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一生物2020.7一、选择题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黑发和卷发B.兔的长毛和短毛C.猫的白毛和蓝眼D.豌豆的高茎和圆粒【答案】B【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人的黑发和卷发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C、猫的白毛和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豌豆的高茎和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A.选用了自花且闭花传粉的豌豆B.观察到细胞中颗粒状的遗传因子C.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D.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研究【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详解】A、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了自花且闭花传粉的豌豆,A正确;B、孟德尔假设有颗粒状的遗传因子,但并没有观察到细胞中颗粒状的遗传因子,B错误;C、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C正确;D、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研究,D正确。故选B。3.在遗传实验中,测交是指()A.F1与双亲之一杂交B.F1与显性纯合子杂交C.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D.F1与杂合子个体杂交【答案】C【解析】【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详解】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一代个体的基因型,C正确,故选C。4.基因型为BbRr和BBRr的小麦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依次为()A.1种和2种B.3种和2种C.6种和2种D.9种和6种【答案】C【解析】【分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RR、Rr的表现型相同,BB、Bb的表现型相同,Bb×BB→BB、Bb,Rr×Rr→RR、Rr、rr,据此答题。【详解】已知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若基因型为BbRr和基因型为BBRr的小麦杂交,则后代的基因型种类为两对基因种类的乘积,即2×3=6种;表现型种类为两对表现型种类的乘积,即1×2=2种,C正确,故选C。5.下列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是()A.百合花药B.马蛔虫受精卵C.洋葱根尖D.人的皮肤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象,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象,一般选择雄性个体。【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要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象,一般选择雄性个体的精巢或植物的花药,A正确;B、马蛔虫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D、人的皮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A。6.同源染色体是指()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形态特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项错误;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3号染色体,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还需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但也要注意如D选项“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虽然与概念中说法相同,但还要明确同源染色体是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一号染色体。7.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据图分析,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8.正常女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44,XXB.44,XYC.22,XD.22,Y【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详解】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有46条,包括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所以女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44+XX,故选A。9.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C.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故选C。10.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A.祖父B.祖母C.外祖父D.外祖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XBb)。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11.下列S型肺炎链球菌的物质中,可促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是()A.DNAB.RNAC.蛋白质D.荚膜多糖【答案】A【解析】【分析】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2、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可促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是DNA,DNA是转化因子,A正确,故选A。12.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不包括()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B.两条链反向平行C.属于小分子有机物D.多样性和特异性【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详解】A、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B、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B正确;C、DNA分子属于大分子有机物,C错误;D、DNA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正确。故选C。13.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人体细胞内24条染色体上DNA的()A.元素组成B.碱基的配对方式C.分子大小D.碱基对排列顺序【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这样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此答题。【详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D正确,故选D。14.下图是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DNA分子只有一个复制起点B.DNA分子边解旋边双向复制C.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酶催化D.图示的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的进程。【详解】A、图示表明一个DNA分子可以有多个复制起点,A错误;B、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B正确;C、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催化,C正确;D、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D正确。故选A。15.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①为模板合成②的过程称为转录B.③是合成多肽链的场所核糖体C.