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风化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课件_第1页
第三章-风化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课件_第2页
第三章-风化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课件_第3页
第三章-风化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课件_第4页
第三章-风化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风化和风化带中

矿物的稳定性一、风化

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

第三章风化和风化带中

1母岩风化后转变成三种物质: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不溶残余物质。

物理变化:使先成岩石产生裂隙、并逐渐崩解形成碎屑的过程。

化学变化:使先成岩石中的某些矿物或成分分解消失,同时产生一些不溶残余的过程。

一、风化1.母岩风化

母岩风化后转变成三种物质: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不溶残2在大陆地表,化学变化都有水和溶于其中的O2、CO2、和有机酸性物质的参与。化学变化是处在氧化和中-弱酸性介质条件下进行的。其中最常见的和最重要的就是:A.水解反应;B.氧化反应;C.碳酸盐或重碳酸盐化。2.化学风化及其产物

在大陆地表,化学变化都有水和溶于其中的O2、C3A.水解反应e.g.KAlSi3O8+H++OH-1

Al4Si4O10(OH)8+H4SiO4+K+

钾长石高岭石可溶性硅酸

KAlSi3O8+H++OH-1

KAl2Si4O10(OH)2•nH2O

+H4SiO4+K+

钾长石伊利石可溶性硅酸

CaAl2Si2O8+Mg2++H++OH-1=(Ca,Al,Mg)Si4O10(OH)2•nH2O+H4SiO4

斜长石蒙皂土可溶性硅酸

KAl2Si4O10(OH)2•nH2O+H+Al4Si4O10(OH)8+K+

伊利石高岭石

Al4Si4O10(OH)8+OH-1+H2OAl2O3•nH2O+H4SiO4

高岭石三水铝石可溶性硅酸

2.化学风化及其产物

A.水解反应2.化学风化及其产物4水解反应的特点:.水解反应的类型与反应程度与水的酸碱度有关..形成产物中同时包括难溶解物质和易溶物质..水解后的易溶物质(可溶成分)将以离子形式随流体迁移..水解后的难溶物质(不溶残余)将在原地富集或以胶体的形式随流体迁移.水解反应的特点:5B.氧化反应

e.g.Fe2[Si2O6]+O2

2Fe2O3+4SiO2

铁辉石

赤铁矿

Fe2S+O2

Fe2O3+SO2

黄铁矿

赤铁矿

氧化反应的特点:

.氧化反应的程度主要与水体中的游离氧有关.

.新形成的产物总是具有更高的在水体或空气中的稳定性.2.化学风化及其产物

B.氧化反应2.化学风化及其产物6e.g.CaAl2Si2O8+CO2+H2OCaCO3+Al2Si2O5(OH)4

钙长石

方解石

高岭石

CaCO3+CO2+H2OCa(HCO3)2

方解石

重碳酸盐

反应特点:

.与水体中CO2的浓度有关.

.新形成的易溶性重碳酸盐可随水体自由迁移.

.难溶组分则可以胶体的形式迁移.C.碳酸盐或重碳酸盐化

e.g.CaAl2Si2O8+CO2+H2OCa7

在一般风化条件下(富氧、中偏弱酸性),尽管总的风化速率比较缓慢,但不同矿物被分解的速率(或抗风化能力)却有很大差别。可将大陆风化带中的矿物粗略地划分成三个稳定性级别:

1.不稳定矿物;2.次稳定矿物;

3.稳定矿物。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在一般风化条件下(富氧、中偏弱酸性),尽管总的风化速8指易溶盐类矿物以外,一般指易于氧化或碳酸盐、重碳酸盐化的矿物。

1.不稳定矿物

橄榄石(Ol)

辉石(Py)、角闪石(Hb)

基性斜长石(Pl)

白云石(Do)

方解石(Cc)金属硫化物(Fe2S)指易溶盐类矿物以外,一般指易于氧化或碳酸盐、重碳酸盐9

指分解方式主要是:水解、轻微氧化或轻微碳酸盐、重碳酸盐化的矿物。2.次稳定矿物

白云母(Ms)钾长石(Kf)中酸性斜长石(Pl)黑云母(Bi)、伊利石磁铁矿(Mt)、帘石(All)、磷灰石(Ap)榍石(Sph)、十字石(Str)、石榴子石(Grt)指分解方式主要是:水解、轻微氧化或轻微碳酸盐、10

A.水解速率相对较低(例子:如一个1mm的斜长石通过水解完全变成高岭石至少需要100年时间。)2.次稳定矿物

B.

