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分子克隆载体_第1页
大肠杆菌分子克隆载体_第2页
大肠杆菌分子克隆载体_第3页
大肠杆菌分子克隆载体_第4页
大肠杆菌分子克隆载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大肠杆菌分子克隆载体第一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E.coli克隆载体的种类

1.质粒载体—复制起点来自一些天然质粒。

2.噬菌体载体—λ,P1和M13、fd载体,复制起点来自噬菌体。

3.COS质粒载体—质粒载体中插入λcos片段,以利于体外包装

4.噬粒载体(phagemid)—有质粒和M13、fd的复制起点,以质粒或噬菌体方式复制。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质粒与质粒载体

1.E.coli的质粒种类

1)colE1因子(大肠杆菌素因子)—多数不能进行接合转移DNA,属高拷贝松弛型。

2)R因子(抗药性因子)

可接合转移DNA,属低拷贝严紧型,质粒较大,操作不便

3)F因子(性因子)第三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质粒的特点

1)

质粒DNA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无关

2)

质粒DNA以超螺旋形式存在

3)

质粒DNA可以接合转移

4)

质粒的不相容性和不相容群

5)

质粒DNA的消除—化学和物理法(吖啶染料,EtBr,高温等)6)

质粒的整合—F因子又可整合到E.coli染色体中

3.质粒DNA的转移

1)质粒DNA的转移过程

第四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质粒的自主转移过程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质粒DNA的转移和复制

第六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质粒转移的必备条件

ⅰ.转移起点(oriT),它是质粒DNA转移时的复制起点—顺式作用(cis-action)

ii.细胞附属物—性纤毛,由蛋白质构成—反式作用

ⅲ.转移过程所需的全部酶类—反式作用

3)质粒转移类型

ⅰ.自我转移(Self-transmissible)

ⅱ.辅助转移(Donation)—可转移质粒仅具备oriT,若无辅助质粒,前者不会发生接合转移。若辅助质粒可提供所有反式作用的蛋白质,前者便会发生接合转移。

ⅲ.重组转移(conduction)—若质粒无oriT,该质粒只有整合到辅助质粒DNA中,重组质粒便可转移。因此,用于克隆外源DNA的分子克隆载体,只要具备oriT即可,另外两类功能基因可置于辅助质粒上,该质粒一般没有oriT,因而可以减少后者进入另一种细胞的频率。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质粒自主转移质粒的辅助转移质粒的重组转移

R-重组DNA分子

第八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4.质粒DNA的复制和调节控制

1)复制机制—复制方向、终止和方式

2)质粒拷贝数的控制—抑制剂模型:高拷贝质粒需高浓度抑制剂,低拷贝质粒需低浓度抑制剂,同一不相容群质粒产生的抑制剂可交叉相互作用。

3)

质粒的复制调控机制例子:ColE1质粒的复制及复制起点结构

Borosetal.(1984)分离到一个pBR322突变体,其拷贝数可达1000/cell或65%总DNA,原因是在RNAI基因的3'端附近发生一次G→T颠换。第九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ColE1质粒复制起点结构质粒DNA的复制过程

第十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5.大肠杆菌质粒载体

1)常用质粒载体的复制子

质粒载体复制子来源拷贝数

pBR322系列pMB115-20pUC系列pMB1500-700pACYC系列p15A10-12pSC101系列pSC10125colE1colE115-20

2)质粒载体常用的遗传标记基因

AprCmrKanrNeorTcrHygrLacZLacZα

3)多克隆位点区

大多数从pUC系列中的多克隆位点衍生出来的

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6.实例—pUC18和pUC19

pUC系列质粒载体由Messingetal.构建,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分子量小,仅为2.7KB,容纳外源DNA量增大

