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节选)课件_第1页
《屈原列传》(节选)课件_第2页
《屈原列传》(节选)课件_第3页
《屈原列传》(节选)课件_第4页
《屈原列传》(节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2.理解文章节选内容中《离骚》的写作缘由及作者对屈原为人和《离骚》的评价;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学习他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2了解作者和传主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了解作者和传主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3了解作者和传主《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了解作者和传主《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4了解作者和传主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但仍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念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诗作的基调。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了解作者和传主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5了解作者和传主“楚辞”与《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题材称为“骚体”。

《楚辞》: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东方朔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了解作者和传主“楚辞”与《楚辞》6整体感知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整体感知课文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78分析讲解课文8分析讲解课文8999101010111111121212131313141414151515161616171717181818191919202020当堂训练当堂训练21提炼与概括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提炼与概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22文段思路一、写作缘由1.总述创作《离骚》的原因;2.“离骚”的含义;3.创作时的心理特征、艰难处境、创作动因。二、评价《离骚》和屈原1.《离骚》思想特点:诗兼风雅。2.《离骚》内容特点:(1)广远;(2)崇辟。3.综合评价《离》语言、屈为人、《离》表达(1)语言:简约洗练、含蓄精深。

(2)为人:志趣高洁、品行正直。(3)表达:以小见大、由近及远。4.总评:内容形式人品文品的完美统一,高度评价其志趣。文段思路一、写作缘由23讲评作业讲评作业24思考与探究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最后说道“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联系本文及自己的印象,说一说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第一问:“志”是屈原忠君爱国的思想意识、富强祖国的理想追求和高洁不屈的高尚品格。第二问: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着屈原那样正道直行的品格,有着屈原那样深厚而又执着的感情。由此,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同时,司马迁也借此表达对奸邪小人及黑暗社会的否定和鞭挞。思考与探究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最后说道“余读《离骚》《25思考与探究2.请结合对屈原的总体印象,替其写一段颁奖词。思考与探究2.请结合对屈原的总体印象,替其写一段颁奖词。26范例1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更好的选择。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你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自己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范例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确,除了27范例2

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意;或者如胡适所说,是一个大“箭垛”,让我们人人都可以在他那里射中心中所想;或者,如我曾经比喻的,是一个大大的“滚雪球”,当他在时光的坡道上滚过一代又一代时,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可以在上面附着上自己的东西:既是对屈原的新发现,也是价值的增值。是的,物理存在的屈原在纪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庇荫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力量。

——鲍鹏山《面向风雨的歌者》范例2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意;或28拓展欣赏

《拜谒屈原祠》/杜鸿

以一种敬畏的方式,走近了屈原,走进了这座精神圣殿。我的心灵沐浴着一种光辉,沐浴着一种皈依的意味。

屈原故里的牌坊立在一片林荫深处。透过树叶,可以看到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大字。牌坊旁还有一条小溪,绿树绿叶为它遮去了炎炎烈日,挡住了芜杂的尘世喧嚣。

走到祠堂山脚下,便开始仰望那位老人的铮铮傲骨。每向他迈近一步,心都要起伏一次。在那群雄争霸的年代,他本可以做一位归隐山野的隐士,何苦站在那汨罗河边,问天索地,忧国忧民,最后以头颅和身躯,撞上了历史的洪钟。他却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彻底,不可逆转。他还用他的《离骚》、他的《九歌》、他的《天问》来吟唱心中的爱国之情。他赴身汨罗是在以魂问天。汨罗无辜,江山不幸。通天的爱国之树,竟然没有立足的地方;楚天之大,却放不下一具忠魂之躯。倒是这条小小的汨罗河,成了他的归宿。拓展欣赏《拜谒屈原祠》/杜鸿29拓展欣赏

屈原别无选择。作为正直的屈原、大爱的屈原,这是唯一的结果。屈原的一生是入世的、积极的。而入世的、妥协的宋玉,只是屈原的另一种结果。屈原思想只可能有着一如自身,再就是一如宋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这是屈原价值观的必然,没有任何其他的出路。可是,屈原的伟大,就在于他选择了一种入世的态度。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生命观来阐释屈原的爱国行为。他是在用生命呼唤楚国的觉醒,呼唤整个历史走向秩序和真理,好让他身后的人不再有如他这样的境遇,同时,他也是在用生命呼唤他的祖国,能有一个放置爱国忠魂的地方。

他的身殁,竟如明镜,一下子就鉴出了历史的身影。百姓也是明镜。屈原的忠魂并没让那如铁的宫墙阻挡在荒郊野外,而是被那些握锄的手、摇橹的手、打鱼的手从不同的时空中伸过来,以端午、粽子、龙舟以及有关龙舟的一切习俗的方式,给予了他无限的抚慰。那些安魂的手,一直抚慰了几千年。他们的这种抚慰,何止是抚慰了一个忠魂,更是抚慰了一个民族的爱心。拓展欣赏屈原别无选择。作为正直的屈原、大爱的屈原,这是唯30拓展欣赏

