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安徽专利战略研究(下)专利战略研究课题组2002年5月三、“十五”时期安徽省专利发展环境分析(一)专利发展(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国际形势与发展趋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进入空前活跃的阶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这一时期,并将成为21世纪很长一个时期的主流。这种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保护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面临挑战,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不断扩大,权利内容不断得到强化。如在专利领域,美国已对含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载体、基因工程、网络上的经营模式等发明给予了专利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空间受到极大扼制。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专利保护的范围,已成为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世界银行在1998年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日益强化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立法,面临着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差距的危险。"实际上,这一问题已经显露出来。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司正在取得知识产权的优势地位,其知识产权覆盖了基本的研究手段和市场化产品,给新的公司和研究者,特别是给发展中国家的进入,造成了极大困难。2、知识产权执行得到强化。这是由美国率先发起和推行的。美国一方面通过其综合贸易法案301条款,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知识产权与贸易制裁相联系,以达到其加强在其他国家对美国人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目的。近几年来,美国每年都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实施对我国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又率先发起关贸总协定知识产权协议的谈判,在TRIPS协议中将知识产权与贸易直接挂钩,并且引入了统一的争端解决机制。这样,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状况和水平如何,已经不能完全由其自主决定,而在相当程度上交由世界贸易组织来评价、决定。近年来,美国率先建立了由司法部和专利商标局牵头,联邦调查局、海关和其他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部际协调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知识产权的执行。韩国、日本的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也设立了专门机构,除了收集、跟踪、监督其本国的知识产权执行情况外,还特别关注本国知识产权在国外被侵害的情况。据日本该机构宣称,发生在中国侵犯日本的知识产权案件达180多件,仅次于日本国内。3、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从自身利益出发极力在国际上推行专利审查国际化,主张建立世界专利。这实质上是在推行专利全球一体化,即打破专利的地域性限制,由少数几个国家负责专利审查和授权,其他国家承认其审查结果。上述主张尽管具有提高专利审查效率、降低专利制度运行成本的积极意义,但也应看到这样做法将更有利于使跨国公司用低廉的成本获得广泛、有效的保护。特别是一旦他们的主张成为现实,传统知识产权制度的"地域性"原则,即国家主权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体现将受到严重损害,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4、知识产权保护已日益成为跨国公司争得国际市场份额和市场优势,打击、挤压竞争对手的重要战略和策略。他们的做法是在其投资所向,让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先行,形成独占的市场。其具体策略是在贸易和技术出口目的国先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搜集该国企业的事例,并且往往是在发生侵权、假冒的初始阶段让该国的企业使用其技术,一旦这些企业形成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并对其技术产生依赖时,再提出强有力的权利要求,进行打击、挤压,大面积收取知识产权使用费。微软、菲利浦公司指控我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就是例证。最近,我国DVD播放机海外遭当地海关扣压的风波,更引发出人们对有关知识产权的关注。中国DVD专利危机只不过是外国企业向中国发动专利围剿的第一波浪潮。我国加入WTO后,关税壁垒将逐步取消,而技术壁垒作用则更显突出,各国会利用技术壁垒来保护自己的企业和市场,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会越来越多。5、一些发达国家提出明确的本国知识产权战略,并把其作为振兴本国经济、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美国早在80年代就已经把知识产权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一项战略举措,并从政策和法律的不同角度,从振兴本国知识产权制度和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协调两个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目前的结果看,美国知识产权战略意图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据了解,日本和欧盟也分别制定了各自面向21世纪的知识产权战略。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发展,深刻表明了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经济、科技乃至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突出。正因为如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支柱之一。围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关贸总协定谈判范围内,发展中国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这场斗争始终围绕着"强化"还是"合理"保护知识产权问题展开,其实质在于世界各国应当如何共享由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利益。由于这场斗争的力量对比相差较大,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斗争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被进一步边缘化。在知识产权制度日趋国际化、关税壁垒逐渐拆除、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按照TRIPS协议的原则,各成员国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将执行最惠国待遇原则,并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民待遇扩大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成员国。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将步入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平台,传统的“超国民待遇”将要被破除。由于科学技术的供应源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势必会加强跨国公司在技术供应方面的自然垄断地位,这种技术的独占将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市场的垄断权。在此情形下,技术的转移将会出现更多限制性的商业做法,迫使中国的企业不得不付出更为高昂的成本以获取外国的先进技术,从而失去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对于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特别是包括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性价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如国外领先的集成电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步伐会相对放慢。此外,加入WTO以后,某些长期以仿制为主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会切断国内一些行业依靠国外现成产品来获得原始技术的渠道,迫使这些行业放弃原有的仿制发展模式,自行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而使产品的技术壁垒升高,使技术单元向大的方向演化。可见,加入WTO后,会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特性、社会分工以及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和法律,使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单元演化生成新的特点,不同产业会出现技术单元细化的趋势,小技术单元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国国情所致,传统的“先进”产业和部门往往是靠间接取得的西方技术成果进行研发和生产的。在以往关税壁垒、与世隔绝的年代,这样的生产方式当然不会遭遇任何麻烦。然而,加入WTO以后,随着关税壁垒的拆除,中国的任何企业都势必要暴露在国际市场的“光天化日”之下,任何技术成果的引进或使用都必须要完全符合WTO的TRIPS协议,而不再可能是“暗渡陈仓”,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产业的战略调整将势在必行。(二)新环境下安徽省专利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就是要尽快地、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这种能力从哪里来呢?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鼓励技术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一种机制和一种制度,为技术创新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国外几百年专利制度的历史和国内十几年的实践以及有关理论研究都表明,专利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推动和保护技术创造的长期稳定起作用的强有力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有效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发展成绩是很明显的。即使在国际环境动荡、市场供求发生重大变化的“九五”期间,安徽省GDP增长速度年均仍达到10.4%,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但由于安徽省工业基础较薄弱,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也落后。安徽省"十五"规划确定了以加快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制定的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结构调整也要加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赶上全国步伐,进而争取走在全国前列。