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课时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教学目标:【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情感与态度】:1.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3.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用具:ppt幻灯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第2课时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状病毒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三、教学难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四、教学用具:ppt幻灯片五、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状病毒相关的资料。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一)引入问题法引入新课,“病毒是不是生物?”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列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生命的基本特征,它为什么还属于生物呢?冠状病毒是怎么复制的呢?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活细胞内)各组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二)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结: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并开展讨论。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生命功能。(举出一些实例)阅读资料并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虽然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极多,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都可以是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复杂的层次关系。(以一只龟为例分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着重引导说出多个组分互相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小结课后练习单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的;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七、板书设计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非细胞生物草履虫人繁殖繁殖运动繁殖繁殖、生长发育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一个海湾同种龟的所有个体血液循一个海湾同种龟的所有个体血液循环系统一个海湾的所有生物一个海湾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地球如:心肌细胞心肌组织心脏龟说明: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多样性。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课后记: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效果较好第3课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能力目标】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三、教学难点1、高倍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错误纠正。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四、教学用具1、各种实验仪器。2、教师课件。3、学生自带观察材料,但使用前应经老师的允许。4、教师准备观察材料:五、课前准备1、课前培训8个学生充当“小老师”协助老师指导同学使用显微镜。2、教师课前制作好所有已选材料的临时装片(作为示范装片)。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根据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使用低倍镜观察的经验,参考P8图,请各小组讨论使用高倍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问题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问题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再把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问题3、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后,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教师归纳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并用课件展示步骤: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观察——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镜——观察。小组讨论(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并将其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讨论、整理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点。)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然后回答(二)选材小组成员分别选用上述材料1~2种,也可以选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分工合作,保证每种材料均有人选择。学生分工合作自选材料(三)制作临时装片多媒体课件展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单个细胞或单层细胞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在载玻上滴清水——用镊子夹起一小块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涂匀或展开——盖盖玻片。2、莲叶等多细胞构成的器官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双面刀片在叶的上表皮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方块中的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展开——盖上盖玻片。由每个小组长向组员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每一成员先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再相互观察(四)实验结果与结论教师设计一个观察表,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细胞种类大小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结论1每个学生边观察边记录(五)讨论问题1:试归纳观察到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问题2、出示一个大肠杆菌的照片和结构示意图,问:它与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归纳:不同的细胞在形态,大小上千差万别,造成细胞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结果。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小组讨论回答、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七、板书设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1)使用步骤:对光——放置装片——用低倍镜观察——将要放大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用高倍镜观察(2)注意事项:2、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3、实验结果与结论结果:(1)不同的细胞,其形态,大小千差万别。(2)不同的细胞有共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结论: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课后记:学生对显微镜操作不熟练;制片不规范。建议老师先示范,重点教会各组的组长第4课时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能力目标】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2、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二、教学重点: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三、教学难点: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四、教学用具:ppt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一)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二)蓝藻的结构及生活习性。(三)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四)细胞学说的内容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照片、模式图的差异。