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_第1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_第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_第3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_第4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九年级下

隆中对

一、文章)琅琊()颍川()汉沔().....

挟天子()吴会()胄()欲信大义()....

三、文学积累

(一)一词多义①作为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①止然志犹未尽

1.为②是谓为信然2.

②已经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贤能为之用

①通“伸”欲信大义于天下①代词,他时人莫之许也

3.信.4.②信用信义著与四海烈之子也

(二)词类活用

1.原句:贤能为之用。

1

“贤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者,德才兼备的人”。

2.原句: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三)通假字

1.原句: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原句:遂用猖蹶。“猖蹶”通“猖獗”

(四)古今异义

1.原句:遂用猖蹶。

猖蹶:古义指颠覆,失败;今义指凶猛放肆。

2.原句:利尽南海。

南海:古义泛指南方沿海的地方;今义指南中国海。

(五)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洲平,烈之子也。(“„„,„„也”表判断)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者,„„也”表判断)

(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君与(之)俱来。

(3)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3.倒装句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介词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自(于)管仲、乐毅比。

(2)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时人莫许之也。

(3)徐庶见备于新野。

介词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徐庶于新野见备。

(六)成语积累

1.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四、理解性默写:

(1)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不可与争锋②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③刘表、刘璋:取而代之④戎越:抚和戎越

(2)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3)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

2

出师表

一、文章)(2)裨补阙漏()(3)行阵和睦()....

(4)以彰其咎()(5)陟罚臧否()(6)以遗陛().....

(7)庶竭驽钝()8)猥自枉屈()(9)咨诹善道()(10)夙夜忧叹()....

四、通假字

1、必得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疏漏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选拔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五、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2、由是感激感激:感动振奋。今义指激动感谢。

3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4、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当奖率三军三军:全军。今指海、陆、空三军。

六、词类活用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时期(时候,时刻)。

2、恢弘志士之气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3、猥自枉屈猥这里指:降低身份

4、此皆良实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5、庶竭驽钝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七、一词多义

1、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âi)陛下。(给予)

(2)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2、效

(1)恐托付不效。(成效)。

(2)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2、当奖帅三军(激励)

3、臣本布衣:平民。

4、躬耕于南阳躬:亲自。

5、后值倾覆值:遇,遇到。(恰逢,适逢,碰到)倾覆:兵败。

6、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7、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大。

8、引喻失义义:适当,恰当。

9、宫中府中宫中:皇宫中。府中:朝廷中。

10、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

11、论其刑赏刑:罚。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

14、夙夜忧叹夙夜:早晚。

14、庶竭驽钝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15、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

16、以彰其咎彰:表明。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

18、以咨诹善道咨诹:询问

19、察纳雅言雅言:正言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治。

九、特殊句式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

4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5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十三、课文*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十四、开放性试题

6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2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

(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5、回忆全文)荇()竹柏()...

四、古今异义词:月色入户户:单扇的门今义:人家

五、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寝:睡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7

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月色入户户:单扇的门

7、欣然起行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

8、解衣欲睡解:脱、脱下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六、理解性默写

1

2、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七、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八、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8

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九、开放性试题

1、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

一、文章9

二、文学常识

1、

三、语音

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四、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感恩

五、古今异义词

1、原句:一豆羹

豆:古义指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品的器具;今义指粮食作物中的一种。

2、原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钟:古义指一种量器,多用来量粮食;今义指一种计时的器皿。

六一词多义

1、为

(1)今为(为了)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做)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采用)

(4)向为身死而不受(肯、情愿)

2、得

(1)故不为苟得也(拥有生命)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恩)

3、故

(1)故不为苟得也(所以)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原因)

4、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人皆有之(代词,代指这种本性)

(3)得之则生(代词,代指一箪食、一豆羹)

七、重点词语解释

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4、一箪食,箪:竹筐

5、一豆羹豆:碗

6、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践踏

7、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好处

8、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

9、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或仁义。

10

10、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2、二者不可得兼得兼:能够同时得到。

1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

14、妻妾之奉奉:侍奉。

15、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与:给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乏:贫穷。

17、有是心也心:本性

八、理解性默写

1者也。

2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5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九、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每有一个关键词没落实就扣半分,扣完为止。比如“恶、患、甚、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6、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1

*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十、课文6、

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9、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十一、开放性试题

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

*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要求:举例典型,略有分析,只有人名不给分)

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

*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

3、

*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5、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12

6、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7、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8、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

9、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10、《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

11、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结合现实生活,给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只要是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

1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14、结合材料思考。相关*前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因贪污巨额财产被枪决;某大学学生马加爵为泄私愤杀死自己同学而遭通缉;某明星参加义演假唱„„