④是转运特定氨基酸的tRNAD.④上的U与mRNA上的T配对【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是DNA,②是mRNA,③是核糖体,④是tRNA,据此答题。【详解】A、①是DNA,②是mRNA,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A正确;B、③是核糖体,是合成多肽链的场所,B正确;C、④是t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C正确;D、④是tRNA,其上的U能与mRNA上的A配对,D错误。故选D。16.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A.血液中镰刀状的红细胞易破裂B.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不正常C.mRNA中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D.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典型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改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详解】A.弯曲的镰刀状红细胞易变形破裂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A错误;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B错误;C.信使R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C错误;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实例,能正确区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而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17.果蝇是二倍体生物。下列果蝇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A受精卵B.精细胞C.精原细胞D.唾液腺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果蝇是二倍体生物,其受精卵、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和体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精细胞或卵细胞)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详解】A、果蝇的受精卵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B、精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C、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D、唾液腺细胞属于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B。18.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幼苗,可获得多倍体植株。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A.干扰减数分裂过程B.使染色体进行连续的复制C.抑制着丝粒的分裂D.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分裂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得到多倍体。【详解】由分析可知,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9.下列可作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A.地层中的化石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的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详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A正确,故选A。20.一个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0%,Bb的个体占20%,bb的个体占10%。B基因和b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50%、50%B.70%、30%C.80%、20%D.90%、10%【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详解】B的基因频率=BB的基因型频率+1/2Bb的基因型频率=70%+1/2×20%=80%,则b的基因频率=1-B的基因频率=20%,故选C。21.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两大遗传定律。下列不属于孟德尔观点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B.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C.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D.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与染色体行为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A正确;B、孟德尔认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B正确;C、孟德尔认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C正确;D、孟德尔不知道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关系,因此没有提出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与染色体行为有关,D错误。故选D。22.下图是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B.甲、丙、丁细胞属于减数分裂的过程C.乙细胞示有丝分裂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D.甲、乙、丙细胞中DNA数:染色体数=2:1【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均匀的爱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图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丁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由图甲和图乙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B、据分析可知,甲、丙、丁细胞属于减数分裂的过程,B正确;C、乙细胞示有丝分裂中期,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甲、乙、丙细胞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其中DNA数:染色体数=2:1,D正确。故选C。23.一只基因型为HhXRY的灰身红眼果蝇,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1个精子的基因型为HXR,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HY、hXR、hYB.HXr、hXR、hXrC.hY、HXR、HXRD.HXR、hY、hY【答案】D【解析】【分析】由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细胞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开。因此由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细胞,一般基因组成两两相同。【详解】由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知,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互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因此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条件下,一只基因型为HhXRY的灰身红眼果蝇,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1个精子的基因型为HXR,和该精子来源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HXR,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的基因型为hY、hY。