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试验_第1页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试验_第2页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试验_第3页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试验_第4页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ExperimentofSportsBiomechanics第一节实验须知(NoticeofExperiment)实验课目的(Purpose)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反映人体运动技术动作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测试与评定。初步掌握获得运动生物力学知识的科学方法,验证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对事物具有客观地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与训练,以及进行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实验课要求(Requirement)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和操作程序。2、严格遵守实验室有关规定。3、按实验步骤操作。4、仪器使用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如有仪器故障或损坏,及时报告实验教师,不得自行修理和拆卸。5、爱护实验仪器设备,注意安全。6、分工合作,各项工作轮流担任,认真做好实验记录。7、实验后整理仪器设备,打扫卫生,关闭电源。8、认真整理实验记录,做出实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ContentandrequirementofReport)1、实验报告(Reportofexperiment)实验名称、姓名、年级、班级和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根据已知的理论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指出实验结果的省区力学意义。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的概括性的判断,即是某一实验所能验证的基本概念、原理或理论的简明总结。说明(Introduction)由于我院的实验条件尚不健全,部分实验暂时不能开设,有的实验采用其他更加简单的方法所取代。但是我们正在积极努力改善实验条件,争取在短时间内建立健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和相应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以保证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与科研的正常进行,提高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完成教学任务。99第二节实验内容(contentofexperiment)实验一人体一维重心测量实验目的8呻0§©):学习用一维重心测量板测定人体重心的实验方法。分析影响人体重心位置的因素实验原理(principle):依据静力学的力矩平衡原理进行人体重心位置的测定。(见图9-1)测定公式:ZMA=0W•AD-Cm-M0)•AB=0AD=M-M。•AB^^^^^^^^^^^"O

WAD为被试标准站立姿势时的总重心的绝对高度,为了便于比较可计算人体重心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重心相对高度=重心绝对高度/身高X100%图9-1实验仪器与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体重秤、一维重心测量板、身高仪。方法与步骤(methodandstep):1、学生两人一组。2、赤足测量每人的身高、体重。3、被试者以标准解剖姿势平躺在测量板上,另一学生读出体重秤读数并记录诶表中,然后被试者两臂平举和两臂上举,记录体重秤的读数。4、依据上述原理和测量数据结果,分别计算出不同姿势的重心高度和标准解剖位的相对高度。5、根据测量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实验二分析法、图解法测定人体重心

第三章实验目的(purpose):学习运用分析法和图解法在运动图片上计算人体重心的方法和原理,深入了解影片解析仪上计算人体重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principle):分析法测定人体重心是以合力矩原理为依据,选定的人体模型,依据所确定的模型提供的参数,分别计算出各环节重心,然后相对确定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进行力矩合成。公式如下:n nZPiXci ZPiYciXc=i=1 Yc=i=1P P式中Xc、Yc是人体总重心在坐标系OXY中的相应坐标值,Xci、Yci人体各环节在同一参考坐标系中的相应坐标值,Pi是各环节的重量,n是计算总重心坐标100时所取的环节总数,P是人体总重量,若把P看成1,则Pi为相对重量,那么,公式可以简化为: n nXc=ZPiXci Yc=fPiYcii=1 i=1实验仪器与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运动技术图片一张、直尺、坐标纸。实验方法与步骤(methodandstep):1、建立直角坐标系2、确定各关节重心点3、连接关节点构成人体单线图4、测量各环节的长度,填入预制表格内5、根据选定的人体模型的环节半径系数,测定各环节的重心位置和坐标,填入表内。TOC\o"1-5"\h\z6、根据选定的人体模型的各环节相对重量及各环节重心坐标分别求出 nm、PiYi,填入表格内。7、根据公式求出人体全部环节重心 n nZPiXi ZPiYii=1 i=1即为人体总重心Xc、Yc7、在图中标出Xc、Yco(见图9-2)图9-2分析法计算人体重心记录表环节环节重心坐标X Y相对重量PXPY备注头0.0706躯干0.4270上臂(左)0.0336上臂(右)前臂(左)0.0228前臂(右)手(左)0.0084手(右)大腿(左)0.1158大腿(右)小腿(左)0.0527小腿(右)101

