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_第1页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_第2页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_第3页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_第4页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材(新世纪版)数学五班级上册p34-35

教材分析:在三班级下册教材中,同学已经结合情境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的产生过程,熟悉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已经会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熟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学问,本课时则支配“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等各个情境活动,使同学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进而为学习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奠定基础,随之,分数从真分数扩展到假分数、带分数。更为分数的系统学习埋下伏笔。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同学创设独立思索、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觉,让他们乐观主动地去参加探究分数学问的全过程。

同学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市郊,同学的生活阅历较为丰富,有极强的求知欲,整体素养较高,基础学问扎实,思维较活跃,已具备了肯定的合作与沟通的力量,学习习惯良好。在三班级时,同学对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就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学问的生成、联系及延长缺乏肯定的熟悉。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老师不能把同学看作是“零”起点,不能对同学已有的学问完全置之不理,要敬重同学的已有的学问,要充分信任同学,鼓舞同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猜想,大胆放手,加强小组合作,为同学供应充分的表达和沟通的机会,让他们对学问的产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练习,尽量让他们对分数的学问有系统化的熟悉,加强自我反思意识和力量的培育。

教学目标:1、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熟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把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详细的情境,使同学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并能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进展同学数感,让同学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理解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展现图片,复习导入。

师:今日,我们给大家带来的三幅图片,大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三幅图片——俄罗斯国旗、五朵花两黄三红、平均分成六份的六边形其中三份涂成红色)

问:同学们,你会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些图片中的红色部分呢?请说出它的详细意义。

(设计意图:让同学对整体“1”的熟悉经受由单个物体到多个物体到抽象图形的过程,了解同学对已有的学问把握程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起点。)

引出课题:分数的再熟悉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师:我们来做一个嬉戏,好不好?

1、出示两盒中内分别装有8枝铅笔的文具盒,请两位男生上来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

师(问台上的同学):你们预备怎么拿?

生:我把盒里的铅笔的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就是1/2。

同学活动,两位男生都拿出了4枝铅笔。

2、再出示两盒内装6枝铅笔的文具盒,请两位女生上来也拿出其中的1/2。

(猜一猜她们会拿出几枝铅笔呢?)同学活动,两位女生都拿出了3枝铅笔。

3、设疑:师:你们发觉了什么状况?有什么疑问吗?请想一想,小组沟通,全班反馈。

四位同学都是拿出铅笔总枝数的1/2,为什么拿出的铅笔枝数有的一样多,有的却不一样呢?

预设:

生1:男生和女生确定有一组拿错了。(师追问:你认为哪一组拿错了?请上来验证。)

生2:两个男生的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一样多,两个女生的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一样多。

生3:男生组的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和女生组的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师追问:猜一猜谁的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多呢?)

3、检验:请四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铅笔盒里的总数是多少枝,拿出它们的1/2又是多少枝?

4、小结: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也就是盒中总枝数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详细数量就相同;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盒中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详细数量就不相同。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详细情境中,经受“猜想—争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的一个体验数学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造成相同分数即“部分”表示的多少不同,以加深同学对分数的进一步熟悉。)

5、试一试

课件展现,8枝铅笔(五枝红色,三枝蓝色,其中一枝蓝色铅笔是削好了的)

问:你能用什么分数来表示这削了的铅笔呢?

生1:是总铅笔枝数的1/8。

生2:是蓝色铅笔枝数的1/3。

生3:是第一横排铅笔枝数的1/4。

生4:是一个竖列铅笔枝数的1/2。

(设计意图:本练习的目的在于让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感受同一个详细数量它所在的整体不同,表示它的分数也就不同,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分数具有相对性。)

活动二:说一说

1、课件展现小明和小军看课外书的情境图

引导同学猎取数学信息和问题。

问:依据图中的信息,想一想,小明和小军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2、生同组沟通后,师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随机追问:“假如小军看了50页,小明看了5页,你们知道小明的书有共有多少页吗?小军呢?”

3、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大,所表示的详细数量就大;对应的“整体”小,所表示的详细数量就小。同一个分数,表示的详细数量大,对应的整体就大;表示详细数量小,对应的整体就小,即分数具有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让同学沟通、比较、分析,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4、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1/4是□,(1)画出这个图形,生完成后,用幻灯展现各同学的图形。(2)涂出所画图形的2/4。(3)涂出所画图形的4/4。(本练习的目的在于开拓同学的思维,同学理解分数的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基础上渗透分数单位,为学习假分数作铺垫。)

三、学问应用,加深体验

1、2022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关心四川人民重建家园,小明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肯定比小明多吗?说明理由。

2、选一选(课件展现)

一堆糖果的2/5是4个,

这堆糖果会是下面的哪一堆呢?

