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物理因素职业卫生学:研究劳动条件下物理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与危害,提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预防职业病和健康危害方法的一门学科,隶属于预防医学。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学习思路1、工作环境中存在哪些物理因素?有何特点?2、物理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方式?3、物理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后果?4、物理有害因素的防治方法?学习思路1、工作环境中存在哪些物理因素?有何特点?2一、生产环境中常见物理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压,气湿,气流;
▲噪声;▲振动;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
▲电磁辐射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
概述一、生产环境中常见物理因素包括:概述3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
噪声聋归于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课件4二、生产环境物理因素的特点多为自然因素(激光除外),有些对机体有益;各有特定的物理参数;有明确的来源;作业场所强度不均匀;二、生产环境物理因素的特点55.同一物理因素可能有不同的物理特征;6.许多情况下,危害程度与强度不一定呈直线关系,甚至高、低强度的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7.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无残留(某些放射性物质除外)5.同一物理因素可能有不同的物理特征;6不良气象条件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和热辐射,又称微小气候。★异常气象条件包括高、低温,异常气压。★生产环境气象条件由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形成。
不良气象条件★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和7生产环境的气温由下列因素形成:大气温度、太阳辐射、生产性热源和人体散热等。热源可通过传导、对流或通过热辐射形成二次热源使空气加热而升温。▲气温的形成㈠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特点生产环境的气温由下列因素形成:大气温度8气温的表示方法:摄氏和华氏温度换算
华氏F(Fahrenheit)=℃×9/5+32
摄氏℃(CelsiusorCentigrade)=5/9×(F-32)
例如,将摄氏20度,换算成华氏度数。其计算方法即为:20×9/5+32=180/5+32=36+32=68。即:摄氏20度等于华氏68度。又如,将华氏104度,换算成摄氏度数。其计算方法为:5/9×(104-32)=5/9×72=360/9=40。即:华氏104度等于摄氏40度。气温的表示方法:摄氏和华氏温度换算
华氏F(Fahrenhe9▲气湿的形成主要由于水分蒸发和蒸气释放。气湿可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表示。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水分的克数(g/m3)。
相对湿度:实际湿度与空气中水分达到饱和时的绝对湿度之比。▲气湿的形成10★相对湿度高于80%称为高气湿,低于30%为低气湿。▲气流的形成受外界风力和生产性热源以及厂房的密闭程度影响。★相对湿度高于80%称为高气湿,低于30%为低气湿。11▲热辐射的形成主要由红外线和部分可见光所致。太阳和生产环境中各种熔炉、开放的火焰、熔化的金属等均可产生大量热辐射。
★红外线不能直接加热空气,可使受照物体加热。
★正辐射负辐射▲热辐射的形成12热源辐射的能量(E)=KT4热辐射强度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T)、表面积、表面温度以及至辐射源的距离有关。热辐射强度用每分钟每平方厘米表面接受多少焦耳热量来表示(J/cm2.min)热源辐射的能量(E)=KT413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1、受地理位置、自然季节和昼夜时间等自然环境影响2、也受厂房建筑、通风设备、工艺过程和热源情况等生产环境的影响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14㈡
高温作业定义: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3的车间称为热车间或高温车间。㈡高温作业15⒈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作业)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⒈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作业)16⒉高温、高湿作业(湿热作业)
特点是高气温、高气湿、低气流,但热辐射强度不大。⒉高温、高湿作业(湿热作业)
特点是高气温、高气湿、低气流17⒊夏季露天作业:除了受太阳辐射作用外,还受到被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⒊夏季露天作业:除了受太阳辐射作用外,还受到被加热地面和周围18
㈢高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人体对高温有一定适应能力,但超过一定限度,则会产生不良反应。
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
㈢高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9⒈体温调节
高温作业时机体热负荷的来源和机制如下:
