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杭州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杭州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杭州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高氯酸的化学式:HClO3 B.氮气的电子式:C.氟原子结构示意图: 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2、一种镁盐水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丝绒为负极B.镁极上产生大量H2C.电子由镁极沿导线流向钢丝绒极D.反应片刻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3、下列变化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A.冰融化B.NaC1固体熔化C.NO2溶于水D.H2与Cl2反应4、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向a中先加浓硫酸再加乙醇和乙酸B.加入浓硫酸并加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C.试管b中试剂为饱和NaOH溶液,可除去乙酸和乙醇D.实验结束时,采用蒸发的方法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5、TK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Cl2,反应COCl2(g)Cl2(g)+CO(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02468n(Cl2)/mol00.160.190.20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CO)=0.080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Cl2)=0.11mol·L-1,则反应的ΔH<0C.TK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0.9molCOCl2、0.10molCl2和0.10molCO,达到平衡前v正>v逆D.TK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molCl2和0.9molCO,达到平衡时,Cl2的转化率为80%6、如图所示的装置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两极均滴酚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电极附近溶液酸性减弱B.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b电极附近酚酞变红D.b电极上有黄绿色气体产生7、向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H2SO4,同时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图中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基本正确的是()A. B. C. D.8、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A.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现象。若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由于形成原电池,可看到有氢气生成B.将除去氧化膜的相同大小、相同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盐酸反应,前者速率大于后者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根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D.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与相同浓度盐酸反应时,粉末状的反应速率快9、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是A.C3H8+5O23CO2+4H2OB.CH4+C12CH3C1+HClC.D.+3H210、下列化学用语或描述中,正确的是A.F-的结构示意图:B.次氯酸的电子式: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当温度升高时,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1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乙酸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C.在试管a中应加几块碎瓷片以防止试管a中的液体在加热时发生暴沸D.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b中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12、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A.制取少量CO2,可随开随制,随关随停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C.可制得Fe(OH)2,并观察其颜色D.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尾气A.A B.B C.C D.D13、常温下,将铁片投入浓H2SO4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发生反应 B.铁被钝化 C.产生大量SO2 D.产生大量H214、将5.4gAl投入到200mL2.0mol·L-1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H2SO4溶液 D.HCl溶液15、下列反应原理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A.2HgO2Hg+O2↑ B.4A1+3MnO22Al2O3+3MnC.2MgO2Mg+O2↑ D.3CO+Fe2O32Fe+3CO216、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A.脱落酸 B.生长素 C.乙烯 D.甲烷17、可逆反应A(g)+4B(g)C(g)+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vA==0.15mol/(L·min) B.vB==0.02mol/(L·s)C.vC==0.4mol/(L·min) D.vD==0.01mol/(L·s)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可以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B.铜锌硫酸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锌电极经电解液流向铜电极C.将3molH2与1molN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可生成2molNH3,转移电子数目为6NAD.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9、常温下,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固体体积忽略不计)发生反应:H2NCOONH4(s)2NH3(g)+CO2(g)△H,达到平衡时测得c(CO2)=amol·L-1。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至原来的一半,达到新平衡时测得c(NH3)=x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B.达到新平衡时,△H为原来的2倍C.上述反应达到新平衡状态时x=2aD.上述反应体系中,压缩容器体积过程中n(H2NCOONH4)不变20、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2H2(g)+O2(g)===2H2O(l)ΔH=-142.9kJ·mol-1B.H2(g)+O2(g)===H2O(l)ΔH=-285.8kJ·mol-1C.2H2+O2===2H2OΔH=-571.6kJ·mol-1D.H2(g)+O2(g)===H2O(g)ΔH=-285.8kJ·mol-121、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2mol电子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2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的反应:HCO3-+OH-+Ca2+=H2O+CaCO3↓B.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Cu2++2Na=2Na++Cu↓C.等物质的量的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CO32-+2H+=H2O+CO2↑D.醋酸除水垢:CaCO3+2H+=Ca2++CO2↑+H2O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根据下图关系推断:(1)写出化学式:X_______,A________,B_______。(2)实验室收集气体D和F的方法依次是_______法、________法。(3)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4)请写出A与E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5)检验物质A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24、(12分)有四种短周期元素,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相关信息A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B单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单质是黄绿色气体,可用于自来水消毒D–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Ar原子相同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1)A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______族。(2)用电子式表示B与C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3)在元素C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填化学式)______。(4)已知硒(Se)与D同主族,且位于D下一个周期,根据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硒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a.其单质在常温下呈固态b.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O3d.非金属性比C元素的强25、(12分)(I)草酸的组成用H2C2O4表示,为了测定某草酸溶液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取25.00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a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到KMnO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的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试回答:(1)实验中,标准液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式滴定管中,因为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滴定终点.判断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3)实验中,下列操作(其它操作均正确),会对所测草酸浓度有什么影响?(填偏大、偏小、无影响)A.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_________;B.锥形瓶在盛放待测液前未干燥,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C.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_________;(II)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26、(10分)(1)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方法二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①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一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A”或“B”,下同),方法二应选用装置________。②写出加热NH4Cl和Ca(OH)2制取NH3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③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___。A.浓硫酸B.碱石灰C.五氧化二磷D.向上排空气法E.排水法F.向下排空气法④检验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观察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①负极是_______,发生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③该装置是一种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当导线中有0.2mole-发生转移时,求参加氧化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27、(12分)某科学小组制备硝基苯的实验装置如下,有关数据列如下表。已知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实验步骤如下: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足量浓硝酸配制混和酸,将混合酸小心加入B中。把18mL(1.84g)苯加入A中。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和均匀。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NaOH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CaCl2颗粒,静置片刻,弃去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馏分,得到纯硝基苯18g。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备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3)配制混合酸时,能否将浓硝酸加入到浓硫酸中_________(“是”或“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A中液体就是粗硝基苯,粗硝基苯呈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蒸馏纯化过程中,因硝基苯的沸点高于140℃,应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水直形冷凝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实验所得到的硝基苯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1)铝粉和铁的氧化物(FeO-Fe2O3)可配成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2)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铝和铵明矾晶体[NH4Al(SO4)2·12H2O]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已知: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NaAlSiO4·nH2O)沉淀)。①实验前,要将铝土矿粉粹的目的是_______。②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铝硅酸钠的化学式________。③步骤②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④写出利用Al2O3制备金属A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⑤若同时制取铵明矾和硫酸铝,通过控制硫酸的用量调节两种产品的产量。若欲使制得的铵明矾和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1,则投料时铝土矿中的Al2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29、(10分)以下是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几种可能的合成路线:(1)乙烯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___,乙醇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2)请写出上述几种路线中涉及到的有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反应①:____,反应②:____。(3)请写出④、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备。完成下列填空:①实验时,加入药品的顺序是____,该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一般要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并____。②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静置,然后分液。③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答一条即可)。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高氯酸的化学式应该为HClO4,A项错误;氮气的电子式应该为,B项错误;乙烯的结构简式应该为CH2=CH2,D项错误。考点:考查化学用语。2、C【答案解析】

