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红色字体为特别重要知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备考指导: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要求考生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幼儿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二、高频考点提要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婴幼儿发展的发展理论。4.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6.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7.幼儿注意、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的发展。8.9.个性的结构、特性、形成、性倾向性的发展。10.幼儿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11.幼儿亲子、同伴关系、性别角色、攻击性行为和学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三、重点知识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1)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3)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1)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2)经典行为主义华生--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S-R理论,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环境决定论(3)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强调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4)社会认知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自我强化:人能观擦自己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0~1岁,口唇期;1~3岁,肛门期;3~6岁,性器期;6~11岁,潜伏期;12岁以后,生殖期(6)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8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或疑虑、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创造对停滞、完善对失望(7)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三山实验四个影响因素: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四个年龄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2~7岁,前运算阶段(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自我中心,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相对具体性);7~11岁,具体运算阶段(守恒概念,可逆性);11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8)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三个观点:文化的重要性;语言的角色;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最小差异)--最近发展去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0~1个月: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脚掌);巴布金反射(手掌)--1~6个月:手眼协调和开始认生都发生在5~6个月(1~3岁)--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言语的形成(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思维的萌芽(2岁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2岁,掌握了代名词"我")3~4岁的年龄特征: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知觉行动性4~5岁的年龄特征: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5~6岁的年龄特征: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身体发育的特点: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儿童肌肉的发育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5、6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2)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第一个突增期在2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颅增长一倍,躯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3)动作发展的规律:从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5、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注意(1)注意注意: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订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有预订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注意的规律注意的选择性: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受强化方式的影响注意的稳定性:(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可持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20分钟左右)--影响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例如:幼儿可以边唱歌边做动作,或边搭积木边聊天等。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儿童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比较熟练,至少对其中的一种活动掌握得比较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多少注意或精力。注意的广度: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3)幼儿注意的分散的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注意转移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进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4)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合理地组织教育活动感觉(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视觉敏度:即视力,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颜色视觉: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2)感觉规律感觉适应: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感觉的补偿作用:盲人的听力比一般人灵敏知觉(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2)视觉悬崖--深度知觉形状知觉--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镜面示范:动作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3岁--上下,4岁--前后,5岁--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3)知觉规律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性(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分,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的色彩,老师讲课的声调应抑扬顿挫)知觉的理解性使幼儿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能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平时就必须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并注意通过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觉的整体性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观察力的发展:目的性加强;持续性延长;细致性增加;概括性提高;观察方法的形成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1)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背诵短文时,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短时记忆的容量为5~9个(2)记忆发展特点: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识记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识识记开始发展;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逐渐发展(3)记忆策略的形成: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4)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识记材料;向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材料;教给幼儿运用记忆策略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1)类型无意想象--没有预订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根据预订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和心理过程(2)幼儿想象的特点: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3)幼儿想象发展的策略: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幼儿早期--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片面性、固定性理解发展的特点--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从对事物做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进行培养;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进行培养言语(1)发展阶段1~1.5岁--单词句阶段1.5~2岁--双词句阶段4岁--出声的自言自语--形式:游戏言语、问题言语句子类型--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2)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注重个别教育6、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