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昆虫的外部形态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1
一、本节知识点
1.昆虫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昆虫头部及其附器的特征;3.胸部及其附器的特征;4.腹部及其附器等的特征;5.昆虫体壁及其衍生物。二、本节重点头式、口器、足、翅类型
三、本节难点体壁的构造及功能一、本节知识点2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已知昆虫的种类有100多万种,约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成虫整个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具有3对分节的足,通常还有2对翅。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具外骨骼。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4
动物进化系统动物进化系统5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1.蛛形纲:蜘蛛、蝎子、蜱螨等。蜘蛛蝎子叶螨蝎子蜘蛛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蜘蛛蝎子叶螨蝎子蜘蛛62.甲壳纲:虾、螃蟹等。3.唇足纲与重足纲:蜈蚣、马陆等。虾螃蟹蜈蚣马陆对虾螃蟹2.甲壳纲:虾、螃蟹等。3.唇足纲与重足纲:蜈蚣、7
纲名体躯分段复眼单眼触角足翅生活环境代表种昆虫纲头、胸、腹1对0~3个1对3对2对或0~1对陆生或水生蝗虫蛛形纲头胸、腹无2~6对无2~4对无陆生蜘蛛甲壳纲头胸、腹1对无2对至少5对无水生、少数陆生虾、蟹唇足纲头、胴1对无1对每节1对无陆生蜈蚣重足纲头、胴1对无1对每节2对无陆生马陆节肢动物门主要纲的区别
纲名体躯分段复眼单眼触角足翅生活环境代表种昆虫纲头、胸、8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1.环节动物:蚯蚓、蚂蝗等。2.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蚯蚓蚂蝗蜗牛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1.环节动物:蚯蚓9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3.线形动物:蛔虫等。4.棘皮动物:海星、海参等。5.爬行小动物:蜥蜴等。蜥蜴蛔虫海星海参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3.线形动物:蛔虫等。10常见昆虫常见昆虫11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方面(1)直接危害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2)传播植物病害;(3)危害人、畜健康,传染多种疾病。2.有益方面
(1)生产工业原料;(2)给植物传粉;(3)天敌;(4)中药材;(5)腐食性种类可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6)科学实验材料。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方面12思考题昆虫为什么能成为地球上最发达的动物类群?
1.生殖能力强;2.有翅能飞翔;3.体小;4.取食器官的分化;5.变态和发育阶段性;6.适应力强。蜻蜓思考题昆虫为什么能成为地球上最发达的动物类群?蜻蜓13
昆虫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复杂。研究昆虫的外部形态就是要从变化多端的构造中,找出它们共同的基本构造,作为识别种类的依据和防治害虫的理论基础。以蝗虫的体躯侧面图为例。昆虫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复杂。研究昆虫的外部形态就是要从变14第一节昆虫的头部及其附器
一、头部基本构造
头部是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感觉器官──复眼、单眼及触角和取食器官──口器。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第一节昆虫的头部及其附器一、头部基本构造15单眼触角复眼单眼单眼触角复眼单眼16二、头部的形式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的下方,与身体的纵轴垂直,这种头式适于取食植物茎叶,是比较原始的形式。如蝗虫、蟋蟀和鳞翅目的幼虫等。
二、头部的形式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的17前口式
口器着生于头部的前方,与身体的纵轴呈一钝角或几乎平行,这种头式适于捕食动物或其他的昆虫。如虎甲、步甲、草蛉等。
前口式口器着生于头部的前方,与身体的纵轴呈一钝角或几乎18后口式
口器向后倾斜,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贴在身体的腹面,这种口器适于刺吸植物或动物的汁液。如蝽蟓、蚜虫、叶蝉等。后口式口器向后倾斜,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贴在19口式的划分并非绝对,有些昆虫多变的头部确实很难归类。如对直翅目昆虫而言其头式大体属于下口式,但蝗学工作者又常把直翅目的口式分为直口式、下口式和前口式类。“访花”的昆虫,口器变化更加复杂,为了吸食花蜜,喙有时变长,很难判定其头式属于何类。口式的划分并非绝对,有些昆虫多变的头部确实很难归类。20三、头部的附器及其构造(一)触角昆虫除少数种类外,头部都有一对触角。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间的一对触角窝内。基部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为梗节;梗节以后的各小节统称鞭节。三、头部的附器及其构造21雄虫的触角常比雌虫发达,触角是常用的分类特征,其变异后主要依据鞭节的形状确定名称。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表面上有许多感觉器,具嗅觉和触觉的功能,昆虫借以觅食和寻找配偶。某些昆虫触角梗节内部充满着一种具听觉作用的感觉细胞,是触角上的特殊感觉器官,称江氏器。雄虫的触角常比雌虫发达,触角是常用的分类特征,其变异后主要依22昆虫触角的形状因昆虫的种类和雌雄不同而多种多样。常见的有:1.刚毛状;2.丝状;
3.念珠状;4.锯齿状;
5.栉齿状;6.羽毛状;7.膝状;8.具芒状;9.环毛状;10.球杆状;