(1)高气温以对流的方式作用于人的体表,经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2)热辐射直接加热机体深部组织(3)体力劳动时代谢产热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须加强散热,主要通过对流和蒸发(出汗)。若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只能通过蒸发散热。⒈体温调节20热平衡公式:M±C1±C2±R-E=S代谢产热对流传导辐射蒸发热蓄积(下丘脑)(热应激)热平衡公式:(下丘脑)(热应激)21⒉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需大量出汗以散热,可导致水盐代谢障碍,影响劳动能力,甚至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导致热痉挛。⒉水盐代谢22▲出汗量可作为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评价的综合指标。
▲出汗量可作为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评价的综合指标。23▲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缺盐时,尿盐含量会降低,测尿盐可判断人体是否缺盐。缺盐标准:尿盐<5g/24h(或<2g/8h)(正常尿盐10-15g/24h)▲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缺盐时,尿盐含量会降低,测尿盐可判断人体是24⒊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脏负荷增加,原因:(1)机体散热的要求,需向皮肤输送大量血液(2)向工作肌输送血液,维持适当的血压(3)出汗丧失大量水分,以及体液的转移,使有效血容量减少。⒊循环系统25这种供求矛盾使得循环系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心脏向外周输送血液的能力取决于心输出量,而心输出量又依赖于最高心率和血管血容量。高温工人达最高心率,机体蓄热又不断增加,可能导致热衰竭。这种供求矛盾使得循环系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26高温作业时,交感-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和胃酸度降低,胃肠道收缩和蠕动减弱,吸收和排空减慢;大量饮水消化液受到稀释;再加上消化道血流减少。以上因素均可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增多,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
⒋消化系统高温作业时,交感-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27⒌神经系统高温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一方面,减少肌肉活动可降低机体热负荷,具有自我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注意力、肌力、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⒍泌尿系统高温作业时,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加重肾脏负担,尿量减少,可致肾功不全。⒌神经系统28高温大量出汗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丘脑垂体系统渴觉饮水分泌ADH(抗利尿激素)水在肾小管重吸收钠,水潴留血量↑血量↓容量感受器醛固酮分泌钠在肾小管重吸收肾血流↓肾素分泌血管紧张素Ⅱ↑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尿量↓高温大量出汗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丘脑垂体系统渴觉饮水分泌29(四)热适应(heatacclimatization)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定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表现:(1)同等劳动强度出汗量增加30-100%,汗液中无机盐减少10%;(2)体温、皮温下降;(3)心率下降;(4)热休克蛋白合成增加,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死性损伤。停止接触热1周左右回到适应前的状况,即脱适应。(四)热适应(heatacclimatization)30(五)中暑(heatstroke)定义: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heatillness)。(五)中暑(heatstroke)31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三型:热射病(heatstroke,包括日射病,sunstroke)、热痉挛(heatcramp)和热衰竭(heatexhaustion)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32
⑴热射病:最严重※病因:高热环境下散热受阻,工作时间过长,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机体蓄热过多。※表现: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先大汗,后无汗,皮肤干热,伴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
⑴热射病:最严重33★特点⑴汗腺分泌停止,唯一的散热途径中断→体温急剧上升,达40℃以上;⑵多系统损害(神经、循环、肝脏、凝血机制)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⑷应与脑炎、脑膜炎以及疟疾相鉴别★特点34日射病
以从事露天作业的工人为多。
人的头部直接受到强烈阳光的暴晒,热力穿透颅骨,使头部温度上升,最高可达40-42度,引起脑膜充血与脑损伤,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失调。日射病发病急,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等短暂现象常有发生。随即出现恶心呕吐,全身皮肤发红,小便增多,严重者突然昏迷不醒,意识丧失,谵语妄言,并因此发生呼吸障碍死亡。
日射病以从事露天作业的工人为多。
35
