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冯特可称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以及器材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与仪器。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性质一、实验心理学的含义采用实验控制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心理学的一个分支,2研究心理学的一种方法学。实验法或实验:人为地去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不同于观察法。实验是实验者人为地使现象发生,对产生现象的情景或影响现象的条件加以操纵、变化以及控制的观察。1实验的优点:a主要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控制额外变量。b另一个优点是经济。2实验的三大特点a随意性b可重复性、或可验证性c系统化的控制3做实验的理由:4实验的种类(第二节详谈)5实验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见书中的图)二、变量(实验的重要元素,以后无论讲解实验,还是我们自己设计实验都是要分析实验的基本变量)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是我们可以变化、操纵和测量的条件、现象和特性。包括质的变量和量的变量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1定义: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例如,光的明度,声音的响度、房间的温度、动物的饮食量,比如研究反应时,想了解声音的强弱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则声音的强弱就成了自变量2种类:作业自变量:环境自变量:被试自变量:相关变量自变量额外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二)因变量1定义: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时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因变量的一个标准是稳定性。敏感性:天花板效应:ceilingeffect地板效应:flooreffec2种类作为因变量的反应指标:1)反应速度2)反应的正确性3)反应难度4)反应的次数或机率5)反应的强度口语记录(三)额外变量(许多书称为无关变量,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1定义:1)除了自变量之外,能够影响实验结果,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2)与所研究的条件和行为无关,但又影响反应变量(行为或实验结果)(例如,要研究男女生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学业成绩的差异自变量:性别因变量:学业成绩额外变量:使两组在年龄、年级、智力水平、原有基础、任课教师其它变量:如身高、体重、衣着、发型等则无需考虑)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控制额外变量2控制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注意:A消除了额外变量后,实验失去了真实性,远离日常生活,研究结果缺乏推论的普遍性。B不能引入新的变量。C不能排除的变量: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智能等等。双盲实验单盲实验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中保持固定不变。适用:不能采用排除法的变量,缺点:a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它水平上去。b自变量和额外变量产生交互作用3)匹配法:4)随机化法:随机将被试分到实验处理中。被试抽取的随机化呈现刺激的随机化5)抵消平衡法: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相互抵消已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主要作用:控制系列效应。提供一系列的处理时,处理间的顺序会对被试的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如,ABBA,拉丁方实验ABCDBCDACDABDABC刺激呈现中的位置效应6)统计控制法将额外变量当作自变量,增加了实验的自变量,但是增加了的分析的难度,:;;练习:分析三大变量1饭店的灯光控制在多亮的程度可以提高营业额2训练鸽子看到绿灯啄键,红灯停止。正确反应会后事物奖励。研究鸽子的反应情况3研究拥挤的公交车内,男人还是女人会感到不舒服。4研究大学生考试前的焦虑,分析哪些变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实验效度前面讲过有一些额外变量与实验变量(自变量)相混淆,影响了实验的结果,也就要影响实验效度。所以实验设计和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非常重要。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实验目的是验证假设,验证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实验结果的推论可用以解释和预测其它同类现象。(一)内部效度定义: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排除额外变量的干扰,使得实验的因变量确实由自变量所引起的。反之,如果额外变量和自变量相混淆,就缺乏内部效度。