氧化、碳酸盐、重碳酸盐化速率高一些,但若矿物只含少量低价铁离子(如:Mt、Grt、All等)或所含金属阳离子难以被碳酸根、重碳酸根单方向夺取(如Ap、Sph等),它们的晶格就不易被彻底破坏。A.水解速率相对较低2.次稳定矿物11

黑云母含有较多Fe2+,但它的风化仍以水解为主(析出K+),Fe2+氧化成Fe3+后一部分仍留在晶格中而转变成蛭石。

因此,次稳定矿物的化学稳定性比不稳定矿物高,相对较容易以岩屑或单晶碎屑形式保存下来。2.次稳定矿物

黑云母含有较多Fe2+,但它的风化仍以水解为主123.稳定矿物

指在一般风化条件下溶解度极小、极难分解的矿物。石英(Q)金红石(Rn)锆石(Zrn)电气石(Tur)高岭石

高价铁锰和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

3.稳定矿物指在一般风化条件下溶解度极小、极难分13不稳定矿物

次稳定矿物

稳定矿物

橄榄石

辉石、角闪石

基性斜长石

白云石

方解石

金属硫化物

白云母

钾长石

中酸性斜长石

黑云母、伊利石

磁铁矿、帘石、磷灰石

榍石、十字石、石榴子石

石英

电气石

金红石

锆石

高岭石

高价铁锰和铝的

氧化物或氢氧化物

表12-1常见造岩矿物在大陆风化带中的稳定性分级

不稳定矿物次稳定矿物稳定矿物橄榄石白云母石英表114熟记不 连 续 系 列

连 续 系列byN.L.Bowen,1928相同级别中的矿物,其稳定性也有很大差异。以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为例:熟记不 连byN.L.Bowen,192815思考题:

1.在采集到的月球表面岩石(与地球岩浆岩类似)和“土壤”样品中未发现粘土矿物,这说明月球和地球表生作用有什么本质差异?思考题:16第三章成岩作用一、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

二、主要成岩作用及其作用特点

第三章成岩作用一、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17

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最初都是松散的。要变成坚硬岩石,就要经过漫长的时代,上覆沉积物越来越厚,下伏沉积物越埋越深,经过压固、脱水、胶结等成岩作用,逐渐变成坚固的成层的岩石。

成岩作用:

沉积物从沉积下来的那一时刻起一直到变质或风化之前在其表面或内部发生的一切作用总称为成岩作用.成岩作用也就是在沉积岩三大形成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即沉积物的固结和持续演化阶段中所进行的全部作用。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最初都是松散的。要变成坚硬岩石,18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从最后沉积下来的那一刻起至变质或风化之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总称为成岩作用,其间所经历的整个地质时期称为成岩作用期。这个时期又可进一步细分出若干个阶段。一、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从最后沉积下来的那一19几个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方案

Рухин,1958Chilingar,1967本教材同生作用成岩作用早期成岩作用同生作用成岩作用早期成岩作用同生作用成岩作用早期成岩作用浅埋成岩作用后生作用进后生作用(向变质作用过渡)晚期成岩作用变生成岩作用(向变质作用过渡)晚期成岩作用深埋成岩作用(向变质作用过渡)退后生作用(向风化作用过渡)表生成岩作用(向风化作用过渡)表生成岩作用(向风化作用过渡)几个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方案Рухин,1958Chilin20

指沉积物固结之前的成岩作用,其作用结果是沉积物的固结。

按作用条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早期成岩作用可分为同生作用和浅埋成岩作用。(1)早期成岩作用(Earlydiagenesis)指沉积物固结之前的成岩作用,其作用结果是沉积物的21指沉积物刚刚沉积、还暴露在沉积环境底层水中、在沉积物一水界面及其以下的一薄层内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同生作用中的化学或生物过程实际就是沉积作用在成岩作用中的继续,其作用产物常直接参与沉积结构的形成,常见颗粒状或填隙状海绿石、深海铁锰结核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同生作用(Syndiagenesis)

指沉积物刚刚沉积、还暴露在沉积环境底层水中、在22浅埋成岩作用(shallowburieddiagenesis)

