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缆研究报告:高端路线占尽先机海缆龙头迎风而上_第1页
东方电缆研究报告:高端路线占尽先机海缆龙头迎风而上_第2页
东方电缆研究报告:高端路线占尽先机海缆龙头迎风而上_第3页
东方电缆研究报告:高端路线占尽先机海缆龙头迎风而上_第4页
东方电缆研究报告:高端路线占尽先机海缆龙头迎风而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方电缆研究报告:高端路线占尽先机,海缆龙头迎风而上1.海缆龙头稳扎稳打,海风高景气驱动盈利高增长1.1.海陆双轮驱动,海缆业务底蕴深厚深耕海缆行业多年,市场地位领先。公司前身东方材料自1998年成立起,从陆缆起家,深耕电缆领域多年,是国内最早开展海缆业务的公司之一。2005年起,公司海缆技术发力,陆续成功开发35kV到220kV光电复合海底电缆、±320kV及以下直流海缆、±500kV交、直流海缆等多款优质海缆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目前在研±525kV柔性直流海缆。2007年公司更名为东方电缆,并于2014年在上交所上市。受益于海上风电抢装,2018年起公司海缆业务起量爆发,量利齐升。2021年,海洋业务(海缆系统+海洋工程)成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占比51.46%。公司股权结构清晰,东方集团为控股股东。截至2021年底,东方集团持有公司股份31.63%,为公司控股股东。东方集团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夏崇耀及袁黎雨夫妇,夏崇耀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持有公司股份共计15.92%。公司共有4家子公司及1家合资公司,分别为宁波海缆研究院、东方海缆、东方海洋工程、广东东方海缆及上海福缆。其中,两家公司负责海洋工程业务,全资子公司东方海洋工程负责国内项目,合资公司上海福缆负责海外项目,分工明确。公司产品线丰富,应用场景广阔。公司主要销售陆缆系统以及海缆系统,开发产品的应用场景涵盖智能输配电网、智慧建筑、轨道交通、石油化工、装备用电、海洋岛屿输配电、海上风电、海洋油气等领域,掌握多项先进技术。此外,公司另设海洋工程业务板块负责海缆系统的安装敷设及运维服务,配套服务完善。1.2.海缆业务爆发,公司量利齐升1.2.1.海缆业务放量,驱动营收高增长海缆业务进入收获期,驱动公司营收快速增长。2018年起,受益于海风产业高景气度,公司海缆业务放量,带动公司营收快速增长。2018-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30.24/36.90/50.52/79.32亿元,同比+

46.67%/22.03%/36.90%/57.0%。其中,海缆系统营收分别为10.72/14.71/21.79/32.73亿元,同比+682%/37.22%/48.11%/50.21%。海缆销量分别为415.39/750.29/864.33/1419.90km,同比+142.26%/80.62%/15.20%/64.28%。陆缆系统营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营收分别为18.82/20.79/26.31/38.41亿元,同比+4.73%/10.45%/26.55%/46.02%。海缆+海工营收占比快速上升,21年首次超过50%。自2018年海缆业务爆发以来,公司海缆系统营收占比提升明显,2017年占比仅为6.6%,2021年提升35pct至41.3%,且海缆+海洋工程合计贡献51.46%的营业收入,占比首次超50%。公司近年主攻国内市场,自2018年起,国内市场营收占比均保持在98%以上。1.2.2.海缆业务高毛利,公司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毛利率的海缆产品出货量增速明显,驱动公司综合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受益于行业高景气、供需偏紧,18-20年公司海缆系统毛利率持续提升,分别为29.80%/44.77%/53.72%,21年下滑至43.90%,主要系Q4交付的产品结构中,集电海缆占比较高,而价值量更高的送出海缆尚未及时确认收入,并且21年铜价上涨,导致成本略有提升。由于海缆业务占比快速提升,高毛利驱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18-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16.55%/24.87%/30.55%/25.34%,净利润同比+242.00%/164.33%/96.32%/33.98%,年复合增长率为90.87%。