(本题主要是培育同学的估量与推理力量,进展数感。)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逐步练习,使同学所学学问得到准时的巩固,并让同学们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五、引导同学进行课堂总结

说说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都有哪些新的熟悉?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学校数学五上《分数》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合详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同学参加详细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思索的教程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复习与引入:

出示:

师:请用一个数分别来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生:1/2,1/2,1/4

师:请你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1/2

师:分数3/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个整体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表示一堆物体.

师:这是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这两个1/2相等吗

生:相等(板书:1/2=1/2)

二,取珠子,比多少

1.取1/2

师::这有两个盒子ab装有一些珠子,请两个同学上来各取出每个盒子珠子的1/2

生1:从a盒子中取出了3个

生2:从b盒子中取出了4个

师:同样是取了1/2,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同桌相互谈论)

生3:ab两个盒子中的珠子的数量不一样多,所以拿出的1/2不一样多

师:猜一猜,哪个盒子中的珠子数量多一些为什么

生4:b盒子多一些,由于取出来的多一些,总体也就多一些

师:每个盒子各有多少个怎么知道的

生5:a盒子有6个,b盒子有8个.a盒有2个3,,b盒有2个4.

师小结:都取了1/2,但由于对应的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取出来的数量不一样.假如要使取出的一样多,要怎么放珠子

生6:各放入8个

生7:各放入6个

师:也就是放各自对应的整体相同.

2.练习:

李老师和小明各看了一本书的1/3,(老师拿一本厚书,小明拿一本薄书)谁看得多为什么

假如李老师与小明看的书交换,还是各看了1/3,谁看得多为什么

3.比大小,放珠子

师:我们知道,1/4小于3/4

师:这有两个盒子ab,要求从a盒中取出1/4,从b盒中取出3/4,要求a盒取出来的珠子数大于b盒取出来的珠子数.两个盒子该怎么放珠子

同学争论

一组同学商议 ,到前台操作展现过程

同桌甲:从a盒中放入12个,从b盒中放入4个

同桌乙:从a盒中放入16个,从b盒中放入4个

生:我发觉a盒中放入的珠子要比b盒中的多才行.

师:这要求从a盒中取出1/4,从b盒中取出3/4,要求a盒取出来的珠子数等于b盒取出来的珠子数.两个盒子该怎么放珠子

同学争论操作

生:我发觉只要a盒中放入的珠子是b盒中的3倍,就相等

师:这是为什么

生:由于b盒中取的份数是a盒的3倍

三,分析与争论

师:1/4小于3/4,这是我们以前都知道的学问,而今日我们发觉a盒的1/4有可能等于可大于b盒的3/4,究竟1/4与3/4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

生1:不能比

生2:1/4小于3/4

同学争论明确:要比大小,必需在整体相同的状况下,分数1/4/小于3/4默认是相同的单位1.

四.练习:

1.p34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1/4是,这个图形什么

2.填空:

一筐苹果的1/5是1个苹果,这筐苹果共个

一筐苹果的1/6是1个苹果,这筐苹果的2/6是个

一筐苹果的1/2是2个苹果,这筐苹果的1/4是个

一堆苹果的2/5是400千克,这堆苹果共千克.

3,p35:小明捐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肯定比小明多吗为什么(分别争论)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教材及学情分析:

在三班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同学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熟悉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熟悉。教材通过创设详细的问题情境,让同学体会到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详细数量是不一样的,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分数的再熟悉,不但为本单元的后续学问垫定基础,同时是下学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必备学问。

由于同学是在三班级学习的分数初步学问――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同学在理解上,也会有肯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必需要做好新旧学问的连接,让同学充分的感知。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熟悉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进展同学的数感。

2、结合详细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详细数量是不一样的。

设计理念:

创设贴近同学生活的情境,引导同学借助直观活动绽开充分沟通,并为同学创设独立思索、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觉,深刻、敏捷、扎实地把握学问。在获得乐观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才智,着力培育同学的主动参加及创新意识。

教学预备:老师预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同学预备偶数只铅笔。

教学流程:

一.课前沟通,回顾旧知

1、师:(板书“分数”)同学们,你熟悉分数吗?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了解的有关分数的学问吗?