提问1:从你们观察到的不同细胞的比较表中,你们发现这些细胞有什么异同点?不同的细胞在形态、大小、功能上都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些共同的结构,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提问2:观察图中大肠杆菌的细胞,它与你们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不同?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结构。提问3:请各小组同学讨论下列问题,并完成表格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较大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有核糖体。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思考:(1)细胞核和拟核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2)拟核的成分是什么?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3)原核细胞中有什么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有哪些结构?展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区别表的具体内容,并点评回答中出现的错误。提问4: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会表现什么样的特征?(以蓝藻为例说明原核生物一些基本特征。)蓝藻蓝藻宏观:当以细胞群体出现时,可出现微观细胞质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核糖体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状如发丝,呈黑蓝色发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都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都表现了细胞的多样性,但它们在结构上,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表现了结构的统一性。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层次,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生物体其细胞的形态大小,功能虽然千差万别,但它们却有共同的结构。是谁发现了细胞呢?他们是如何发现的呢?课前各个学习小组都从不同的方面,收集整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他们的研究成果吧!学生1:从发现细胞和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的角度来介绍。维萨里→比夏→虎克→马尔比基→施莱登→施旺→耐格里→魏尔肖……学生2: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序来介绍。肉眼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学生3:从理论思维与科学实验结合的角度来介绍上面各位同学的介绍,就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该学说有以下几个要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①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展具有哪些特点?=2\*GB3②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③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为什么如此需要?说出你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①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2\*GB3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③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推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形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思考题,并展示填写的表格。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并互评。观察课本P9图片,并回答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尝试解释细胞学说的内容小组讨论,回答问题。阅读资料,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汇报。七、板书设计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较大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有核糖体。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2.原核生物的特征:蓝藻蓝藻宏观:当以细胞群体出现时,可出现微观细胞质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核糖体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状如发丝,呈黑蓝色――发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3.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3)细胞学说的意义。课后记:学生对原核生物比较陌生,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便于学生理解。第5、6课时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幻灯片四、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实验过程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教学内容(一)引入(二)组成细胞的元素(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四)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五)练习(六)总结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质感到非常神秘,认为生命是特殊物质构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们仍然认为生物产生出来的物质,在体外是不可能合成的。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化学化学知识,知道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有元素来组成的,那么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分析p16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例不一样,也说明了生命物质的特殊性。观察图表,归纳。分析数据,完成讨论题:1(略)2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机物是水;3如土豆的块茎的细胞还有糖类多;肌肉细胞含有蛋白质多;皮下组织的细胞还有脂肪多。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六、板书设计七、后记第7、8课时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教学目标:【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蛋清、试管、熟鸡蛋、食盐、清水。四、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一)引入(二)氨基酸,(三)蛋白质的结构
(四)蛋白质的功能(五)课后练习以及扩展内容(六)科学史话、科学前沿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设问作为引入。婴儿要以奶为主要食物,因为奶是一种还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安利蛋白粉实际上是水解植物蛋白,里面还有氨基酸,那么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把蛋白质水解后,可以得到一类有着共同结构的物质,叫做氨基酸。用幻灯片展示几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式,引导学生观察,找出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共同点。然后进行小结:氨基酸的共同结构是什么;造成有多种氨基酸的原因是什么——R基团。让学生看一些课本没有的例子,以及一些不是氨基酸的例子让学生尝试分析。介绍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可以把9种必需氨基酸展示给学生看,指导学生选择食物时如何注意氨基酸的均衡吸收。必须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设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但是蛋白质的种类成千上万,单单一个细胞里面的酶估计就有8000种以上,这20种氨基酸是怎么样组成千差万别的蛋白质呢?引导学生观察P2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示意图”,以问题作为引导。1、蛋白质是由什么组成的?2、20种氨基酸为什么能构成多种的蛋白质?3、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是依靠什么进行结合?4、你怎么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归纳总结氨基酸的结构: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虽然只有20种,但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种类不同,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蛋白质;2、氨基酸是怎么样通过肽键相连的(板书或者幻灯片展示缩合的过程)(可以尝试让学生跟着老师做一两个范例)3、肽链最后如何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可以简单渗透一点蛋白质的各级结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种类、空间结构。旁栏部分:用实际的例子推导出,水分子数量=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用演示实验简单介绍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P23内容,然后进行归纳。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物质:肌肉干重80%、皮肤70%、血液90%;2、生命化学反应的主要物质,简单讲讲酶的重要性;3、有运输能力;调节生命活动,例如某些蛋白质类的激素;免疫功能。1、对、对;2、A(羧基与氨基要连在同一个C上);3、B。
