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如何设计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_第1页
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如何设计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_第2页
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如何设计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如何设计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一、什么是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1.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状态的提前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达成的重要参照点”(张秋玲《语文教学设计·优化与重构》)我们还知道,没有目标的教学可能是无意义的教学,没有目标的学习也可能是无意义的学习。思考目标是我们教学的伊始,也是我们教学的终点。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如果当中学老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作“教书”,......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考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课在训练思维,养成语文文字的好习惯,理化课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对此也有同感,他说:书教完了,人没有育,教书与育人游离,这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清楚育人的目标是什么?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或国际组织纷纷把“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目标的“大观念”,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而核心素养也被誉为课程改革的DNA,成为了21世纪课程改革的最强音、主基调,成为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强音、主基调,当然,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也是水乳交融的,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2.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标的目标体系。义务教育新课程依据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培养目标,建立从培养目标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目标的层级化的“树人”的目标体系。在反思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研制经验的基础上,新课标凝炼了每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并以此为统领,建构了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三位一体。课程目标代表该课程具有的概括性的育人价值,是课程核心素养的拓展性表述;内容标准是基于具体内容或知识点描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从素养目标的高度审视具体内容的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而学业质量标准则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总体刻画。崔允漷教授说,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想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是“看得见的风景”,教学目标是“走得到的景点”。设计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层级化、一致性的“树人”目标体系,使“看得见的风景”对标“想得到的美丽”,最终落实到“走得到的景点”,将“树人”过程从抽象的目的逐步分解为具体的目标,使教师理解并践行从“教书”走向“育人”有了清晰的路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有了清晰、可操作的凭依。3.素养导向下教学目标的定位。课程目标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核心素养”成为育人目标的“大观念”,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所教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独特贡献与育人价值,明确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目标,也不再是“三维目标”的分条描述。而应该是与素养目标一致的,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表达,是从学科内容的表达转向了对人的成长与培养的表达,是对学习结果的综合表现或整体刻画;教学目标要关注知识点的习得、运用与迁移,重视知识点的联系与整合,以及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通过特定课程的学习之后逐步养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不是狭隘的标准、量规或指标;更不是没有联系的知识点或孤立的事实。而是关注如何通过这些知识、技能、事实,获得对重要概念的意义理解和学习迁移。二、素养导向下教学目标设计。1.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的表述维度教学目标表述维度有以下几种观点:(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秋玲的观点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内核,将外显的“语言运用”确定为语言目标,将内隐的“思维能力”确定为思维目标,将均是经由内化来帮助学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合成为价值目标,即教学目标应从语言目标、思维目标、价值目标三个层级来加以表述。(2)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表现性目标五成分”:情境、习得的性能、内容、行为以及工具和限制。情境(习得的结果得以表现的情境);所进行的学习的类型(“习得性能”的动词区分了学习类型);行为表现的内容或对象;可观察的行为;适用于行为表现(可接受的行为表现)的工具、限制或特殊条件。(3)布鲁姆的教育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4)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提出知识深度分类,将知识深度分为四级:第一级,回忆与再现第二级,技能与概念第三级,问题解决与应用第四级,思维迁移与创造2.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的叙写对于教学目标的精准表述,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可供参考,如,“两步法”“三因素法”“四因素法”“五因素法”等。就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存在问题及表述特点而言,宜采用“四因素法”进行表述,即“ABCD编写模式”,其中A、B、C、D各指向一个表述要素,依次为:主体、行为、条件和程度。其“表述句式”为:(A)谁(教师、学生、师生合作)(C)在什么条件下(B)采用哪种行为做一件事情(D)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和质量)。3.素养导向下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1)为什么提出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师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用来指导教学,而学习目标是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是从学生角度描述课程学习的结果以及学生掌握该结果的相关证据。我们知道,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单位,随着课程目标从碎片化的知识点到导向学业质量的核心素养,素养目标呼唤变革原有的教学设计,重建新的教学体系。依据素养目标变革教学设计,单元设计就是公认比较成熟的做法。单元设计要体现课程视角、学习立场,以学生“何以学会”来呈现教学设计,而不是着眼于教师如何设计教的过程,单元设计的课堂是学为中心的课堂,是教师从教走向学的课堂。因此,为了突出以学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我们尝试采用学习目标这个词语来描述“走得到的景点”。学习目标的描述应该是友好的、可操作的且可观测结果的,它源于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还有教师的经验与判断。核心依据是课程标准。(2)课程标准转化为学习目标的步骤第一步:我要设计的是哪一个领域的活动?(如语文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第二步:关于这个领域,课标是如何陈述的?第三步:对应的学业质量水平是如何描述的?(根据学段与学情确定对应的水平等级,勾画重要的行为动词以及宾语)第四步:基于第一、第二步,面对具体的学习资源,我将确立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课标+质量水平)】第五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可观测、可操作、具有任务性质的学习目标。(3)学习目标的叙写学习目标表现出来的基本结构应该是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构成一个无主句或者动宾短语。如果给这个无主句或者短语补充一个主语的话,那一定是学生。如何能撰写出这样的学习目标呢?可把学习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