2)易于检测是否有外源DNA插入的标记基因LacZα3)多克隆位点区

ⅰ.多克隆位点成对地存在于pUC18和pUC19中,位点排列顺序相同,但方向相反。这种排列方式有利于外源DNA的克隆和定向插入

ⅱ.产生不同末端规律排列:两端限制酶位点产生5’—突起端(EcoRI和HindⅢ),与之相邻的两个限制酶位点产生3’—突起端(SstI、KpnI、SphI、PstI),中央四个限制酶位点产生5’—突起端或平端。这种排列方式十分有利于插入DNA片段的单向缺失和缺失片段的回收。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pUC18和pUC19载体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如插入片段的5’段定向缺失:XbaI→SphI→ExoⅢ→S1→T4DNAlingase;插入片段的3’-端亦可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缺失(SmaI→SstI→ExoⅢ→S1→T4DNAlingase)不同载体中的多克隆位点区可以供不同目的片段的重组。又例如:pBS+多克隆位点区的排列顺序是(见图):假设有一EcoRI→HindⅢDNA片段,并要求在其3’-末端或5’-端接上另外的DNA片段(如终止子、启动子),显然,pUC系列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区是不太适宜,但选用pBS+中的多克隆位点区就能满足要求。

ⅲ.多克隆位点集中排列,有利于克隆片段的物理图谱的绘制。除上述三个特点外,pUC系列载体还可用于表达外源基因(LacZα启动子)。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pBS载体的结构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三.

噬菌体载体

1.噬菌体λ载体

1)λ的结构和特点

i.一般结构:48,502bp,线状ds-DNA,两端具有12n.t5‘-突起(5’-GGGCGGCGACCT-3’)该末端称为cos位点,可被λ编码的末端酶所识别(该酶由λ末端的两个基因Nul和A编码蛋白gpNul和gpA组成)

ii.基因结构—46个基因,分为以下四类:

ⅰ)调控基因:CⅢ、N、CI、Cro、CⅡ—决定进入溶源化还是裂解状态

ⅱ)DNA复制:O、P、Qⅲ)λ重组:int、xis、redβ和gamⅳ)噬菌体颗粒形成与细胞裂解:头(A-F)、尾(E-J)、S&R(细胞裂解)λ中部约1/3的DNA(b2)与λ存活无关。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大肠杆菌λ噬菌体的基因和表达调控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λ噬菌体基因的表达

i.最早期转录:转录起始于CI基因两侧的PL和PR启动子,止于N和Cro末端的tL和tR1,有的右向转录物可継续通过O和P止于tR2。

ii.后早期转录:N蛋白可使宿主细胞转录终止因子ρ失活,导致转录通过tR1、tR2和tL进入其余早期基因区域。

iii.后期转录:cro蛋白可与OL和OR结合,阻止RNA聚合酶与PL和PR结合,转录终止,此时已合成了足够多的控制蛋白Q,它对P'R起激活作用,导致后期基因转录。

iv.DNA复制:因早期转录获DNA复制蛋白O和P,双向复制开始。

v.包装:Nul和A蛋白与λDNA的cos位点的识别与切割,FI蛋白促进DNA进入头部蛋白,DNA充满后,gpw和gpFⅡ将头部封住,然后与尾部相连,形成噬菌体颗粒。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vi.裂解:基因R和S产物形成,细菌细胞裂解,噬菌体颗粒释放。

vii.溶源反应:CⅡ和CⅢ基因产物分别激活PE和PI的左向转录,致使CI和int基因表达,CI产物可阻止早期转录,导致后期基因表达受阻。对于裂解反应和溶源反应的选择,取决于感染细胞中一系列宿主和噬菌体因子间错综复杂的精细平衡关系。*当λDNA注入宿主细胞后,线状DNA首先环化为环状DNA,这种环化有以下几点好处:

a.若为单向复制,不管从何处开始复制,全基因组均可全部复制

b.噬菌体DNA插入宿主染色体DNA,只需一次位点特异性重组

c.拓扑异构酶易于对其进行不足和过度加旋

d.受损的基因组增大了存活的可能性,因为双向复制不会受阻于损伤的DNA链,而单向复制就不能通过

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3)λDNA的复制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4)λDNA的包装过程

l

头—尾连接器由12分子gpB构成中空结构,groE1和groES负责装配

l

pX由10个杂合的gpC和gpE构成,使连接器定位

l

gpW和gpFⅡ结合在连接器上,防止DNA外泄,提供尾部粘着点末端酶由两基因产物组成(Nul和A),gpNul2-gpA1(20,444x2+72,280=113,168)

