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证券:基金投顾具先发优势财富管理有望驱动公司快速成长_第1页
国联证券:基金投顾具先发优势财富管理有望驱动公司快速成长_第2页
国联证券:基金投顾具先发优势财富管理有望驱动公司快速成长_第3页
国联证券:基金投顾具先发优势财富管理有望驱动公司快速成长_第4页
国联证券:基金投顾具先发优势财富管理有望驱动公司快速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联证券:基金投顾具先发优势,财富管理有望驱动公司快速成长1.中信系高管团队加持,推进公司全面转型升级1.1前身无锡市证券公司,AH两地上市公司前身为无锡市证券公司,2015年和2020年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公司前身是1999年1月由无锡市证券公司增资改制设立的无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1月增资扩股设立国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5月,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1.2国有控股券商,中信系高管团队加盟持续赋能公司转型国有控股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无锡市国资委,国有股份比例高。公司控股股东为无锡市国资委下属子公司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国联),直接持股比例19.21%。公司控股股东无锡国联通过各控股子/孙公司累计持有公司总股本的48.60%。无锡市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国有股份占比接近50%,有利于增强国有股份的控制力。中信系高管团队受股东高度信任,预计将持续赋能公司转型。公司董事长、总裁葛小波曾任中信证券首席风险官。2022年6月1日,公司总裁葛小波兼任公司董事长,充分体现了股东对管理层的高度信任。此外,公司副总裁尹红卫、李钦、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尹磊、董事会秘书王捷、首席信息官汪锦岭等均具有中信证券经历。管理层的中信证券相关经历,将为公司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四大战略全面推进,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未来在战略层面,公司将通过推进泛财富管理转型、资本中介战略、“投行+投资”战略以及科技金融战略四大战略,全面助推公司转型升级。泛财富管理战略方面,通过以泛财富管理战略为核心,着力推动传统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向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资本中介战略方面,从传统的方向性自营交易向风险中性的资本中介交易转型;“投行+投资”战略方面,推动传统通道型投行业务向“投行+投资”的综合性大投行业务模式转型;金融科技战略方面,加大投入,构建与战略目标匹配、业务发展融合的服务、创新能力,聚焦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长尾客户需求,打造差异化竞争力。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完善员工与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激励机制。2022年6月国联证券面向公司核心员工及管理层发布2022年度员工持股计划,持股计划认购资金将用于投资公司H股股票。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已完成持股计划的认购资金募集工作,计划实际参与人数342人,认购总金额6811万元。我们预计,这一计划有助于激发公司团队活力,增强公司核心人才粘性,塑造公司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1.3行业排名中游,2021年多项业务排名提升2017年以来,公司主要财务及业务指标均处于行业中游水平,呈现一定上升趋势。1)公司资产规模排名稳步提升。公司资产规模排名从2017年的50-60名左右提升至2021年的30-40名左右,2021年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排名分别为35、39和35名。2)公司净利润排名波动明显。公司净利润排名2017年以来在42-61名左右,波动较为明显。3)多项业务排名提升。公司经纪业务收入排名基本保持稳定的49名左右;投行业务排名显著提升,2021年为32名,较往年提升明显;公司两融利息收入2021年为36名,亦较往年提升明显。1.4新管理层入主以来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优于行业,ROE与行业基本持平新管理层加入以来,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持续提升,年化增速优于行业。2019年6月,葛小波等中信系管理层入主公司,开始对公司进行全面转型升级。公司业绩持续好转。公司营业收入从2019年16.1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9.7亿元,年化复合增速为35%,高于全行业同期的18%。其中2019、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50%。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的5.21亿元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8.89亿元,年化复合增速31%,亦高于同期行业增速的25%。2022年上半年,尽管由于权益市场低迷影响,行业整体业绩走低,但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13%、15%的同比正增长,同期行业增速分别为-11%和-10%。整体经营情况较好,总资产规模迅速提升。2018年以来,公司总资产规模大幅提升,自2017年的241亿元提升至2022H1的787亿元,2017-2021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8.66%,高于行业的15%。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公司总资产规模行业排名35,较2017年上升25位。公司归母净资产大幅增长,自2017年的74.1亿元提升至2022H1的166亿元,2017-2021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1.34%,与总资产变化趋势大体相同,远高于同期全行业9%的净资产增速。ROE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杠杆率波动提升。近年来,公司ROE随市场波动较大,但总体上与行业水平持平。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行业排名41,较2017年上升2位。2018年公司及行业ROE均有较大下滑,公司ROE波动幅度高于市场均值。随着权益市场逐渐转好,公司及行业ROE均有所提升。2019-2021年,公司ROE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持平。2017年以来,公司杠杆率波动提升,提升幅度高于行业平均:2017-2021年,行业平均杠杆率从2.75提升至3.38,年均提升0.16,公司杠杆率从2.26提升至3.34,年均提升0.27,大幅高于行业。1.5轻重资产业务并重,自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经纪、投行业务占比基本稳定,自营业务营业收入贡献度逐步提升。