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地铁车站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地铁车站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地铁车站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地铁车站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X标地铁车站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XX(集团)有限公司XX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X标项目经理部二○XX年X月TOC\o"1-2"\h\z\uHYPERLINK\l"_Toc332121794"1、工程概况1HYPERLINK\l"_Toc332121795"2、编制说明1HYPERLINK\l"_Toc332121796"2.1编制依据1HYPERLINK\l"_Toc332121797"2.2适用范围1HYPERLINK\l"_Toc332121798"3、质量目标1HYPERLINK\l"_Toc332121799"3.1工程质量1HYPERLINK\l"_Toc332121800"3.2工期目标2HYPERLINK\l"_Toc332121801"3.3安全、文明、环保目标2HYPERLINK\l"_Toc332121802"4、组织机构2HYPERLINK\l"_Toc332121803"4.1施工组织机构2HYPERLINK\l"_Toc332121804"5、过程控制3HYPERLINK\l"_Toc332121805"5.1商品混凝土的选用3HYPERLINK\l"_Toc332121806"5.2混凝土的输送3HYPERLINK\l"_Toc332121807"5.3底板混凝土施工3HYPERLINK\l"_Toc332121808"5.4侧墙混凝土施工4HYPERLINK\l"_Toc332121809"5.5中板、顶板混凝土施工5HYPERLINK\l"_Toc332121810"5.6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注意事项5HYPERLINK\l"_Toc332121811"5.7混凝土养护7HYPERLINK\l"_Toc332121812"5.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措施7HYPERLINK\l"_Toc332121813"5.9预防泵管堵塞措施7HYPERLINK\l"_Toc332121814"5.10施工缝及变形缝施工8HYPERLINK\l"_Toc332121815"6、常见质量问题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8HYPERLINK\l"_Toc332121816"6.1蜂窝产生的原因8HYPERLINK\l"_Toc332121817"6.2蜂窝防治的措施。9HYPERLINK\l"_Toc332121818"6.3麻面产生的原因9HYPERLINK\l"_Toc332121819"6.4麻面防治的措施9HYPERLINK\l"_Toc332121820"6.5孔洞产生的原因9HYPERLINK\l"_Toc332121821"6.6孔洞防治的措施10HYPERLINK\l"_Toc332121822"6.7露筋产生的原因10HYPERLINK\l"_Toc332121823"6.8露筋防治的措施10HYPERLINK\l"_Toc332121824"6.9缝隙、夹层产生的原因11HYPERLINK\l"_Toc332121825"6.10缝隙、夹层防治的措施11HYPERLINK\l"_Toc332121826"6.11缺棱掉角产生的原因11HYPERLINK\l"_Toc332121827"6.12缺棱掉角防治措施11HYPERLINK\l"_Toc332121828"6.13表面不平整产生的原因11HYPERLINK\l"_Toc332121829"6.14表面不平整防治措施12HYPERLINK\l"_Toc332121830"6.15强度不够,均质性差产生的原因12HYPERLINK\l"_Toc332121831"6.16强度不够,均质性差防治措施12HYPERLINK\l"_Toc332121832"7、其它注意事项(附表)12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PAGE41、工程概况略2、编制说明2.1编制依据2.1.1XX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X标主体结构、主体建筑相关施工图纸。2.1.2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10-200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09。2.1.3其它我国现行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深基坑、建筑施工规范及地方有关规定;2.2适用范围本专项措施适用于XX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X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3、质量目标3.1工程质量确保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达到设计标准和国家现行的有关质量验收规范的标准,工程质量等级达到合格,争创XXX优质工程,确保XX站模板脚手架支撑体系的稳定,现浇混凝土质量要求达到国家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3.2工期目标主体结构计划于2012年6月15日开始底板垫层施工,2013年1月15日前全面封顶。