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分子诊断技术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杰斐逊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格索尔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一种的网,触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网而过,大的可以破网而出,只有中等的才会坠入网中。——申斯通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夏,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高尔斯华绥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罗·伯顿现代分子诊断技术现代分子诊断技术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杰斐逊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格索尔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一种的网,触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网而过,大的可以破网而出,只有中等的才会坠入网中。——申斯通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夏,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高尔斯华绥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罗·伯顿第六章现代分子诊断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NA诊断系统DNA指纹随机扩增多态DNA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传统的诊断程序先要对病原物质进行培养,培养后再分析它的生理学特性;确定它到底是哪一类的病原物,是病毒、细菌,还是其他物质。实践证明:比较有效,检测到病原微生物相对比较特异;诊断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如砂眼衣原体、朊病毒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高中理化课堂用“草笔记”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JKGHD-0566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高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改进方式,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各地都在研究高效课堂,也提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可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师的讲解完全放弃。教师讲解学生聆听记录的教学一直是不可减少的教学环节,即使我们使用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等都离不开听说的交流。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参与课堂?1.问题的提出2011年笔者受学校领导的委派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申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课题“高中理科'自主建构、深化剖析'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2012年顺利结题并且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此次的课题研究是结束了,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而增多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座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又发现许多课堂教学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高效课堂就很难实现。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即使在哪方面得到提升,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学生时间观念太弱。学生在进入课堂后总是要用一段时间进行适应。笔者在多个班级观察发现,这些是与学生的习惯和课堂管理有关。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通过提前进入课堂的方式、反复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但是仍然得不到解决,大多数学生只有听到上课铃声后才慢慢的走进教室,然后翻东找西的准备教具。我们为了改变他们的习惯,曾经通过处罚迟到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疏远师生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耗费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长期以往就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2)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连续集中精力可达到20分钟以上,但是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却不能做到。笔者原来一直认为是课堂不够精彩不足以吸引他们,后来笔者发现即使把课堂设计的很精彩还是有很多学生分神。甚至来讲,如果课堂设计太多精彩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只对活动有深刻印象,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牢固。有时间同样一句话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多次重复,期望学生能记住,可是提问、检查等反馈方式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3)课堂提问效率低。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指定的学生回答,没有回答任务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是在观望,认为这段时间就是为了提问这个学生,进而把时间浪费掉。笔者也对这方面经过多次提醒,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提出的问题有群体近行口头回答,导致后排的学生听不到教师的讲解;同时回答的就是活跃的几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随声符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课热闹,但是没有效果。这种假积极的场面对教师也是一个误导,导致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4)学生学习习惯得不到矫正。学生在初中、小学时依靠机械记忆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同这种方法,在高中课堂迁移此法的时候,会导致成绩的不理想。这时学生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认为是方法的问题,反而归结到自己能力不足,开始否定自己,长期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5)课堂笔记成为负担。有记笔记习惯的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录上,成为一个“书记员”。课堂没有自己的思考,被动的听讲也导致成绩的下滑,这时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低,很努力也没有提高成绩,就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由于他们学业的繁重,一般很少会再抽时间阅读笔记,没有及时的复习,记忆效果也比较差。(6)重答案轻过程。学生做题时和回答问题时仅仅追求答案。这些学生在课堂只是追求答案,而不管思维过程,题海战术使他们学习虽然很累,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这些问题的发现再次促使笔者思考,在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著作后,笔者利用课堂“草笔记”进行教学,发现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不良影响,提高教学成绩。通过近一个月的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那么“草笔记”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2.理论假设“草笔记法”是用纸笔的方式把学生获取的信息表达出来的一种听课方法。草笔记这个名字很熟悉,草笔记虽然说和我们原来用的笔记类似。虽然说同样是笔记,但是一个草字就有新的含义。草笔记是把草纸的功能和笔记的功能合并在一起的记录方式。草笔记是学生用散装纸进行记录的方法,用草笔记时不能用完整的本子,而是用单张纸。因为完整的本子容易保存,学生记录后不会再进行重新整理。