11.锤状;12.鳃片状;昆虫触角的形状2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24(二)复眼和单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昆虫的眼有两种:1.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2.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的。(二)复眼和单眼眼是昆虫的视觉器25复眼能分辨近距离的物体,感受物体的移动比感受物体的形状更有效。单眼只能辨别光的强弱和物体距离的远近,不能辨别物体和颜色。昆虫的视力较差,识别范围仅数米。但对紫外线有较强的感光力,辨别颜色能力与产卵地点、食物有密切联系。对光的适应的表现是昼夜活动规律,即日出性、夜出性及中间型。复眼能分辨近距离的物体,感受物体的移动比感受物体的形状更有效26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27(三)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在外形和构造上有各种不同的特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口器类型,危害园林植物的害虫,它们的口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三)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28
1.咀嚼式口器
是昆虫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所有别的口器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都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个部分组成。具有坚硬的上颚,能够取食固体食物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1.上唇2、3.上颚4、5.下颚6.下唇7.舌1.咀嚼式口器是昆虫最基本、最蝗虫的咀嚼式口器29蝗虫咀嚼式口器图蝗虫咀嚼式口器图30咀嚼式口器咀嚼31危害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1.食叶性: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叶脉,或全部吃光。2.卷叶性: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3.潜叶性:断根或断茎,枯死,吐丝、卷叶、缀叶等。4.钻蛀性:钻蛀根、茎、果等。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若虫,如蝗虫;鞘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危害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32钻蛀性缺刻、开天窗缺刻、空孔、开天窗缺刻、开天窗钻蛀性潜叶性钻蛀性缺刻、开天窗缺刻、空孔、开天窗缺刻、开天窗钻蛀性潜叶33
2.刺吸式口器
昆虫用以吸食动、植物汁液的口器,如蚜虫、蝉、蚧壳虫、蝽象等的口器。危害植物时是借肌肉动作将口针刺入组织内,吸取汁液。蝉的刺吸式口器2.刺吸式口器昆虫用以吸食动、蝉的刺吸式口器34
①上唇小、成倒三角形,贴于口器基部;
②下唇延伸为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口针(上颚在外,下颚在内)。③上、下颚特化为坚硬而细长的口针,上颚口针端部锐利,外侧有倒刺,便于刺入和固定于组织内;下颚口针的内侧面有大、小两个凹槽,并合而形成食物道和唾道。①上唇小、成倒三角形,贴于口器基部;35刺吸式口器口针刺吸式口器口针36刺吸式口器口针口针刺吸口针口针37危害状:1.失绿斑点:在叶面上形成各种失绿褪色斑点,严重时黄化。2.畸形:叶片卷曲、皱缩等。3.虫瘿:如榆瘿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状。4.传播病毒病(如蚜虫、叶蝉、蝽象等)常见昆虫:蚜、螨、蚧、粉虱、叶蝉、网蝽、木虱、蝉、蜡蝉等。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和生物制剂。危害状:38失绿黄斑叶片卷曲虫瘿叶皱畸形失绿黄斑叶片卷曲虫瘿叶皱畸形393.锉吸式口器为蓟马昆虫所特有,其特点为上鄂口针较粗大,是主要的穿刺工具,两下鄂口针组成食物道,舌与下唇口针组成唾液道。蓟马成虫3.锉吸式口器为蓟马昆虫所特有,其特点为蓟马成虫404.虹吸式口器
鳞翅目的昆虫所特有,上颚退化,下颚的外颚叶特别延长,变成卷曲的喙,内部形成一个细长的食物管道,用以吸取液体食料。蛾蝶类成虫,吸收植物体表面的花蜜等生活,一般不危害植物,但其幼虫常常为害虫。吸果夜蛾类的成虫能吸食将成熟的果实,形成落果。4.虹吸式口器鳞翅目的昆虫所特有,上颚退4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42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435.舐吸式口器
该类口器为家蝇所特有。上下鄂均退化,下唇特化为短小喙,端部膨大成唇瓣,能吸吮液体或微粒状固体食物。
6.刮吸式口器:虻等吸血昆虫。
7.嚼吸式口器:蜜蜂等昆虫兼有咀嚼和吸收两种功能。
蜜蜂家蝇5.舐吸式口器
该类口器为家蝇所特有。上下鄂均退化,下44第二节昆虫的胸部及其附器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体段,由三个体节组成:前胸、中胸和后胸,其各具一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大多数在中胸及后胸各具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翅与足是运动器官,因而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第二节昆虫的胸部及其附器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45一、胸部的基本构造昆虫的胸部,由于承受足的强大动力和配合翅的飞行动作,所以体壁高度骨化,具有复杂的沟和内脊,肌肉特别发达。各节结合紧密,特别是中后胸具翅,胸节尤为紧凑。每一胸节均由4块骨板组成,位于背面的称为背板,两侧的称侧板,腹面的称腹板。一、胸部的基本构造昆虫的胸部,由于承受足的强大动力和配合翅的46二、胸足的构造和类型1.
