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六国论》课件1_第1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六国论》课件1_第2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六国论》课件1_第3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六国论》课件1_第4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六国论》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发人省悟的事件,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这中间又有多少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骚客的浪漫的诗心。那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未来绵延而去。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发六国论苏洵六国论苏洵简介作者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欧阳修很赏识他写的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清人张鹏翮(hé)所写楹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现挂在眉山三苏祠的大门两侧。

简介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解释古今异义词(1)思厥先祖父(2)可谓智力孤危

(3)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祖辈和父辈/指父亲的父亲。智谋和力量/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解释古今异义词祖辈和父辈/指父亲的父亲。智谋和力量/一个词,解释词类活用词(1)不能独完

(2)义不赂秦

(3)李牧连却之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5)日割月削“日”“月”,名词作状语。“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却”,使动用法,使……退却“礼”,名词作动词,礼遇,礼待。解释词类活用词(1)不能独完

(2)义不赂秦

(3)李牧连却解释下列多义词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2、邯郸为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3、六国破灭

薪不尽,火不灭4、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良将犹在丧失,丢失,动词灭亡,动词。作为,动词被,介词治理,动词灭亡,动词熄灭,动词名词,军队名词,军事、战争动词,好象副词,还解释下列多义词丧失,丢失,动词灭亡,动词。作为,动词被,介词6、或曰……

或未易量7、故曰“弊在赂秦也”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也许,或许,连词所以,因此,连词旧,形容词8、暴秦之欲无厌则秦之所大欲9、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想要,追求,动词欲望,名词暴露,显露,动词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6、或曰……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也许,或许,连词所以,因此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洎牧以谗诛(3)举以予人(4)至丹以荆卿为计(5)赵尝五战于秦(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一段)中心论点(1)赂秦而力亏(分论点1)(2)不赂者以赂者丧(分论点2)总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一段)中心论点(1)赂秦而力亏(2)不

(第二段)

对比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数量上得难献易奉繁侵急态度上道理上赂秦力亏,破灭之道引用古语小结秦楚魏韩(第二段)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数量上得难献易奉繁侵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三段)齐与嬴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

赵洎牧以谗诛不能独完不赂者以赂者丧齐与嬴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赵洎牧以谗诛不能独完第四段作者意在阐述什么样的政治主张?哉劫所之威积为使无者国为第四段作者意在阐述什么样的政治主张?哉劫所之威积为使无者国为时代背景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时代背景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写作目的作者借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六国为借鉴,不要被契丹、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要奋起抵御,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写作目的作者借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六阅读讨论

有人将《六国论》和《过秦论》比作姊妹篇,试从文体、立论的侧重点、论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四方面比较阅读苏洵的《六国论》和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政议文,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政议文,从秦亡的教训“过秦”的角度立意,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借古规汉:建议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阅读讨论有人将《六国论》和《过秦论》比作姊妹篇,试从文弊在赂秦(总分)赂秦力亏(第一段)不赂者以赂者丧(总分)(第二段)(总分)(第三段)数量上态度上道理上(并列)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过渡)(分总)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四段)(借古)(递进)

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第五段)(讽今)结构图弊在赂秦(总分)赂秦力亏(第一段)不赂结构:紧凑而富于变化,错综而有条理;整齐、均衡、对称、美观。语言:整齐而不呆板,错落而不零乱,音调铿锵,简洁明快,比喻恰当,态度鲜明,读来急缓有节,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风行水上,令人感慨淋漓,一唱三叹,可收到余音绕梁之效果。结构:语言:整齐而不呆板,错落而不零乱,音调铿锵,简洁明快,课后作业1、完成《创新作业本》相关题目2、积累本文的文言知识。2、比较阅读《必修二读本》中苏轼的《六国论》,找出其与本文观点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课后作业1、完成《创新作业本》相关题目谢谢!谢谢!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发人省悟的事件,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这中间又有多少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骚客的浪漫的诗心。那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未来绵延而去。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发六国论苏洵六国论苏洵简介作者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欧阳修很赏识他写的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清人张鹏翮(hé)所写楹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现挂在眉山三苏祠的大门两侧。

简介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解释古今异义词(1)思厥先祖父(2)可谓智力孤危

(3)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祖辈和父辈/指父亲的父亲。智谋和力量/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解释古今异义词祖辈和父辈/指父亲的父亲。智谋和力量/一个词,解释词类活用词(1)不能独完

(2)义不赂秦

(3)李牧连却之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5)日割月削“日”“月”,名词作状语。“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却”,使动用法,使……退却“礼”,名词作动词,礼遇,礼待。解释词类活用词(1)不能独完

(2)义不赂秦

(3)李牧连却解释下列多义词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2、邯郸为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3、六国破灭

薪不尽,火不灭4、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良将犹在丧失,丢失,动词灭亡,动词。作为,动词被,介词治理,动词灭亡,动词熄灭,动词名词,军队名词,军事、战争动词,好象副词,还解释下列多义词丧失,丢失,动词灭亡,动词。作为,动词被,介词6、或曰……

或未易量7、故曰“弊在赂秦也”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也许,或许,连词所以,因此,连词旧,形容词8、暴秦之欲无厌则秦之所大欲9、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想要,追求,动词欲望,名词暴露,显露,动词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6、或曰……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也许,或许,连词所以,因此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洎牧以谗诛(3)举以予人(4)至丹以荆卿为计(5)赵尝五战于秦(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一段)中心论点(1)赂秦而力亏(分论点1)(2)不赂者以赂者丧(分论点2)总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一段)中心论点(1)赂秦而力亏(2)不

(第二段)

对比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数量上得难献易奉繁侵急态度上道理上赂秦力亏,破灭之道引用古语小结秦楚魏韩(第二段)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数量上得难献易奉繁侵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三段)齐与嬴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

赵洎牧以谗诛不能独完不赂者以赂者丧齐与嬴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赵洎牧以谗诛不能独完第四段作者意在阐述什么样的政治主张?哉劫所之威积为使无者国为第四段作者意在阐述什么样的政治主张?哉劫所之威积为使无者国为时代背景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时代背景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写作目的作者借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六国为借鉴,不要被契丹、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要奋起抵御,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写作目的作者借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六阅读讨论

有人将《六国论》和《过秦论》比作姊妹篇,试从文体、立论的侧重点、论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四方面比较阅读苏洵的《六国论》和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政议文,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