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_第1页
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_第2页
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_第3页
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_第4页
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一、职业危险因素二、职业防护达到现状三、标准预防概念、特点与内容四、防护措施五、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护理1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病毒的变异及各种新型高科技仪器设备的广泛使用等,使得临床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更加复杂多样,劳动防护问题也更加倍受关注。1一、职业危险因素长期以来,人们更关注疾病在病人中的传播,而对医护人员本身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关注却很少。专家指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疾病的流行率。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病毒的携带者约有1.3亿,丙肝抗体阳性者近4000万人,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不仅危害医护人员的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AIDS、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经常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如:ICU护士易被感染;急诊科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投入抢救。检验科、病理科经常接触各种感染病人如:妇产科:恶露、羊水;手术室和供应室:锐器、利器等。其他科如呼吸科、消化科1(二)化学因素1、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频繁接触这些制剂,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2、频繁接触化疗药物化疗药物有很强的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在配制过程中挥发入空气内的药物微粒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被吸收,对长期低水平接触者有潜在的危险。如:WBC↓、脱发、月经不调、疲劳,还有报道有致畸胎、致癌等。13、频繁接触各种抗生素目前临床护士工作量的66.4%为治疗,频繁接触各种抗生素,在操作中因接触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猝死均有报道。抗生素引起的慢性皮肤过敏等也屡见不鲜。4、频繁接触各种毒性垃圾水银来自于体温计、血压计以及荧光灯管、电池等医疗用品的水银具有一定的神经和肾毒性输液器、输血袋等卫生材料是PVC产品,研究认为它与子宫内膜异位、内分泌失调有关。15、频繁接触各种废气、污染气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各种废气、污染气体对医护人员均可构成职业威胁。报道显示: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的污染环境,有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1(三)物理因素1、锐器与针刺伤2、粉尘:滑石粉经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日积月累反复长期刺激可引起皮疹、搔痒、哮喘。3、噪声:对人体的听觉系统有明显的损害如:听力下降、疲劳、头痛、头晕。激光: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4、X线:抑制骨髓造血,是WBC↓,可致癌、致畸。5、紫外线及O3:光电性眼炎、皮炎,而O3强氧化性对眼结膜和肺组织都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能破坏肺表面的活性物质,引起肺水肿、哮喘。1高温、潮湿致体力消耗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致烧伤、灼伤。6、工作繁重:经常搬运病人、行走多等导致身体疲劳、颈椎病、脊柱损伤、下肢静脉曲张、腰背部疼痛等。1(四)心理压力、工作压力等社会心理因素1、女性特点:经期、孕期哺乳期以及家庭负担、工作压力2、环境(1)长期面对患病、意外伤害(交通事故、自杀、他杀暴力)以及死亡,这些紧张及忧郁的情绪会影响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2)社会对医护工作的要求在提高,加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及酗酒、吸毒等社会问题都增加了工作的风险性和紧张感。1(3)夜班引起的心理压力、角色紊乱、生物钟紊乱。国外研究显示:长期在ICU病房工作和照顾病人的护士心理健康程度普遍下降,甚至出现抑郁。二、职业防护现状(一)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政策法规,防护观念落后;防护措施不到位(二)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经验不足11、防护意识薄弱2、对针刺伤、锐器伤的重视程度不够3、未认真执行报告制度据调查,80.66%医护人员有针刺伤经历,其中74%为污染针头,年均3.5次。面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医务人员已经习惯于“自己注意就行了”※长期以来,“不怕脏、不怕累”是衡量医务人员工作态度好坏的标准之一,这种思想是导致医务人员疏忽自身防护的原因之一。1(三)防护知识缺乏对危险因素及防护问题理解不到位,护理教育中缺乏职业防护课,临床护士的防护教育未受到重视。(四)防护环境不满意1、布局不合理2、通风差,消毒隔离条件差3、工作制度不完善1(五)防护设施不满意因为现在强调节约开支,成本核算,没有足够的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如:锐器收集合、安全注射器、洗手液、护目镜、生物安全柜等。对手套和一次性用物进行限制。1三、标准预防概念、特点与内容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二)标准预防基本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既要防止疾病1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三)标准预防的内容: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1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器械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污染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物品。