胸足的构造成虫的胸足一般分为6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各节间由膜相连接,是各节活动的部位。二、胸足的构造和类型1.胸足的构造472.胸足的类型胸足的功能是运动,因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特化为许多类型,各具不同形态和功能。2.胸足的类型48①步行足:在地下跑的步行虫,虽然有翅但已不善于飞翔,为了适应其生活上的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六条腿变得又细又长,跑起路来十分快速,这种足叫做步行足。当然昆虫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还是步行足,它们的外形细长;各节也没发生显著的变化,最适于担负行走的功用,如瓢虫、步行虫、天牛等。①步行足:在地下跑的步行虫,虽然有翅但已不善于飞翔,为了适应49②跳跃足:蝗虫、蟋蟀、蚤蝼、跳甲等昆虫十分善跳;它们的后足腿节膨大,内有发达的肌肉,可以控制胫节的屈伸,产生跳跃行为。捕捉这些昆虫时特别需要手疾眼快,否则它们会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昆虫中的跳高冠军非跳蚤莫属,它们跳跃的高度,可超过其体长100多倍,可以想象,假如人类能够跳过自身身高的100倍,那么,现存的世界跳高记录简直就不足挂齿了。②跳跃足:蝗虫、蟋蟀、蚤蝼、跳甲等昆虫十分善跳;它们的后足腿50③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是一类益虫,不吃庄稼,专门靠捕食小动物生活,它们从卵里孵出来就有一对刀状的前足。这种前足的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到腿节的槽中,腿节和胫节上还常装备着锐刺,是捕捉猎物的有力武器。当它捕获猎物时,可以利用腿节和胫节把要吃的东西夹住,再利用胫节内侧和腿节外侧锐利的刺将猎物撕碎吃掉,这种足叫捕捉足。③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是一类益虫,不吃庄稼,专门靠51④开掘足:蝼蛄要在土里生活,挖筑隧道,偷吃庄稼的根、茎,那么它们是怎样钻到地里的呢?原来它们的前足又粗又壮,上面还有几个大齿,象是专门挖土的铲子,掘起土来十分方便,这种足叫做开掘足。
④开掘足:蝼蛄要在土里生活,挖筑隧道,偷吃庄稼的根、茎,那么52⑤携粉足:蜜蜂每天忙忙碌碌,来回穿梭在花丛中采集花粉和花蜜。它们用什么携带呢?经过长期的适应,它们的后足胫节特化得又宽又扁,上面有长毛相对环抱,专门用来携带花粉,被称作花粉篮。它的基节也有了专门的用处,比一般昆虫的基节要大,内面有10一12排横列的硬毛,用来梳刮在身体上的花粉。当辛勤的采集劳动结束后。一群群小蜜蜂满载花粉而归。这种足叫做携粉足。⑤携粉足:蜜蜂每天忙忙碌碌,来回穿梭在花丛中采集花粉和花蜜。53⑥游泳足:龙虱、仰蝽等生活在水中的昆虫,能捕捉鱼苗作为食料,是养渔业的大害。鱼在水中游得够快了,它们怎么能追上鱼呢?原来龙虱、仰蝽的身体接近流线型,很象只快速潜艇,中足和后足又长又扁,向里的一面还长着一排整齐的长毛,这四条腿就象四只划船用的桨,这样游起来就很快了。这种足叫做游泳足。⑥游泳足:龙虱、仰蝽等生活在水中的昆虫,能捕捉鱼苗作为食料,54⑦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附节特别膨大,上面还有吸盘状的构造,交配时用以挟持雌虫,这种足称为抱握足。⑦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附节特别膨大,上面还有吸盘状的构造55⑧攀缘足:生活在毛发上的虱类,跗节只有1节,最末一节为一大型钩状的爪,胫节肥大,外缘有一指状的突起。当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与胫节端部的指状突起密接,构成钳状的构造,牢牢地夹住寄主的毛发。这种足叫做攀缘足。⑧攀缘足:生活在毛发上的虱类,跗节只有1节,最末一节为一大型56下列昆虫的足是什么类型?下列昆虫的足是什么类型?57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58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59
三、翅的构造和类型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翅对昆虫的分布、传播、觅食、求配、避敌等生命活动及进化有重大的意义。1.假想脉序翅脉:翅面分布的脉纹。脉相(或脉序):翅脉在翅上的数目和分布型式。纵脉:从翅基伸向翅边缘,纵列于翅面的翅脉;横脉:是横列于两纵脉之间的短脉;翅室:由纵脉,横脉及翅的边缘包围的区域。
三、翅的构造和类型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60脉序是鉴别各类昆虫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脉多少和分布形式变化很大,为了便于比较研究,人们对现代昆虫和古代昆虫化石的翅脉加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为模式脉序,作为鉴别和描述昆虫脉序的标准。标准脉序和纵横脉都有一定的名称和缩写代号。纵脉用英文大写,横脉用英文小写。脉序是鉴别各类昆虫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脉多少和分布61假想模式脉序纵脉名称简写分枝数目横脉名称简写连接的纵脉前缘脉CostaC0肩横脉hC和Sc亚前缘脉SubcostaSc2径横脉rR1与R2径脉RadiusR5分横脉sR3与R4
中脉MediaM4或R2+3R4+5肘脉CubitusCu3径中横脉r-mR4+5与M1+2臀脉AnalisA不定中横脉mM2和M3轭脉JugalisJ2中肘横脉m-cuM3+4与Cu1
假想模式脉序纵脉名称简写622.翅的分区昆虫的翅常呈三角形,具有三边和三角。前面一边称前缘,后面一边称后缘,两者之间一边称外缘。前缘与外缘之间的角称顶角,前缘与胸部之间的角称肩角或基角,外缘与后缘之间的角称臀角。2.翅的分区633.翅的类型3.翅的类型64
(1)膜翅: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
蚜虫、蜻蜓、蜂类的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椿象的后翅。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65(2)鳞翅:翅质地为膜质,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蛾蝶类的翅。(2)鳞翅:翅质地为膜质,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蛾蝶类的翅。66(3)缨翅:前后翅膜质狭长,翅脉退化,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缨毛,如蓟马的翅。(3)缨翅:前后翅膜质狭长,翅脉退化,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缨毛67(4)复翅(覆翅):前翅革质,较厚,半透明,有翅脉,如蝗虫、蟋蟀、蝼蛄等前翅。(4)复翅(覆翅):前翅革质,较厚,半透明,有翅脉,如蝗虫、68(5)鞘翅(角质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或不明显,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如金龟子、甲虫、天牛等的前翅。