随着抢装结束、国内海缆产能逐步释放,供应紧缺情况得以改善,叠加平价到来,未来海缆产品毛利率或回归行业合理水平,但由于海缆行业市场准入门槛高,市场竞争格局稳定,公司将受益海缆龙头厂商地位,继续保持合理较高毛利率。1.3.陆缆调结构,与海缆齐头并进2.海上风电平价在即,十四五成长赛道景气高经历了海风抢装潮,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达16.9GW,同比增长约452%,累计装机达到26.38GW,占全球48%,超越英国跃居全球第一。2022年起,海上风电不再享受国家补贴,开启平价上网时代。在双碳目标和平价驱动下,我们看好国内海上风电十四五高景气。2.1.海上风电优势突出,锁定十四五成长赛道2.1.1.海风资源禀赋高,开发潜力大根据世界银行集团(WBG)报告,中国为全球海上风电开发潜力最大的国家,达到2982GW,其中固定式潜力为1400GW,漂浮式潜力为1582GW。而截至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仅为26.38GW,占固定式海上风电潜力的2%,开发空间非常大。海上风况普遍优于陆上,风切变小(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小,避免叶片振动、疲劳乃至断裂)、平均风速高且平稳(不用强制配置储能,降低初始投资成本),相比陆上更适合风机运行。并且海上风电主要集中在用电需求较大的东南沿海,便于就地消纳。2.1.2.发电利用小时数高,提高发电量海上很少有静风期,风机发电时间比陆上更长,带来更高的发电量,从而摊薄度电成本。一般陆上风机年发电利用小时数是2000-2500h,海上风机能达到2500-3800h。随着离岸距离扩大,发电利用小时数相对更高,能为项目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2.1.3.风机大型化+建安成本下降,海风平价在即含塔筒风机中标价格最低降至3548元/kW。国补退坡后,制约海上风电开发的核心因素是其度电成本较高。根据21年下半年以来的招标情况,海上风电机组等主设备已经开始大幅降价。21年10月,中国海装中标华润电力苍南1号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和塔筒总报价16.24亿元,折合4060元/kW。22年1月,东方风电中标浙能台州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含塔筒报价3548元/kW,为截至3月底的最低报价。浙能台州1号海上风电项目是浙江省首个开工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后实行的上网电价为燃煤标杆电价0.4153元/度,项目资本金IRR为6.78%,投资回收期15.9年,经济效益良好。随着风机大型化降本,叠加抢装之后施工、运输成本下降,海上风电预计23年迎来全面平价。海上风电运营商主要是一些央企,平价上网情况下,资本金IRR达到5.5%-6%对其已具有吸引力。我们按6%的IRR来倒推各省海上风电平价的节奏。进行如下假设:1)风场规模500MW,单机容量10MW;2)建设周期2年,运营周期25年;3)上网电价为各省燃煤标杆电价;4)发电利用小时数根据北极星电力网统计的各省海上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5)自有资金出资20%,贷款利率4.9%,折现率5%,还款周期15年,增值税率13%,即征即退50%;销售税金附加10%;所得税率25%,三免三减半。根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0-2021年沿海各省海上风电初始投资成本约16000-18000元/kW,不同省份开发条件差异较大,导致初始投资成本有一定差异。通过测算,福建、广东及江浙沪初始投资成本下降12%-20%可实现6%的资本金IRR,2022年即有望实现平价,个别发电利用小时数高的风电场能够实现更高的资本金IRR,比如广东2022年降本12%的前提下,发电利用小时若能达到3500h,则IRR能达到8.7%。其他沿海省份预计2023年迎来平价,对于风场资源较好,发电利用小时数较高的个别项目,有望提前迎来平价。2.2.沿海省份支持海风建设,十四五力度空前沿海各省十四五加速海风建设,江苏、广东带头放量。截至2020年底,江苏、广东、福建三省海上风电累计装机位列前三,其中江苏遥遥领先,累计装机超5.7GW,广东次之,累计装机超1GW,福建累计装机0.76GW。2021年各省市海上风电建设进程加快,江苏、广东分别新增6.1GW、5.5GW,累计达11.83GW、6.5GW。国补退坡后,沿海各省积极鼓励海风发展,纷纷出台海上风电十四五规划和指引,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广西、海南十四五期间有望新增装机约45.8GW,为十三五末累计装机8.3GW的5.5倍。2.3.