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1)历史因素(经历):2)生长与成熟:如采用前测后测的处理,两次测量的差=实验变量的作用+个体的成熟最好增加控制组进行比较3)被试选择:4)被试的流失:被试在实验的中途突然退出,或者动物突然死亡等如果实验经历较长的时间,被试会流失如转学、搬家、出国等这样会后来的被试样本难以代表前面的样本,就降低了内部效度5)前测的影响: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实验安排方式、实验指导语的不一致、实验仪器的不一致,前面的被试与后面参加被试的交流实验过程中主试所产生的实验者效应:知道实验的目的而具有一定的行为倾向被试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被试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效应,和猜测实验的目的对自己利弊而做出不实的反应。7)统计回归: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的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上述的各个因素之间会有交互作用。(二)外部效度定义: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推广程度低,效度低。反之反之。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2)被试样本的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两者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存在此消彼涨的现象。即提高了内部效度会降低外部效度。???思考为什么?主试与被试的关系(自学)第二节心理实验的程序一、课题的确定(提出问题或确立假设)(一)课题的来源课题来自四个方面:1实际需要:2理论需要:3个人经验:4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二)实验的类型1因素型实验与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探索型实验):它主要探索所研究的行为或心理现象所产生的心理条件是什么。也就是“什么型”实验,也就是探索所要研究的行为产生的条件或主要因素。函数型实验:主要研究各种条件如何或怎样地影响行为或心理现象,也就是“怎样型”实验,即研究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往往因素型实验在前,然后再进行函数型实验。1在因素型实验时,逐个地除去、破坏或变化被看作与行为有关的几个条件,检查有无相应的行为变化,从而分析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或主要条件。在实验的时候注意对额外的条件加以严密的控制。2在了解了行为所产生的条件后,系统地、分阶段地变化条件,确定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单独进行这两种实验,也可以在同一个实验中包括这两类实验。???思考:因素型实验与函数型实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决断性实验:研究者把经过精心设计并对其结果有清楚预测的实验称为决断性实验。主要目的是对所有的假设加以检验,比如,实验有两个假设,实验结果最好证明某个假设,而拒绝另一假设。但这只是理想化的状态,往往两种理论的主张者会分别拿出自己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争论不休。[实验]理论背景——遗忘问题痕迹消退说记忆干扰说痕迹消退说认为,时间越长记忆效果越差记忆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项目之间的彼此干扰沃和诺曼(Waugh,NC&NormanDA,1965)变化记忆项目呈现的时间间隔,但项目数保持恒定。1时间长记忆差,支持前者。2时间间隔变化对记忆不会产生影响,则否定前者。实验结果,支持干扰说。但前者认为,可能在间隔的时间内进行了重复,所以不会消退。改进办法,是在间隔时间内增加其它心理活动如口算等,避免复述的发生。3预备实验:实验者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的小规模实验。目的:少量被试了解如何确定变量的值,时间如何控制,如何安排实验,是否有意外情况发生等。4定性和定量的实验变量是定型的或定量的5网络实验将实验室中的实验搬到互联网上。优点:快速收集大量数据;便于跨文化、跨地区研究;便于他人了解实验的设计,便于重复与监督。/exponnet.html问题的陈述也就是提出假设二、被试的选定三、实验因素的控制有时讲到变量的控制特指的是对额外变量的控制。四、实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和综合五、实验报告的撰写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简史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经历了从哲学思宇一经验描述——科学实验三个发展阶段。实验心理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准备阶段(从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特点:(1)感官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2)实验技术简单,控制不严缪勒(GeorgE.Muller1850-1934)的感官特殊能力学说的提出;赫尔姆霍斯(HermannE.Helmholtz1821-1894)的感官生理学;韦伯(ErnstH.Weber1795-1878)提出了差别阈限(differentialthreshold)和韦伯定律(Weber’sLaw)费希纳GustarT.Fechner1801-1887)制定了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的基本方法。2创立和发展阶段(从19世纪中叶---现在)以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构造心理学派(StructuralismSchool)的创始人冯特(Wihelm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冯特提倡系统的自我观察和“科学的内省”,被称为内省实验法(introspectiveexperimentalmethod)0构造心理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铁欣纳(EdwardB.Titchener1867-1927)对内省实验法有更严格的规定。