该酶具有以下多种酶活性:1)特异DNA位点结合;2)特异位点切口形成;3)头前体结合;4)gpFI结合;5)cos位点变性;6)DNA转位;7)DNA序列扫描;8)ATP结合;9)ATP水解。

因此,头部蛋白gpE和gpD以及包装蛋白gpA是λDNA形成噬菌体颗粒必不可少的组分,体外包装物的制备就是依据这一结论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λDNA的包装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5)λDNA作载体的缺点和解决办法

i.λ头部只能容纳自身DNA的78-105%,即39-52.5Kb,天然λ仅可插入3Kb外源DNA片段—除去所有与λ裂解无关的基因和空白区,最大可插入22Kb。

ii.同一种限制酶具有多个识别位点,不利于外源DNA插入—体内突变和建立新的克隆位点。

ⅲ.重组的λDNA分子难于直接导入宿主细胞—利用体外包装成病毒颗粒,然后通过感染的方法注入DNA。

6)λ载体的种类

i.插入型—即将外源DNA直接插入已构建载体中,如λgt11,可以插入长达7Kb的DNA。这类载体被限制酶切成左右臂。

ⅱ.取代型—即利用一段外源DNA去取代载体中的一段DNA,而这段DNA常含有一定的标记基因。这类载体常被限制酶切为三段:左臂、隔离段和右臂。*有的取代型λ载体亦可用作插入型载体,如Charon4A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大肠杆菌λ载体Charon4ASpi重组子的筛选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7)λ载体的遗传标记基因和重组子筛选

由于λ载体或重组DNA是通过感染途径进入宿主细胞的,因而形成的噬菌斑就是一个明显的标记。用于重组子检测的遗传标记基因主要有lacZ基因。不管是用插入或取代法,该标记基因均会失活。

利用spi-选择重组子:野生型λ不能在P2溶源化菌种中成活,称之为spi+(sensitivetoP2interference),这与red和gam基因有关。若用外源DNA将这些基因取代,形成的重组DNA分子可在P2菌中株中存活,并形成噬菌斑。λ载体λ1059、λL47.1均属此类,这种选择方式亦称之为显性选择。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P1噬菌体载体

1)

基本结构与特征

i.

基因组长88kb,在噬菌体颗粒中的DNA长100kb,呈线状,其中约有12%的多余DNA;ii.

可以低拷贝质粒形式存在于细菌细胞中,又可以烈性噬菌体形式进行复制;

iii.P1噬菌体包装原理:渐进满头机制(processiveheadfulmechanism)底物:滚环复制过程形成的头尾相连串状体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包装过程:始于一个长162bp的P1pac位点,识别和切割此位点的是P1编码的pacase,切出的pac一端进入预制头部,当其头部充满DNA后,DNA再次被切。第二次切割是随机的,无特异性DNA序列。第二轮包装则从非特异性切割出的末端开始。因此,多次包装都是从一个pac位点开始的。P1头部可容110Kb。

pac位点:一端含4个六聚体(5’TGATCA/G3’),另一端则有三个,中间区域长90bp,pacase切点位于靠近90bp区的中心序列。每个六聚体都有一个腺嘌呤甲基化位点(dam→GATC),pacase只作用甲基化的pac位点.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大肠杆菌P1噬菌体基因组和包装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P1载体---pAd10sacBⅡ

i.优点

i)

可克隆较大插入片段,可插入95Kb外源DNA,二倍于cos质粒载体

ii)

较高的转化频率,1~2μg载体+2~4μg外源DNA→105转化子

iii)

与YAC载体相比,它易于产生多拷贝的基因组片段;易于获得大量特定的克隆DNA;克隆过程更可靠;克隆片段易于进行次克隆

ii.结构载体被二个loxP重组位点分隔为两区—Ampr和Kanr区

Ampr区:来自pBR322的ori,pac位点(反时针包装),来自腺病毒的11Kb填充片段(插入到ScaⅠ位点)Kanr区:Kanr(Tn903)和Tetr基因,P1质粒复制子和分离系统,P1裂解复制子,其活性受lac操纵基因启动子控制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大肠杆菌P1噬菌体载体pAd10sacBⅡ

