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北部新城说明书_第1页
南充市北部新城说明书_第2页
南充市北部新城说明书_第3页
南充市北部新城说明书_第4页
南充市北部新城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南充市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分区规划(2009-2030)说明书目录TOC\o"1-2"\h\z\u第一章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需求 1一、城市区域定位 1二、城市自身发展的需求 2三、“北部新城”空间特性分析 3第二章规划理念、战略及定位 5一、理论依据 5二、发展战略——“PJ战略” 6三、实施战略:梯度推进,稳步拓展 6四、发展定位 6第三章规划区产业规划 8一、产业选择原则 8二、具体产业类型 8第四章现状概况与分析 11一、规划区基本概况 11二、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 12三、道路交通现状 14四、景观环境现状 15五、市政工程现状 15六、土地适应性分析 15七、现状分析结论 16第五章规划总则 18一、规划期限 18二、规划范围 18三、规划依据 18四、规划指导思想 18五、规划原则 18六、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 19第六章分区土地利用规划 20一、规划构思理念 20二、规划布局结构 20三、用地布局规划 21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26一、现状与问题 26二、规划目标与原则 26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28一、现状主要问题 28二、片区空间特色要素特色分析 28三、规划目标与原则 28四、片区风貌控制策略 29五、片区风貌规划 29第九章开发强度控制规划 31第十章道路交通规划 32一、交通发展策略 32二、道路网络规划 32三、道路技术指标控制 33四、交通设施规划 34五、道路及场地竖向引导 35六、轨道交通线路的预留规划意向 36第十一章管线工程规划 37一、给水工程规划 37二、排水工程规划 38三、电信工程规划 39四、有线电视规划 39五、供电工程规划 40六、燃气工程规划 41七、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42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43一、防洪规划 43二、消防规划 44三、抗震规划 44四、不良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45五、人防规划 45第十三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47一、环境保护规划 47二、环卫设施规划 47PAGE51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需求城市区域定位成渝经济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已经纳入国家“十一五”计划中,被确立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提出要打造带动川渝、引领西部、支撑全国发展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联手打造成渝经济区新增长极将有利于成渝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环境的优化,区域经济规模的壮大;有利于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有利于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同时国家重大项目、体制改革探索等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机遇也会随之而来。南充市是位于成渝之间的一座大城市,在国家发改委主持编制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中,对南充的发展定位为: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经济区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节点;川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同时《四川省十一五规划》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提出要促进攀枝花、绵阳、南充、自贡等城市的加快发展,向特大城市迈进,发展他们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和带动作用。南充作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随着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发育,经济、产业、文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将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在推进成渝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南充市应承担起其在区域中的重要职能,成为“第四极”中的重要支点。南充有理由、有责任、更加有能力成为整合川东北、服务成渝、提升巴蜀的成渝第三城,这不仅是南充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四川乃至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四川省众多实力城市的竞争,如何让南充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发展为经济繁荣、规模结构合理的特大城市,是在新时期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充市城市发展战略所要慎重考虑的重大问题。着眼点:发挥南充市在宏观区域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为发展为特大城市及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好相关的配套服务。以承接在大区域范围内的职能作用。城市自身发展的需求《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解读城市性质与规模根据《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城市性质定位为:中国西部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成渝经济区北部商贸物流、科教文卫、金融及产业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嘉陵江畔山水人文生态并蓄的和谐宜居城市。城市规模:至2020年南充市城区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2030年城区人口为155万,城市建设用地160平方公里。城市产业发展目标:构建以石油天然气化工、机械汽配、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商贸旅游业协调发展,与特大城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中,南充应积极参与成渝经济区的城市产业竞争与协作,在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化工、商贸物流和金融服务、旅游等方面展开协作。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新一轮的总体规划,通过对区域及城市空间的分析,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其主要内容为:(1)深化“以江为轴、跨江东进、拥江发展”的战略思想;(2)南北拓展、三城同构、紧凑城市;(3)统筹城乡土地,破解规模难题;新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为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的南充建立城市空间拓展新秩序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城市面临新的发展需求1、随着区域交通条件和成渝经济区的崛起,使南充的战略地位正由川东北中心城市上升为成渝北部中心城市。有必要大力加强核心都市区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2、城市结构及规模进行重大调整后,南充即将迈入特大城市的行列。