⑵热痉挛※病因:由于大量出汗,机体钠、钾丢失过多所致。※表现:对称性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时尔发作,时尔缓解。经常活动的肌肉多见,如四肢肌肉和腹肌,腓肠肌为最。患者体温多正常,意识清醒。⑵热痉挛36⑶热衰竭※病因:不明。可能与对高温的不适应有关。多认为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增加但未伴有相应的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增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晕厥。⑶热衰竭37※表现: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表现: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38生理病理热疾病皮肤血管扩张(加强散热)血液重分配热衰竭(脑缺血)消化系统胃肠障碍汗腺出汗(加强散热)水盐丢失出汗障碍出汗停止体温调节障碍热痉挛热射病颅骨脑膜脑膜充血、出血日射病高温可能导致的病、生理效应生理病理热疾病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分配热衰竭(脑缺血)消化系统39⒊中暑的诊断根据高温作业史及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参见GBZ41—2002)。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轻症和重症中暑。
⒊中暑的诊断401)轻症中暑:具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②有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③肛温升高达38.5℃以上。2)重症中暑:凡出现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重症中暑。1)轻症中暑:具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头昏、胸闷、心悸、41⒋中暑的治疗治疗原则:主要依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体温升高者应迅速降到体温。
⑴轻症中暑:脱离接触,至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
⒋中暑的治疗42⑵重症中暑:①热射病:迅速降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如氯丙嗪25-50mg静脉滴注),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②热痉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口服含盐饮料或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必要时对症解除肌痉挛。③热衰竭:使患者平卧,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清凉含盐饮料,对症治疗。一般不必升压。
⑵重症中暑:①热射病:迅速降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如氯丙嗪43(六)高温作业卫生标准※制订依据:车间内外温差,劳动强度,热应激的生理范围(直肠体温不超过38℃)。※内容包括容许温度、高温作业连续工作的允许时间限值和室内空调作业至适温度。(六)高温作业卫生标准44※指标1)实感温度让受试者在各种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环境体验热的感觉,凭经验制订出来的综合指标。※指标1)实感温度452)湿球黑球温度(WBGT)湿球、黑球和干球温度的加权平均值,用于表示热负荷的程度。2)湿球黑球温度(WBGT)46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出的高温作业卫生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出的高温作业卫生标准47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48GBZ1-2002
在该高温环境下劳动,约90%的工人其中心体温不会超过38℃。GBZ1-2002在该高温环境下劳动,约90%的工人其中49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级50(七)防暑降温措施
1、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加强技术改造,合理布置热源:
车间外、天窗下、主导风的下风侧,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设隔离墙等。(七)防暑降温措施51
(2)隔热
《开工天物》:写到炼焦的一段记载“靠炉砌墙一垛,高阔皆丈余,风箱安置墙背,合两三人带泄透管通风,用墙以抵炎热,方克安身”隔热墙、水瀑布、冷却水管等
(3)通风降温
自然与机械通风相结合(2)隔热52
(2)
个人防护
隔热、透气、阻燃的衣帽、手套、面罩、眼镜等。
(3)
加强保健
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排除职业禁忌症患者从事高温作业。⒉保健措施
(1)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补水、盐,供给足量蛋白、维生素和钙。少量多次,150-200ml/次,水温15-20℃为好。(2)
个人防护⒉保健措施53组织措施遵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包括限定工作时间,保证休息和睡眠。设立休息室,尽可能装备空调系统或其他降温设备。组织措施54热习服(acclimatization)训练在热环境中生活、工作→热适应→热耐受↑高温→热应激→神经化学反应→特异性神经活性物质热休克蛋白致热适应因子(heatstressprotein)调节应激反应
热适应反应热习服(acclimatization)训练在热环境中生活、55★在热环境下,逐步增加劳动强度训练,4-10天后达到热适应★南非方案:湿球温度30℃,v=0.5m/s,6天湿球温度33℃,v=0.5-1.75m/s,6天从事井下铲煤工作共12天。★我军训练方案:炎热夏季,每日下午1-3小时负重行军,共11天;或负重5公里/小时,共15-25公里,5-6天。★在热环境下,逐步增加劳动强度训练,4-10天后达到热适应56低温作业★定义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按照工作地点的温度和低温作业时间率,可将低温作业分为4级,级数越高冷强度越大。★低温作业时间率低温作业时间率(%)=×100