A、镁的金属性强于铁,故镁为负极,钢丝绒为正极,选项A错误;B、镁极上镁失去电子产生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氢氧化镁,选项B错误;C、镁为负极,钢丝绒为正极,电子由负极镁极沿导线流向正极钢丝绒极,选项C正确;D、反应片刻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氢氧化镁,选项D错误。答案选C。3、A【答案解析】分析:化学变化中化学键一定破坏,电解质电离破坏化学键,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而物质三态变化中化学键不变,以此解答该题。详解:冰熔化是物质三态变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化学键,所以A选项正确;氯化钠熔化电离产生Na+和Cl-离子,破坏离子键,B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气体,存在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C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D选项不符合;正确选项A。4、B【答案解析】分析:A.混合时先加密度小的液体,再加密度大的液体,且最后加冰醋酸;B.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乙酸乙酯与NaOH反应;D.乙酸乙酯不溶于水。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密度大于水,则混合时先加密度小的液体,再加密度大的液体,且最后加冰醋酸,则a中先加乙醇,后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试剂顺序不合理,A错误;B.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则加入浓硫酸并加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B正确;C.乙酸乙酯与NaOH反应,试管b中应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可除去乙酸和乙醇,C错误;D.b为饱和碳酸钠,吸收乙醇、除去乙酸,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利用分液法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实验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5、C【答案解析】