指同生作用之后一直到沉积物固结为止为浅埋成岩阶段,发生在此阶段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称成岩作用。伴随上覆沉积物厚度的增大,浅埋成岩作用条件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温压升高、层间连通性变差,开放系统变为封闭系统,孔隙水和厌氧细菌的间接生物化学作用增强,Eh值降低。浅埋成岩作用(shallowburieddiagen23指沉积物固结之后至变质或风化作用开始的为晚期成岩阶段,在此阶段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称晚期成岩作用。此时,层间封闭系统转化为开放系统,外来物质进入,导致已固结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的进一步变化。(2)晚期成岩作用(latediagenesis)指沉积物固结之后至变质或风化作用开始的为晚期成岩阶段24指已固结的沉积岩在上覆沉积物厚度进一步加大、温压进一步升高直到变质作用之前所经历的所有作用,这时沉积物的埋深相对较大。在深埋成岩作用中,生物作用一般都已停止,沉积物中的孔隙已大大减少,相互连通性也变差,岩石的成分和结构等都会顺应物化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深埋成岩作用(Deepburieddiagenesis)

指已固结的沉积岩在上覆沉积物厚度进一步加大、温压进一25指坚固沉积岩因盆地抬升而逐渐上升到潜水面附近时,受渗流和潜流大气降水影响所发生的作用。作用条件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Eh值较高,盐度很低,pH值则在渗流水中较低(中偏弱酸性),在潜流水中较高(中偏弱碱性),作用强度取决于岩石成分和孔隙状况.主要作用为溶蚀作用、氧化作用。表生成岩作用(epidiagenesis)

指坚固沉积岩因盆地抬升而逐渐上升到潜水面附近26主要成岩作用有以下几种,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用影响的,其综合效应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物(岩)的发育历史。(1)压实和压溶作用

(2)胶结作用(3)溶蚀和交代作用(4)重结晶作用

二、主要成岩作用及作用特点:主要成岩作用有以下几种,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用影响的27(1)压实和压溶作用压实作用(Compaction):

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盖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并逐渐固结。这种单纯机械压缩-固化作用称为压实作用。在沉积物内部可以发生颗粒的滑动、转动、位移、变形、破裂,进而导致颗粒的重新排列和某些结构构造的改变。压实作用在沉积物埋藏的早期阶段表现得比较明显。(1)压实和压溶作用压实作用(Compaction281.原始沉积物,粒间基质富水,体积大.

2.压实只是基质体积减小,基质中片状矿物定向排列;

碎屑颗粒坚硬,体积不变,所以砂岩的压实率低.

3.进一步压实,颗粒凹凸整合,变为似镶嵌结构.沉积物的压实效应1.原始沉积物,粒间基质富水,体积大.

2.压实只是基质29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

沉积物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所承受的来自上覆层的压力或来自构造作用的侧向应力超过正常孔隙流体压力时,颗粒接触处的溶解度增高,将发生晶格变形的溶解作用。压溶开始之前,颗粒相互之间多为点接触,有时可为粗糙的面接触,压溶后则可能演变为光滑的面接触、凸凹接触或缝合线接触。压溶的成分全部进入到粒间水溶液中,它们可在邻近压力较低部位重新参与沉淀矿物的形成。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30压溶作用改变颗粒相互接触类型

颗粒之间接触类型随压力增大的变化序列

1.点接触,2.面接触,3.凹凸接触,4.缝合线接触压溶作用改变颗粒相互接触类型颗粒之间接触类型随压力增31/railsback

/railsback32第三章--风化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课件33主要成岩作用有以下几种,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用影响的,其综合效应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物(岩)的发育历史。(1)压实和压溶作用(2)胶结作用

(3)溶蚀和交代作用(4)重结晶作用

二、主要成岩作用及作用特点:主要成岩作用有以下几种,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用影响的34(2)胶结作用(Cementation)

彼此分立的颗粒被胶结物焊结在一起的作用称为胶结作用。胶结物:指在成岩过程中,从粒间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对分离颗粒起焊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松散的碎屑沉积物通过胶结作用变成固结的岩石。(2)胶结作用(Cementation)35胶结类型: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称胶结类型,胶结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种:

基底式胶结

接触式胶结

孔隙式胶结

镶嵌式胶结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36

基底式胶结(Basalcement-ation)

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呈飘浮状或游离状分散在填隙物内,其支撑类型为基质类型,它形成于同生期。它通常是高密度流(如浊流、泥石流)快速堆积的产物。基底式胶结(Basalcement-ation)37基底式胶结基底式胶结38

孔隙式胶结(Porouscementation)

颗粒搭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这是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它形成于晚期成岩阶段。

孔隙式胶结(Porouscementation)39孔隙式胶结孔隙式胶结40接触式胶结(Contactcementation)