而要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除了要充分挖掘、利用好自身资源条件和外部有利时机外,关键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要努力增强各经济主体的专利意识,充分认识到加快专利发展是“十五”时期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实现安徽经济跨越的重要手段。面对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霸权,与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关系日益紧密的新的经济环境,并且面对安徽的专利发展排名在全国后10名的弱势,安徽的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全省专利发展的严峻性,积极适应国际化的知识产权的要求并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首先,安徽的企业需要更新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几乎竞争中的每个企业都想追逐超竞争的垄断性利润;另一方面,高度的垄断利润又必定会招致模仿和假冒。从实质上看,知识产权是一种保护垄断的合法形式,因此,它极有可能被权利人用来获得一种保护性的垄断利润。面对无论是经济力量还是技术力量都十分强大的西方发达国家,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在遵守世贸组织原则的前提下,该如何发展自己的独立技术或具有利润或附加值的技术?就企业而言,当然也包括政府,应该考虑知识产权是历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既要保护知识产权,又不能让知识产权变成垄断或垄断利润,阻碍公众享受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或者阻碍新的发明创造。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如果简单化地照搬WTO的规定来保护知识产权,而不是以增进人类财富为目的促进技术、知识的传播和普及,那么,人类社会就不能共享已有的发明成果,其最后结果有可能导致形成少数人或少数国家对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垄断。其次,安徽的企业需要制定应对策略。只有依靠专利依法保护研制的高科技成果,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针对“入世”后的形势,企业在保护和鼓励发明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考虑智力劳动及其报酬的合理性。法律和政策应该明确规定技术淘汰的期限,并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弱化保护程度和条件,限制不合理的定价和利润,防止借口知识产权保护牟取超额或垄断利润。第三,无论企业还是政府,对于安徽专利发展所面临的以下几大矛盾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研发投入强度低,专利创新源头不足;二是重成果、轻专利,专利意识淡薄;三是专利申请数量少,创新水平低;四是专利激励机制不完善,产权严重流失;五是自主知识产权少,出现受制于人的局面;六是专利交易障碍大、交易成本高;七是专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滞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知识产权在科技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江总书记指出"要把经济命脉和某些关键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国家的手里"。进而明确指示要"大力支持专利工作,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扶植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高技术产品成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专利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知识前沿技术能力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标志。特别是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一项科研成果如果没有专利制度的保护,只能是一项不完善的成果,其价值无从体现。因此我们说专利技术是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专利的发展。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法律制度。当前,要发展安徽省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专利制度,认真分析安徽省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专利战略,走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相结合的道路,从提高安徽省科技和专利工作水平着手,提高科技和专利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实现安徽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四、专利发展战略的模式及安徽省的选择(一)专利战略类型专利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主动地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及其种种方便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推进专利技术开发、控制独占市场;为取得专利竞争优势,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总体性谋划。打开市场、占领市场、最终取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占领市场是专利战略目标的核心内容。在专利战略制定和应用过程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变化,但可归纳为总体专利战略和具体专利战略两种类型:总体专利战略是在一定行政区域内,通过加强对专利制度的正确运用来提高区域内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个行政区域整体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战略。总体专利战略依赖于各具体专利战略的实施;具体专利战略是具体企业运用专利制度来提高本身或某项技术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谋略。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和护身符,具体专利战略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但最主要的可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两种。1、专利进攻战略专利进攻战略是指积极、主动、及时地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为企业争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的战略。专利进攻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基本专利战略:准确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技术核心基础研究作为基本专利来保护,从而控制该技术所在领域的发展。(2)外围专利战略:在自己的基本专利周围设置许多原理相同的小专利组成专利网,防御他人对该基本专利的进攻;或在他人的基本专利周围设置自己的专利网,增强对抗能力,以减少该基本专利的控制。(3)专利收买战略:将竞争对手的专利全部收买,来独占市场的战略。(4)专利有偿转让战略:在自己众多技术领域取得的专利权中,对自己并不实施的专利技术,通过完全出让专利权或许可证贸易等方式换取资金赚取利润。(5)专利与产品结合战略,即在许可他人使用本企业专利的同时,将自己的产品强加于对方,提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战略。(6)专利与商标结合战略,即把专利的使用权和商标的使用权相互交换的战略。(7)资本、技术和产品输出的专利权运用战略,即在资本、技术和产品输出前,先在输入国申请专利,保护资本、技术和产品的独占权的战略。(8)专利回输战略,即对引进专利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后,形成新的专利,再转让给原专利输出企业的战略。2、专利防御战略专利防御战略是指防御其他企业专利进攻或反抗其他企业的专利对本企业的妨碍,而采取的保护本企业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战略。专利防御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取消战略,即针对对方专利的漏洞、缺陷,运用无效程序,使对方所取得的专利不能成立或者无效的战略。(2)公开战略,即本企业没有必要取得专利权但若被其他企业抢先取得专利又不利于本企业时,采取抢先公开技术内容而阻止其他企业取得专利的一种战略。(3)交叉许可战略,即企业间为了防止造成侵权而采取的相互间交叉许可实施对方专利的战略。(二)国外专利发展战略模式及特点1、发达国家的专利战略状况发达国家凭借较高的科技水平,较早地建立了专利制度,并较早地展开了以竞争为目的的专利战,其发展战略不尽相同,而且随着科技与经济地位的升迁不时加以调整。以美国为例,作为当今世界头号经济、科技大国,其运用专利战略已达80年之久,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为了技术垄断,并占领国外市场,主要采用了基本专利战略加专利网战略,同时辅以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强制其它国家按照美国的专利保护方式保护美国的优势和经济往来,因此呈现出进攻型特点。又如日本,其科技水平二战后经历了复苏、发展的过程,在初期由于要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加上受到美国的专利进攻,其在战略上采取防御方式,创造了“以小制大”的外围防御式战略。随着自主开发专利技术的增加及基础研究工作的加强,向国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输出专利技术的剧增,又建立了进攻型的专利战略,具有攻守兼备的特点。2、发达国家专利战略的特点首先,各国专利拥有量是竞争实力的象征。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追逐专利申请量也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加强和完善专利制度是保护和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的法律行为,除了修改专利法达到保护本国的发明创造之外,发达国家还建立许多有效的行政措施来奖励发明创造,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发明创造积极性;通过投入大量R&D(研究与发展)经费,支持着本国的发明创造和保证专利拥有量的增加。在对发达国家的专利战略研究中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专利战略的完善程度与实施的有效性是与专利的拥有量成正比的。其次,充分利用专利网进攻和防守。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保持优势和市场占有率,在一项技术发明之后,就对研究申请不申请专利、是将全部技术申请还是部分申请、申请时间地点范围等做了认真研究。在申请之初,要在该基本专利周围同时申请一些外围专利,构成一道防护的专利网,阻止他人的侵入或防止他人的外围专利钳制。如日本企业在对付国外专利时,采用的专利网战略。其专利更多的属于改进专利、应用专利等外围专利,甚至是实用新型专利,这些大部分是基于设置专利网而出现的。再次,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专利战略作为技术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技术开发战略的实施服务的。在发达国家中,由于技术水平和发展的起点不同其技术开发战略就不同。日本从1950年到1975年25年间,共引进技术25700项,支付技术转让费57.3亿美元。