草笔记不仅仅用来记录获取的信息,更需要记录自己的思维、疑问。也可以说,草笔记是学生用来记录信息,也是用来和自己内心交流的平台,是用来自我检验试卷;学生把单一听觉学习的方式变为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学习的平台。草笔记与普通笔记的区别:草笔记的重心不仅在记录信息,更是在自我交流,师生交流;普通笔记是简单的记录。美国莱曼?斯泰尔(LymanSteil)认为学生大约70?的课堂时间用于倾听。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发现“听讲”学习方式,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是低下的,高效课堂也是无从谈起的。草笔记的使用就可以使学生从单一的聆听变为多种感官的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听讲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听到的信息写在纸上,需要他们调动内听觉和内视觉进行转换,同时写出来又变成视觉刺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的信息经历:听觉讯息→外听觉器官(耳朵)→内听觉(大脑)→内视觉(大脑)→内感觉(大脑)→外视觉器官→外部动作→视觉讯息→纸张上文字或图画经过这一系列的感知加深学生的记忆。草笔记记录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进行解答。学生把答案写出来,就是我们当堂检测,能够明确学生是含糊的记忆还是清晰的理解。对于难题,草笔记成为学生的草纸,可以记录他们思维过程,在教师讲解后他们很容易找出思维的漏洞,即使出现错误也是他自己可以立即改正,留下的疑问又可以记录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下去后和同学讨论。这种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问题,把问题留在行为阶层,不至于把问题归结到自己的能力阶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草笔记要求学生听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否则他们不知道教师的问题,就无法进行回答。这也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学生上课分神的问题。草笔记是散页纸张,不好保存。学生记录的重要信息也在上面,他们必须经过再次整理转写才能保存在正式笔记本上,这个过程也就要求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草笔记在下课时教师及时的收集同时进行批改,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师生之间理解差距。有利于教师对于教法的改进和学情的把握,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3.课堂实施建议根据笔者设计的意图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草笔记教学法的课堂:(1)上课师生互相问候后,要求学生准备好纸笔,同时要求他们写上姓名。(2)在学生准备纸张和教具的时间,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标准告诉学生;基本知识要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安排的课堂活动,进行的课堂程序,以及分配给他们时间。(3)要求学生对草笔记分区使用,按照课堂程序,每个程序的记录思考写在一起。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补充或修改。(4)要求学生不仅记录知识点而且要进行回答解释,甚至要简要记录思维过程。(5)教师不能急躁,每讲一个知识点后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记录,提问时根据难度适当调整等待时间。教师要走下讲台及时检查学生回答记录情况,对于错误可以当场纠正。注意此时师生交流不能影响其他人。(6)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把综合性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攀登到最终问题上。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学生回答的困难。一个问题不能用太多的语言才能回答完全。(7)对于大多数学生都熟练掌握但是因为间隔时间较长的知识可以进行群体性回答,就是说对于仅需要提示、回顾的知识不用再草笔记上回答。(8)重要的概念、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在草笔记上独立回答,然后分组校对、讨论,最后再有老师总体纠正。(9)典型的问题要求学生简单表示出思维过程,写出存在的疑问,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对比自己的思维误区,最后再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反思总结。(10)课堂时间不能全部用于讲解,而是要留下四到五分钟让学生再总结、反思、补充。是否需要讨论就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结构水平实际安排,笔者在操作时这个时间是不允许他们讨论。(11)草笔记教师一定要在下课离开教室之前收起来,就是不能全部批阅,也要进行部分收缴批改。(12)最后一项活动必须由教师完成。要告诉学生下课铃是给教师的提示而不是告诉学生下课,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指令后才能下课。课堂的最后一道指令一定是教师说“下课”。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育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发展,减轻学生负担.作为高中重要学科之一的物理学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具身认知理论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值得研究借鉴到实际教学中来.1具身认知理论与高效课堂具身认知理论是在强调身心一元的基础上,认为认知这种行为是具体的个体在实时的环境中产生的,个体在记忆里储存的认知信息是具体、生动的,而非抽象的符号,这种信息又同身体的特殊感觉通道相联系.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三大特征:其一是认知的具身性,即认知不能脱离人的身体而独立存在,认知的存在需要依靠人的身体物理属性;其二是认知具有体验性,即人们的认知和对事物、世界的看法都是由我们的身体在环境中的体验而得来的,身体对事物及环境的感知决定着我们的认知;其三是认知的情境嵌入性,即认知需要情境的存在,认知的内容、认知的过程等都脱离不了身体的感知,而身体存在于身体所处的情境之中,由此体现具身认知的情境嵌入性.而这种强调身心合一的认知理念也给我们当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强调单纯的大脑认知,而具身认知理论则强调全身心都参与的主动的体验式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也是身心融合的,这就为生成性学习提供了路径,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方向.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益、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有效果指的是学有所得、收获;有效益指的是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的是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简洁的、省时的.何为高效物理课堂,即中学物理教师在遵循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学情和自身专业素养,采取的最为恰当的教学模式使物理教学得到较高的学习效果并有助于学生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活动.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对世界的探索和学习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开端开始的,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具体化,重点知识生活化,让学生身体的各个感官面对复杂纷繁的学习信息能够更长久地进行储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具身认知理论还主张教学应该在旧知识基础上传授新知识,化繁为简,使学生从内在领悟知识至升华.2导学案教学2.1导学案教学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导学案教学在我国中小学开始盛行.导学案即以预习稿、导学稿、导学卡片、讲学稿、前置性学习、学习单、任务单、自主学习文本、小组讨论材料、例题案等多种理论称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资源或文本材料,这种模式基于学校自身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成为自下而上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典范.