颗粒之间彼此接触,胶结物含量很少,只分布在颗粒之间的接触点附近,颗粒之间的孔隙较发育。接触式胶结(Contactcementation)41镶嵌式胶结(Mosaiccementation)

这种胶结类型只出现在砂级陆源碎屑沉积物中,颗粒之间因压溶而多呈面接触、凸凹接触或缝合线接触。也称无胶结物式胶结。镶嵌式胶结(Mosaiccementation)42胶结物的结构:

指胶结物自身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及重结晶程度等特征。

胶结物的结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非晶质或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胶结物的结构:43

非晶质或隐晶质结构

胶结物为非晶质或隐晶质时,在偏光显微镜下没有光性或隐约显光性,通常是蛋白石、胶磷矿等胶体沉淀。非晶质或隐晶质结构44显晶质结构

胶结物结晶很好,晶体形态清楚,在偏光下光性特征典型。可形成于整个成岩作用阶段。显晶结构可进一步划分:

A.

微晶结构B.

镶嵌粒状结构

C.

栉壳状结构D.

加大边结构

E.

嵌晶结构显晶质结构显晶结构可进一步划分:A.微晶结构45

A.微晶结构:

胶结物晶体细小(<5μm),多个晶体叠置起来才能达到普遍岩石薄片的厚度,因而在偏光显微镜下见到的只是该晶体集合体的特征。A.微晶结构:46

胶结物晶体比较粗大,在一个粒间孔内有两个以上胶结物晶体彼此镶嵌。常见成分是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重晶石或石英.B.镶嵌粒状结构

胶结物晶体比较粗大,在一个粒间孔内有两个以上胶结物晶体47

C.栉壳状结构

胶结物晶体呈针状、锥状、柱状或片状、板状垂直被胶结颗粒表面生长,在薄片中,它们的长轴彼此平行或大体平行,又称丛生状结构。粘土、绿泥石等硅酸盐和文石、镁方解石、方解石等碳酸盐可形成这种结构。

C.栉壳状结构

胶结物晶体呈针状、锥状、柱状或片状48

又称共轴增生状结构,即胶结物与被胶结颗粒的成分相同、晶格连续,就好像被胶结颗粒向着粒间边缘向外加大一样。这种胶结物称为颗粒的自生加大边。D.加大边结构又称共轴增生状结构,即胶结物与被胶结颗粒的成分相同、晶49

E.嵌晶结构

又称连晶结构,胶结物晶体粗大,多个颗粒镶嵌在一个光性一致的大晶体内。方解石、石膏、硬石膏、重晶石、沸石等胶结物易形成这种结构。

E.嵌晶结构

又称连晶结构,胶结物晶体粗大,多个颗粒50主要成岩作用有以下几种,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用影响的,其综合效应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物(岩)的发育历史。(1)压实和压溶作用(2)胶结作用(3)溶蚀和交代作用

(4)重结晶作用

二、主要成岩作用及作用特点:主要成岩作用有以下几种,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用影响的51(3)溶蚀和交代作用

溶蚀(Corrosion)

沉积物、胶结物或其它矿物在成岩过程中,被水局部溶解称为溶蚀,残留下来的部分就具有溶蚀结构。溶蚀总是从颗粒表面、颗粒、基质内的裂缝等部位开始再逐渐扩展开来。(3)溶蚀和交代作用521.碎屑石英由表至里被溶蚀;

2.碎屑长石顺解理和表面被溶蚀;

3.泥晶基质被溶蚀

溶蚀作用1.碎屑石英由表至里被溶蚀;

2.碎屑长石顺解理和表面被溶蚀53交代作用(Replacement)

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交代作用可以发生于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乃至表生期。交代作用还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漂浮自形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假像结构.交代阴影状结构交代作用(Replacement).漂浮自形晶结构541.

砂岩中的菱铁矿交代方解石连晶胶结物;

2.

砂屑灰岩中六方柱状石英交代方解石;

3.

泥晶灰岩中菱面体白云石交代方解石.