足(左)0.0179足(右)合计2PXEPY人体各环节相对重量和环节重心半径系数表(据松井秀治)环节环节相对重量男(两侧)环节相对重量女(两侧)环节重心半径系数男环节重心半径系数女头0.0440.0370.630.63颈0.0330.0260.500.50躯干0.4790.4870.520.52上臂0.0530.0510.460.46前臂0.0300.0260.410.42手0.0180.0120.500.50大腿0.2000.2230.420.42小腿0.1070.1070.410.42足0.0380.0300.500.50实验三不同跑速时步长与步频关系实验

第四章实验目的(purpose):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速度概念的物理意义,初步掌握测定平均速率的方法.了解在不同跑速情况下的步长和步频的变化规律.实验原理(principle):跑速=步长又步频步频=步数/时间实验仪器与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计时秒表,20M卷尺实验方法与步骤(methodandstep):1同跑速时步长与步频关系图。◊受试者以慢速、中速、快速和最高速度分4次跑完20M,在20M始端加15M预跑距离,以便进入20M跑道后能以匀速跑完全程。记录20M跑的时间和步数。4人为一个实验组,计时、发起跑信号、计步数和受试各一人,轮流司职。上述结果填入下表。不同跑速时步长与步频记录表项目时间/s步数/次速度/m・s-1步长/m步频/s-1备注慢速中速快速最高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分别计算每次跑的速度、步长、步频,将结果填入上表。◊绘制步长与步频关系图。根据记录采集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绘制不同跑速情况下的步长和步频关系图。2、20M快跑。由站立式起跑开始,测定20M跑的最高速度,记录时间、102步数,计算出速度、步长和步频。实验结果讨论(discussionforresult):1、速度增加时,你的步长与步频是如何变化的?2、比较1、2两个实验中,最高速度的差别是什么?3、根据文献,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在最高速度时,步长约等于1.014倍的身高。计算出你的最高速度时,步长与身高之比。进行比较评价。4、你认为短跑运动员在速度增加时,步长与步频应该如何变化为宜?实验四绘制运动中人体点的轨迹

第八章实验目的(purpose):了解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掌握人体运动电影图片绘制点的轨迹的方法。实验原理(principle):按照运动生物力学影像测量的要求拍摄的影片,记录了人体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运动,反映了人体运动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时空特征等信息,是分析体育运动动作的重要依据。将人体运动动作拍摄成影片,再把各幅影片上人体特定点(各关节中心)标记在坐标系中,按时间顺序把各点连结成圆滑曲线。形成人体特定点的运动轨迹。实验仪器和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一组按照运动生物力学影像测量的要求拍摄的反映运动动作的(短跑运动)影片,米尺,坐标纸。实验方法与步骤(methodandstep):1、按时间顺序给照片编号2、在各幅照片上建立统一坐标系,并标记人体某一点(如髋关节中心点)。3、测量各幅照片上人体某点的坐标值,标记在坐标纸上。4、按时间顺序将各点连成光滑曲线。5、在选取其它关节中心点,重复步骤3、4。6、观察曲线形状。实验结果与讨论(discussionforresult):实验结果反映了哪些运动学特点?试描述轨迹反映的运动学特点?实验五绘制人体运动简图第八章实验目的(purpose):学习根据电影图片绘制人体运动简图的方法,根据运动简图对运动动作进行初步分析。实验原理:电影图片记录了人体运动的连续过程,将影片上人体主要各界点标记出来,按一定顺序连结各关节点,构成人体运动简图,可以直观展示出人体各环节的相对位置和主要关节的角度,是初步分析运动学特征的重要依据。绘制人体运动简图记录表片号头XY肩XY肘XY手XY髋XY膝XY踝XY趾XY1左右103实验仪器与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一组按照运动生物力学影像测量的要求拍摄的短跑或急行跳远的高速摄影放大照片,米尺坐、标纸。实验方法与步骤(methodandstep):1、按时间顺序给照片编号。2、建立坐标系。3、在各幅照片上依次标记各关节点的位置,按环节将关节点以直线连结,构成运动简图。4、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将前面绘制的各幅运动简图按适当比例移植在坐标纸上。实验结果讨论(discussionforresult):根据绘制的人体运动简图,描述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点。实验六测定人体确定点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八章实验目的8口邛0§©):掌握利用电影图片测定人体运动瞬时速度的方法,了解短跑中瞬时速度假的特点。实验原理(principle):点的平均速度V二S/AT,当\t-0时,/和S\T=V,V为瞬时速度。垃~)0高速摄影的影片中,第k幅画面某点对应的瞬时速度为V二X一—X-/At,即k k+1 k—1根据k幅画面的前一幅画面k一/幅和后一幅画面k+/幅某点的坐标计算其位移,而时间间隔At则由摄影频率决定,设摄影频率为小单位:幅/S,时间间隔为:及=1/n[k+1—(k—1)]=2/n。当摄影频率较高时,入/10,平均速度趋近于瞬时速度V)Vk。实验仪器与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一组按照运动生物力学影像测量的要求拍摄的短跑的高速摄影放大照片一套,米尺。实验方法与步骤(methodandstep):1、将放大照片按时间顺序编号。2、在各幅照片上建立统一坐标系3、在各幅照片上标记右髋关节点,并测量,记录其X坐标。4、根据Vk=Xk1—Xk1/M,计算各幅照片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式中At由摄影频率和影片间隔数确定。即根据4=1/n[k+1—(k—1)]=2/n来计算。5、求出各幅影片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从匕=Xk1—Xk1IM求出的速度须换算成实际速度,因为点的坐标值是在照片上量出的,乘以照片的比例系数才是实际尺度,比例系数根据拍摄动作同时拍摄的比例尺换算,如1米长的比104例尺,在照片上测量为10cm,则比例系数为10,根据Vk=Xk1-Xk1/t得到的结果乘10),然后绘制出V-t曲线。6、观察曲线并分析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讨论(discussionforresult):描述短跑中人体右髋关节的速度-时间曲线特征。实验七测定人体重心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八章实验目的8口^0§©):学习高速摄影照片测量人体重心速度的方法,进一步熟悉分析法测定人体重心方法。实验原理(principle):测定速度的原理同实验六,当t-0时,平均速度趋近于瞬时速度。实验仪器与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同实验六。实验方法与步骤(methodandstep):1、同实验六。2、同实验六。3、求各幅照片上的人体重心,测量重心的x、y坐标值。4、测定速度同实验六。注意根据照片测定的速度要乘比例系数,当然,如果速度已经经过换算,不乘比例系数。5、同实验六。6、观察曲线,分析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讨论(discussionforresult):描述短跑中人体重心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八测定短跑中人体关节角随时间的变化

