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零诊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零诊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零诊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零诊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零诊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零诊考试历史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在古代雅典,宗教不是为了祈盼个人得救,而是谋求公共利益及安全;宗教官员与神职人员都由城邦任命。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缺乏宗教信仰基础C.民主政治为宗教服务 D.城邦利益至高无上.大多数古希腊史学家习惯将瘟疫的产生归之于神祗对人间罪恶的惩罚。作为瘟疫见证者和经历者的修昔底德叙述的却是瘟疫引发的宗教和礼法的失效、及时行乐的社会行为,对神祇是否因人的过错施予惩罚并未做任何断言。据此可知,修昔底德A.谴责了道德沦丧的时弊 B.全面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C.具备了求真的史家精神 D.主张社会生活应摆脱神学束缚.罗马的民法体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据此可知,该体系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斗争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契约精神 D.化解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苏格拉底认为,人最优越的部分就是神在人体内安放的灵魂,并用灵魂去认识自己,探求真善美。据此可知,苏格拉底A.摆脱了神学思想的影响 B.阐释了人的自然属性C.倡导了自由平等的观念 D.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下图是建筑师帕拉弟奥于1566年所设计的别堂。其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力学、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整体上和谐、对称。该建筑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暨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暨A.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A.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B.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D.表明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16世纪初,从中国运往葡属印度市场分销的中药材上茯苓价格奇高,几乎只有权货才能消费:到16世纪末期,销往该地的上茯苓价格下降,普通民众皆可消费。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东西方贸易渠道的拓展 B.中医药在欧洲得到普及C.社会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D.价格革命改变消费结构.14和15世纪,意大利文化精英对意大利“俗语”和通行于欧洲各国的拉丁语孰优孰劣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到16世纪,意大利“俗语”的价值和尊严基本确立。这一结果A.促成了国家统一的实现 B.推动了民族文化认同C.瓦解了传统文化的权威 D.导致了市民阶层兴起.18世纪后期,法国学者雷纳尔把美洲描述为“低劣"或''退化”的对象,以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和“理性”:同时又赞扬美洲印第安人对自由的维护。对此理解合理的是,该学者A.鼓励美洲的民族独立 B.强调欧洲文明的优越性C.提倡不同文明的交融 D.力图宣扬欧洲启蒙思想.英国学者贝蒂•肯波认为,1689年到1832年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关系经历了“确定关系”一“保持均衡”一“均衡关系遭到破坏”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A.固守了传统的君权观念 B.体现了理性选择的特征C.妨碍了资本力量的壮大 D,违背了革命斗争的初衷.1789年,美国国会议员詹姆斯•杰克逊说:“我们的宪法,如同初次下水的一艘航船,正停泊在码头;她将如何去回应舵手,还未可知。”在他看来,美国1787年宪法A.立法原则难以适应时代要求 B.缺乏民众的普遍认可C.改变了美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D.实践面临艰巨的挑战.18世纪,英国大众服饰追求色彩多样、质地优良、舒适美观、时尚得体,城乡服饰消费观念的差别进一步缩小。这一现象的出现A.助推了英国的社会变迁 B.标志着工业化的形成C.反映了阶级对立的弱化 D.意味着城市化的加快.下图是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1857年创作的油画。该作品《拾稳者》A.体现了印象主义绘画艺术风格 B.揭露了工业革命对农业的破坏C.反映了大革命后农民生活悲惨 D.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下图是法国现实主义讽刺画大师杜米埃1872年创作的《新1872年》。漫画中象征法兰西民族的人物正将1871年所有的破败和苦难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该漫画表A.对之前民主探索努力的否定 B.对普法战争失败的深刻反思C.对法国恢复稳定和秩序的期盼 D.对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深切怀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府鼓励“技术接收”,德国六家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这说明当时A.德国政府力量助推科技发展 B.国际贸易基本准则得以确立C.英国继续保持科技领先优势 D.垄断组织干预国家经济政策.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国同时发生论”,列宁在1916年提出“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的观点A.为俄国十月革命准备了理论依据 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C.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 D.阐述了国际关系格局新变化.1932年,苏联组建了2502个机器拖拉机站,拥有14.8万台拖拉机,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生产计划,农庄则用农产品支付劳动报酬。这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农业机械化的完成 B.