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羽的芦花性状(B)对非芦花性状(b)为显性。用非芦花公鸡(ZZ)和芦花母鸡(ZW)交配,F1代的公鸡都是芦花鸡,母鸡都是非芦花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鸡羽的芦花性状遗传属于伴性遗传B.F1代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或ZBZBC芦花性状可用于淘汰某一性别雏鸡D.F1代随机交配子代芦花鸡约占1/2【答案】B【解析】【分析】用非芦花公鸡(ZZ)和芦花母鸡(ZW)交配,F1代的公鸡都是芦花鸡,母鸡都是非芦花鸡,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详解】A、由分析可知:鸡羽的芦花性状遗传属于伴性遗传,A正确;B、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F1代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B错误;C、由于F1代的公鸡都是芦花鸡,母鸡都是非芦花鸡,故可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根据芦花性状来淘汰雄鸡还是雌鸡,C正确;D、F1代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母鸡的基因型为ZbW,F1代随机交配子代芦花鸡约占1/2,D正确。故选B。25.下列关于DNA的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B.碱基的比例是(A+G)/(T+C)=1C.GC含量高的DNA热稳定性较低D.解旋酶可使DNA的两条链打开【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组成DNA的骨架,A正确;B、在DNA中,碱基数目A=T、G=C,所以(A+G)/(T+C)=1,B正确;C、G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故GC含量高的DNA热稳定性较高,C错误;D、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可使DNA的两条链打开,D正确。故选C。26.将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多代培养的细菌转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两代后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实验结果应为()A.B.C.D.【答案】B【解析】【分析】1、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2一条母链。、全含15N的DNA分子比纯含14N的DNA分子密度大,在密度梯度离心试验中,只含15N的DNA分子均位于试管下部,只含14N的DNA分子应位于试管上部,而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的DNA分子位置应位于前两者之间。【详解】将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多代培养的细菌转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两代后,得到22=4个细菌,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实验结果应为一半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另一半是两条链都含15N,则条带数是一半的重带,一半的中带,B正确,故选B。27.下列关于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而控制性状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C.基因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选择性丢失D.表观遗传是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2、基因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详解】A、由分析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而控制性状,A正确;B、由分析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B正确;C、基因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选择性表达,C错误;D、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识记表观遗传的概念和基因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8.如图甲表示野生型果蝇一条正常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乙、丙是两只变异果蝇相应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白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是等位基因B.乙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丙果蝇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灰身和棒眼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解析】【分析】1、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详解】A、白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B、乙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B正确;C、丙果蝇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即灰身基因突变为黄身基因,C正确;D、灰身和棒眼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A。29.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概率B.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C.基因检测可以精确地诊断所有类型的遗传病D.目前基因治疗只能治疗极少数单基因遗传病【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详解】A、近亲结婚造成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A正确;B、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B正确;C、基因诊断技术不能确诊所有类型的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D、基因治疗只能治疗极少数单基因遗传病,例如白化病、红绿色盲等,不能治疗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D正确。故选C。3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变异是否有利是相对环境而言的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知识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先梳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A正确;B、变异是否有利还是有害要相对环境而言的,B正确;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D、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31.暹罗斗鱼因其色彩艳丽而成为众多消费者青睐的观赏鱼品种。请回答问题:(1)为研究其鳞片颜色的遗传,将“铁锈蓝色”和“土耳其绿色”两种纯合斗鱼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亲本组合土耳其绿F1鳞片颜色F2鳞片颜色及数目/尾皇室蓝铁锈蓝(♀)×土耳其绿(♂)铁锈蓝(♂)×土耳其绿(♀)铁锈蓝12皇室蓝皇室蓝69641391277266组合1与2的杂交互为_______。F2鳞片颜色的分离比为_____,符合_____定律。(2)斗鱼的体色是由鳞片颜色和皮肤底色共同形成的。仅从皮肤底色来看,有红色和黄色两种。科研人员用纯合斗鱼作亲本,进行如下实验。①皮肤底色的_____色为显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②由杂交结果判断,斗鱼体色由_____对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③若F1与亲本中的铁锈蓝黄色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_____种。(3)科研人员通过系列杂交实验,进行多代选育纯化。遗传育种通常都要以选育出纯合品系为目标,其原因是____。