情绪的分类: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道德感--小班幼儿指向个别行为如打人是不好的;中班幼儿喜欢告状;大班幼儿看小人书时把坏人的眼睛挖掉理智感--好奇好问,"破坏"行为(2)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保健功能(3)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的类型--陌生情境实验--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儿童的特点(外在的体貌特征、身体的健康情况和内在的气质特点),文化因素(4)情绪的发展:社会化、丰富化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控制与掩饰成分增加,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7、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个性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活动动机:从动机互不相干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2)气质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暴躁,情绪明显表露于外,但持续时间不长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喜欢与人交往,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注意与兴趣容易转移,情绪表现明显,但易变黏液质:安静稳定,反应缓慢,沉默寡言,交际适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稳定但不容易转移抑郁质: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情绪反应深刻、持久,不表现于外,具有内倾性(3)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好冲动(4)影响幼儿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遗传、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环境、社会实践活动(5)能力发展的特点: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智力发展迅速(6)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感、自信心;(7)自我调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8)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人际关系),性别角色(社会性),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道德发展)亲子关系: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影响因素: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幼儿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同伴关系: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影响因素:早期亲子交往、幼儿自身的特征、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9)性别角色: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3~4岁--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影响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移情--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机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强化、挫折(直接挫折)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突出问题:任性、依赖性、自私、不合群胆小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原因--缺失、独特、家长和子女关系;教养方式特点--溺爱、过分保护影响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家庭教育、幼儿园集体教育8、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1)差异类型: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性格差异、性别差异、学习类型差异差异形成原因:遗传和环境(2)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资源利用模式、补偿模式、治疗模式、个别化教育方案、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3)学前教育阶段应如何实施适宜性教学幼儿园:平衡协调发展多种智能;进行个别化的学习;社区化的学习;自由探索,完整记录;有多元化思维和多元角色扮演的专业师资;家长和教师良好互动教师:教学方式--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幼儿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让有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方式--从多种领域评价幼儿的发展;展示儿童的优势;评价凸显激励作用,珍视和鼓励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9、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得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谈话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作品分析法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10、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1)发育迟缓:表现:体格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心理发展落后影响因素:不良饮食习惯或饮食不均衡导致的营养不足;疾病;家族性爱小和体制性生长发育迟缓;精神因素;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甲亢、垂体性侏儒等预防:合理营养,均衡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调养,发挥生长潜力;改善生活环境,精神安慰;对先天性遗传等疾病进行特殊治疗(2)肥胖症影响因素:进食过多,营养过剩;运动过少;遗传;心理因素预防:避免婴儿哺乳过多,避免幼儿陷入多食、少动的怪圈(3)自闭症表现:言语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异常、兴趣奇特;伴有感知障碍、癫痫发作影响因素:先天生物学因素(孕期和围产期对胎儿造成的脑损伤),后天环境因素(因父母工作忙,导致生活环境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预防与矫正: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刺激和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心理活动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一、高频考点提要1.成熟势力说;2.行为主义的观点;3.精神分析理论;4.认知发展理论;5.文化历史理论。二、教育1、含义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3)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4.教育目的:(1)含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它反映了特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它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居于第二个层次,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教师的教学目标居于第三个层次,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达到的预期标准。(4)教育目的的理论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等。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过程,除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的内有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5.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①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对象及其权利;③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某些教育内容。(2)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反作用(政治功能),具体表现为:①教育是社会政治关系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作用于政治。6.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具体表现为:①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人才的培养规格);③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④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2)教育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功能),具体表现为: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可能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7.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2)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但社会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因为:①这种环境的影响是自发,偶然的,零碎的,没有既定的目的,也不能按一定的方向长期系统地影响儿童,它不能决定人们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②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过程。(3)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8、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9.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1)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首先,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其次,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2)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体重在出生后一年发展最快,以后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发展;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3)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教师要看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4)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他们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可能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教师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10.