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课堂的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学思课堂的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学思课堂的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学思课堂的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学思课堂的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思课堂的数学教学设计这是学思课堂的数学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学思课堂的数学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育观与教学设计众所周知,我国数学课程一直都在改革,数学教育的观念、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的变革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实际上,教育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改革。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有重点地发展:科技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经济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办经济特区,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与此相适应,在教育上,提出加速培养高层次的、急需的人才,办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在评价一个学校、一个老师的时候,基本上是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指标。这样的发展思路,从当时的环境、条件来看是正确而有效。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渐暴露出它的问题,即这种发展观不全面,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好了,但环境被破坏了,资源被浪费、消耗了,是一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这种状况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于是,现在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全面、可持续发展。对于教育来讲,则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强调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学中不惜加班加点,搞机械重复训练,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体力,牺牲学生其它的兴趣爱好。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考试分数,但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乃至道德水平等都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而且缺乏发展后劲。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的升学率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就像经济建设中的GDP指标一样。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基础教育的性质在发生变化,由“双重任务”演变为“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所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本质与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且应当是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所教的学科知识,而且要看到相应的知识在学生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在提高人的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他的素质,丰富他的精神世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只以升学率为评价指标时,教师可以只考虑如何提高考试分数,许多老师的做法是,从各种参考书上选一些题目,编辑起来,让学生去练习。其中虽有很多“功夫”,例如题目与高考的要求是否适应等,但从“全面”“和谐”“可持续”的要求来看,差距不言而喻。在“以学生为本”教育观下,对教学质量的内涵要有与时俱进的认识,即要把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另外,为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考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等等。对于课堂教学,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才会产生优质、高效的促进作用。二、教学设计的内涵教学设计就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行为所进行的系统规划。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教什么:教学目标的设计,包括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2)怎样教: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基于对教学资源、学生和教师自身情况的分析。教学为什么要设计?有许多理由,但下面两点大概是最重要的。1.由学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获得发展。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发展和个性特征(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智力发展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智力发展而言,只有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和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启发式教学,才能真正产生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学生智力的发展,既不能脱离科学的、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又必须在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掌握“双基”与发展智力是密切相关但又不是同步的,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把发展智力(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也就是说,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在“双基”教学中经过有意识培养而实现的。这里,“有意识”的含义就是“教学需要设计”。顺便提及,正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否定的。把教师定位在“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否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正确的。2.实现教学过程科学化的需要,其深层次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学生以尽量少的投入(时间、精力等),获得尽量多的收获。教学过程科学化体现了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这就是说,就像医生看病开处方、律师开业打官司一样,当教师也是需要专门的职业训练、有特殊的职业要求的。会加减乘除就可以教数学的现象是不能允许的。对教学设计的专门要求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实践中的偏差是: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的容器,无视学生接受能力而任意拔高教学要求,片面加大知识传授的总量,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收获的增值途径。但是,任意拔高要求,搞注入式教学,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会好,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学习效益了。更何况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还有思维、能力、理性精神等其他东西。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对学生如何学习的准确把握。在研究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时,除了认真考察知识、能力等的内涵外,必须深入考察它们是如何被学生获得的,即要对“学什么”和“如何学”这两个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三、关于教学目标的思考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几乎成了全部教学设计的依据,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前提,教学目标应当全面、合理,要体现个性差异。另外,既然是一种“质量标准”,那么教学目标必须是可观测的。对于教学目标问题,国内外都有大量研究。如布鲁姆、加涅等的研究都非常著名。从有利于指导教学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将教学目标按层级分类是比较合适的:第一层级,主成分以记忆因素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记忆为主的基本能力,目标测试应当看基本事实、方法的记忆水平,标准是:获得的知识量以及掌握的准确性。第二层级,主成分以理解因素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目标测试看能否顺利地解决常规性、通用性问题,包括能否满意地解决综合性问题。这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理解,是对知识的实质性领会以及经过自己的检验因而具有广泛迁移性的领会。标准是:运用知识的水平,如正确性、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等。第三层级,主成分以探究因素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评判为主的基本能力,目标测试看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即检验过程的正确性、合理性及其优劣。标准是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全面性、独创性。