引导同学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等。

2、出示8个气球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1/4的含义,并在图片上圈出所代表的部分。补充提问:在这里把谁看作了整体“1”?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是几个气球?3/4表示几个气球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了解还真不少,今日我们就来进一步地熟悉和理解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熟悉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一:拿铅笔

师:大家都预备了一些铅笔。假如想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你会怎么做?

预设:生1:我可以先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预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师: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同学拿铅笔)把你拿出的铅笔数告知给小组内的同学。

师:你们发觉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大家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师:大家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沟通一下。

同学小组沟通,老师巡察并参加一个小组的争论。

全班沟通,明确:由于铅笔的总支数不同,也就是整体不同,所以虽然拿出的都是全部铅笔的1/2,但是拿出的铅笔数量不肯定相同。

活动二: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文型情境图:两个小孩各拿一本书并有对话,小林:我看了这本书的1/3,小明说:我也看了一本书的1/3。图中的问题是: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师:依据图中的有关信息,想一想,小林和小明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告知你的同桌。

同学汇报:假如两本书页数相同,那么是一样多的。假如两本书的页数不同,那么看的页数就是不一样多的。

师小结:假如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的话,那么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一样。

活动三:辩一辩(课件出示文字型情境问题:为关心青海玉树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肯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老师引导同学用假设、举例等方法分析这一问题,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活动四:画一画

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同学们,这个正方形是一个图形的1/4,请你猜一猜这是一个怎样的图形?把你想到的图形画下来好吗?

请不同画法的同学为大家展现。

师:你是怎样推断出这个图形是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

引导同学充分沟通,体会分数的从部分到整体。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长

活动一:填一填,涂一涂

教材35页:1题(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2题(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由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沟通,重点说一说思索过程。

第1小题中图6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老师利用学具演示组合过程。

活动二:分数嬉戏

师:请九位同学站起来;请9位同学中的1/3坐下;请剩下同学中的1/3坐下。

师:两次坐下的同学一样多吗?为什么?(虽然两次坐下的同学数都是“整体”的1/3,但由于两次的“整体”不同,所以坐下的人数也不相同。)

五.总结收获,积累学问

同学们,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熟悉?对自己的表现满足吗?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五班级上第三单元《分数的再熟悉》第34、35页

同学状况分析

在三班级下学期,同学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详细问题情境,使同学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丰富同学对分数的熟悉,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同学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同学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中应当留意的地方:实物导入,能贴近同学实际。三班级学习的内容,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三份,而这节课,不再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了.但老师掌控要好,是把几个东西分一分,但还是要平均分.事先老师预备学具(不同数量的圆片)直接引入,同学也比较简单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多少份,强调要平均分.用什么分数表示.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同学进一步熟悉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详细操作活动中,进展同学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结合详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重点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现在大家猜个谜语:母子两边分……(同学回答:分数)

今日我们就再来熟悉分数(板书:分数的再熟悉)

2、复习导入,出示图形:

提出复习要求:认真观看这3个图形,说出这3个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

(1)图1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同学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同学以有学问的起点。)

3、他们的回答都特别精确     ,说明他们对以前的学问把握的很扎实,老师想看看今日大家的学习效果,有信念吗?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三份圆片,你们能从每一份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看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看,你们发觉了什么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在这里要强调各自是把谁平均分了,同学分别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同学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三个同学拿的数目不同?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圆片的1/2,拿出的片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然后小组沟通一下。

(1)同学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沟通

(3)同学代表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片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圆片的片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全部的圆片拿出来,告知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这时要乘热打铁让同学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一”。并举例说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铅笔,一个苹果等,让同学自己总结出单位1或整体1。(通过组织同学沟通,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一样多,强调平均分,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异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熟悉?