3.3安全、文明、环保目标年负伤频率不大于12‰,年重伤率不大于0.5‰,杜绝因工死亡及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杜绝重大机破事故、重大交通事故、重大火灾事故及爆炸事故。争创XX市安全标准工地。4、组织机构4.1施工组织机构为确保工程质量、进度按计划工期顺利地完成,项目部成立生产管理领导小组机构,明确各级分工与职责,落实到事事有人管。图4.1.1施工组织结构图各施工班组各施工班组综合部财务部合同部工程部安质环保部机备用部物资部项目副经理总经济师项目书记安全总监兼副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理5、过程控制本工程结构混凝土量较大、质量要求高,为保证工程的防水要求,侧墙、底板、中板均采用防水混凝土且添加缓凝剂,缓凝时间为6h,塌落度为140mm~180mm。5.1商品混凝土的选用5.1.1商品混凝土需要选择质量有保证的搅拌站,混凝土到达现场后核对配料单,并在现场作坍落度核对,允许±1~2cm误差,超过者立即通知搅拌站调整,严禁在现场任意加水,并按规定留足抗压、抗渗试件。5.1.2从搅拌车卸出的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否则需重新搅拌合格后方可卸料。5.2混凝土的输送混凝土水平及垂直运输采用混凝土泵车,每台泵车的最大工作能力不小于80m3/h。XXX站和XXX站各租用2台混凝土泵车,并备用一台拖车泵。5.2.1输送泵设备保持良好状态。5.2.2输送泵管路拐弯宜缓,接头严密,不得有硬弯。输送混凝土过程中,接长管路时宜分段进行,接好一段,泵出混凝土后方可接长下一段。5.2.3输送泵间歇时间预计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需立即冲洗管内残留混凝土。5.2.4输送混凝土过程中,受料斗内需保持足够混凝土。5.3底板混凝土施工由于本工程底板面积大,体积大,浇筑强度高,底板最大浇筑混凝土方量超过8000立方。底板混凝土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混凝土到达指定板块。底板混凝土浇筑按以下方法进行:5.3.1混凝土浇筑时布料根据分块特点,两台混凝土泵管入仓,斜面分层浇筑;斜面暴露长度不大于4m,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见图:5.3.2准备足够的木板(废模板)铺垫在绑扎好的钢筋上,以利行走和平仓振捣作业,浇筑完第二层将木板移走。5.3.3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对已振捣的混凝土进行一次二次振捣,以排除因泌水导致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生成的水份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增强密实度,提高抗裂性,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较厚,按设计标高用刮尺刮平,在初凝后用抹子抹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5.3.4当混凝土浇筑至止水带时,振动时严禁振捣棒触到止水带,特别是水平止水带下面和垂直止水带内面必须振捣密实。5.3.5在浇筑侧墙时,施工人员不得站立在止水带上进行施工操作,混凝土泵管出料口也不得正对止水带,以防止止水带变形、走位。5.3.6在先浇混凝土面盖一层湿土工布养护,在底板浇筑完成后,蓄水养护进行保湿保温养护。5.3.7底板混凝土各施工块浇筑时间较长,较易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因此采取防范措施,包括:混凝土浇筑前应注意天气预报,有雨时推迟浇筑;准备足够的覆盖材料如彩条布等,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时,能及时覆盖未终凝的混凝土。5.4侧墙混凝土施工侧墙混凝土浇筑前,应把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用水将模板湿润,再铺2~3cm水泥砂浆,然后才开始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当混凝土的下落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输送混凝土。为尽量满足结构混凝土防水要求,浇筑侧墙结构混凝土时,除本方案预留分块施工缝外,均不得留设其它的施工缝。采用2台混凝土泵车输送混凝土入仓。衬墙混凝土浇筑高度最大值约为7.76m,混凝土由顶入仓时,混凝土下落度大于3m。为此,采取以下施工方法:5.4.1利用混凝土泵管或串筒直接伸入墙模内下料,避免了在墙模上开口入混凝土而带来的施工不便,以及影响墙体混凝土的外观质量。5.4.2下料点间距不超过1.5m,使混凝土能够自然摊平。不得堆积下料用振捣棒平仓,以免混凝土离析。5.4.3墙体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振捣时振捣棒应穿越两层之间的接缝,伸入下一层约5cm,以保证层与层之间的结合。相邻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若在夏季施工时还应适当缩短,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防水混凝土浇筑的规范的要求。5.4.4振捣采用加长软轴的插入式振捣器。分层布料后逐点振捣,振捣点间距30~40cm。振捣时,确保不漏、不过、不少。侧墙内侧钢模间距2m安装一排附着式振捣棒,以提高振捣质量。5.4.5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h内洒水养护,拆模后淋水养护。5.5中板、顶板混凝土施工为尽可能满足结构混凝土防水要求,浇筑中板、顶板结构混凝土时,均不得另外增加施工缝(浇筑方案参见底板同浇筑方案)。