观察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式,找出共同点。阅读P2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示意图,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举出一些蛋白质相关功能的其他例子。与老师共同完成练习六、板书设计七、后记第9、10课时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学目标:【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略)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一)引入(二)核酸的种类和分布(三)核酸的结构(四)归纳与总结
以利用DNA侦破案件、寻找灾难死难者或者亲子鉴定为例子,并以问题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1、DNA是什么?2、为什么DNA能比较精确地定位一个人的身份?3、你还了解那些关于DNA鉴定的应用?阐述核酸的种类: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种,还有一种叫做核糖核酸的物质,简称RNA。这两种核酸就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合成有重要的关系(为后面的留下伏笔)实验:使用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DNA、RNA在细胞的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但是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为什么核酸很储存遗传信息呢?那还得从学习核酸的结构入手。(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阐述核酸的结构:核酸也象蛋白质一样,是一种大分子,而且也是由一种叫做核苷酸的小单位组成的。(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中的两种核苷酸,展示问题)1、核苷酸的化学组成是什么?2、组成DNA、RNA的核苷酸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主要差别是什么?3、核苷酸之间是怎么样连接的?4、DNA、RNA分别还有什么碱基础?5、尝试作出假设,为什么核酸能储存遗传信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正和总结:核苷酸的共同点是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份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还有一份子碱基组成的;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与五碳糖交替连接而成的;4、DNA还有的碱基是A、T、G、C(如何去去记忆),RNA中不还有T,U代替了T;5、DNA和RNA上4种碱基就好像4个字母,可以记载任意长度的内容。用图表比较DNA、RNA的差异;理顺DNA、RNA、核酸、核苷酸、碱基之间的关系。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并尝试作出回答。完成实验,并根据观察,提出推断: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的什么位置。阅读相关的教材,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六、板书设计七、后记第11课时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教学用具:PPT幻灯片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引入细胞中的糖类细胞中的脂质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本节小结练习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1.作为早餐,你会选择牛奶鸡蛋还是面包开水?2.很多人对脂肪类食物敬而远之,脂肪真的如此可怕吗?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指出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的概念:关于碳水化合物名称的起源,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哪些糖类是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糖类的分类。单糖:着重强调葡萄糖是细胞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单糖的概念,常见单糖(可以适当写出它们的分子式)。二糖:着重阐述二糖的种类、几种二糖水解产物;多糖:介绍淀粉、糖原(动物淀粉分布在什么地方)、纤维。从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引入。脂质的一般特性:分布、组成元素、溶解性、种类。脂肪:完成讨论题,1,脂肪主要分布在动物的皮下组织、内脏周围。2,例如花生等。3,略。总结脂肪的作用:储存能量(为什么);保温;保护磷脂:作用——组成细胞膜、多种细胞器的重要成分。分布固醇:代表的物质(维生素D、性激素、胆固醇),各自的作用。以问题作为引导:1,三种有机物共有那些特点?(都有C、H、O,都是有小单位连接而成)2,这些小单位以什么相连?“本节聚焦”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并自由发言回答问题。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糖。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脂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回忆前面学习的3大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回答老师的问题。六、板书设计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化学组成:C、H、O,多数糖类的化学组成符合Cm(H2O)n,糖类的分类:1.单糖:葡萄糖(理科班写出分子式和结构式):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可以写一下分子式和结构式)、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化学式)2.二糖(化学式):写出几种二糖的水解产物3.多糖:概念,化学通式淀粉:分解产物:葡萄糖糖原:分布、分解产物纤维素:分解产物细胞中的脂质化学组成:C、H、O、(P、N)通常不溶于水,脂溶性脂肪作用:储存能量的物质、保温、保护。分布:动物的皮下、内脏周围磷脂:作用: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固醇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协助钙、磷的吸收。七、后记第12课时细胞中的无机物一、教学目标: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蒸馏水、佳得乐、绿茶各一瓶四、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细胞中的水细胞中的无机盐(三)练习直接引入。设问:非洲的角马、大象不远千里进行迁徙、沙漠中的植物地下的根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几倍,这些生物都在苦苦地寻觅什么呢?举例说明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生命的诞生、沙漠植物的特殊形态、人胚胎发育的环境、人最长缺水时间和缺食时间比较。水在不同生物、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细胞中水分的含量最大(在解题时,注意看清楚问的是干重还是献重)。水分的减少对生物的影响(植物的枯萎、人的衰老)。结合水和自由水:请学生说说认为人体什么结构中有水?指出生物体内的水除了能流动的水的形态以外,还有一种方式是水分和一些物质结合在一起。(可以举无水硫酸铜和五水硫酸铜的关系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结合水的概念、含量、自由水的的概念。自由水的作用:1.良好的溶剂(味觉的产生)。2.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种子遇水才能发芽、光合作用)。3.为细胞营造液体内环境。4.物质的运输(血液)。无机盐的种类;着重讲无机盐的作用:1.生物体的组成部分(血红蛋白的铁离子);2.参与生命活动(钙离子对人体的作用)P36旁栏部分:1.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化合物有区别,例如淀粉与糖原;2.含量有差别:如肌肉细胞中蛋白质教多,而脂肪细胞中脂肪较多。简单回答老师的问题。根据p35图,分析人不同生长时期体内含水量的变化。(广告词:女人是水做的,男人也是水做的)列举人体中有水分的结构或者物质。讨论并完成相应的练习板书设计一、细胞中的水水︵生命之源︶存在形式含量功能结合水约4.5﹪构成多种化合物自由水约95.5良好溶剂参与多种化学反应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结合水自由水二、细胞中的无机盐存在形式含量种类功能无机盐多离子少化合物1﹪~1.5﹪阳离子阴离子构成某些化合物维持生命活动3.