(5)鞘翅(角质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或不明显,具有保护69(5)半鞘翅:基半部为皮革质或角质,端半部为膜质,有翅脉,如蝽象前翅。(5)半鞘翅:基半部为皮革质或角质,端半部为膜质,有翅脉,如70(7)平衡棒:后翅退化成棒状构造,用以平衡身体,如蝇、蚊的后翅。(7)平衡棒:后翅退化成棒状构造,用以平衡身体,如蝇、蚊的后7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724.翅的连锁翅轭:前翅后缘基部有一指状突起,称为翅轭,飞行时翅轭伸在后翅前缘之下,使两翅相互连接起来,如低等蛾类。翅钩:后翅前缘的一排小钩,钩在前翅后缘的卷褶中,如一些蜂类。翅缰:后翅前缘基部有1根或数根刚毛状突起,称翅缰,而在前翅反面的一定部位上,相应地生有1列刚毛或1片突起把翅缰钩住,这些构造称翅缰,如部分蛾类。翅抱:蝶类及部分蛾类(枯叶蛾,天蚕蛾等)后翅的肩角部分扩大,并短的翅脉——肩脉,突伸于前翅后缘之下。翅褶:同翅目(蝉),前翅后缘有一向下卷的褶,后翅前缘短而上卷的褶。4.翅的连锁翅轭:前翅后缘基部有一指状突起,称为翅轭,飞行73第三节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一般呈长筒形或椭圆形。一般由9-11节组成,节与节之间以节间膜相连。腹部内部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呼吸器官,腹部末端为外生殖器,所以昆虫的腹部是新陈代谢与生殖的中心。
第三节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一般呈长筒形或椭圆形74一、腹部的基本构造腹部除末端几节具有尾须和生殖器外,一般没有附肢,第1-8腹节两侧常各有气门1对。腹节具背板和腹板,两侧均为膜质。由于背板下延,侧面的膜质部分常被盖住而看不见,相邻的两个腹节常相互套叠。节与节之间及背板与腹板之间有膜相连,所以腹部有较大的伸缩能力。这种伸缩运动有助于昆虫的呼吸、交配、产卵和释放信息素等活动。一、腹部的基本构造腹部除末端几节具有尾须和生殖器外,一般没有75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76气门气门气门气门77(一)雌性外生殖器雌虫的外生殖器着生于第8、9腹节上,为产卵的工具,故称产卵器。可将卵产于植物表面,或产入植物体内、土中或其他昆虫体内。产卵器包括一对腹产卵瓣,一对内产卵瓣,一对背产卵瓣。如蝗虫、螽斯、蝉、蔷薇叶蜂、叶蝉等雌性外生殖器发达。了解产卵习性,便于识别与防治害虫。二、外生殖器的构造(一)雌性外生殖器二、外生殖器的构造78产卵器的构造、形状和功能,常随昆虫的种类而不同。蝗虫的产卵器是由背产卵瓣和腹产卵瓣所组成,内产卵瓣退化为小的突起。蜜蜂的毒刺,是由腹产卵瓣和内产卵瓣特化而成,内连毒腺,成为御敌的工具,已经失去产卵的能力。有些具有产卵器的昆虫,产卵时把植物组织刺破将卵产入,给植物造成很大的伤害,如蝉、飞虱等。产卵器的构造、形状和功能,常随昆虫的种类而不同。79雌性产卵器基本构造蝗虫雌性外生殖器雌性产卵器基本构造蝗虫雌性外生殖器80产卵器瘤寄蜂螽斯蛾类叶蝉蝗虫产卵器瘤寄蜂螽斯蛾类叶蝉蝗虫8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82(二)雄性外生殖器雄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交配器的构造比较复杂,具有种的特异性。(二)雄性外生殖器雄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83(三)尾须尾须是由末腹节附肢演化而成的须状外突物,具有感觉的作用。形状变化较大,有的不分节,呈短锥状,如蝗虫;有的细长多节呈丝状,如缨尾目、蜉蝣目;有的硬化成铗状,如革翅目。(三)尾须尾须是由末腹节附肢演化而成的须状外突物,具有感觉的84(四)幼虫的腹足鳞翅目和膜翅目叶蜂的幼虫,它们的腹部都具有行动用的腹足,腹足是行动器官,停息或取食时用以抓住物体。鳞翅目的幼虫通常有5对腹足,着生于第3-6和第10腹节上,第10腹节上的1对又称为臀足。腹足呈筒状,末端具趾钩。膜翅目叶蜂的幼虫从第2节开始有腹足,一般6-8对,腹足末端无趾钩,可与鳞翅目幼虫区别。(四)幼虫的腹足鳞翅目和膜翅目叶蜂的幼虫,它们的腹部都具有行85第四节昆虫的体壁及其衍生物昆虫的体壁是包在整个昆虫体躯(包括附肢)最外层的组织,它具有皮肤和骨骼两种功能,又称外骨骼。昆虫的外骨骼系统就是体壁构成的,并以其在适当部位的内陷形成加固体躯和着生肌肉的所谓“内骨骼”系统。(1)支撑身体;(2)保护内脏;(3)防止体内水分蒸发;(4)防止外界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侵入;昆虫体壁作用第四节昆虫的体壁及其衍生物昆虫的体壁是包在整个昆虫体躯(86一、体壁的构造和特性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3部分构成。底膜是紧贴在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皮细胞层是一层活细胞,虫体上的刚毛、鳞片、各种分泌腺体,都是由皮细胞特化而来。表皮层是皮细胞层向外分泌的非细胞性的物质层。
内表皮:表皮中最厚的一层,质地柔软而富延展性。主要含有蛋白质和几丁质。外表皮:是由内表皮外层硬化而来。是表皮中最坚硬的层次,主要化学组成是骨蛋白、几丁质和脂类等。上表皮:是表皮层最外的1层,一般厚度不超过1微米,但仍然可以分为三层,从内到外是脂腈层、蜡层和护蜡层。一、体壁的构造和特性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3部分构成。87二、体壁的衍生物(一)外长物体壁很少是光滑的,常常向外突出或向内凹入,形成体壁的外长物,如疣状突起、点刻、脊起、毛、刺、鳞片等。按构造可以分为三类:
非细胞性突起:全由表皮层向外突出所形成,没有皮细胞层的参与,一般呈脊起、皱褶、小毛、小刺等。
多细胞性突起:突起内部有皮细胞参与,如体壁向外突出成中空的刺状物,基部固定在体壁上不能活动的称为刺;基部周围以膜质部和体壁相连,可以活动的称为距。
单细胞性突起:由1个皮细胞转化而成,如刚毛、毒毛、感觉毛、鳞片等。二、体壁的衍生物(一)外长物881.2.非细胞突起3.刺4.距5.刚毛6.毒毛7.鳞片1.2.非细胞突起3.刺4.距89体壁的毛与刺突体壁的毛与刺突90(二)皮细胞腺昆虫体壁的皮细胞,一般都有一定的分泌作用。有些昆虫在身体某些部位的皮细胞特化为某种腺体,按照腺体的分泌物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涎腺:分泌涎液润湿和消化食物。
丝腺:分泌丝质,如家蚕、柞蚕等。
蜡腺:分泌蜡质,如同翅目介壳虫的蜡腺。
胶腺:分泌虫胶,如紫胶虫。
毒腺和臭腺:分泌毒液或臭液,御敌。如蜂类尾刺的毒腺。
