原有知识出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跳出常规数学教学的框框,课后让学生考虑“88×125”,第二天学生汇报了两种答案:①、8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②、88×125=11×〔8×125〕=11×1000=110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率,让他们分别同125相乘;第②种那么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先把8与125相乘,最后乘11。两种答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发现了8与125相乘非常简便,于是想方设法对88进展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关键,所以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展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率,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展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简便运算是灵敏、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那么等等,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进展计算,通过简便运算要大幅度地进步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就是说: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最重要的是灵敏、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那么。尤其要强调“灵敏”、“合理”。篇12: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关于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上课效果还不错,可是作业中稍稍转弯就出现惨不忍睹的.场面。曾经我把它定论为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不够,却始终没有从老师角度去反思,那么问题终究出在哪里?由于准备的内容和新授的知识练习亲密,学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考虑,新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会大大地缩小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个载体的作用如何发挥呢?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深度的考虑?第二:新授内容的学习有老师帮助检索有关的旧知,分开老师,学生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呢?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检索旧知的才能怎样培养?所以有的学生就会说:“哦,简单,简单!”上课都听得懂,回家自己做练习就困难了,经过反思与揣摩后,,我认为在教学关于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应从下面几点找手。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由于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分析^p才能偏低,观察也难于顾全大局,只着眼于数字。学生对于类似题目还是容易混淆。只注意数字,不注意运算符号和根据何种运算定律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数学医院医生的角色,让他们给就医的“病人”看病和开具药方,例如:我出示:〔1〕125×〔8+10〕=125×8+10〔2〕〔25+7〕×4=25×4×7×4〔3〕〔25×7〕×4=25×7×25×4〔4〕35×9+35=35×〔9+1〕学生把每题的错例都剖析的清清楚楚,这样就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络,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表达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3、注意表达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敏、合理选择算法的才能。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对于数学才能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开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提供了极好的时机。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4、在各种教学中,其实我们要注意运用整合观念,从整体来观察。我们的教科书知识显得有点零散,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思维。因此,象简算这种题目,我们可以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拟,加深简算的印象。我想,这也许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吧?篇13: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对于数学才能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开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提供了极好的时机。一、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络,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表达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二、注意表达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敏、合理选择算法的才能。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但是,只要把握“简便”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定律、法那么,就应该是正确的。简便计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才能,甚至要有一些直觉,可以进展合理的分析^p,找出其中可以进展简便运算的局部,并合理地进展简便运算。篇14: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一、三点收获:1。两点“打破”。“不求完美,但求打破”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中心思想,“追求高效课堂”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了表达中心思想,凸现主题,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展了大胆的尝试。〔1〕教学内容的“打破”。从教材的编写来看,因为考虑到学生认知程度的局限,似乎突出了对“a÷b÷c=a÷〔b×c〕”的理解,而有意识地淡化了对“a÷b÷c=a÷c÷b”和“a÷〔b×c〕=a÷c÷b”这些形式的理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连除的运算”的背景下来研究“连除性质”的,引导学生在理解“a÷b÷c=a÷〔b×c〕”的本质意义的同时,不可防止会碰到对“a÷b÷c=a÷c÷b”的理解。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成为了课堂教学规律拓展的内容,也成为了认识规律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设计了相关的变式题目,让学生完好的认识了“除法性质”,还进展了有效的拓展。〔2〕教学方法的“打破”。本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表达,自始至终整个课堂都变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由学生去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通过学生“自己做自己讲”,让学生去倾听学生的思想,更有代表性,更有吸引力;通过“极限挑战”赛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入;通过“你有困难我来帮助”活动化解重难点,运用“互帮互学”,加强了教学针对性,让知识落实得更到位,既培养了学生的才能,又活泼了课堂气氛。2、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流程上我从“唱响口号”开场,设计了“小试身手”“热身活动”“一式定音”“深化认识”“独立解题”“你挑我讲”“应用拓展”等环节,环环相扣,步步引入。特别是“热身活动”,让学生耳目一新,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你挑我讲”活动,让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不再在课堂上显得无所事事,被同学选种为心中“小老师”,自然是莫大的荣耀,也为他们今后更加努力学习树立了信心。3、关注学生的心声,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我极大的满足了学生表现欲望,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本着“学生有疑问,我们当堂就解决”,“学生有感想,我们一起来倾听”的宗旨,我不放过教学中学生的一点一滴的异议,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大快人心”之感,真正表达了口号中所提倡的“认真倾听,大胆表现”。教学中“温馨提示语”,课结时“老师送给你们的话”,构建出了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二、两点反思;1、学生“悟”得不深。在第一环节“小试身手”中,假如每位学生两组题目都做,自己去比照,感悟,印象会更深入;在“热身活动”中,假如将一分钟的比赛时间再增加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