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甘肃兰州卷)_第1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甘肃兰州卷)_第2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甘肃兰州卷)_第3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甘肃兰州卷)_第4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甘肃兰州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兰州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2.《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特征是()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生产力发展 D.诸侯争霸3.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A.诸侯争霸 B.私学兴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4.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古代历朝特别注重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大一统王朝 B.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唐朝开创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 D.元朝确立行省制,君主专制到顶峰5.甘肃漳县百姓自古掘井熬盐,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盐川正式设置障县(漳县),盐产归陇西郡盐官管理。政府实行盐铁专营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地方经济 C.充实边疆军费 D.打击地方经济6.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赖、班禅7.如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A.秦朝疆域图 B.唐朝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个行政机构是()A.台湾府 B.宣政院 C.安西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9.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A.规模浩大 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C.时间跨度长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10.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11.“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如果说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西化”指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3.“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如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它采用五星和“八一”二字图案。其中,五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八一”二字纪念的是()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15.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打败了美国侵略者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升战略威慑力量16.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17.如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18.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19.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前429)执政时期的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这反映了雅典()A.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帝国 B.全体人民享有政治权利C.公职人员可以领取津贴 D.政治经济文化达到鼎盛20.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农奴制改革21.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变革,其共同原因是()A.国家独立遭到威胁 B.南北矛盾影响国家统一C.专制统治遇到危机 D.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22.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A.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C.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23.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时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大力发展高新产业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实施人才引进计划24.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隐蔽的杜鲁门主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A.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 B.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C.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D.遏制苏联,确立美国霸主地位25.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推动世界格局的发展,其方向是()A.多极化趋势 B.雅尔塔体系 C.单极世界 D.华盛顿体系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26.(12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让我们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此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上材料二“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后,四次渡过赤水河,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军重兵之间。在渡过金沙江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随后,强渡天险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在懋功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军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王寿林、蔡雪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大事变”指的是什么?(1分)发生在哪一年?(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红船精神”的内涵。(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分)(不得照抄原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2分)27.(13分)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以1945年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特征是革命与战争,第二个阶段的特征是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相对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9年10月7日,德奥便缔结了秘密的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5月20日,意大利同德奥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1894年法俄同盟缔约成立。法俄同盟因1904年英法协约和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而成为三国协约……这样,所有强国这时都已加入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给国际关系带来种种灾难性的结果。——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主要战胜国在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之后,最后拟定了对德和约。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开幕,会议正式议程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及远东问题。——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上卷)》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卷入的国家有60多个,占世界总人口的4/5;战火遍及欧洲、亚洲、非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是一场真正的世界性战争。——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上卷)》材料四阅读下面图片(1)根据材料一,两大敌对联盟的争斗,给世界带来了哪一灾难性后果?(1分)这一“后果”的性质是什么?(1分)(2)在材料二所反映的这两次会议,分别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在些基础上,帝国主义重建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新秩序被称为什么?(2分)(4)材料四中图1和图2所代表的国际组织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它们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1分)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兰州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证明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B项符合题意。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不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A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D项,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证明了手工业的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B项。2.《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特征是()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生产力发展 D.诸侯争霸【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的意思是周王室地位下降,强大的诸侯国吞并了弱小的诸侯国,出现了齐、楚、秦、晋等大的诸侯国,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D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可知,国家统一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与民族交融和生产力发展无关,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故选D项。3.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A.诸侯争霸 B.私学兴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郭沫若之所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指的就是“百家争鸣”这个学术繁荣局面。诸侯争霸、私学兴起、商鞅变法都不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百家争鸣就是题干中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4.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古代历朝特别注重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大一统王朝 B.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唐朝开创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 D.元朝确立行省制,君主专制到顶峰【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式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B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但西周不是大一统王朝,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科举制是隋炀帝时期开创,C项错误,排除C项;元朝实行了行省制,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时,D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5.甘肃漳县百姓自古掘井熬盐,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盐川正式设置障县(漳县),盐产归陇西郡盐官管理。政府实行盐铁专营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地方经济 C.充实边疆军费 D.打击地方经济【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盐产归陇西郡盐官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武帝开始,政府实行盐铁专营,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经济的管理,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A项符合题意。促进地方经济、充实边疆军费、打击地方经济,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6.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赖、班禅【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措施有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习汉礼、用汉制。经过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融合景象,孝文帝改革的成功,说明了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孝文帝改革对促进北方民族融合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B项符合题意。昭君出塞与文成公主入藏,是汉人政权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典型实例,A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册封达赖、班禅是对西藏的管理措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7.如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A.秦朝疆域图 B.唐朝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大都”“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元朝时期的疆域图,元朝时期开始实行行省制度,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个行政机构是()A.台湾府 B.宣政院 C.安西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D项符合题意。