蜕皮腺:幼虫期蜕皮前分泌蜕皮素,帮助脱去旧的表皮。(二)皮细胞腺91三、体壁与接触杀虫剂应用的关系接触杀虫剂必须接触虫体并透过体壁渗入体内,才能发挥毒效。因此,药剂能否粘着展布并穿过虫体,是能否发挥毒效的先决条件。昆虫和药剂接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药剂直接喷到虫体上,对昆虫来说是被动接触,另一种是把药剂喷洒到昆虫活动的植物表面上,当昆虫运动时,才与药剂发生接触,是一种主动接触。在实践中,主动接触比较普遍,因此要求在喷洒触杀剂时,做到药剂喷洒均匀,使害虫有充分的机会与药剂发生有效接触,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体壁与接触杀虫剂应用的关系接触杀虫剂必须接触虫体并透过体92昆虫的种类和龄期不同,它的体壁构造和厚薄程度也不一样,因而使用接触剂的效果也不一样。体壁坚硬,蜡层发达的,药剂难以穿透;体壁比较柔软的,药剂易于透过体壁。同一种昆虫,幼龄幼虫比其老龄幼虫体壁薄,容易中毒致死。“消灭幼虫于3龄之前”同一虫体体壁的不同部位,厚度不一,感觉器是最薄的部分,是药剂进入的重要孔道。有些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跗节、节间膜和气孔等,都是药剂的易透部位。昆虫的种类和龄期不同,它的体壁构造和厚薄程度也不一样,因而使93对触杀剂来说,最重要的是上表皮。上表皮是由表皮质组成的,表皮质是蛋白质与聚合酚形成的角质层,在角质层外面有一层薄的蜡质层,蜡质层虽然很薄,但对药剂与害虫的接触和穿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蜡质层是由长碳链的脂肪酸与脂肪酸或这两种物质形成的酯组成,是不能被水润湿的蜡状物质。因此,昆虫的体壁有很强的拒水性,但油类却能与蜡质层互相亲和,称为亲脂性,因此触杀剂一般应有亲脂性,但如果在水中加入具有润湿展布性能的物质,如肥皂、洗衣粉就能使水在蜡质层上润湿和展散,这类物质称为润湿展布剂,是农药喷雾中很重要的辅助物质。很多油类能很好的和蜡层接触,破坏蜡层的排列结构,有利于药剂的进入。对触杀剂来说,最重要的是上表皮。上表皮是由表皮质组成的,表皮94昆虫体躯的节间膜也很容易受伤,粉剂的粉粒进人节间膜会擦伤膜的表面,使药剂更易侵人虫体,膜体受伤还会引起昆虫体内水分丧失,使昆虫难以维持生命。如在仓库害虫的防治中,过去常用惰性粉加在粮堆里。人工合成破坏几丁质的药剂,如灭幼脲类,昆虫吃下后,体内几丁质的合成受阻,不能生出新表皮,使幼虫蜕皮受阻而死亡。
昆虫体躯的节间膜也很容易受伤,粉剂的粉粒进人节间膜会擦伤膜的95重点昆虫头式的类型、特点及代表性的昆虫触角的类型及代表性的昆虫口器的类型及代表性的昆虫胸足的类型及代表性的昆虫翅的类型及代表性的昆虫重点昆虫头式的类型、特点及代表性的昆虫96作业p74课后题一/1.2.3p74课后题二/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昆虫的头式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如何?代表性的昆虫有哪些?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如何?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昆虫的口器都有哪些类型?代表性的昆虫有哪些?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和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在植物的危害症状上有何不同?p74课后题二/3.举例p74课后题二/2.举例作业p74课后题一/1.2.397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昆虫的外部形态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98
一、本节知识点
1.昆虫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昆虫头部及其附器的特征;3.胸部及其附器的特征;4.腹部及其附器等的特征;5.昆虫体壁及其衍生物。二、本节重点头式、口器、足、翅类型
三、本节难点体壁的构造及功能一、本节知识点99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已知昆虫的种类有100多万种,约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成虫整个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具有3对分节的足,通常还有2对翅。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具外骨骼。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00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01
动物进化系统动物进化系统102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1.蛛形纲:蜘蛛、蝎子、蜱螨等。蜘蛛蝎子叶螨蝎子蜘蛛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蜘蛛蝎子叶螨蝎子蜘蛛1032.甲壳纲:虾、螃蟹等。3.唇足纲与重足纲:蜈蚣、马陆等。虾螃蟹蜈蚣马陆对虾螃蟹2.甲壳纲:虾、螃蟹等。3.唇足纲与重足纲:蜈蚣、104
纲名体躯分段复眼单眼触角足翅生活环境代表种昆虫纲头、胸、腹1对0~3个1对3对2对或0~1对陆生或水生蝗虫蛛形纲头胸、腹无2~6对无2~4对无陆生蜘蛛甲壳纲头胸、腹1对无2对至少5对无水生、少数陆生虾、蟹唇足纲头、胴1对无1对每节1对无陆生蜈蚣重足纲头、胴1对无1对每节2对无陆生马陆节肢动物门主要纲的区别
纲名体躯分段复眼单眼触角足翅生活环境代表种昆虫纲头、胸、105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1.环节动物:蚯蚓、蚂蝗等。2.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蚯蚓蚂蝗蜗牛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1.环节动物:蚯蚓106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3.线形动物:蛔虫等。4.棘皮动物:海星、海参等。5.爬行小动物:蜥蜴等。蜥蜴蛔虫海星海参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3.线形动物:蛔虫等。107常见昆虫常见昆虫108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方面(1)直接危害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2)传播植物病害;(3)危害人、畜健康,传染多种疾病。2.有益方面
(1)生产工业原料;(2)给植物传粉;(3)天敌;(4)中药材;(5)腐食性种类可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6)科学实验材料。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方面109思考题昆虫为什么能成为地球上最发达的动物类群?