A、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CO)=v(Cl2)===0.04mol·L-1·s-1,错误;B、平衡时c(Cl2)==0.1mol·L-1,升高温度,c(Cl2)==0.11mol·L-1,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应为吸热反应ΔH>0,错误;C、COCl2(g)Cl2(g)+CO(g)起始(mol·L-1):0.500转化(mol·L-1):0.10.10.1平衡(mol·L-1):0.40.10.1该温度下,若起始向容器中充入0.9molCOCl2、0.10molCl2和0.10molCO,此时<0.025,则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正确;D、TK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molCl2和1.0molCO,应等效于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Cl2,达到平衡时Cl2的转化率等于80%,如加入1.0molCl2和0.9molCO,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小0.1molCO,平衡在原来的基础上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l2的转化率小于80%,错误;答案选C。6、C【答案解析】A.a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为阳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附近溶液酸性增强,选项A错误;B.a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为阳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选项B错误;C.b电极连接电源负极为阴极,阴极上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碱性增强附近酚酞变红,选项C正确;D.b电极连接电源负极为阴极,阴极上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电极上有无色气体氢气产生,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明确离子放电顺序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阳阴极区域发生的反应,题目难度不大。7、A【答案解析】

Zn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Zn+CuSO4=ZnSO4+Cu,置换出来的Cu与未反应的Zn及硫酸构成原电池,使反应Zn+H2SO4=ZnSO4+H2↑速率加快,但由于置换Cu时消耗了金属Zn,所以最终放出氢气的量比未加入CuSO4溶液的少,所以符合反应事实的图像是A。故合理选项是A。8、A【答案解析】

A、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硝酸银之后,酸性环境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比银离子氧化性强,首先将铜氧化,生成的是一氧化氮,不是氢气,A错误;B、镁比铝活泼,所以相同质量的镁、铝和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快,B正确;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会加快,C正确;D、粉末状的大理石比块状的大理石和盐酸接触的面积大,所以反应速率更快些,D正确;答案选A。9、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有机物分子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其它物质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据此可知B正确,A是丙烷的燃烧,C是乙烯的加聚反应,D是苯的加成反应,答案选B。考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10、A【答案解析】分析:A.氟离子的质子数是9,核外电子数是10;B.次氯酸分子中氢氧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详解:A.F-的结构示意图为,A正确;B.次氯酸的电子式为,B错误;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错误;D.当温度升高时,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也增大,D错误。答案选A。11、A【答案解析】

A.由于浓硫酸的密度较大,且与乙醇和乙酸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A错误;B.由于生成的产物中含有乙醇和乙酸,易溶于水,故实验时试管b中的导气管不能插入液面下,B正确;C.为防止液体暴沸,应加入碎瓷片,C正确;D.乙酸乙酯无色、具有香味,且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故振荡后上层为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D正确;故选A。【答案点睛】在乙酸与乙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去除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12、C【答案解析】

A.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制取少量CO2,但是,由于碳酸钠可溶于水,故不能做到可随开随制、随关随停,A实验方案不合理;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不能将浓硫酸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B实验方案不合理;C.该实验中用苯隔绝了空气,这样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Fe(OH)2可以保持其白色并防止被氧气氧化,因此,可制得Fe(OH)2,并观察其颜色,C实验方案合理;D.碱石灰可以干燥NH3、水可以吸收多余的尾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H3,D实验方案不合理。综上所述,实验方案合理的是C,本题选C。13、B【答案解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发生钝化反应,铁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阻碍反应的进行,故B正确。14、D【答案解析】