漂浮自形晶结构

交代矿物以其自由的结晶形态彼此分离地出现(或飘浮)在被交代矿物的背景中。1.砂岩中的菱铁矿交代方解石连晶胶结物;

2.砂屑灰55

.交代残余结构

也称蚕食结构,即颗粒、基质或胶结物矿物被交代矿物集合体部分置换,而另一部分则残留,交代和被交代矿物之间有一个不规则的蚕食状分界面。

.交代残余结构56

几种常见的交代残余结构及其交代关系的判别1.颗粒(如陆源碎屑)被画竖线的矿物(如胶结物)交代;2.画竖线的矿物呈脉状伸进到画斜线矿物内部,则斜线矿物被交代;3.如果两个弧岛状斜线矿物属于同一个矿物晶体(可同时消光),则它通常是被交代矿物,否则无法判别;4.竖线和斜线矿物之间虽有蚕食状分界面,但一般无法判别交代关系。几种常见的交代残余结构及其交代关系的判别571.方解石交代碎屑长石而具有长石假像;

2.粘土矿物交代长石而具有长石假像同时残留有长石的解理;

3.玉髓交代腕足碎片和鲕粒而具有腕足和鲕粒假像同时残原始的结构特点;

4.方解石交代石膏而具有石膏假像(也可由溶解一充填形成)..交代假象结构

交代矿物选择性地完全置换了被交代颗粒或矿物晶体形成了假像或假晶。1.方解石交代碎屑长石而具有长石假像;

2.粘土矿物交代58.交代阴影状结构

当颗粒被同成分的基质或胶结物包围时,强烈的交代可能会突破交代假象的边界使边界消失,或者基质、胶结物同时被交代,仅因结构或所含杂质不同使原颗粒中的交代产物在晶体粒度、洁净度等方面与周围交代产物出现差异,结果原颗粒所在部位就变成了一个成分或结构都相对特殊,而边界模糊或呈过渡状的斑块。这种斑块就是原颗粒的阴影假晶。

.交代阴影状结构59交代阴影状结构

1.白云岩中细砂级大小的白云石质球状阴影,可能是鲕粒的阴影;2.白云岩中非规则状白云石质阴影,难以确切判别是何种颗粒的阴影。交代阴影状结构

1.白云岩中细砂级大小的白云石质球状阴影,60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

一般重结晶作用指矿物在不改变基本成分的同时为减小表面能,而自然增大粒度的作用,伴随有体积减小。广义重结晶还包括玻璃质或非晶质向晶质的转化、晶格的调整等.如;火山碎屑中的酸性玻璃转变成隐晶的长英质矿物、蛋白石转变成玉髓或进一步转变成石英,胶磷矿转变成磷灰石等。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61

变晶鲕及周围的重结晶方解石晶体变晶鲕:鲕粒强烈重结晶后鲕核和包壳结构完全消失,但仍然可完好地保留它的光滑球状形态。变晶鲕及周围的重结晶方解石晶体62第三章风化和风化带中

矿物的稳定性一、风化

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

第三章风化和风化带中

63母岩风化后转变成三种物质: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不溶残余物质。

物理变化:使先成岩石产生裂隙、并逐渐崩解形成碎屑的过程。

化学变化:使先成岩石中的某些矿物或成分分解消失,同时产生一些不溶残余的过程。

一、风化1.母岩风化

母岩风化后转变成三种物质: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不溶残64在大陆地表,化学变化都有水和溶于其中的O2、CO2、和有机酸性物质的参与。化学变化是处在氧化和中-弱酸性介质条件下进行的。其中最常见的和最重要的就是:A.水解反应;B.氧化反应;C.碳酸盐或重碳酸盐化。2.化学风化及其产物

在大陆地表,化学变化都有水和溶于其中的O2、C65A.水解反应e.g.KAlSi3O8+H++OH-1

Al4Si4O10(OH)8+H4SiO4+K+

钾长石高岭石可溶性硅酸

KAlSi3O8+H++OH-1

KAl2Si4O10(OH)2•nH2O

+H4SiO4+K+

钾长石伊利石可溶性硅酸

CaAl2Si2O8+Mg2++H++OH-1=(Ca,Al,Mg)Si4O10(OH)2•nH2O+H4SiO4

斜长石蒙皂土可溶性硅酸

KAl2Si4O10(OH)2•nH2O+H+Al4Si4O10(OH)8+K+

伊利石高岭石

Al4Si4O10(OH)8+OH-1+H2OAl2O3•nH2O+H4SiO4

高岭石三水铝石可溶性硅酸

2.化学风化及其产物

A.水解反应2.化学风化及其产物66水解反应的特点:.水解反应的类型与反应程度与水的酸碱度有关..形成产物中同时包括难溶解物质和易溶物质..水解后的易溶物质(可溶成分)将以离子形式随流体迁移..水解后的难溶物质(不溶残余)将在原地富集或以胶体的形式随流体迁移.水解反应的特点:67B.氧化反应

e.g.Fe2[Si2O6]+O2

2Fe2O3+4SiO2

铁辉石

赤铁矿

Fe2S+O2

Fe2O3+SO2

黄铁矿

赤铁矿

氧化反应的特点:

.氧化反应的程度主要与水体中的游离氧有关.