1.生殖能力强;2.有翅能飞翔;3.体小;4.取食器官的分化;5.变态和发育阶段性;6.适应力强。蜻蜓思考题昆虫为什么能成为地球上最发达的动物类群?蜻蜓110
昆虫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复杂。研究昆虫的外部形态就是要从变化多端的构造中,找出它们共同的基本构造,作为识别种类的依据和防治害虫的理论基础。以蝗虫的体躯侧面图为例。昆虫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复杂。研究昆虫的外部形态就是要从变111第一节昆虫的头部及其附器
一、头部基本构造
头部是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感觉器官──复眼、单眼及触角和取食器官──口器。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第一节昆虫的头部及其附器一、头部基本构造112单眼触角复眼单眼单眼触角复眼单眼113二、头部的形式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的下方,与身体的纵轴垂直,这种头式适于取食植物茎叶,是比较原始的形式。如蝗虫、蟋蟀和鳞翅目的幼虫等。
二、头部的形式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的114前口式
口器着生于头部的前方,与身体的纵轴呈一钝角或几乎平行,这种头式适于捕食动物或其他的昆虫。如虎甲、步甲、草蛉等。
前口式口器着生于头部的前方,与身体的纵轴呈一钝角或几乎115后口式
口器向后倾斜,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贴在身体的腹面,这种口器适于刺吸植物或动物的汁液。如蝽蟓、蚜虫、叶蝉等。后口式口器向后倾斜,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贴在116口式的划分并非绝对,有些昆虫多变的头部确实很难归类。如对直翅目昆虫而言其头式大体属于下口式,但蝗学工作者又常把直翅目的口式分为直口式、下口式和前口式类。“访花”的昆虫,口器变化更加复杂,为了吸食花蜜,喙有时变长,很难判定其头式属于何类。口式的划分并非绝对,有些昆虫多变的头部确实很难归类。117三、头部的附器及其构造(一)触角昆虫除少数种类外,头部都有一对触角。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间的一对触角窝内。基部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为梗节;梗节以后的各小节统称鞭节。三、头部的附器及其构造118雄虫的触角常比雌虫发达,触角是常用的分类特征,其变异后主要依据鞭节的形状确定名称。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表面上有许多感觉器,具嗅觉和触觉的功能,昆虫借以觅食和寻找配偶。某些昆虫触角梗节内部充满着一种具听觉作用的感觉细胞,是触角上的特殊感觉器官,称江氏器。雄虫的触角常比雌虫发达,触角是常用的分类特征,其变异后主要依119昆虫触角的形状因昆虫的种类和雌雄不同而多种多样。常见的有:1.刚毛状;2.丝状;
3.念珠状;4.锯齿状;
5.栉齿状;6.羽毛状;7.膝状;8.具芒状;9.环毛状;10.球杆状;
11.锤状;12.鳃片状;昆虫触角的形状120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21(二)复眼和单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昆虫的眼有两种:1.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2.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的。(二)复眼和单眼眼是昆虫的视觉器122复眼能分辨近距离的物体,感受物体的移动比感受物体的形状更有效。单眼只能辨别光的强弱和物体距离的远近,不能辨别物体和颜色。昆虫的视力较差,识别范围仅数米。但对紫外线有较强的感光力,辨别颜色能力与产卵地点、食物有密切联系。对光的适应的表现是昼夜活动规律,即日出性、夜出性及中间型。复眼能分辨近距离的物体,感受物体的移动比感受物体的形状更有效12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24(三)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在外形和构造上有各种不同的特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口器类型,危害园林植物的害虫,它们的口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三)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125
1.咀嚼式口器
是昆虫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所有别的口器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都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个部分组成。具有坚硬的上颚,能够取食固体食物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1.上唇2、3.上颚4、5.下颚6.下唇7.舌1.咀嚼式口器是昆虫最基本、最蝗虫的咀嚼式口器126蝗虫咀嚼式口器图蝗虫咀嚼式口器图127咀嚼式口器咀嚼128危害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1.食叶性: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叶脉,或全部吃光。2.卷叶性: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3.潜叶性:断根或断茎,枯死,吐丝、卷叶、缀叶等。4.钻蛀性:钻蛀根、茎、果等。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若虫,如蝗虫;鞘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危害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129钻蛀性缺刻、开天窗缺刻、空孔、开天窗缺刻、开天窗钻蛀性潜叶性钻蛀性缺刻、开天窗缺刻、空孔、开天窗缺刻、开天窗钻蛀性潜叶130
2.刺吸式口器
昆虫用以吸食动、植物汁液的口器,如蚜虫、蝉、蚧壳虫、蝽象等的口器。危害植物时是借肌肉动作将口针刺入组织内,吸取汁液。蝉的刺吸式口器2.刺吸式口器昆虫用以吸食动、蝉的刺吸式口器131
①上唇小、成倒三角形,贴于口器基部;
②下唇延伸为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口针(上颚在外,下颚在内)。③上、下颚特化为坚硬而细长的口针,上颚口针端部锐利,外侧有倒刺,便于刺入和固定于组织内;下颚口针的内侧面有大、小两个凹槽,并合而形成食物道和唾道。①上唇小、成倒三角形,贴于口器基部;132刺吸式口器口针刺吸式口器口针133刺吸式口器口针口针刺吸口针口针134危害状:1.失绿斑点:在叶面上形成各种失绿褪色斑点,严重时黄化。2.畸形:叶片卷曲、皱缩等。3.虫瘿:如榆瘿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状。4.传播病毒病(如蚜虫、叶蝉、蝽象等)常见昆虫:蚜、螨、蚧、粉虱、叶蝉、网蝽、木虱、蝉、蜡蝉等。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和生物制剂。危害状:135失绿黄斑叶片卷曲虫瘿叶皱畸形失绿黄斑叶片卷曲虫瘿叶皱畸形1363.锉吸式口器为蓟马昆虫所特有,其特点为上鄂口针较粗大,是主要的穿刺工具,两下鄂口针组成食物道,舌与下唇口针组成唾液道。蓟马成虫3.锉吸式口器为蓟马昆虫所特有,其特点为蓟马成虫1374.虹吸式口器
鳞翅目的昆虫所特有,上颚退化,下颚的外颚叶特别延长,变成卷曲的喙,内部形成一个细长的食物管道,用以吸取液体食料。蛾蝶类成虫,吸收植物体表面的花蜜等生活,一般不危害植物,但其幼虫常常为害虫。吸果夜蛾类的成虫能吸食将成熟的果实,形成落果。4.虹吸式口器鳞翅目的昆虫所特有,上颚退138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39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1405.舐吸式口器
该类口器为家蝇所特有。上下鄂均退化,下唇特化为短小喙,端部膨大成唇瓣,能吸吮液体或微粒状固体食物。
6.刮吸式口器:虻等吸血昆虫。
7.嚼吸式口器:蜜蜂等昆虫兼有咀嚼和吸收两种功能。
蜜蜂家蝇5.舐吸式口器
该类口器为家蝇所特有。上下鄂均退化,下141第二节昆虫的胸部及其附器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体段,由三个体节组成:前胸、中胸和后胸,其各具一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大多数在中胸及后胸各具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翅与足是运动器官,因而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第二节昆虫的胸部及其附器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142一、胸部的基本构造昆虫的胸部,由于承受足的强大动力和配合翅的飞行动作,所以体壁高度骨化,具有复杂的沟和内脊,肌肉特别发达。各节结合紧密,特别是中后胸具翅,胸节尤为紧凑。每一胸节均由4块骨板组成,位于背面的称为背板,两侧的称侧板,腹面的称腹板。一、胸部的基本构造昆虫的胸部,由于承受足的强大动力和配合翅的143二、胸足的构造和类型1.