200.0mL2.0mol/L的某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2L×2.0mol/L=0.4mol,5.4gAl的物质的量为0.2mol。【题目详解】A项、由反应2Al+2OH﹣+2H2O═2AlO2﹣+3H2↑可知,0.2molAl与0.4molNaOH溶液反应时,碱过量,没有金属剩余,故A错误;B项、由反应2Al+2OH﹣+2H2O═2AlO2﹣+3H2↑可知,0.2molAl与0.4molBa(OH)2溶液反应时,碱过量,没有金属剩余,故B错误;C项、由反应2Al+6H+=2Al3++3H2↑可知,0.2molAl与0.4molH2SO4溶液反应,硫酸过量,没有金属剩余,故C错误;D项、由反应2Al+6H+=2Al3++3H2↑可知,0.2molAl与0.4molHCl溶液反应,Al过量,有金属剩余,故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金属铝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气,注意利用已知量来判断过量问题是解答的关键。15、C【答案解析】

A.Hg活动性较弱,用热分解的方法冶炼,选项A正确;B.Mn是比较活泼的金属,用热还原的方法冶炼,选项B正确;C.Mg是活泼的金属,用电解的方法冶炼,由于氧化镁的熔点太高,应电解熔融氯化镁,选项C错误;D.Fe是比较活泼的金属,用热还原的方法冶炼,选项D正确。答案选C。【答案点睛】金属的冶炼方法与金属的活动性关系密切。金属活动性越强,其离子获得电子被还原的能力就越小,越难冶炼。钾、钙、钠、镁、铝特别活泼的金属用电解熔融的离子化合物的方法冶炼;从铝之后到铜(包括铜)等比较活泼的金属用热还原(包括铝热反应)冶炼,不活泼的金属,如Hg、Ag用热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关键。16、C【答案解析】

根据记载,其中的“气”是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气体;A.脱落酸指能引起芽休眠、叶子脱落和抑制细胞生长等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不能促进果实成熟,“气”不是脱落酸;B.生长素是植物激素,促进细胞分裂和根的分化,促进营养器官的伸长,促进果实发育,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气”不是生长素;C.乙烯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的气体,“气”是乙烯;D.甲烷对植物的生长无作用,“气”不是甲烷;故选C。17、D【答案解析】

利用比值法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据此分析判断。【题目详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0.15;B、=0.3;C、=0.4;D、=0.6;显然D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选D。【答案点睛】利用比值法解答时,要注意单位需要相同,这是本题的易错点。本题也可以根据方程式转化为同一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大小的比较。18、D【答案解析】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可以将大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不能全部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B.铜锌硫酸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锌电极经外电路流向铜电极,但不能进入电解质溶液中,故B错误;C.H2与N2生成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3molH2与1molN2不能生成2molNH3,转移电子数目小于6NA,故C错误;D.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超过80%,远高于普通燃烧过程(能量转换率仅30%多),有利于节约能源。电子不能进入电解质溶液中,记住:“电子不入水,离子不上岸”。19、C【答案解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不变,不能由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不正确;B.△H与反应的限度没有关系,B不正确;C.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定值,由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2(NH3)•c(CO2)可知,在新的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肯定与原平衡相同,所以上述反应达到新平衡状态时x=2a,C正确;D.上述反应体系中,压缩容器体积过程中n(H2NCOONH4)增大,D不正确。本题选C。20、B【答案解析】

1mol氢气的质量为:2g/mol×1mol=2g,则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kJ×=285.8kJ,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

kJ•mol-1。【题目详解】A.焓变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2mol氢气放出的热量为285.8kJ×2=571.6kJ,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

kJ•mol-1,故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

kJ•mol-1,故B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各物质的状态,故C错误;D.生成水的状态应该为液态,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