第八章实验目的(purpose):学习使用电影图片测定人体主要关节角度的方法和绘制关节角一时间曲线的方法,并掌握关节角一时间曲线分析运动学特征的方法。实验原理(principle):根据关节点的位置确定环节纵轴,相邻两环节的纵轴的夹角为关节角。用量角器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3个关节点构成的三角债确定其数值。各幅画面的时间关系由摄影频率确定。在测定了关节角、时间的基础上可绘制关节角一时间曲线,该曲线对分析运动学特征具有重要价值。实验仪器与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一组按照运动生物力学影像测量的要求拍摄的短跑高速摄影放大照片,米尺、量角器,坐标纸。实验方法与步骤(methodandstep):1、按时间顺序给照片编号。2、建立坐标系。3、标记各关节点,并将其连成单线图。4、用量角器测量各幅照片上的相应关节角度(根据需要选择关节),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下来。5、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关节角一时间曲线。6、分析比较曲线。实验结果讨论(discussionforresult):描述关节角一时间曲线的特征。105实验九肌肉力学实验实验目的(purpose):培养学生将所学的力学、肌肉力学及人体整体动作原理,分析人体基本技术动作,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原理(principle):肌肉收缩的力学原理牛顿第二定律印=ma实验仪器与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5米皮软尺(10把、加松紧带)实验方法与步骤(methodandstep):1、现场实测四种不同纵跳方式的纵跳高度。2、纵跳方式①由站立开始的加摆臂的自由纵跳②由站立开始,没有摆臂的纵跳③站立开始,下蹲后停留若干秒,加摆臂的纵跳④由半蹲开始,没有摆臂的纵跳。3、每种方式各做三次(男女各三次),求平均值填表。4、用一条松紧带将皮尺系在受试者的腰部,记录起跳前后的原始刻度H1,纵跳结束后,记录皮尺的刻度H2,H=H2-H14、填表。实验结果讨论(discussionforresult):根据不同方式纵跳高度,运用肌肉力学及人体整体动作的理论对测试结果作出评价,确定技术模式。写出实验分析报告。实验十双脚原地纵跳的力学特征实验分析