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19)的记忆实验开始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行为主义华生(JohnB.Watshon,1878-1958)等人的刺激-反应(S-R)实验;巴甫洛夫(Bavlov,1849-1936)的条件反射(Conditionedreflex)实验和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Operantconditioning)。格式塔学派(GestalSchool)韦特海墨(M.Wertheimer,1880-1943等人的知觉研究.新兴的认知实验(Cognitivepsychology),眼动实验(Eyemovementexperiment),脑成像实验(FunctionalMRIofhumanbrain).特点:次实验中所需要的时间及所犯错误的次数。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利用了现代科学新的研究成果,实验技术和设计方法不断改进,控制较严;作为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多与其他研究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临床法Clinicalmethod,问卷法Questionnairemethod,)相结合。本章实验棒触迷宫(或铁笔迷宫)(pencilmaze)是在手指迷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简便、最常用的迷宫。泊金斯(Perkins,1927)最早使用这种迷宫,后经心理学家不断改善。其具体操作:连接计数器和迷宫,接通电源,被试蒙上眼睛,手拿金属棒,主试把被试拿的金属棒放在迷宫起点。放好后就发口令:“预备走。"被试听到走,就从起点开始移动金属棒直至终点为止。实验过程中不让被试看到迷宫的路线,被试要在迷宫中连续移动小棒,不得停顿。第二章实验设计一、实验设计含义实验设计(Experimentaldesign)是实验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可操作性的具体的实验计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建立某种可实现研究目标,能提供最经济的人力和物力,有效地获得研究资料的实施方案。目的:找出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结论,检验假设。过程包括:(1)明确地提出研究问题和实验假设,建立能证实或否定实验假说的统计假说;(2)确定被试的抽样总体、抽样大小、抽样方法对额外因素的控制方法;(3)考虑和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的测量方法、使用的仪器和处理数据时使用的统计分析;二、实验设计的类型根据被试的选择、自变量的多少和处理水平大体上可将实验设计分成三种类型:即被试者内设计、被试者间设计和混合设计。若按自变量的多少,又分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一)被试者内设计被试者内设计(Within-subjects)或称单组实验设计是一种使每个被试接受自变量所有处理水平的实验设计。基本思路是:让每一个被试都接受某一自变量不同水平的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接受不同水平的处理时的反应。被试者内设计的特点是:只有一组被试,实验组和控制组合二为一,或说没有设控制组(故被称为单组实验设计。被试者内设计的三种主要类型是:实验前后设计、定时序列设计,抵消实验条件设计。处理1处理2处理3s1s1s1s2s2s2s3s3s31、实验前后设计实验前后设计(Experimentalbefore-afterdesign)是通过比较同一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后被试行为的变化来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其基本模式如表1所示:表1:实验前后设计模式组数前测实验处理后测Y1XY2实验前后设计模式的主要优点是:(1)前后对照,实验效果明确;(2)使用被试较少,节省人力;(3)因实验组和控制组合二为一,被试者变量(被试间的差异)得到较好的控制;主要缺点是:(1)难排除测试间隔所造成的时间误差;(2)难排除前后测试中如学习、疲劳等因素引起的顺序误差。2、定时序列设计定时序列设计(Timeserialdesign)是对同一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后作一系列定时观察或测验,通过前后结果的比较来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也可以看成是实验前后设计模式的扩展(前测与后测都经过多次测量)。如表2所示:表2:定时序列设计组数前测处理后测Y1aY1bY1cXY2aY2bY2c由于采用了重复观测,定时序列设计使实验前后设计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扩大。优点:具备实验前后设计的优点;多次测量,减少了偶然性;一系列的测量可提供测量过程中的信息,体现发展变化趋势。缺点:增加次数,延长了实验时间,更多的外来影响;顺序误差3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Reversalexperimentalconditiondesign)是一种通过抵消实验过程中既不能被消除,又不能保持恒定的无关变量的设计方案。如表3所示,为了抵消顺序误差,在比较A、B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时,可考虑采用ABBA的基本形式。(如:100米单独跑,100米竞赛跑)表3抵消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处理XaXbXbXa后观察Y2aY2bY2cY2d2种处理则有2个次序;3钟处理有6种次序;4(24);5(120)可见随着自变量水平的增加,完全平衡似乎不切实际。抵消实验设计的优点是:(1)体现单组实验设计的共同优点,能较好地控制被试者变量;(2)能较好的控制与时间有关的(例如,练习、挫折、迁移、疲劳等)顺序误差;(3)比较节约实验时间。