海风招标重启,成长空间打开2021年9月,海上风电公开招标重启,22年初加速,平价项目批量涌现。21年11月起,三峡集团接连启动了昌邑莱州湾一期、阳江青洲五、六、七以及福建平潭外海共5个海上风电项目的项目招标。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有招标或者中标进展的项目数量达到15个,总规模达8.89GW。由于除了广东省,其他沿海省份尚未出台地方补贴,所以这些项目大概率都是平价项目。2.4.全球海风加速发展,2022-2025年复合增速44%2025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有望超90GW,其中海上风电15GW,占比17%。根据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引,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风电作为主力清洁电源,将迎来快速发展。其中,海上风电凭借其资源优势,十四五在风电新增装机中的占比将稳步提升。结合各省已经公布的海上风电十四五规划,我们预计2022-2025年国内海风新增装机规模分别为6、9、10、15GW,年均复合增速36%,2025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超90GW。3.深远海趋势带动海缆价值量提升,高壁垒铸就稳定竞争格局3.1.离岸化和大型化驱动价值量提升,2025年市场空间约375亿元海缆根据功能分为集电海缆和送出海缆。当前主流方案中,海上风电机组发出的电能通过35kV集电海缆接入海上交流升压站的35kV侧,经过主变升压至220kV,然后通过220kV交流海缆送至陆上变电站。集电海缆拓扑结构有放射形、环形及星形等结构,国外海上风电场3种拓扑结构均有应用,国内基本都是采用放射形结构,该结构接线形式简单,建设成本低。但当海缆故障时开关切除故障可能导致集电线路停机范围扩大,理论上可靠性略低。因此,业主在选择海缆供应商时会尤为慎重,更加看重质量、可靠性而非价格。3.1.1.风机大型化趋势下,集电海缆价值量提升随着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提高,66kV集电海缆的占比将会明显提升,降低项目整体投资成本。若干台风机通过海缆串联连接形成一条集电回路,回路中风机数量由机组容量和海缆最大传输容量决定。66kV集电海缆的应用能够减少风机回路数,降低海上升压站的接线复杂度,减少征海使用面积、减少海缆施工工作量,从而降低项目整体的投资成本。因此,在单机容量越大以及项目总规模越大的情况下,66kV集电海缆更具优势。从项目规划来看,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三峡青洲五、六、七海上风电场,中广核帆石一、二海上风电场的集电海缆都将采用66KV电压等级的。66kV集电海缆单位价值量更高。通过统计龙源、华能近年招标的海缆采购项目(不含敷设),35kV海缆价格约400-540元/kW。中广核象山涂茨项目采用66kV集电海缆,东方电缆中标,单位价值量高达853元/kW。3.1.2.离岸距离扩大,交流送出海缆价值量提升国内已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大多都是近海项目,平均离岸距离约25-30km,十四五有望达40-50km。随着海上风电高速发展,近海资源开发将面临饱和,而深远海风能资源更丰富,风速更稳定,又能避免占据海岸线和航道资源,降低对沿海生产、生活的影响。此外,根据欧洲海上风电发展经验,离岸化是趋势。截至2020年欧洲在建海上风电项目平均离岸距离44公里,其中不乏超过100公里的海风项目。因此十四五期间,国内风电场开发有望延伸到50-100km的深远海,平均离岸距离达40-50km。500kV三芯交流海缆将逐渐成为深远海项目的送出标配。国内目前主流的交流送出海缆电压等级为220kV,一般采用单回三芯结构(对应三相),截面积规格有3×400、3×500、3×1000mm2等,截面积越大,输电能力越高。当项目容量增大,海缆需要扩大截面积和电压等级来提升输电能力,但这时又会受到绝缘及制造、敷设技术等制约,因此对于大截面的220kV以及500kV交流海缆,存量项目都是采用单芯结构,单回需铺设3-4根。送出海缆的回路数主要视海上风电场容量而定,250MW及以下风电场一般只需用单回220KV,750MW及以上需要用三回220kV,1GW则要用四回。考虑到回路数增加会提升施工运维的难度,项目整体经济性不高,因此业主会采取提高电压等级,降低回路数的方案,比如采用2回500kV的交流送出海缆。随着海风离岸距离增加,送出海缆单位公里价值有望提升一倍,达到1400元以上。根据过往海上风电项目220kV海缆的招标情况,3×500mm2型号单价约350-430万元/km,3×1000mm2型号单价约700-750万元/km。对于300-400MW容量的海上风电场,一般来说其离岸距离越远,单位千瓦的送出海缆价格越高。