导学案教学的中心主旨是将“教”变“导”,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前让学生的身心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感受和体验,这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但想要利用好导学案教学的形式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明确导学案教学的意义,体会这种形式的教育观念,明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课前进行具身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自我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高效课堂.在高中学习阶段,物理学科的地位举足轻重,物理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但是由于在物理学中,许多现象、概念和规律的抽象性,再加上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并不成熟,学生学习物理会觉得有些吃力,课程进度响应变慢,物理教师们也都为此很苦恼.目前有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就将导学案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试图建立起高效物理课堂,但是想要恰当地将导学案教学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就不能对这种模式简单复制,那么如何具体实施和应用,这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就值得广大物理教师思考.2.2导学案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关思考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应用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导学案成了课堂教与学的主角,教材倒显得可有可无;二是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之前,要求学生朗读课前教师预留导学案上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三是进行具体知识点学习之前,让学生对导学案上的知识概念规律等进行默写、背诵等等,导致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和概念等不仅没有深入理解,反而将物理学习变成了机械背诵;四是完全淹没了学科特点和学习物理学的意义,更没有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对课程设计的独特理解,这样就将培养学生具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导学变成了另外一种可怕的填鸭式教学,不仅没有帮学生减负反而增大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负担.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已经课前学习背诵的概念规律等不做过多讲解,而是更着重于对知识点更深层次的讲解和拔高,这种形式的“导学案教学”或许对于自学能力强,领悟能力高的学生比较适用,但是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就不是很受用,学习起来会很吃力,这也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致就会因此变得很低迷,这种形式的高效教学实质上是得不偿失的.2.3具身认知视角下完善物理导学案教学2.3.1开发思维、定性感受概念类导学案具身认知理论强调感性的学习环境会分担认知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导学案要以物理学科特点为前提设计导学案的形式和内容,不要设计冗长的定义概念的默写和填空,要保证导学案的内容能尽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物理思维,全身心感知物理学科信息,定性感受物理学科魅力.例如在静摩擦力的教学中,感受两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在本节课的导学案中就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体会,让学生课前自己进行定性感受相对运动趋势的存在,如用手用力推课桌而课桌未动、用手握着玻璃杯、当汽车启动和刹车时坐在汽车里的人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境.通过这些身心参与体验,学生的身体物理属性便会帮助学生对感知到的物理学习信息进行初步认知.在情境体会之后可以设计几个小例题,让学生分析一下不同情境中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如果存在的话判断一下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和静摩擦力的方向,这种形式的导学案就达到了课前开发学生物理思维初步掌握和运用物理方法的目的.2.3.2根据不同课型设计不同形式的导学案对于不同课型的物理教学可根据课型特点设计不同形式内容的导学案.概念的学习是物理学习的基础,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学习的分析、综合、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很多概念的形成是在一系列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来的的事物共同特征,例如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导学案可以从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创造一系列的物理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认知,比如机械运动概念的教学,导学案就可以列举天体在运动、车辆在前进、机器在运转、人们在行走等等,虽然这些现象的具体形态不同,但是不考虑其具体形态,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否存在一个共同特征,让学生感受、思考和总结,课上再由教师给出物理学中规定的概念,让学生在身心以及思维中形成具体形象的物理概念.2.3.3课程标准要求导学案应用在复习阶段课前将课程标准对每节课的要求设计在导学案中,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上朗读,这样的设计显然有其不合理之处,因为在进行一节物理课的教学之前,学生还没有对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进行具体深入的认识、感受、理解和内化,?τ诳吻霸亩恋目伪昴谌菀步鍪谴蟾诺牧私猓?并不会因此明了对于本节内容的不同知识点要掌握和了解的程度,反倒会让学生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就产生无形的压力.但是将课标要求的内容放在复习课的导学案之中,它就可以帮助学生回想之前身体各感官所储存的学习信息,捋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明确自己已经掌握的和应该掌握的程度,进行自我知识检查、查缺补漏,并将需要深入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次强化,这样也就达到了高效物理教学的目的.现代分子诊断技术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1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件整理2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件整理3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件整理4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件整理5第一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抗体高度特异地与抗原分子结合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识别反应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antassay,ELISA)第一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抗体高度特异地与抗原分子结合酶联免疫吸6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原理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了一抗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假定目标分子是一种蛋白质,那么要得到可用于检测的抗体,则首先需要纯化出这种蛋白质,然后用纯化的蛋白质免疫动物(一般是兔子),在免疫过程中兔子的血清就会产生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原理工作原理:7检测过程:①将待测样品结合在固相支持物(如96孔的微量滴定板)上;②加入可以与目标分子特异反应的抗体,即一抗(primaryantibody),反应后冲洗,将未结合上的一抗洗去;③加入二抗(secondaryantibody)。二抗通常只特异的识别一抗,而不识别目标分子(二抗上还连着一种酶,如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或脲酶等,这些酶都能够催化一种化学反应将无色底物转变成有色物质),一抗与二抗反应完成后,再次冲洗将未与一抗结合的二抗洗去。④加入无色底物。检测过程:8ELISA程序和结果ELISA程序和结果9使用多克隆抗体的缺点①同一抗体混合物中不同抗体的含量会有差异,而且每次制备的抗体的量之间也会有差异。②无法区别相类似的目标分子:如果病原分子与非病原分子之间只相差一个抗原决定簇,这时多克隆抗体就无法区分,因为在ELISA检测中都会发生颜色变化。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
