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模块8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课件_第1页
新编-模块8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课件_第2页
新编-模块8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课件_第3页
新编-模块8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课件_第4页
新编-模块8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8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模块8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1第二节基本知识第一节项目介绍第三节项目情景第二节基本知识第一节项目介绍第三节项目情景2第一节项目介绍

第一节项目介绍一、工作过程描述二、项目技能要求第一节项目介绍

第一节项目介绍31.功能分区1熟悉本旅游区土地利用类型;2调查拟开发旅游区的自然资源;3调查拟开发旅游区的人文旅游资源;4根据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分布确定主要开发区域和缓冲保护区域;5确定拟主要开发区域是否具有合适的地质条件;6根据各类旅游资源的集聚、性质和可进入性进行空间划分;7确定功能区主题和名称;8检查各功能区间的联动性和互补性。1前期调查;2实地考查;3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4区际线路配套设计;5主推旅游游览线形成;6投入修改。2.区际旅游线路设计1前期准备;2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3布局区内道路网络;4区内道路网络配套;5设计主推旅游游览线;6投入修改。3.区内旅游线路设计4.成果形成规划文本的一部分。一、工作过程描述1.功能分区1熟悉本旅游区土地利用类型;1前期调查;2.区际4二、项目技能要求1.熟悉各用地类型及其利用权限;2.会分析本地区周围的旅游区类型和数量;3.会用市场调查法掌握拟开发旅游区的一级、二级旅游客源的旅游需求和消费习惯;4.熟悉旅游动态,具有敏锐的把握市场需求的能力,具备引领潮流的洞察力,具备全局意识;5.明确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6.掌握各类旅游区功能分区的类型;7.掌握各种旅游线路设计模式和主要流程;8.掌握区际旅游线路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9.掌握区内旅游线路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二、项目技能要求5一、旅游功能分区(一)功能分区的原则(二)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三)功能区的种类(四)功能分区的简要过程二、旅游线路设计(一)旅游规划线路设计的原则(二)旅游线路的功能(三)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四)区际旅游线路(五)区内旅游线路第二节基本知识一、旅游功能分区第二节基本知识6一、旅游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以规划区的主题和项目为依据,按功能对规划区因地制宜地作出空间地域划分的一项重要工作。功能分区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功能区界线;(2)确定各个功能区的不同性质、特征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3)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一、旅游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以规划区的主题和项目7(一)功能分区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相似性原则5.区域性原则6.便捷性原则7.激发性原则8.机动性原则9.保护性原则(一)功能分区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81.链式模式2.核式布局模式3.双核式布局模式

4.多核式布局模式5.渐进式布局模式6.圈层式布局模式(二)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双核式是当资源出现2处势力相当的集聚时,以服务设施、核心景区为两个中心,一般景点位于两者之间。这种模式是在双核式布局模式上的进一步延伸,即当出现几个处于同等地位、但在地域范围和功能上不重合的资源时采取的布局。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景区内各个部分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分布,即在每一个大尺度景区内又可以一层层往下分,形成圈层结构,常见区域较大的旅游区。(见项目情景2)1.链式模式(二)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双核式是当资源出现2处势9链式模式又可以称之为带状布局(图8.1),适应于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主要沿着交通线、河流景区分布的情况。河流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2旅游资源31.链式模式链式模式又可以称之为带状布局(图8.1),适应10核式布局主要有2种情况(图8.2):(1)服务集聚区:以旅游服务中心为核心,各旅游吸引物分散在四周,在服务中心与吸引物综合体之间有交通连接。这种布局主要用于各旅游吸引物比较分散的景区。(2)资源集聚区:以自然景观为核心,各服务设施环绕在自然景观四周,设施与中心景观之间有交通连接。这种布局主要用于温泉、湖泊、滑雪场等景区。