胸足的构造成虫的胸足一般分为6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各节间由膜相连接,是各节活动的部位。二、胸足的构造和类型1.胸足的构造1442.胸足的类型胸足的功能是运动,因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特化为许多类型,各具不同形态和功能。2.胸足的类型145①步行足:在地下跑的步行虫,虽然有翅但已不善于飞翔,为了适应其生活上的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六条腿变得又细又长,跑起路来十分快速,这种足叫做步行足。当然昆虫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还是步行足,它们的外形细长;各节也没发生显著的变化,最适于担负行走的功用,如瓢虫、步行虫、天牛等。①步行足:在地下跑的步行虫,虽然有翅但已不善于飞翔,为了适应146②跳跃足:蝗虫、蟋蟀、蚤蝼、跳甲等昆虫十分善跳;它们的后足腿节膨大,内有发达的肌肉,可以控制胫节的屈伸,产生跳跃行为。捕捉这些昆虫时特别需要手疾眼快,否则它们会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昆虫中的跳高冠军非跳蚤莫属,它们跳跃的高度,可超过其体长100多倍,可以想象,假如人类能够跳过自身身高的100倍,那么,现存的世界跳高记录简直就不足挂齿了。②跳跃足:蝗虫、蟋蟀、蚤蝼、跳甲等昆虫十分善跳;它们的后足腿147③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是一类益虫,不吃庄稼,专门靠捕食小动物生活,它们从卵里孵出来就有一对刀状的前足。这种前足的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到腿节的槽中,腿节和胫节上还常装备着锐刺,是捕捉猎物的有力武器。当它捕获猎物时,可以利用腿节和胫节把要吃的东西夹住,再利用胫节内侧和腿节外侧锐利的刺将猎物撕碎吃掉,这种足叫捕捉足。③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是一类益虫,不吃庄稼,专门靠148④开掘足:蝼蛄要在土里生活,挖筑隧道,偷吃庄稼的根、茎,那么它们是怎样钻到地里的呢?原来它们的前足又粗又壮,上面还有几个大齿,象是专门挖土的铲子,掘起土来十分方便,这种足叫做开掘足。
④开掘足:蝼蛄要在土里生活,挖筑隧道,偷吃庄稼的根、茎,那么149⑤携粉足:蜜蜂每天忙忙碌碌,来回穿梭在花丛中采集花粉和花蜜。它们用什么携带呢?经过长期的适应,它们的后足胫节特化得又宽又扁,上面有长毛相对环抱,专门用来携带花粉,被称作花粉篮。它的基节也有了专门的用处,比一般昆虫的基节要大,内面有10一12排横列的硬毛,用来梳刮在身体上的花粉。当辛勤的采集劳动结束后。一群群小蜜蜂满载花粉而归。这种足叫做携粉足。⑤携粉足:蜜蜂每天忙忙碌碌,来回穿梭在花丛中采集花粉和花蜜。150⑥游泳足:龙虱、仰蝽等生活在水中的昆虫,能捕捉鱼苗作为食料,是养渔业的大害。鱼在水中游得够快了,它们怎么能追上鱼呢?原来龙虱、仰蝽的身体接近流线型,很象只快速潜艇,中足和后足又长又扁,向里的一面还长着一排整齐的长毛,这四条腿就象四只划船用的桨,这样游起来就很快了。这种足叫做游泳足。⑥游泳足:龙虱、仰蝽等生活在水中的昆虫,能捕捉鱼苗作为食料,151⑦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附节特别膨大,上面还有吸盘状的构造,交配时用以挟持雌虫,这种足称为抱握足。⑦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附节特别膨大,上面还有吸盘状的构造152⑧攀缘足:生活在毛发上的虱类,跗节只有1节,最末一节为一大型钩状的爪,胫节肥大,外缘有一指状的突起。当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与胫节端部的指状突起密接,构成钳状的构造,牢牢地夹住寄主的毛发。这种足叫做攀缘足。⑧攀缘足:生活在毛发上的虱类,跗节只有1节,最末一节为一大型153下列昆虫的足是什么类型?下列昆虫的足是什么类型?154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55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56
三、翅的构造和类型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翅对昆虫的分布、传播、觅食、求配、避敌等生命活动及进化有重大的意义。1.假想脉序翅脉:翅面分布的脉纹。脉相(或脉序):翅脉在翅上的数目和分布型式。纵脉:从翅基伸向翅边缘,纵列于翅面的翅脉;横脉:是横列于两纵脉之间的短脉;翅室:由纵脉,横脉及翅的边缘包围的区域。
三、翅的构造和类型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157脉序是鉴别各类昆虫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脉多少和分布形式变化很大,为了便于比较研究,人们对现代昆虫和古代昆虫化石的翅脉加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为模式脉序,作为鉴别和描述昆虫脉序的标准。标准脉序和纵横脉都有一定的名称和缩写代号。纵脉用英文大写,横脉用英文小写。脉序是鉴别各类昆虫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脉多少和分布158假想模式脉序纵脉名称简写分枝数目横脉名称简写连接的纵脉前缘脉CostaC0肩横脉hC和Sc亚前缘脉SubcostaSc2径横脉rR1与R2径脉RadiusR5分横脉sR3与R4
中脉MediaM4或R2+3R4+5肘脉CubitusCu3径中横脉r-mR4+5与M1+2臀脉AnalisA不定中横脉mM2和M3轭脉JugalisJ2中肘横脉m-cuM3+4与Cu1
假想模式脉序纵脉名称简写1592.翅的分区昆虫的翅常呈三角形,具有三边和三角。前面一边称前缘,后面一边称后缘,两者之间一边称外缘。前缘与外缘之间的角称顶角,前缘与胸部之间的角称肩角或基角,外缘与后缘之间的角称臀角。2.翅的分区1603.翅的类型3.翅的类型161
(1)膜翅: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