低温作业时间(min)工作日总时间(min)低温作业★定义低温作业时间(min)工作日总57与高温作业一样,低温作业除了温度之外,还受到作业环境中湿度的影响。如果低温作业地点空气相对湿度平均等于或大于80%时,可在分级标准基础上提高一级。低温作业主要包括寒冷季节从事室外或室内无采暖设备的作业,以及工作场所有冷源装置的作业。与高温作业一样,低温作业除了温度之外,还受到作业环境中湿度的58★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发放神经冲动传人到脊髓和下丘脑,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寒颤、立毛及动用贮存的脂肪和糖。中心血液温度降低又可加剧这一反应。这使得机体散发到环境的热减少,同时代谢产热增加,因而体温能够维持恒定。★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59
人体具有适应寒冷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在寒冷(-5℃以下)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或浸于冷水中(可使皮肤温度及中心体温迅速下降超过适应能力,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则体温降低,甚至出现体温过低,影响机体功能。
人体具有适应寒冷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在寒冷602.中枢神经系统低温条件下,脑内高能磷酸化合物代谢降低。可出现神经兴奋与传导能力减弱,并与体温有依赖关系:当体温降至35~32℃范围内,可见手脚不灵、运动失调,反应减慢及发音困难。易受机械和事故的伤害。2.中枢神经系统61
3、心血管系统低温作用初期,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后期则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体温过低并不降低心肌收缩力而是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房室结的传导障碍表现为进展性心动过缓,进而出现心收缩不全。传导障碍可在心电图上见有明显变化。3、心血管系统62★体温过低(hypothermia)
一般将中心体温降低到35℃或以下称为体温过低.此时寒颤达到最大程度,体温再下降,寒颤则停止,逐渐出现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体温过低(hypothermia)63体温34℃时,意识受到一些影响;32.2~31.1℃时,呈半昏迷状态;28℃时可出现心室纤颤;27℃时自发动作停止,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肌肉强直;26℃时意识完全丧失;24℃时可出现肺水肿;23~2l℃时室颤加重;20℃时心脏停止跳动;18℃时可恢复性甚小。体温34℃时,意识受到一些影响;64在寒冷环境中,大量血液由外周流向内脏器官,中心和外周之间形成很大的温度梯度,所以中心体温尚未至过低时,即可出现四肢或面部的局部冻伤。在寒冷环境中,大量血液由外周流向内脏器官,中心和外周之间形成65(二)防寒保暖措施1.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应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必要的采暖设备,使低温作业地点保持合适的温度。冬季露天作业或在无采暖设施的车间工作时,应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立取暖室供工人轮流取暖休息之用。(二)防寒保暖措施66此外,应加强健康教育:①让工人知道体温过低的危险性及其预防;②劳动强度不可过高,防止过度出汗;③禁止饮酒,因酒精可使血管扩张,减少寒颤,增加身体散热而诱发体温过低。
2.注意个人防护为低温作业人员提供御寒服装,其面料应具有导热性小,吸湿和透气性强的特性。在潮湿环境下劳动,应发给橡胶工作服、围裙、长靴等防湿用品;工作时若衣服浸湿,应及时更换。此外,应加强健康教育:①让工人知道体温过低的危险性及67
3、增强耐寒体质
人体皮肤在长期和反复寒冷作用下,会使得表皮增厚,御寒能力增强,而适应寒冷。故经常冷水浴或冷水擦身或以较短时间的寒冷刺激结合体育锻炼,均可提高对寒冷的适应。此外,适当增加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3、增强耐寒体质68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物理因素职业卫生学:研究劳动条件下物理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与危害,提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预防职业病和健康危害方法的一门学科,隶属于预防医学。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69学习思路1、工作环境中存在哪些物理因素?有何特点?2、物理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方式?3、物理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后果?4、物理有害因素的防治方法?学习思路1、工作环境中存在哪些物理因素?有何特点?70一、生产环境中常见物理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压,气湿,气流;
▲噪声;▲振动;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
▲电磁辐射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
概述一、生产环境中常见物理因素包括:概述71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