2.核式布局模式核式布局主要有2种情况(图8.2):2.核式布局模式11渐进式布局和多核布局相同的地方是都有几个中心,不同的是组合式模式各个中心地带是平等的,而渐进式模式是从小规模、地位相对较次的功能区开始逐渐向更高层次功能区过渡的。5.渐进式布局模式5.渐进式布局模式12(三)功能区的种类1.自然资源为主的功能区种类(1)自然保护区(2)风景名胜区(3)森林公园(4)度假区2.人文资源为主的功能区种类(1)历史文化旅游区(2)宗教文化旅游区(3)公园(三)功能区的种类1.自然资源为主的功能区种类13保护区缓冲区密集区是旅游景区系统结构的核心,是受绝对保护的地区,一般都位于本地自然系统最完整、野生动植物资源最集中、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地区。是保护区和密集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该区域只允许进行科研活动和少量有限的旅游活动,要控制游客数量和旅游活动类型,只允许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交通工具进入。该区可以起到生态建设、过度保护、教学科研等作用。是游客在旅游景区内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功能区中旅游接待设施最密集、人口活动量最大的区域。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的主要分布区。(1)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为主的景区常常采用三区结构形式,三区结构即按照资源的集中、典型程度把景区分为保护区、缓冲区和密集区(表8.3)。保护区缓冲区密集区是旅游景区系统结构的核心,是受绝对保护的地14(2)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区由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组成,常以景点和景点游线的形式表现。缓冲科考区位于核心保护区和参观游览区之间的保护区域。核心保护区为了维护当地的生态设立,常为植被最原始、地理环境复杂区域。旅游镇为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常将餐饮点、管理点、游乐中心集中布局,这也是当地人集居的地方。服务管理区可以分为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地和行政管理区。居民原生活区一般风景名胜区范围较大,可以让部分原住居民继续生活。表8.4风景名胜区常见功能分区(2)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区由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组成,常以景点15(3)森林公园表8.5森林公园常见功能分区游览区和游乐区由特色群落、古树名木、自然山水组成,是森林公园的主体。野营野餐区这一区域应以餐饮点、管理点、游乐中心为核心成环线分布。服务管理区可以分为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地和行政管理区。林业及旅游商品生产区主要有木材加工、花卉植物种植、特色商品加工等。生态保护区相当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居民保护区为了维护原始风貌,有可能保护原土居民的生活环境不受打扰,另外,林业工人和从业人员也可能住在里面。(3)森林公园表8.5森林公园常见功能分区由特色群落16(4)度假区表8.6度假区主要功能区类型旅游中心区度假休闲区森林登山区水上游乐区风俗体验区其它由大门接待区、中心商业区、旅游住宿区、娱乐区、公共开放空间、绿色空间等组成可安排度假住宅、小型度假村、会议休闲中心、高尔夫球场等项目一般保持原貌,丰富植被种类,可开展登山游道、攀岩、越野、野战、狩猎等项目可开展公共沙滩、垂钓、水中养殖、水上娱乐项目等开发保护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建筑、特色餐饮、民俗街区等可能有环境保护区等其它因地制宜的功能区(4)度假区表8.6度假区主要功能区类型旅游中心区度假休闲17(1)历史文化旅游区表8.7历史文化景区常见功能分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绝对保护区是级别最高的保护等级,如文物古迹、古建筑、古园林等的所在地,由保护单位全面负责,所有建筑物和环境都要严格认真保护,不得擅自更动原有状态、面貌及环境。是绝对保护区外的一道保护范围界限,它不仅能确保不受到物质破坏,周边的历史环境也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重点保护区内的各种建筑物和设施都要符合城建和文物单位的审核批准。又称环境协调区,是在重点保护区外再划的保护界限,这个区域内的建筑和设施要成为景观的过渡,以较好的保护环境风貌。(1)历史文化旅游区表8.7历史文化景区常见功能分区绝对保18(2)宗教文化旅游区表8.8宗教文化景区常见功能分区宗教文化影响区宗教文化体验区宗教文化精髓区指整个当地民俗化的宗教文化。宗教文化通过老百姓的日常哲学思维、伦理道德、生活习惯、休闲娱乐等表现出来。旅游者可以从当地民众的普通生活中体会到宗教文化区域的特质。这个区域主要指宗教建筑及主流宗教人士活动区域。旅游者可以通过当地宗教人士的活动,如做法会等,来体验纯正的宗教活动。精髓区是普通旅游者不能进入的宗教最高最神圣的区域,如佛寺中的藏经阁、主持厢房、舍利塔林等地。是涉及到宗教经典教义传承的区域。(2)宗教文化旅游区表8.8宗教文化景区常见功能分区宗教文化19(3)公园表8.9各类公园的主要功能分区主题公园这里主要指大型主题公园,除了服务区外,各个主题公园根据自己的主题分功能区,如世界之窗就可以把整个公园划分为欧洲区、非洲区、亚太区、美洲区、国际街等旅游功能区,每个区域自成一个体系,又很好的契合了“世界”这个主题;有些主题公园根据娱乐项目场地划分为舞台区、广场区、村寨区、街头区、流动区及其它等。休闲公园休闲公园又可以被称为市政公园,强调为当地市民服务。一般公共设施区、文化教育设施区、体育活动设施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老年活动区、花园区、野餐区、经营管理设施区等。盆景园盆景园的功能分区按照盆景的分类一般分为树木盆景区、山水盆景区、树石盆景区、花草盆景区、工艺盆景区及特展区。也有按照游览顺序分为序区、室内区、室外区等。植物园植物园是以展示或植物标本和进行科研为主的城市公园。除服务区外,一般有展览区、研究实验区、图书区、标本区和生活区等。动物园动物园是以展出野生动物、濒危动物及宣传动物科学、引导人们热爱动物的场所,包括综合性动物园、水族馆、专类性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等。一般大型动物园都有科普区、动物展区、服务休息区和办公管理区等。科普区往往包括标本室、化验室、研究室、宣传室、阅览室、录像放映厅等。动物展区除了传统的按地貌、气候、分布设置各动物的展区外,新鲜的展区还有乘车区参观散养的野生动物。纪念园纪念园是为纪念历史名人活动过的地区或烈士就义地、墓地建设的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公园,有烈士陵园、纪念园林、墓园等。一般都有陵墓区、展馆区和风景游憩区。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休闲为主的公园。一般包括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服务管理区。(3)公园表8.9各类公园的主要功能分区主题公园这里主要指大20(四)功能分区的简要流程1.熟悉本旅游区土地利用类型2.调查拟开发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3.