只结合抗原上某一单一位置使用多克隆抗体的缺点10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局限性仅凭ELISA结果容易造成误诊,ELISA检测只能作为一种初步的检测手段,要进一步确诊还必须进行western检测。要提高ELISA检测的准确度,就必须提高一抗的特异性。在使用抗体时,要求其抗原的编码其目标识别位点的基因要表达,而且目标位点不能够以任何方式被覆盖或阻断,否则都将影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局限性11第二节DNA诊断系统DNA诊断的理论基础:任何一个决定生物学特性的DNA序列都应该是独特的,都可以作为专一性的诊断标记。第二节DNA诊断系统DNA诊断的理论基础:任何一个决定生物12一、核酸杂交工作原理:
◆两条DNA链之间可以通过碱基配对而形成氢键。3个关键要素:
★探针DNA
★目的DNA
★
信号检测一、核酸杂交工作原理:13步骤:①将单链目的DNA结合于膜上;②加入单链、标记过的探针DNA,在一定温度和离子浓度下使探针分子与目标DNA分子碱基配对;③冲洗,洗去多余的未结合的标记探针DNA;④检测探针和目标DNA形成的杂合分子。步骤:14杂交探针必须是高度特异性的DNA片段种级探针:区分两个或多个物种亚种级探针:区分物种内特定的株系DNARNA化学合成或克隆的完整基因基因的一个片段杂交探针必须是高度特异性的DNA片段15分离杂交探针的方法:提取某一病原微生物株系的染色体DNA;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解;得到的酶解片段克隆进一质粒载体,构建质粒文库;文库中重组质粒的插入片段即可用来分别同病原性微生物和非病原性微生物的核DNA进行杂交、筛选。分离杂交探针的方法:16核酸杂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极高;用探针直接同粪便样品、尿样、血样、喉洗液和组织样品中的目标DNA进行杂交,且无需预先纯化DNA;若样品中的目标分子非常少,则需通过PCR将目的序列扩增,再进行杂交检测。
从理论上讲,用DNA杂交来诊断疾病可用于对所有的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核酸杂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极高;17非同位素标记探针32P的缺点:半衰期短,仅13天;操作起来比较危险;必须要有特殊的实验室设备进行操作;放射性垃圾的处理繁琐。非同位素标记探针32P的缺点:18非放射性杂交检测系统:通过酶促反应将某种底物转变成生色物质或化学发光物质而达到放大信号的目的。采用将生物素(biotin)标记的核苷酸掺入DNA的方法制备探针。生物素标记的DNA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一年。检测发光和颜色变化可在几小时内完成。非放射性杂交检测系统:19BBBBAPBBAP生物素加入链霉素抗生物蛋白加入生物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探针目的DNA加入不同的生色或化学发光底物BBBBAPBBAP生物素加入链霉素抗生物蛋白加入生物素标记20荧光标记的引物直接进行PCR检测DNA引物1引物2荧光染料PCR层析荧光检测游离引物荧光标记的引物直接进行PCR检测DNA引物1引物2荧光染料P21分子夹心探针检测发出荧光分子夹心探针(没有荧光)荧光团猝灭剂目的DNA与目的DNA杂交分子夹心探针检测发出荧光分子夹心探针(没有荧光)荧光团猝灭剂22疟疾的分子诊断:检测是否存在疟原虫抽取血样进行镜检免疫诊断:ELISA检测疟原虫蛋白或抗体
无法区分是以前感染还是现在感染DNA杂交诊断疟疾的分子诊断:检测是否存在疟原虫23DNA的杂交探针是一段疟原虫的高度重复的DNA序列。具体的分离过程:构建一个疟原虫的核基因文库;用标记的疟原虫核DNA作探针去筛选核基因文库;选出那些杂交信号最强的克隆;用这些选出来的片段作探针,与疟原虫及其同属中不导致疟疾的种的核基因作杂交,以检查该片段作为DNA探针的可靠性。DNA的杂交探针是一段疟原虫的高度重复的DNA序列。24锥虫的检测
锥虫在人体中可侵入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在其中大量繁殖并杀死寄主细胞。显微镜检新鲜血液取新鲜血液感染未携带锥虫的寄生虫,30-40天后杀死昆虫,镜检昆虫的肠道免疫检测:假阳性高锥虫的检测
锥虫在人体中可侵入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25PCR检测针对锥虫特有的一段188bp的DNA序列设计引物,特异地从锥虫基因组中扩增得到188bp的条带。PCR检测26细菌性传染病及病毒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DNA杂交PCR检测噬菌体介导细菌性传染病及病毒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27DNA杂交设计16SrRNA为探针16SrRNA在细菌中拷贝数极高,高度的保守性特异性不是很好必须结合PCR技术DNA杂交设计16SrRNA为探针28PCR检测nestedPCR针对目的病原菌的不同保守区段设计多对引物每对引物都能特异的扩增出一段目的片段,病原菌存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PCR检测nestedPCR29PCR技术也会产生假阳性新扩增的目的DNA特异性不强;退火温度过低;模板中杂质的污染。假阴性存在Taq酶的抑制剂;模板量过少;模板DNA纯度不够。PCR技术也会产生假阳性30原位PCR(insituPCR,ISPCR)在细胞或细胞切片上对待测的低拷贝数基因进行扩增,并通过原位杂交进行检测。不仅能检测出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且能够在组织细胞中定位。原位PCR(insituPCR,ISPCR)31噬菌体介导细菌检测将荧光素酶基因引入到噬菌体的基因组,然后用转基因噬菌体去侵染待测样品。噬菌体侵染该宿主菌,大量合成包括荧光素酶在内的由噬菌体基因编码的蛋白,向体系中加入荧光素和ATP,就会有荧光产生。结核菌的检测抗药性菌株的检测噬菌体介导细菌检测将荧光素酶基因引入到噬菌体的基因组,然后用32荧光素酶荧光素+ATP荧光利用宿主细胞转录、翻译噬菌体基因荧光素酶基因宿主细菌噬菌体介导的细菌检测荧光素酶荧光素+ATP荧光利用宿主细胞转录、翻译噬菌体基因荧33第三节DNA指纹DNA指纹是指对待测样品中的DNA进行分析所得到的具有特征性的DNA分子杂交图谱。DNA酶解电泳转膜杂交最常用的DNA探针是微卫星序列。受害者血样犯罪嫌疑人衣物上血样犯罪嫌疑人血样第三节DNA指纹DNA指纹是指对待测样品中的DNA进行分析34第四节随机扩增多态DNA优点:①一套引物可用于各种不同的核DNA;②无需构建核基因库,或进行Southern杂交等复杂操作;③整个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第四节随机扩增多态DNA优点:35第五节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PCR-酶解鉴定PCR/OLA鉴定PCR-ELISA检测同一基因中多个不同位点的突变的检测第五节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PCR-酶解鉴定36镰刀形细胞贫血症(sickle-cellanemia)典型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血红蛋白的β链(β珠蛋白)的第六个氨基酸Glu发生突变成Val。镰刀形细胞贫血症(sickle-cellanemia)典型37血红蛋白-链上谷氨酸变成缬氨酸血红蛋白-链上谷氨酸变成缬氨酸38PCR-酶解鉴定
正常基因为CCTGAGG镰刀形贫血病患者的基因为CCTGTGG限制性内切酶CvnI的识别序列为CCTNAGGPCR-酶解鉴定正常基因为CCTGAGG39方法:在CvnI位点的两点设计两个引物;包含CvnI位点区域的DNA片段通过PCR扩增出来;扩增的DNA用CvnI酶处理,酶解产物用凝胶电泳分开,经溴化乙锭染色后就可在紫外灯下检查DNA带型。方法:4038225620118188条带大小(bp)正常纯合子杂合子突变纯合子CvuI处理CvuICvuICvuI256bp201bp181bp88bpCvuICvuI256bp382bp88bp正常情况镰刀形细胞贫血症PCR扩增引物1引物2PCR产物(长726bp)382条带大小(bp)正常纯合子杂合子突变纯合子CvuI处理41PCR/OLA鉴定OLA(oligo-nucleotideligationassay),寡聚核苷酸连接分析。假定一个正常的基因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发生了突变,比如说150位的T突变为G
。根据150位两边的序列,人工合成两段短的核苷酸链,使这两段寡聚核苷酸链与基因的一条链互补。探针X:寡聚核苷酸链的3’端最后一个核苷酸正好与正常基因的150位的的核苷酸配对,探针Y:另一段寡聚核苷酸链的5’端第一个核苷酸与151位的核苷酸配对。PCR/OLA鉴定OLA(oligo-nucleotide42正常基因
探针X3’端最后一个核苷酸就不会与目的基因150位的核苷酸配对由于3’最后一个核苷酸不配对而使两个探针无法实现连接目的基因突变两探针与目的基因的完美配对两个探针就可连接起来加入DNA连接酶正常基因探针X3’端最后一个核苷酸就不会与43B150151DBD150151BXY150151DBD双链目的DNA或PCR产物热变性单链目的DNA或PCR产物加探针退火完全配对模板有突变,不完全配对连接酶连接酶加入链霉抗生物素蛋白加入链霉抗生物素蛋白B150151DBD150151BXY150151DBD双链44BDB加入碱性磷酸酶加入无色底物加入碱性磷酸酶加入无色底物BDAP变色无色底物有色底物B保持无色无色底物PCR/OLA分析程序示意图BDB加入碱性磷酸酶加入碱性磷酸酶BDAP变色无色底物有色底45PCR-ELISA检测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生物素标记的dUTP和其他3种dNTP3’端经DIG标记特异性探针包被有抗生物素抗体的酶标板抗碱性磷酸酶(AP)-DIG抗体如果加入的DIG标记的探针可与扩增片段结合,则酶标板上有颜色反应发生,否则不会有颜色的变化。PCR-ELISA检测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生物素标记的dU46同一基因中多个不同位点的突变的检测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ARMS)人工引入酶切位点(artificialintroductionofrestrictionsite,AIRS)直接测序法(directsequencing,DS)多聚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SSCP)同一基因中多个不同位点的突变的检测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47扩增阻滞突变系统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原理
