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课件_第1页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课件_第2页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课件_第3页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课件_第4页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新1、教育的重要性?2、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3、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拓展)4、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拓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1新课导航1、教育的重要性?2、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3、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拓展)4、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拓展)新课导航1、教育的重要性?2

对于战后的日本经济,美国总统特使小埃德温.卓克在1945年10月中旬交给杜鲁门的一份报告中说:“日本大城市的整个经济结构已经被摧毁”。东京700万人品中,500万人已经离开了这座已经毁坏了的城市……包括长崎、广岛在内,日本66个主要城市已经被炸毁,这些城市总计40%的地区被破坏,至少30%的人品无家可归。在最大的城市东京,65%的住宅被摧毁。在全国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大阪、名古屋,这一数据分别为57%和89%。”战后的日本——一片废墟对于战后的日本经济,美国总统特使小埃德温.卓克在1945年3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本的崛起2历史见证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4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日本崛起的原因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从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崛起之路来看,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依靠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而实现国家的崛起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5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美国在教育上的投入高达950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6.2万亿元),人均教育经费约为2900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9万元)。日本是当今世界GDP排名第三的国家,日本在教育上的投入是多少呢?据统计,日本教育经费投入约为15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万亿元),人均教育经费约为1200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7800元)。为何当今世界各国都如此重视教育?思考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6美国在教育上的巨大投入促进了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在科技领域称霸世界,拥有一大批高科技巨头,如苹果、微软、Facebook、谷歌等。这些高科技企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日本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享誉全球,涌现了大量科技巨头,如索尼、松下、丰田等。而且截止目前,日本共有26人获得诺贝尔奖,为全球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教育的回报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竞争。美国在教育上的巨大投入促进了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在科技领7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面性作用。②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重要性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8

2018年10月,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了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562.01亿元,比上年的38888.39亿元增长9.45%。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连年提升,也反映出国家相关机构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愈加提升。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2018年10月,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了20179思考与讨论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为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回报?思考与讨论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为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回报?10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2.2000年,初步实现“两基”战略目标。3.2011年全面完成“两基”战略任务,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从一个文盲大国、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1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5年,我国启动了“211工程”,计划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1998年,我国启动了“985工程”建设,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2017年,我国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比上年增加35所,增长1.35%。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人数雄踞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5年,我国启动了“211工程”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教育大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教育大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13全国211、985学校分布如下:北京26所;江苏11所;上海9所;陕西、湖北各7所;四川5所;辽宁、天津、广东、黑龙江各4所;吉林、安徽、山东、湖南各3所;福建、新疆、重庆各2所;内蒙古、河北、山西、浙江、江西、河南、广西、云南、贵州、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各1所。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全国211、985学校分布如下:北京26所;江苏11所;上海141.城乡办学条件不均衡:农村地区中小学校舍和教辅用房面积和质量远低于城市,一些贫困农村小学校舍破旧不堪,硬件设施落后,电脑、实验室、语音教室、、图书数量等明显落后于城市。2.城乡教室资源不均衡:教师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城乡差距。农村小学教师紧缺、专业不对口、跨年级教学等情况大量存在。3.生源数量不均衡:生源向城镇的流动导致了农村出现“超小班”和“超大班”的情况。4.生源质量不均衡:城区优中选优,农村劣中汰劣。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1.城乡办学条件不均衡:农村地区中小学校舍和教辅用房面积和质15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排名1美国324人2英国108人3德国73人4法国49人5日本30人6瑞士18人7加拿大13人………………21中国2人2019QS世界大学排名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美国斯坦福大学3美国哈佛大学4美国加州理工学院5英国牛津大学6英国剑桥大学………………17中国清华大学30中国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各国诺贝尔奖16我国教育现状成就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成为了世界教育大国。②我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③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人数雄踞世界第一。局限①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②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突出,城乡、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③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完全承担起科技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作用。我国教育现状成就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17知识拓展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考热点)解题思路小提示(1)必要性(科教和教育的现状)(2)重要性(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3)实施科教兴国的意义知识拓展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考热点)解题思路小提示18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考热点)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根本的变化。(科技重要性)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面性作用。(教育重要性)③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竞争。(科技教育重要性)④目前,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科技教育现状)⑤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有利于缩小我国在科技和教育上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利于提高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考热点)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拓展:我国怎样实施科教兴国?(中考热点)总结提升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与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②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完善发展教育、科技的基础设施;③落实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④建立科技创新奖励体制,调动人们创新的积极性;⑤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科技、教育发展;⑥坚持依法治国,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为创新提供法律保障;⑦落实“四个尊重”方针,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⑧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选拔体制;⑨坚持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国家:拓展:我国怎样实施科教兴国?(中考热点)总结提升①以经济建20①树立远大理想,艰苦奋斗,立志为国家的科教事业作贡献②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的能力;③勤于思考,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质疑,善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⑤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做到有所发明创造;等青少年:怎样实施科教兴国?①树立远大理想,艰苦奋斗,立志为国家的科教事业作贡献青少年:21课堂小结1、教育的重要性?2、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3、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拓展)4、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拓展)课堂小结1、教育的重要性?22谢谢观赏谢谢观赏2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新1、教育的重要性?2、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3、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拓展)4、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拓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24新课导航1、教育的重要性?2、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3、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拓展)4、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拓展)新课导航1、教育的重要性?25

