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实用课件_第1页
渡荆门送别实用课件_第2页
渡荆门送别实用课件_第3页
渡荆门送别实用课件_第4页
渡荆门送别实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唐】李白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唐代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乐府《行路难》《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唐代伟大诗人,与杜2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写作背景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3诗歌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歌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渡荆门送别4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5图片描述的景色与诗歌哪句相似?山随平野尽图片描述的景色与诗歌哪句相似?山随平野尽6江入大荒流江入大荒流7观后赏析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也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诗人采用正面描写,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

此联中你认为哪两字用得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入”——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把景物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观后赏析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8月下飞天镜图片描述的景色与诗歌哪句相似?月下飞天镜图片描述的景色与诗歌哪句相似?9云生结海楼云生结海楼10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观后赏析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11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作者在5岁那年便随父亲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称四川为“故乡”。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作者称它为“故乡水”。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对这种情感并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舌送我到楚地,情味无穷。“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接着赏析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作者在5岁那年便随父亲到12写作特色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写作特色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1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心思想: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远景俯视仰视渡荆门送别近景叙事抒情写景拟人对偶远渡地点出蜀目的山水月云由景及情留恋故乡全诗小结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中心思想: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14登岳阳楼(其一)宋陈与义登岳阳楼15渡荆门送别实用课件16作者简介

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

简斋集》。作者简介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17写作背景宋钦宗靖康元年春,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登进士第,授文林郎,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颔联尤为宏壮雄丽。写作背景宋钦宗靖康元年春,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18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19岳阳楼岳阳楼20诗歌朗诵登岳阳楼

【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jīngxǐyǐ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诗歌朗诵登岳阳楼

21注释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迟:缓慢。横分:瓜分。徙倚:徘徊。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高处。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的东面长江的西面,楼上悬挂的招子一动不动,夕阳缓缓的下沉。我来到这曾被吴国和蜀国瓜分的地方登高望远,快要黄昏的时候,我的思绪还徘徊在眼前的湖光山色中。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看着国破家亡,危难重重,心中无限苦闷。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苍老的古树,碧绿的波涛,心中无限悲凉。注释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迟:缓慢。横分:瓜分。请用优美的22精彩赏析“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写岳阳楼之所在。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何特点?

写举目所见之景。“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本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句精彩赏析“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写23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的风格有什24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通过叙事抒发了25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怎样理解加线的词语?“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老木苍波”: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怎样理解加线的26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对时局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27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风格。

陈与义诗宗杜甫,特别是他的律诗,明显地表现出老杜的特点,可谓神形兼备。他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议论。

其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抒情之豪迈超绝,音韵之响亮,偶对之工巧,都多有相似之处。

他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注意从切身的感受出发,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加以创新,自成一格。写作特色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风格。陈与义诗宗杜甫,特别是他28①试题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古代诗歌赏析题的两大特点:②所选诗歌文字浅易,涉及的是人之常情。如:故园情、山水情、别离情等。

就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有以下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分析炼字型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第四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第五种模式:分析关键字词型

①试题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古代诗歌赏析题的两大29比较赏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比较赏析杜甫登高登岳阳楼杜甫30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学法总结一、诗贵在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读诗要仔细品味内在情感。二、朗读是读诗的重要方法,要注意读出节奏。三、学诗要借助想象,再造出诗歌描绘的意。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31诗歌赏析的方法:1、意境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2、音乐美——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和谐动听的音调。

3、语言美——通过仔细的品味,体会诗歌凝炼集中而形象的语言。

4、要学会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一些古典诗词。

A、感情:轻松愉快激愤昂扬哀怨悲伤

B、节奏:明快朗畅急促有力低沉缓慢

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诗是四三拍(4/3,2/2/1/2,2/2/2/1)。诗歌赏析的方法:1、意境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32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思想内容

写了什么?描写了什么具体形象?表达出什么思想情感?语言表达

怎么写的?描写出什么具体形象?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塑造形象为什么这样写?核心:形象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思想内容描写了什么具体形象?表达出什么思想33阅读李白的《送友人》一诗,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难舍难分的情绪。全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写送别的景致和送别之事。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送友人课外拓展阅读李白的《送友人》一诗,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青山横北郭,白34相关链接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相关链接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35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唐】李白36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唐代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乐府《行路难》《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唐代伟大诗人,与杜37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写作背景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38诗歌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歌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渡荆门送别39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40图片描述的景色与诗歌哪句相似?山随平野尽图片描述的景色与诗歌哪句相似?山随平野尽41江入大荒流江入大荒流42观后赏析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也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诗人采用正面描写,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

此联中你认为哪两字用得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入”——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把景物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观后赏析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43月下飞天镜图片描述的景色与诗歌哪句相似?月下飞天镜图片描述的景色与诗歌哪句相似?44云生结海楼云生结海楼45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观后赏析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46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作者在5岁那年便随父亲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称四川为“故乡”。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作者称它为“故乡水”。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对这种情感并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舌送我到楚地,情味无穷。“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接着赏析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作者在5岁那年便随父亲到47写作特色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写作特色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48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心思想: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远景俯视仰视渡荆门送别近景叙事抒情写景拟人对偶远渡地点出蜀目的山水月云由景及情留恋故乡全诗小结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中心思想: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49登岳阳楼(其一)宋陈与义登岳阳楼50渡荆门送别实用课件51作者简介

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

简斋集》。作者简介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52写作背景宋钦宗靖康元年春,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登进士第,授文林郎,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颔联尤为宏壮雄丽。写作背景宋钦宗靖康元年春,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53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54岳阳楼岳阳楼55诗歌朗诵登岳阳楼

【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jīngxǐyǐ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诗歌朗诵登岳阳楼

56注释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迟:缓慢。横分:瓜分。徙倚:徘徊。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高处。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的东面长江的西面,楼上悬挂的招子一动不动,夕阳缓缓的下沉。我来到这曾被吴国和蜀国瓜分的地方登高望远,快要黄昏的时候,我的思绪还徘徊在眼前的湖光山色中。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看着国破家亡,危难重重,心中无限苦闷。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苍老的古树,碧绿的波涛,心中无限悲凉。注释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迟:缓慢。横分:瓜分。请用优美的57精彩赏析“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写岳阳楼之所在。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何特点?

写举目所见之景。“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本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句精彩赏析“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写58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的风格有什59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通过叙事抒发了60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怎样理解加线的词语?“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老木苍波”: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怎样理解加线的61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对时局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62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风格。

陈与义诗宗杜甫,特别是他的律诗,明显地表现出老杜的特点,可谓神形兼备。他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议论。

其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抒情之豪迈超绝,音韵之响亮,偶对之工巧,都多有相似之处。

他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注意从切身的感受出发,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加以创新,自成一格。写作特色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风格。陈与义诗宗杜甫,特别是他63①试题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古代诗歌赏析题的两大特点:②所选诗歌文字浅易,涉及的是人之常情。如:故园情、山水情、别离情等。

就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有以下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分析炼字型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第四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第五种模式:分析关键字词型

①试题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古代诗歌赏析题的两大64比较赏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比较赏析杜甫登高登岳阳楼杜甫65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学法总结一、诗贵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