噪声聋归于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课件72二、生产环境物理因素的特点多为自然因素(激光除外),有些对机体有益;各有特定的物理参数;有明确的来源;作业场所强度不均匀;二、生产环境物理因素的特点735.同一物理因素可能有不同的物理特征;6.许多情况下,危害程度与强度不一定呈直线关系,甚至高、低强度的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7.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无残留(某些放射性物质除外)5.同一物理因素可能有不同的物理特征;74不良气象条件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和热辐射,又称微小气候。★异常气象条件包括高、低温,异常气压。★生产环境气象条件由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形成。
不良气象条件★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和75生产环境的气温由下列因素形成:大气温度、太阳辐射、生产性热源和人体散热等。热源可通过传导、对流或通过热辐射形成二次热源使空气加热而升温。▲气温的形成㈠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特点生产环境的气温由下列因素形成:大气温度76气温的表示方法:摄氏和华氏温度换算
华氏F(Fahrenheit)=℃×9/5+32
摄氏℃(CelsiusorCentigrade)=5/9×(F-32)
例如,将摄氏20度,换算成华氏度数。其计算方法即为:20×9/5+32=180/5+32=36+32=68。即:摄氏20度等于华氏68度。又如,将华氏104度,换算成摄氏度数。其计算方法为:5/9×(104-32)=5/9×72=360/9=40。即:华氏104度等于摄氏40度。气温的表示方法:摄氏和华氏温度换算
华氏F(Fahrenhe77▲气湿的形成主要由于水分蒸发和蒸气释放。气湿可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表示。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水分的克数(g/m3)。
相对湿度:实际湿度与空气中水分达到饱和时的绝对湿度之比。▲气湿的形成78★相对湿度高于80%称为高气湿,低于30%为低气湿。▲气流的形成受外界风力和生产性热源以及厂房的密闭程度影响。★相对湿度高于80%称为高气湿,低于30%为低气湿。79▲热辐射的形成主要由红外线和部分可见光所致。太阳和生产环境中各种熔炉、开放的火焰、熔化的金属等均可产生大量热辐射。
★红外线不能直接加热空气,可使受照物体加热。
★正辐射负辐射▲热辐射的形成80热源辐射的能量(E)=KT4热辐射强度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T)、表面积、表面温度以及至辐射源的距离有关。热辐射强度用每分钟每平方厘米表面接受多少焦耳热量来表示(J/cm2.min)热源辐射的能量(E)=KT481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1、受地理位置、自然季节和昼夜时间等自然环境影响2、也受厂房建筑、通风设备、工艺过程和热源情况等生产环境的影响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82㈡
高温作业定义: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3的车间称为热车间或高温车间。㈡高温作业83⒈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作业)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⒈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作业)84⒉高温、高湿作业(湿热作业)
特点是高气温、高气湿、低气流,但热辐射强度不大。⒉高温、高湿作业(湿热作业)
特点是高气温、高气湿、低气流85⒊夏季露天作业:除了受太阳辐射作用外,还受到被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⒊夏季露天作业:除了受太阳辐射作用外,还受到被加热地面和周围86
㈢高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人体对高温有一定适应能力,但超过一定限度,则会产生不良反应。
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
㈢高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87⒈体温调节
高温作业时机体热负荷的来源和机制如下:
(1)高气温以对流的方式作用于人的体表,经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2)热辐射直接加热机体深部组织(3)体力劳动时代谢产热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须加强散热,主要通过对流和蒸发(出汗)。若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只能通过蒸发散热。⒈体温调节88热平衡公式:M±C1±C2±R-E=S代谢产热对流传导辐射蒸发热蓄积(下丘脑)(热应激)热平衡公式:(下丘脑)(热应激)89⒉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需大量出汗以散热,可导致水盐代谢障碍,影响劳动能力,甚至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导致热痉挛。⒉水盐代谢90▲出汗量可作为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评价的综合指标。
▲出汗量可作为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评价的综合指标。91▲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缺盐时,尿盐含量会降低,测尿盐可判断人体是否缺盐。缺盐标准:尿盐<5g/24h(或<2g/8h)(正常尿盐10-15g/24h)▲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缺盐时,尿盐含量会降低,测尿盐可判断人体是92⒊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脏负荷增加,原因:(1)机体散热的要求,需向皮肤输送大量血液(2)向工作肌输送血液,维持适当的血压(3)出汗丧失大量水分,以及体液的转移,使有效血容量减少。⒊循环系统93这种供求矛盾使得循环系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心脏向外周输送血液的能力取决于心输出量,而心输出量又依赖于最高心率和血管血容量。高温工人达最高心率,机体蓄热又不断增加,可能导致热衰竭。这种供求矛盾使得循环系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94高温作业时,交感-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和胃酸度降低,胃肠道收缩和蠕动减弱,吸收和排空减慢;大量饮水消化液受到稀释;再加上消化道血流减少。以上因素均可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增多,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