Taq缺乏3’→5’外切酶活性,如果引物的3’端不能与模板DNA严格互补配对,模板DNA就不能有效的扩增。扩增阻滞突变系统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485’TACATTAGGTT3’3’TAATCCAA5’PCR反应继续5’TACCTTAGGTT3’AATCCAA5’PCR反应终止3’T5’TACATTAGGTT3’AATCCAA5’PCR反应终止3’G5’TACCTTAGGTT3’3’GAATCCAA5’PCR反应继续野生型序列突变序列野生型引物突变引物ARMS原理示意图5’TACATTAGGTT3’3’TAATCCAA549野生型DNAATT3’引物3发红光CGT3’引物3无法扩增没有荧光AARMS检测突变体举例野生型DNAATT3’引物3发红光CGT3’引物3无法扩50纯合突变体DNACGG3’引物3发绿光ATG3’引物3无法扩增没有荧光BARMS检测突变体举例纯合突变体DNACGG3’引物3发绿光ATG3’引物3无法51杂合突变体DNAAGT3’引物3G发黄光CARMS检测突变体举例TC引物1引物2GT杂合突变体DNAAGT3’引物3G发黄光CARMS检测突变52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谢谢!53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现代分子诊断技术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杰斐逊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格索尔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一种的网,触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网而过,大的可以破网而出,只有中等的才会坠入网中。——申斯通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夏,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高尔斯华绥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罗·伯顿现代分子诊断技术现代分子诊断技术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杰斐逊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格索尔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一种的网,触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网而过,大的可以破网而出,只有中等的才会坠入网中。——申斯通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夏,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高尔斯华绥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罗·伯顿第六章现代分子诊断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NA诊断系统DNA指纹随机扩增多态DNA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传统的诊断程序先要对病原物质进行培养,培养后再分析它的生理学特性;确定它到底是哪一类的病原物,是病毒、细菌,还是其他物质。实践证明:比较有效,检测到病原微生物相对比较特异;诊断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如砂眼衣原体、朊病毒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高中理化课堂用“草笔记”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JKGHD-0566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高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改进方式,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各地都在研究高效课堂,也提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可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师的讲解完全放弃。教师讲解学生聆听记录的教学一直是不可减少的教学环节,即使我们使用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等都离不开听说的交流。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参与课堂?1.问题的提出2011年笔者受学校领导的委派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申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课题“高中理科'自主建构、深化剖析'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2012年顺利结题并且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此次的课题研究是结束了,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而增多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座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又发现许多课堂教学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高效课堂就很难实现。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即使在哪方面得到提升,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学生时间观念太弱。学生在进入课堂后总是要用一段时间进行适应。笔者在多个班级观察发现,这些是与学生的习惯和课堂管理有关。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通过提前进入课堂的方式、反复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但是仍然得不到解决,大多数学生只有听到上课铃声后才慢慢的走进教室,然后翻东找西的准备教具。我们为了改变他们的习惯,曾经通过处罚迟到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疏远师生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耗费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长期以往就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2)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连续集中精力可达到20分钟以上,但是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却不能做到。笔者原来一直认为是课堂不够精彩不足以吸引他们,后来笔者发现即使把课堂设计的很精彩还是有很多学生分神。甚至来讲,如果课堂设计太多精彩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只对活动有深刻印象,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牢固。有时间同样一句话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多次重复,期望学生能记住,可是提问、检查等反馈方式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3)课堂提问效率低。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指定的学生回答,没有回答任务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是在观望,认为这段时间就是为了提问这个学生,进而把时间浪费掉。笔者也对这方面经过多次提醒,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提出的问题有群体近行口头回答,导致后排的学生听不到教师的讲解;同时回答的就是活跃的几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随声符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课热闹,但是没有效果。这种假积极的场面对教师也是一个误导,导致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4)学生学习习惯得不到矫正。学生在初中、小学时依靠机械记忆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同这种方法,在高中课堂迁移此法的时候,会导致成绩的不理想。这时学生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认为是方法的问题,反而归结到自己能力不足,开始否定自己,长期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5)课堂笔记成为负担。