幼儿园教育(1)幼儿教育的性质:基础性和公益性。(2)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表现为:①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②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强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③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④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3)《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二是“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4)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①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②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③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5)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性①幼儿园环境可以启发幼儿的智力②幼儿园环境可以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幼儿园环境中物品的装饰和呈现方式,以及教师有意布置的教学作品展示,不仅可以让幼儿直接地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而且通过参与环境的创设,幼儿还能够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在感受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中萌发美好的情感。③幼儿园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1、幼儿园教育代表及著作(1)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他于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2)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3)夸美纽斯著有《母育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1658年出版的《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课本,也是一本教给儿童基本知识的带有插图的百科全书。夸美纽斯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和“现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人文主义儿童观;重视早期教育;遵循自然。(4)卢梭,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卢梭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发现;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教育的阶段论;提出“否定教育”的观点。(5)裴斯泰洛齐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并且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有《隐士的黄昏》、《林哈德和葛笃德》、《我对人类发展中自然进程的追踪考察》等。裴斯泰洛齐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提倡爱的教育;提出要素教育理论。(6)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因此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主要贡献: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创制了“恩物”;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作业的重要性。(7)杜威,美国教育家,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等。杜威将自己的教育信念落实到实验中,这一实验被美国学者称为“美国幼儿教育发展史的经典性记录”。杜威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提倡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8)蒙台梭利,著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教育人类学》等。蒙台梭利主要学前教育思想:推崇遗传,重视引导儿童的自发冲动;提出教育必须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注重感官教育;通过“工作”,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爱护信任儿童,细心观察和机智、及时地指导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9)陶行知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重视幼儿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12、学前教育原则(1)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科学性、思想性原则;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整合性原则。(2)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保教合一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13.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1)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2)学前教育保教结合;(3)学前教育的启蒙性;(4)学前教育的直接经验性。14、幼儿园班级管理(1)班级管理是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指教师与行政人员遵循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保教工作的工作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要素合理组织起来,为实现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保教组织管理活动。(2).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发展幼儿的自律能力和行为的有序性;发展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幼儿正常生活学习的保障。(3)幼儿园班级管理一般由生活管理、教育管理、物品管理、其他管理等几方面组成,其他管理包含家园交流管理、班级间交流管理、幼儿社区活动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管理和教育管理。(4)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激励法;目标指引法。(5)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高效性原则(6)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功能:生活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
第三章生活指导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1、主要环节: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有组织教育活动、间隙活动、自由游戏活动、盥洗、进餐(间隔时间3~4小时)、睡眠、离园、晚间活动等2、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前儿童尽快适应托幼机构里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使学前儿童愉快地度过每一天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3、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方法(1)生活常规的培养进餐时,教师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习惯,提醒幼儿多喝开水,学会节约用水,学会使用、收放自己的物品;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脸;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晨间锻炼活动,坚持穿园服装入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幼儿学习穿脱衣服、鞋袜,整理自己的床上用品;精心照顾好幼儿午睡,做到不离岗,及时帮幼儿盖被子等。(2)制定和使用常规时,应该注意的要求:常规应当是积极的,不能有使孩子感觉很坏的规则制定常规时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使幼儿知道为什么教师在描述规则的时候应当用积极的语言,避免说反话教师要按一日活动的顺序制定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步让幼儿掌握这些要求讲解示范是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3)行为训练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必要的个别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榜样示范法渗透教育法评价激励法成果欣赏法图示观察法游戏练习法、家园共育法(4)了解幼儿卫生保健常规、疾病预防、营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常规卫生消毒常规健康检查常规生活管理常规疾病防治常规安全工具常规疾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症腹泻泌尿系统感染4、幼儿园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处理方法,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的应急处理方法(1)安全问题小外伤、出血、烧烫伤、煤气中毒、误服毒物异物、溺水、触电、中暑、火灾、地震骨折(在未急救包扎前,不能轻易移动伤者;止血;处理骨折的基本方法是:使断骨不再刺伤周围组织,限制受伤肢体的活动,使骨折不再加重,即固定;及时送医院,争取在骨折后2~3小时内送到医院进行复位处理。)