⒋消化系统高温作业时,交感-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95⒌神经系统高温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一方面,减少肌肉活动可降低机体热负荷,具有自我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注意力、肌力、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⒍泌尿系统高温作业时,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加重肾脏负担,尿量减少,可致肾功不全。⒌神经系统96高温大量出汗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丘脑垂体系统渴觉饮水分泌ADH(抗利尿激素)水在肾小管重吸收钠,水潴留血量↑血量↓容量感受器醛固酮分泌钠在肾小管重吸收肾血流↓肾素分泌血管紧张素Ⅱ↑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尿量↓高温大量出汗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丘脑垂体系统渴觉饮水分泌97(四)热适应(heatacclimatization)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定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表现:(1)同等劳动强度出汗量增加30-100%,汗液中无机盐减少10%;(2)体温、皮温下降;(3)心率下降;(4)热休克蛋白合成增加,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死性损伤。停止接触热1周左右回到适应前的状况,即脱适应。(四)热适应(heatacclimatization)98(五)中暑(heatstroke)定义: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heatillness)。(五)中暑(heatstroke)99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三型:热射病(heatstroke,包括日射病,sunstroke)、热痉挛(heatcramp)和热衰竭(heatexhaustion)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100
⑴热射病:最严重※病因:高热环境下散热受阻,工作时间过长,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机体蓄热过多。※表现: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先大汗,后无汗,皮肤干热,伴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
⑴热射病:最严重101★特点⑴汗腺分泌停止,唯一的散热途径中断→体温急剧上升,达40℃以上;⑵多系统损害(神经、循环、肝脏、凝血机制)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⑷应与脑炎、脑膜炎以及疟疾相鉴别★特点102日射病
以从事露天作业的工人为多。
人的头部直接受到强烈阳光的暴晒,热力穿透颅骨,使头部温度上升,最高可达40-42度,引起脑膜充血与脑损伤,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失调。日射病发病急,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等短暂现象常有发生。随即出现恶心呕吐,全身皮肤发红,小便增多,严重者突然昏迷不醒,意识丧失,谵语妄言,并因此发生呼吸障碍死亡。
日射病以从事露天作业的工人为多。
103
⑵热痉挛※病因:由于大量出汗,机体钠、钾丢失过多所致。※表现:对称性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时尔发作,时尔缓解。经常活动的肌肉多见,如四肢肌肉和腹肌,腓肠肌为最。患者体温多正常,意识清醒。⑵热痉挛104⑶热衰竭※病因:不明。可能与对高温的不适应有关。多认为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增加但未伴有相应的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增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晕厥。⑶热衰竭105※表现: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表现: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106生理病理热疾病皮肤血管扩张(加强散热)血液重分配热衰竭(脑缺血)消化系统胃肠障碍汗腺出汗(加强散热)水盐丢失出汗障碍出汗停止体温调节障碍热痉挛热射病颅骨脑膜脑膜充血、出血日射病高温可能导致的病、生理效应生理病理热疾病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分配热衰竭(脑缺血)消化系统107⒊中暑的诊断根据高温作业史及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参见GBZ41—2002)。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轻症和重症中暑。