(2)同学总结:(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一份圆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圆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一样。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些物体,可以是一个计数单位,同学没学过把多个物体看作“1”这部分应有所强调,这里可以让同学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原有学问来理解单位一或整体一。这里要让同学明确分数不像以前学的数那样许多状况下它不是一个详细的数字,而是两个数间的关系就可以,不肯定要概括出什么语言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学问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出示挂图:

师:调皮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同学独立思索一会,同桌沟通,再全班反馈。

同学汇报:由于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并在小组内沟通,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同学总结)

提问: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同学可能的回答)

生a: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简洁复习分数的意义,可以依据实际状况让同学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同学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老师巡察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沟通中请同学说说理由。(本题主要是培育同学的估量与推理力量,进展同学数感。假如同学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预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终由同学代表汇报演示小组争论的结果。)

4、拓展延长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索:今日你学会了什么?(通过练习,巩固基本学问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育同学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相同分数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不肯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分数即表示一种关系又表示详细数量,分数只有带上单位才是一个详细的数(引导同学梳理学问,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熟悉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不肯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12片1/26片8片1/24片6片1/23片结合线段,数形结合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内容

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把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详细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到处有分数,进展数感。

三、教材简析

在三班级时,同学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水笔”“看书”等详细问题情境,使同学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丰富同学对分数的熟悉,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同学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

1、师:你们熟悉分数吗?说几个你熟识的分数。(同学说出几个分数,老师随机板书)

2、师:关于1/2你已经知道什么?

3、小结。(揭示课题:分数的再熟悉)

4、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画有几副图的那张纸,请你在图上用颜色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表示好后在小组里沟通表示的理由。

3

4

5

8

1

2

1

2

1

2

全班沟通、质疑。

5、课件选择其中表示1/2的图进行争论。

师: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觉?(它们是怎么分的?分的对象相同吗?)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6、老师追问: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水笔

1、创设情境,请同学分别拿出三盒水笔的1/2(其中有2盒水笔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师:这里有三盒水笔,你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1/2吗?

老师请三位同学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同学:你们预备怎么拿呢?

生:我预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留意观看,你发觉了什么?

讲台前的三位同学打开水笔盒,仔细地数着。

师:你发觉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我发觉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会不会数错了。

师:数错了?这也有可能,你能上来关心数一数吗?老师没有立刻作出评价。

这位同学上来把三盒水笔数了一下,推断三位同学拿的都是对的。

师:看来,没有数错。我们再来看前面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水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沟通一下。

生:水笔的总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全部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知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你有什么发觉?

老师利用课件呈现出示意图。并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却不一样。

活动二:说一说

小明小军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争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状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嬉戏、观看争论看书的情境,你发觉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详细的数量也不一样。(同步板书)

(三)巩固延长,反馈分析

1、看图说数:

(1)蓝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使蓝圆个数占整体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换一换、减一减)

(2)绿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同学说出4/12和1/3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什么都是4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3)红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同学说出3/12和1/4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什么都是3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师与同学共同小结: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假如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2、嬉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同学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班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生:由于总数始终在变化。由于整体“1”是不同的,所以分数也就不同。

3、估一估:一个整体的2/3是,这个整体会是下列图中的哪一个?

(1)(2)(3)

请同学在本子上写出结果,并预备说说思索过程。

4、辩一辩:

在学校进行的捐款献爱心活动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5,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2/5。小芳捐的钱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熟悉,再熟悉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的量就不同;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假如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部分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五)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分数的意义》曾被作为很多名师、特级老师公开教学的内容,也有很多胜利的课例,对于这样一节大家都比较熟识的课,在抓住教学内容本质——让同学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力求设计的创意,以新奇的教学视角让同学易于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是我在本课设计中思索的问题。北师大版这一内容教材编排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拿铅笔”“看书”等详细问题情境,使同学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丰富同学对分数的熟悉,从而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本节课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力求敬重教材的基础上稍作了修改,重点体现在练习设计上运用有效的教学题材深化渗透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同学对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有了更深的熟悉,从而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篇6

内容:分数的再熟悉

课时:1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熟悉分数,进展同学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结合详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洁的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详细数量不一样。

教学关键:引导同学联系实际情境进一步熟悉分数、运用分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日老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同学们在三班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把握了一些简洁得分数学问,今日我们就进一步熟悉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熟悉

复习:出示:(5分钟)师:谁能说说这个数的各部分名称。

师:怎样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表示意义是什么?

2)、老师这里有这些数,谁能帮老师读一读。,,,让同学读认。

师:像,,,……都是什么数?(分数)

师出示图形:

让同学用分数表示上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二、创设情境,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1、拿一拿:(10分钟)

老师预备三盒糖果(数量不要告知同学)

师:我这里有三盒糖果,老师想从每一盒糖果中取出它的,谁情愿帮帮老师这个忙呢?