二、环境创设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幼儿园建筑设计原则:安全原则,适应需要的原则,经济原则,卫生原则,美观原则,舒适原则室内布置原则: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美观经济原则室外布置原则:安全性原则、美化绿化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讨论法、探索法、操作法、评价法2、创建活动区的功能为幼儿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的课程3、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教师的态度、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1)心理环境创设的影响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适应社会生活有利于幼儿园员工的成长与发展(2)教师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安全感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我价值形成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独立人格形成的影响4、协调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1)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2)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口语交流法: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交谈文字法:问卷调查、家园联系本、宣传栏、活动法:观摩、庆祝、服务、管理(3)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重要性适应世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我国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适应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适应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三、游戏活动的指导1、幼儿游戏的类型以及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主要功能(1)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感觉机能性游戏--以独自游戏或各自游戏的形式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类游戏逐渐下降象征性游戏--把知觉到的食物用它的替代物来象征的一种游戏形式结构性游戏--以造型为基本活动,往往以搭建某一建筑物或物品为动因;活动成果是具体的造型物品;它与角色游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规则性游戏--体育游戏、运动竞赛、智力竞赛(2)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独自游戏--独自玩耍,没有玩伴意识时期,2岁前平行游戏--一种两个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独自游戏,2~3岁联合游戏--多个儿童一起进行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没有分工,也没有按照任何具体目标或结果组织活动合作游戏--一种有着共同需要、共同计划、共同协商完成的游戏活动,3岁后开始,5~6岁得到发展(3)依据儿童行为表现分类语言游戏--是一定的语言元认知为前提的,既是一种游戏,优势一种元语言活动动作技能游戏--通过手脚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而获得快乐的游戏活动想象游戏--儿童将食物的某些方面作象征性的转换交往游戏--两个以上的儿童以遵守某些共同规则为前提而开展的社会性游戏表演游戏--以故事或童话情节为表演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4)依据教育的目的性分类自发游戏--儿童自己发起的、自愿参加的、自主支配的游戏教学游戏--以预先编好了主题情节、预先规定了规则的形式介绍给儿童的。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2、游戏的主要功能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3、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指导策略(1)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指导以观察为依据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以自身为媒介:游戏者、旁观者;以材料为媒介;以儿童伙伴为媒介确定指导的时机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把握好互动的节奏(2)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介入的角色定位:非支持性角色(不参与者、导演者);支持者角色(旁观者、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戏者、游戏带头人)介入的时机: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4、游戏注意事项:(1)意义①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②尊重儿童的意愿③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④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2)建构游戏注意事项:①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建构游戏材料②指导儿童逐步掌握建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③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在建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鼓、评议、示范等指导策略④重视建构游戏的过程⑤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四、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有观察、实验、参观、游戏、操作、谈话和讨论、讲解和讲述等2.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结构(1)活动名称、设计意图(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情感、动作技能。(3)活动准备的设计准备工作是实施活动的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进程和实际效果。活动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情感准备、材料准备。(4)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是教师按照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让幼儿掌握的重要的知识或经验,它是相对于所学的教育内容的主次而言的,也是教师教育活动反思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活动难点是教师按照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让幼儿掌握的知识或经验,它是幼儿认知经验范围内较难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经验,是针对幼儿现有经验和水平背景下的理解和能力而言的。教师要分析儿童的发展,找准重难点,以期实施教学,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5)活动形式与方法活动形式包括集体、小组、个人三种形式,先后顺序如何,以什么形式为主,采用哪些教学方法。(6)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过程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7)活动延伸活动延伸既是对前面活动的巩固,也是继续开展下一个活动的链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交代清楚延伸的具体活动是什么,其指导要点是什么。(8)活动评价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的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总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5.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1)身体保健活动的主要内容:生活习惯和能力;饮食与营养;人体认识与保护;保护自身安全。(2)身体锻炼活动的主要内容: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练习;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练习。6.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1)身体保健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法、情景表演法、讨论评议法、感知体验法。(2)身体锻炼活动常采用的方法:讲解示范法、练习法、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游戏法。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领域的目标做了如下规定:(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的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总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9.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1)选择的要求:科学性和启蒙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时代性和民族性。(2)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了解自然环境及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探究身边事物的自然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10.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劳动与实践法、测量法、分类法、信息交流法、早期科学阅读法、游戏法。1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1)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好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3)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启蒙性、生活性、可探索性、系统性。(6)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寻找法、其他辅助性方法(如欣赏法、归纳法、演绎法等)。1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理解《纲要》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 动物救助捐赠管理计划
- 体育赛事巴士租赁合同
- 神经外科人才聘用合同模板
- 2022年大学森林资源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月考试卷C卷-附解析
- 2022年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月考试题C卷-附解析
- 25楼地面采暖工程施工合同
- 2022年大学数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卷D卷-附解析
- 2022年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卷-附解析
- 新生儿湿疹护理健康宣教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量》导学案
- GB 26402-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碘酸钾
- DNA甲基化与肿瘤分子标志
- 《甲方认质认价确认单》
- 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各种烟气焓温、密度、比热计算表
- 导游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
- 公路管理工作常见五大诉讼风险及防范
- FLUKE-17B型万用表使用说明
- 探析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