经济发展的计划性C.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产业结构的合理化.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经常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然后提交国会批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方式被完全替代。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立法主体的变化 B.行政权力的扩张C.联邦体制的危机 D.分权体制的质变.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以睦邻政策取代了此前以武装干涉为中心的拉美政策,并于1934—1939年先后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这一变化A.标志着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B.阻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C.表明美国改变了殖民主义立场 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商品市场.1944—1947年间,斯大林主张西方势力范围内的共产党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苏联势力范闱内的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则进人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这一主张反映了A.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B.美苏冷战局势的缓和.C.苏联国家战略的需要 D.意识形态分歧的消除.二战后,丘吉尔倡议成立“欧洲合众国”,但不包括英国。1951年,再度出任首相的丘吉尔说:“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不是其组成部分。我们对它感兴趣,同其联系交往,但不能被并人或同化”。这反映了英国A.全面参与西欧一体化 B.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C.衰退之后的复杂心态 D.在欧洲主导地位的巩固.据下表可知,20世纪以来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变化表时间20世纪初期一战后初期二战前夕二战后初期20世纪50年代及以后局而两极(德国VS英国)多极两极(德国VS荚美法苏)两极(美国VS苏联)两极+多极化

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而冷战局部热战总体和平A.意识形态主导大国关系 B.国际态势决定了世界格局C.多元发展利于世界和平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近代以来,欧洲一直是国际移民的主要迁出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人口外流的趋势开始逆转,外来移民主要流向西欧和北欧。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两极格局确立的影响C.二战后流亡人口返乡 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遏制以禁运战略物资为主转向以限制高新技术转让为主。这种转向反映了A.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苏联民用科技的迅速发展C.美苏争霸态势的反转 D.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改变.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20世纪的世界2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单位:人)年份颁奖总数主要国家德英法美1901〜1920611981021921〜19407017155111941〜1960886150421961〜19801258216651981〜2000127147472

A.欧美强国独占世界科技前沿A.欧美强国独占世界科技前沿C.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均衡加剧B.长期和平推动科技迅猛发展D.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凸显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解决贫困问题,近代早期英国地方政府的治安法官开始探索济贫之道。16世纪末济贫法令出台之后,教区成为济贫管理的基本行政单位。教区组织募捐,救济无谋生能力成因粮食歉收而生活贫困的人。由于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动,身体健壮的流民数量剧增。亨利七世初期,地方“根据法令对流民进行囚禁或公开惩罚”,诺里寺市在1570年设立流民感化院或救养院。各市镇通过警告不雇用帮工的雇■主、惩罚懒惰者等措施,强制流民劳动。同时,通过建立纺织厂和磨坊、购买大麻和羊毛等原材料、建立劳动救济所等途径,为穷人提供工作。随着济贫法等法令的颁布,英国济贫法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一直沿用到19世纪。——据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治安法官的济贫实践》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自由主义盛行,主张实行有限度、有条件的教济。1834年,按照新济贫法成立专门的中央机构,打破郡的边界,把之前的15000个教区组合成为700个教区联盟。教区联盟在中央济贫法专员监督下提供济贫服务。新济贫法允许不同教区间的贫民自由流动,还规定贫民如要得到救济必须进入济贫院◎但进入济贫院的贫民漫有选举权。济贫院大多为混合济贫院,按照贫民年龄和身体状况强制性隔离。济贫法局对患病者和儿童提供贫民医疗教济、济贫法学校。据统计,1844年,英国全部公共支出为699万英镑,济贫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为72.69%,到1874年,两者分别为1285万英镑、59.64%o——据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法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济贫实践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挤贫实践的新变化,并简评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1世纪以来,英国国王便通过颁布特许状的形式赋予城市以自由权。17世纪初,第一批到北美的英国移民多为清教徒,他们长期扎根在乡郡,具有强烈的民主自由意识和丰富的地方自治和管理经验,他们签署《五月花公约》,宣称建立自治机关,自愿姑为民众自治团体,形成一个基于自然法的市民社会雏形。在殖民地时代,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侧重经济管理,各个乡镇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税款。美国独立后,地方自治制度得到较为充分的实行。19世纪70年代以来,各州自治完章逐步建立,美国地方政府自治得以完全形成。长期以来美国实年上存在两种民主:一种是国家民主,另一种是地方民主。美国人对第一种民主的怀疑感和冷漠感越来越深,但是对第二种民主的热情始终不渝,形成所谓的“乡镇精神”,表现为对乡镇极其迷恋、对本地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意识。—据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地方自治形成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推行地方自治的影响。三、论述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14世纪欧洲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裸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