5.5.1不同标号混凝土搭接处的施工方法本站的柱、梁、墙、板等均采用不同标号的混凝土,为了保证各部位的施工质量,根据使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浇捣的情况,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梁、柱、墙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捣方法为,不管柱顶留或不留施工缝,均应先用吊斗或混凝土泵输送等级高的等级的混凝土就位,分层振捣,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在混凝土初凝前,随之泵送浇筑等级低的混凝土。因站内柱标号为C50,内侧墙混凝土标号为C35P8~P10,而且板厚、梁高较大,为保证在梁、板、墙处梁板处留出45°斜面,可以在柱或内侧墙处用收口网把柱或内侧墙的混凝土与梁、板分成几个区域浇筑混凝土。同时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应事先和设计单位联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5.5.2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5.6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注意事项5.6.1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一切杂物,模板要用水淋透,但不得有积水。浇筑板时要在钢筋面铺设临时便桥,以利操作人员行走。5.6.2混凝土浇筑应距泵车由远而近带状施工,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完成下一段混凝土带的施工,避免形成施工冷缝。5.6.3混凝土灌注应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如因超高而使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采用串桶、溜槽或振动流管下落。5.6.4混凝土必须采用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间宜为10~30s,并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5.6.5振捣器移距:插入式不宜大于作用半径一倍,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不小于5cm,振捣时不得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和止水带等;表面振捣器移距应与已振捣混凝土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5.6.6混凝土应从低处向高处分层连续灌注。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产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灌注完毕。5.6.7混凝土每层灌注厚度,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应超过其作用部分长的1.25倍;表面振捣器不超过200mm。5.6.8结构预埋件(管)和预留孔洞、钢筋密集以及其他特殊部位,必须事先制定措施,施工中加强振捣,不得漏振。5.6.9施工缝处继续灌注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设计安置好止水带;已灌注混凝土强度:水平施工缝处不低于1.2Mpa,垂直施工缝处不低于2.5Mpa;施工缝处混凝土必须认真振捣,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5.6.10混凝土灌注地点应采取防止暴晒和雨淋措施。5.6.11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端头止水带等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杂物,隐蔽合格验收后,方可灌注混凝土。5.6.12垫层混凝土应沿线路方向灌注,布灰均匀。5.6.13底板混凝土应沿线路方向分层留台阶灌注,混凝土灌注至标高初凝前,应用表面振捣器振一遍后再作压实、收浆、抹面。5.6.14柱子混凝土单独施工,并应水平、分层灌注。5.6.15结构变形缝设置嵌入式止水带时,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灌注前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修补好;顶(中)底板结构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振实,将止水带压紧其表面上后,方可继续灌注混凝土;侧墙处止水带必须固定牢固,内外侧混凝土均匀、水平灌注,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5.6.16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观测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7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应在浇筑前完毕后的12h以内对其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使水泥充分水化,其生成物将毛细孔堵塞,切断毛细通路,使水泥石结晶致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有条件的部位采用蓄水养护。混凝土终凝后覆盖塑料薄膜及麻袋,保温保湿,有利于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及控制温度应力及混凝土干缩产生的裂缝。5.