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1(四)标准预防与普通预防的区别标准预防是在普通预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克服了普通预防的许多不足,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1、隔离的物质:普通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病人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病人的尿、大便、痰、汗、泪液及呕吐物)1当有明确的血液污染时才做处理,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病人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病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2、隔离的方法:普通预防主要采取戴手套,即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微粒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13、预防的对象:普通预防的措施主要是戴手套。因此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尤其是当医务人员不注意洗手和换手套时,对病人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从其内容和隔离措施来看,它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1标准预防措施1四、防护措施提高防护水平是一个须多方努力、共同解决的问题,不但包含了医务人员本身,也包括管理部门,必须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进防护知识和技巧,改善防护环境和防护设施等多方面入手。1(一)防护教育强化防护意识,意识决定行为1、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组织业务学习,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各种药物的毒性作用、给药途径及排泄途径,制定护理和操作常规、流程,共同遵守自我防护操作程序。按规范操作。2、注重特殊人群的防护教育如:新上岗人员、科室卫生员、医疗垃圾收集人员、护嫂等,提高她们的自我防护意识。1(二)防护的技术管理1、实行标准预防2、按照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实施不同的防护措施如: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特别强调口罩的使用,选用12层棉纱口罩,及时更换清洗消毒,注意病房的通风;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洗手更不能忽视,知忌口,杜绝“病从口入”,对食品、水、餐饮做好消毒和管理1皮肤接触传播疾病:注意个人防护,预防身体接触,注意皮肤的清洁和健康;血源性传播疾病:应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将每一位病人的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严格遵守医疗操作与消毒规程,必须时刻做好个人防护,职业暴露后及时检查、治疗、观察。13、接触化疗药品人员的防护4、防止被锐器划伤或刺伤取用针头和尖锐物品时须小心,不要被刺伤,提倡用过的针头不套回封套。进行静脉输液、抽血、使用注射器、手术过程中传递刀、剪、针等锐利器械,装卸、清洗器械时,均可能被锐器损伤,使病毒直接进入血液而被感染。1在备皮、缝伤口、处理刀片、针头时,避免割伤和针刺伤。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保证充足光线,减少创口出血;严禁向用过的注射器套针头,必要时用单手套回针帽法;在缝合伤口时,减少意外创伤。最好使用安全式器械和自毁式注射器。1WHO对安全注射的定义1、对接受注射者无害DoesNoHarmtotheRecipient2、不使卫生保健人员因接触产生任何危险DoesNotExposetheHealthWorkertoAvoidableRisk3、注射器产生的废弃物不对社会构成危险DoesNotResultinWastethatputsOtherPeopleatRisk1★5、洗手严格实施正确规范的洗手,可减少医院感染的70-80%。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洗手。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做到,也没有重视。洗手是最有效的隔离措施之一。接触任何病人后必须用流动水洗手,特别是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必须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还要洗手。1洗手目的:预防通过手将患者所携带的病原体传染给医务人员,由医务人员再传染给其他患者。6、手套:手套是医务人员的防护工具,也要保护患者的功能,预测有可能接触体液或血液时,为了保护皮肤粘膜不被污染,必须使用手套。1使用手套后接触物体表面或非污染物品或其他患者前,必须将手套脱下,认真洗手。一次性手套不能重复使用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1防止液体喷溅眼结膜17、口罩、防护眼罩为防止血液、体液等体内物质飞散污染至医务人员的眼、鼻、口中时,使用口罩、防护眼罩。8、隔离衣、围裙在护理患者有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戴围裙或穿隔离衣使用后的围裙、隔离衣应立即脱去,并进行洗手1若被血液污染时就不能长时间穿着。9、污染的处理污染了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应更换工作衣,并用大量清水冲洗或及时全身淋浴(尤其是口腔科)10、终末消毒重视终末消毒,出院或死亡病人病房的空气、环境、用物应及时、彻底的进行终末消毒。1(三)个人保健措施1、健康体检:科室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体检。2、合理营养:补充营养,提高机体防御及耐受能力3、加强体质锻炼,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自己有效的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预防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的影响,学会减压。1

应根据工作岗位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护目镜、口罩、面罩、帽子、防护手套、防水衣(围裙)及防护鞋等。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阻断感染源人员防护

1(四)“暴露”后的防护HIV职业暴露:指因职业原因意外地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对暴露的防护问题应给以高度重视。1防护方法:预防用药,4周一疗程。并分别与于暴露后的6W、12W及6个m、12个m定期进行艾滋病抗体的检测。在12个m后监测结果仍呈阴性,即可判定没有感染上艾滋病。我国现在北京、伤害、四川、广东设置了4个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库,云南、新疆、河南设置了3个储备点。按要求,暴露事故单位应及时向储备库(点)1报告,储备库应负责联系有关专家进行风险评估,按要求提供药物,并将处理情况向主管部门报告。1●五、医务人员锐器伤的

预防和护理

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利器有:针头、安瓿、刀片、缝合针等,最常见的为针头刺伤。预防: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1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要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5、禁止将针等锐器徒手传递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割伤。1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弃物处理。★处理:1、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普及相关知识教育,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