请三位同学到台上拿糖果。其他同学留意观看.

师:你预备怎么拿呢?

生1:

生2:

生3:

师:其他同学发觉了什么?生:他们拿出的块数不一样。让三名同学回位。

师:他们三个都是拿出全部的吗?拿出糖果的块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沟通一下.

生:三盒糖块总数不一样。

生:数错了。

师:他们分的究竟对不对呢?再请三位同学上台分一分,验证一下,留意观看每盒的是多少块?(4块、3块、4块)把全部的糖果都拿出来数一数告知大家总块数是多少(一盒有8块,一盒有6块.另一盒有8块)。

师:前后三名同学分得一样吗?

师:现在你知道每盒糖的不一样多的缘由吗?

生:是总块数不一样,

师:一盒糖的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糖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但由于盒子里糖块总数不一样多,所以取出的的数量会怎样?

生:也肯定不一样多。

强调: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块数不一样多),同一分数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一样多。

2、说一说:(10分钟)

出示教科书的情境图:(一本书厚,一本书薄)

.师:让两名同学各拿一本书.左边的同学看了第一本书的;右边的同学看了其次本书的;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生1:由于书的厚薄不一样,总页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因此它们的就不一样。

师:虽然它们都把整本书平均分成三份看,都看了其中的一份,但它们的整本书页数同不同?也就是说什么不同?

生:看得页数不同,整体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个问题。

明明喝了一瓶水的,楠楠也喝了一瓶水的。明明说:“我俩喝的一样多”。楠楠说:“我喝得比你多。”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2:假如瓶的大小一样,他俩喝得就一样多。假如大小不一样,谁瓶大,谁喝得就多。(整体不同,同一分数大小就不同。)

师:为关心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小芳捐的钱肯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师:让同学填数、观看,小组合作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你们有什么发觉?

一个分数它得分母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得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进一步强调单位“1”即整体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详细部分相同。

提问:“1”里面有几个,有几个,有几个,有几个,有几个,……

3、画一画:(8分钟)

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小黑板出示题目

1、一个图形的是边长1cm的□,画出这个图形。

a、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老师巡察。

b、展现同学的各种画法,由同学自己来评价。

c、还有其他画法吗?进一步拓展同学的思维。

2、分别画出个图形的,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三、练一练:第35页:(5分钟)

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先让同学独立填一填,再沟通:选两题说思索过程。。

第2题:涂色。试问:个是,2个是,5个是,里有个。

四、总结:(1分钟)今日老师和同学们再一次熟悉了分数,谁能告知大家你这节课收获到了什么?

与分数有关的内容就可以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祝大家数学越学越好。

五、作业:(1分钟)p36、5、6、题

分数的再熟悉

整体分数详细

书一本书厚页数多

一本书薄页数少

一瓶水大瓶水多

小瓶水少

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一样多。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篇7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的主要内容

《新世纪(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学校数学教材)五班级上册第34~36页《分数的再熟悉》。

2.教材编写特点

在三班级下学期,同学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详细问题情境,使同学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丰富同学对分数的熟悉,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同学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同学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把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详细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到处有分数,进展数感。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篇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五班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节34页的内容和35、36页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同学进一步熟悉分数,进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结合详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同学参加详细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

教具学具:课件、铅笔、橡皮、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日很兴奋又和大家一起来上数学课。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所以在我们新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接触了许多的数,比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今日我们又要学习一种数,以前我们也是知道它的,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进行快速抢答:它分上下部分,并且中间有一条线隔着、

同学齐说:是分数。(先板书:分数)

3、同学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件演示分数产生、进展的过程,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渗透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和思想训练。

4、不知道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还记得吗?老师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并选几个来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5、师:同学们把握的很好,今日我们就再来熟悉熟悉分数。(板书:再熟悉)

二、探究新知:

1、分铅笔。

(1)老师带来了两盒铅笔,请两位同学分别取出它们的,其他同学仔细观看看你会发觉些什么?

(2)你有什么疑问?同学提出疑问:拿错了和总数不一样?