有记笔记习惯的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录上,成为一个“书记员”。课堂没有自己的思考,被动的听讲也导致成绩的下滑,这时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低,很努力也没有提高成绩,就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由于他们学业的繁重,一般很少会再抽时间阅读笔记,没有及时的复习,记忆效果也比较差。(6)重答案轻过程。学生做题时和回答问题时仅仅追求答案。这些学生在课堂只是追求答案,而不管思维过程,题海战术使他们学习虽然很累,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这些问题的发现再次促使笔者思考,在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著作后,笔者利用课堂“草笔记”进行教学,发现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不良影响,提高教学成绩。通过近一个月的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那么“草笔记”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2.理论假设“草笔记法”是用纸笔的方式把学生获取的信息表达出来的一种听课方法。草笔记这个名字很熟悉,草笔记虽然说和我们原来用的笔记类似。虽然说同样是笔记,但是一个草字就有新的含义。草笔记是把草纸的功能和笔记的功能合并在一起的记录方式。草笔记是学生用散装纸进行记录的方法,用草笔记时不能用完整的本子,而是用单张纸。因为完整的本子容易保存,学生记录后不会再进行重新整理。草笔记不仅仅用来记录获取的信息,更需要记录自己的思维、疑问。也可以说,草笔记是学生用来记录信息,也是用来和自己内心交流的平台,是用来自我检验试卷;学生把单一听觉学习的方式变为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学习的平台。草笔记与普通笔记的区别:草笔记的重心不仅在记录信息,更是在自我交流,师生交流;普通笔记是简单的记录。美国莱曼?斯泰尔(LymanSteil)认为学生大约70?的课堂时间用于倾听。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发现“听讲”学习方式,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是低下的,高效课堂也是无从谈起的。草笔记的使用就可以使学生从单一的聆听变为多种感官的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听讲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听到的信息写在纸上,需要他们调动内听觉和内视觉进行转换,同时写出来又变成视觉刺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的信息经历:听觉讯息→外听觉器官(耳朵)→内听觉(大脑)→内视觉(大脑)→内感觉(大脑)→外视觉器官→外部动作→视觉讯息→纸张上文字或图画经过这一系列的感知加深学生的记忆。草笔记记录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进行解答。学生把答案写出来,就是我们当堂检测,能够明确学生是含糊的记忆还是清晰的理解。对于难题,草笔记成为学生的草纸,可以记录他们思维过程,在教师讲解后他们很容易找出思维的漏洞,即使出现错误也是他自己可以立即改正,留下的疑问又可以记录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下去后和同学讨论。这种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问题,把问题留在行为阶层,不至于把问题归结到自己的能力阶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草笔记要求学生听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否则他们不知道教师的问题,就无法进行回答。这也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学生上课分神的问题。草笔记是散页纸张,不好保存。学生记录的重要信息也在上面,他们必须经过再次整理转写才能保存在正式笔记本上,这个过程也就要求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草笔记在下课时教师及时的收集同时进行批改,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师生之间理解差距。有利于教师对于教法的改进和学情的把握,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3.课堂实施建议根据笔者设计的意图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草笔记教学法的课堂:(1)上课师生互相问候后,要求学生准备好纸笔,同时要求他们写上姓名。(2)在学生准备纸张和教具的时间,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标准告诉学生;基本知识要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安排的课堂活动,进行的课堂程序,以及分配给他们时间。(3)要求学生对草笔记分区使用,按照课堂程序,每个程序的记录思考写在一起。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补充或修改。(4)要求学生不仅记录知识点而且要进行回答解释,甚至要简要记录思维过程。(5)教师不能急躁,每讲一个知识点后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记录,提问时根据难度适当调整等待时间。教师要走下讲台及时检查学生回答记录情况,对于错误可以当场纠正。注意此时师生交流不能影响其他人。(6)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把综合性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攀登到最终问题上。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学生回答的困难。一个问题不能用太多的语言才能回答完全。(7)对于大多数学生都熟练掌握但是因为间隔时间较长的知识可以进行群体性回答,就是说对于仅需要提示、回顾的知识不用再草笔记上回答。(8)重要的概念、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在草笔记上独立回答,然后分组校对、讨论,最后再有老师总体纠正。(9)典型的问题要求学生简单表示出思维过程,写出存在的疑问,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对比自己的思维误区,最后再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反思总结。(10)课堂时间不能全部用于讲解,而是要留下四到五分钟让学生再总结、反思、补充。是否需要讨论就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结构水平实际安排,笔者在操作时这个时间是不允许他们讨论。(11)草笔记教师一定要在下课离开教室之前收起来,就是不能全部批阅,也要进行部分收缴批改。(12)最后一项活动必须由教师完成。要告诉学生下课铃是给教师的提示而不是告诉学生下课,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指令后才能下课。课堂的最后一道指令一定是教师说“下课”。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育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发展,减轻学生负担.作为高中重要学科之一的物理学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具身认知理论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值得研究借鉴到实际教学中来.1具身认知理论与高效课堂具身认知理论是在强调身心一元的基础上,认为认知这种行为是具体的个体在实时的环境中产生的,个体在记忆里储存的认知信息是具体、生动的,而非抽象的符号,这种信息又同身体的特殊感觉通道相联系.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三大特征:其一是认知的具身性,即认知不能脱离人的身体而独立存在,认知的存在需要依靠人的身体物理属性;其二是认知具有体验性,即人们的认知和对事物、世界的看法都是由我们的身体在环境中的体验而得来的,身体对事物及环境的感知决定着我们的认知;其三是认知的情境嵌入性,即认知需要情境的存在,认知的内容、认知的过程等都脱离不了身体的感知,而身体存在于身体所处的情境之中,由此体现具身认知的情境嵌入性.而这种强调身心合一的认知理念也给我们当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强调单纯的大脑认知,而具身认知理论则强调全身心都参与的主动的体验式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也是身心融合的,这就为生成性学习提供了路径,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方向.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益、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有效果指的是学有所得、收获;有效益指的是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的是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简洁的、省时的.