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泉源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尔。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潘。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泉源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尔。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潘。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陕西中医学院中基教研室乔文彪1.掌握正治与反治的概念、内容及其适应症。2.掌握三因制宜的有关内容。3.掌握“治未病”的内涵。4.熟悉养生、治则的概念。5.了解养生的原则和方法。6.了解其他相关治则。目的与要求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1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2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3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4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51.顺应自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2.形神兼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3.惜精固本—

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4.综合调养—节劳逸、薄滋味、避风寒。5.因人施养—充分考虑个体的体质特点。

“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景岳全书·中兴论》养生的原则1.顺应自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养生的原则6养生的方法1.顺时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持之以恒避免雾露滋阴潜阳早睡晚起心志安静阳气闭藏万物收藏冬静功为主滋阴润燥早睡早起乐观安宁阳气始敛万物收敛秋早晚运动清淡爽口晚睡早起神清气和快乐欢畅阳盛于外万物茂盛夏轻柔舒缓辛甘微温晚睡早起心胸开阔乐观愉快阳气升发万物始生春运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物候特点季节

养生的方法1.顺时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72.调摄精神

调摄精神,是指采用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保持心理平衡,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增强心理适应和调控能力。

(1)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2)抑制外界刺激的侵入。(3)节制情绪以防过极。(4)化解不良情绪。养生的方法2.调摄精神养生的方法8

A型:“急躁好胜型”,爱冲动,好发脾气,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可通过体育锻陈、音乐治疗、定期强制性休假等方式,达到放松宣泄的目的。

B型:“安于现状型”,较没有主见和上进心,往往健康状况良好。C型:“忍气吞声型”,过度压抑悲伤、愤怒、苦闷情绪,易给癌症可乘之机(3倍)。这类人群应学会自得失乐,及时发泄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

D型:“孤僻型”,沉默寡言,消极忧伤,易患心脏病和肿瘤。应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心和爱心,培养兴趣爱好,改变独处习惯,学会向他人倾诉。——中国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杨菊贤性格类型与疾病

A型:“急躁好胜型”,爱冲动,好发脾气,易患动脉硬化、93.起居调养

(1)起居有常:应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作息规律以满足生理需要。(2)劳逸有度: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做到节房劳以养精,节心劳以养神,节形劳以养气,则精足气充神旺,自能尽终其天年。养生的方法3.起居调养养生的方法104.饮食调养

(1)注意饮食卫生。

(2)提倡饮食有节。

(3)合理搭配,平衡膳食。

(4)三因调食:因时、因地、因人以调节饮食。

养生的方法4.饮食调养养生的方法115.运动锻炼:首先要掌握锻炼的要领。其二是运动量要适度。要做到“形劳而不倦”。其三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养生的方法5.运动锻炼:养生的方法12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保养正气外避邪气预防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保养正气预防13第二节治则治则与治法治则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确定的治疗疾病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所制定针对疾病或证候的具体方法。如:扶正与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第二节治则治则与治法14治疗观治病求本既病防变知常达变因势利导以平为期综合防治治疗观治病求本既病防变15(一)正治反治

1.正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作用趋向均逆着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又称逆治。(正-常规)热者寒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正治(一)正治反治1.正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作用趋向均16

2.反治

反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又称从治。(反-反常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真寒假热证反治真热假寒证真虚假实证2.反治反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作用趋向顺17塞因塞用:也称“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虚性病证的治法。

适应症:

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闭经。脾虚运化无力,出现的脘腹胀满。阴液不足、或气虚而致的便秘。肾阳虚衰引起的小便不利

塞因塞用:也称“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治疗具18通因通用:也称“以通治通

”,指用通利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实性病证的治法。

适应症:

燥热内结,泄利粪水的“热结旁流”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淋证。湿热蕴结大肠之下痢。宿食阻滞肠胃,所致腹痛、肠鸣、泄泻。

通因通用:也称“以通治通”,指用通利药物治疗具19(二)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六元正纪大论》

2.因地制宜:《素问·异法方宜论》3.因人制宜:少不宜补,老不宜攻。妇女有经、带、胎、产。(二)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20(三)早治防变

1.早期诊治:定期体检;医生技术水平。如中风先兆症、肿瘤、疫疠。2.截断病传: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包括:祛邪截传,扶正截断。(三)早治防变1.早期诊治:定期体检;医生技术水平。如中21(四)标本缓急

表与本的划分。

总原则:先保命,后治病。

急则治其标:喘促、高热、剧痛、出血、心痛、昏厥

、二便不通等症(即对症治疗)。

缓则治其本:肾虚腰痛,外感头痛。标本兼治:脾虚失运,导致食滞。

(四)标本缓急表与本的划分。22(五)扶正祛邪

扶正:扶助正气——虚证。

祛邪:祛除病邪,消解病理损伤——实证。

扶正祛邪可单独使用,亦可联合应用(又分为同时应用和先后应用);联合应用时应力求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五)扶正祛邪扶正:扶助正气——虚证。23(六)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2.补其不足: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双补。

3.损益兼施:滋阴清热,温阳散寒。(六)调整阴阳1.损其有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24(七)

调理气血

1.调气:益气;行气,降气,升气。

2.调血:养血;活血;止血。

3.调理气血:益气养血,益气活血,行气活血,补气摄血,降气止血,益气固脱。(七)调理气血1.调气:益气;行气,降气,升气。25(八)调理脏腑1.调理脏腑功能补虚泻实:脏病多补,腑病多泻。顺畅其性:疏肝、缓肝、凉肝、滋肝,升脾、降胃等。

2.调理脏腑关系

表里脏腑,结构或功能联系密切的脏腑。(八)调理脏腑1.调理脏腑功能26总之,中医的治则包括

正治反治;三因制宜;

早治防变;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调理气血;调理脏腑

等八方面。总之,中医的治则包括正治反治;三因制宜;

27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28

1.何谓养生?其基本原则有哪些?