必须建立起符合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框架。应采用“新的城市拓展模式”。为了预防未来城市大规模拓展极有可能出现的大城市病,有效吸引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资本与人力资源”,强化城市竞争力,南充目前的城市用地规模与空间质量需要得到迅速提升。将城市盲目地向边缘蔓延是不可能完成城市跨越的历史使命的,只有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才能给城市带来活力和发展的动力。3、资源条件改善,工业化进程加速促进产业空间的规模化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南充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需要广阔的空间。4、向东、向北发展的区域交通网络的建立,为南充空间拓展提供了支撑条件;5、南充是典型的内向型消费城市,借助行政中心北迁契机,城市功能亟待完善,产业亟需提档升级;将其强大的内向型消费向外向型进行引导。着眼点:南充在新的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调整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和产业配置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营建新城已成为城市突破发展瓶颈,加速城市竞争力,完成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途径。“南充市北部新城发展”是拉开城市构架,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产业的良好载体,其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北部新城”空间特性分析城市向东、向北发展方向的引导性通过经济联系方向、交通条件、用地条件等多方面分析,南充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有三:1、向东和向北发展城市综合功能;2、向南发展产业功能。3、城市近中期的空间拓展方向以东、北两个方向为主,远期和远景以南、北方向为主。最终实现城市产业空间的合理构架和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城市总体中确定的北部新城是城市向北拓展的主要片区。是城市“南北拓展”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向北部逐步疏解的重要节点。将承接旧城区部分功能的延伸,是南充市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地区。本次规划的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位于城市北部丘陵地段,城市上风上水,南邻城市文化行政中心,建设条件也已成熟。将承接和完善旧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居住功能的延伸。城市布局的门户性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南充市总体规划提出共筑以“拥江主城、产业新城和北部新城”为特色的“南北拓展、三城同构、紧凑城市”的发展模式。在壮大现有“拥江主城”的基础上,通过有侧重点的区域建设,南充市的都市化空间将是建构在交通廊道(包括高速公路、快速环线道路、轨道交通)之上的结构舒展的建设组合实体,通过开拓发展北部新城和南部产业新城,再辅以统筹区域、合理布局的城乡各类生态空间(绿楔穿插、田园渗透、旅游发展区),确保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以及景观风貌的独特形象。据此,未来的南充城市是一个拥有155万人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城市由众多的功能片区和组合聚合而成,通过各个片区合理的规模、完善的功能、舒适的环境、畅通的交通组织,在空间结构上将建构起一座“紧凑城市”。是一个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与需求的科学的城市结构模式。城市远期发展以9个主要的城市功能片区构成的“三城”结构。分别为:1、拥江主城:拥江主城区(含商务、行政、文化区)。包括顺庆旧城片区、高坪江东片区、白土坝—燕儿窝片区、都尉—西兴片区、青莲—老君片区。共计约80平方公里。2、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小龙—龙门片区。共计约55平方公里。3、南部产业新城:文峰片区和河西片区。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为主的新城。共计约2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确定的北部新城片区包括潆溪—荆溪片区、小龙—龙门片区。由于兰渝铁路客运站场、南广高速公路、南大梁高速、第二绕城高速等在区域内驻足,带来了城市新的经济流向和发展前景,也为城市发展北部片区带来了契机。各片区产业发展的协作性南充市主城区产业布局按照各自的区位偏好,确立分工选择,形成适宜的产业和空间单元,主要划分为五大产业组团:1、主城区产业组团(含顺庆旧城、嘉陵旧城、高坪江东)发展现代综合服务业,以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化特大的城市都市核。2、潆溪-荆华产业组团教育产业、商务休闲、机械汽贸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北部区域性服务中心。3、小龙-青松-青莲产业组团物流、运输、航空港工业集群,现代制造业聚集区。4、嘉陵西兴组团以食品、建材等产业为主。5、河西-李渡产业新城石化产业集群,以天然气、石油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新城。随着南充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战略地位和功能的提升,南充市旧城区必然因为其用地规模的紧张,要求在空间上向外围扩张。与之毗邻的潆溪—荆溪地区,用地充裕,在交通、用地、市政配套等方面与中心城联系紧密,其以文化教育、商务休闲、机械汽贸为主体的产业功能也将成为中心区的有益补充,必将承接旧城区部分功能的延伸。同时,依托顺庆区行政中心的北迁、兰渝铁路站场的落实、几大休闲景区的建设优势,北部片区将成为集城市商业商务、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生态居住生活、机械汽贸等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新区,成为城市新的区域引擎。发展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0是南充实现城市空间规模拓展、空间素质提升的必然选择。着眼点: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应作为城市空间规模拓展和空间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应从远期城市的发展考虑城区功能的延伸,高瞻远瞩的构筑城市新的发展动力。规划理念、战略及定位理论依据PaulrayLohasMetroHealth(“乐活”健康都市)主要理论“Lohas”以重视健康和环境生态为前提,强调现代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它将一种生态、有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入到新型都市和居住社区建设中,从生态环境、产业、建筑、住宅、交通、基础设施等全方位思考城市新区的可持续发展。“Lohas”(“乐活”健康都市)“用新城建设生态环境与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社会结构形态以及健康、活力、可持续的理念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这种城市发展理论与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的南充注重自身特色建设,与总体规划对本区域的定位“发展城市北部的商贸流通、居住和旅游休闲中心”的功能定位完全契合。MR.Paulray倡导的”乐活健康都市”的概念主要指:1、自然之美——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山水田园与城市相融;2、产业繁荣——活力商贸、有机住区、经济发展;3、城乡和谐——城市繁荣和乡村发展互动取代城乡分离。核心理念:“健康、活力,环保、可持续”是乐活城市的核心理念。以倡导活力城市、和谐城市、健康城市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席卷美欧,渗透全球。