第二章实验目的(purpose):学习测量人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的犯法,分析原地纵跳的力学特征。实验原理(principle):为分析运动员在踏跳时与支撑点的相互作用所采用的专门测力系统。测力系统由一维及三维测力台、放大器、记录仪或电脑组成。测力台一放大器-记录仪在纵跳时运动员身体重心腾起的最大高度,按竖直上抛公式计算:H=1/2gt2最大起跳速度用以下公式计算: Vt=gt公式中的t为人体离测力台达到最高点的时间。实验仪器与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实验设备包括一维或三维专用测力系统、体重秤。实验方法与步骤(methodandstep):1、介绍测力系统的构成及原理,接通系统,进入工作前状态。2、测定受试者的体重3、受试者在测力台上完成3种姿势的纵跳。①由半蹲开始,无反向运动不加摆臂的纵跳,②由站立开始不加摆臂的纵跳,③由站立开始的加摆臂的自由纵跳。4、取下记录实验结果的绘图纸或3种纵跳的垂直力曲线。标定横坐标单位长度的时间和纵坐标单位长度的力值。5、在3种动作的垂直力曲线图上划分动作阶段,并将各动作阶段的延续时间和起跳垂直力峰值填入记录表。106纵跳实验记录表测量结果方式1方式2方式3备注缓冲时间(t)蹬伸时间(t)腾空时间(t)重心腾起最大高度H起跳最大速度V6、按公式H=1/2gt2、 Vt=gt计算出3种纵跳腾起的最大高度和最大速度,其结果填入表内。实验结果讨论(discussionforresult):1、分析各种不同纵跳动作过程中垂直力曲线的变化规律,区分其差异及产生的原因。2、分析各种不同纵跳动作过程中肌肉工作的情况。注:由于体育学院没有测力系统,该实验暂时不能进行。实验十一技术图片上测定人体的稳定角第三章实验目的(purpose):通过实验学习在技术图片上求解人体稳定角的方法。实验原理(principle):根据稳定角的概念,在技术图片上测量出人体重心的位置和支撑面的边界点,就可以确定人体在不同方位上的稳定角。实验仪器与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技术图片、直尺、量角尺、大头针、坐标纸。实验方法与步骤(methodandstep):1、根据实验二的犯法求解图片中人体重心位置。2、确定不同方位上的支撑面边界点。3、在坐标纸上绘出人体单线图,标出人体重心位置。4、由人体重心垂线连结重心和支撑面边界点的连线。5、测量人体重心垂线与重心到支撑面边界点连线之间的夹角。实验结果与讨论(discussionforresult):分析影响人体动作稳定性的因素。实验十二转椅实验一动量矩守恒定律的验证第六章实验目的(purpose):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动量矩守恒的适用条件,了解角速度和转动惯量的关系。实验原理(principle):动量矩守恒定律。公式:4吗=I%0 0tt实验仪器与材料(instrumentandmaterial):茹可夫转椅实验方法与步骤:1、受试者坐在转椅上,手持哑铃两臂侧平举,由其他人帮助转椅获得初始转动速度,然后观察两臂收至胸前时角速度的变化及展开两臂时角速度的变化。107图9-32、受试者坐在转椅上,手持哑铃两臂同时向一侧摆动,观察人与转椅系统的运动状态变化情况。提示:本实验不考虑转轴摩擦力矩和空气阻力矩的作用,假定合外力矩为零。实验结果讨论(discussionforresult):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注:由于没有茹可夫转椅转椅,暂用其他方式替代。实验十三用物理摆法测定人体转动惯量

第六章实验目的(purpose):通过实验学习测定人体转动惯量的实验方法,测量和分析人体在各种不同姿势下相对于通过身体质心轴的转动惯量。实验原理(principle):物理摆是在重力作用下绕不通过质心的水平定轴摆动的刚体。物理摆的摆动周期T同它的质量小、质心到悬轴的距离L以及相对于转动轴的转动惯量I有关,其关系式为:T=2nJI/mgl。利用物理摆(秋千)测定转动惯量。根据T=n1I/mgl,可以得到秋千的转动惯量公式:I0=T^mgL^4n2式中m0、L0分别是秋千的质量和秋千质心到转动轴的距离,T0是秋千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