调查拟开发旅游区的人文旅游资源4.确定主要开发区域和缓冲保护区域5.分析拟主要开发区域是否具有合适的地质条件6.根据各类旅游资源的集聚、性质、功能和可进入性进行空间划分7.确定功能区主题和名称8.检查各功能区间的联动性和互补性(四)功能分区的简要流程1.熟悉本旅游区土地利用类型21二、旅游线路设计本书的旅游区内旅游线路应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其旅游线路的设计突出实体线路,是在一个固定的地域空间上为方便游客观赏行为而设计的行动路线。区际旅游线路是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结合旅游资源和接待能力,凭借交通把若干旅游目的地或旅游点合理地贯穿起来,为旅游者设计的包括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全部活动内容和服务的旅行游览路线。二、旅游线路设计本书的旅游区内旅游线路应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22(一)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1.市场需求原则2.体验递进原则3.不重复原则4.多样化原则5.时间合理原则6.主题突出原则7.机动灵活原则8.旅途安全原则9.针对性强原则(一)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1.市场需求原则23(二)旅游线路的功能1.时空顺序6.区间协作2.组合打包3.突出主题、特色5.冷热搭配4.层次分明(二)旅游线路的功能1.时空顺序6.区间协作2.组合打包3.24(三)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2.旅游线路设计的总体流程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三)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2.旅游线路设计的总体流程1.旅游线25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模式解释示例两点往返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客流或代表景点非常集中的旅游区或旅游城市。区内线路设计上表现为某旅游区的客源集散中心和核心景点间的流动。如海岛游,海岸码头就是集散点,海岛就是核心景点。区际旅游线路表现为在出行上只从客源地到某一区域往返,一般的,这种区域的旅游资源比较集中、有竞争力,可以吸引游客专门前往,如桂林。单通道式这种模式适用于旅游区或多个旅游区的交通或地形呈狭长状态。区内线路设计上常见某旅游区内各旅游景点沿交通要道分布,且此交通要道常位于峡谷、河流沿线,区内交通没有或不能网络化布局。区际线路设计上常见一旅游线路连接几个旅游区,基本上沿交通要道分布。环通道式环通道是单通道的变化,由于此种线路没有重复道路,也不走回头路,接触的景点之间的距离相对最短。在区内旅游线上,这种模式适用于游览顺序比较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情节完整的旅游区。在区际旅游线上,它适用于某些代表性旅游区或旅游城市的组合。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模式解释示例两点往返式这种模式26单枢纽式该类线路以某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镇或服务区为枢纽,其它旅游区都与之连接,形成一个发射形状、具有明显集聚效应的旅游局面,其服务设施集中,避免了周围景区设施的重复建设。游客以一个中心向四周做往返性的短途旅游。它也可以看成多条单通道式的组合。在区内旅游线上,这种形式常见于自然景区中,为了保护自然景区内的生态,不便于修建环线通道,也不便在自然景点中修建服务设施,于是需要一个服务中心。另外还可以运用于规模小的人文景区。在区际旅游中,这种形式常见于区际景区和此核心的距离较近且组合景区规模不大,逗留时间不长、接待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多枢纽式是多个单枢纽式旅游线路的组合,该类线路以若干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镇或旅游服务区为枢纽连接其它的旅游点,几个枢纽之间有线路相连,几个枢纽的联合有利于缓解接待压力。在区内线路设计上,适用于比较大型的旅游区,有多个入口且旅游景点相对集中于几处,游览时间和逗留时间较长,需要几个枢纽缓解接待和调整。在区际线路设计上,此模式适用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有城市群或多个旅游镇存在的情况。网络分布式此模式通过公路将区域内各景点直接相连,旅游者可任意选择景点参观游览,是最成熟的旅游线路。区内旅游线路设计中适用于景区内部道路容易设计、不受自然等因素影响的区域,且景区内部各景点之间较少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况。用于区际旅游线路,主要条件是交通发达。单枢纽式该类线路以某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镇或服务区为枢纽,272.旅游线路设计的总体流程进行区内线路设计,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有:首先应弄清本旅游区的目标市场是什么;在弄清本旅游区的目标市场之后,要考虑如何设计好符合该目标市场空间维度;再次根据目标市场制定区内线路的景观设计基调。对于区际旅游线路,则要清楚所设计线路针对的目标市场是什么,变化趋势如何;二是与接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结构有关;三是与旅游者消费的自主程度有关。在弄清这些前提问题后,就可以进行旅游线路设计,线路设计的主要流程有三步:1.确定目标市场的成本因子;2.根据游客类型和期望确定组成路线内容的旅游资源的基本空间格局;3.结合1、2对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出可供选择的线路供人选择。2.旅游线路设计的总体流程进行区内线路设计,需28(三)区际旅游线路1.区际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选择2.设计步骤3.设计要点(三)区际旅游线路1.区际旅游线路2.设计步骤3.设计要点29表8.1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在区际旅游线路在应用模式适用情况两点往返式其中一个点常为旅游资源集中地区,另一个点为旅游客源地。该客源地客源对这个旅游资源集中地区喜好程度高。如广州---桂林。单通道式常用于旅游资源或旅游目的地呈线状分布旅游区组合,或者交通不太便利。如青藏铁路旅游线。环通道式常用于不同类型旅游区的组合,且有较强的时间、功能顺序。单枢纽式常用于旅游资源围绕一个集散中心布局的旅游区组合,如西藏的拉萨。多枢纽式常用于经济发达或资源密集区域,有多个吸引力相当的旅游区。如长江三角洲的华东五省市旅游线。网络分布式常用于交通网发达完善的旅游区联合。如华侨城各个主题公园的组合线路。1.区际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选择区际旅游线路是指某旅游区和外部的联系通道。包括该旅游区和其它旅游区的线路、和中心旅游镇或旅游城市的线路、和其它旅游镇或旅游城市的线路、在旅游途中的“住宿点”、“餐饮点”、“购物点”、“娱乐点”等。表8.1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在区际旅游线路在应用模式302.设计步骤前期调查