调节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第13、14课时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学会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细胞膜的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二、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四、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五、课前准备:1.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2.要预先准备动物的血液稀释液体;3.课前预习教材5分钟;3.准备好分组实验的材料用具及各项准备工作。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一)引入任何系统都有边界,生物体也是如此,身体与外部的环境总是分隔开的。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有使细胞和外界隔绝开来的边界,这边界就是细胞膜。那么请仔细阅读课本中的“问题探讨”,并展开讨论,回答问题。分组讨论,回答问题。(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有些什么成分?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把细胞膜与细胞的其他组分分离开。那么,该怎么获得细胞膜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分析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提纯方法及方法步骤。同时,明确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方案一: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二: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提出问题:(1)为什么要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2)怎样获得纯净的细胞膜?(3)细胞破裂后,还需用什么方法获得教纯净的细胞膜?认真听课,理解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提纯方法、方法步骤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方案一:按老师要求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中看到或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方案二:分组讨论,回答问题。(三)细胞膜的成分得幻灯展示哺乳动物红细胞膜各种成分含量,由此阐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此外还有少量糖类。而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联系生活实际: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会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因此,在检查癌症的验血报告单上,有AFP、CEA等检测项目。(展示癌症检查的验血报告单)分析哺乳动物红细胞膜各种成分含量,总结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认识癌症检查的验血报告单上的各项指标及其含义。(四)细胞膜的功能提出问题: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通过有关图片和资料逐一分析总结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割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肾上腺素对心脏细胞的影响、精卵识别与结合、敌我细胞识别、胞间连丝的信息交流,等等(最好找到图片)。分析图片和有关资料,总结细胞膜的功能。(五)细胞壁简要阐述细胞壁的成分及功能。简单了解。(五)小结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有边界、有系统内个组分的分工合作、有控制中心起控制作用。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膜不仅能把细胞内外环境分隔开,活的细胞膜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等功能。师生互动,共同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六)课堂练习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解决问题。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练习。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七、板书设计: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1)原理:(2)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3)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4)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5)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3.细胞膜功能:(1)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出入细胞(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4.细胞壁成分(1)植物:纤维素和果胶(2)作用:支持和保护后记: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较以前有进步.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不强,应加强训练第15、16课时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能力目标】1.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2.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二、教学重点: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教学难点:1.如何掌握集中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四、教学用具:教师课件、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五、课前准备:制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布置学生预习。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引入由初中学习细胞质的知识层次引入,细胞器最早是由于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小的反光点而被发现的。以问题启发学生:一些学生已经看过的细胞器:在细胞质中,除了看到细胞核以外,还看过那些有形态的结构?细胞之所以能完成如此多的生理功能,(可以举一些例子,如分泌,保持形态,运动等)都是依赖各种复杂的细胞器互相配合而完成的。回忆并回答问题(如叶绿体、液泡)几种细胞器展示图片,简单讲解几种细胞器及其分工:线粒体(旁栏部分);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再展示动物、植物的亚显微结构图片,提出问题,还能找到哪些细胞器。表格总结细胞器及其功能(补充双层膜、单层膜;提醒学生注意细胞结构与功能适应)回答旁栏部分的问题观察细胞亚显微模式图阅读课文,尝试填写表格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以蛋白质的分泌为例子,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在核酸的指导下,合成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内质网中连接成肽链,并初步进行折叠和包装后,以囊泡的形式运送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上,蛋白质被进一步修饰和包装,再以囊泡的形式运送到细胞膜内侧,最后被分泌到细胞外。这个过程需要消耗有线粒体提供的能量。阅读课文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分别回答讨论题(四)细胞的生物膜系统P49图,许多细胞器都有膜的结构。这些膜都互相作用和联系的。引出生物膜系统的名词。再次回顾蛋白质合成分泌,强调生物膜系统的工作方式。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每种功能让学生尝试举出例子。功能一:维持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例子:细胞膜、叶绿体的膜等);功能二:许多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生物膜提供了广阔的反应面积(例子:叶绿体、线粒体);功能三:隔开各个细胞器。人工血液透析的原理。科学家故事(可以提到前面细胞器之前讲),强调几个科学家分别的成果是什么:克劳德:差速离心法;德迪夫:发现溶酶体:帕拉德:发现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动态研究细胞。(本部分也可以在讲细胞器前进行)阅读《科学家故事》,找出关键信息(五)小结几种细胞器名称、功能、结构;细胞器如何互相配合完成产物分泌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及其功能。(六)课后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思考回答七、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场所,脂质合成场所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起加工作用,多糖合成场所核糖体: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液泡:对细胞内环境起调制作用,保持细胞正常形态溶酶体:内含许多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2、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核糖体(合成肽键)→内质网膜(折叠、组装、糖基化)高尔基体(浓缩、加工、运输)细胞膜(外排作用)→细胞外。