《食品通用法》。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上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帽清晰)参考答案D【详解】古代雅典的宗教是为了谋求公共利益及安全,而且宗教官员和神职人员由城邦任命,这说明古代雅典的宗教信仰中依然将集体利益视为第一位,这是城邦利益至高无上的反映,D正确:雅典是民主政治,不存在王权,排除A;宗教和神职人员的存在说明当时宗教信仰有基础,排除B:题干主旨并不是强调宗教和民主政治的关系,而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服务于民主政治,排除C。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修昔底德对于瘟疫重点放在瘟疫引发的宗教和礼法的失效、及时行乐的社会行为,并非是将瘟疫的产生归之于神祗对人间罪恶的惩罚,这说明修昔底德具备求真的史家精神,C正确;A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cB【详解】罗马法中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这都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同时减少经济活动中的纠纷,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正确;题干涉及的是经济立法相关内容,与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无关,排除A:题F涉及的是经济相关内容,而且近代契约精神不可能在古罗马确立,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用灵魂去认识自己,探求真善美,闪烁着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D正确:受到时代的局限性,苏格拉底并未摆脱神学思想的影响,A排除:B属于对材料的的解,排除;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的观念,C排除。故选D。B【详解】根据材料”其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力学、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整体上和谐、对称“,别墅追求美感的同时又能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和自然科学的结合,B正确:浪漫主义追求个人主观感受,和谐、对称和浪漫主义不符,排除A:1566年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排除C:别墅并不是一般民众居住的场所,因此其无法反映民众生活水平变化,排除DoA【详解】16世纪末期,随着东西方贸易网络的完善,贸易渠道增多,销往印度市场的茯苓数量增多,成为大宗商品,导致价格下降,因此普通民众皆可消费,A正确:B中的“普及”表述绝对,排除:普通民众能消费起茯苓,是因为供应量增大,而非社会等级观念淡化,排除C:茯苓供应量增加属于商业革命内容,而非价格革命,排除D。B【详解】意大利文化精英关于意大利俗语和拉丁语优劣问题的争论以及最后俗语地位的确立,说明通过争论,带有传统文化意义和民间价值观的俗语被文化精英接受,这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认同,B正确:意大利的统一是在19世纪完成的,排除A:俗语的价值和尊严得到确立,说明传统文化的权威并未被瓦解,排除C: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俗语地位确立导致,排除D。D【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后期”“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和'理性赞扬美洲印第安人对自由的维护”等信息可知,法国学者雷纳尔咱们这时期欧洲的理性和美洲印第安人的为自由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启蒙思想家追求理性、自由的主张,即在力图宣扬欧洲启蒙思想,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鼓励美洲的民族独立,而是表达学者对启蒙思想的宣扬,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雷纳尔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和“理性”的主要目的是为宣扬启蒙思想,而不是为强调欧洲文明的优越性,B项错误;材料学者强调“理性”''自由"等,体现了其对启蒙思想的追求和宣扬,无法体现对不同文明交融的提倡,C项错误。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到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通过渐进式变革,逐步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和“虚君”等原则,发展完善了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度,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理性选择的特征,B项正确:近代英国政治生活中并未固守传统的君权观念,A项错误:英国议会政治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力量的壮大,C项错误:近代英王与议会关系的演变并未违背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初衷,D项错误。D【详解】材料中的美国议员将美国宪法比作首次下水的航船,对于水手如何驾驶还存在未知,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在实践中面临着挑战,D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思想的主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A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1.