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经纪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两融、股票质押业务自营投资业务等。其中:1)公司在2020年2月成为首批基金投顾试点券商。2)公司拟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证券资产管理和公募基金业务。3)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持续发展。2021年累计签约场外期权和收益互换名义本金同比增长241%。近年来,公司收入结构变化明显,2017-2022H1,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占比从19%提升至45%,利息收入占比从38%下降至6%,经纪、投行、资管收入占比相对稳定,轻、重资产业务协同发展。2.财富管理与大机构业务双轮驱动,各项业务稳中向好2.1经纪业务:基金投顾“黑马”,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受益于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经纪业务收入增速高于行业。1)公司经纪业务收入自2017年以来快速提升,从2017年的4.18亿元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6.09亿元,年化复合增速9.9%,高于同期行业增速9.1%。2)公司日均股基交易额增速与市场同步。2019年以来,公司日均股基交易额从54.6亿元提升至112.1亿元,年化复合增速43%,与同期行业增速持平。公司股基交易额基本稳定在0.50%左右。3)受益于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和公司基金投顾业务先发优势,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及占比提升明显。2017年-2021年公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从525万元提升至6822万元,年化复合增速高达90%,占经纪业务收入比重从1%大幅提升至11%。受益于公司基金投顾先发优势和财富管理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预计公司经纪业务有望持续发力。佣金率低于行业,且持续下滑,股基交易额市场份额保持平稳。公司佣金率持续低于行业整体,2017年以来持续低于行业万分之一左右,具有一定价格优势。我们预计,公司佣金率低的原因有1)公司大力加强客户资产引进,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资产规模实现显著增长。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的佣金率低于长尾客户。2)公司扎实推进金融产品销售,成为经纪业务重要的收入来源,传统通道业务重要性降低。2018年以来,公司股基交易额市场份额平稳保持在0.50%左右。基金投顾首批试点券商,基金投顾规模处于行业头部。公司于2020年3月取得中国证监会机构部复函,成为首批基金投顾试点券商。公司基金投顾从近7000支公募基金产品中系统地优选出包含50支基金的备选库并动态更新,并在策略中匹配不同风格投资的实际需求,优中选优形成基金组合。截至2021年末,公司基金投顾签约总户数15.03万户,签约资产规模人民币102.63亿元,继续保持行业前列,户数和资产规模数据均高于同期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建立基金投顾toB生态链,快速提升渠道覆盖。2020年11月,国联证券与杭州银行正式牵手,合作推出“神机营”基金投顾业务。同时,2022年以来新上线国联基金投顾策略的第三方渠道达到5个。预计未来将上线更多toB的基金投顾业务。2022年初,国联证券组建机构业务部,重点加快银行渠道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基金投顾覆盖和服务,继续深入与互联网大平台的合作。公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和占比快速提升,成为经纪业务的重要收入来源。2017年-2021年公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从525万元提升至6822万元,年化复合增速高达90%,2019-2021年年化增速151%,高于同期行业增速的109%。2022H1公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2204万元,同比-26%。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重从2017年的1.3%明显提升至2021年的11.2%,已经逐步成为经纪业务的重要收入来源,预计未来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的深化和公司基金投顾的先发优势,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对经纪业务收入的贡献度将持续增长。公司2019年以来,代销金融产品规模持续维持高位且快速增长。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规模从2019年的323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457亿元,年化复合增速19%,持续快速增长。深耕苏南地区,在服务区域客户上具有天然客户。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共有87家营业部,其中58家位于江苏,占比高达67%。无锡、苏南和长三角区域是国内经济总量最大、最具活力、发展质量最高、上市公司和高净值人群最多的区域之一。作为国家创新试点城市、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城市之一,在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上建立了产业集群,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这些产业都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作为区域券商,在服务区域企业上具备天然优势。2.2资本中介业务:两融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持续优化风险管理持续发力两融业务,两融规模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公司两融余额持续回升,从2019年的46.6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4.07亿元,年化复合增速高达49%;同期,两融业务规模市场份额从0.40%回升至0.57%,年均提升0.09pct。公司以公募合作为抓手,建设融券产业链体系,大力拓展融券券源,并采取动态化股指期货对冲策略,主动增加自营ETF的券源供给。股票质押规模有序压缩、风险大幅度化解,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融资业务顺利开展。2018年以来,公司股票质押业务风险项目规模有序压缩,风险已得到大幅度化解。同时,公司在严控、化解业务风险的前提下审慎、稳健展业;截至2021年末,公司股票质押业务表内余额为22.89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376.70%,股票质押业务表内余额较2018年末规模大幅减少60%。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融资业务顺利开展,业务规模持续扩大,该品种融资工具已成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主要资金来源。2018年度大幅计提减值,近年减值计提维持低位。2018年度,受证券市场波动影响,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出现因违约导致融出资金未全部收回事件,但该等事件涉及标的股票仅四只,已足额计提减值准备。