(能量由线粒体提供)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生物膜系统的定义(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3)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第17课时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能力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小组合作实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二、教学难点:制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四、教学用具:准备20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新鲜黑藻叶,1%的健那绿染液等。五、课前准备:1、采集新鲜的黑藻叶;配置新的1%的健那绿染液2、教师课前制作好作为示范装片。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一)制作藓类临时装片教师引导学生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①取材: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只有一层细胞),或撕取菠菜叶的下表皮而稍带些叶肉,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②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将所取材料展平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学生动手制作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二)观察叶绿体①用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细胞内充满呈椭圆形的绿色颗粒,即叶绿体。将要观察的部位移到视野的中央。②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细胞为止。仔细观察细胞内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用显微镜观察。记载和描述观察现象。(三)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①取材: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②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学生动手制作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四)观察线粒体①用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把它移至视野中央,调至清晰,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②换用高倍镜下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直到看清楚细胞为止,仔细观察细胞内蓝色的小颗粒即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用显微镜观察。记载和描述观察现象。(四)实验结果与结论在显微镜下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正是由于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大量叶绿体,所以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可以看到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并参与交流,倾听总结。知道了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形态;对微观世界的细胞有了初步的认识。(五)讨论描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根据实验效果、评价操作的优缺点小组讨论回答、评价操作的优缺点七、板书设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方法步骤:(1)制作藓类临时装片(2)观察叶绿体(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4)观察线粒体2、注意事项:3、实验结果(1)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2)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八、后记: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较以前有进步.由于气温太低,实验效果不明显第18课时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能力目标】通过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纯在普遍联系的观点。2.使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二、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二、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四、教学用具:1.Ppt幻灯片,2.细胞质材料制备:将20g琼脂与800mL清水混合并加热至琼脂溶化,置于冰箱中冷凝(约40min)(也可置于室温下冷凝,时间需延长)。如果没有琼脂(或明胶),可考虑用淀粉代替,但是透明度稍差,如果是这样,可以制成剖面的形式。3.其他材料:1000mL的烧杯一个,玻璃棒,电炉,大头针若干(用来在细胞质中固定各种细胞器),直径约2mm的塑料吸管若干(用来制作中心体)。五、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关于细胞的结构的知识。2.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课前了解模型制作的情况。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一)引入提出问题:是什么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呢?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科学发展历史:科学家们思考生物的生命活动必定有某个蓝图,这个蓝图在哪里呢?很自然,人们的目光集中在了细胞中的细胞核。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二)资料分析——细胞核的功能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分析部分,并展示在屏幕上。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阅读“资料分析”,讨论,并回答、交流后面的讨论题。(三)细胞核的结构借助ppt,讲授DNA的结构以及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染色体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看染色体与DNA关系的图片。借助P54旁栏部分,提出问题:“一个多细胞生物,其细胞核中的蓝图是否都一样的呢”?简单揭示同一生物其组成的细胞的多样性的原因。因此细胞不仅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理解细胞核的结构以及物质组成。在老师引导下,讲出DNA和染色质、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就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四)小结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思考归纳(五)课后练习布置典型习题讨论回答七、板书设计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2.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ND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总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八、后记:此节内容较少,应增加习题,加强训练第19、20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知识】(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技能】(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及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实验卫生等二、教学重点: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三、教学用具:ppt、实验材料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复习旧知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的进出。提出问题: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呢?(二)问题探讨问题探讨:用幻灯片展示实验,提出问题: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如果换成纱布,会怎么样,说明玻璃纸有什么特性?什么物质跨越了玻璃纸?如果内外的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液面会怎么变化?补充资料:什么是半透膜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幻灯片展示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试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资料分析后的讨论题。