这些技术的引进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关键原因是由于日本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工作,政府在不同时期适时地调整有关政策、提供资金、加强科研力量、奖励消化吸收、协调消化吸收工作。日本产业在引进技术、形成后发优势过程中,采取了“目标工业”政策,完成了技术引进一仿制一改革一创新的全过程,走向了“技术立国”的工业目标。最后,专利战略的国际贸易政策。由于国际贸易飞速发展,世界成为商品流通的大市场,各国都在努力提高本国市场占有率。发达国家往往将专利战略融合于贸易政策中。美国较突出,一方面保护国内市场,根据70年代修改的关税法第337条款规定,授权政府行政部门的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受理国外进口货物侵犯美国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或商业秘密法的案件,借以阻止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另一方面,美国于1988年8月出台了《美国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的特殊条款来进攻其它国家的市场,并利用国际组织进行多边谈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美国极力倡导保护知识产权,以掩盖其技术保护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从而达到既垄断技术又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目的。3、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战略特点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实力差,各国科技水平不同,决定了其科技发展战略、专利战略也有所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新兴的工业国韩国和科技水平较高的印度。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并实施专利战略过程中,呈现几个特点:(1)经济与科技落后使差距日渐加大科技发展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保证。由于经济实力差,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投入一直很低,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科技落后,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2)技术的获得与开发如何获得技术,成为发展中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应用引进的先进技术成为振兴经济的生长点。通过消化吸收外国技术,创造出新的技术,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是发展中国家所追求的。韩国在经济发展之初,确定的技术开发道路是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重新装备工业,奠定经济发展基础。1988年韩国支付的专利费用为6.67亿美元,比1987年的5.237亿美元增长了12.91%。若没有较强的R&D能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这些专利的实施是十分困难的。(3)反对垄断对策的制定由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技术垄断政策,发展中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印度政府每年根据《工业发展调整法》颁布一次《工业管理准则》,对印度的工业发展政策、技术引进政策等作出规定。有效地限制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并保护了国内现有的技术。(三)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专利战略1985年4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标志着我国专利制度的正式建立。为进一步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接轨,1992年9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正在建立以追随型为主、防御和进攻相结合的专利发展战略模式,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1、提高科技水平,加大科研投入;2、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3、吸收引进技术进行创新,逐步建立自己的专利战略体系;4、增强全民专利法律意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专利制度。(四)安徽省专利发展的战略定位和重点领域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由于安徽省科技开发投入少,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能力相对较低,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安徽省专利工作面临的最急迫问题是如何尽快提高企业法人对专利的认识。市场竞争不仅表现为技术竞争,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我们的许多企业对此尚无清醒的认识。从全国范围看,我国专利局受理的专利申请统计表明,在微电子、通信等众多高新技术领域,70%以上的发明专利是外国公司申请的。这就意味着今后10年到20年,这些相应技术领域的中国市场将被外国大公司所垄断,而且这种垄断是合法有效的。假如我们明天开发成功某种高新技术产品后,其技术特征已落入人家专利保护的范围,其结果必然是无法转化为商品,无法形成应有的竞争实力。我们的研究开发投入岂不白费?其实,已有国内企业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例如青岛海尔集团,为占领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正以每天申请1.5件专利的速度为将来的市场扩充空间;而海信集团总裁更是明确表示:“只有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成功者,否则,我国的家电企业只能沦为外国企业的打工者。我们海信决不做外国企业的打工、加工企业,要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反观安徽省企业,很多企业经营者不懂甚至不知专利为何物,即使开发出新的产品,也未能意识到申报专利,其结果是本应独享的技术却被他人用作与自己竞争的法宝,企业发展的机遇就这样丧失了。这样惨痛的教训在安徽省并不少。专利认识问题还表现在:企事业法人单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的有效产出,同其投入不成比例。根据统计,安徽省专利申请中65%是权利归属个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而国外申请量中作为个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只有10%,其他全是归属法人的专利申请。这说明安徽省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对专利的认识尚有很大差距。综上所述,安徽省的技术经济环境及专利状况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缺乏基础性研究及高层次应用开发类技术依托的情况下,引进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是安徽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条主要途径。因此,在总体战略上,应模仿日本模式,选择以保护为主的专利创新战略,即在广泛开发技术创新的同时,强调专利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专利制度的各种有效机能,以各企事业单位专利效能的提高,催化其总体效益的提高,达到全省规模效益提高的目的。在总体战略上,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支持引导全社会运用专利制度促进安徽经济发展。在具体专利战略方面,各企业则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战略。总体专利战略:运用专利制度促进安徽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安徽的资源条件,采取适合省情的专利发展战略,并且抓住东部发展、西部开发的机遇。对东部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先进的专利,我们要积极学习、引进,并且要注重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形成改进专利,从而进行专利回输。对西部不发达地区,我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和专利的输出,扶持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农业、纺织、冶金、家用电器、食品加工及中成药生产等领域,我们有一定的技术或产业优势,这些领域的科研成果要积极申请专利,抢占技术的制高点,取得竞争优势。在一些相对较落后的领域,我们宜采用引进、消化、吸收的专利战略,加快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最后,要处理好专利与创新的关系。专利本身就包含有创新,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发展才有新的成果。只有通过专利保护,才能巩固成果、运用成果、发展成果。1、 加强优先发展战略:在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加强专利发展优先发展战略,也就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根据有关国际专利分类的最新统计,没有一个国家取得了在所有领域都居领先地位的优势,即使是美国也不例外。这就说明,经济全球化也体现在各国相互依赖的意义上,只不过是各自依赖的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以推论,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确定重点,优先发展。加快专利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安徽省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目前,安徽省一些行业专利发展与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总趋势,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很不适应。根据安徽省经济、产业发展情况,我们认为应在日用电器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优势行业和中医药、电子信息等代表安徽省高科技发展方向的重点领域加强专利研究,实行优先发展战略。建议在此行业以重点企业、重点研制单位和重点项目为依托,开展全行业的专利工作,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增强安徽省重点产业和优势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安徽省经济在经历了“八五”时期的高速增长后,出现了明显的周期性调整。“九五”期间,全省经济在增长速度放慢的同时,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在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三次产业比例由“八五”末的29:45.4:25.6演变到2000年的24.1:42.7:33.2,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到“二三一”质的突破。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三次产业中第二、三产业比重的高低、各产业内部新兴产业比重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层次的高低。目前安徽省产业结构不论是三次产业结构还是各产业内部结构都存在层次偏低的问题。