2019年,前述违约回购业务均得到相应处臵。2.3投行业务:全方位高速发展,积极推动业务转型投行业务收入大幅上涨,2021年业务排名实现跃升。公司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华英证券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涵盖股权融资业务、债券融资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以及新三板业务。2017年-2021年,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快速提升,年化复合增速达33%。近两年间,随着注册制深入推行、科创板设立、北交所开市等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落地,公司投行业务收入突破式上涨,2021年,公司投行业务收入5.09亿元,较2020年增长85%;2022年上半年,实现投行业务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45%。根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投行业务收入排名,公司2021年投行业务收入排名第32名,较往年(2016至2020年均在50名左右)提升近20名,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动力。“投资+投行”模式推动投行转型,打造区域精品投行。公司近年积极深化子母公司业务协同,利用“投资+投行”模式将公司直投业务与保荐业务相结合,推动公司投行业务由通道型投行向产业型投行转化。今年6月,公司取得了政策性金融债以及非金融企业债的承销资格,为日后发展再添助力。此外,公司作为无锡市本地券商,紧跟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依托区位优势,实施聚焦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项目这一业务策略,为本地企业发展赋能。股债融资双增带动承销规模快速增长。公司投行业务股债承销规模在2018年后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21年承销总规模达529亿元,同比上涨155%;2022年年初以来,市场整体发行节奏有所回落,公司上半年承销总规模194亿元,同比下滑24%,但仍旧较2020年全年207亿元基本持平。其中股权融资及债券融资均有不俗表现:股权承销方面,根据Wind统计,2021年公司股权承销规模139亿元,同比增长近300%;债券承销方面,2021年公司债券承销规模391亿元,市占率0.35%,为2017年后最高值。优质项目助力公司IPO及再融资业务实现双突破。在2020年以及2021年两年中,公司完成了数单优质IPO项目以及再融资项目,实现了股权承销规模的跃升。1)IPO业务中,公司在2021年完成了公司首单科创板IPO业务富吉瑞的保荐发行以及首单北交所IPO业务吉冈精密的保荐发行,2022年完成创业板首单医疗净化行业IPO项目华康世纪的保荐发行。2)再融资业务中,2021年公司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及保荐机构完成了京东方非公开发行项目,这一项目为2021年度A股市场第三大非公开发行项目(募资203.33亿),公司2021年度再融资承销规模达132亿,市占率1.04%,两项数据均为近五年中最高值。IPO存量居于行业中游,持续引进投行人才。公司目前现有IPO储备项目3家,排名第34,其中北交所1家、创业板1家、科创板1家。人才储备方面,公司持续引进投行人才,截至2021年末,公司投行业务人数达432人,较上一年增加87人,公司现有保荐代表人51人,排名业内第36,发展动能充足。债券融资业务韧性强劲,公司债业务与ABS业务可圈可点。公司债券融资业务近年同样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2021年债券融资规模391亿元,同比增长128%;2022年上半年为184亿元,同比小幅下滑19%。分项业务中,公司债业务与ABS业务近年最为突出。公司债是公司目前债券业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2018年后占比均超过70%,2021年,公司债承销规模为275亿元,同比增长84%;ABS业务较往年也实现巨大突破,2021年公司ABS承销规模达91亿元,远超前五年总和。2.4资管业务:ABS业务规模大增;拟设立资管子公司并申请公募资格资管业务收入高速增长,资产证券化业务表现亮眼。近年来,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稳步提升,从2017年的0.57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1.41亿元,年化复合增速达26%。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执行,公司不断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加速推进大集合转公募工作,2021年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大幅提升96%。其中,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比呈现波动下滑趋势,从2017年的56%下降至2021年的35%;资产证券化收入占比显著提升,从2017年的占比0.2%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29%。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团队抢抓市场机遇,围绕消费金融、同业借款、融资租赁等重点领域集中发力,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ABS发行规模位列行业第三,同业借款ABS发行规模进入第一梯队。2021年度,公司整体ABS业务规模超370亿元,同比增长超22倍,打响了公司ABS业务品牌。拟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牌照,预计将促进业务持续快速发展。2022年4月29日,公司宣布拟出资人民币10亿元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我们预计,公司资管业务将随着资管子公司的开设进一步发展壮大,迎来规模和收益的稳步提升。资管业务受托规模排名显著提升,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收益。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投资业绩、强化销售服务体系等方法推动受托资金管理规模的稳步增长,从2017年的261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1024亿元,复合增速达41%。近年来,公司资管业务受托规模排名显著提升,2017年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月均受托资金排名第76,而2021年为第23。此外,公司资管业务市占率也逐年提升,从2017年的0.15%提升至2021年的0.94%。2.5自营业务:投资规模与业绩齐升,兼顾风险收益业务稳健严控风险,自营业绩波动上升。2018年受到市场行情波动影响,投资净亏损(含公允价值)0.55亿元,亏损数额较小;除2018年外,2017年至2022H1公司投资净收益(含公允价值)均实现正增长,其中2019年至2021年自营业务净收益年化复合增速达82%。2022年年初以来,市场长端利率下行,股市低迷,在此压力下公司2022H1自营收益仍能实现同比+12.6%。自营投资规模快速上升,结构由以股为主转向以债为主。2017-2018年公司整体投资规模较小,权益类投资占比超过50%。2019年开始,公司加大了对债券业务的投资力度,整体投资规模也快速扩张,同时调整资产配臵,提高非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