将“乐活健康都市”理念纳入本次规划,综合分析当前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发展实际,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绿色保护、保育现存的生态特征,营造与片区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山体、田园、水系、生物)相协调的人工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构筑生态间隔、布局紧凑、功能复合的空间布局体系。以区域生态网络为底质,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生态与都市、生态与产业共生的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形态。推行精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推动产业高效集聚,强化产业关联协作,形成复合、活力、共生的产业体系。发展生态化、人性化交通,建立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推行绿色、人性化的非机动交通。2、创新实施产业创新战略,以发展适合“Lohas健康都市”的产业类型,大力推进商贸、文化、汽贸、旅游休闲及居住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不适合本区的产业类型坚决实行搬迁或撤离控制。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培育科技创新聚集区。利用新城区产业优势吸引国内外教育、研发机构进入,为城市发展提供无穷的“智力源泉”。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构筑自主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优化创新环境,营造机制创新先行区。健全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政策。3、共融提倡健康、积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人性化的邻里社区,培育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生活特征。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新城凝聚力和吸引力。发展战略——“PJ战略”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PJ战略——圆周喷射(PeripheralJet),以聚合模式形态和龙头核心产业区域形成的有机布局模式,带动呈井喷式的产业连动效应和可持续发展。在此体现了以商贸、教育产业为龙头建设的新城战略发展模式。借助三大核心“乐活产业”带动北部新城的发展:以宜居、旅游、休闲、运动为代表的健康生活产业;以教育发展、职业培训等灵性产品满足心灵需要的高校教育产业和个人发展产业。以商贸为代表的汽配商贸及商贸流通产业;实施战略:梯度推进,稳步拓展根据国内外新区建设的经验,新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问题的关健在于解决持续的发展动力与建构弹性的空间结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采取“产业先行—设施带动—项目提升”渐进式的实施战略。1、产业先行以产业发展提供效载体,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发展汽贸、教育、休闲与房地产业,以满足重大项目的配套建设要求。这一时期土地供给的重点也应优先考虑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同时适当安排配套设施用地。2、设施带动随着新区建设框架的拉开,北部新城建设重点将转向公共设施项目,成为中心城区功能的有效补充。利用这些功能的转移,吸引人口集聚。同时也可以促进城市结构的优化,这一时期土地供应的重心在于居住生活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3、项目提升随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休闲、商务会议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机会将会到来。届时可以发展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吸引目光,为新城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实现整体功能提升。这一时期土地供应的重心在于旅游度假用地、商业用地和服务业用地。发展定位总体定位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对于南充而言,既是延续城市发展脉络的现实选择,更是城市着眼未来的战略选择。需要赋予片区能够与城市理想相适应的内涵。规划片区的总体发展定位为:以教育研发、汽配商贸、商业商务休闲和宜居居住功能为主的“生态宜居新城、城北活力住区”。功能定位:——文化教育、生产研发为核心的功能区以政府引导与推动为基础,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和文化产业,吸引科技研发型企业,提升文化、科研和教育功能。建设南充市作为区域中心的教科研育、文化产业集群和总部基地,促进全市的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汽配商贸、商贸流通功能区规划形成以汽车市场为主体,集商品展示、采购、交易、加工、交易、维修服务为一体的汽配商贸流通功能区。——高端商务、会展、宜居功能区构建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品质的片区服务环境,如:商业服务、商务交流、会议展示等功能,营造更加适宜人居和交往的城市环境,形成高端商务、会展、宜居功能区,弥补主城区此类城市功能的缺失。——城市旅游休闲中心未来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将以严格的生态保护为底线,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绿心对城市的生态影响作用。结合区内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优良的人居环境发展相关生态休闲旅游业。形象定位:“乐活”健康都市示范区——最美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应当构筑与自然对话的语境,实现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的可持续发展。——最优宜居环境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应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即生态、便捷、舒适、优雅而且充满活力。——最佳创业环境建设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片区既要满足城市当前的产业发展需求,同时更应着眼于未来,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城市经济的腾飞。规划区产业规划产业选择原则1、创新性在南充市正成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的条件下,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应利用与把握机遇,积极发展符合市场潮流与产业转移规律的新兴产业,走特色化、创新型的道路,扩大扩散效益和示范效益,成为片区发展的新动力。2、优势性充分利用职教园区的科技优势,火车站区位优势、依托潆华工业园、汽车商贸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技术产业,为全市产业结构的升级起示范和先导作用。3、合作性新区在产业发展时不仅要注意扬长避短、竞争进取,还要重视合作交流、取长补短。避免与周边地区进行过度竞争,要加强与其他地方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4、生态性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境内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新区发展的一大优势,也是良好投资环境的一部分。未来的发展必须保护和延续这样的生态环境。据一些世界性经济组织的研究,21世纪将是生态产业为主体的世纪,其中的旅游、环保和文化产业被认为是人类21世纪中发展最快、产值比重最高的支柱产业,发展生态型产业是全球的趋势。具体产业类型基于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现实并结合未来的发展势态,我们可以对其产业做出初步选择。1、教育科研产业南充科教优势明显,是川东北科教文化中心,有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学院等五所高校,中等职业学院35所,科研人员高达10余万,大中专数量和高中级科技人员占人口比例仅次于成都,是四川省第二大高校聚集地。