⒊中暑的诊断1081)轻症中暑:具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②有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③肛温升高达38.5℃以上。2)重症中暑:凡出现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重症中暑。1)轻症中暑:具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头昏、胸闷、心悸、109⒋中暑的治疗治疗原则:主要依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体温升高者应迅速降到体温。
⑴轻症中暑:脱离接触,至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
⒋中暑的治疗110⑵重症中暑:①热射病:迅速降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如氯丙嗪25-50mg静脉滴注),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②热痉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口服含盐饮料或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必要时对症解除肌痉挛。③热衰竭:使患者平卧,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清凉含盐饮料,对症治疗。一般不必升压。
⑵重症中暑:①热射病:迅速降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如氯丙嗪111(六)高温作业卫生标准※制订依据:车间内外温差,劳动强度,热应激的生理范围(直肠体温不超过38℃)。※内容包括容许温度、高温作业连续工作的允许时间限值和室内空调作业至适温度。(六)高温作业卫生标准112※指标1)实感温度让受试者在各种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环境体验热的感觉,凭经验制订出来的综合指标。※指标1)实感温度1132)湿球黑球温度(WBGT)湿球、黑球和干球温度的加权平均值,用于表示热负荷的程度。2)湿球黑球温度(WBGT)114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出的高温作业卫生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出的高温作业卫生标准115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16GBZ1-2002
在该高温环境下劳动,约90%的工人其中心体温不会超过38℃。GBZ1-2002在该高温环境下劳动,约90%的工人其中117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级118(七)防暑降温措施
1、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加强技术改造,合理布置热源:
车间外、天窗下、主导风的下风侧,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设隔离墙等。(七)防暑降温措施119
(2)隔热
《开工天物》:写到炼焦的一段记载“靠炉砌墙一垛,高阔皆丈余,风箱安置墙背,合两三人带泄透管通风,用墙以抵炎热,方克安身”隔热墙、水瀑布、冷却水管等
(3)通风降温
自然与机械通风相结合(2)隔热120
(2)
个人防护
隔热、透气、阻燃的衣帽、手套、面罩、眼镜等。
(3)
加强保健
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排除职业禁忌症患者从事高温作业。⒉保健措施
(1)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补水、盐,供给足量蛋白、维生素和钙。少量多次,150-200ml/次,水温15-20℃为好。(2)
个人防护⒉保健措施121组织措施遵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包括限定工作时间,保证休息和睡眠。设立休息室,尽可能装备空调系统或其他降温设备。组织措施122热习服(acclimatization)训练在热环境中生活、工作→热适应→热耐受↑高温→热应激→神经化学反应→特异性神经活性物质热休克蛋白致热适应因子(heatstressprotein)调节应激反应
热适应反应热习服(acclimatization)训练在热环境中生活、123★在热环境下,逐步增加劳动强度训练,4-10天后达到热适应★南非方案:湿球温度30℃,v=0.5m/s,6天湿球温度33℃,v=0.5-1.75m/s,6天从事井下铲煤工作共12天。★我军训练方案:炎热夏季,每日下午1-3小时负重行军,共11天;或负重5公里/小时,共15-25公里,5-6天。★在热环境下,逐步增加劳动强度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业种植与产品购销合同
- 水泥管购销合同
- 2024年度房地产销售合同(标的:一套住宅房产)2篇
- 二零二四年机械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2024年度品牌授权使用及销售代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船运行业合作研究合同: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 2024版版权授权代理合同2篇
- 某航站楼工程鲁班奖创优策划方案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开发合同服务内容详细
- 2024年度企业租赁场地合同(2024版)
- 【高中语文】《无衣》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 英语倒装句课件(全面详细)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培训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比》单元真题拔高卷(A4 原卷)人教版
- 【行政管理社会调查计划+调查记录表+调查报告5600字】
- 有机肥料项目验收方案
- 餐券模板完整
-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解析版)
- (完整文本版)货物验收单
- 广东省深圳市2023一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核心素养提升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