.新形成的产物总是具有更高的在水体或空气中的稳定性.2.化学风化及其产物

B.氧化反应2.化学风化及其产物68e.g.CaAl2Si2O8+CO2+H2OCaCO3+Al2Si2O5(OH)4

钙长石

方解石

高岭石

CaCO3+CO2+H2OCa(HCO3)2

方解石

重碳酸盐

反应特点:

.与水体中CO2的浓度有关.

.新形成的易溶性重碳酸盐可随水体自由迁移.

.难溶组分则可以胶体的形式迁移.C.碳酸盐或重碳酸盐化

e.g.CaAl2Si2O8+CO2+H2OCa69

在一般风化条件下(富氧、中偏弱酸性),尽管总的风化速率比较缓慢,但不同矿物被分解的速率(或抗风化能力)却有很大差别。可将大陆风化带中的矿物粗略地划分成三个稳定性级别:

1.不稳定矿物;2.次稳定矿物;

3.稳定矿物。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在一般风化条件下(富氧、中偏弱酸性),尽管总的风化速70指易溶盐类矿物以外,一般指易于氧化或碳酸盐、重碳酸盐化的矿物。

1.不稳定矿物

橄榄石(Ol)

辉石(Py)、角闪石(Hb)

基性斜长石(Pl)

白云石(Do)

方解石(Cc)金属硫化物(Fe2S)指易溶盐类矿物以外,一般指易于氧化或碳酸盐、重碳酸盐71

指分解方式主要是:水解、轻微氧化或轻微碳酸盐、重碳酸盐化的矿物。2.次稳定矿物

白云母(Ms)钾长石(Kf)中酸性斜长石(Pl)黑云母(Bi)、伊利石磁铁矿(Mt)、帘石(All)、磷灰石(Ap)榍石(Sph)、十字石(Str)、石榴子石(Grt)指分解方式主要是:水解、轻微氧化或轻微碳酸盐、72

A.水解速率相对较低(例子:如一个1mm的斜长石通过水解完全变成高岭石至少需要100年时间。)2.次稳定矿物

B.

氧化、碳酸盐、重碳酸盐化速率高一些,但若矿物只含少量低价铁离子(如:Mt、Grt、All等)或所含金属阳离子难以被碳酸根、重碳酸根单方向夺取(如Ap、Sph等),它们的晶格就不易被彻底破坏。A.水解速率相对较低2.次稳定矿物73

黑云母含有较多Fe2+,但它的风化仍以水解为主(析出K+),Fe2+氧化成Fe3+后一部分仍留在晶格中而转变成蛭石。

因此,次稳定矿物的化学稳定性比不稳定矿物高,相对较容易以岩屑或单晶碎屑形式保存下来。2.次稳定矿物

黑云母含有较多Fe2+,但它的风化仍以水解为主743.稳定矿物

指在一般风化条件下溶解度极小、极难分解的矿物。石英(Q)金红石(Rn)锆石(Zrn)电气石(Tur)高岭石

高价铁锰和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

3.稳定矿物指在一般风化条件下溶解度极小、极难分75不稳定矿物

次稳定矿物

稳定矿物

橄榄石

辉石、角闪石

基性斜长石

白云石

方解石

金属硫化物

白云母

钾长石

中酸性斜长石

黑云母、伊利石

磁铁矿、帘石、磷灰石

榍石、十字石、石榴子石

石英

电气石

金红石

锆石

高岭石

高价铁锰和铝的

氧化物或氢氧化物

表12-1常见造岩矿物在大陆风化带中的稳定性分级

不稳定矿物次稳定矿物稳定矿物橄榄石白云母石英表176熟记不 连 续 系 列

连 续 系列byN.L.Bowen,1928相同级别中的矿物,其稳定性也有很大差异。以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为例:熟记不 连byN.L.Bowen,192877思考题:

1.在采集到的月球表面岩石(与地球岩浆岩类似)和“土壤”样品中未发现粘土矿物,这说明月球和地球表生作用有什么本质差异?思考题:78第三章成岩作用一、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

