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9—28题每题1分,共10分;29—35题每题2分,共14分,合计24分)1.下图出自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其用途是()A.家畜饲养 B.水利灌溉C.保存火种 D.原始农业种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已经懂得用骨耜从事农业种植,D项正确;家畜饲养、水利灌溉、保存火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炎联蚩败统天下,种养车行屋建藩。教化群生兴社会,中华始祖拜轩辕。”体现了()A.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B.先民抗争洪水的历史C.华夏族形成和中华文明起源 D.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炎联蚩败统天下,种养车行屋建藩。教化群生兴社会,中华始祖拜轩辕”及所学可知,该诗句歌颂了黄帝的功绩。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还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文明起源,C项正确;王位世袭制在夏朝确立,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先民抗争洪水,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华夏族形成和中华文明起源与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 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答案】B更多免费优质滋源请家威杏MXSJ663【解析】【详解】“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日....”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神农就是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B项正确;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涉及私有制出现,排除C项;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图有关的朝代制度是()A.夏朝的世袭制 B.西周分封制C.秦朝郡县制 D.西汉郡国并行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项正确;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是管理地方的制度,掌管由朝廷任免,排除C项;郡国并行制是西汉时期对地方管理的方式,既有郡县,又有封国,排除D项。故选B项。5.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出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A项正确;二里头遗址是夏都城与商朝无关,排除B项;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与西周和东周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6.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廿二年,攻魏梁[梁]。廿三年,兴,攻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廿二年,攻魏梁[梁]。廿三年,兴,攻荆”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占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B项正确;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项;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的情况,不是秦走向灭亡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7.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后()A.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C.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可知材料中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皇帝的政令能准确的上传下达和畅通无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C项正确;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体现“《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排除A项;政治联盟,与合作协议相关,可知“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不符合秦朝史实,排除B项;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与题干内容“《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人们起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此外,《论语》中也有“犁牛之子驿且角”这样把“耕”和“牛”连用的句子。上图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 B.商朝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人们起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此外,《论语》中也有‘犁牛之子驿且角’这样把‘耕’和‘牛’连用的句子。”和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扩大,A项正确;商朝在春秋战国之前,主要使用青铜器,排除B项;秦汉在春秋战国之后,铁器、牛耕已经出现,排除CD项。故选A项。9.“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针对这种情况,西汉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及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休养生息”政策,A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是宋朝为防止唐末起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而采取政策,排除B项;为了维护集权统治,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实行文化专制,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清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0.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这就是武王伐纣,这一史实被用铭文记载在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的底部,铭文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说明文物与文献相互佐证了这一史实,B项正确;历史文物是可信的,排除A项;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存,文献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文献与文物相比,文物更具有真实性,排除C项;利簋这一文物出土于1976年陕西临潼县,而《尚书》典籍相传由春秋时期孔子编选而成,文物与文献不是同时代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3年是农历兔年。以下是汉字“兔”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A.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C.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D.早期汉字缺乏使用价值【答案】B【解析】【详解】观察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是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题干汉字“兔”的演变,由甲骨文到楷书,反映了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B项正确;题干对“兔”字的隶书、楷书的书写,说明了象形并不是汉字唯一的造字方式,汉字的造字方式除了象形,还有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排除A项;观察题干图片对“兔”字的书写可知,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排除C项;早期汉字对研究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并不能说早期汉字缺乏使用价值,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A.绘画技巧的成熟 B.造纸技术的改进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农耕技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绘画反映的是“铁犁牛耕”,汉代已出现“二牛抬杠”,说明汉代农耕技术的发展,D项正确;魏晋以后我国古代绘画技巧才逐渐成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而盐铁官营属于手工业,排除B项;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C项。故选D项。13.著作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材料所描述历史著作的作者是()A.张仲景 B.司马光 C.张骞 D.司马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著作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起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项正确;张仲景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排除A项;司马光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排除B项;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4.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医药学著作()A《黄帝内经》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D项正确;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农业、手工业著作,排除B项;《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5.据《东观汉记》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经得到当时皇帝汉和帝的称赞。这是因为他()A.改进造纸术 B.撰写《史记》 C.发明地动仪 D.出使西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A项正确;撰写《史记》的是司马迁,排除B项;发明地动仪的是张衡,排除C项;出使西域的是张骞,排除D项。故选A项。16.以下历史图画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修筑长城 B.汉通西域 C.文成公主入藏 D.唐太宗射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秦朝和明朝修筑了长城,排除A项;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排除C项;图片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并非是唐太宗射猎,排除D项。故选B项。17.史料是指在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可引为依据的东西,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者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选项中最能作为研究商朝历史的一手史料的是()A.记录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史记》B.《发现青铜器》纪录片C.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实物D.电影《封神·朝歌风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者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史料。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它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是一手史料,C项正确;《史记》《发现青铜器》《封神演义》是文献或影视作品,有人为加工因素,属于二手史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36题12分,37题12分,38题12分,共计3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将田赋降至三十税一。文帝在位20多年,不修室苑。文景时期,还减轻刑罚,废除伤残肢体的肉刑。——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摘编自《后汉书•光武帝纪》(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西汉初年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归纳这一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汉光武帝在统治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经济?出现怎样的治世局面?【答案】(1)局面:文景之治;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2)措施:军士屯田;减轻百姓负担,减轻刑罚;以身作则;光武中兴。【解析】【小问1详解】治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将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和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出现的治世局面是“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原因:根据材料一“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将田赋降至三十税一。文帝在位20多年,不修室苑。文景时期,还减轻刑罚,废除伤残肢体肉刑。”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这些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二“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可得出,军士屯田;根据材料二“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结合所学可得出,减轻百姓负担,减轻刑罚;根据材料二“……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可得出,以身作则。治世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书·张骞传》(1)依据材料一概括相关历史人物思想理念和践行措施?(2)依据材料二概括相关历史人物活动信息和特点?【答案】(1)思想理念:主张变法;统治者治国不拘于常规;治理国家要使国家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注重民生和国富;注重农业和军事发展;措施: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推行县制。(2)活动信息:接受招募出使月氏;途径匈奴被扣留威胁利诱;持汉节威武不屈,不忘使命;特点:路途遥远,艰辛;困难重重;意志力坚定;时间漫长。【解析】【小问1详解】思想理念:根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得出,主张不拘于常规,实行变法。措施:根据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得出,奖励军功;根据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可得出,重农抑商;根据材料一“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得出,推行县制。【小问2详解】活动信息:根据材料,张骞接受招募出使月氏,目的是为了联合月氏共同对抗匈奴。在途中,他途径匈奴地区,被匈奴单于俘虏并威胁利诱,但他始终坚守汉节,没有背叛使命。在匈奴居住了十余年,并有家室,但仍然心怀汉朝,最终有机会逃脱并回到汉朝。根据材料二“汉方欲事灭胡”“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可得出,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特点:根据材料,张骞的活动体现了他的忠诚、勇敢和坚韧。路途遥远、艰辛,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