何为高效物理课堂,即中学物理教师在遵循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学情和自身专业素养,采取的最为恰当的教学模式使物理教学得到较高的学习效果并有助于学生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活动.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对世界的探索和学习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开端开始的,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具体化,重点知识生活化,让学生身体的各个感官面对复杂纷繁的学习信息能够更长久地进行储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具身认知理论还主张教学应该在旧知识基础上传授新知识,化繁为简,使学生从内在领悟知识至升华.2导学案教学2.1导学案教学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导学案教学在我国中小学开始盛行.导学案即以预习稿、导学稿、导学卡片、讲学稿、前置性学习、学习单、任务单、自主学习文本、小组讨论材料、例题案等多种理论称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资源或文本材料,这种模式基于学校自身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成为自下而上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典范.导学案教学的中心主旨是将“教”变“导”,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前让学生的身心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感受和体验,这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但想要利用好导学案教学的形式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明确导学案教学的意义,体会这种形式的教育观念,明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课前进行具身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自我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高效课堂.在高中学习阶段,物理学科的地位举足轻重,物理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但是由于在物理学中,许多现象、概念和规律的抽象性,再加上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并不成熟,学生学习物理会觉得有些吃力,课程进度响应变慢,物理教师们也都为此很苦恼.目前有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就将导学案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试图建立起高效物理课堂,但是想要恰当地将导学案教学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就不能对这种模式简单复制,那么如何具体实施和应用,这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就值得广大物理教师思考.2.2导学案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关思考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应用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导学案成了课堂教与学的主角,教材倒显得可有可无;二是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之前,要求学生朗读课前教师预留导学案上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三是进行具体知识点学习之前,让学生对导学案上的知识概念规律等进行默写、背诵等等,导致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和概念等不仅没有深入理解,反而将物理学习变成了机械背诵;四是完全淹没了学科特点和学习物理学的意义,更没有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对课程设计的独特理解,这样就将培养学生具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导学变成了另外一种可怕的填鸭式教学,不仅没有帮学生减负反而增大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负担.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已经课前学习背诵的概念规律等不做过多讲解,而是更着重于对知识点更深层次的讲解和拔高,这种形式的“导学案教学”或许对于自学能力强,领悟能力高的学生比较适用,但是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就不是很受用,学习起来会很吃力,这也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致就会因此变得很低迷,这种形式的高效教学实质上是得不偿失的.2.3具身认知视角下完善物理导学案教学2.3.1开发思维、定性感受概念类导学案具身认知理论强调感性的学习环境会分担认知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导学案要以物理学科特点为前提设计导学案的形式和内容,不要设计冗长的定义概念的默写和填空,要保证导学案的内容能尽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物理思维,全身心感知物理学科信息,定性感受物理学科魅力.例如在静摩擦力的教学中,感受两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在本节课的导学案中就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体会,让学生课前自己进行定性感受相对运动趋势的存在,如用手用力推课桌而课桌未动、用手握着玻璃杯、当汽车启动和刹车时坐在汽车里的人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境.通过这些身心参与体验,学生的身体物理属性便会帮助学生对感知到的物理学习信息进行初步认知.在情境体会之后可以设计几个小例题,让学生分析一下不同情境中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如果存在的话判断一下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和静摩擦力的方向,这种形式的导学案就达到了课前开发学生物理思维初步掌握和运用物理方法的目的.2.3.2根据不同课型设计不同形式的导学案对于不同课型的物理教学可根据课型特点设计不同形式内容的导学案.概念的学习是物理学习的基础,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学习的分析、综合、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很多概念的形成是在一系列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来的的事物共同特征,例如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导学案可以从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创造一系列的物理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认知,比如机械运动概念的教学,导学案就可以列举天体在运动、车辆在前进、机器在运转、人们在行走等等,虽然这些现象的具体形态不同,但是不考虑其具体形态,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否存在一个共同特征,让学生感受、思考和总结,课上再由教师给出物理学中规定的概念,让学生在身心以及思维中形成具体形象的物理概念.2.3.3课程标准要求导学案应用在复习阶段课前将课程标准对每节课的要求设计在导学案中,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上朗读,这样的设计显然有其不合理之处,因为在进行一节物理课的教学之前,学生还没有对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进行具体深入的认识、感受、理解和内化,?τ诳吻霸亩恋目伪昴谌菀步鍪谴蟾诺牧私猓?并不会因此明了对于本节内容的不同知识点要掌握和了解的程度,反倒会让学生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就产生无形的压力.但是将课标要求的内容放在复习课的导学案之中,它就可以帮助学生回想之前身体各感官所储存的学习信息,捋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明确自己已经掌握的和应该掌握的程度,进行自我知识检查、查缺补漏,并将需要深入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次强化,这样也就达到了高效物理教学的目的.