学生完成讨论并交流后进行归纳和总结:红细胞的细胞膜是半透膜;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略)提出问题: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情况和动物细胞有区别吗?用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差异: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与动物细胞的有什么不同。引出原生质层的概念。以提纲的方式知道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提出问题(价值高的)、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阅读资料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并且回答交流讲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4人小组,书面)学生完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六、板书设计1.透作用概念:条件: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3.离子的跨膜运输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的梯度来进行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七、后记:此节内容较多,应1节实验课1节理论课第21课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教学目标:【知识】: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技能】:构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情感】: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二、教学重点:重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难点:生物膜的流动性三、教学用具:ppt四、教学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一、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提示:1.三种材料比较,弹力布更能体现细胞膜的柔变性和一定的通透性,相对好一些。当然,这几种材料的特点与真实的细胞膜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2.有条件的话,使用微孔塑胶或利用激光给气球打上微孔都可以作为模型的细胞膜。使用透析袋也可以。如果制作临时使用的模型,利用猪或其他动物的膀胱做细胞膜是更加理想的材料。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应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2.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介绍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假说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关系)3.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呢?(介绍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分析脂双层这一结论的由来)4.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简介20世纪40年代的推测和罗伯特森1959年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指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而应当是动态的弹性的结构。)5.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重点介绍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并讨论技术的进步在细胞膜研究中的作用,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6.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你对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有哪些领悟?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完成“思考与讨论”三、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讲述:在众多的膜的模型中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流动镶嵌模型。这一模型是S.J.Singer和G.Nicolson于1972年通过对已有的模型进行修正而提出的。它的主要特点是:(1)膜结构的不对称性和不均匀性。(将膜蛋白分为外在蛋白和内在蛋白,并且指出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2)膜结构的流动性。(认为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认真阅读教材的内容并结合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示意图,总结这种模型的主要特点。四、小结和练习小结这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并指导学生做巩固练习。认真回顾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做好相应的习题。六、板书设计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研究得出: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荷兰两科学家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两层。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推测:脂质两边覆盖着蛋白质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单位膜模型1970年,科学家证实:细胞膜具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2.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流动性。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可运动。七、后记:利用磷脂分子模型引导学生摆出脂双层的结构,效果很好第22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知识】: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技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难点)主动运输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利用“问题探讨”,用幻灯片展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答案:1、这个脂双层膜模拟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3、葡萄糖不能通过该膜,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释?4、其他问题观察图表,思考问题(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概念被动运输:首先水进入细胞的方式,再以氧、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例,说明自由扩散的概念协助扩散:回顾问题探讨,以葡萄糖进入细胞为例,强调蛋白质载体的参与。(三)主动运输举出一些逆浓度或者逆电化学浓度进行跨膜物质运输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些物质怎么样进行跨膜运输,需要什么条件?(同时展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模式图),启发学生对新出现的跨膜运输方式进行观察,对比。对主动运输的概念进行归纳。强调主动运输的特点: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为什么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练习一(略)观察,思考,可以允许讨论,说出观察的结果(四)大分子的运输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文以及播放FLASH动画学生根据阅读文字和观看动画,经过讨论,组织语言对大分子跨膜运输进行描述(五)与社会的联系简单描述囊性纤维病的机理以及病毒感染中,药物比较难杀灭病毒的原因。(六)小结及《技能训练》以填表格形式,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就《技能训练部分进行讨论共同完成表格根据曲线图进行讨论,分析哪些例子分别通过主动运输排出或进入细胞。六、板书七、后记:第23课时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能力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1.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2.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三、教学难点: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断四、教学用具:1.ppt幻灯片;2.材料用具:(1)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2)仪器;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3)试剂:新配制的保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五、课前准备:1.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2.准备好分组实验用的各种材料、仪器和试剂,做好预备实验。