目前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科技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但从更高和严格的意义来看,目前这部分资源的利用存在与市场脱离、开发平台的缺失等等因素制约了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资源价值的最大发挥。规划借北部新城的建设,发展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产业,培育区域科技中心。整合高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科研工、孵化、企业相结合,向产业研发、生产的转换,形成产、学、研功能一体化发展模式,以职教园区和师大片区及大学园区支撑的研发区,发展教育、科研、培训、创意产业,培育城市创新的动力源。主要包括:——职教园区——大学园区——创新经济孵化园2、汽配商贸产业充分利用北部新城面临优势的区位和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抓住独特市场机遇和南充市及其辐射区域对汽车及零部件的需求。依托自身已经具备的优势产业基础,积极引进企业入驻。在区域内规划打造一个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形成集汽车贸易、汽车4S店集群、汽车会展、汽车研发、汽车科教博览、汽车服务、汽车物流、维修培训学校、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汽车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身的国际汽车商贸城。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北部地区汽车贸易和流通的重要集散地。表1汽车商贸相关产业表汽车产业业种汽车会展产业会议、酒店、展览馆汽车文化艺术品产业及关联服务产业改装工作室、汽车文化主题馆艺术材料生产供应产业汽车零配、商贸、超市汽车整车研发、销售基地4S店、配件街、OEM厂汽车拍卖产业二手车、拍卖中心汽车延伸产业汽车商品街、定期展销、汽车商店3、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新型商业业态,发展和延伸主城区的现代服务业功能。以商业、商务办公、会议会展、创意产业,形成具有辐射城市北部的现代服务业功能。此外,根据国际经验,站前经济内含的创造空间很多,可将零售批发、商务办公、甚至居住结合起来,打造各具特色的综合体,同时也是城市功能扩充完善的一种新形式。依托新建客运货站,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及相应的商贸设施。以火车站周边地区,发展总部经济功能,营造一个融酒店、休闲、娱乐、购物、总部经济于一体的服务业特色版块。——站前集聚区——企业总部基地——片区商业中心——商务办公区——休闲会展区4、休闲旅游业依托大营山、青龙山、清泉山等休闲景区及潆溪河、清泉湖、嘉陵江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商务休闲、生态度假、乡村旅游。加强生态旅游资源和本地文化资源的整体策划包装,分阶段进行不同主题核心项目的招商与开发,以丰富北部片区的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品质,引领地区未来的消费导向。——以清泉湖为核心,建设城市度假类主题公园——以大营山、青龙山为核心,建设城市休闲景区——以嘉陵江、潆溪河为轴线,建设城市流动的休闲空间。5、生态宜居产业依托区域良好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借鉴华侨城模式,大力发展高尚生态住区、宜居住区、旅游地产。——生态宜居住区——大型居住配套现状概况与分析规划区基本概况区域范围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包括现状潆溪镇和荆溪镇镇区所在地。其中:潆溪镇地处南充市东北大门——顺庆区北部,212国道和省道潆盘公路于镇区交汇,是南充市区北部交通要道枢纽。现状城镇建设面积3.2平方公里,城镇居民达2.5万人。荆溪镇位于顺庆区北部,距城区7公里。目前两镇的建设主要以集镇建设形态为主,建设档次不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均较低。自然环境1、气候规划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000mm左右,无霜期316天,夏秋多雨,冬春少雨。主导风向北风。2、水文规划区内主要河流为北潆溪河,南潆溪河。两潆溪河分别自西、西北入境,流经中部于潆溪城镇合流东折出境,汇入嘉陵江。潆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47m³/秒。经城镇河流20年一遇洪水位约为280米。3、地貌规划区位于嘉陵江河谷二级阶地,属浅丘宽谷带坝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程在282—485米之间,土壤主要为棕紫泥和第四系冲积黄泥土。4、资源规划区内农业生产资源主要为各种农作物和农副产品,主要为水稻、水果、小麦、蔬菜,鸡、鸭、牛。规划区周边被大营山、青龙山、清泉山等山体包围,周围山势清秀妩媚,潆溪河与嘉陵江水面形态优美,可作为休闲旅游类型开发利用。人口状况规划区分为内的人口构成主要有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组成。其中潆溪镇镇区常驻人口约为2.5万人,荆溪镇镇区常驻人口约为0.3万人;规划区范围内的农业人口主要以村民,或散居或相对集中成组,大约为1000人。由于长期处于城市边缘,区域内人口相对稳定,出两镇区内聚集人口具有一定的机械增长之外,其余区域的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经济状况规划区内以潆溪镇的经济发展较为城兴,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增长期和近几年的平衡增长期之后,目前,潆溪镇工业门类以食品、建材、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等为主。2005年,引进川北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养鹿场等9个企业,其中上规模骨干企业5个;2006年完成招商引资3240万元,引进百万骨干企业8个,东圣鑫宏机械厂、南充外国语学校等。此外主要企业有蚕桑研究所、蚕具研究中心、川中石油钻井公司、川中石油二公司、南充海生集团、云峰陶瓷厂、绿宝菌业公司、汽车附件厂、嘉陵电线厂、生物制品公司、农科乳业公司、东方红机械厂、亿隆公司、动力连杆厂等。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区现状用地大部分为自然林地以及农田为主(占95.18%),潆溪及荆溪镇区建成区面积仅占规划范围总用地的4.82%。潆溪镇现状建成区位于镇域中部,南北潆溪河交汇点周围。南北潆溪河穿镇而过。现状用地大部分分布在国道212线以东、以北,部分用地夹国道发展。现状建成区因河流自然分为两个组团,西北—东南两端共长约2.5公里,宽250米-800米不等。现状建成区面积共约208.27公顷。在建的市车辆管理所和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占地规模大,外向型功能突出,将会对本区的布局和产业发展有很大影响作用。荆溪镇现状建成区相对规模较小,建成区面积仅20.38公顷,且用地高程条件较为复杂。居住用地在现状用地中,居住用地89.48公顷,占建成区总用地的32.8%。其中潆溪镇81.85公顷,荆溪镇7.63公顷。潆溪镇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国道212穿越镇区段的两侧,其中国道212西侧多为在建或待建小区。潆溪城镇建有潆溪职业中学校,潆溪初级中学,潆溪小学、幼儿园、希望小学等义务教育学校。建有南充卫校潆溪分校、建筑工程学校、电子工业学校、外国语学校、南运集团驾校等为主的教育产业学校。由于位于城市郊区,规划区内有大量的旧村村民的居住用地,遍布于田野之中,该类用地175.42公顷,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只有在中心村才有一些私营的便民商业网点、诊所等等。公共设施用地潆溪镇目前公建设施基本配套,但是级别较低,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80.09公顷,占建成区总用地29.3%。其中行政办公用地11.85公顷,占建成区总用地4.3%,以车管所和交警大队用地为主;商业金融用地33.16公顷,主要为沿街商业、川北再生资源市场以及汽车市场用地;教育科研用地33.45公顷,以南充卫校、南充外国语学校、南充市蚕桑研究所用地为主。其它公共设施包括文化娱乐、医疗用地等。工业仓储用地规划区内主要工业企业共有19家,大部分企业集中分布于潆华工业一区和二区,少数企业分布较散。潆华工业区多数企业有完善的生产厂房和设施,整体环境较好。工业用地36.14公顷,占建成区总用地13.2%。仓储用地1.92公顷,占建成区总用地0.