局限性是:(1)反应变量在时间纬度上的关系必须是线性的。否则抵消不掉,线性A对B,B对A可抵消;(2)对有些产生练习误差的(如用两种学习方法学习同一材料)实验不宜采用这种设计。另外一种分类:完全被试内设计一一用增加处理次数的方法抵消无关变量的效果的设计(ABBA)和不完全被试内设部分被试按AB顺序进行实验,另一部分按BA顺序进行。(二)被试者间设计被试者间设计(Between-subjectsdesign)也称组间设计(Between-groupsdesign)和独立组设计(Independent-groupsdesign)是一种使每一个(组)被试都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处理的实验设计方案。根据分组的方法,被试者间设计可分为随机组设计和配对组设计两种。1、随机组设计(Random-groupsdesign)随机组设计是采用随机的方法将被试分成不同的等组并在组内接受自变量的不同处理的设计方案。(1)双独立组实验设计双独立组实验设计(twoindependentgroupsdesign)是一种基本的随机组设计实验设计方案。其中,随机分配、双独立组实验前后设计又是双独立组实验设计的典型代表。这种实验设计方案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两个独立组,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组,另一个作为对照组或控制组。两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都围绕因变量水平进行测试,以便进行比较,其设计思路如同下表所示:随机分配、双独立组实验前后设计图解分组方法组别前测(基础)自变量后测(因变量)随机分组实验组Y1X(介入自变量)Y2随机分组对照组Y1---(不介入自变量)Y2(控制组)至于如何确定前测水平的一致性和后测水平的差异程度一般采用统计处理的方法,如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两组比较)。(2)多独立组实验设计多独立组实验设计是双独立组实验设计的延伸,也是一种单因子的多水平设计。多独立组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是:首先选择自变量的多种水平,然后随机分成多组,每组被试按其中一种水平参加实验。:随机分配、多独立组实验前后设计图解分组方法组别前测(基础)自变量后测(因变量)随机分组第一组Y1X1(介入自变量)Y2第二组Y1X2(介入自变量)Y2第三组Y1X3(介入自变量)Y2多独立组实验前后设计的实验结果常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多组比较)。2、配对组设计(Matched-groupsdesign)配对组设计是随机组设计的变种或逻辑性扩展,旨在采用配对的分组方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特征更加相同。心理研究中有些变量对自变量来说是无关的,但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尤其是机体内在的特性如态度、智力等称为共变量。具体的方法是通过测量把共变量分成几个等级,再将同一等级的变量加以配对。如表所示:配对组设计的基本模式层级实验变量层级平均数A1A2A3。。。。。AKX11X12X13X1KX1X21X22X23X2KX2X31X32X33X3KX3nXn1Xn2Xn3XnKXn实验处理平均数X.1X.2X.3X.KX...(三)混合设计(Mixeddesign)混合设计是在一个实验中同时采用不同的(如被试者内设计和被试者间设计)实验设计方案的设计。(四)多因素设计多因素设计(Multi-factorsexperimentaldesign)是一种想在同一个实验里探讨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变化和交互作用的实验方案。例如,如果想在同一个实验里探讨男女性别、学习动机与情绪状态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和相互作用,这就要设计一个2(男、女)X2(高、低)X2(稳定、不稳定)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在因素设计中,数字的个数表示因子的个数,男女性别、学习动机与情绪状态就是三个不同的因子;每一个数字的值就代表因子的水平,如上述因子都划分为男女、高低、稳定与不稳定两个水平;因子和水平的乘积表示这一设计所需要的实验组数。因素设计的优点是经济、有效,揭示能力强(不需要分成三个试验)。尤其是可以探讨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例如,2(男、女)X2(高、低)X2(稳定、不稳定)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的分组形式如表所示:2X2X2设计分组图解学习动机情绪状态高低稳定不稳定男1234女5678因素设计的结果,多采用方差检验的方法。这些计算都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在因素设计中,着重要考虑的问题是三种处理效应(Treatmenteffects)即主效应(Maineffects)、交互作用(Interaction)和简单效应(Simpleeffects)现象。主效应是由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所引起的变异;当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或几个)因素的不同水平所产生的不同变化称为交互作用(一个自变量的效果依赖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水平)。简单效应是指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变异。(五)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是一种未能严格地控制无关因素的影响的实验方案。虽然也采用真正实验社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统计分析资料,但对无关因素控制不严格。其主要的特征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如不可能对现有的班级进行划分),不能作到按随机或匹配的方法来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划分。