【答案】(1).正反交(2).土耳其绿:皇室蓝:铁锈蓝≈1:2:1(3).基因的分离(4).红色(5).亲本红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都是红色(6).2(7).基因的自由组合(8).4(9).纯合品系后代性状能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解析】【分析】由表正反交实验分析,子一代自交,子二性状分离比均是1:2:1,说明控制鳞片颜色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且基因为与常染色体上。由遗传系谱图中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和为16,说明控制斗鱼的体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组合1与2的杂交互为正反交,若组合1为正交,则组合2为反交,反之亦然。F1自交,F2鳞片颜色的分离比约为1:2:1,说明控制鳞片叶颜色的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①根据亲本中黄色和红色杂交后代都是红色,可知红色是显性显性性状。②依据F2中中的性状分离比为3:1:6:2:3:1,和为16,是9:3:3:1的变形,说明斗鱼体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③设控制鳞片颜色的基因由A/a控制,则铁锈蓝为AA或aa、土耳其绿为AA或aa,控制红色和黄色的基因用字母B/b表示,假设铁锈蓝为AA,则土耳其绿为,F1aa(AaBb)与亲本中的铁锈蓝黄色(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为铁锈蓝红色:铁锈蓝黄色:黄室蓝红色:黄室蓝黄色=1:1:1:1,共四种表现型,若铁锈蓝为aa,则土耳其绿为AA,结果是一样的。(3)由于纯合品系后代性状能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遗传育种通常都要以选育出纯合品系为目标。【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和区别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32.玉米的紫株与绿株由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将某紫株玉米用X射线照射后,给绿株玉米授粉,F1共收获732株紫株玉米和2株绿株玉米。请回答问题:(1)玉米的紫株和绿株是一对_____性状。根据杂交结果判断,亲代紫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2)科研人员推测,F1出现绿株玉米可能是由于X射线的照射使紫株玉米在_____过程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为此,将F1中绿株玉米与_____(填“纯合”或“杂合”)紫株玉米杂交,后代均为紫株(F2),F2玉米再进行_________,统计子代(F3)性状发现紫株:绿株=6:1(≠3:1),该结果并不支持基因突变的假设。(3)为了进一步研究F1出现绿株的原因,用显微镜观察F1绿株玉米处于___________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发现6号染色体不等长的现象,示意图如下。①据此推测F1中出现绿株玉米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②请在图示基因位点中选择恰当位点标出F1绿株的基因组成________________。③科研人员发现同时含有两条异常6号染色体的个体致死,请据此解释(2)中F3紫株:绿株=6:1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遗传图解均可)。【答案】(1).相对(2).AA(3).减数分裂(4).纯合(5).自交(6).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四分体、联会)(7).染色体结构变异(9).缺失F1绿株的基因型为〇a,(8).与纯合紫株AA杂交,F2紫株基因型为1/2A〇和1/2Aa,F2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株(2/8AA、4/8Aa):绿株(1/8aa):1/8〇〇(致死)=6:1。【解析】【分析】1、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3、由题干信息“将某紫株玉米用X射线照射后,给绿株玉米授粉,F1共收获732株紫株玉米和2株绿株玉米”可知,紫株为显性性状,亲本紫株玉米的基因型为AA,F1紫株玉米的基因型为Aa。【详解】(1)由分析可知,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杂交结果判断,亲代紫株的基因型为AA。(2)若亲本紫株玉米用X射线照射后,使其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A基因突变为a基因,则F1中会出现基因型为aa的绿株玉米,将F1中绿株玉米与纯合紫株玉米杂交,F2全为紫株玉米(Aa),让F2紫株玉米进行自交,理论上F3中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紫株:绿珠=3:1,而实际上F3中紫株:绿株=6:1(≠3:1),该结果并不支持基因突变的假设。(3)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时期,即前期,所以要观察上图染色体现象,应选择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进行观察。①由题图可以看出,联会的两条6号染色体,其中一条缺失了部分片段,该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②F1绿株是由于a基因的等位基因A缺失而形成,故基因位置如图:③缺失F1绿株的基因型为〇a,与纯合紫株AA杂交,F2紫株基因型为1/2A〇和1/2Aa,F2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株(2/8AA、4/8Aa):绿株(1/8aa):1/8〇〇(致死)=6:1。【点睛】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遗传现象分析减数分裂过程,而且涉及到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点,难度较大,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获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33.脱氧胞苷由脱氧核糖和胞嘧啶组成,阿拉伯糖取代其中的脱氧核糖形成阿糖胞苷。阿糖胞苷与脱氧胞苷结构高度相似,可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请回答问题:(1)脱氧胞苷结合一分子磷酸形成_________,可作为DNA分子复制的原料。(2)DNA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____期,在相关酶的催化下,按照_____原则合成子代DNA。(3)骨髓造血干细胞正常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感染。急性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癌变,____增殖产生异常白细胞而引起的。结合DNA分子的复制推测,阿糖胞苷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机理可能是_____。(4)科研人员对阿糖胞苷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如下表。组别无复发生存率(3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持续缓解时间/d骨髓抑制反应肺部感染真菌感染低剂量组高剂量组50%380.1426.559.38%65.63%37.5%25%71.88%59.38%46.88%表中数据显示,高剂量组3年内无复发生存率及对患者的持续缓解时间均________低剂量组。同时,高剂量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更明显,其具体表现有____。(5)长期使用阿糖胞苷会使患者对其产生耐药性。为优化阿糖胞苷的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可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包括_____。【答案】(1).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2).间(3).碱基互补配对(4).造血干细胞(5).无法完成DNA复制(6).高于(7).肺部感染和真菌感染率比低剂量组高(8).