(3)请这两位同学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拿的?我们来共同见证一下,是不是拿错了,还是另有缘由。同学介绍,引出为什么都取了,而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呢?原来是总数不一样。从这里,说明白总数、和取出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同学争论、沟通、汇报,引出板书: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相同。

2、选橡皮。

同学们仔细思索,学得很好。老师预备了两袋橡皮,(一袋10块,一袋12块)预备把其中一袋的作为奖品奖给乐观思索、擅长发觉的同学,你们预备选哪一袋?为什么?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相同。选出12块的,即6块作为后面学习的奖品。

3、讲故事。

(1)同学们喜爱看《西游记》吗?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取经路上的故事,想不想听?(用课件演示情景)一日,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摘果子,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唐僧很兴奋说:“你们辛苦了,取出你们摘得果子的给我,剩下的归你们吧。于是,悟空拿出了它的桃子的是4个,八戒拿出了苹果的是3个,沙僧拿出了梨的是4个。师傅一看,说:“八戒,你是不是又嘴馋偷吃了?”八戒连喊:“冤枉啊!”你们能帮八戒洗清冤屈吗?

(2)同学们汇报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得出总数进行验证,再一次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悟空和沙僧的为什么会相同啊?引导延长到: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详细数量就相同。

三、巩固提高:

4、比一比。

(1)小明和调皮也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情愿去帮帮他们吗?课件出示都看了两本书的,这两本书都被遮起来,他们谁看的多呢?

(2)同学争论沟通,得出三种结论:当两本书一样厚时,看的一样多;当小明的书比调皮的书的页数多时,小明看得多;当小明的书比调皮的书的页数少时,调皮看的多。

(3)师生共同小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不肯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5、画一画。

(1)同学们已经把握了今日所学的主要内容,那你会依据一个分数其中的一份,而推想出它的整体吗?,下面就请拿出咱们事先预备好的方格纸,画出一个图形,它的是一个,请你们用你们灵活的双手来设计吧!

(2)同学画好后,进行展现。

(3)老师也设计了几种,请同学们观赏一下,下去后,同学们还可以连续设计更漂亮的图案。(拓展同学们的思维)

6、选一选。

同学们真棒,学会了本节的主要内容,那你会举一反三、敏捷应用所学的学问吗?看下面几道题,能不能用我们所学得学问去解决呢?

(1)课件出示:一根圆木的是,这根圆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一根?

(2)一个圆的是,这个圆的是下列图形中的哪一个?

(3)小明做了60道口算题的,调皮做了54道口算题的,

()做的口算题少

(4)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相等,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5)一个长方形面积的比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小,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方法指导:引导同学利用本节的主要内容去解决,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辨一辩。

为关心灾区,班级召开了“献爱心”主题队会。在这次活动中,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小芳捐的钱肯定比小明多吗?为什么?

同学争论沟通后得到的结论:不肯定,由于他们的总数不肯定,不同分数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相同。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验证。

四、拓展延长。

8、小嬉戏。

(1)选定一名同学起立,其他同学按要求说出他对应的分数。如:两人中,他占几分之几?四人中呢?一组中呢?全班呢?班级组呢?全校呢?

(2)引出问题:为什么就他一个同学可以用这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同学汇报:由于对应的总数不同。

(3)引导小结:虽然详细数量(这一名同学)一样,但对应的整体(总数)不同,所以他所占的分数(也就是分法)也不相同。

五、总结反思:

一节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引导总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不肯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熟悉

总数取出的数量

21

4取出2

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相同。

(相同)(相同)

63

84

84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篇9

教学内容: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材(新世纪版)数学五班级上册p34-35

教材分析:在三班级下册教材中,同学已经结合情境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的产生过程,熟悉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已经会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熟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学问,本课时则支配“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等各个情境活动,使同学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进而为学习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奠定基础,随之,分数从真分数扩展到假分数、带分数。更为分数的系统学习埋下伏笔。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同学创设独立思索、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觉,让他们乐观主动地去参加探究分数学问的全过程。

同学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市郊,同学的生活阅历较为丰富,有极强的求知欲,整体素养较高,基础学问扎实,思维较活跃,已具备了肯定的合作与沟通的力量,学习习惯良好。在三班级时,同学对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就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学问的生成、联系及延长缺乏肯定的熟悉。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老师不能把同学看作是“零”起点,不能对同学已有的学问完全置之不理,要敬重同学的已有的学问,要充分信任同学,鼓舞同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猜想,大胆放手,加强小组合作,为同学供应充分的表达和沟通的机会,让他们对学问的产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练习,尽量让他们对分数的学问有系统化的熟悉,加强自我反思意识和力量的培育。

教学目标:1、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熟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详细的情境,使同学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并能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进展同学数感,让同学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理解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

教具预备:2个分别装有8枝铅笔的文具盒,1个装有6枝铅笔的文具盒。一把铅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预备:格子纸,画有16个小圆、8朵花的图纸。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复习导入。

1、师:板书一个“1/2”。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数?你能读出来吗?谁能说说这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板书:分数整体部分

2、师:这些都是我们在三班级学习的内容。现在我们明白了“1/2”的意义,大家看,老师手上有一把铅笔,谁情愿上来从我手中拿出它的“1/2”?应当怎样拿?