例如,当我们要考察女大学生焦虑与学业的关系时,我们就会根据焦虑程度将某些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组。因为不能作到按随机的方法来分组,我们就很难断定到底是因为不同的焦虑程度影响了学业成绩,还是其它的原因(如原先的学习基础)影响了学业成绩。第二部分:PartTwo实验心理学的实际应用PracticesofExperimentalPsychology第三章:经典心理物理法Psychophysicalmethod一、经典心理物理学和心理物理法(Classicalpsychophysicsandpsychophysicalmethod)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运用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探讨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便是心理物理法。德国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费希纳(G.T.Fechner1801-1887)是运用心理物理法创建经典心理物理学的先驱。经典心理物理学探讨的问题主要是感觉阈限的测量和心理量表的制作(阈上感觉的测量)两大类。(一)阈限与测定阈限的方法1、阈限(threshold)分为绝对阈限(AbsolutelimenAL)和差别阈限(DifferencelimenDL)绝对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如转换成操作性的定义,应该是(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量)和(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强度之差)。操作性的定义便确定了阈限测定的方法。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1)极限法(Limitmethod)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化法(minimal-changemethod),序列探索法(methodofserialexploration),最小觉察法(或最小差异法)(methodofleastdifference)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反应瞬间转换点或阈限位置的方法。A用极限法测量绝对阈限自变量是序列刺激,因变量是被试根据感觉的回答(是与否)。绝对阈限的确定方法是求平均数。表1用极限法测量音高的绝对阈限交替使用递增或递减的系列刺激/HZ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减增减增减增减增减增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阈限值14.515.514.514.514.514.514.513.514.514.5总平均数=14.5标准差=0.45由表1可见,大多数序列刺激的可感受的转换点都在14-15之间,14。5便是察觉的绝对阈限值。B用极限法测量差别阈限自变量是呈现的让被试比较的两个刺激,其中一个是固定的,强度保持不变的标准刺激,另一个是按大小排列的比较刺激。因变量是被试根据感觉比较的回答(既比较刺激是否大于、小于、等于标准刺激)差别阈限的确定方法是先求出上限平均数Lu,在求出下限平均数L1和不肯定区间Iu(Lu-Ll)。差别阈限=不肯定区间值的一半。如用极限法测量64为标准刺激的视觉长度的差别阈限6次的记录如下: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视觉长度的差别阈限交替的递减和递增系列比较刺激1增2减3增4减5增6减74737271+70++69+++68+++67++++66=++++65=+++==64===+==63======62==-===61==-===60-=---=5958--57--56-55-54-上限66.564.564.563.565.565.5下限60.559.562.560.560.559.5Lu上限平均数=65.0Ll下限平均数=60.5Iu不肯定区间=上限--下限=65.0-60.5=4.5DL差别阈限=(上限--下限)X0.5=4.5X0.5=2.25PSE主观相等点=(上限+下限)X0.5=62.75平均误差法(methodofaverageerror)平均误差法,又称调整法(methodofadjustment),再造法(methodofreproduction)均等法(methodofequation)是通过被试再造、调整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来测定阈限的方法。由于调整过程中主观值与客观值之间,可能有一定的误差,那么,多次误差的平均值就是平均误差。A用平均误差法测量绝对阈限自变量是被试再造、调整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假设为零)相等;因变量是被试根据感觉调整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假设为零)相等的值;绝对阈限的确定是求每次调整值的平均数。B用平均误差法测量差别阈限自变量是呈现的让被试比较的两个刺激,其中一个是强度保持不变的标准刺激,另一个是可调整的连续性的比较刺激。因变量是被试根据不断调整、比较所确定的刺激量;差别阈限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把每次调整(或判断)的结果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的总和平均作为差别阈限。二是把每次调整(或判断)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的总和平均作为差别阈限。如表3所示:10次用平均误差法测量标准刺激150毫米的长度差别阈限的调整结果X的计算结果是:顺序调节结果与标准刺激之差与调节平均数之差nXX-StX-M148-2-0.2St标准刺激=150mm143-7-5.2145-5-3.2M调节平均数=主观相等点PSE147-3-1.2=ZX/10=148.2mm1511-2.8AEst平均误差=ZIX-StI/n=3.8mm1544-5.8144-6-4.2AEm平均误差=ZIX-MI/n=3.4mm145-5-3.215445.8CE常误=148.2--150=-1.8mm15112.8恒定刺激法(Methodofconstantstimulus)恒定刺激法,也称正误法(True-falsemethod)、次数法(frequencymethod)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常用的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方法。