比如风电场规模一样的苍南4号的单位千瓦价格高于苍南1号,主要系其离岸距离更大。此外,粤电青洲一、二项目采用三芯500kV交流送出海缆,单回长度60km,单位公里价格1417元,是3×1000mm2型号220kV海缆的一倍左右,单位千瓦的价值量也更高。25年市场规模约375亿元,22-25年CAGR达46%,高于海风装机增速。根据对已建海上风电场及待建风电场项目的统计,假设25年风场平均容量在700MW,平均离岸距离45km,送出海缆平均长度为离岸距离的1.4倍,平均2回送出线路,送出海缆中500kV电压等级的海缆占比逐渐提升至25年的50%,集电海缆中66kV电压等级的比例逐渐提升至25年的45%。结合各电压等级海缆的价格变化趋势,我们测算得到25年海缆市场规模约375亿元,22-25年CAGR达46%。3.2.高电压等级产品铸就壁垒,双寡头格局稳定向上3.2.1.高电压等级产品带动海缆壁垒进一步提升上缆所资料指出,假定66kV电线电缆难度系数(主要指材料、制造工艺及配套技术等)为1,则132kV、220kV及400kV电线电缆的难度系数分别为3、6、26。而海缆的生产比同电压等级的普通电线电缆技术要求更高,国内只有头部海缆企业具备220kV以上的海缆批量生产和销售能力。相较陆缆而言,海缆应用于海底,海洋环境较为恶劣,对阻水性、防腐蚀性、机械应力、防海洋生物能力等都有更严格的要求,需设计专门的阻水金属护层以抵抗腐蚀,及金属丝铠装结构以抵御敷设过程中的较大机械应力和运行过程中的高水压挑战。此外,海缆对码头资源、敷设和运输专业设备有较高要求,因此海缆行业具有较高的准入壁垒。深远海、大型化趋势下,海缆电压等级必然升高,目前仅头部企业具备500kV交、直流送出海缆的生产能力。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交流海缆,二线企业也具备生产能力,并且都在各地布局产能,企图分一杯羹。而500kV交流电压等级高,绝缘厚度更厚,对绝缘材料和导电材料有更高的要求,目前仅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具备生产能力。直流海缆方面,只有东方电缆和中天科技有运行业绩,中天交付了如东±400kV直流海缆,公司交付了±160kV和±200kV直流海缆。此外,两家公司均与欧洲输电系统运营商TenneT合作开展±525kV柔性直流海缆研发。±525kV柔性直流海缆是目前柔性直流输电领域的技术制高点,两家企业开展±525kV柔直海缆的研发彰显其技术实力。3.2.2.竞争格局稳定,龙头市场份额有望提升海缆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东方电缆、中天科技双寡头,截至2021Q3市占率分别约29.8%、27.5%。鉴于海缆较高的技术壁垒,并且扩产周期和产品验证周期较长,国内具有海缆业绩的企业只有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汉缆股份、宝胜股份、起帆电缆六家。东方电缆海缆业务2018年快速放量,市占率稳步提升,2020年海缆销售公里数超过中天科技位居行业第一。头部先进产能扩张,强化属地优势,市场份额有望稳中有升。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推进以及向深远海发展,未来高电压等级交流送出、直流送出方案的占比有望提升,对生产基地的要求会提升。东方电缆东部(北仑)基地-未来工厂已于2021年建成投产,预计2022Q1逐步达产,南部(阳江)基地一期将于2023H1投产,将是先进产能最先释放的企业;中天科技的大本营在江苏南通,汕尾南海中压海缆制造基地9月投产,形成年产1500km的66kV集电海缆产能规模。在广东陆丰、江苏大丰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其中陆丰高压、超高压基地已于19年底开工,36个月工期,预计2022年逐步投产;大丰基地2021年开始筹备,24个月工期,预计2022-2023年逐步投产、达产。亨通光电产能基地在江苏常熟,并在广东揭阳和江苏盐城射阳规划产能基地。二线企业纷纷在沿海省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但短期内无法动摇海缆格局。宝胜的生产基地在江苏扬州,2021年交付两根大长度220kV交流海缆,海缆销量合计超600km。永鼎计划在江苏通州湾建设高端海缆基地,最快预计2024年才能建成投产。汉缆和万达的基地在山东。太阳电缆在福建漳州规划了产能基地,但其业务以陆上电线电缆为主,海缆技术尚不成熟,只有集电海缆业务。起帆电缆的海缆基地在湖北,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进入,生产设备是当地早年建设的,其子公司2020年开始发展海缆业务,具备35kV和220kV海缆业绩。从各家产能布局来看,海缆扩产周期比较长,光建设就需要2-3年,前期还需要申请码头资源(日益稀缺,且存在规划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取得海域使用权等。