(生答:把老师手中的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生活动)

(设计意图:简洁直接的导入,有效唤醒同学对分数初步熟悉学问点的回忆,了解同学对已有的学问把握程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起点,同时为下一个环节“拿一拿”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学问把握得还不错,那同学们想不想对分数作进一步的探究呢?板书:再熟悉

活动一:拿一拿

师:我们来做一个嬉戏,好不好?

1、嬉戏:

(1)师:(神奇地)老师这儿有两个文具盒(内分别装有8枝铅笔),里面装了一些铅笔,我想请两位男生上来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看看能拿出多少枝?

同学活动,两位男生都拿出了4枝铅笔。(师板书:4)

(2)我这儿还有一个文具盒(内装6枝铅笔),我想请一位女生上来拿出盒中铅笔总数的1/2,谁情愿上来拿一拿?

生活动。(同时师面对全班同学)问:猜一猜她会拿出几枝?也是4枝吗?

生拿出了3枝。(师板书:3)

2、设疑:

师:你们发觉了什么状况?有什么疑问吗?请想一想,小组沟通,全班反馈。

(三位同学都是拿出铅笔总枝数的1/2,为什么拿出的铅笔枝数有的一样多,有的却不一样呢?)

预设:生1:男生和女生确定有一组拿错了。(师追问:你认为哪一组拿错了?请上来验证。)

生2:两个男生的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一样多。(猜猜男生文具盒中铅笔有多少枝?)

生3:女生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与男生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追问:谁的铅笔总数多?你能说出女生文具盒中铅笔共有多少枝吗?)

3、检验:

请三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盒中的总数是多少枝,拿出的1/2又是多少枝。(板书:8、6)

4、小结:

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也就是盒中总枝数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详细数量就相同;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盒中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详细数量就不相同。(板书:相同、不同)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详细情境中,经受“猜想—争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的一个体验数学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造成相同分数即“部分”表示的多少不同,以加深同学对分数的进一步熟悉。)

活动二:说一说

1、课件展现小明和小军看课外书的情境图

引导同学猎取数学信息和问题。

问:依据图中的信息,想一想,小明和小军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2、生同组沟通后,师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随机追问:“假如小明看了50页,小军看了5页,你们知道小明的书有共有多少页吗?小军呢?”

3、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大,所表示的详细数量就大;对应的“整体”小,所表示的详细数量就小。同一个分数,表示的详细数量大,对应的整体就大;表示详细数量小,对应的整体就小,即分数具有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让同学沟通、比较、分析,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4、利用身边的资源,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走到一位同学,请他站起来,同他握手:“今日这位同学表现非常精彩,你真棒。”请同学们想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他呢?

生1:他所在的小组有6人,他是其中的一员,我想用“1/6”来表示。

生2:我想用“1/23”来表示他,由于我班有23人,他是其中的一员。

生3:我班有男生11人,他是其中的一员,我用“1/11”来表示他。

…………

师问:同样一个人,怎么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引导同学小结:同一个详细数量,它所在的整体不同,表示它的分数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自己特别熟识的情境中,进一步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到分数具有相对性,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活动三:圈一圈,画一画

1、圈一圈

(1)呈现16个小圆图形,圈出它的1/4。

(2)呈现8朵花,圈出它的3/4。

2、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1/4是□,(1)画出这个图形,生完成后,用幻灯展现各同学的图形。(2)涂出所画图形的4/4。

(设计意图:通过逐层递进的活动,让同学深化体验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也为分数的后续学习作铺垫。)

三、学问应用,加深体验

2022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关心四川人民重建家园,小明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肯定比小明多吗?说明理由。

(本题主要是培育同学的估量与推理力量,进展数感。)