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大众服饰的发展,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助推了英国的社会变迁,A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化,B排除;材料未涉及阶级对立的问题,C排除:材料未涉及英国的城市化,因为城市的化一个显著标志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D排除。故选C。D【详解】《拾穗者》是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农民在田间劳作场景,属于写实风格,画而远处有一骑马之人,貌似正在斥责田间干活的农民,而拾穗的三个农妇的姿态以及其拾穗行为和远处的麦垛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D正确:这幅画作是现实主义,而非印象主义,排除A:画作内容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与画作创作时间相隔甚远,排除C。C【详解】材料中的漫画显示,象征法兰西民族的人物正将1871年所有的破败和苦难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这说明作者对法国恢复稳定和秩序的期盼,C正确;A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对普法战争的反思,B排除:材料未涉及第二帝国的相关信息,D排除。故选C。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德国政府对本国公司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说明政府力量助推科技发展,A正确:国际贸易基本准则指的是自由贸易,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就已经确立,B排除: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c排除:材料与垄断组织无关,D排除。故选A。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列宁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或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尤其是像俄国这种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的国家,因为政治不民主,工人阶级受压迫较大,更容易爆发革命,因此这一观点为俄国十月革命指明了方向,A正确;列宁的主张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国情的结合,并非是否定,B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国际格局的变化,D排除。故选A。B【详解】1932年正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期,这一时期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同时“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生产计划,农庄则用农产品支付劳动报酬”,这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计划性,B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当时农业是否完成机械化,排除A: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上今后逐渐废止,排除C:题干信息无法与产业结构无关,而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产业结构失衡,排除D。B【详解】根据材料“罗斯福经常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方式被完全替代”等信息可知,而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在实行新政时期动用宪法赋予总统的紧急处理权,经常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说明这时期美国新政权有所扩大,B项正确:美国立法主体是国会,没有发生变化,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立法主体的变化,A项错误:这时期为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在实行新政时期动用宪法赋予总统的紧急处理权,行政权有所扩大,但不代表联邦体制出现危机,相反材料所述措施推动美国摆脱经济危机,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罗斯福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符合美国宪法的规定,分权体制没有发生质变,D项错误。D【详解】1934年至1939年美国正出于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时期,这一时期美国改变对拉美的政策,实行睦邻政策,同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政策的转变和贸易协定的签署有利于美国向拉美国家出口商品,扩大美国的商品市场,D正确:美洲经济一体化至今尚未实现,排除A:美国政策由武装干涉转向睦邻政策,有助于拉美国家经济的发展,排除B:美国政策的转变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并未改变其殖民主义的立场,排除C【详解】二战后期,苏联确立了在战后与西方继续合作的外交战略,为此在周边国家和力量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通过各国共产党实行这一政策,具体而言,西方势力范围内的共产党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则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由此可见,这一主张是符合苏联国家战略需要,C正确;1944年至1947年社会主义阵营并未分裂,这一阵营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瓦解的,排除A:美苏冷战时间是在1947年开始的,排除B:D表述绝对,排除。C【详解】丘吉尔倡议成立欧洲合众国,但是其不赞成英国加入,此后的言论也再次表明了这一立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衰落,其紧跟美国,其言论“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不是其组成部分。我们对它感兴趣,同其联系交往,但不能被并入或同化”反映了英国国力衰落之后的复杂心态,即明知欧洲一体化能够增强实力,但是受限于原有的国际地位、外交政策,其又不想直接介入欧洲,C正确:英国并不希望加入欧洲,排除A:战后英国紧跟美国政策,排除B;二战后,英国并不能主导欧洲,排除D。