实地考查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

区际线路配套

设计主推旅游游览线投入修改1配套软件服务,选择地接社;2配套硬件服务设施,选择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厕所等地点。

1确定主推旅游线;2根据不同的销售对象和主题制定落实该主推旅游线的多条差异化区际旅游线路;

1审视路线是否合理;2小规模投入实践,是否符合市场需求;3反馈及修改;4最终确定旅游路线的名称,开始销售。1明确该区际旅游线路的主题和消费对象;2确定成本因子;3选择旅游区。

1对所选择旅游区进行实地考查,明确各旅游区的游览时间;2对所选旅游区间的交通及其耗时要准确掌握;3对所选旅游区的接待设施进行考查。1确定核心区、集散区、转换点的位置和数量;2根据成本、交通条件确定合适的设计模式,确定合理游览顺序。2.设计步骤前期调查实地考查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区际线路配313.设计要点数量适中深度适当关联适宜有利于展现各旅游区特色和功能合理安排旅游顺序3.设计要点数量适中32(四)区内旅游线路1.区内旅游线路设计的模式选择2.设计步骤3.设计要点(四)区内旅游线路1.区内旅游线路2.设计步骤3.设计要点33区内旅游线路包括了某一旅游区内部的游步道和旅游区内部车游等旅游线路。这些线路应的作用有:一是分割各景区的景界;二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三是造园的要素;四是具有导游、组织交通、分划空间截面和构成园景的艺术作用。和区际旅游线路不同,区内旅游线路主要串联各功能区内的游步道及其道边的服务设施,范围是限定的。1.区内旅游线路设计的模式选择模式适用情况两点往返式常用于区内旅游资源集中且只有服务区和游览区简单分区的小型旅游区。如小型文物保护单位。单通道式常用于呈狭长状态或沿水系、道路分布,前后有出口的旅游区。如长江三峡旅游线。环通道式常用于有较强游览顺序的旅游区,如专题博物馆。单枢纽式常用于旅游区内有明显集散中心的旅游区,如韶山风景区游线。多枢纽式常用于区内有多个吸引力相当的功能区的旅游区,如武陵源。网络分布式常用于区内交通完善、不需要特别注意游览顺序的旅游区,如各个主题公园的布局线路。区内旅游线路包括了某一旅游区内部的游步道和旅游区内部车游等旅34前期准备1实地考查;2明确该区内旅游线路的主题和消费对象;3确定成本因子;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1明确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分布、自然地质环境、现有交通状况;2明确该旅游区的各个功能分区及其方位;3确定核心区、服务区的位置和数量;4根据成本、交通条件确定合适的设计模式。布局区内道路网络1从集散流动率角度考虑确定区内是否需要通车道及其布局;2从科学方便角度确定功能区间的分割和连接道路;3从艺术和美学角度设计各功能区内部景点间的二级游道;4从视线角度设计观赏景点的三级步道和观景台。区内道路网络配套1配套道路景观,如艺术路灯、篱笆、树木、小品、座椅等;2配套区内道路服务设施,如导引牌、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厕所等。设计主推旅游游览线1选择各功能分区的参观方式和路线;2明确所选择的参观方式和路线游玩各个功能分区的时间分配;3根据功能分区方位、各功能区的游览时间选择合理游览顺序;4合理安排各功能分区内最佳观赏点5合理安排旅游区内部转换节点;6合理安排住宿点、餐饮点、购物点和娱乐点,不同的销售对象对接待设施有不同的要求;投入修改1审视路线是否合理;2小规模投入实践,是否符合市场需求;3反馈及修改;4最终确定旅游路线的名称,开始销售。2.设计步骤前期准备1实地考查;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1明确该旅游区的旅游资351车游道景观化、便利化2游步道自然、多变3各功能区组景主题鲜明4各功能区之间线路景观有渐进和变化感5整体主题突出6合理安排最佳观赏点7景观提示8注意凸显时空艺术感9规模适度3.设计要点3.设计要点36项目情景1怀集燕岩风景名胜区土地平衡表项目情景2圈层模式功能分区:桃源休闲观光农业园项目情景3链式模式功能分区:怀集温泉漂流旅游度假区项目情景4单核式功能分区:云安县卧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情景5江门市不同主题的区际旅游线路设计项目情景6衡山不同主题的区内旅游线路设计第三节项目情景项目情景1怀集燕岩风景名胜区土地平衡表第三节项目情景37项目情景1怀集燕岩风景名胜区土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km2)占总用地%人均(m2/人)备注现状规划现状规划00合计风景区规划用地40.361001002878.542323.301甲风景游赏用地15.6810.0338.85288.71904.9502乙游览设施用地24<0.010.590.2913.8503丙居民社会用地1.021.302.5366.2158.8804丁交通与工程用地0.581.411.4440.5933.4705戊林地12.5346.4131.051335.93723.15含疏林地、灌木林06己园地2.860.257.087.20165.06含果园,生态农园,玉米、木薯园07庚耕地4.8112.1411.92349.45277.6008辛草地1.6424.984.06719.0694.6509壬水域1.002.232.4864.1957.7110癸滞留用地0.000.250.007.200.00废弃水泥厂建设用地及闲置地备注2000年,现状总人口1.40万人。其中:(1)游人445人(2)职工178人(3)居民13398人2019年,规划总人口1.73万人。其中:(1)游人1447人(2)职工555人(3)居民15325人项目情景1怀集燕岩风景名胜区土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38项目情景2:圈层模式功能分区:桃源休闲观光农业园整个旅游区按照功能分为左侧的桃源田园乐和右侧的桃源花世界二个一级圈层,然后在每个一级圈层下又下分6个二级圈层。项目情景2:圈层模式功能分区:桃源休闲观光农业园整个旅游区39项目情景3:链式模式功能分区:怀集温泉漂流旅游度假区根据怀集温泉漂流旅游度假区的主体功能、规划目标,结合当地的山水结构、地形地物和用地条件,旅游区的整体开发,空间结构拟作“两区、两带”的串珠状布局,即两个景区、两条旅游带:温泉度假中心景区、综合服务区和漂流休憩带、溯溪康体带。项目情景3:链式模式功能分区:怀集温泉漂流旅游度假区40项目情景4单核式功能分区:云安县卧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根据本景区的主体功能、规划目标,结合本景区的地形地物条件,全景区的开发,空间结构拟作“五区、一中心”的布局。“一中心”:

包括卧龙湖游客咨询服务与管理中心及门景、停车场等。“五区”:1、“卧龙湖康体娱乐区”。2、大木休闲度假区。3、黎木坑四季果园区。4、黄茅田度假别墅区。5、枧坑登山康体区。项目情景4单核式功能分区:云安县卧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41情景5江门市不同主题的区际旅游线路设计★侨乡绿色生态游(第一天)江门市东湖广场、东湖公园-五邑蒲葵高尔夫球场-鹤山祥兴农庄-(第二天)新会圭峰山风景名胜区-天马现代农业基地-小鸟天堂★侨乡海岛风情游(第一天)台山市上川岛飞沙滩-金沙滩-方济阁墓园-沙堤渔港(参加各种水上娱乐活动)-(第二天)下川岛海岛椰林-王府洲旅游中心(参加各种水上娱乐活动)★侨乡度假休闲游(第一天)江门市容-东湖广场、东湖公园-长堤风貌街-新会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晚上观玉湖及东湖广场灯饰)-(第二)鹤山祥兴农庄-大雁山风景区★侨乡历史文化游(第一天)江门市长堤风貌街-陈白沙纪念馆-茶庵寺-陈少白故居-(第二天)新会崖门古战场-崖山祠、崖门炮台-梁启超故居-(第三天)开平立园-南楼-陈铁军周文雍纪念公园★侨乡温泉保健游(第一天)江门市容-恩平温泉(金山温泉、锦江温泉、帝都温泉、温泉乐园、新会古兜温泉等)-(第二天)景区内参加健身项目-石头村情景5江门市不同主题的区际旅游线路设计★42★侨乡美食购物游(第一天)江门常安商业街、长堤风貌街-旧货玉器专业市场-三桁瓦厨具经销商场-江门白石美食街(或泰富城亚洲美食广场、金华食街)-晚上陈白沙纪念馆茶艺馆品茶-(第二天)新会购买陈皮、葵扇、新康虫草、新会大有凉果系列,品尝新会陈皮宴-(第三天)开平购物街。★侨乡宗教观光游(第一天)江门市白水带公园、龙光塔、-新会圭峰山玉台寺、紫云观-鹤山大雁山海会寺-(第二天)台山上川岛圣·方济阁墓园★侨乡建筑文化博览之旅(第一天)江门长堤风貌街-开平立园-碉楼-赤坎古街-风采堂-开平潭江半岛酒店-晚上潭江欢乐游游船活动-(第二天)返程★侨乡工农业观光游(第一天)江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大长江集团-金羚集团-甘化集团-礼乐葡萄园-(第二天)新会市天马现代农业基地-杨桃园-小鸟天堂旅游中心-维达纸业。★侨乡美食购物游43情景6衡山不同主题的区内旅游线路设计★春观花线路二日游第一天:忠烈祠、树木园生态园、穿岩诗林、麻姑仙境、磨镜台、天柱峰、藏经殿、祝融峰、高台寺、住山上宾馆第二天:南岳大庙、万寿大鼎、水帘洞、农家用中餐、岳东农家乐钓鱼★寻幽探险游线路第一天:树木园、忠烈祠、穿岩诗林、麻姑仙境、磨镜台、藏经殿、祝融峰、水帘洞等

第二天:卧虎潭或老龙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宗教体验游线路

第一天:祝圣寺接团(介绍南岳宗教文化历史、宗教仪规习俗、南岳主要佛寺、参加普佛法会、赠送开光圣物)——过堂仪式(中餐)——磨镜台——南台寺——福严寺——祝融峰(斋席、念佛、坐禅)——止静(就寝)第二天:早课——过堂(早餐)——南岳大庙(介绍南岳祭祀文化、传统烧香仪式、放生、撞钟、击鼓)——送团情景6衡山不同主题的区内旅游线路设计★春观花线路二日游44模块8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模块8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45第二节基本知识第一节项目介绍第三节项目情景第二节基本知识第一节项目介绍第三节项目情景46第一节项目介绍

第一节项目介绍一、工作过程描述二、项目技能要求第一节项目介绍

第一节项目介绍471.功能分区1熟悉本旅游区土地利用类型;2调查拟开发旅游区的自然资源;3调查拟开发旅游区的人文旅游资源;4根据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分布确定主要开发区域和缓冲保护区域;5确定拟主要开发区域是否具有合适的地质条件;6根据各类旅游资源的集聚、性质和可进入性进行空间划分;7确定功能区主题和名称;8检查各功能区间的联动性和互补性。1前期调查;2实地考查;3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4区际线路配套设计;5主推旅游游览线形成;6投入修改。2.区际旅游线路设计1前期准备;2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3布局区内道路网络;4区内道路网络配套;5设计主推旅游游览线;6投入修改。3.区内旅游线路设计4.成果形成规划文本的一部分。一、工作过程描述1.功能分区1熟悉本旅游区土地利用类型;1前期调查;2.区际48二、项目技能要求1.熟悉各用地类型及其利用权限;2.会分析本地区周围的旅游区类型和数量;3.会用市场调查法掌握拟开发旅游区的一级、二级旅游客源的旅游需求和消费习惯;4.熟悉旅游动态,具有敏锐的把握市场需求的能力,具备引领潮流的洞察力,具备全局意识;5.明确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6.掌握各类旅游区功能分区的类型;7.掌握各种旅游线路设计模式和主要流程;8.掌握区际旅游线路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9.掌握区内旅游线路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二、项目技能要求49一、旅游功能分区(一)功能分区的原则(二)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三)功能区的种类(四)功能分区的简要过程二、旅游线路设计(一)旅游规划线路设计的原则(二)旅游线路的功能(三)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四)区际旅游线路(五)区内旅游线路第二节基本知识一、旅游功能分区第二节基本知识50一、旅游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以规划区的主题和项目为依据,按功能对规划区因地制宜地作出空间地域划分的一项重要工作。功能分区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功能区界线;(2)确定各个功能区的不同性质、特征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3)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一、旅游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以规划区的主题和项目51(一)功能分区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相似性原则5.区域性原则6.便捷性原则7.激发性原则8.机动性原则9.保护性原则(一)功能分区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521.链式模式2.核式布局模式3.双核式布局模式

4.多核式布局模式5.渐进式布局模式6.圈层式布局模式(二)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双核式是当资源出现2处势力相当的集聚时,以服务设施、核心景区为两个中心,一般景点位于两者之间。这种模式是在双核式布局模式上的进一步延伸,即当出现几个处于同等地位、但在地域范围和功能上不重合的资源时采取的布局。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景区内各个部分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分布,即在每一个大尺度景区内又可以一层层往下分,形成圈层结构,常见区域较大的旅游区。(见项目情景2)1.链式模式(二)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双核式是当资源出现2处势53链式模式又可以称之为带状布局(图8.1),适应于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主要沿着交通线、河流景区分布的情况。河流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2旅游资源31.链式模式链式模式又可以称之为带状布局(图8.1),适应54核式布局主要有2种情况(图8.2):(1)服务集聚区:以旅游服务中心为核心,各旅游吸引物分散在四周,在服务中心与吸引物综合体之间有交通连接。这种布局主要用于各旅游吸引物比较分散的景区。(2)资源集聚区:以自然景观为核心,各服务设施环绕在自然景观四周,设施与中心景观之间有交通连接。这种布局主要用于温泉、湖泊、滑雪场等景区。

