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探究与拓展题1初三政治第二课化学探究与拓展题1初三政治第二课1[题目1]一天,小明放学回家看见他的妈妈炒菜时油锅着火了,妈妈迅速盖上锅盖,一会儿火灭了,小明很好奇,想对物质燃烧及灭火原理探个究竟。于是,他回到学校询问了化学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与小明一起做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一:用坩埚钳分别夹取石子和一片纸在火上烧,只有纸燃烧;实验二:同时取等质量的两小块儿白磷,分别放在如下图(A、B)所示的铜片上,一段时间后,只有装置A的白磷燃烧;2初三政治第二课[题目1]一天,小明放学回家看见他的妈妈炒菜时油锅着火了,妈2
实验三: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以上气体的集气瓶中,C瓶是空气,D瓶是氧气已耗尽的空气。发现小木条插入D瓶中马上熄灭,插入C瓶的过了一段时间才熄灭;实验四:将在空气中点燃的小木条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木条燃烧得更旺。请回答下列问题:3初三政治第二课实验三: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以上气体的集气3(1)请你帮助小明分析物质着火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2)从实验四中你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3)结合上述实验或物质燃烧的条件,总结灭火的原理(最少两条)<1>_________;<2>_____________。回想生活中你见到的灭火场景,思考这些灭火的方法利用了灭火的哪条原理?(4)在农村,有时堆放的秸秆会发生自燃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请你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提一些建议(至少两条)<1>_________,<2>___________<1>有可燃物存在<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或接触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1>阻断可燃物的供应;<2>或隔绝氧气;<3>或使环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就是利用了隔绝空气中的氧气达到灭火目的。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利用降低可燃物环境的温度,水蒸气可起到隔绝空气作用的原理。原因是堆放的秸秆内部空气流通不好,因缓慢氧化而放出的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扩散,导致其内部温度升高,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引起自发燃烧。采用<1>不要将秸秆堆放得过多过密,<2>经常翻动秸秆,<3>应放在阴凉处等方法来进行。4初三政治第二课(1)请你帮助小明分析物质着火燃烧的条件是_____4[题目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____________(2)这个实验除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的结论处,还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填“易”“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活泼”“不活泼”)的结论。
(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____________。
红磷过量的目的是让氧气消耗完全。难不活泼
碳、硫燃烧虽消耗氧气,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气体,瓶内气压变化较小,水面不能上升,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5初三政治第二课[题目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下图是5[拓展一]某同学设计了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将图中所示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3>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6初三政治第二课[拓展一]某同学设计了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6(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3>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3)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物性:无色、不易溶于水;化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液面大约在标记1/5处;
7初三政治第二课(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7[拓展二]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均盛满空气,燃烧匙中分别盛有红磷和木炭。回答下列问题:
(1)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分别点燃红磷和木炭,充分燃烧后,待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2)由甲瓶产生的现象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_____________。(3)若图中烧杯里的水是足量的,甲瓶现象不明显,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水渐渐进入甲的广口瓶中,最后达到广口瓶内体积约1/5处水没有进入乙的广口瓶中
可能的原因是<1>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进入瓶内;<2>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3>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夹子,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4>止水夹右端一段导管内的空气进入瓶内,占据了一定体积。
8初三政治第二课[拓展二]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均盛满空气,燃烧匙中8
[拓展三]如下图所示,等体积的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当红磷和硫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B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红磷和硫分别燃烧后,A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少,而B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化不大,由于A、B两瓶相通,A瓶中气压减少的同时,B瓶中的气体就会流向A瓶来补充一部分,最终使A、B两瓶的气压相等且都小于外界大气压,
9初三政治第二课[拓展三]如下图所示,等体积的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9拓展四:将完全相同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调至天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下图所示),关闭两个弹簧夹,使两者完全燃烧后,冷却到室温,此时打开弹簧夹a、b。
(1)打开弹簧夹时可观察到的现象()A.甲中进水B.乙中进水C.甲乙两瓶都进水D.甲乙两瓶都不进水
(2)此时的天平()A.偏向左 B.偏向右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确定10初三政治第二课拓展四:将完全相同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10(3)若撤掉水槽,将甲乙两边直接用一导管连接,其他条件不变,如下图所示。当白磷和木炭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此时的天平()A.偏向左B.偏向右C.处于平衡状态D.无法确定11初三政治第二课(3)若撤掉水槽,将甲乙两边直接用一导管连接,其他条件不变,11下列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A.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钢。)B.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你选择的成语是
。其中的化学原理:
。12初三政治第二课下列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12A.百炼成钢:反复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转变为钢。B.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减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烧。
13初三政治第二课A.百炼成钢:反复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13现有盐酸、氢氢化钙、碳酸钠三种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两种溶液,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要求:①选择试剂时,同类物质在鉴别中只能使用一次;②每次鉴别一步完成;③有微溶物生成的,不按沉淀处理。请回答:(1)你认为鉴别方法最多的两种溶液是_____________;(2)鉴别上述两种溶液,你所选择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初三政治第二课现有盐酸、氢氢化钙、碳酸钠三种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两种溶液,用14问题(1)中可能的两种溶液
问题(2)的各种鉴别方法中所加试剂
HCl、Na2CO3
①指示剂②活泼金属③CuO或Fe2O3等④酸⑤难溶性⑥碳酸盐HCl、Ca(OH)2
①指示剂②活泼金属③CO2或CuO、Fe2O3等④难溶性碱⑤碳酸盐Na2CO3、Ca(OH)2
①CO2②酸③Ba(OH)2、Ca(OH)2等④可溶性碳酸盐或可溶钙盐、钡盐
15初三政治第二课问题(1)中可能的两种溶液问题(2)的各种鉴别方法中所加试15(3)填写用上述任意一种试剂鉴别两种溶液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为Na2CO3
酚酞试液不变色为稀盐酸
16初三政治第二课(3)填写用上述任意一种试剂鉴别两种溶液的实验报告:实验步16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①在a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②在b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③在c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是否变红):1、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钠离子
。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
17初三政治第二课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17下图为某同学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实验。
硝酸银溶液DCAB(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是(填写装置序号)________(2)我国古代“湿法冶铜”就是利用了C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你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帮助这位同学达到实验目的。
18初三政治第二课下图为某同学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实验。硝18小王、小李与小陈三位学生去游泳池游泳,小王对池内“蓝色水”产生好奇,引发了三人探究其中溶有什么物质的欲望。他们用一个洗净的可乐瓶盛满一瓶“蓝色水”,根据已有的经验共同讨论、设计、分工、合作进行如下实验:
分工
小王
小李
小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液体内铁丝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
_________实验结论
含有_____元素
白色沉淀是____
“蓝色水”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产生蓝色沉淀铜BaSO4CuSO419初三政治第二课小王、小李与小陈三位学生去游泳池游泳,小王对19在除杂质的实验操作中,为了将溶液中的杂质完全去除,通常需加入过量的除杂质试剂。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含有少量,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1)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滴加稀盐酸直至pH=7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全除去Na2SO4完全除去剩余的BaCl2刚好完全除去剩余的Na2CO320初三政治第二课在除杂质的实验操作中,为了将溶液中的杂质完全去除,通常需加入2021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初三政治第二课21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21化学探究与拓展题1初三政治第二课化学探究与拓展题1初三政治第二课22[题目1]一天,小明放学回家看见他的妈妈炒菜时油锅着火了,妈妈迅速盖上锅盖,一会儿火灭了,小明很好奇,想对物质燃烧及灭火原理探个究竟。于是,他回到学校询问了化学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与小明一起做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一:用坩埚钳分别夹取石子和一片纸在火上烧,只有纸燃烧;实验二:同时取等质量的两小块儿白磷,分别放在如下图(A、B)所示的铜片上,一段时间后,只有装置A的白磷燃烧;2初三政治第二课[题目1]一天,小明放学回家看见他的妈妈炒菜时油锅着火了,妈23
实验三: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以上气体的集气瓶中,C瓶是空气,D瓶是氧气已耗尽的空气。发现小木条插入D瓶中马上熄灭,插入C瓶的过了一段时间才熄灭;实验四:将在空气中点燃的小木条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木条燃烧得更旺。请回答下列问题:3初三政治第二课实验三: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以上气体的集气24(1)请你帮助小明分析物质着火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2)从实验四中你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3)结合上述实验或物质燃烧的条件,总结灭火的原理(最少两条)<1>_________;<2>_____________。回想生活中你见到的灭火场景,思考这些灭火的方法利用了灭火的哪条原理?(4)在农村,有时堆放的秸秆会发生自燃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请你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提一些建议(至少两条)<1>_________,<2>___________<1>有可燃物存在<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或接触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1>阻断可燃物的供应;<2>或隔绝氧气;<3>或使环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就是利用了隔绝空气中的氧气达到灭火目的。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利用降低可燃物环境的温度,水蒸气可起到隔绝空气作用的原理。原因是堆放的秸秆内部空气流通不好,因缓慢氧化而放出的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扩散,导致其内部温度升高,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引起自发燃烧。采用<1>不要将秸秆堆放得过多过密,<2>经常翻动秸秆,<3>应放在阴凉处等方法来进行。4初三政治第二课(1)请你帮助小明分析物质着火燃烧的条件是_____25[题目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____________(2)这个实验除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的结论处,还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填“易”“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活泼”“不活泼”)的结论。
(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____________。
红磷过量的目的是让氧气消耗完全。难不活泼