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一)实验原理提出问题:在学习化学知识中,我们为了让一些化学反应更容易地进行,会使用催化剂,氯化铁、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矾等都是常见的无机催化剂,那么,与外界的化学反应相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条件温和、效率高)?无机物催化剂和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上、效率上又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实验来比较生物催化剂和无机催化剂哪一个催化效率高。给学生一些具体数字,分析实验原理,并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做实验时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高效。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1滴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1滴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所含酶的相对数量:1无机催化剂:Fe3+,相对数量:25万学生回忆初中化学知识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分析实验原理时仔细比较表中数据。(二)控制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量以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那么在我们这个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教师归纳总结。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那么在我们这个实验中,该如何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教师归纳总结。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那么在我们这个实验中,哪些变量是始终保持相同的?该如何做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思考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有关概念和知识的理解,提升能力。(三)方法步骤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实验方法、步骤。特别注意:1.4支试管要用组编号,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要相同;2.2号试管要90℃的水浴中加热,并与1号试管作比较;3.3号、4号试管分别加入2滴FeCl3溶液、肝脏研磨液;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实验安全。(四)讨论问题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问题3.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问题4.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教师归纳:学生思考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验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五)实验结果、结论通过讨论和实验看到的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结论。1.实验结果:4号试管结果产生的气泡多,其次是3号试管,再次是2号试管,1号试管基本不产生气泡。2.实验结论:生物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要高。通过讨论和实验看到的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结论。进一步思考,若将肝脏研磨液稀释10倍,结果会如何?七、板书设计: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1.实验原理: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2.控制变量:(1)变量(2)对照试验3.方法步骤:4.实验结果:5.实验结论:第24课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能力目标】培养资料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二、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三、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四、教学用具:ppt幻灯片五、课前准备:1.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2.每节课前,学生预习课本知识,预习时间5分钟。3.安排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加酶洗衣粉”的主要成分及使用说明。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一)引入全章必要的引入:“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它们为生存而获得能量,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多么美妙的诗句!细胞内有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又该如何获得能量呢?问题探讨:从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进入学习情境,是有趣的,并能和学生已有经验——对消化酶的了解结合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课本中提出的三个问题。现在我们家里所用的洗衣粉大多是“加酶洗衣粉”,洗衣效果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学完这一节,我们就知道了。引导幻灯的直观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阅读问题及探讨内容,进行相关的讨论(可分组进行,然后交流讨论结果)(二)细胞代谢的概念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可以介绍几种无机催化剂的作用,让学生说出无机催化剂催化的特点和条件,然后让学生思考生命活动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发生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状态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酶,由此引入酶的学习。)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思考细胞内化学反应的环境条件及无机物催化剂和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上、效率上的区别(不必回答,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三)酶在细胞中的作用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实验和1、2号试管的比较讨论引出活化能的概念;通过3、4号试管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催化剂并没有并没有提高分子的能量,而是把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了;在通过3、4号试管的比较讨论,说明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展示有关幻灯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总结并得出结论。(四)酶的本质既然知道了酶的作用,那么酶到底是什么物质呢?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本中的资料。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溶菌酶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临床上常与抗生素复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含酶牙膏可分解细菌,使我们牙齿亮洁,口气清新,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可治消化不良;等等。酶除了已普遍适用于食品、发酵、制革、纺织、日用化学及医学保健等方面,酶在生物工程、化学分析、生物传感器及环保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并讨论课本中的5个问题。(五)酶的特性1.复习实验,指出酶的高效性,也可以给出一些数据加以证明,引导学生分析酶的高效性对细胞的意义。2.用例题说明酶的专一性。可以简单介绍“钥匙-锁”学说。3.通过实验探究说明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这一特性。并结合酶受温度、pH影响的坐标曲线图的分析,得出结论: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数据分析、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描述坐标图中的“三点一势”(即起点、拐点、落点及曲线的走势)、分析过酸、过碱及温度过高对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分析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六)探究活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方案一:让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准备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及控制的办法,并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操作方案二:指导学生阅读实验,并根据课本中提出的问题逐一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方案一:完成探究活动,并进行交流和表达方案二: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回答问题,并得出本探究活动的结论(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出问题:1.