2.核式布局模式核式布局主要有2种情况(图8.2):2.核式布局模式55渐进式布局和多核布局相同的地方是都有几个中心,不同的是组合式模式各个中心地带是平等的,而渐进式模式是从小规模、地位相对较次的功能区开始逐渐向更高层次功能区过渡的。5.渐进式布局模式5.渐进式布局模式56(三)功能区的种类1.自然资源为主的功能区种类(1)自然保护区(2)风景名胜区(3)森林公园(4)度假区2.人文资源为主的功能区种类(1)历史文化旅游区(2)宗教文化旅游区(3)公园(三)功能区的种类1.自然资源为主的功能区种类57保护区缓冲区密集区是旅游景区系统结构的核心,是受绝对保护的地区,一般都位于本地自然系统最完整、野生动植物资源最集中、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地区。是保护区和密集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该区域只允许进行科研活动和少量有限的旅游活动,要控制游客数量和旅游活动类型,只允许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交通工具进入。该区可以起到生态建设、过度保护、教学科研等作用。是游客在旅游景区内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功能区中旅游接待设施最密集、人口活动量最大的区域。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的主要分布区。(1)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为主的景区常常采用三区结构形式,三区结构即按照资源的集中、典型程度把景区分为保护区、缓冲区和密集区(表8.3)。保护区缓冲区密集区是旅游景区系统结构的核心,是受绝对保护的地58(2)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区由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组成,常以景点和景点游线的形式表现。缓冲科考区位于核心保护区和参观游览区之间的保护区域。核心保护区为了维护当地的生态设立,常为植被最原始、地理环境复杂区域。旅游镇为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常将餐饮点、管理点、游乐中心集中布局,这也是当地人集居的地方。服务管理区可以分为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地和行政管理区。居民原生活区一般风景名胜区范围较大,可以让部分原住居民继续生活。表8.4风景名胜区常见功能分区(2)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区由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组成,常以景点59(3)森林公园表8.5森林公园常见功能分区游览区和游乐区由特色群落、古树名木、自然山水组成,是森林公园的主体。野营野餐区这一区域应以餐饮点、管理点、游乐中心为核心成环线分布。服务管理区可以分为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地和行政管理区。林业及旅游商品生产区主要有木材加工、花卉植物种植、特色商品加工等。生态保护区相当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居民保护区为了维护原始风貌,有可能保护原土居民的生活环境不受打扰,另外,林业工人和从业人员也可能住在里面。(3)森林公园表8.5森林公园常见功能分区由特色群落60(4)度假区表8.6度假区主要功能区类型旅游中心区度假休闲区森林登山区水上游乐区风俗体验区其它由大门接待区、中心商业区、旅游住宿区、娱乐区、公共开放空间、绿色空间等组成可安排度假住宅、小型度假村、会议休闲中心、高尔夫球场等项目一般保持原貌,丰富植被种类,可开展登山游道、攀岩、越野、野战、狩猎等项目可开展公共沙滩、垂钓、水中养殖、水上娱乐项目等开发保护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建筑、特色餐饮、民俗街区等可能有环境保护区等其它因地制宜的功能区(4)度假区表8.6度假区主要功能区类型旅游中心区度假休闲61(1)历史文化旅游区表8.7历史文化景区常见功能分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绝对保护区是级别最高的保护等级,如文物古迹、古建筑、古园林等的所在地,由保护单位全面负责,所有建筑物和环境都要严格认真保护,不得擅自更动原有状态、面貌及环境。是绝对保护区外的一道保护范围界限,它不仅能确保不受到物质破坏,周边的历史环境也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重点保护区内的各种建筑物和设施都要符合城建和文物单位的审核批准。又称环境协调区,是在重点保护区外再划的保护界限,这个区域内的建筑和设施要成为景观的过渡,以较好的保护环境风貌。(1)历史文化旅游区表8.7历史文化景区常见功能分区绝对保62(2)宗教文化旅游区表8.8宗教文化景区常见功能分区宗教文化影响区宗教文化体验区宗教文化精髓区指整个当地民俗化的宗教文化。宗教文化通过老百姓的日常哲学思维、伦理道德、生活习惯、休闲娱乐等表现出来。旅游者可以从当地民众的普通生活中体会到宗教文化区域的特质。这个区域主要指宗教建筑及主流宗教人士活动区域。旅游者可以通过当地宗教人士的活动,如做法会等,来体验纯正的宗教活动。精髓区是普通旅游者不能进入的宗教最高最神圣的区域,如佛寺中的藏经阁、主持厢房、舍利塔林等地。是涉及到宗教经典教义传承的区域。(2)宗教文化旅游区表8.8宗教文化景区常见功能分区宗教文化63(3)公园表8.9各类公园的主要功能分区主题公园这里主要指大型主题公园,除了服务区外,各个主题公园根据自己的主题分功能区,如世界之窗就可以把整个公园划分为欧洲区、非洲区、亚太区、美洲区、国际街等旅游功能区,每个区域自成一个体系,又很好的契合了“世界”这个主题;有些主题公园根据娱乐项目场地划分为舞台区、广场区、村寨区、街头区、流动区及其它等。休闲公园休闲公园又可以被称为市政公园,强调为当地市民服务。一般公共设施区、文化教育设施区、体育活动设施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老年活动区、花园区、野餐区、经营管理设施区等。盆景园盆景园的功能分区按照盆景的分类一般分为树木盆景区、山水盆景区、树石盆景区、花草盆景区、工艺盆景区及特展区。也有按照游览顺序分为序区、室内区、室外区等。植物园植物园是以展示或植物标本和进行科研为主的城市公园。除服务区外,一般有展览区、研究实验区、图书区、标本区和生活区等。动物园动物园是以展出野生动物、濒危动物及宣传动物科学、引导人们热爱动物的场所,包括综合性动物园、水族馆、专类性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等。一般大型动物园都有科普区、动物展区、服务休息区和办公管理区等。科普区往往包括标本室、化验室、研究室、宣传室、阅览室、录像放映厅等。动物展区除了传统的按地貌、气候、分布设置各动物的展区外,新鲜的展区还有乘车区参观散养的野生动物。纪念园纪念园是为纪念历史名人活动过的地区或烈士就义地、墓地建设的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公园,有烈士陵园、纪念园林、墓园等。一般都有陵墓区、展馆区和风景游憩区。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休闲为主的公园。一般包括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服务管理区。(3)公园表8.9各类公园的主要功能分区主题公园这里主要指大64(四)功能分区的简要流程1.熟悉本旅游区土地利用类型2.调查拟开发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3.