2000年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8.2个百分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低于全国8.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值构成中居前五位的为电气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仍是传统产业为主;代表新兴产业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比重仅为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8%)近6个百分点(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全国工业产值构成中已居第一位)。传统产业的边际收益趋于下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水平、低层次、小规模、粗放式的重复生产,在买方市场下越来越缺乏竞争力。在结构调整日益加快、市场争夺更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结构转换缓慢给当前经济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困难,突出表现在需求不足、过度竞争、企业亏损、失业增加等。结构转化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提高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面对的国际环境是:一是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一方面,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正在加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内部正在加速实现其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二是一国(地区)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受大型跨国公司的牵制作用加大。三是全球化驱使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趋向以战略性资源整合为基础。加快结构转换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抓住当前国际经济处于大调整的时机,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对下个世纪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争取到有利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短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也是安徽省的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代表着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缩短安徽省与我国以及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关键。“十五”期间,在充分考虑国际环境变化的前提下,根据国情省情,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走向以战略性资源整合为基础的产业调整,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提高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加快专利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1)以日用电器制造业为主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近几年,作为安徽省新兴产业代表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1999年和2000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分别为14%和17%。其中的子行业日用电器制造业更是增势强劲,主要产品产量在全国居于前列,1999年和2000该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分别高达23.7%和20%,2000年工业总产值实现82.3亿元,其中新产品产值是50.7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2%,比上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日用电器制造业整个行业的市场增长率、行业贡献率、行业区位商分别是:19.1%,3.9%,1.52。其中,家用电冰箱达到169.94万台,家用洗衣机达到131.70万台,分别位居全国的第3位和第5位,家用空调器115.8万台,三大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2.9%,81.7%,84.4%。产品出口的区域多元化趋势明显,由亚洲、非洲等传统出口地区扩展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如荣事达集团公司的产品出口由原来的30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现在美、欧、非、澳、亚五大洲130个国家和地区,营销网络遍及世界各地。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以荣事达集团公司、美菱集团为代表的日用电器制造商广泛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向纵深发展。国家级技术中心美菱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和中科院共建食品保鲜研究所和纳米家电研究中心,开发出保鲜冰箱和纳米抗菌板材。1999-2000年,安徽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利申请量达55件,占全省工业行业申请量的近四分之一,在全省工业行业中居第二位;拥有发明专利数为54件,也占全省工业行业申请量的近四分之一,在全省工业行业中居第一位。对于这样一个具有比较优势且创新能力很强的行业,专利工作只要进一步加强,就一定可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的企业,极大的提高这些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安徽省工业的迅速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2)纺织业纺织业是安徽省传统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大户,安徽省的纺织资源十分丰富,棉、麻、丝产量一直名列全国前茅。2000年,安徽省棉纺织业、麻纺织业和纤维原料初步加工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103.68,占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2%,实现销售收入94.9亿元,利税总额7.34亿元,占整个行业利税总额的92.8%,完成出口交货值23.03亿元,居全国纺织业的前列。2000年安徽省纱和布的产量分别达到27.51万吨和7.4亿米,都居全国第8位。加入WTO后,随着纺织品配额这一贸易壁垒的逐步取消,安徽省纺织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目前安徽省纺织业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管理体制落后,设备老化,开发新产品能力严重不足。1999-2000年,安徽省纺织业专利申请量仅为1件,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件,在在全省工业行业中处于下游水平,有相当多的企业和专利工作没有走上正常轨道。纺织业专利发展的落后与其在全省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与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总趋势,与建立现代纺织企业制度很不适应。对于这样的行业,迫切需要加强专利工作。建议在此行业开展重点企业、重点研制单位和重点项目的全行业的专利工作,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增强安徽省纺织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一直是安徽省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钢铁和有色金属产品市场需求增加,行业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主要产品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整个行业的市场增长率、行业贡献率、行业区位商分别是:16.1%,6.48%和0.74。现有生产厂家53家,其中马钢已形成年产450万吨生铁、450万吨钢、420万吨材生产能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拥有我国最先进的热轧大H型钢生产线和我国最大的车轮轮箍专业生产厂,建成了车轮、轮箍、高速线材、H型钢、棒材等15条国际标准生产线,形成了具有马钢特色的“线轮板型”产品结构,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的钢材产品达到钢材产品总量的80%,有38个产品荣获国家、省优质产品称号,“线轮板型”四大系列产品全部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其中车轮产品还通过了北美AAR认证,产品出口到36个国家和地区,创汇1.05亿美元。合钢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达14.84亿元。马钢、合钢2个大型钢铁企业围绕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增产“双高品种”,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新品种,能源消耗指标显著下降,产品的单位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增产。1999-2000年,安徽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利申请量达15件,占同期全省工业行业申请量的5.2%,拥有发明专利数为21件,占全省工业行业申请量的近10%,该行业专利发展情况在全省工业行业中处于中上等水平。在此行业以马钢、合钢重点企业为典型,实行专利优先发展战略将进一步提高该行业的竞争力。(4)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医药、电子通讯等制造业高新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方向,专利发展水平是其竞争力的集中表现。中医药、电子通信、新材料、新能源等代表今后我国高科技发展方向和重点的领域,也是今后专利发展,尤其是发明专利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关键领域。“十五”期间,在高新技术发展重点上,安徽省应优先发展新材料、软件、信息网络、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现代中药等五大特色群,并推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安徽省目前已建成各类开发区23个,在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在为高新技术提供“孵化器”方面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也是安徽省发明专利的重要来源。此外,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基地资1999年8月被列入国际火炬计划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来,目前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同时,安徽省尤其是合肥市是高校和研究机构较为集中的地区,一些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入中国科大、合工大以及电子工业三十八所、四十三所,科学院智能所、物理所等有云集于此,每年他们都有相当多的科研成果问世,这也是安徽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所在。