二、主要成岩作用及其作用特点

第三章成岩作用一、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79

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最初都是松散的。要变成坚硬岩石,就要经过漫长的时代,上覆沉积物越来越厚,下伏沉积物越埋越深,经过压固、脱水、胶结等成岩作用,逐渐变成坚固的成层的岩石。

成岩作用:

沉积物从沉积下来的那一时刻起一直到变质或风化之前在其表面或内部发生的一切作用总称为成岩作用.成岩作用也就是在沉积岩三大形成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即沉积物的固结和持续演化阶段中所进行的全部作用。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最初都是松散的。要变成坚硬岩石,80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从最后沉积下来的那一刻起至变质或风化之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总称为成岩作用,其间所经历的整个地质时期称为成岩作用期。这个时期又可进一步细分出若干个阶段。一、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从最后沉积下来的那一81几个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方案

Рухин,1958Chilingar,1967本教材同生作用成岩作用早期成岩作用同生作用成岩作用早期成岩作用同生作用成岩作用早期成岩作用浅埋成岩作用后生作用进后生作用(向变质作用过渡)晚期成岩作用变生成岩作用(向变质作用过渡)晚期成岩作用深埋成岩作用(向变质作用过渡)退后生作用(向风化作用过渡)表生成岩作用(向风化作用过渡)表生成岩作用(向风化作用过渡)几个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方案Рухин,1958Chilin82

指沉积物固结之前的成岩作用,其作用结果是沉积物的固结。

按作用条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早期成岩作用可分为同生作用和浅埋成岩作用。(1)早期成岩作用(Earlydiagenesis)指沉积物固结之前的成岩作用,其作用结果是沉积物的83指沉积物刚刚沉积、还暴露在沉积环境底层水中、在沉积物一水界面及其以下的一薄层内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同生作用中的化学或生物过程实际就是沉积作用在成岩作用中的继续,其作用产物常直接参与沉积结构的形成,常见颗粒状或填隙状海绿石、深海铁锰结核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同生作用(Syndiagenesis)

指沉积物刚刚沉积、还暴露在沉积环境底层水中、在84浅埋成岩作用(shallowburieddiagenesis)

指同生作用之后一直到沉积物固结为止为浅埋成岩阶段,发生在此阶段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称成岩作用。伴随上覆沉积物厚度的增大,浅埋成岩作用条件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温压升高、层间连通性变差,开放系统变为封闭系统,孔隙水和厌氧细菌的间接生物化学作用增强,Eh值降低。浅埋成岩作用(shallowburieddiagen85指沉积物固结之后至变质或风化作用开始的为晚期成岩阶段,在此阶段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称晚期成岩作用。此时,层间封闭系统转化为开放系统,外来物质进入,导致已固结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的进一步变化。(2)晚期成岩作用(latediagenesis)指沉积物固结之后至变质或风化作用开始的为晚期成岩阶段86指已固结的沉积岩在上覆沉积物厚度进一步加大、温压进一步升高直到变质作用之前所经历的所有作用,这时沉积物的埋深相对较大。在深埋成岩作用中,生物作用一般都已停止,沉积物中的孔隙已大大减少,相互连通性也变差,岩石的成分和结构等都会顺应物化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深埋成岩作用(Deepburieddiagenesis)

指已固结的沉积岩在上覆沉积物厚度进一步加大、温压进一87指坚固沉积岩因盆地抬升而逐渐上升到潜水面附近时,受渗流和潜流大气降水影响所发生的作用。作用条件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Eh值较高,盐度很低,pH值则在渗流水中较低(中偏弱酸性),在潜流水中较高(中偏弱碱性),作用强度取决于岩石成分和孔隙状况.主要作用为溶蚀作用、氧化作用。表生成岩作用(epidiagenesis)

指坚固沉积岩因盆地抬升而逐渐上升到潜水面附近88主要成岩作用有以下几种,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用影响的,其综合效应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物(岩)的发育历史。(1)压实和压溶作用

(2)胶结作用(3)溶蚀和交代作用(4)重结晶作用

二、主要成岩作用及作用特点:主要成岩作用有以下几种,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用影响的89(1)压实和压溶作用压实作用(Compaction):

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盖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并逐渐固结。这种单纯机械压缩-固化作用称为压实作用。在沉积物内部可以发生颗粒的滑动、转动、位移、变形、破裂,进而导致颗粒的重新排列和某些结构构造的改变。压实作用在沉积物埋藏的早期阶段表现得比较明显。(1)压实和压溶作用压实作用(Compaction901.原始沉积物,粒间基质富水,体积大.