kJ•mol-1,故D错误;故选B。21、D【答案解析】

根据图示,甲烷和水经催化重整生成CO和H2;燃料电池中,通入CO和H2燃料的电极为负极,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反应CH4+H2O3H2+CO,C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2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每消耗1molCH4转移6mol电子,故A错误;B.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电解质中没有OH-,电极A的反应为H2+CO+2CO32--4e-=H2O+3CO2,故B错误;C.燃料电池工作时,CO32-向负极移动,即向电极A移动,故C错误;D.电极B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反应为O2+2CO2+4e-=2CO32-,故D正确;答案选D。【答案点睛】明确原电池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B,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注意结合电解质的影响书写。22、A【答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是高频考点,注意物质的微粒表达方式。详解:A.碳酸氢钙和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a2+=H2O+CaCO3↓,故正确;B.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错误;C.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CO3-,故错误;D.醋酸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错误。故选A。点睛:离子方程式书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物质的形成,弱酸或弱碱或水等不能拆成离子形式。2.注意反应符合客观事实,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亚铁而不是铁离子。3.注意量的多少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特别记住有些反应中改变物质的量比例反应产物不变,如铝盐和氨水反应,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等。4.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先后顺序等,如溴化亚铁和氯气的反应中亚铁离子先反应,溴离子都反应等。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NH4HCO3或(NH4)2CO3NH3H2O排水向上排空气2CO2+2Na2O2===2Na2CO3+O24NH3+5O24NO+6H2O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说明有NH3存在(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容器口,若有白烟出现,也说明有NH3存在)【答案解析】

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气体C能与Na2O2反应得到气体E,应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则C为CO2,E为O2,固体X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A,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C,故X应为碳酸形成的铵盐,则X为NH4HCO3或(NH4)2CO3,故A为NH3,B为H2O,D为NO,F为NO2,G为HNO3,据此解答。【题目详解】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气体C能与Na2O2反应得到气体E,应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则C为CO2,E为O2,固体X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A,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C,故X应为碳酸形成的铵盐,则X为NH4HCO3或(NH4)2CO3,故A为NH3,B为H2O,D为NO,F为NO2,G为HNO3;(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NH4HCO3或(NH4)2CO3,A为NH3,B为H2O;(2)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实验室收集气体D(NO)的方法为:排水法;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则收集气体F(NO2)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3)C→E是CO2与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4)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5)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故检验氨气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说明有NH3存在(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容器口,若有白烟出现,也说明有NH3存在)。【答案点睛】此类题的解答一般有以下步骤:思维起点的选择:思维起点是指开始时的思维指向、思维对象或思维角度,推断题中的思维起点应是最具特征的某个条件(包括文字叙述或某个变化过程);思维过程的展开:解题者在确定思维起点的基础上,利用题目所给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解题经验,不断地缩小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思维过程的检验:将上述思维过程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中条件;本题可从两性氧化物及海水中的无机盐,展开思维的空间,寻找目标答案。24、二VAHClO4ab【答案解析】

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则该气体为NH3,A为N元素;B单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B元素是Na元素;C元素的单质是黄绿色气体,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则C元素是Cl元素;元素的原子获得2个电子形成-2价阴离子。D元素的–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Ar原子相同,则D元素是S元素,然后逐一分析解答。【题目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N,B是Na,C是Cl,D是S元素。(1)A是N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5,根据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可知N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VA族。(2)Na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形成Na+,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获得1个电子形成Cl-,Na+、Cl-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用电子式表示B与C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为:。(3)元素的非金属性Cl>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所以在元素C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HClO4。(4)a.根据元素名称硒(Se)可知其单质在常温下呈固态,a正确;b.由于Se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而在SeO2中Se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间,因此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正确;c.Se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高为+6价,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O4,c错误;d.同一主族的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S>Se,由于非金属性Cl>S,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Se比Cl元素的弱,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推断及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物质的性质推断元素的本题解答的关键。25、酸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锥形瓶内颜色变化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30s内不褪色偏小无影响偏小环形玻璃搅拌棒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51.8kJ/mol【答案解析】