碳、硫燃烧虽消耗氧气,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气体,瓶内气压变化较小,水面不能上升,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5初三政治第二课[题目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下图是26[拓展一]某同学设计了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将图中所示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3>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6初三政治第二课[拓展一]某同学设计了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27(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3>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3)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物性:无色、不易溶于水;化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液面大约在标记1/5处;
7初三政治第二课(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28[拓展二]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均盛满空气,燃烧匙中分别盛有红磷和木炭。回答下列问题:
(1)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分别点燃红磷和木炭,充分燃烧后,待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2)由甲瓶产生的现象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_____________。(3)若图中烧杯里的水是足量的,甲瓶现象不明显,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水渐渐进入甲的广口瓶中,最后达到广口瓶内体积约1/5处水没有进入乙的广口瓶中
可能的原因是<1>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进入瓶内;<2>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3>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夹子,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4>止水夹右端一段导管内的空气进入瓶内,占据了一定体积。
8初三政治第二课[拓展二]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均盛满空气,燃烧匙中29
[拓展三]如下图所示,等体积的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当红磷和硫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B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红磷和硫分别燃烧后,A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少,而B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化不大,由于A、B两瓶相通,A瓶中气压减少的同时,B瓶中的气体就会流向A瓶来补充一部分,最终使A、B两瓶的气压相等且都小于外界大气压,
9初三政治第二课[拓展三]如下图所示,等体积的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30拓展四:将完全相同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调至天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下图所示),关闭两个弹簧夹,使两者完全燃烧后,冷却到室温,此时打开弹簧夹a、b。
(1)打开弹簧夹时可观察到的现象()A.甲中进水B.乙中进水C.甲乙两瓶都进水D.甲乙两瓶都不进水
(2)此时的天平()A.偏向左 B.偏向右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确定10初三政治第二课拓展四:将完全相同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31(3)若撤掉水槽,将甲乙两边直接用一导管连接,其他条件不变,如下图所示。当白磷和木炭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此时的天平()A.偏向左B.偏向右C.处于平衡状态D.无法确定11初三政治第二课(3)若撤掉水槽,将甲乙两边直接用一导管连接,其他条件不变,32下列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A.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钢。)B.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你选择的成语是
。其中的化学原理:
。12初三政治第二课下列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33A.百炼成钢:反复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转变为钢。B.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减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烧。
13初三政治第二课A.百炼成钢:反复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34现有盐酸、氢氢化钙、碳酸钠三种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两种溶液,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要求:①选择试剂时,同类物质在鉴别中只能使用一次;②每次鉴别一步完成;③有微溶物生成的,不按沉淀处理。请回答:(1)你认为鉴别方法最多的两种溶液是_____________;(2)鉴别上述两种溶液,你所选择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初三政治第二课现有盐酸、氢氢化钙、碳酸钠三种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两种溶液,用35问题(1)中可能的两种溶液
问题(2)的各种鉴别方法中所加试剂
HCl、Na2CO3
①指示剂②活泼金属③CuO或Fe2O3等④酸⑤难溶性⑥碳酸盐HCl、Ca(OH)2
①指示剂②活泼金属③CO2或CuO、Fe2O3等④难溶性碱⑤碳酸盐Na2CO3、Ca(OH)2
①CO2②酸③Ba(OH)2、Ca(OH)2等④可溶性碳酸盐或可溶钙盐、钡盐
15初三政治第二课问题(1)中可能的两种溶液问题(2)的各种鉴别方法中所加试36(3)填写用上述任意一种试剂鉴别两种溶液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为Na2CO3
酚酞试液不变色为稀盐酸
16初三政治第二课(3)填写用上述任意一种试剂鉴别两种溶液的实验报告:实验步37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①在a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②在b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③在c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是否变红):1、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钠离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索赔注意事项
- 11亲情友情(2023初中英语中考时文阅读完型填空任务型阅读)
- 浙江省嘉兴市高三4月模拟测试数学试题
- 安全教育教案 (2)(二)
- 2024年售房合同书310字
- 2024年阿克苏客运资格证仿真试题
- 2024年投标委托书
- 2024年自贡道路旅客运输知识考试题库
- 2024年银行车贷借款合同范本
- 2019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成功的钥匙》
- 九招致胜课件完整版
- 2023年白银有色集团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无锡市城市管理局事业单位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第七章 行为主义的发展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标准》TCCIAT0024-2020全文参考
- 创业板答题标准20题答案
- 医学心理学:心理评估习习题(附答案)
- 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物理试卷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表内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一分)
- 《商业文化伦理(第二版)》第七讲当代浙商
-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8我们受特殊保护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