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措施5.8.1大体积混凝土用水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5.8.2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双掺技术(即掺加高效减水剂和优质粉煤灰);5.8.3骨料实行高堆内取,通过料堆底部的地陇取料,骨料入仓必须存放48h后才能使用,使骨料温度趋向于日平均温度。5.8.4掺冰水拌合混凝土,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5.8.5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30℃,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得超过25℃。5.8.6混凝采用分段施工,分段长度不宜大于20m,减少因温度应力产生的收缩裂缝。5.8.7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大于400Kg/m,水灰比最大限制为0.45。5.8.9混凝土初凝后,立即采取覆盖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14d,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5.9预防泵管堵塞措施5.9.1与商品混凝土供应商达成协议,保证商品混凝土供应连续性,并在每次进行大量混凝土施工时提供一台备用泵车,保证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泵车堵管现象或其他意外情况时能有备用泵车及时跟进,保证施工的连续性。5.9.2选择适合泵送混凝土技术条件,根据气温、泵送高度和有关条件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严禁在施工现场向搅拌车内加水,更不能向泵机内加水。5.9.3控制商品混凝土运输时间,制定合理的配车计划,采取在拌合站和施工现场二次掺入减水剂,以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5.9.4保持泵送混凝土连续进行,避免中断,发现泵机运转异常时,不能勉强泵送,应放慢速度。5.9.5操作人员应具备识别混凝土可泵送的知识,不适宜泵送的混凝土应停止缷入料斗内,以避免阻塞。5.9.6选择适合泵送正常的压力。泵送开始时,应观察泵机是否正常才能泵送。当停泵后重新启动时,应增大泵送压力,待泵送速度正常时,恢复正常泵送压力。5.10施工缝及变形缝施工主体结构施工中,施工缝较多,保证施工缝的防水质量,是整个结构防水的重要内容。结构施工缝均采用300宽镀钢板橡胶(丁基橡胶)腻子止水带进行防水及收口处理。5.10.1钢板止水带的材质、性能、规格须符合设计要求。接头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搭接必须平整、粘结牢固。钢板止水板埋入先浇、后浇混凝土内各为1/2板宽,而且保证止水板安装平直。5.10.2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端头止水带等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杂物,经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5.10.3水平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先在基面上敷设25~30mm与浇筑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环向或竖向施工缝应控制入模点与基面有一定的距离,经均匀、充分振捣后使基面与新浇筑混凝土有25~30mm水泥砂浆,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5.10.4对于环向或竖向施工缝端头模板必须牢固可靠,不得跑模。5.10.5垂直施工缝面拆除模板或水平施工缝的混凝土终凝后,将混凝土面全面凿除浮浆,并冲洗干净。保证凿毛质量和接面的清洁,使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实。6、常见质量问题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6.1蜂窝产生的原因6.1.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6.1.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6.1.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6.1.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6.1.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1.6钢筋较较密,使用的的石子粒径过过大或坍落度度过小;6.1.7基础、柱柱、墙根部未未稍加间歇就就继续灌上层层混凝土。6.2蜂窝防治的的措施。6.2.1严格控控制混凝土配配合比,经常常检查,做到到计量准确,混混凝土拌合均均匀,坍落度度适合;混凝凝土下料高度度超过过2mm应设串筒或或溜槽:浇灌灌应分层下料料,分层振捣捣,防止漏振振:模板缝应应堵塞严密,浇浇灌中,应随随时检查模板板支撑情况防防止漏浆;基基础、柱、墙墙根部应在下下部浇完间歇歇1~1.5h,沉实后再再浇上部混凝凝土,避免出出现“烂脖子”。6.2.2小蜂窝窝:洗刷干净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砂浆抹平压实实;较大蜂窝窝,凿去蜂窝窝处薄弱松散散颗粒,刷洗洗净后,支模模用高一级细细石混凝土仔仔细填塞捣实实,较深蜂窝窝,如清除困困难,可埋压压浆管、排气气管,表面抹抹砂浆或灌筑筑混凝土封闭闭后,进行水水泥压浆处理理,6.3麻面产生的的原因6.3.1模板表表面粗糙或粘粘附水泥浆渣渣等杂物未清清理于净,拆拆模时混凝土土表面被粘坏坏;6.3.2模板未未浇水湿润或或湿润不够,构构件表面混凝凝土的水分被被吸去,使混混凝土失水过过多出现麻面面;6.3.3摸板拼拼缝不严,局局部漏浆;6.3.4模扳隔隔离刑涂刷不不匀,或局部部漏刷或失效效.