因此,二线企业短期内难以影响海缆格局,并且二线企业新扩产能主要是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随着高电压等级送出方案占比提升,龙头有望维持甚至提升市场份额。4.先发优势瞄准高端产品,产能扩张巩固龙头地位4.1.高端产品技术储备进入转化期,充分受益海风离岸化趋势依托自主研发及国内外科研合作,高电压等级海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率先在国内实现产业化应用,离岸化趋势下将充分受益技术成果率先转化。500kV单芯及三芯交流海缆软接头技术应用皆系业内首次。在离岸化趋势下,海缆长度大幅增加,但单根海缆生产长度有限,需要软接头进行连接,此外,投运后的电缆修复也需要此项技术。1)公司超高压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海缆系统(包含工厂软接头、抢修接头、终端)成功突破五大核心技术,解决了大截面阻水导体制作、超厚绝缘三层共挤、大口径铅护套挤出、超高压芯线脱气、超高压海缆抢修接头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标志着国内超高压交流海底电缆的设计、研发与制造已进入全球的领先地位,逆转了我国超高压电力跨海输送需要依赖进口的局面。该系统已应用于2018年国家电网舟山500kV联网输变电工程,公司也成为行业内唯一具有500kV海底电缆本体和500kV软接头工程应用的企业,真正攻克了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的核心技术难题。2)2022年3月中标粤电阳江青洲一、二项目500kV三芯海缆,受绝缘、制造及敷设技术限制,此前业内500kV交流海缆都是单芯,公司系首家具备500kV三芯交流海缆(含软接头)生产能力的企业。直流海缆率先实现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公司子公司海缆研究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320kV及以下柔性输电用直流海缆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项目技术成果已在重大项目上成功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在该领域的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此外,提前布局超高压柔性直流海缆技术的研发,产业化速度在深远海趋势下加快。在风电动态缆产品上具备全流程自主设计能力。2021年8月31日,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三峡引领号”动态海缆完成敷设,是我国首条应用于海上风电领域的动态海缆,在抗拉、抗弯曲、抗疲劳能力,稳定性等多方面表现突出。国内最早掌握海洋脐带缆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2018年公司顺利完成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首根国产化大长度海洋脐带缆的生产与交付工作,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油气勘采领域的核心装备上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公司海洋脐带缆获工信部“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并且单笔订单规模实现飞跃,从几千万到超过5亿,体现公司的竞争力不断强化。脐带缆是定制化产品,根据油田或者气田应用场景不同,结构设计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导致其毛利率水平整体高于海缆。产品结构中脐带缆占比提升,有利于优化毛利率。公司重视研发。2012-2021年研发费用CAGR为22.44%,2015年以来,研发费用率不断提高。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66亿元,研发费用率为3.36%。4.2.产能扩张,迎接需求爆发截至2020年底,公司海缆系统共有4条产线,总产能576km(按生产主流海缆产品三芯220kV电压等级产品为标准进行折算)。为进一步提升高端海洋缆的制造水平,扩大海缆产品生产规模,从而完善产品结构,提升公司竞争优势,公司早在2018年底布局投资建设东部(北仑)基地-未来工厂,该项目已于2021年7月建成投产,预计于22Q1全面达产,届时新增海缆产能1390km(海洋新能源装备用电缆630km、海洋电力装备用电缆250km、海洋油气装备用电缆510km),总产能达到1966km。