A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自变量是从略高于和略低于感觉的范围内选出的5-7个等距的刺激强度。因变量是被试根据感觉所作出的报告(+或-)。绝对阈限的计算方法是先求出报告次数的百分比并制成坐标图,再用直线内插法(Linearinterpolation)(或其他统计方法)从纵坐标的50%处画出横坐标的交点。B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自变量是两个刺激,其中一个是强度保持不变的标准刺激,另一个是随机出现的在标准刺激上下一段区间内选定的比较刺激。比较次数至少要达到100次。因变量是被试根据感觉所作出的三类报告(大于+、小于-或等于=)或两类报告(大于+、小于-)。差别阈限的计算方法也分两种:一是(三类)分别求出差别上限和差别下限,再将两值平均;二是(两类)先求出+、-报告次数的百分比并制成坐标图,从两类报告次数曲线的交叉点找出差别阈限(75%)。1、三种心理物理法的比较(1)对于有后作用的刺激,不宜采用极限法。(2)由于调整中的主动参与,在提高测试兴趣,平均误差法优于极限法和恒定刺激法。(3)极限法容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4)极限法要进行多次的回答和记录,实验效率不及平均误差法和恒定刺激法。(二)心理量表法心理量与的区别,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物理量的大小和多少可以用不同的单位准确地表示,而心理量多由心理量表(Psychologicalscales)来表明。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来看,可将量表分成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1、顺序量表(ordinalscale)顺序量表是一种既无相对单位,也无绝对零点的初略的量表。多采用等级排列法和和对偶比较法来制作。(1)等级排列法(rank-ordermethod)同时呈现多项刺激,要求不同的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刺激进行等级评定,再求出平均等级,以此制成量表。(参看杨治良著的《实验心理学》188-193)评委IIIIIIIVVVIVIIVIIIIXXA1243965871013452896107192563481071351026978412849637510J21459863710等级总和11344751566064707483平均等级(MR)6.47.07.48.3平均选择分数Mc=n-MR3.63.02.61.7P=Mc/(n-1)0.990.730.590.540.490.440.400.330.290.19Z2.330.610.230.10-0.03-0.15-0.25-0.44-0.55-0.88Z’3.211.491.110.980.850.730.630.400.330.00c代表选择分数,c=n-R,如果某产品在10个中居第一位,则在与其他刺激比较时,肯定有9次被选中,同样,第2名则有8次被选中将Mc转换成P=Mc/(n-1),Z或Mc’=Mc+0.5(自己跟自己比,不分胜负,则加上0。5)p’=Mc’/n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l)曾用等级排列法,请10各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家,对当的心理学家200人进行了知名度的排列。对有关大学的排名都可采用此方法。(2)对偶比较法(methodofpairedcomparison)把所有要进行比较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对其某一特征(如颜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门面装修工程施工图设计合同范本文档4篇
- 2025年度全球镍矿资源开发与进出口中英文对照合同4篇
- 2025年度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环境保护责任合同
- 202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采购与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门卫服务与社区和谐共建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健康保险合同示范文本7篇
- 2025年湖北汉江集团丹江口水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个人房贷转按揭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橱柜安装及厨电产品销售合同4篇
- 2024年度青海省公共营养师之四级营养师练习题及答案
- 卫生服务个人基本信息表
- 医学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专题课件
-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创新与实践路径
-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北省知名中小学教联体联盟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 燃气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数列练习题(含答案)基础知识点
- 通用电子嘉宾礼薄
- 赤峰市海业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福合元矿区铜钼矿2022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
- 充电站监理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