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卷(4):人教版一轮复习_第1页
高中历史试卷(4):人教版一轮复习_第2页
高中历史试卷(4):人教版一轮复习_第3页
高中历史试卷(4):人教版一轮复习_第4页
高中历史试卷(4):人教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试卷(4)一、单选题1《景德镇陶录》. 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 ,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与前朝相比 ,魏晋南北朝时期 ,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专门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B.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C.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B.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C.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 “计日受值”.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 ,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B(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在中国古代乡村工商业中,工商业与农业经营难以分割,一方面是农民自给自足经营中的家庭手工业与商业交换的不可分割性,另一方面则是乡村工商业经济对农业经济的依赖与融通,他们完全依赖农业而生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这说明中国古代()乡丰寸工商业与农业间具有相互依附的关系乡村手工业经济促进了地方商业的繁荣城市工商业完全依附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经营是社会经济核心.明朝时期,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 ( )A.促进了高产农作物推广 B.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C.不利于向近代社会转型 D.缓解了徽州人地矛盾.下图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图可知 ,8—11世纪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单位;仃万40年年I侬)年A.货币经济长足进步B.赋役制度走向成熟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自然经济有所发展TOC\o"1-5"\h\z.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 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 ,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 ()A.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下列材料描绘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 )选项描 述所指对象A“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卜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翻车B“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灌钢法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白瓷D“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海上丝绸之路A.A B.B C.C D.DTOC\o"1-5"\h\z.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 )A.流民问题严重 B.商业发展受阻C.租佃关系普及 D.政府不抑兼并.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质疑: 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 ”其研究结论是: 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撑这一讲究结论”的史实是()

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 B.唐代柜坊和飞钱的问世C.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 D.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 (棉织)一机一杼”B.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C.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行镇烟火万家”.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 ,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管万家”,估计有织机12000台。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A.超过官营手工业B.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C.专业化特征明显D.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城市是一个社会繁荣的标志,历代王朝都加强对城市的规划管理,其中唐都长安的集市是 (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B.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街市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B.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街市D.民间自由集市的兴盛16.下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它可以反映出当时()A.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B.商业具有开放交易特点C.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北宋熙宁年间,诸城外草市及镇市”虽也编排保甲,但不把它们附入乡村都保”而是与城市坊郭,乡村户一样,受厢的管辖,在没有厢制的州县,直接受县的管辖。元丰年间,县尉只捕县城及草市内贼盗,乡村贼盗则由巡检主管。由此可见,当时()A.坊市之间的界限已被打破A.坊市之间的界限已被打破B.市镇的工商业经济高度繁荣C.草市被纳入城市管理体系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动乱.“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 ,城中有市 ,城区即市区 ,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 ,展示了 “城区即市区 ”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 (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 D.引发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20.明朝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朝贡贸易,将西域各个政治体与明朝紧密联系在一起 ,能够长期共享和平。由此可知 ,朝贡贸易 ()A.西域各政治体进贡中国以换取和平B.加强了明朝对西域各个政治体的影响C.能使明政府从西域获取超额贸易利益D.冲击"重农抑商”政策增强对外贸易动力.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A.南方人聪明 B.政治中心南迁C.宋代重文轻武 D.经济重心南移.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TOC\o"1-5"\h\z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 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据《史记》记载 ,汉中期以前 ,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 ,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B.减少犁耕依赖B.减少犁耕依赖D.注重精耕细作■】4l2懵肿口4乂•肥料A.经营更趋市场化C.生产日趋专业化二、材料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工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明清是民间手工业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 ,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 ,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 ,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 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 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业市镇44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 ,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 ,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二篇I*用4*W1北◎聚义宙与荣拌/bixi.m*I;她全国1期小r左史.业•任北牙/口宫我।止g阈刊年民探广业分相示意图在大战时期和战后几年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主要是轻工业。纺织工业,从1896年至1913年,中国的华资纺织工厂仅有16家,而1914年至1922年,民族资本所创建的纱厂达49家。面粉工业在大战期间建立的约有 100家,中国由面粉输入国一跃成为面粉输出国 ,1915年至1921年,中国面粉平均每年出超百余万担。其他像火柴业、水泥业等也都有些发展。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一一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 ,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 ,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1)概述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的显著变化及对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2)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比较它与 作坊工业”的不同。(3)依据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说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氯。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 ,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 ;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材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 ,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 ,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参考答案1答案:D2答案:A3答案:D4答案:B5答案:C6答案:A7答案:C8答案:A9答案:B.答案:B.答案:D.答案:D.答案:B.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C.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A.答案:C.答案:D.答案:(1)变化:在纺织、制瓷等行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了主导地位;专业化的手工业市镇增加。作用: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反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的出现;市民文化的繁荣(小说的繁荣)。(2)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殖民扩张,技术进步。不同:工厂出现,采用大机器生产;控制原料和市场;生产规模大,投入资金多。(3)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纺织业与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影响: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推动民主革命的转型(促进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解析:.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精耕细作;表现:TOC\o"1-5"\h\z①市完全突破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