调查拟开发旅游区的人文旅游资源4.确定主要开发区域和缓冲保护区域5.分析拟主要开发区域是否具有合适的地质条件6.根据各类旅游资源的集聚、性质、功能和可进入性进行空间划分7.确定功能区主题和名称8.检查各功能区间的联动性和互补性(四)功能分区的简要流程1.熟悉本旅游区土地利用类型65二、旅游线路设计本书的旅游区内旅游线路应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其旅游线路的设计突出实体线路,是在一个固定的地域空间上为方便游客观赏行为而设计的行动路线。区际旅游线路是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结合旅游资源和接待能力,凭借交通把若干旅游目的地或旅游点合理地贯穿起来,为旅游者设计的包括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全部活动内容和服务的旅行游览路线。二、旅游线路设计本书的旅游区内旅游线路应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66(一)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1.市场需求原则2.体验递进原则3.不重复原则4.多样化原则5.时间合理原则6.主题突出原则7.机动灵活原则8.旅途安全原则9.针对性强原则(一)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1.市场需求原则67(二)旅游线路的功能1.时空顺序6.区间协作2.组合打包3.突出主题、特色5.冷热搭配4.层次分明(二)旅游线路的功能1.时空顺序6.区间协作2.组合打包3.68(三)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2.旅游线路设计的总体流程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三)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2.旅游线路设计的总体流程1.旅游线69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模式解释示例两点往返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客流或代表景点非常集中的旅游区或旅游城市。区内线路设计上表现为某旅游区的客源集散中心和核心景点间的流动。如海岛游,海岸码头就是集散点,海岛就是核心景点。区际旅游线路表现为在出行上只从客源地到某一区域往返,一般的,这种区域的旅游资源比较集中、有竞争力,可以吸引游客专门前往,如桂林。单通道式这种模式适用于旅游区或多个旅游区的交通或地形呈狭长状态。区内线路设计上常见某旅游区内各旅游景点沿交通要道分布,且此交通要道常位于峡谷、河流沿线,区内交通没有或不能网络化布局。区际线路设计上常见一旅游线路连接几个旅游区,基本上沿交通要道分布。环通道式环通道是单通道的变化,由于此种线路没有重复道路,也不走回头路,接触的景点之间的距离相对最短。在区内旅游线上,这种模式适用于游览顺序比较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情节完整的旅游区。在区际旅游线上,它适用于某些代表性旅游区或旅游城市的组合。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模式解释示例两点往返式这种模式70单枢纽式该类线路以某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镇或服务区为枢纽,其它旅游区都与之连接,形成一个发射形状、具有明显集聚效应的旅游局面,其服务设施集中,避免了周围景区设施的重复建设。游客以一个中心向四周做往返性的短途旅游。它也可以看成多条单通道式的组合。在区内旅游线上,这种形式常见于自然景区中,为了保护自然景区内的生态,不便于修建环线通道,也不便在自然景点中修建服务设施,于是需要一个服务中心。另外还可以运用于规模小的人文景区。在区际旅游中,这种形式常见于区际景区和此核心的距离较近且组合景区规模不大,逗留时间不长、接待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多枢纽式是多个单枢纽式旅游线路的组合,该类线路以若干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镇或旅游服务区为枢纽连接其它的旅游点,几个枢纽之间有线路相连,几个枢纽的联合有利于缓解接待压力。在区内线路设计上,适用于比较大型的旅游区,有多个入口且旅游景点相对集中于几处,游览时间和逗留时间较长,需要几个枢纽缓解接待和调整。在区际线路设计上,此模式适用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有城市群或多个旅游镇存在的情况。网络分布式此模式通过公路将区域内各景点直接相连,旅游者可任意选择景点参观游览,是最成熟的旅游线路。区内旅游线路设计中适用于景区内部道路容易设计、不受自然等因素影响的区域,且景区内部各景点之间较少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况。用于区际旅游线路,主要条件是交通发达。单枢纽式该类线路以某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镇或服务区为枢纽,712.旅游线路设计的总体流程进行区内线路设计,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有:首先应弄清本旅游区的目标市场是什么;在弄清本旅游区的目标市场之后,要考虑如何设计好符合该目标市场空间维度;再次根据目标市场制定区内线路的景观设计基调。对于区际旅游线路,则要清楚所设计线路针对的目标市场是什么,变化趋势如何;二是与接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结构有关;三是与旅游者消费的自主程度有关。在弄清这些前提问题后,就可以进行旅游线路设计,线路设计的主要流程有三步:1.确定目标市场的成本因子;2.根据游客类型和期望确定组成路线内容的旅游资源的基本空间格局;3.结合1、2对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出可供选择的线路供人选择。2.旅游线路设计的总体流程进行区内线路设计,需72(三)区际旅游线路1.区际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选择2.设计步骤3.设计要点(三)区际旅游线路1.区际旅游线路2.设计步骤3.设计要点73表8.1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在区际旅游线路在应用模式适用情况两点往返式其中一个点常为旅游资源集中地区,另一个点为旅游客源地。该客源地客源对这个旅游资源集中地区喜好程度高。如广州---桂林。单通道式常用于旅游资源或旅游目的地呈线状分布旅游区组合,或者交通不太便利。如青藏铁路旅游线。环通道式常用于不同类型旅游区的组合,且有较强的时间、功能顺序。单枢纽式常用于旅游资源围绕一个集散中心布局的旅游区组合,如西藏的拉萨。多枢纽式常用于经济发达或资源密集区域,有多个吸引力相当的旅游区。如长江三角洲的华东五省市旅游线。网络分布式常用于交通网发达完善的旅游区联合。如华侨城各个主题公园的组合线路。1.区际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选择区际旅游线路是指某旅游区和外部的联系通道。包括该旅游区和其它旅游区的线路、和中心旅游镇或旅游城市的线路、和其它旅游镇或旅游城市的线路、在旅游途中的“住宿点”、“餐饮点”、“购物点”、“娱乐点”等。表8.1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在区际旅游线路在应用模式742.设计步骤前期调查