蚜虫、蜻蜓、蜂类的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椿象的后翅。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62(2)鳞翅:翅质地为膜质,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蛾蝶类的翅。(2)鳞翅:翅质地为膜质,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蛾蝶类的翅。163(3)缨翅:前后翅膜质狭长,翅脉退化,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缨毛,如蓟马的翅。(3)缨翅:前后翅膜质狭长,翅脉退化,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缨毛164(4)复翅(覆翅):前翅革质,较厚,半透明,有翅脉,如蝗虫、蟋蟀、蝼蛄等前翅。(4)复翅(覆翅):前翅革质,较厚,半透明,有翅脉,如蝗虫、165(5)鞘翅(角质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或不明显,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如金龟子、甲虫、天牛等的前翅。(5)鞘翅(角质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或不明显,具有保护166(5)半鞘翅:基半部为皮革质或角质,端半部为膜质,有翅脉,如蝽象前翅。(5)半鞘翅:基半部为皮革质或角质,端半部为膜质,有翅脉,如167(7)平衡棒:后翅退化成棒状构造,用以平衡身体,如蝇、蚊的后翅。(7)平衡棒:后翅退化成棒状构造,用以平衡身体,如蝇、蚊的后168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694.翅的连锁翅轭:前翅后缘基部有一指状突起,称为翅轭,飞行时翅轭伸在后翅前缘之下,使两翅相互连接起来,如低等蛾类。翅钩:后翅前缘的一排小钩,钩在前翅后缘的卷褶中,如一些蜂类。翅缰:后翅前缘基部有1根或数根刚毛状突起,称翅缰,而在前翅反面的一定部位上,相应地生有1列刚毛或1片突起把翅缰钩住,这些构造称翅缰,如部分蛾类。翅抱:蝶类及部分蛾类(枯叶蛾,天蚕蛾等)后翅的肩角部分扩大,并短的翅脉——肩脉,突伸于前翅后缘之下。翅褶:同翅目(蝉),前翅后缘有一向下卷的褶,后翅前缘短而上卷的褶。4.翅的连锁翅轭:前翅后缘基部有一指状突起,称为翅轭,飞行170第三节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一般呈长筒形或椭圆形。一般由9-11节组成,节与节之间以节间膜相连。腹部内部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呼吸器官,腹部末端为外生殖器,所以昆虫的腹部是新陈代谢与生殖的中心。
第三节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一般呈长筒形或椭圆形171一、腹部的基本构造腹部除末端几节具有尾须和生殖器外,一般没有附肢,第1-8腹节两侧常各有气门1对。腹节具背板和腹板,两侧均为膜质。由于背板下延,侧面的膜质部分常被盖住而看不见,相邻的两个腹节常相互套叠。节与节之间及背板与腹板之间有膜相连,所以腹部有较大的伸缩能力。这种伸缩运动有助于昆虫的呼吸、交配、产卵和释放信息素等活动。一、腹部的基本构造腹部除末端几节具有尾须和生殖器外,一般没有172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73气门气门气门气门174(一)雌性外生殖器雌虫的外生殖器着生于第8、9腹节上,为产卵的工具,故称产卵器。可将卵产于植物表面,或产入植物体内、土中或其他昆虫体内。产卵器包括一对腹产卵瓣,一对内产卵瓣,一对背产卵瓣。如蝗虫、螽斯、蝉、蔷薇叶蜂、叶蝉等雌性外生殖器发达。了解产卵习性,便于识别与防治害虫。二、外生殖器的构造(一)雌性外生殖器二、外生殖器的构造175产卵器的构造、形状和功能,常随昆虫的种类而不同。蝗虫的产卵器是由背产卵瓣和腹产卵瓣所组成,内产卵瓣退化为小的突起。蜜蜂的毒刺,是由腹产卵瓣和内产卵瓣特化而成,内连毒腺,成为御敌的工具,已经失去产卵的能力。有些具有产卵器的昆虫,产卵时把植物组织刺破将卵产入,给植物造成很大的伤害,如蝉、飞虱等。产卵器的构造、形状和功能,常随昆虫的种类而不同。176雌性产卵器基本构造蝗虫雌性外生殖器雌性产卵器基本构造蝗虫雌性外生殖器177产卵器瘤寄蜂螽斯蛾类叶蝉蝗虫产卵器瘤寄蜂螽斯蛾类叶蝉蝗虫178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79(二)雄性外生殖器雄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交配器的构造比较复杂,具有种的特异性。(二)雄性外生殖器雄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180(三)尾须尾须是由末腹节附肢演化而成的须状外突物,具有感觉的作用。形状变化较大,有的不分节,呈短锥状,如蝗虫;有的细长多节呈丝状,如缨尾目、蜉蝣目;有的硬化成铗状,如革翅目。(三)尾须尾须是由末腹节附肢演化而成的须状外突物,具有感觉的181(四)幼虫的腹足鳞翅目和膜翅目叶蜂的幼虫,它们的腹部都具有行动用的腹足,腹足是行动器官,停息或取食时用以抓住物体。鳞翅目的幼虫通常有5对腹足,着生于第3-6和第10腹节上,第10腹节上的1对又称为臀足。腹足呈筒状,末端具趾钩。膜翅目叶蜂的幼虫从第2节开始有腹足,一般6-8对,腹足末端无趾钩,可与鳞翅目幼虫区别。(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三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木模板木方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借款合同参考格式4篇
- 2025年度桥梁路面混凝土施工劳务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农用拖拉机租赁与农田作业合同3篇
- 2025年度幕墙施工劳务分包合同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新品种研发与推广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旅游地产开发贷款担保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厂房租赁与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合同范本3篇
- 护士长合同范本(2篇)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干部职级晋升积分制管理办法
- 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护理服务在产科中的应用课件
- 2024年代理记账工作总结6篇
- 电气工程预算实例:清单与计价样本
- VOC废气治理工程中电化学氧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煤矿机电设备培训课件
-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标准语段写作课件32张
-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英语统一考试模拟演练八省联考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