五、引导同学进行课堂总结

说说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都有哪些新的熟悉?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熟悉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进展同学的数感。

2、结合详细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同学对分数已经有肯定熟悉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分数,分数的再熟悉,这里的“再熟悉”已经很明确的告知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学问与原来学习的分数学问是有区分的:一是在详细的情景中体会“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详细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分数的再熟悉,不但为本单元的后续学问垫定基础,同时本节课还是下学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必备学问。

本节教材中支配了“分圆珠笔”“说一说”“画一画”多个情境活动,使同学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同学对分数的熟悉。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五班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学问的第一课时。三班级下册的教材中,同学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已经会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整个四班级没有分数学问。时隔一年,五班级同学是其次次接触分数。

由于同学是在三班级学习的分数初步学问――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同学在理解上,也会有肯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必需要做好新旧学问的连接,让同学充分的感知。通过创设真实的贴近同学生活的情境,引导同学借助直观活动绽开充分沟通,并为同学创设独立思索、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觉,目的在于鼓舞同学乐观主动地去参加探究分数学问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深刻、敏捷、扎实地把握学问,完成学问的主动建构,在获得乐观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才智,着力培育同学的主动参加及创新意识,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及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同学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你知道吗?

同学们,很兴奋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图片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同学们,看完这个短片之后,你想说点什么?我们现在二分之一是怎么写的?四分之一呢?你知道1/2表示什么吗?早在两年前的三班级,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熟悉,今日我们就来再一次的熟悉分数。(板书分数的再熟悉)

(二)活动一:拿铅笔

1、拿铅笔:

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竞赛,每个小组都预备了一个文具袋,请听清竞赛规章,我请大家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

师:大家想一想应当怎么拿?

(我预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我预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也就是把全部铅笔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吗?你能猜一猜每个小组拿出的铅笔支数可能会怎样的呢?……

竞赛开头,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小组汇报,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拿的?拿出了几枝铅笔?

板书:

1组2

2组4

3组3

4组1

5组4

2、提出问题:

你发觉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

(大家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师: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3、猜想:

想一想,然后同桌相互沟通一下。同学沟通后全班反馈。

(我认为每组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2组的和5组的是一样的。)

师:现在大家都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不一样。

是不是这样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看一看:

4、验证:

师:现在每组的代表把全部的铅笔都拿出来,告知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究竟是多少支?

组1: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4支,全部铅笔的1/2是2支。

组2: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支。

组3: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1/2是3支。

……

板书:

整体部分

1组42

2组84

3组6拿出它的1/23

4组21

5组44

补充:假设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组数据,你发觉了什么?(或者说什么在变?而什么没有变呢?)

5、小结:

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总数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是把这盒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所以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熟悉?(是)

(三)活动二:说一说

带着新的熟悉,我们来推断两个小伴侣看的书一样多吗?

图片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师: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同学独立思索一会,同桌沟通,再全班反馈。

同学汇报:由于不知道他们的书的厚度,所以会有三种状况。这里的1/3是把谁平均分成三份?

图片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现在你觉得谁看的多呢?

(四)活动三:画一画

同学们表现得真精彩,老师嘉奖给大家一幅精致的图案,(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1/4,那你能猜想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谁情愿把自己画得图案展现给大家看?

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认真观看,这些图形虽然外形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大家想知道老师的这幅图案是什么样的吗?

(五)巩固练习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信任你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熟悉,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同学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同学沟通。(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留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涂一涂: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

让同学独立涂一涂,并说想法,让同学体会涂法的多样性。

3、想一想:分别画出下列各图的1/2,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同学画一画,并说一说画法,体现画法的多样性,用展现台展现同学作品。然后推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进一步让同学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相同。

4、辩一辩:

为关心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肯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熟悉?小结本课学问。

《分数的再熟悉》教学设计篇11

同学状况分析

在三班级下学期,同学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详细问题情境,使同学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丰富同学对分数的熟悉,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同学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同学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同学进一步熟悉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把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在详细操作活动中,进展同学的数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结合详细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言

今日很兴奋又和大家一起来上数学课。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所以在我们新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接触了许多的数,比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而今日将要学习的数,对我们来说也不生疏。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进行快速抢答:母子分两边……

(同学回答:分数)

今日我们就要再熟悉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熟悉

2、旧学问了解出示:(课件)

提出复习要求:认真观看这3个圆,说出这3个圆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