为顺应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大机组、大规模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海缆产品竞争优势,布局以广东为主的南方市场,并辐射东南亚市场,公司在2020年底开始规划建设南部(阳江)基地一期,预计于23H1投产,届时新增超高压交、直流海缆产能300km,合计产能达2266km。基于上述先进产能扩张,2022-2023年公司海缆系统产值预计达50-60亿、75亿,从而迎接海上风电高景气下的海缆需求。4.3.规模效应和数字化增效建立成本优势,为平价蓄力2018-2021年,受益于抢装潮高景气,公司海缆系统的毛利率从30%提升到43.9%,2020年比中天科技高2.0pct以上,比亨通光电高10.4pct。二线企业中,宝胜股份

21年海缆业务毛利率为38.66%,比公司低5.2%。海缆产业降本空间有限,未来公司多维度打造成本优势。海缆属于加工制造行业,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超过90%,其中又以铜、铝、铅锭等大宗商品为主,合计占直接材料成本的超80%,材料、加工制造降本空间都有限。公司有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打造成本优势:1)产能扩张,形成规模效应;2)提高数字化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海缆电压等级提高之后截面积相应也会扩大,导致生产难度提升、速度下降,东部(北仑)基地-未来工厂引进了最先进的、加工性能最好的德国交联设备,速度、效率、加工性能等多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新产能释放之后,能够大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4.订单优势巩固龙头地位4.4.1.在手订单充足,2022年业绩有保障公司海缆业务在手订单充足,预计2022年营收达50亿元。受抢装影响,海缆供不应求,21年尚未执行的订单结转至22年交付。截至21年底,公司海缆在手订单约24.9亿元,22年一季度,公司连续中标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目、中广核象山涂茨海上风电项目、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国家电网海缆项目以及多个海洋油气项目的脐带缆、动态缆采购、HollandseKustWestBeta海上风电项目,中标金额已超50亿元,其中青洲四和象山涂茨项目均需在22年交付。结合已中标项目交付时间点及21年结转的订单,我们预计22年公司海缆营收合计达50亿元,同比增长52%。4.4.2.积极开拓沿海项目,抓住十四五机遇十四五已核准且尚未招标的海风项目中,东方电缆有望中标7.5GW,对应约150亿元收入。从过去几年海缆的招投标项目看,如果在当地有产业基地布局,则在当地的海风项目招标过程中公司会获得“属地优势”,提高中标机会。东方电缆在广东阳江的产业基地目前正在建设中,借助产业投资与当地政府及开发商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年初开标的明阳阳江青洲四项目,公司以非最低价中标,可见公司在阳江具有较强竞争力。此外,公司中标的青洲一、二项目是首个采用500kV三芯海底电缆(含软接头)项目,该工程双回路设计,单回长度为60km,传输容量达到1GW,说明公司在大容量,高电压等级项目上颇受认可。阳江海上风电项目中三峡能源阳江青洲五、六、七海上风电项目(3GW)、中广核阳江帆石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合计2GW)海缆尚未招标。青洲五、七项目场址中心离岸距离均在70km以上,将采用500kV柔性直流海缆进行输电;青洲六项目则将采用3回330kV交流送出海底电缆。中广核阳江帆石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距离陆域最近距离约55km,将通过2回500kV海底电缆(每回三条单芯)接入陆上集控中心。由于直流送出海缆目前只有东方电缆和中天科技具备实际业绩,500kV超高压送出海缆也只有头部三家具备生产能力,我们预计东方电缆大概率能够拿下上述5GW订单的一半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底,已核准且尚未进行海缆招标的海风项目一共21.7GW,除去上述5GW阳江项目,假设东方电缆按30%市占率中标剩下16.7GW,则对应5GW订单,结合阳江5GW项目50%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