现代分子诊断技术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54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件整理55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件整理56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件整理57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件整理58第一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抗体高度特异地与抗原分子结合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识别反应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antassay,ELISA)第一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抗体高度特异地与抗原分子结合酶联免疫吸59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原理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了一抗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假定目标分子是一种蛋白质,那么要得到可用于检测的抗体,则首先需要纯化出这种蛋白质,然后用纯化的蛋白质免疫动物(一般是兔子),在免疫过程中兔子的血清就会产生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原理工作原理:60检测过程:①将待测样品结合在固相支持物(如96孔的微量滴定板)上;②加入可以与目标分子特异反应的抗体,即一抗(primaryantibody),反应后冲洗,将未结合上的一抗洗去;③加入二抗(secondaryantibody)。二抗通常只特异的识别一抗,而不识别目标分子(二抗上还连着一种酶,如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或脲酶等,这些酶都能够催化一种化学反应将无色底物转变成有色物质),一抗与二抗反应完成后,再次冲洗将未与一抗结合的二抗洗去。④加入无色底物。检测过程:61ELISA程序和结果ELISA程序和结果62使用多克隆抗体的缺点①同一抗体混合物中不同抗体的含量会有差异,而且每次制备的抗体的量之间也会有差异。②无法区别相类似的目标分子:如果病原分子与非病原分子之间只相差一个抗原决定簇,这时多克隆抗体就无法区分,因为在ELISA检测中都会发生颜色变化。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
只结合抗原上某一单一位置使用多克隆抗体的缺点6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局限性仅凭ELISA结果容易造成误诊,ELISA检测只能作为一种初步的检测手段,要进一步确诊还必须进行western检测。要提高ELISA检测的准确度,就必须提高一抗的特异性。在使用抗体时,要求其抗原的编码其目标识别位点的基因要表达,而且目标位点不能够以任何方式被覆盖或阻断,否则都将影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局限性64第二节DNA诊断系统DNA诊断的理论基础:任何一个决定生物学特性的DNA序列都应该是独特的,都可以作为专一性的诊断标记。第二节DNA诊断系统DNA诊断的理论基础:任何一个决定生物65一、核酸杂交工作原理:
◆两条DNA链之间可以通过碱基配对而形成氢键。3个关键要素:
★探针DNA
★目的DNA
★
信号检测一、核酸杂交工作原理:66步骤:①将单链目的DNA结合于膜上;②加入单链、标记过的探针DNA,在一定温度和离子浓度下使探针分子与目标DNA分子碱基配对;③冲洗,洗去多余的未结合的标记探针DNA;④检测探针和目标DNA形成的杂合分子。步骤:67杂交探针必须是高度特异性的DNA片段种级探针:区分两个或多个物种亚种级探针:区分物种内特定的株系DNARNA化学合成或克隆的完整基因基因的一个片段杂交探针必须是高度特异性的DNA片段68分离杂交探针的方法:提取某一病原微生物株系的染色体DNA;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解;得到的酶解片段克隆进一质粒载体,构建质粒文库;文库中重组质粒的插入片段即可用来分别同病原性微生物和非病原性微生物的核DNA进行杂交、筛选。分离杂交探针的方法:69核酸杂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极高;用探针直接同粪便样品、尿样、血样、喉洗液和组织样品中的目标DNA进行杂交,且无需预先纯化DNA;若样品中的目标分子非常少,则需通过PCR将目的序列扩增,再进行杂交检测。
从理论上讲,用DNA杂交来诊断疾病可用于对所有的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核酸杂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极高;70非同位素标记探针32P的缺点:半衰期短,仅13天;操作起来比较危险;必须要有特殊的实验室设备进行操作;放射性垃圾的处理繁琐。非同位素标记探针32P的缺点:71非放射性杂交检测系统:通过酶促反应将某种底物转变成生色物质或化学发光物质而达到放大信号的目的。采用将生物素(biotin)标记的核苷酸掺入DNA的方法制备探针。生物素标记的DNA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一年。检测发光和颜色变化可在几小时内完成。非放射性杂交检测系统:72BBBBAPBBAP生物素加入链霉素抗生物蛋白加入生物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探针目的DNA加入不同的生色或化学发光底物BBBBAPBBAP生物素加入链霉素抗生物蛋白加入生物素标记73荧光标记的引物直接进行PCR检测DNA引物1引物2荧光染料PCR层析荧光检测游离引物荧光标记的引物直接进行PCR检测DNA引物1引物2荧光染料P74分子夹心探针检测发出荧光分子夹心探针(没有荧光)荧光团猝灭剂目的DNA与目的DNA杂交分子夹心探针检测发出荧光分子夹心探针(没有荧光)荧光团猝灭剂75疟疾的分子诊断:检测是否存在疟原虫抽取血样进行镜检免疫诊断:ELISA检测疟原虫蛋白或抗体
无法区分是以前感染还是现在感染DNA杂交诊断疟疾的分子诊断:检测是否存在疟原虫76DNA的杂交探针是一段疟原虫的高度重复的DNA序列。具体的分离过程:构建一个疟原虫的核基因文库;用标记的疟原虫核DNA作探针去筛选核基因文库;选出那些杂交信号最强的克隆;用这些选出来的片段作探针,与疟原虫及其同属中不导致疟疾的种的核基因作杂交,以检查该片段作为DNA探针的可靠性。DNA的杂交探针是一段疟原虫的高度重复的DNA序列。77锥虫的检测
锥虫在人体中可侵入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在其中大量繁殖并杀死寄主细胞。显微镜检新鲜血液取新鲜血液感染未携带锥虫的寄生虫,30-40天后杀死昆虫,镜检昆虫的肠道免疫检测:假阳性高锥虫的检测
锥虫在人体中可侵入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78PCR检测针对锥虫特有的一段188bp的DNA序列设计引物,特异地从锥虫基因组中扩增得到188bp的条带。PCR检测79细菌性传染病及病毒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DNA杂交PCR检测噬菌体介导细菌性传染病及病毒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80DNA杂交设计16SrRNA为探针16SrRNA在细菌中拷贝数极高,高度的保守性特异性不是很好必须结合PCR技术DNA杂交设计16SrRNA为探针81PCR检测nestedPCR针对目的病原菌的不同保守区段设计多对引物每对引物都能特异的扩增出一段目的片段,病原菌存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PCR检测nestedPCR82PCR技术也会产生假阳性新扩增的目的DNA特异性不强;退火温度过低;模板中杂质的污染。假阴性存在Taq酶的抑制剂;模板量过少;模板DNA纯度不够。PCR技术也会产生假阳性83原位PCR(insituPCR,ISPCR)在细胞或细胞切片上对待测的低拷贝数基因进行扩增,并通过原位杂交进行检测。不仅能检测出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且能够在组织细胞中定位。原位PCR(insituPCR,ISPCR)84噬菌体介导细菌检测将荧光素酶基因引入到噬菌体的基因组,然后用转基因噬菌体去侵染待测样品。噬菌体侵染该宿主菌,大量合成包括荧光素酶在内的由噬菌体基因编码的蛋白,向体系中加入荧光素和ATP,就会有荧光产生。结核菌的检测抗药性菌株的检测噬菌体介导细菌检测将荧光素酶基因引入到噬菌体的基因组,然后用85荧光素酶荧光素+ATP荧光利用宿主细胞转录、翻译噬菌体基因荧光素酶基因宿主细菌噬菌体介导的细菌检测荧光素酶荧光素+ATP荧光利用宿主细胞转录、翻译噬菌体基因荧86第三节DNA指纹DNA指纹是指对待测样品中的DNA进行分析所得到的具有特征性的DNA分子杂交图谱。DNA酶解电泳转膜杂交最常用的DNA探针是微卫星序列。受害者血样犯罪嫌疑人衣物上血样犯罪嫌疑人血样第三节DNA指纹DNA指纹是指对待测样品中的DNA进行分析87第四节随机扩增多态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财务审计业务合同书范本
- 2025标准企业办公室租赁合同样本下载
- 个人餐饮员工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 书法雕刻劳务合同标准文本
- 航空运输合同示范文本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珠海二手房买卖合同
- 证券资产抵押担保合同二零二五年
- 聘用人才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版员工食堂劳务承包合同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定义及特征二零二五年
- 消防更换设备方案范本
- 合伙开办教育培训机构合同范本
- 嵌入式机器视觉流水线分拣系统设计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10096-2018)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湖南省2025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安徽省集训选拔赛“电子商务”赛项规程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翻折问题(含解析)
- (统编版2025新教材)语文七下全册知识点
- 家具全屋定制的成本核算示例-成本实操
- 第二单元第1课《精彩瞬间》第2课时 课件-七年级美术下册(人教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