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进行巩固治疗【解析】【分析】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详解】(1)脱氧胞苷结合一分子磷酸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之一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2)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分子的复制在DNA两条链为模板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3)白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急性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癌变,造血干细胞增殖过程中产生异常的白细胞引起的。由题干信息“阿拉伯糖取代其中的脱氧核糖形成阿糖胞苷。阿糖胞苷与脱氧胞苷结构高度相似”可知,阿糖胞苷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机理可能是无法完成DNA复制。(4)据表格数据可知,高剂量组3年内无复发生存率及对患者的持续缓解时间均高于低剂量组。同时高剂量组的肺部感染和真菌感染明显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更明显。(5)为优化阿糖胞苷的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进行巩固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点睛】本题以急性白血病为素材,考查了DNA分子的复制,癌细胞的特点及治疗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34.下图为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的一个家系图,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请回答问题:(1)据图初步判断,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是由位于____染色体上的____性基因控制,Ⅲ-4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2)对该家系中Ⅱ-5和Ⅱ-7的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发现二人均为杂合子。据此推测患者的基因型可能为a1a2。a1和a2均为A的_____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_____。(3)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病是由于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P蛋白结构异常导致的。①与正常P蛋白相比,其中一种异常P蛋白从第33位氨基酸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改变,且肽链更短,请解释该异常P蛋白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_____。②科研人员在Ⅰ-2、Ⅱ-5和Ⅱ-7体内均检测到异常P蛋白,请从蛋白质水平解释Ⅰ-2不患病而Ⅱ-5和Ⅱ-7患病的原因_____。【答案】(1).常(2).隐(3).100%(4).等位(5).Aa1、Aa2或Aa2、Aa1(6).控制该病的基因片段上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7).因为Ⅰ-2是杂合子,携带有致病基因,体P内会表达异常蛋白,但显性基因表达的蛋白能够行使正常功能,而Ⅱ-5和Ⅱ-7是隐性纯合子,体内只有异常P蛋白,因此患病【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遗传病,此类题型解题时应先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学生最好能熟练运用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无的特殊情况来判断。【详解】(1)Ⅰ-1和Ⅰ-2正常,却生出患病的女儿,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女儿患病,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因此该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Ⅱ-5的基因型为aa,Ⅱ-6正常,Ⅱ-5和Ⅱ-6婚配生出的儿子携带致病基因a的概率为100%。(2)a1和a2为A的等位基因;Ⅱ-5和Ⅱ-7是杂合子,表现型正常,而且患者基因型可能为a1a2,所以二者都含有治病基因,故基因型为Aa1、Aa2或Aa2、Aa1。(3)①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而该病的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异常P蛋白从第33位氨基酸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改变,且肽链更短,说明控制该病的基因片段上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②因为Ⅰ-2是杂合子,携带有致病基因,体内会表达异常P蛋白,但显性基因表达的蛋白能够行使正常功能,而Ⅱ-5和Ⅱ-7是隐性纯合子,体内只有异常P蛋白,因此患病。【点睛】需知隐性基因致病时,因杂合子含有显性的正常基因,所以会表达产生正常的蛋白质,这样有可能导致杂合子不会患病;蛋白质长度变短,可知终止密码子提前。35.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具有包膜结构的RNA病毒,由其引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请回答问题:(1)SARS-CoV-2通过其包膜上的刺突糖蛋白S与宿主细胞表面的_________特异性识别,从而侵染细胞。与DNA病毒相比,RNA病毒的突变率较_____。(2)2020年3月,中国科研团队对SARS-CoV-2与近缘冠状病毒的基因组保守序列进行测序,并计算出该序列中的突变率,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图1),对SARS-CoV-2的进化进行了解读。①系统发生树显示_________与SARS-CoV-2亲缘关系最近。②基因中发生碱基的_________都能引起基因突变。若突变不改变氨基酸序列则为同义突变,若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则为非同义突变。检测病毒基因组的碱基序列发现,SARS-CoV-2的非同义突变率/同义突变率<1,请从进化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3)研究人员分析来自公共数据库103株SARS-CoV-2的基因组,发现在一个保守序列的28144位点编码的氨基酸,约70%的病毒为亮氨酸(L),定义该类病毒为“L”型病毒,约30%病毒对应的氨基酸为丝氨酸(S),定义该类病毒为“S”型病毒。①通过与其他近缘冠状病毒的该保守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他近缘冠状病毒在28144位点与S型病毒相同,而与L型病毒不同,据此初步推测___________。A.L型由S型进化而来B.S型由L型进化而来C.S型和L型无亲缘关系②按照从患者体内提取病毒的时间和病毒类型,对SARS-CoV-2进行统计。结果(图2)显示,患者主要感染的是_____型病毒,尤其在1月7日__________更明显。科研人员据此推测该类型病毒的传播能力更强、潜伏期更短,随着医疗和隔离措施的加强,___________型病毒面临的选择淘汰压力更大,SARS-CoV-2毒株群体的_________发生了定向改变,病毒类型所占比例发生了变化。【答案】(1).受体(2).高(3).蝙蝠RaTG13(4).增添、缺失和替换(5).突变是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的,并且会根据环境淘汰不适应环境者(6).A(7).L(8).前(9).L(10).基因频率【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由于存在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详解】(1)病毒包膜上的某些蛋白可以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识别并结合,进而侵染细胞;RNA病毒多为单链,且RNA不如DNA稳定,因此RNA病毒的突变率较高。(2)①根据系统发生树,SARS-CoV-2与蝙蝠RaTG13由同一支系分化出来,即蝙蝠RaTG13与SARS-CoV-2亲缘关系最近。②基因突变包括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突变是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的,并且会根据环境淘汰不适应环境者,因此SARS-CoV-2的非同义突变率/同义突变率<1。(3)①其他近缘冠状病毒的28144位点与S型病毒相同,而L型与它们都不同,但在28144位点编码的氨基酸70%是L型病毒,30%是S型病毒,这说明L型实际上可能是由S型进化而来。②患者主要感染的病毒还是占比较大的L型病毒,尤其在2020.1.7前更明显,L型病毒占比达96.2%;2020.1.7后,L型病毒占比降低而S型病毒的占比上升,L型病毒面临选择淘汰的压力更大,SARS-CoV-2毒株群体基因频率发生了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