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区内共有该类用地17.93公顷,占规划范围总用地的6.6%。主要包括邮电支局、水厂、变电站、配气站等。道路用地规划区主要道路为国道212、,用地为41.89公顷,占总用地的15.3%。其中国道212线经潆溪镇区段红线宽度为36米。潆溪镇区内有较为城兴的大小街道10条,总长约3.5km,城镇道路路面基本为水泥路面。荆溪镇区内道路不成体系。绿地建成区内仅少量公共绿地总面积共5.77公顷,占建成区用地的2.1%。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详见下表。表2现状建设用地汇总表建设情况用地面积(公顷)百分比(%)现状已建用地448.644.82现状未建用地(含水域)8874.495.18合计9323.40100.00表3现状用地汇总表代码用地类别面积(公顷)百分比(%)R居住用地89.4832.8其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5.902.2C公共设施用地80.0929.3其中行政管理用地11.854.3商业金融用地33.1612.1文化娱乐用地0.830.3医疗保健用地0.810.3教育科研用地33.4512.2M生产设施用地36.1413.2W仓储用地1.920.7T对外交通用地0.000.0S道路广场用地41.8915.3U市政设施用地17.936.6G绿地5.772.1城市建设用地273.22100.0E其中其它9050.18河流水域用地161.89耕地8.47林地8691.00园地8.59村镇建设用地175.42闲置地4.82规划范围总用地9323.40道路交通现状道路网络现状规划区道路主要由G212国道、潆(西)新(政)公路、南搬(罾)路,除潆溪镇有几条7~28m水泥混凝土乡镇道路外,其余与周边现状村组联系道路均为小道和机耕道,道路宽度在3.5-7米,路面以碎石和水泥为主。区内道路等级低,道路断头路多,交通组织杂乱,路网呈树枝状,缺乏合理的环路联系而不成系统。规划区道路未成系统,道路网密度远未达到规范要求。交通设施现状规划区内有公共停车场一处,位于新街与潆(西)新(政)公路相交的交叉口北,面积0.28公顷。部分工厂企业有内部停车场。规划区内有加油站3处,都位于G212国道沿线,面积分别为0.42公顷、0.45公顷和0.53公顷。表4现状道路情况一览表类别名称红线宽度(m)道路长度(m)分类密度(km/km2)对外交通公路G212国道20~364.270.56潆(西)新(政)公路10~140.570.07城市道路城市次干路14~289.681.26支路12~1419.722.57小路3.5~725.603.33道路交通现状问题1、规划区道路系统不完善,等级分工不明确规划区内部道路系统不完善,大部分为乡镇公路,路面狭窄,成网率低,交通组织无序,大量过境交通穿越规划区,干扰较大。且现状镇区内建筑多贴路沿线建设,提高了道路改造的费用2、与中心城联系缺乏目前联系中心城区的道路较少,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基本依赖现有G212国道和南搬路解决。G212国道过境交通量较大,南搬路现状路面宽度较窄,人车混行,无法组织快速高效的交通。3、交通设施不足城区缺乏公交首末站和市民活动的大型广场等,公共停车场面不足,加油站全都分布在G212沿线,布局不合理。4、缺乏交通管理,标志标线不齐全,道路机非分隔率低。景观环境现状规划区四周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潆溪河穿城而过,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娱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沿潆溪河地势平坦,地势顺山脉逐渐升高产生了丰富的城市及乡村景观。这也是独有的四川传动丘陵文化的体现,她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紧紧相连。规划区东依嘉陵江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规划区内及四周主要山脉包括青龙山、清泉山、大营山等山体楔入规划区域内部,将规划区用地划分为三块,奠定了规划区域景观生态结构同时也成为城市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相较出众的自然生态景观,区域内人文景观稍显薄弱。城市夹国道沿河而建,城市风貌特色不够明显,建筑形象、街道空间尺度、城市环境品质未能充分体现出城市地域、人文、时代特征。基地内大营山入口有张澜纪念馆,但形象破旧,未能很好展示出应有人文特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与发展需求产生一种矛盾的博弈,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活动成为一把双刃剑,现状众多在建项目均以对环境大挖大填的方式展开,如国道212旁的在建4S店。市政工程现状给水潆溪镇前由二水厂高区供水管网供水(出厂压力0.9Mpa),潆溪段管径DN600,荆溪镇由荆溪镇水厂供水。荆溪镇水厂建设标准低,规模小,无法满足发展要求。排水潆溪镇和荆溪镇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水合流制,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潆溪,对水体造成污染。电力电信及有线电视潆溪镇和荆溪镇现状各有一个模块局为各自镇提供固话服务,其规模无法适应发展要求。现状概况潆溪镇和荆溪镇现状已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主干线路为光纤。供电规划区现状有荆溪220kV变电站(2×120MVA),潆溪35kV变电站,区内有多条35kV及以上线路穿过。燃气潆溪镇和荆溪镇现状由城市配气站统一供气。土地适应性分析规划区域内用地属于典型丘陵地貌,用地条件较为复杂。整体地势沿潆溪河两侧逐渐升高,规划区域内西南高东北低,最大高差达220m,沿河两侧用地条件较为良好。根据用地坡度、自然植被条件、地基承载力、区域为区位条件等多因素综合将用地划分为五级,分别为:最适宜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用地、允许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禁止建设用地。最适宜建设用地为场地稳定、适宜工程建设,不需要或采取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适应城市建设要求。最适宜建设用地主要为潆溪河两侧用地以及荆溪镇西侧部分,用地用地坡度范围小区5%,没有不良地质现象。适宜建设用地条件稍劣于前者,场地稳定性较好、较为适宜工程建设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即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适宜建设用地为青龙山东侧、舞凤近潆溪河侧以及大营山西侧用地。允许建设用地为用地条件较为复杂,需采取较大工程措施改善场地条件方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允许建设用地多为场地坡度复杂(绝大部分区域用地在45%以下)且相对高差不大的区域。控制建设用地为场地生态条件良好、场地可达性较好且场地需要特定处理(或极大工程量处理)才能满足建设需求,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影响因素的限制程度较重的用地。控制建设用地主要为规划区域北侧以及清泉寺一带可做适当旅游观光开发。禁止建设用地为规划内生态核心保护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予以严格保护。禁止建设用地指青龙山以及大营山核心区域,作为场地内主要山脉予以严格保护。表5土地适应性汇总表类别面积(Ha)百分比最适宜建设用地2075.8222.26%适宜建设用地1101.1111.81%允许建设用地2072.7122.23%控制建设用地1979.3521.23%禁止建设用地2094.4122.46%规划总用地面积9323.40100.00%现状分析结论1、规划区城市形态缺失、功能不尽合理由于规划区地处城市郊区,现状建设内容主要以村镇建设为主,片区形态发展受主要交通干线导向严重,现状潆溪城市形态沿国道212呈带状发展,不利于土地利用的高效同时增耗额外的基础设施投入。随着城市发展,过境道路的穿越势必造成发展障碍,城市形态相对缺失。同时现状工业占据了城市上风方向,与居住用地毗邻而无必要防护措施,工业布局靠近镇中心区将不利于城市近期往外拓展,限制了城市发展方向。2、生活公建配套不足虽然现状用地统计中公共服务设施占比例达29.3%,但其中汽车4S贸易店、川北再生资源市场、四川轮胎市场等外向型商业占现状商业金融用地的51.3%,而服务于镇区内部的商业服务设施不足6%,且级别太低,多为沿街商业。区域内文化娱乐、体育、医疗设施用地规模偏小或者配套不足,伴随城市发展公共设施的发展将成亟待解决的问题。3、城市开敞空间缺乏建成区内部缺乏良好的开敞空间,缺乏公共活动空间。潆溪河两岸缺乏整治与护理,现状潆溪河两岸景观质量不高,缺乏与城市形态的呼应。4、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规划区内部道路系统不完善,大部分为乡道公路。