2.压实只是基质体积减小,基质中片状矿物定向排列;

碎屑颗粒坚硬,体积不变,所以砂岩的压实率低.

3.进一步压实,颗粒凹凸整合,变为似镶嵌结构.沉积物的压实效应1.原始沉积物,粒间基质富水,体积大.

2.压实只是基质91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

沉积物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所承受的来自上覆层的压力或来自构造作用的侧向应力超过正常孔隙流体压力时,颗粒接触处的溶解度增高,将发生晶格变形的溶解作用。压溶开始之前,颗粒相互之间多为点接触,有时可为粗糙的面接触,压溶后则可能演变为光滑的面接触、凸凹接触或缝合线接触。压溶的成分全部进入到粒间水溶液中,它们可在邻近压力较低部位重新参与沉淀矿物的形成。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92压溶作用改变颗粒相互接触类型

颗粒之间接触类型随压力增大的变化序列

1.点接触,2.面接触,3.凹凸接触,4.缝合线接触压溶作用改变颗粒相互接触类型颗粒之间接触类型随压力增93/railsback

/railsback94第三章--风化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课件95主要成岩作用有以下几种,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用影响的,其综合效应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物(岩)的发育历史。(1)压实和压溶作用(2)胶结作用

(3)溶蚀和交代作用(4)重结晶作用

二、主要成岩作用及作用特点:主要成岩作用有以下几种,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用影响的96(2)胶结作用(Cementation)

彼此分立的颗粒被胶结物焊结在一起的作用称为胶结作用。胶结物:指在成岩过程中,从粒间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对分离颗粒起焊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松散的碎屑沉积物通过胶结作用变成固结的岩石。(2)胶结作用(Cementation)97胶结类型: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称胶结类型,胶结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种:

基底式胶结

接触式胶结

孔隙式胶结

镶嵌式胶结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98

基底式胶结(Basalcement-ation)

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呈飘浮状或游离状分散在填隙物内,其支撑类型为基质类型,它形成于同生期。它通常是高密度流(如浊流、泥石流)快速堆积的产物。基底式胶结(Basalcement-ation)99基底式胶结基底式胶结100

孔隙式胶结(Porouscementation)

颗粒搭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这是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它形成于晚期成岩阶段。

孔隙式胶结(Porouscementation)101孔隙式胶结孔隙式胶结102接触式胶结(Contactcementation)

颗粒之间彼此接触,胶结物含量很少,只分布在颗粒之间的接触点附近,颗粒之间的孔隙较发育。接触式胶结(Contactcementation)103镶嵌式胶结(Mosaiccementation)

这种胶结类型只出现在砂级陆源碎屑沉积物中,颗粒之间因压溶而多呈面接触、凸凹接触或缝合线接触。也称无胶结物式胶结。镶嵌式胶结(Mosaiccementation)104胶结物的结构:

指胶结物自身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及重结晶程度等特征。

胶结物的结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非晶质或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胶结物的结构:105

非晶质或隐晶质结构

胶结物为非晶质或隐晶质时,在偏光显微镜下没有光性或隐约显光性,通常是蛋白石、胶磷矿等胶体沉淀。非晶质或隐晶质结构106显晶质结构

胶结物结晶很好,晶体形态清楚,在偏光下光性特征典型。可形成于整个成岩作用阶段。显晶结构可进一步划分:

A.

微晶结构B.

镶嵌粒状结构

C.

栉壳状结构D.

加大边结构

E.

嵌晶结构显晶质结构显晶结构可进一步划分:A.微晶结构107

A.微晶结构:

胶结物晶体细小(<5μm),多个晶体叠置起来才能达到普遍岩石薄片的厚度,因而在偏光显微镜下见到的只是该晶体集合体的特征。A.微晶结构:108

胶结物晶体比较粗大,在一个粒间孔内有两个以上胶结物晶体彼此镶嵌。常见成分是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重晶石或石英.B.镶嵌粒状结构

胶结物晶体比较粗大,在一个粒间孔内有两个以上胶结物晶体109

C.栉壳状结构

胶结物晶体呈针状、锥状、柱状或片状、板状垂直被胶结颗粒表面生长,在薄片中,它们的长轴彼此平行或大体平行,又称丛生状结构。粘土、绿泥石等硅酸盐和文石、镁方解石、方解石等碳酸盐可形成这种结构。

C.栉壳状结构

胶结物晶体呈针状、锥状、柱状或片状110

又称共轴增生状结构,即胶结物与被胶结颗粒的成分相同、晶格连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