“十五”期间,安徽省要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开发区、科研机构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龙头和核心作用,使全省专利申请量,尤其是发明专利申强量再上一个新台阶。2、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跨越式专利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引进国外或省外先进的技术产品专利,并加以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自己的专利,以此同外国专利权人实施“交叉许可”战术,使自己获得跨越式的发展。根据省情,我们认为,安徽省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应采取跨越式发展的专利战略,通过购买或许可证贸易方式获得专利技术,加以开发利用,对引进专利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后,形成新的专利,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技术实力。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1985-1999年,我国专利局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共计27万件,其中国内申请为13万件,来自国外的有14万件,国内外专利申请的数量差别不大,但申请内容却大相径庭。国内的发明专利多集中在中药、食品等我国传统的领域。而国外来华申请的发明专利集中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其中光学记录占95%、无限传输占93%、移动通讯占91%、西药、遗传工程等都超过65%。用自己独创的技术交叉许可换取所需要的外国专利技术,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黑龙江省哈飞工业集团引进消化先进专利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直九直升机是哈飞工业集团公司全额贷款2亿多元引进法国海豚直升机专利技术生产的、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现代直升机。直九技术的引进和国产化研制成功,使我国直升机研制水平一举跨越了30年,达到世界80年代水平。尤其是复合材料技术的大量应用,不仅使哈飞在复合材料先进工艺、检测试验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标准接轨,而且为我国现代直升机研制,特别是专用武装直升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与国外专利发展巨大差距的严峻形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安徽省专利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应选择通过引进国外或省外先进的技术产品专利,并加以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十五”期间,安徽省主要对汽车等支柱产业实行专利跨越式发展战略。汽车制造业:安徽省是全国几个主要汽车生产省之一。安徽省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00年产量达到10.7万辆,居全国第6位,1999年和200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0%和28%。现有厂家69家,整个行业的市场增长率、行业贡献率、行业区位商分别是19.1%,3.9%和1.52。安徽省汽车制造业的特色产品是客车底盘、中高档客车和载重汽车。载重汽车和客车是安徽省汽车制造业两大拳头产品,其工业总产值之和、产品销售收入之和分别占整个行业的57%和63%。凯斯鲍尔豪华大客车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奇瑞轿车拥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3项发明,7项实用新型),但安徽省汽车业存在着布局分散,企业多而不强等问题,入世后关税的降低和相关服务的开放,将会给安徽省汽车制造业带来较大的冲击。1999-2000年,安徽省汽车制造业归属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专利申请量为12件,占同期全省工业行业申请量的4.2%,拥有发明专利数为10件,占全省工业行业申请量的近10%,该行业专利发展情况在全省工业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汽车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高。即将到来的汽车技术革命,对我国来说是个百年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国面临着两种发展战略的选择:一是对传统技术继续实施赶超战略,追赶今日之辉煌;另一种是实施跨越发展战略,集中国力参加到汽车技术革命中,以争取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在汽车技术革命中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创造出在新技术基础上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己品牌的“中国新一代汽车”。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在面对全球化、技术革命和向知识经济演进的新竞争格局中,都必须采用新观念以制定新战略。发达国家都在竭力强化政府作用,寻求各自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途径。概括地说,即由政府支持、组织或直接向研究开发项目投资,政府要在提高人的技能及科研开发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是一个国家获得和保持以知识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的关键。中国的汽车企业必须集中力量,摒弃无效的竞争,政府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以汽车技术革命为契机,实施跨越发展战略,以政府为主导,合作开发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与品牌的“中国新一代汽车”。这样,中国才有可能建立独立自主的本国汽车工业,形成一个或数个世界级跨国汽车工业企业;中国的汽车工业,才能真正跻身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与国外相比,安徽省汽车制造业起步晚,研发能力弱,一般性发明专利多,前瞻性的少,该行业的专利发展应走引进、消化吸收、完善、创新之路,加快形成自己的专利,增强竞争力。尤其在混合汽车、电动汽车方面要加快专利发展,争取占领制高点。安徽省汽车制造业的专利发展应依托重点企业,积极实施加入大集团战略,提高集中度,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是加大对客车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开发新车型和经济实用型家用轿车。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轿车走进普通家庭会逐渐成为现实。而且调查显示家用汽车消费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安徽省应抓住机遇,加大对家用轿车开发力度,加快轿车制造业的发展。3、加快发展“小技术、大市场”的实用性专利发展战略打破专利一定是高新技术的错误思想,国内外专利实践证明,小发明和小技术同样能赢得大市场,并获得可观的回报和利润。我国的“好孩子”童车在技术上虽然主要由实用新型专利构成,但在国内已占据了70%的童车市场,以一种“妈妈摇、爸爸摇”的童车在美国童车市场位居第二位——拥有34%的占有率。大量的事实说明,“小技术、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之一。十年来,“好孩子”走的是以新取胜,先国内市场后国际市场,争取、保持国内同行业第一,并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之路。该公司童车产品的技术不属于高技术领域,具有更新换代快、易仿造的特点,所以专利保护对其来讲,就更为重要。他们通过运用专利制度来激励、引导、保护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将技术创新与市场密切地结合起来,取得显著成绩。“十五”期间,安徽省在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同时,应从多方面鼓励和发展小技术的专利。尤其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发展技术含量不高的专利,不但可以节约成本,同样也能赢得广阔的市场。虽然高新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安徽省经济相对落后,目前高新技术产值比重仅有8%左右,到“十五”末也只有12%左右。因此,安徽省在专利战略制定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在做好核心竞争力专利的研究开发,做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小技术、大市场”等相关专利的开发和投入。具体专利战略:在安徽省企业专利战略意识普遍不高、专利基础尚待加强的条件下,各企业主要应采取以下具体专利战略:1、产品单一,主导产品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选择基本专利战略,即:科学预测主导产品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将核心技术作为基本专利来保护,逐步形成控制该技术所在领域发展的局面。2、主导产品为系列产品,或主导产品可开发应用于多项边缘领域的企业,及主导产品应用他人基本专利技术或产品的企业,应选择外围专利战略,即在自己的主导产品所含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多项原理相同的小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或在他人基本专利周围设置自己的专利,增强对抗能力。3、有一定资金优势的企业在新上项目时,因无自主开发能力,可选择专利收买或引进战略,购买他人专利权,加以开发利用,同时可在此项专利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申报新的专利。
五、安徽省实施专利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措施(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十五”及2010期间,安徽省专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省“这一主题,认真组织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以专利保护、宣传为核心,以专利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充分发挥专利制度激励和保护创新的作用;加大对专利工作的投入力度、培训力度和执法力度,加强专利队伍建设和专利体制创新,加速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把推动全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以及维护国家知识产权和经济安全作为全省专利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发展目标“十五”及2010年期间,安徽省专利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继续完善安徽省地方性专利管理和保护法规体系,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政策环境;将专利保护工作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专利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专利保护和专利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推动全省专利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发展壮大;全社会专利意识明显增强,掌握和运用专利的能力显著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基本达到或超过全国中等水平;专利技术实施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专利技术产业化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近期,安徽省专利工作重点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安徽省专利信息网和专利工作体系建设。