5、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背景和良好的发展潜质规划区四周的自然生态绿地将成为新城发展的良好景观资源。规划总则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30规划范围本次分区规划范围为北部新城的潆溪—荆溪片区,北至第二绕城高速、南至环城高速路、西至广南高速、东至嘉陵江西岸,规划范围总用地93.23平方公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5、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7、《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8、《南充市总体规划(2008—2030)》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南充”“宜居南充”为基本目标,促进北部新区自然和谐发展。2、加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的环境保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山水格局。3、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4、塑造片区以低碳生态、科教文化、商贸休闲为内涵的全新形象。5、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维护城市安全。规划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基于区域基础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有机整合,以达到城市与区域发展一体化、城乡协调统筹化、整体效益最优。生态地域化原则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生态平衡。规划区外围加强宏观生态环境建设,内部加强城市环境的生态化建设,同时采用生态建设技术(节水技术、道路设计等)达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与效益化。以人为本原则城市建设理念的人性化与人本化,生活、就业、文化娱乐等生活环境的人文主义本色。应充分考虑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市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条件,提高规划区的可居住性和方便舒适程度,使整个地区成为市民能够安居乐业、购物、游览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高效和谐的现代化城区。文化特色原则挖掘规划区历史文化特色和其所处的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塑造强烈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使城市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充分体现城市个性,形成独有的感召力、城市魅力,增强居民心灵的归属感。可操作性原则应符合城市统筹安排、分期建设的合理布局;考虑与城市建设现状有机结合的布局;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便于操作管理。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总规予以南充市北部新城片区明确定位:南充市北部新城片区包括潆溪—荆溪片区、小龙—龙门片区。是城市向北发展的主要区域。特别是有兰渝铁路客、货运站场在区域内驻足,带来了城市新的经济流向和发展前景,也为城市发展北部片区带来了契机。(1)潆溪—荆溪片区:位于城市北部丘陵地段,南邻城市文化行政中心,是城市向北拓展的主要片区,规划以居住、商贸和休闲旅游用地为主,外侧配置适当的工业组团。(2)小龙—龙门片区:江东北部小龙组团将利用便捷的交通运输环境,发展全市集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为一体的物流园区。同时丰富小龙—龙门片区内的居住服务设施建设,为北部提供充足的居住服务设施用地,完善北部地区功能,减少大区间的通勤交通。北部新城由于由嘉陵江两岸的用地构成,为加强北部区域嘉陵江两岸的交通联系,通过修建城市桥梁、外迁现有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城市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加强江东、江西的联系,从而形成具有规模的北部新城。分区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构思理念规划从优化城市大格局,塑造城市特色,利用资源有效拓展城市空间,发展各类优势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区域、新城空间与生态系统三个层面研究片区功能与定位。重视基地特征的解读,提出“Lohas”都市规划四大重要概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规划构思主要突出以下特色:1、构筑山水、相依的绿色廊道生态系统—通风廊道充分利用道路、水系、形成有山体至嘉陵江的沟通性绿色廊道,沟通上、水空间的同时,也保持了片区内部重要的生态通风廊道,并由此形成具有弹性的组团空间结构,也建立了山、江、城、林自然生态为基础的新城生态格局。2、构筑富有趣味的水系网络与滨水岸线—活力水岸丰满而独特的景观形象是成功城市的名片,尤其是滨水城市,更是激发滨水地区活力的最佳途径。方案从充分展示滨水城市特色为目的,充分利用嘉陵江、潆溪河等滨水环境,构建沿滨水环境的游走系统和对外展示空间,将南充的人文精神与自然特征完美地融合,形成独特的新区城市意象。3、独特的游憩商业中心—魅力之核对应北部新城的休闲旅游功能,将休闲、旅游观光功能与商业中心相结合,构筑新区游憩商业中心RBD,与主城CBD中心错位发展,形成新城功能符合的多样化的公共核心空间。4、南北呼应的城市轴线——联系之轴将新城的六条发展大道作为南充市的重要南北公共景观轴线与道路轴线,通过通过他们串联主城、新城的公共中心,由此形成新城轴、带、廊、核、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模式,集中紧凑、疏密有致的土地使用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二功能相对独立的弹性组团结构则有利于分阶段开发建设。规划布局结构充分利用规划区自然景观资源,通过打造“三山(大营山、青龙山、清泉山)、两水(嘉陵江、潆溪河)、一湖(清泉湖)”,结合新城产业发展,形成“一轴、三板块、六大功能区”的片区功能结构。1、一轴:沿潆溪河形成滨河特色发展轴,串联各新城各功能片区。2、三板块潆溪片区产业促进板块:主要形成以汽车商贸、教育科研、都市工业及总部经济等相关产业发展区。潆华片区商贸服务板块:以商业、商贸流通及相关配套服务为主的站前经济区。荆溪片区商务休闲板块:整合大营山、清泉湖、嘉陵江、潆溪河等众多生态资源的会展、商务、休闲、宜居等现代服务业板块。3、六大功能区分区的产业发展策略在空间上对应形成六大主要功能区:商贸服务功能区、汽配商贸文化功能区、教育培训功能区、都市工业功能区、生态宜居功能区、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表6片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30年)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建设用地(㎡)1R居住用地1076.4729.9435.88其中R2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49.201.371.64混合用地Ⅰ152.974.252C公共设施用地(含混合用地Ⅱ)670.1218.6422.34其中C1行政办公用地32.280.901.08C2商业金融用地(含旅游设施用地)464.9012.9315.50C3文化娱乐用地6.290.180.21C4体育用地8.620.240.29C5医疗保健用地13.080.360.44C6教育科研用地144.944.034.833M工业用地330.339.1911.014W仓储用地21.820.610.735T对外交通用地63.361.762.116S道路广场用地546.8515.2118.23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47.101.311.578G绿地686.8819.1022.90其中G1公共绿地339.059.4311.30G2防护绿地347.839.6711.59总计城市建设用地3595.89100.00119.8610E其中其它5727.52E1河流水域用地166.90E4生态林地3852.84远景发展用地1707.78总计规划范围总用地9323.40用地布局规划公共设施用地1、规划原则(1)公共设施布局与片区空间结构相结合,发挥公共设施的投资导向作用,促进新城空间优化和结构调整。(2)建设由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公共设施组成的三级公共设施系统,形成完善的公共设施网络。