(I)(1)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2)根据滴定的操作分析解答;KMnO4溶液呈紫色,草酸反应完毕,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紫色不褪去,说明滴定到终点;(3)根据c(待测)═分析误差;(II)(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3)先根据表中测定数据计算出混合液反应前后的平均温度差,再根据Q=cm△T计算出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后计算出中和热。【题目详解】(I)(1)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故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故答案为:酸;因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皮管;(2)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KMnO4溶液呈紫色,草酸反应完毕,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紫色不褪去,说明滴定到达终点,不需要外加指示剂,故答案为: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30s内不褪色;(3)A.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c(待测)偏小,故答案为:偏小;B.锥形瓶在盛放待测液前未干燥,有少量蒸馏水,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分析,c(待测)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C.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待测液减少,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c(待测)偏小,故答案为:偏小。(II)(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平均温度差为:3.1℃。50mL的0.50mol/L盐酸与5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1℃=1.2958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51.8kJ/mol,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故答案为:-51.8kJ/mol。【答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II)(3)中和热的计算,要注意中和热的概念的理解,水的物质的量特指“1mol”。26、AB2NH4Cl+Ca(OH)22NH3↑+CaCl2+2H2OBF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变蓝则收集满(正确都得分)Zn氧化2H++2e-=H2↑化学能转变为电能0.1mol【答案解析】分析:(1)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制备氨气,是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反应,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②NH4Cl和Ca(OH)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③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应用碱性干燥剂;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据此判断收集方法;④氨气是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据此检验;(2)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据此判断。详解:(1)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制备氨气,是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反应,应选择A装置,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应选择B装置;②NH4Cl和Ca(OH)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③A.浓硫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干燥氨气,A错误;B.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湿性,可以干燥氨气,B正确;C.五氧化二磷和氨气发生反应,不能干燥氨气,C错误;答案为: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收集氨气时应该选择向下排空气法,答案选F;④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此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如果试纸变蓝,则证明是氨气已集满。(2)①金属性锌强于铜,因此负极是锌,发生氧化反应。②正极是铜,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③该装置是原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当导线中有0.2mole-发生转移时,消耗0.1mol锌,锌失去电子被氧化,则参加氧化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1mol。27、冷凝回流否液体容易迸溅水浴加热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洗去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钠盐防止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导致玻璃温差大而炸裂72%【答案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浓硫酸、浓硝酸和苯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硝基苯,反应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NaOH溶液和水洗涤,先用水洗除去浓硫酸、硝酸,再用氢氧化钠除去溶解的少量酸,最后水洗除去未反应的NaOH及生成的盐;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CaCl2颗粒,吸收其中少量的水,静置片刻,弃去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馏分,得到纯硝基苯;计算产率时,根据苯的质量计算硝基苯的理论产量,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详解:(1)装置C为冷凝管,作用是导气、冷凝回流,可以冷凝回流挥发的浓硝酸以及苯使之充分反应,减少反应物的损失,提高转化率,故答案为:冷凝回流;(2)根据题意,浓硫酸、浓硝酸和苯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硝基苯,制备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浓硫酸密度大于浓硝酸,应将浓硝酸倒入烧杯中,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并不断搅拌,如果将浓硝酸加到浓硫酸中可能发生液体飞溅,故答案为:否;液体容易迸溅浓硝酸;(4)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可以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控制温度。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A中液体就是粗硝基苯,由于粗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使得粗硝基苯呈黄色,故答案为:水浴加热;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5)先用水洗除去浓硫酸、硝酸,再用氢氧化钠除去溶解的少量酸,最后水洗除去未反应的NaOH及生成的盐,故答案为:洗去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钠盐;(6)在蒸馏纯化过程中,因硝基苯的沸点高于140℃,应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水直形冷凝管是为了防止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导致玻璃温差大而炸裂,故答案为:防止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导致玻璃温差大而炸裂;(7)苯完全反应生成硝基苯的理论产量为1.84g×12378,故硝基苯的产率为[18g÷(1.84g×12378)]×100%=72%28、8A1+3FeO·Fe2O34Al2O3+9Fe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原科转化率Na2O·Al2O3·2SiO2·2nH2OAlO2-+HCO3-+H2O=Al(OH)3↓+CO32-2Al2O3(熔融)4A1+3O2↑大于3:10【答案解析】

(1)铝热反应实质是铝粉和铁的氧化物发生氧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