对于战后的日本经济,美国总统特使小埃德温.卓克在1945年10月中旬交给杜鲁门的一份报告中说:“日本大城市的整个经济结构已经被摧毁”。东京700万人品中,500万人已经离开了这座已经毁坏了的城市……包括长崎、广岛在内,日本66个主要城市已经被炸毁,这些城市总计40%的地区被破坏,至少30%的人品无家可归。在最大的城市东京,65%的住宅被摧毁。在全国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大阪、名古屋,这一数据分别为57%和89%。”战后的日本——一片废墟对于战后的日本经济,美国总统特使小埃德温.卓克在1945年26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本的崛起2历史见证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27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日本崛起的原因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从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崛起之路来看,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依靠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而实现国家的崛起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28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美国在教育上的投入高达950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6.2万亿元),人均教育经费约为2900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9万元)。日本是当今世界GDP排名第三的国家,日本在教育上的投入是多少呢?据统计,日本教育经费投入约为15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万亿元),人均教育经费约为1200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7800元)。为何当今世界各国都如此重视教育?思考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29美国在教育上的巨大投入促进了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在科技领域称霸世界,拥有一大批高科技巨头,如苹果、微软、Facebook、谷歌等。这些高科技企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日本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享誉全球,涌现了大量科技巨头,如索尼、松下、丰田等。而且截止目前,日本共有26人获得诺贝尔奖,为全球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教育的回报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竞争。美国在教育上的巨大投入促进了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在科技领30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面性作用。②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重要性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31

2018年10月,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了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562.01亿元,比上年的38888.39亿元增长9.45%。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连年提升,也反映出国家相关机构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愈加提升。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2018年10月,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了201732思考与讨论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为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回报?思考与讨论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为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回报?33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2.2000年,初步实现“两基”战略目标。3.2011年全面完成“两基”战略任务,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从一个文盲大国、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4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5年,我国启动了“211工程”,计划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1998年,我国启动了“985工程”建设,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2017年,我国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比上年增加35所,增长1.35%。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人数雄踞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5年,我国启动了“211工程”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教育大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教育大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36全国211、985学校分布如下:北京26所;江苏11所;上海9所;陕西、湖北各7所;四川5所;辽宁、天津、广东、黑龙江各4所;吉林、安徽、山东、湖南各3所;福建、新疆、重庆各2所;内蒙古、河北、山西、浙江、江西、河南、广西、云南、贵州、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各1所。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全国211、985学校分布如下:北京26所;江苏11所;上海371.城乡办学条件不均衡:农村地区中小学校舍和教辅用房面积和质量远低于城市,一些贫困农村小学校舍破旧不堪,硬件设施落后,电脑、实验室、语音教室、、图书数量等明显落后于城市。2.城乡教室资源不均衡:教师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城乡差距。农村小学教师紧缺、专业不对口、跨年级教学等情况大量存在。3.生源数量不均衡:生源向城镇的流动导致了农村出现“超小班”和“超大班”的情况。4.生源质量不均衡:城区优中选优,农村劣中汰劣。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1.城乡办学条件不均衡:农村地区中小学校舍和教辅用房面积和质38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排名1美国324人2英国108人3德国73人4法国49人5日本30人6瑞士18人7加拿大13人………………21中国2人2019QS世界大学排名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美国斯坦福大学3美国哈佛大学4美国加州理工学院5英国牛津大学6英国剑桥大学………………17中国清华大学30中国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各国诺贝尔奖39我国教育现状成就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成为了世界教育大国。②我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③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人数雄踞世界第一。局限①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②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突出,城乡、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③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完全承担起科技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作用。我国教育现状成就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40知识拓展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考热点)解题思路小提示(1)必要性(科教和教育的现状)(2)重要性(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3)实施科教兴国的意义知识拓展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考热点)解题思路小提示41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考热点)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根本的变化。(科技重要性)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