现在医院里已不再用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生产葡萄糖,而改用酶来水解淀粉生产葡萄糖,这有什么优越性?还有哪些产品可用酶法生产?2.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冷水速洁洗衣粉,富含低温高效蛋白酶,挑战0℃思考并回答问题。(八)小结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三大特点。酶受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师生互动,共同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小结。(九)课堂练习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解决问题。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练习。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七、板书设计:第1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活化能的概念: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3.酶的本质4.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5.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6.“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活动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和温度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能体现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通过对问题的思索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显著,全面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使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得到培养,也使学生领悟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在随后的测试反馈情况来看中,该部分的知识学生掌握牢固,知识迁移较好。2本节课的课堂密度较大,要求学生讨论思考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要控制好节奏、把握好时间,才能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学生实验时中,因第二号试管需要在90℃3如果时间、实验条件允许,在实验时可再增设2组装置,即5号试管滴加2滴煮熟肝脏研磨液,6号试管滴加2滴冰冻肝脏研磨液,使学生对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温度这一知识能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也可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第25课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教学目标:【知识】: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技能】通过分析,比较在生命活动中,ATP肉和如何生成和消耗,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品德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二、教学重难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课前准备:让学生到药店了解ATP药品的性状、功效。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问题探讨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那些?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为细胞提供能量呢?问题探讨: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一个关于ATP让萤火虫尾部重新发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质。回答问题(如糖类、葡萄糖、脂肪)(二)ATP分子简介以及ATP和ADP的转化展示ATP的分子结构式,讲授ATP的分子简式的写法和含义。磷酸键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由ATP脱去最远离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讲述ADP可以和Pi结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用幻灯片或板书辅助。ADP转化为ATP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动物、人、真菌、大多数细菌通过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图表辅助)学生随教师的讲授作出回应,特别是ATP和ADP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三)ATP的利用理解:吸能反应与ATP合成想联系;放能反应与ATP水解相联系。简介图5-7,细胞中能量的利用途径。(四)小结及例题什么是ATPATP与ADP的转化,及其能量的变化例题略六、课堂反馈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C.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2、据测定,世界著名重量级拳王――霍利菲尔德平均每次出拳的力量高达200磅,试问引起如此之高的拳击力量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人体细胞内的ATPB.饮食中的ATPC.人体细胞内的糖类D.人体细胞内的脂肪3、ADP转变为ATP需要:()A.Pi、酶、腺苷和能量B.Pi、能量C.能量、腺苷和酶D.Pi、能量和酶4、关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可逆的B.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均不可逆C.物质变化可逆,能量变化不可逆D.物质变化不可逆,能量变化可逆5、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以下问题:(1)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合成的ATP用于,释放的氧气的来源是,CO2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2)线粒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合成的ATP用于.吸收的氧气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教学后记1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各能源物质的理解2、通过习题巩固知识点第26、27课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技能】: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二、教学重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三、课前准备:知道两个小组学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四、教学用具:PPT幻灯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回顾ATP的生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后把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提出问题: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地埋式喷头行业应用前景与需求趋势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固色剂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风险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原煤行业当前经济形势及投资建议研究报告
- 2024年度医疗耗材集中采购合同细则3篇
- 2024年度土地征收补偿协议范本3篇
-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统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茅台学院《陶瓷工艺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汽车销售团队绩效考核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投标书实例3篇
- 茅台学院《电工测试技术(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修订)
-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课件
- 空白货品签收单
- 建筑电气施工图(1)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奖惩考核办法课案
- 泰康人寿养老社区介绍课件
- T∕CSTM 00584-2022 建筑用晶体硅光伏屋面瓦
- 2020春国家开放大学《应用写作》形考任务1-6参考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生活中的法律第二单元测验答案
- CAMDS操作方法及使用技巧
- 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