2002年要完成省级专利信息网建设,并逐步将其建设成为专利的法规平台、投诉中心平台、文献检索平台、专利实施平台、管理平台、咨询平台等专利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安徽省专利工作体系,加快安徽省地市专利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专利信息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二资助一批优秀科技成果申请专利。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给予申请补贴,资助其及时申报专利,以此带动更多的单位和个人申请专利,大幅度提高安徽省专利申请量。初步预计,到“十五”末,全省专利申请量将达5000件,年均递增率达20%。三是加强专利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继续开展在重要纪念日的集中宣传工作,积极举办有关技术创新的大赛活动,继续协助安徽卫视做好《金点子行动》栏目。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省各有关单位,各地、市,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中型企业、重点民营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导和科技管理人员的进行专利知识培训,使专利培训工作制度化。四是资助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每年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作为全省专利实施及产业化的示范项目,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以少量的政府启动资金作为引导资金,吸引金融和社会各方面的资金,以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显著效益,赢得全社会对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资金支持,不断争取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对专利实施和产业化的支持,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步伐,提高全省专利实施率。力争到2005年,培育出一批具有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专利型企业。(二)任务和措施实施专利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调运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进入21世纪,专利工作面临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和贸易全球化的挑战。站在新起点,实现专利事业的大发展,要求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专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取得新的重要突破。要把专利工作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迅速地、大幅度地提高企事业单位掌握和运用专利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它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专利工作的发展要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同时,注重发挥政府的组织和管理作用,弥补单纯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特别是要通过政府的强有力的组织和引导,努力把某些关键性的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皖”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和智力创作中的作用,创造和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安徽省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构建经济发展新优势,我们认为安徽省专利战略的实施应围绕以下任务和措施进行。1、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增强全民专利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专利发展环境(1)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专利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效的,以法律、经济手段,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许多专家指出,今后的大国强国将不光取决于国家的幅员大小、人口多寡和自然资源的贫富,还要看其科学发明的数量、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实现科技转化的速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科学技术在发展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知识产权制度在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当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中国每创造1美元的GNP,其能耗相当于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造成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关键在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落后,据中国科学院《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国的科技竞争力的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后,2000年排名又下滑3位,列第28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也比1999年的29位下降2位,被列为31位。从整体水平看,中国科技落后于美国、英国等世界先进水平15-20年左右,而专利发展落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1995年平均每10万国民拥有的有效专利件数,中国为2件,而美国为422件。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技术创新和智力创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经济条件下促进技术创新和智力创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法律制度。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工作在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把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企业领导干部对专利和专利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全新的认识,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不再是关税壁垒,而是技术壁垒、技术标准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前两者也只有以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为法律依托,才能真正成为壁垒。要充分认识到,拥有专利权的数量和质量的状况是创新能力的标志,是知识经济的一个主要指标;要充分认识专利是衡量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标准,并把这一认识切实引入本单位的决策管理之中。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将专利工作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使专利工作切实成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专利工作在技术创新中的显示度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创造并依法获得更多的专利权;要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中注意形成新的专利,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产业;要大幅度提高企事业单位掌握、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在抓好中小企业专利工作的同时,注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要采取措施,用好国家和地方各项优惠政策,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大力提升经济、科技竞争力。继续开展城市专利试点工作,认真实施“企业专利工作试点工程”,并开展高新技术开发区专利试点工作,将专利工作纳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发展之中,成为开发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试点,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全面发展。继续抓好“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集中力量在信息、生物、先进制造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由各级人民政府以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植和具体指导,对重大项目提供专利咨询和检索。不断探索、总结专利保护工作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经验。(2)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保护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是判断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法制的完善程度,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管理能力以及投资环境优劣的一个标志。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较短,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侵权现象还比较普遍。尽管近年来安徽省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如省专利局与省电视台合作开办了“金点子”栏目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学习知识产权、重视知识产权和应用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但是这与经济的开放、科技、专利的发展的形势还有很大的差距。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工作应扩大范围,面向政府、企业、媒体、学生、公众等各个层面加大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作为政府部门,有责任与义务在知识产权方面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意识,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充分利用好知识产权这个丰富的无形资产,让知识产权制度为我们的各项工作服务。