实地考查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

区际线路配套

设计主推旅游游览线投入修改1配套软件服务,选择地接社;2配套硬件服务设施,选择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厕所等地点。

1确定主推旅游线;2根据不同的销售对象和主题制定落实该主推旅游线的多条差异化区际旅游线路;

1审视路线是否合理;2小规模投入实践,是否符合市场需求;3反馈及修改;4最终确定旅游路线的名称,开始销售。1明确该区际旅游线路的主题和消费对象;2确定成本因子;3选择旅游区。

1对所选择旅游区进行实地考查,明确各旅游区的游览时间;2对所选旅游区间的交通及其耗时要准确掌握;3对所选旅游区的接待设施进行考查。1确定核心区、集散区、转换点的位置和数量;2根据成本、交通条件确定合适的设计模式,确定合理游览顺序。2.设计步骤前期调查实地考查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区际线路配753.设计要点数量适中深度适当关联适宜有利于展现各旅游区特色和功能合理安排旅游顺序3.设计要点数量适中76(四)区内旅游线路1.区内旅游线路设计的模式选择2.设计步骤3.设计要点(四)区内旅游线路1.区内旅游线路2.设计步骤3.设计要点77区内旅游线路包括了某一旅游区内部的游步道和旅游区内部车游等旅游线路。这些线路应的作用有:一是分割各景区的景界;二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三是造园的要素;四是具有导游、组织交通、分划空间截面和构成园景的艺术作用。和区际旅游线路不同,区内旅游线路主要串联各功能区内的游步道及其道边的服务设施,范围是限定的。1.区内旅游线路设计的模式选择模式适用情况两点往返式常用于区内旅游资源集中且只有服务区和游览区简单分区的小型旅游区。如小型文物保护单位。单通道式常用于呈狭长状态或沿水系、道路分布,前后有出口的旅游区。如长江三峡旅游线。环通道式常用于有较强游览顺序的旅游区,如专题博物馆。单枢纽式常用于旅游区内有明显集散中心的旅游区,如韶山风景区游线。多枢纽式常用于区内有多个吸引力相当的功能区的旅游区,如武陵源。网络分布式常用于区内交通完善、不需要特别注意游览顺序的旅游区,如各个主题公园的布局线路。区内旅游线路包括了某一旅游区内部的游步道和旅游区内部车游等旅78前期准备1实地考查;2明确该区内旅游线路的主题和消费对象;3确定成本因子;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1明确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分布、自然地质环境、现有交通状况;2明确该旅游区的各个功能分区及其方位;3确定核心区、服务区的位置和数量;4根据成本、交通条件确定合适的设计模式。布局区内道路网络1从集散流动率角度考虑确定区内是否需要通车道及其布局;2从科学方便角度确定功能区间的分割和连接道路;3从艺术和美学角度设计各功能区内部景点间的二级游道;4从视线角度设计观赏景点的三级步道和观景台。区内道路网络配套1配套道路景观,如艺术路灯、篱笆、树木、小品、座椅等;2配套区内道路服务设施,如导引牌、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厕所等。设计主推旅游游览线1选择各功能分区的参观方式和路线;2明确所选择的参观方式和路线游玩各个功能分区的时间分配;3根据功能分区方位、各功能区的游览时间选择合理游览顺序;4合理安排各功能分区内最佳观赏点5合理安排旅游区内部转换节点;6合理安排住宿点、餐饮点、购物点和娱乐点,不同的销售对象对接待设施有不同的要求;投入修改1审视路线是否合理;2小规模投入实践,是否符合市场需求;3反馈及修改;4最终确定旅游路线的名称,开始销售。2.设计步骤前期准备1实地考查;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1明确该旅游区的旅游资791车游道景观化、便利化2游步道自然、多变3各功能区组景主题鲜明4各功能区之间线路景观有渐进和变化感5整体主题突出6合理安排最佳观赏点7景观提示8注意凸显时空艺术感9规模适度3.设计要点3.设计要点80项目情景1怀集燕岩风景名胜区土地平衡表项目情景2圈层模式功能分区:桃源休闲观光农业园项目情景3链式模式功能分区:怀集温泉漂流旅游度假区项目情景4单核式功能分区:云安县卧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情景5江门市不同主题的区际旅游线路设计项目情景6衡山不同主题的区内旅游线路设计第三节项目情景项目情景1怀集燕岩风景名胜区土地平衡表第三节项目情景81项目情景1怀集燕岩风景名胜区土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km2)占总用地%人均(m2/人)备注现状规划现状规划00合计风景区规划用地40.361001002878.542323.301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