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第八章3 睡眠与觉醒课件_第1页
生理心理学第八章3 睡眠与觉醒课件_第2页
生理心理学第八章3 睡眠与觉醒课件_第3页
生理心理学第八章3 睡眠与觉醒课件_第4页
生理心理学第八章3 睡眠与觉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睡眠类型与睡眠周期二、睡眠的功能与睡眠剥夺的实验研究三、经典睡眠理论四、对睡眠机制的现代认识五、睡眠周期与生物节律重点:睡眠的脑中枢(脑干网状结构在睡眠和觉醒中的作用)睡眠的神经化学机制第八章(下)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重点:睡眠的脑中枢(脑干网状结构在睡眠和觉醒中的作用)睡眠的神经化学机制了解:睡眠类型睡眠周期睡眠的功能学习目标一、睡眠类型与睡眠周期(一)睡眠的类型: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

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

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

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

快波睡眠(Fastwavesleep,FWS)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REM)指标慢波睡眠的特点异相睡眠的特点肌张力颈部肌肉和四肢肌肉张力逐渐降低,肌肉呈完全松弛状态,甚至肌肉电活动完全消失心率呼吸体温脑温心率和呼吸逐渐变慢,体温、脑温降低,闭眼、缩瞳,脑血流量较清醒安静时为多睡眠深度比慢波四期更深,体温仍较低,对外部刺激的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难以将睡眠者从此期立即唤醒脑电活动为极不规律的低幅快波,类似清醒期和慢波睡眠一期的脑电变化。脑的温度、脑血流量、脑耗氧量迅速增加呼吸心率也时而突然加快,甚至一些支气管哮喘病在此期睡眠中可突然发作哮喘;心脏病人也可能发作心绞痛内分泌活动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慢波睡眠中比在白天清醒时增多。生长激素分泌迅速降低,性腺和肾上腺皮质分泌活动增强。生殖器充血,分泌物增多或阴茎勃起、遗精等做梦梦少。即使做梦,梦境平淡、生动性弱,概念性和思维性较强。梦魇或恶梦惊醒者多发生在慢波睡眠第四期。此时睡梦者醒后只能陈述恐惧感,被追捕或掉入深渊等危险境界,不能陈述梦境的全部故事情节。从异相睡眠中唤醒后,80%以上的人声称正在做梦,尚可陈述梦境的故事情节,形象生动以视觉变幻为主眼球快速运动无出现眼球快速运动,约每分钟60次左右。眼电现象显著加强,在桥脑、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层中可记录到周期性的高幅放电现象,称之为PGO波(二)成人的睡眠-觉醒周期:(二)成人的睡眠-觉醒周期:夜间睡眠8h的过程是:开始为睡眠的潜伏期,接着进入SWS状态,迅速由第1期依次进入第4期并持续一段时间。在入睡后的60—90min内出现第一次REM睡眠;之后,进入下一个SWS睡眠,从而形成了SWS—REM睡眠循环周期。以后,平均每90min左右出现一次REM睡眠,每次REM睡眠的时间依次递增。整晚共有4个SWS-REM周期,每个周期持续时间将近2h。夜晚睡眠的时间分配是:

5%为慢波1期,50%为慢波2期,10%为慢波3期,10%为慢波4期,25%为快波睡眠。决定睡眠质量的是:

在于慢波睡眠4期和快波睡眠所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因此,剥夺睡眠后,恢复睡眠必须增加SWS4期睡眠和REM睡眠来作为“补偿”。

(三)常见睡眠障碍慢波睡眠的常见障碍(出现于幼儿慢波睡眠第四期):夜尿症(Nocturnalenuresis)梦游症(Somnabulism)夜惊症(Nightterrors)

异相睡眠中的常见障碍: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猝倒(Cataplexy)

入眠前幻觉(Hypnagogichallucination)异相睡眠中的常见障碍发作性睡病:

又称嗜睡症,主要症状是在不应睡眠的工作时间内,突然不可控制地陷入睡眠状态,特别是在单调或枯燥的环境中更容易发作。每次发作性睡眠持续2—5分钟,醒来后觉得精神很好。

猝倒:

发作时全身肌肉张力突然消失,病人摔倒好像是从清醒状态突然进入异相睡眠阶段,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猝倒不同于发作性睡病,一般不会自发地发作。情绪波动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生气、大笑或紧张地完成某一动作如试图抓住从身边飞过的物体等均可引起猝倒。二、睡眠的功能与睡眠剥夺的实验研究睡眠的功能:1、睡眠的保护性作用(1)适应生存的需要(2)消除疲劳、保存能量2、睡眠对激素分泌和脑的发育方面的作用3、睡眠对记忆的影响三、经典睡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睡眠理论(二)脑干网状结构的重要作用本节重点(一)巴甫洛夫的睡眠理论1、睡眠的本质是大脑皮层起源的广泛扩散的内抑制;2、这种抑制在皮层中和向皮层下脑结构扩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相,构成从觉醒到完全睡眠的过渡,即催眠相;3、梦是由于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普遍抑制背景上大脑皮层细胞群局部的兴奋活动。重点证据1:1937年,著名生理学家布瑞莫(Bremer),建立了猫的孤立脑(Isolatedbrain)标本,孤立头(Isolatedheadcontents)标本。孤立脑(Isolatedbrain)标本:在中脑四叠体的上丘和下丘之间横断猫脑,此后猫陷入永久睡眠状态;脑干中间横断脑(桥脑中部横断),动物70%-90%时间处于觉醒状态;孤立头(Isolatedheadcontents)标本:在脊髓和延脑之间横断猫脑,则猫保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证明:在延脑至中脑的脑干中,存在着调节睡眠与觉醒的脑中枢。(二)脑干网状结构的重要作用

三个著名的动物模型:去大脑皮层标本(间脑动物标本)孤立脑标本(脑干动物标本)孤立头标本(脊髓动物标本)重点把脑干上部的网状结构称为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reticularactiveitingsystem)。证明脑干网状结构在睡眠与觉醒的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迄今仍将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看成是维持觉醒的重要脑结构。证据2:1949年,意大利,著名电生理学家马鲁吉和马贡(MoruzziandMagoun),电刺激脑干网状结构引起动物的觉醒反应。四、对睡眠机制的现代认识睡眠的脑化学机制:1.5-羟色胺(5—HT)

中缝核区域的细胞主要产生5-羟色胺这种神经递质。电损毁中缝核前部之后,动物出现不眠状态,慢波睡眠明显减少。2、去甲肾上腺素(NE)

蓝斑区域的细胞含有NE,在导致快波睡眠中起重要作用。在破坏猫的脑桥背部蓝斑区域的中和后部神经细胞时,能消除快波睡眠。重点小结:睡眠的脑化学机制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导致慢波睡眠的中枢在中缝核,而与快波睡眠有直接关系的部位是蓝斑。这两个区域对于睡眠与觉醒的调节是通过不同的神经递质来实现的。中缝核区域的细胞主要产生成5-羟色胺(5-HT)这种神经递质,它在慢波睡眠中具有重要作用。蓝斑区域的细胞含有去甲肾上腺素(NE),它在导致快波睡眠中起重要作用。重点1.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到的脑电图多以_________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

A.0.3-5

B.4-7

C.8-13

D.14-302.猫的________标本,使其陷入永久性睡眠。(

)A.间脑

B.去大脑皮层

C.孤立脑

D.孤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