各级政府及各种媒体(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络等)要把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面向社会,切实加大对专利、商标、版权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中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则的宣传普及工作力度。宣传工作一要转变观念,逐步树立大局意识,站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高度,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展开。二要突出重点,在做好宣传普及的同时,结合国家中心工作和专利工作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进行集中宣传。三要抓好典型,在抓好面上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典型案例、典型经验的挖掘和宣传,以点带面,推动全省专利工作的开展。四要在方式方法上善于创新,在把握宣传重点的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五要在整个宣传工作体系建设上增强实力。一方面要使地方和中央的宣传形成一盘棋,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宣传工作的管理制度。六要在对上宣传中当好参谋,把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企业管理者的宣传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自觉、及时上报重要知识产权信息,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要把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纳入政府、企事业单位领导、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在各级党校、企业领导培训班中加开专利法讲座,定期举办专利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同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培训,在较短时间内,培养一批精通知识产权业务、能够熟练处理国内及国际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水平。2、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增强专利权的保护力度(1)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加强执法工作。要适应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接轨的需要,完善《安徽省专利保护条例》,结合安徽省实际,加紧研究制定安徽省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成立省级专利保护机构,加强专利的执法、保护力度。督促各市县、企业、大学、科研单位制定各自的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各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生产、科学研究、商品流通、技术贸易、作品创作传播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查处和制裁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2)制定和完善政府各类计划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注重形成科技项目的国内外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政府科技计划中的知识产权和专利管理办法,确保和提高政府科技计划中创新成果取得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并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评审、实施和成果鉴定及产业化管理的过程,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3)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工作的全过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部门都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机构配备专人负责。要把专利的申请量、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评价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凡财政资助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在立项前要进行专利检索,并在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知识产权形成和保护的相关费用。在科研、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技术引进和技术出口前,要进行专利信息跟踪,及时调整研究开发策略;在项目研究开发完成后,具备专利申请条件的,要在成果鉴定、论文发表前及时申请专利,适宜向国外申请专利的,要及时申请国外专利。技术创新项目的评定要以取得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授权为主要依据。具有专利授权并已形成产品的,可优先参评省优秀新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4)企事业单位要动用市场机制,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发展需要和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要求,积极制定参与市场竞争的知识产权战略。实行对研究、创作、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所经营的产品和文化制品进入市场前,要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作品和软件登记,以取得法律保护并依法正确使用。鼓励以拥有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高新专利技术的企业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在组建中外合资企业时,要对企业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并在评估后作为企业资产重要组成部分作价入股。要特别注重运用民族著名商标作为合资企业的商标,以防止无形资产流失。出口企业要加大对出口商品商标的培育、投入和保护,运用市场战略、策略,创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培育商标取得显著效益的经营者,按照有关规定奖励。对拥有专利、著名商标、驰名商标、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的企事业单位,要在计划、资金、信贷、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方面优先扶持。(5)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各项知识产权安全防范制度,加强对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护。企事业单位所拥有的技术秘密,凡依据原国家科委、国家保密局发布的《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确定为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要按该规定并参照原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国科政字[1997]317号)进行管理。凡在代理服务中得悉当事人有关技术秘密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他涉密的有关人员,负有保密主务和责任。对存放图纸、资料、档案、半成品及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载体的场所,在夯实人防基础的前提下,要舍得投入,加固物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技防设备,建立科学、严密、全方位的防范体系。因疏于防范,致使发生知识产权泄密、被盗、被抢等案件,要追究有关人员及领导的行政和法律责任。3、加强专利工作体系建设,提高宏观管理水平政府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专利以及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充实各级地方管理机构,努力形成专利以及知识产权协调运作的机制。加强专利代办处的管理和建设。各级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效率。积极营造有利于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政策环境。要从建立专利工作评价体系(如把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作为考核企业领导政绩的一项指标)、设立专利申请专项财政费用、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运用、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和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建立、健全专利工作体系、普及专利知识、促进专利申请、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步伐和加大专利保护力度等方面予以支持,全方位提高政府专利管理水平。加强专利工作体系建设,增强综合协调能力。一要提高省级有独立执法职能的专利管理机构的行政地位,建议更名为省知识产权局并升级为副厅级单位,作为省政府知识产权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统筹协调安徽省知识产权工作和涉外知识产权事宜。同时,建立省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省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知识产权局,由省知识产权局协助办公会议领导处理日常工作。专利、工商、版权、海关、司法、公安等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主动配合,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职能,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服务。二要建立健全各市知识产权工作机构或专利管理机构,根据国家局建议设区的市成立知识产权局,明确职能,保证工作经费,真正做到领导上有人管,工作上有人抓。加强专利代理机构及专利服务网络建设。二要明确地方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理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依法行政的关系。三要在各企业建立采用垂直领导方式的知识产权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四要加强专利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懂专利法、业务熟练的专利执法队伍。强化司法保护力度,严格执行为专利权人提供的更为有效的法律保护的规定。