陋室铭

13

一、文章鸿儒(rú)调(tiáo)素琴案牍(dú)

四、古今异义词

1、谈笑有鸿儒鸿:古义指大;今义指鸿雁。

2、往来无白丁白丁:古义指平民,缺乏文化教养的人;今义指不识字的人。

五、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名:有名(出名、闻名),名词活用作动词。

2、无丝竹之乱耳乱:干扰(扰乱、使„„乱),动词的使动用法。

3、有龙则灵灵:显出灵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4、无案牍之劳形劳形:使„„感到劳累,动词的使动用法。

六、一词多义

①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②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竹:本指管乐器

九、理解性默写

1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

5

6、用类比赞美"陋室"

14

7、8、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有龙则灵。

10耳,无案牍之劳形。

11、表现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十、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十一、课文花源记

一、文章内容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文学常识

1、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

三、语音

阡陌()俨然()黄发垂髫()....

四、文言积累

(一)、一词多义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作标记)

1、为2、志

(向)(标记)

(助词,的)(动词,丢弃)

3、之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4、舍

(名词,房屋)(动词,寻找)

5、寻6、遂

(副词,不久)

(二)、词类活用

1、原句:才通人“通”:使动用法,“使人通过”。

2、原句: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3、原句: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完”。

4、原句: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5、原句:复前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三)通假字

1、原句: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3、原句:具答之“具”通“俱”,都。

(四)、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指交错相通;今义是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指不要说,要不必说;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鲜美:古义指鲜艳美丽;今义是食物味道可口。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指不值得、不必;今义指不够。

6、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指像这样;今义指这样。

16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省略句(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五、成语

1、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只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落英缤纷:落花纷纷。

3、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4、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

5、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6、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2、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六、重点词语解释

1、欲穷其林穷:穷尽

2、具答之具:详尽

3、悉如外人悉:全部、完全。

4、咸来问讯咸,都

5、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6、并怡然自乐并:都。

七、理解性默写

1

2、

3、

4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

6、

7、

8

八、课文内容理解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

4、

寻病终。

5、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技一、文章遥遥闻深巷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8

二、文学常识1、

呓(yì)语叱(chì)齁(hōu)中间(jiàn)力拉崩到之声

曳(yè)屋许许(hǔ)声几(jī)欲先走狺狺不止()夫起溺()

四、通假字

1、微笑叹“”通“默”,不出声。

2、夫起溺“溺”通“尿”,小便。

五、古今异义词

1、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3、稍稍正坐。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今义:稍微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当中夹杂今义:当中

5、会宾客大宴会:古义指正当;今义指聚在一起。

6、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古义指隐隐约约;今义指微小、细微。

7、宾客意少舒少:古义指稍微;今义指数量小,与多相对。

8、几欲先走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9、当是时是:古义指这;今义是判断动词。

六、词类活用:

1、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4、众妙毕备妙:形容词用作名词,妙处

5、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6、宾客意少舒少:形容词用作副词,稍微

7、不能指其一端指:名词活用作动词,指出

七、一词多义

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犯罪(何坐?坐盗)

2、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毕:(1)尽(毕力平险)(2)全部(群响毕绝)

4、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3)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4)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5)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6)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4)极高的,陡峭的6、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

八、重点词语解释

1、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2、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

3、众宾团坐团:聚集,集合4、少顷:一会儿

19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6、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睡醒

7、众妙毕备毕:全,都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9、不能指其一端一端:一头,这里指“一种”

10、两股战战战战:哆嗦的样子11、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

九、特殊句式

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十、朗读节奏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十一、重点语句翻译

1、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或“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十二、课文,它写出了”说一句话。

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文中提到的口技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答案举例:剪纸、踩高高跷、皮影戏、腰鼓等。(理由略)。

岳阳楼记

一、文章内容

庆历四年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20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文学常识

1、

三、语音

谪(zhã)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xiã)忘

潜行(qián)浩浩汤汤(shāng)潇(xiāo)湘属(zhǔ)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通“俱”,皆,全。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五、古今异义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古义指写文章;今义指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2、越明年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与今年相对。

3、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古义指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今义指丈夫。

4、横无际涯横:古义指广;今义指与“竖”相对。

5、则有去国怀乡国:古义指都城;今义指国家。

6、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指景象;今义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7、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古义指除了;今义指微小、细微。

六、词类活用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做太守,名词活用作动词

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七、一词多义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政通人和(和乐)

1、观2、和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一碧万顷(一片)

3、则然则北通巫峡(那么)4、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而或长烟一空(全)

21

浊浪排空(天空)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5、空6、极此乐何极(穷尽)