(3)全力保证、健全公益性公共设施,增强城市的宜居性和公平性。(4)有序引导经营性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区域地位,提升城市品味。2、规划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高效发挥,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等级体系,优化文教、卫生、体育、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3、用地布局本次规划公共设施布局采用两种形态:一是按照交通条件和区位条件位于片区的相对中心位置,便于使用;另一种方式是将一部分商务、休闲、文化等公共设施考虑接近区域内最具有生态价值的区域空间进行布局,以期形成分区的特色城市形态。1、片区公共中心及副中心考虑潆溪—荆溪片区的未来发展的功能合理布局,在产业发展策略指导下,在荆溪片区形成整个潆溪—荆溪分区的公共中心,潆溪片区结合产业定位形成分区的副中心。2、行政办公用地依托清泉湖、大营山优良的生态旅游资源,借助顺庆区政府的搬迁,在荆溪片区形成分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此外,城市其余的商务管理用地可兼容于商贸设施用地。3、文化设施用地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需要布局一处城市级别的娱乐设施,规划选址位于行政中心附近,临近体育设施用地布局。此外,分别在荆溪片区和潆溪片区内各布置一处集中的片区级文化设施用地。4、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本次规划中强调了土地利用中的功能混合,只有功能的多样才能维持地区持久活力,提升人们对地方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商业设施用地按照城市区级——片区级——居住区级三级进行布置。5、体育设施用地在荆溪片区中布局城市片区级体育设施用地,占地约8.62公顷,作为南充市北部片区的城市片区级体育设施。其余区级以下体育设施用地结合居住区用地规划布置。6、教育科研用地以现有潆溪镇的教育科研用地为依托,进一步发展壮大北部新城的教育产业,结合政府对于分区的构想在潆溪片区潆溪河东侧形成以职业教育、教育培训为主的功能片区,并辅以适当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以形成完备的教育园区。7、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规划区依据人口规模设置三处市级医院用地(每十万人设置一处),每处占地4公顷左右。同时按城市分区级别设置医疗卫生用地,居住区级以下的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详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内容综上:规划区内公共设施总用地670.12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22.34%。居住用地1、规划原则(1)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合理布局,集中开发,形成规模,新区避免零星住宅的建设。(2)在规划的居住用地内不得安排对居住有影响的工业项目,现状居住用地内的污染工业应逐步调整到规划工业园区内。2、用地布局规划区内居住用地以二类为主,潆溪、潆华片区居住用地主要沿潆溪河布置,逐步向周边山地区域拓展;荆溪片区居住用地主要结合地形于围绕荆溪片区中心区域环状布置。居住片区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和主要道路进行划分为:6大居住区,19个居住小区,规划总人口30万。其中潆溪片区2个居住区,7居住小区;清泉寺片区1个居住区,5个居住小区;荆溪片区3个居住区,7个居住小区。(1)潆溪片一区:居住用地191.6公顷,混合用地Ⅰ35.9公顷,含5个居住小区,居住人口约6.4万人,人均居住用地34平方米。(2)潆溪片二区:居住用地96.7公顷,混合用地Ⅰ12.0公顷,含2个居住小区,居住人口约3.3万人,人均居住用地32平方米。(3)清泉寺片区:居住用地177.4公顷,混合用地Ⅰ8.9公顷,含4个居住小区,居住人口约5.2万人,人均居住用地35平方米。(另:潆华小区,居住用地54.9公顷,混合用地Ⅰ16.9公顷,居住人口2.1万人,人均32平方米。)(4)荆溪片一区:居住用地106.7公顷,混合用地Ⅰ43.0公顷,含2个居住小区,居住人口约4.1万人,人均居住用地33平方米。(5)荆溪片二区:居住用地117.7公顷,含2个居住小区,居住人口约3.6万人,人均居住用地33平方米。(6)荆溪片三区:居住用地158.6公顷,混合用地Ⅰ28.8公顷,含3个居住小区,居住人口约5.4万人,人均居住用地33平方米。规划区内居住用地1076.47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35.88%;混合用地Ⅰ152.97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4.25%。3、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居住社区按1公里半径划分,即每个居住区作为一个社区管理。(1)教育设施布局在规划区的统筹规划建设中,按人口规模的要求,在交通干扰小、环境优美、日照充足的位置,按居住区人口规模的要求和中小服务半径布置中学5所(含2所现状中学)、小学20所(含3所现状小学)。中学总用地37.22公顷。(2)医疗卫生设施布局本区除三处城市级别的医疗设施用地之外,居住区以下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门诊所),其中设置医院的居住区不再单独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覆盖所有居住区,共2所;居住小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卫生站),每个服务中心服务人口规模1-1.5万人,基本实现居民出行15分钟内可及健康服务中心。结合居住区中心统一布局,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和方便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3)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区的社区级文化设施主要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服务,主要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布置于社区级中心。规划区的社区级体育设施主要考虑全民健身的要求,在社区广场、公共绿地等根据社区的规模安放健身设施,有条件的社区可设置健身房,方便居民锻炼。社区文化活动站和居民健身设施分别按小区设置19处。(4)商业服务设施布局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以功能混合用地为主,用地布局临近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部分居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可与市级合并设置,提高城市运作效率。(5)行政办公管理设施布局在规划区的社区中结合用地布置街道办事处6处,派出所6处,方便社区居民的行政办公管理。工业用地1、规划原则(1)适当调整现状已有工业,把分散的工业用地向中小型园区集中,统一潆华工业园区。严格限制位于新城区内的工业类型,建立与城市共生共荣的产业类型。建立和谐的生产、生活相协调的城市关系。(2)引导潆溪工业园发展,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合理确定开发区工业用地规模,逐步提高工业企业进入门槛,提高土地使用强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2、用地布局潆华工业园一期和二期的实施奠定了北部新城片区的工业基础,由于位于城市上风上游,分区内的工业性质主要控制以一类工业为主。规划对潆华工业园的工业用地实行一定地整合,在现有工业类型的基础上,以建设和发展工业园区的研发、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主要方向。同时将潆华工业园向北延伸形成潆溪工业园,其中靠近潆溪河主要以工业办公等相关复合功能为主,以实现用地的合理性以及对生态优先原则的遵循。规划区内工业用地330.33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9.19%。对外交通及用地规划中的兰渝铁路驻足规划区无疑为分区发展带来极大利好条件。规划区主要对外交通用地为:铁路及站场用地、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等。规划区内对外交通用地63.36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1.76%。