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元朝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9.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A.规模浩大 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C.时间跨度长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远航发展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B项符合题意。题干信息不能体现郑和远航规模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郑和远航时间跨度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郑和的船队没有到达欧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0.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653年,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统一黄河流域,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5年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11.“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北上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林则徐被革职查办,琦善为钦差。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关天培、陈化成战死)。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投降。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如果说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西化”指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中国的“西化”之路经历了学习生产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洋务运动学习的是生产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的是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的是思想文化。题干信息中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3.“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款出自《南京条约》。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A项符合题意。题干信息与BCD项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4.如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它采用五星和“八一”二字图案。其中,五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八一”二字纪念的是()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南昌起义,把8月1日定为建军节。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上的“八一”二字纪念的是南昌起义,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八一”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15.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打败了美国侵略者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升战略威慑力量【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巩因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A项符合题意。打败美国侵略者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直接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非抗美援朝战争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我国成立第二炮兵部队,提升战略威慑力量,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6.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7.如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C项符合题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共十三大召开于1987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8.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十九大,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9.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前429)执政时期的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这反映了雅典()A.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帝国 B.全体人民享有政治权利C.公职人员可以领取津贴 D.政治经济文化达到鼎盛【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前429)执政时期的雅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因为当时的雅典政治经济文化达到鼎盛,所以说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20.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农奴制改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推翻德川幕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事件是在推翻德川幕府之后,而大化改新是德川幕府倒塌之前的事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题干信息“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结合所学知识,为摆脱统治危机,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B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信息“德川幕府”可知,这是日本的事件,而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的,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的,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1.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变革,其共同原因是()A.国家独立遭到威胁 B.南北矛盾影响国家统一C.专制统治遇到危机 D.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变革,其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奴制的阻碍,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面对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美国独立后,领土扩张,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发展了起来,南方种植园占用大量奴隶,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与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水火不容,19世纪中期,围绕奴隶的存废问题,南北方矛盾不可调和,1861年3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种植园主发动叛乱的借口,同年4月,南北战争爆发。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1854,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同意开放港口,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国家在面临着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危险的状况下,日本于1868年在明治天皇的领导下进行了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变革,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D项符合题意。国家独立受到威胁的只有日本,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南北矛盾影响国家统一只有美国,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专制统治遇到危机与美国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2.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A.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C.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上,在1922年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共同统治,D项符合题意。《九国公约》实质上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3.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时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大力发展高新产业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时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消除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其主要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项符合题意。放任经济自由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大力发展高新产业,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实施人才引进计划,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4.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隐蔽的杜鲁门主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A.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 B.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C.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D.遏制苏联,确立美国霸主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一步,所以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确立美国霸主地位,D项符合题意。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都不是其本质,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25.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推动世界格局的发展,其方向是()A.多极化趋势 B.雅尔塔体系 C.单极世界 D.华盛顿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苏联解体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垄断国际政治的局面被打破,美国成为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着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崛起,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还没有定型,A项符合题意。雅尔塔体系是雅尔塔会议后形成的,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及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签署《华盛顿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26.(12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让我们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此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上材料二“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后,四次渡过赤水河,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军重兵之间。在渡过金沙江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随后,强渡天险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在懋功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军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王寿林、蔡雪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大事变”指的是什么?(1分)发生在哪一年?(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红船精神”的内涵。(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分)(不得照抄原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2分)【答案】(1)“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分)时间:1921年。(1分)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分)(2)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分)理解: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3)影响:保卫了我国的边境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分)内涵: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2分)(4)我们要牢记革命历史,发扬优良传统,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要牢记使命,爱国奋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2分)【解析】(1)“大事变”: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材料反映的“大事变”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内涵:根据材料一信息“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船精神”的内涵是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不忘初心、永远奋斗的精神。(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即长征。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3)影响:根据材料三信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可知,抗美援朝保卫了我国边境安全;根据材料三信息“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可知,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内涵:根据材料三信息“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可归纳出抗美援朝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