而或长烟一空(消散)南极潇湘(尽,直到)政通人和(顺通)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7、通8、或

然则北通巫峡(直通)或异二者之为(或许,表推测)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9、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八、重点词语解释

1、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4、大观:雄伟景象。

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6、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8、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9、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10、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11、何极:哪有穷尽。

12、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13、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14、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15、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16、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九、特殊句式

1、微斯人,吾谁与归?反问句、倒装句:微斯人,吾与谁归

十、朗读节奏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十一、理解性默写

1、写迁客骚人“悲”、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22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5、在文中,,16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23

13、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十三、课文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6、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7、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8、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9、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0、“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12、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

13、在下面句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词语。(2分)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4

醉翁亭记

一、文章林壑(hâ)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ã)

岩穴暝(míng)伛偻(yǚlǚ)酒洌(liâ)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chïu)射者中(zhî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

四、通假字

原句:太守谓谁?“谓”通“为”,是。

五、古今异义词

1、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指花;今义是芳香。发:古义指绽放;今义是出发。

2、山间之四时也时:古义是季节;今义是时间,时刻。

六、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顺着山路,名词作状语。

2、名之者谁?名:命名,名词活用作动词。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七、一词多义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快乐,动词)

25

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从)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2、于至于负者歌于途(在)3、归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到)(回家)太守自谓也(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4、谓5、秀太守谓谁(通“为”,是)佳木秀而繁阴(枝叶长的茂盛)环滁皆山也(表判断语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

6、也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而且,表递进)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语气)水落而石出(表示因果顺承关系)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高踞)7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8、临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并列)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但是,表转折)

八、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意:情趣。

12、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

17、辄:就

18、弈:下棋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佳木/秀而繁阴,

2、山行/六七里

十一、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2、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6、概括

7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

1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13、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也。

15、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27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十三、课文*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3、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7、

8、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11、第③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十四、开放性试题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2、依据文章醉翁亭中欧阳修借酒抒怀

桃花源里陶渊明吟诗赋景

3、

上联:

下联:

*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28

◆八年级下

与朱元思书

一、文章无碍(ài)负势竞(jìng)上泠泠(líng)作响

嘤嘤(yīng)成韵鸢(yuān)飞戾(lì)天互相轩(xuān)邈(miǎo)

四、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这里指蝉鸣

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

五、古今异义词

1、蝉则千转不穷穷:古义是尽、完;今义是贫穷。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约数;今义是允许,可能。

六、词类活用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奔马,动词活用作名词。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净:散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往东往西,名词活用作动词。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邈:往高处,往远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息:使„„平息,动词的使动用法。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上: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七、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绝妙)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向上)

1、绝2、上猿则百叫无绝(停)横柯上蔽(在„„上面,名词作状语。)一百许里(数词,十倍的十倍)直视无碍(没有)

3、百4、无

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不)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风烟:指烟雾。俱:都

29

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3、一百许里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4、天下独绝独绝:;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经久不绝:停。

5、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6、急湍甚箭急湍:急流的水

7、皆生寒树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8、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9、互相轩邈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0、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1、好(友好或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

12、鸢飞戾天者戾天:到天上;戾,至

13、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4、经纶世务者经伦:筹划、治理。

15、窥欲忘反忘反:流连忘返;

16、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

17、在昼犹昏犹:好像,如同。

18、疏条交映交映:互相掩映。

19、水皆缥碧缥碧:青白色。

20、嘤嘤成韵韵:和谐声音。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

56

7叫不绝。

8峰。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0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6、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十三、课文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或(雄奇高峻,充满情趣、树多):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8、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4分)

31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

9、欣赏。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飞箭奔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10、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表现其情趣,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十四、开放性试题

1、

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3、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蝉”或“寒“(秋季)。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句含有该字的句子:

寒蝉凄切——柳永《雨霖铃》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4、这篇文章是一篇美文,你能说出其美在哪里吗?

形神兼备、虚实结合、动静互见,骈散相间。

三峡

一、文章内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文学常识

32

1、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四、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

2、沿泝阻绝(“泝”通“溯”,逆流而上)

五、古今异义词

1(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七、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33

4

5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

10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

5、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

*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34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8、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

11、渔歌使用的修辞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4、

15、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16、

*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爱莲说

一、文章内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文学常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宋朝理学家。

三、语音

甚蕃(fān)淤(yǖ)泥濯(zhuï)清涟(lián)而不妖亵玩(xiâ)

35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牵蔓,名词活用作动词。

枝:分枝,名词活用作动词。

2、香远益清远;远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七、一词多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远地)

1、远

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2、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结构助词,的)

八、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

九、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十、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2

3、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636

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3、

(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