C【详解】从材料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变化可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总体局势趋向和平,但是多极化趋势加强,说明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C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主导国际关系,排除;世界格局是由各国实力对比变化决定的,B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对于外来移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A正确:两极格局确立于1955年华约的建立,B排除:C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对抗战的重点从禁运战略物资转移到高新技术领域层面上,说明这一时期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改变,突出的是高新技术的重要性,D正确;材料与美国的霸主地位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苏联的民用科技的发展,B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C【详解】从1901年至200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获奖认识在不断增加,说明高科技不断发展,但是从获奖国家来看,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说明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均衡,C正确;从颁奖总数和所列国家获奖数计算来看,欧美强国尚未达到“独占”程度,排除A:1901年至2000年期间,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因此不能说是长期和平,排除B:题干内容与政治多极化无关,排除D。(1)地方政府是济贫主要推动者:教养院与教区成为济贫的基层机构:以法律为制度保障:带有惩戒色彩:直接救济与间接救济相结合(救济途径多样)。(2)新变化:中央政府在济贫实践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救济点实现跨区域集中整合:接受赈济的贫民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受限;增加了对病患和儿童的救济。评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英国济贫事业发展:促进了英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有利于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采取极为有限、严格的救济,救济对象选举权受限;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解决贫困问题,近代早期英国地方政府的治安法官开始探索济贫之道”可知,地方政府是济贫主要推动者:根据材料“16世纪末济贫法令出台之后,教区成为济贫管理的基本行政单位”“诺里寺巾在1570年设立流民感化院或救养院”可知,教养院与教区成为济贫的基层机构:根据材料“亨利七世初期,地方'根据法令对流民进行囚禁或公开惩罚’”“随着济贫法等法令的颁布,英国济贫法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一直沿用到19世纪”可知,以法律为制度保障;根据材料“各市镇通过警告不雇用帮工的雇主、惩罚懒惰者等措施,强制流民劳动”可知,带有惩戒色彩:根据材料“同时,通过建立纺织厂和磨坊、购买大麻和羊毛等原材料、建立劳动救济所等途径,为穷人提供工作”可知,直接救济与间接救济相结合。(2)新变化:根据材料“按照新济贫法成立专门的中央机构,打破郡的边界,把之前的15000个教区组合成为700个教区联盟”可知,中央政府在济贫实践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救济点实现跨区域集中整合:根据材料“进入济贫院的贫民漫有选举权。济贫院大多为混合济贫院,按照贫民年龄和身体状况强制性隔离”可知,接受赈济的贫民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受限;根据材料“济贫法局对患病者和儿童提供贫民医疗教济、济贫法学校”可知,增加了对病患和儿童的教济。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的济贫实践关照社会弱势群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根据材料“按照新济贫法成立专门的中央机构”“英国全部公共支出为699万英镑,济贫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为72.69%,到1874年,两者分别为1285万英镑、59.64%"可知,推动了英国济贫事业发展:根据材料“按照新济贫法成立专门的中央机构”“教区联盟在中央济贫法专员监督下提供济贫服务。新济贫法允许不同教区间的贫民自由流动”可知,促进了英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9世纪济贫实践是受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实践有利于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自由主义盛行,主张实行有限度、有条件的教济”“但进入济贫院的贫民漫有选举权”可知,英国的采取极为有限、严格的救济,救济对象选举权受限:英国济贫行为更多的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1)自由和自治的传统;启蒙思想的传播: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推动:英国制度和政策的移植:宪政体制和联邦体制的构建;公民较强的民主意识。(2)积极影响: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社会秩序;有利于公民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地方自治的一种模式。消极影响:过分强调乡镇精神,容易导致国家意识的淡薄;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容易导致联邦政府决策的执行力低下。【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中“17世纪初,第一批到北美的英国移民……(有)丰富的地方自治和管理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和自治的传统;根据“11世纪以来,英国国王便通过颁布特许状的形式赋予城市以自由权”,“(英国移民)签署《五月花公约》,宣称建立自治机关,自愿姑为民众自治团体,形成一个基于自然法的市民社会雏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制度和政策的移植:根据''具有强烈的民主自由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的影响;根据“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侧重经济管理,各个乡镇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等信息可知,重商主义的影响;根据“19世纪70年代以来,各州自治宪章逐步建立,美国地方政府自治得以完全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政体制和联邦体制的构建;根据“对本地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较强的民主意识等也是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