提高专利保护水平,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营造公平、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从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和国内专利发展形势比较看,安徽省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从工作体系上看,国际上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及其制定的《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中国加入WTO后已承诺将遵守《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协议》(TRIPS)的全部规则。TRIPS协议主要特点涵盖了在工业产权和版权中所有知识产权的主要领域,主要功能就是协调全球化的知识产权关系,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下的知识产权公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WTO的成员。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加快了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组织机构。国家已成立了知识产权局,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开放城市,副省级城市都建立了专利管理机关,全国总共有54个。部分省市已延伸到市地州,甚至县。截止于2002年3月全国31个省市区地方专利管理机构只有安徽、江西、青海等3个省区尚未成立知识产权局,已有90%省市区专利(知识产权)机关升级为副厅级独立管理机构,只有青海、西藏、安徽等3个省区仍为处级单位。安徽省专利局仍为省科技厅的直属机构,定编为处级单位,仅有13人。截止2001年底,全省只有5个副县级专利局(合肥、铜陵、池洲、安庆、阜阳),7家专利代理机构(合肥3家,芜湖、蚌埠、阜阳、铜陵各1家)。另一方面,我国专利保护的力度逐年增强。大多数省市的法院改革后将知识产权审判庭归入民庭。而安徽省中级人民法院虽然已在民事庭受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但缺乏专门的专利执法队伍。由于缺乏综合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专利、商标、版权三家分立,在执法上存在扯皮、交叉问题,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执法力度、人员、机构建设的滞后,阻碍了安徽省专利事业的发展。目前,安徽专利发展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发明专利、职务专利等专利的结构层次上,以及专利的转化率、产业化方面,都大大落后于世界水平、全国水平。为适应加入WTO的要求,推进安徽省知识产权工作进程,按照国际惯例,安徽省应成立省知识产权局,全面管理专利、商标、版权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加强专利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要把专利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摆在重要战略地位,紧紧围绕专利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研究制定专利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前瞻性计划,着眼于专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需求,加快培养专门人才,努力提高干部素质,大力优化队伍结构,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努力使各类专利人才和干部队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与全面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为专利事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抓紧培养和选拔一批熟悉国际知识产权事务、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层次专利人才。要积极探索和加快建立有利于专利工作队伍发展和稳定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形成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加强管理,严格纪律,努力建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专利工作者队伍。4、 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力度科研投入少且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落后、经济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其中基础研究费用占科研经费不到10%,而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15%。近10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的结构极不合理。在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开发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是社会科技进步的基本落脚点,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的企业一直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对创新的有效需求不足。1998年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仅占全国此项经费总投入的14.7%,政府为44.28%;1998年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是12897亿元,其中,企业资金是4025亿元,只占费用的31.21%。而在多数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企业的科技活动投入要占全国的70%-80%比,两者相差甚远。我国的人均科研开发(R&D)活动经费水平较低,在12个大国中,列倒数第2位,仅高于俄罗斯联邦;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却大约是我国的2倍。随着对科技创新和专利制度作用的认识的提高,国内越来越多的省市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启动并不断增加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鼓励专利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其经验值得安徽省借鉴。如上海市为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企业申报专利的积极性,用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对企业专利申请代理费进行全额补贴。从2000年5月起,除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费资助以外,市经委同时对工业企业实施专利代理费资助的办法,至2000年,市经委已贴补工业企业专利代理资助费4215件,共贴补219.54万元。专利代理费的贴补有力提高了全社会工业企业专利申报的积极性,起到了显著的政策效应,促进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总量的提高。针对安徽省研发投入水平低于国内外平均水平,专利发展缺少资金支持的情况,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对专利工作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推动企事业单位制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1)设置专利扶持经费,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将全省专利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建立重大技术项目的专利补助和产业化基金,对一些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特别是具有良好国外市场前景的高技术项目,从资金上给予保障和扶持。省、市、县财政应安排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专利申请、专利实施补助。省及各市科技费用中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资助本省、市单位申请专利和专利实施。重点资助本省、市优先发展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特别是高技术含量和拥有较大应用市场的创新成果申请国内外专利和专利技术产业化,包括专利的申请费、代理费、实审费、维持费的资助及专利实施的资助。“十五”期间,建议省政府设立专利技术产业化资金,用于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秀专利技术项目。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应设立“专利专项资金”,扶持本地区专利的申请及实施。鼓励和提倡企事业单位设立“专利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企业用于技术创新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投入要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省级财政和地市县财政对知识产权工作的专项资金投入要逐年增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创造和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以增强地方的经济竞争力。项目扶持经费可采用回收滚动使用的办法,以逐步积累资金不断加大转化扶持力度。省级用于专利实施计划项目的政府引导资金争取2005年上一个新的台阶。(2)实现风险投资基金与专利技术实施的结合,推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引进风险投资机制,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资金,利用外资开发专利项目,扶植一批重点企业,尽快形成产业。一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允许以专利权质押的形式取得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利用风险投资基金,由专家理财,防范、分散化解市场风险、金融风险,促使更多的投入专利技术实施领域的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5、 建立专利发展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利益分配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交通大学定向就业协议书
-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纸管》规范要求
-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有答案)
- 低噪声对旋式局部通风机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技术检测与标准认证服务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工业机械手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汽车4S店活动策划
- 工厂员工行为规范培训
- 机器学习技术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前景
- 区最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 除尘器安装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 技术响应文件
- 任现职以来教学改革情况
- 八年级黄金矩形(数学活动)ppt课件
- 销售技巧个顶尖电梯销售技巧
- 工程施工管理协议书(共7页)
- 《幼儿园卫生保健后勤材料资料》幼儿园保健医生每日检查工作记录表
- 换铺长钢轨施工方案(工机段版)
- 第二章算法与问题解决PPT课件
- 全面质量管理纲要手册TQM实施细则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