道路广场用地规划延续了总体规划对几条主干路的定位和断面,区内城市支路在综合考虑现状路网格局、建筑和景观效果等因素下,因地制宜,构筑成网。城市主要道路系统形成“六纵两环”的结构。城市在三个片区内各设置一处大型市政广场,包括:南渝铁路站前广场、荆溪政府新区行政广场、潆溪市政广场。其余小型广场开场空间可结合城市绿地在下一步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规划区内道路广场用地546.85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15.21%。市政设施用地本规划区的市政设施用地47.1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31%。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厂规划江西水厂,供水规模达到28万m3/d,用地15公顷。2、污水处理厂规划潆溪污水处理厂规模10万m3/d,用地10公顷。3、电信规划设三处模块局,交换机容量均为8万门,用地均为0.3公顷。4、电力(1)220kV变电站:对现状荆溪220kV变电站(2×120MVA)保留扩容,在规划区西边和北部规划区外各规划一座220kV变电站,容量均为3×150MVA,用地均为2公顷。(2)110kV变电站:规划设110kV变电站6座,容量均为3×50MVA,用地均为0.5公顷。35kV6、5、变电站:现状潆溪35kV变电站逐步停止使用,最后拆除。10kV开闭所:在用电负荷集中区域设置10kV开闭所,每个10kV开闭所转供容量不宜超过1.5万kVA,每个开闭所建筑面积不含配电房≥200m2,含配电房≥300m2。荆溪220kV变电站进出线路规划通道走荆溪220kV变电站南边规划的绕城高速路的防护绿带,以及西北方向规划的兰渝铁路的防护绿带。同时建议荆溪220kV变电站进出线路尽量合杆建设,减少占用的通道。6、燃气在规划区西边规划建成区外规划有燃气门站,占地0.5公倾。规划区建设一座中压储配站,配气规模20万Nm3/d,储气规模6万Nm3,用地为2公顷。7、消防本区规划一个特勤消防站,用地0.6公顷。规划4个一级普通消防站,每个用地0.4公顷。8、环卫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1处,用地3公顷;设大型垃圾中转站1座,用地0.8公顷;环卫车辆停车场环卫车辆停车场1处,用地1.2公顷。绿地1、沿潆溪河的滨河绿化贯穿始终形成流动的绿色廊道连接了三大主要板块,以及各片区的主要公共中心。2、荆溪片区中在场地竖向引导规划下,结合台地间坡地形成分区内最具特色的、沟通山水环境的“旅游服务设施用地”,此类用地建议采用主题式公园的形式,将大量的绿化用地与文化、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相结合,使城市用地与绿地相互穿插,展现北部新城特色与活力的特色开敞空间。3、潆溪片区中利用汽车园区坡地打造汽车文化长廊和潆溪公园,同时作为沟通山—水—城的物质载体。4、清泉寺片区形成清泉寺中心公园作为片区公园。4、此外,对各片区中反映地貌的山体予以保留,形成片区之间的绿色通廊。绿地系统规划现状与问题现状概况中心城区现状公共绿地5.77公顷。公共绿地集中在潆兴南街与国道212三岔路口街头绿地,且现状杂乱,其余绿地主要为周边山地绿化,以及建成区中间插的闲置地块。存在问题1、绿地面积不足,缺乏完整性中心城区现有绿地面积较少,仅占总用地面积的2.1%,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8—15%,而人均绿地拥有面积远远低于国家标准9平方米。同时现有绿地的种类不足,专业性公园绿地及城市应急避灾绿地缺乏。2、绿地分布不均,缺乏系统性仅两处点状公共绿地外,无其它集中公共绿地。现状绿地系统缺乏完整性。3、资源利用不足,缺乏特色性潆溪河两侧,以及周围丘陵地貌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但是现有绿地系统规划对现状资源的挖掘利用不足,整体绿地品质亟待提升。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目标结合新一轮南充市总体规划修编中所提出的:“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大手笔、新思路、高标准地规划绿地系统。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山水南充特色,深化城市山水环境保护与建设原则的控制,初步建成分布均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形成“青山抱城、绿水绕城”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再结合顺庆区北部新城自身实地条件出发,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设模式,确定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目标如下:1、以公共绿地(公园、街头绿地)、防护绿地、自然山体共同形成整个片区“廊道+基质+斑块”的绿地构成,形成“山、水、洲、城”为一体的山水宜居新城区。2、到203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达到山水园林城市对绿地面积的要求;3、规划期末形成通山达水,点、线、面相结合,各类绿地较为完备的绿地系统。规划原则1、可持续原则;2、突出地方特色原则;3、系统性原则。绿地系统结构结合自然要素以及山——水——城特征,形成“一带、四片、多点”的绿地系统结构。一带:以潆溪河作为主要的空间拓展轴和公共服务带,是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最主要的公共绿地景观带,串联城市三个主要版块,是城市活动最集中的场所。四片:规划区域四周山体,包括青龙山休闲景区、清泉山休闲景区、大营山休闲景区及片区北部自然田园生态绿地。作为整个规划区域绿色背景和基质,严禁对核心山体的破坏的行为。多点:由新城区内部多个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构成。绿地布局规划1、公共绿地规划公共绿地包括公园绿地、街头绿地、滨江绿地。1、公园绿地包括市级、片区级公园和社区公园,市级公园和片区级公园主要是为全市及片区服务的公园的总称,规划市级、片区级公园共4个,包括:潆溪公园、汽车文化公园、清泉片区公园、荆溪片区公园。2、街头绿地:一方面包括为居住区及居住小区提供服务的集中绿地,以500~1000米为服务半径设置。重点建设沿街小型广场绿地、小游园等街头绿地,为周边市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空间,也是重要的避灾场所。另一方面包括沿景观道路带状绿地:片区内重要的具有景观性的道路两侧控制20~50米(部分道路单侧控制)绿带。2、滨江绿地:主要指潆溪河两侧的景观性带状及块状绿地。潆溪河为城市重要的绿化景观轴,一方面加强对现状河流沿岸用地控制,禁止乱搭乱建,新建区域原则上与滨河保留30米以上绿化控制带,局部地段可根据地形或区位增大范围建成滨河公园。2、防护绿地防护绿地主要包括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走廊及快速道路两侧控制的防护绿带,规划区防护绿地主要位于规划兰渝铁路、绕城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两侧,规划高压线通道两侧。依据规范控制相应宽度的防护绿地。3、生态绿地生态绿地主要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关系的绿地。规划生态绿地包括青龙山休闲景区、大营山生态景区、清泉山休闲景区、清泉湖休闲景区以及规划区北部的自然田园生态生态绿地。生态绿地区域内为建设严格控制区,严禁破环山体连续性,保持完整的地势地貌特征,在此要求下的休闲景区可进行适当建设开发,但应以公益性设施为主,而且注重对山体的保护。生态绿地的指标虽然不计入绿化用地指标内,但其对片区的生态质量、绿化效果及环境保护具有较强的作用。绿地指标规划区内绿化用地686.88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19.10%,人均绿化用地指标为22.90平方米/人。其中公共绿地339.05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9.43%,人均公共绿化用地指标为11.30平方米/人。景观风貌规划城市化水平的急速提升过程中,城市特色正在急剧沦陷。如何在眼下的快餐式城市化进程中发现自身的城市特色无疑是个紧要的命题。现状主要问题片区历史文化遗存较少作为城市新区,城市历史遗存和传统风貌保留较少,仅潆溪镇中心旧街区能展现出些许旧城发展的脉络,南充市的滨江城市文化在后来的城市建设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体现。自然山水利用不充分规划区有着良好的自然景观风貌,山环水绕。但现状城市建设对目前“山——水——城”特色的城市格局正进行着肆意的破坏。随着城市的北进,城市建设逐步向山体蔓延,使城市对周边山体的感知逐渐减弱,自然山体背景格局逐渐削弱,一些对城市有重要生态意义的山体和旷地等自然环境地带被开发建设所吞噬。城市空间缺乏多样性城市功能的不完善导致了城市空间多样性的缺失,现状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