第三十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P1噬菌体载体构建基因组文库的示意图pAd10sacBⅡScaI+BamHI

长臂+短臂加入外源DNA片段重组DNA分子离体包装感染宿主细胞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SacB基因:编码一种将蔗糖转化为果聚糖的酶,当含该基因的细胞培养在2%以上蔗糖培养基中时,果聚糖积累在细胞周质空间内,导致大肠杆菌细胞死亡

SacB基因被克隆到原Tetr

基因的BamHI-SalI间,在其上游加上E.coli基因启动子,克隆位点BamHI位于这两个DNA片段间,外源DNA片段插入时可进行显性筛选重组子为了使sacB基因自发突变减小到最小限度,sacB基因上游还有一个P1C1阻遏物结合位点与其启动子重叠。凡是表达P1C1基因的细胞,sacB基因表达受阻,在无蔗糖条件下,这种细胞会生长得更好

iii.克隆策略

3.3kb短臂:含pac,loxP,无启动子的sacB26kb长臂:含P1裂解复制子,Kanr,P1质粒复制子,loxP位点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包装:重组DNA分子先用pacase或抽提物Ⅰ酶切pac位点,然后用抽提物Ⅱ(含头部和尾部)进行包装直至头部充满DNA,最后与尾部相连成有感染力的重组P1噬菌体颗粒。

iV.

重组DNA分子形成当重组DNA分子进入宿主细胞后,特异性位点重组发生在两个方向相同的loxP位点,该过程由宿主细胞表达的重组酶(Cre)催化

v.宿主菌

E.coliNS3529菌株基因型recA-,lacⅠq,mcrABC,mrr:recA-:防止插入DNA片段内的同源重组,以免发生重排;lacⅠq

:抑制P1裂解复制子的激活,使P1质粒复制子在细胞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亦防止外源DNA分子重排;

mcr和mrr:抑制富含GpMeC或ApMeC插入片段的选择性丢失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3.M13和fd载体

1)

结构特征—环状ssDNA,病毒颗粒呈丝状

2)

复制过程:ss(+)RF(0-1min)RFRF(0-20min)RFss(+)(20min→∞)DNA包装无严格限制

3)生活史

a.

病毒粒子靠小分子衣壳蛋白和A蛋白附着于性纤毛顶端(E.coli中F因子提供)

b.

病毒DNA和A蛋白进入细胞内,大部分衣壳蛋白则留在细胞膜上

c.

病毒DNA变为双链复制形式(RF),衣壳蛋白可能为DNA复制提供附着位点

d.

RF进行滚环复制,形成单链,同时基因与蛋白质结合

e.

ssDNA环化,并形成线状的DNA—基因与蛋白质复合物

f.

病毒DNA穿膜时,基因与蛋白质被附着于膜上的衣壳蛋白取代,完整病毒从细胞中释放,释放时不杀死细胞,但因感染细胞生长缓慢,仍然可见噬菌斑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M13噬菌体的生活史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1)基因结构基因Ⅰ、Ⅳ和Ⅶ编码特异性蛋白质,参与病毒颗粒的组装基因Ⅱ参与DNA复制基因Ⅲ、Ⅷ和Ⅸ编码M13的结构蛋白基因Ⅴ参与单链复制过程中的环化作用基因Ⅵ是衣壳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

2)M13mp系列载体

a.

特点:在IR区中插入一个lacZα基因,然后在该基因中逐渐构建一个多克隆位点区,ds-DNA可用常规方法直接导入,ss-DNA常用感染的方法噬菌斑的形成用于选择DNA导入的细胞,在X-Gal平板上形成的无色噬菌斑检测重组子

b.

优点:易于获得ss-DNA用于DNA序列测定和基因突变,从细胞中易于检测分离到RF型的ds-DNA用于外源DNA重组M13mp系列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区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四.CO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