混凝土表表面与模板粘粘结造成麻面面;6.3.5混凝土土振捣不实,气气泡未悱出,停停在模板表面面形成麻点。6.4麻面防治的的措施6.4.1模板去去面清理干净净,不得粘有有干硬水泥砂砂浆等杂物,浇浇灌混凝土前前,模板应浇浇水充分湿润润,模板缝隙隙,应用油毡毡纸、腻子等等堵严,模扳扳隔离剂应选选用长效的,涂涂刷均匀,不不得漏刷;混混凝土应分层层均匀振捣密密实,至排除除气泡为止;;6.4.2表面作作粉刷的,可可不处理,表表面无粉刷的的,应在麻面面部位浇水充充分湿润后,用用原混凝土配配合比去石子子砂浆,将麻麻面抹平压光光。6.5孔洞产生的的原因6.5.1在钢筋筋较密的部位位或预留孔洞洞和埋件处,混混凝上下料被被搁住,未振振捣就继续浇浇筑上层混凝凝土;6.5.2混凝上上离析,砂浆浆分离,石子子成堆,严重重跑浆,又未未进行振捣;;6.5.3混凝土土一次下料过过多、过厚、过高,振捣捣器振动不到到,形成松散散孔洞;6.5.4混凝土土内掉入具、木木块、泥块等等杂物,混凝凝土被卡住。6.6孔洞防治的的措施6.6.1在钢筋筋密集处及复复杂部位,采采用细石混凝凝土浇灌,在在模扳内充满满,认真分层层振捣密实,预预留孔洞,应应两侧同时下下料,侧面加加开浇灌门,严严防漏振,砂砂石中混有粘粘土块、模板板工具等杂物物掉入混疑土土内,应及时时清除干净;;6.6.2将孔洞洞周围的松散散混凝土和软软弱浆膜凿除除,用压力水水冲洗,湿润润后用高强度度等级细石混混凝土仔细浇浇灌、捣实。6.7露筋产生的的原因6.7.1灌筑混混凝土时,钢钢筋保护层垫垫块位移或垫垫块太少或漏漏放,致使钢钢筋紧贴模板板外露;6.7.2结构构构件截面小,钢钢筋过密,石石子卡在钢筋筋上,使水泥泥砂浆不能充充满钢筋周围围,造成露筋筋;6.7.3混凝土土配合比不当当,产生离折折,模板部位位缺浆或模板板漏浆;6.7.4混凝土土保护层太小小或保护层处处混凝土振或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撞击钢筋或踩踩踏钢筋,使使钢筋位移,造造成露筋;6.7.5木模扳扳未浇水湿润润、吸水粘结或或脱模过早,拆拆模时缺棱、掉掉角,导致漏漏筋。6.8露筋防治的的措施6.8.1浇灌混混凝土,应保保证钢筋位置置和保护层厚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验查,钢筋密密集时,应选选用适当粒径径的石子,保保证混凝土配配合比准确和和良好的和易易性;浇灌高高度超过2mm,应用串筒筒、或溜槽进进行下料,以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分湿润并认真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捣严禁撞击钢钢筋,操作时时,避免踩踏踏钢筋,如有有踩弯或脱扣扣等及时调整整直正;保护护层混凝土要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脱模时间,防防止过早拆模模,碰坏棱角角。6.8.2表面漏漏筋,刷洗净净后,在表面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将允满漏筋部部位抹平;漏漏筋较深的凿凿去薄弱混凝凝上和突出颗颗粒,洗刷干干净后,用比比原来高一级级的细石混凝凝土填塞压实实。6.9缝隙、夹层层产生的原因因6.9.1施工缝缝或变形缝未未经接缝处理理、清除表面面水泥薄膜和和松动石子,未未除去软弱混混凝土层并充充分湿润就灌灌筑混凝土;;6.9.2施工缝缝处锯屑、泥泥土、砖块等等杂物未清除除或未清除干干净;6.9.3混疑土土浇灌高度过过大,未设串串简、溜槽,造造成混凝土离离析;6.9.4底层交交接处未灌接接缝砂浆层,接接缝处混凝土土未很好振捣捣。6.10缝隙、夹夹层防治的措措施6.10.1认真真按施工验收收规范要求处处理施工缝及及变形缝表面面;接缝处锯锯屑、泥土砖砖块等杂物应应清理干净并并洗净;混凝凝土浇灌高度度大于2m应设串筒筒或溜槽,接接缝处浇灌前前应先浇50~100mmm厚原配合比比无石子砂浆浆,以利结合合良好,并加加强接缝处混混凝土的振捣捣密实;6.10.2缝隙隙夹层不深时时,可将松散散混凝土凿去去,洗刷干净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填密实;缝隙隙夹层较深时时,应清除松松散部分和内内部夹杂物,用用压力水冲洗洗干净后支模模,灌细石混混凝土或将表表面封闭后进进行压浆处理理。6.11缺棱掉角角产生的原因因6.11.1木模模板未充分浇浇水湿润或湿湿润不够,混混凝土浇筑后后养护不好,造造成脱水,强强度低,或模模板吸水膨胀胀将边角拉裂裂,拆模时,棱棱角被粘掉;;6.11.2低温温施工过早拆拆除侧面非承承重模板;6.11.3拆模模时,边角受受外力或重物物撞击,或保保护不好,棱棱角被碰掉;;6.11.4模板板未涂刷隔离离剂,或涂刷刷不均。6.12缺棱掉角角防治措施6.12.1木模模板在浇筑混混凝土前应充充分湿润,混混凝土浇筑后后应认真浇水水养护,拆除除侧面非承重重模板时,混混凝土应具有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意保护棱角,避避免用力过猛猛过急;吊运运模板,防止止撞击棱角,运运输时,将成成品阳角用草草袋等保护好好,以免碰损损。6.12.2缺棱棱掉角,可将将该处松散颗颗粒凿除,冲冲洗充分湿润润后,视破损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抹补齐整,或或支模用比原原来高一级混混凝土捣实补补好,认真养养护。6.13表面不平平整产生的原原因6.13.1混凝凝土浇筑后,表表面仅用铁锹锹拍子,未用用抹子找平压压光,造成表表面租糙不平平;6.13.2模板板未支承在坚坚硬土层上,或或支承面不足足,或支撑松松动、泡水,致致使新浇灌混混凝土早期养养护时发生不不均匀下沉;;6.13.3混凝凝土未达到一一定强度时,上上人操作或运运料,使表面面出现凹陷不不平或印痕。6.14表面不平平整防治措施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操作,灌筑混混凝土后,应应根据水平控控制标志或弹弹线用抹子找找平、压光,终终凝后浇水养养护;模板应应有足够的强强度、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