2.“治未病”包括哪些内容?3.何谓正治?其包含哪些治法?4.何谓反治?其包含哪些治法?各种治法的含义及适应症是什么?

5.简述三因制宜的有关内容。复习思考题1.何谓养生?其基本原则有哪些?复习思考题29再见愿大家都取得好成绩再见愿大家都取得好成绩30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易卜生

54、唯书籍不朽。——乔特

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谢谢!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52、31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泉源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尔。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潘。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泉源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尔。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潘。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陕西中医学院中基教研室乔文彪1.掌握正治与反治的概念、内容及其适应症。2.掌握三因制宜的有关内容。3.掌握“治未病”的内涵。4.熟悉养生、治则的概念。5.了解养生的原则和方法。6.了解其他相关治则。目的与要求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32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33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34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35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课件361.顺应自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2.形神兼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3.惜精固本—

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4.综合调养—节劳逸、薄滋味、避风寒。5.因人施养—充分考虑个体的体质特点。

“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景岳全书·中兴论》养生的原则1.顺应自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养生的原则37养生的方法1.顺时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持之以恒避免雾露滋阴潜阳早睡晚起心志安静阳气闭藏万物收藏冬静功为主滋阴润燥早睡早起乐观安宁阳气始敛万物收敛秋早晚运动清淡爽口晚睡早起神清气和快乐欢畅阳盛于外万物茂盛夏轻柔舒缓辛甘微温晚睡早起心胸开阔乐观愉快阳气升发万物始生春运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物候特点季节

养生的方法1.顺时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382.调摄精神

调摄精神,是指采用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保持心理平衡,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增强心理适应和调控能力。

(1)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2)抑制外界刺激的侵入。(3)节制情绪以防过极。(4)化解不良情绪。养生的方法2.调摄精神养生的方法39

A型:“急躁好胜型”,爱冲动,好发脾气,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可通过体育锻陈、音乐治疗、定期强制性休假等方式,达到放松宣泄的目的。

B型:“安于现状型”,较没有主见和上进心,往往健康状况良好。C型:“忍气吞声型”,过度压抑悲伤、愤怒、苦闷情绪,易给癌症可乘之机(3倍)。这类人群应学会自得失乐,及时发泄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

D型:“孤僻型”,沉默寡言,消极忧伤,易患心脏病和肿瘤。应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心和爱心,培养兴趣爱好,改变独处习惯,学会向他人倾诉。——中国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杨菊贤性格类型与疾病

A型:“急躁好胜型”,爱冲动,好发脾气,易患动脉硬化、403.起居调养

(1)起居有常:应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作息规律以满足生理需要。(2)劳逸有度: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做到节房劳以养精,节心劳以养神,节形劳以养气,则精足气充神旺,自能尽终其天年。养生的方法3.起居调养养生的方法414.饮食调养

(1)注意饮食卫生。

(2)提倡饮食有节。

(3)合理搭配,平衡膳食。

(4)三因调食:因时、因地、因人以调节饮食。

养生的方法4.饮食调养养生的方法425.运动锻炼:首先要掌握锻炼的要领。其二是运动量要适度。要做到“形劳而不倦”。其三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养生的方法5.运动锻炼:养生的方法43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保养正气外避邪气预防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保养正气预防44第二节治则治则与治法治则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确定的治疗疾病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所制定针对疾病或证候的具体方法。如:扶正与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第二节治则治则与治法45治疗观治病求本既病防变知常达变因势利导以平为期综合防治治疗观治病求本既病防变46(一)正治反治

1.正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作用趋向均逆着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又称逆治。(正-常规)热者寒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正治(一)正治反治1.正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作用趋向均47

2.反治

反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又称从治。(反-反常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真寒假热证反治真热假寒证真虚假实证2.反治反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作用趋向顺48塞因塞用:也称“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虚性病证的治法。

适应症:

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闭经。脾虚运化无力,出现的脘腹胀满。阴液不足、或气虚而致的便秘。肾阳虚衰引起的小便不利

塞因塞用:也称“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治疗具49通因通用:也称“以通治通

”,指用通利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实性病证的治法。

适应症:

燥热内结,泄利粪水的“热结旁流”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淋证。湿热蕴结大肠之下痢。宿食阻滞肠胃,所致腹痛、肠鸣、泄泻。

通因通用:也称“以通治通”,指用通利药物治疗具50(二)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六元正纪大论》

2.因地制宜:《素问·异法方宜论》3.因人制宜:少不宜补,老不宜攻。妇女有经、带、胎、产。(二)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51(三)早治防变

1.早期诊治:定期体检;医生技术水平。如中风先兆症、肿瘤、疫疠。2.截断病传: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包括:祛邪截传,扶正截断。(三)早治防变1.早期诊治:定期体检;医生技术水平。如中52(四)标本缓急

表与本的划分。

总原则:先保命,后治病。

急则治其标:喘促、高热、剧痛、出血、心痛、昏厥

、二便不通等症(即对症治疗)。

缓则治其本:肾虚腰痛,外感头痛。标本兼治:脾虚失运,导致食滞。

(四)标本缓急表与本的划分。53(五)扶正祛邪

扶正:扶助正气——虚证。

祛邪:祛除病邪,消解病理损伤——实证。

扶正祛邪可单独使用,亦可联合应用(又分为同时应用和先后应用);联合应用时应力求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五)扶正祛邪扶正:扶助正气——虚证。54(六)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2.补其不足: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