已经来到屈原面前。他的目光正对着我,让我感到他苦站了这么多年,就是在等待我的到来。他身着广袖长袍,头戴翘头巾,显得有几分苍凉和孤独,而合了祠牌上那“孤忠”的意境。塑像是青铜制作的,但是我分明看到了他的面部肌肉在抽搐,嘴唇在沉吟。好在,他和他的祠静卧在那些橘树丛中。祠顶用的是琉璃瓦,廊柱是深红色,整个祠依山傍水。祠里依次立着他的文献碑刻。那字是铁笔银钩,那诗是千年不朽,那石是本色质朴,那气象是绯红云雾,是万古流芳。

咀嚼着他用生命熔铸的诗章,我豁然开朗。此时,这祠已经成为每个爱国者的朝圣之地。屈原文学,无疑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财富。当屈原的爱国之志打不通楚国宫廷的厚墙时,他竟在思想的墙壁上,凿通了一个洞,然后把毕生的意志投到文学的屋子里,成就了一座辉煌的文学殿堂。【精要赏析】这篇文章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先写屈原故里的牌坊,简单交代牌坊所处的环境;再写来到祠堂的山脚下仰望屈原,重点写了屈原的傲骨、正直、大爱和忠魂;最后写来到屈原面前,作者对屈原祠的观察以及对屈原的思考。这样,就使得本文结构清晰明朗,融人事物景情理于一炉。拓展欣赏已经来到屈原面前。他的目光正对着我,让我感到他苦31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订正温习上一课作业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32谢谢谢谢3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34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2.理解文章节选内容中《离骚》的写作缘由及作者对屈原为人和《离骚》的评价;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学习他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35了解作者和传主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了解作者和传主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36了解作者和传主《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了解作者和传主《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37了解作者和传主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但仍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念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诗作的基调。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了解作者和传主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38了解作者和传主“楚辞”与《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题材称为“骚体”。

《楚辞》: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东方朔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了解作者和传主“楚辞”与《楚辞》39整体感知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整体感知课文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4041分析讲解课文8分析讲解课文4142942431043441144451245461346471447481548491649501750511851521952532053当堂训练当堂训练54提炼与概括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提炼与概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55文段思路一、写作缘由1.总述创作《离骚》的原因;2.“离骚”的含义;3.创作时的心理特征、艰难处境、创作动因。二、评价《离骚》和屈原1.《离骚》思想特点:诗兼风雅。2.《离骚》内容特点:(1)广远;(2)崇辟。3.综合评价《离》语言、屈为人、《离》表达(1)语言:简约洗练、含蓄精深。

(2)为人:志趣高洁、品行正直。(3)表达:以小见大、由近及远。4.总评:内容形式人品文品的完美统一,高度评价其志趣。文段思路一、写作缘由56讲评作业讲评作业57思考与探究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最后说道“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联系本文及自己的印象,说一说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第一问:“志”是屈原忠君爱国的思想意识、富强祖国的理想追求和高洁不屈的高尚品格。第二问: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着屈原那样正道直行的品格,有着屈原那样深厚而又执着的感情。由此,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同时,司马迁也借此表达对奸邪小人及黑暗社会的否定和鞭挞。思考与探究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最后说道“余读《离骚》《58思考与探究2.请结合对屈原的总体印象,替其写一段颁奖词。思考与探究2.请结合对屈原的总体印象,替其写一段颁奖词。59范例1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更好的选择。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你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自己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范例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确,除了60范例2

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意;或者如胡适所说,是一个大“箭垛”,让我们人人都可以在他那里射中心中所想;或者,如我曾经比喻的,是一个大大的“滚雪球”,当他在时光的坡道上滚过一代又一代时,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可以在上面附着上自己的东西:既是对屈原的新发现,也是价值的增值。是的,物理存在的屈原在纪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庇荫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力量。

——鲍鹏山《面向风雨的歌者》范例2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意;或61拓展欣赏

《拜谒屈原祠》/杜鸿

以一种敬畏的方式,走近了屈原,走进了这座精神圣殿。我的心灵沐浴着一种光辉,沐浴着一种皈依的意味。

屈原故里的牌坊立在一片林荫深处。透过树叶,可以看到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大字。牌坊旁还有一条小溪,绿树绿叶为它遮去了炎炎烈日,挡住了芜杂的尘世喧嚣。

走到祠堂山脚下,便开始仰望那位老人的铮铮傲骨。每向他迈近一步,心都要起伏一次。在那群雄争霸的年代,他本可以做一位归隐山野的隐士,何苦站在那汨罗河边,问天索地,忧国忧民,最后以头颅和身躯,撞上了历史的洪钟。他却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彻底,不可逆转。他还用他的《离骚》、他的《九歌》、他的《天问》来吟唱心中的爱国之情。他赴身汨罗是在以魂问天。汨罗无辜,江山不幸。通天的爱国之树,竟然没有立足的地方;楚天之大,却放不下一具忠魂之躯。倒是这条小小的汨罗河,成了他的归宿。拓展欣赏《拜谒屈原祠》/杜鸿62拓展欣赏

屈原别无选择。作为正直的屈原、大爱的屈原,这是唯一的结果。屈原的一生是入世的、积极的。而入世的、妥协的宋玉,只是屈原的另一种结果。屈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