数学教学目标应当反映数学学科特点。为了使目标更加具体、实用,应当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阐述清楚经过教学,学生将会有哪些变化,会做哪些以前不会做的事,以使目标成为有效教学的依据,防止教学中的“见木不见林”,同时为检查学习效果提供依据。例如: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体会几何推理证明的思考方法、基本规则和严谨性,发展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掌握用图解法求最优解的基本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下面从对比的角度再看两个例子。例1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这一陈述中,“理解”的含义不清,难以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已经“理解”的标准。实际上,“理解”的基本含义是学生能用概念作出判断。因此可以改述为:能给出增函数、减函数的具体例证和图象特征;能用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一个函数的单调性。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的区分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经过较长时间有意识的经验积累。例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这个陈述中,没有对“掌握”的内涵给出具体界定,容易引起歧义。例如会陈述判别式还是能写出具体方程的判别式?是否对判别式的来龙去脉要清楚?等等。用判别式判断一个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综合应用)与用判别式判断一个具体方程是否有解(单一应用)是不一样的。一般地,对于根的判别式这样的重要数学概念,应当对目标进行分解。例如可以作如下表述:(1)在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过程中,掌握判别式的结构和作用;(2)能用判别式判断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解;(3)能用判别式讨论一个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4)能灵活应用判别式解决其他情境中的问题。数学教学科学化,从制定教学目标上看,一要全面,二要具有可操作性。这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准确把握基础上的,需要有对细节的不断追求。制定目标的水平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教师对自己所教的数学内容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分类细目结构图”,有的甚至对数学知识结构图也是模糊不清的。简言之,教师的数学素养和对数学教材的理解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这是提高教师素质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教学目标“高大全”,一堂数学课所承载的目标太重。有的甚至是“假大空”,目标“远大”、空洞,形同虚设。例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个性品质;体验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等等。四、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涉及可以区分为立足于教师主导为主的设计和立足于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设计。无论是哪种设计,都需要遵循如下一些原则。1.激发动机与兴趣──情意原则。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才能使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数学学习?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激发动机与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师们常常觉得“没招”。这个问题的解决,如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1)问题性: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导学习,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激活思维。同时,通过“追问”等方式,使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保持在一个适度状态。(2)思维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任务:采取有步骤地设置思维障碍等方法,铺设恰当的认知阶梯,呈现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过,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学习基础千差万别,设置的学习任务要适应个别差异,也是一个难题,需要教师的智慧。上述两方面有内在联系。提问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之一。(3)使用“反馈──调节”机制:学习任务难易不当,都不利于学生保持高水平学习热情。应通过教学反馈,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调整设问方式,增加提示信息或进一步设置障碍等方法调整学习任务的难度。例3“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学中几种提问的比较。(1)你能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推导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吗?(2)α的终边、α+180°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有什么关系?你能由此得出sinα与sin(α+180°)之间的关系吗?(3)我们可以通过查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那么,如何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呢?能否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4)问题情境:三角函数与(单位)圆是紧密联系的,它的基本性质是圆的几何性质的代数表示,例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表明了圆中的某些线段之间的关系。圆有很好的对称性: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以任意直径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你能否利用这种对称性,借助单位圆,讨论一下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x轴、y轴以及直线y=x对称的角与角α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问题(1)过于宽泛,没有对“圆的几何性质”与“三角函数”两者的关系作任何说明,指向不明,学生“够不着”;问题(2)过于具体,学生只要按照问题提出的步骤进行操作就能获得答案,思考力度不够;问题(3)与当前学习任务没有关系,“功利”而且肤浅,没有思想内涵,与诱导公式的本质相去甚远,不能导致探究诱导公式的思维活动。问题(4)体现了如下特点:从沟通联系、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出发,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所以具有适切性、联系性、思想性,可以直接导致学生探究、发现诱导公式的思维活动。2.教学内容结构化,保持思想方法的一致性──结构原则。结构化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点:(1)核心知识(基本概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为联结点,精中求简,易学、好懂、能懂、会用,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2)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联系通畅,便于记忆与检索;(3)具有自我生长的活力,容易在新情境中引发新思想和新方法。有上述理由,所以在考虑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时,“结构化”值得关注。在教学设计中,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重要差别在于教学内容的组织。优秀教师通过深入钻研大纲、教材,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准确,对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了如指掌,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深层结构很敏感,他们习惯于按问题答案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原理对问题进行分类;他们掌握并善于运用能揭示知识本质的典型材料,能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重新组织教材,能自然地将学过的知识融入新情景,以旧引新,以新固旧。在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时也是紧紧围绕这种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障碍,使知识得到前后呼应。总之,优秀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使课堂教学呈现精当的层次序列(优秀教师的这种能力,显然是以他的学科功底、教育心理理论修养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的)。所以,知识结构化是教学设计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根据结构化原则,教学设计中应当做到:(1)教学目标明确,削支强干,重点突出,集中精力于核心内容。(2)教学内容安排注重层次结构,张弛有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先单一后综合。(3)每堂课都围绕一个中心论题而展开和深化,精心组织相关的数学成分,使相应的核心概念或重要思想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相关的数学术语、定义、符号、概念、技能等因素都得到仔细的展开;课与课之间建立精当的序列关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学思课堂的数学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2、学会看简单的统计图。3、在走迷宫中,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经历走迷宫、统计投中圈数等活动及汇报交流中,感受统计和有序思考。课前准备:画迷宫,圈等。联系其他教师共同管理、辅导学生小组活动学习。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板书课题)二、数学乐园1、小白兔送信师:兔妈妈有一些信,想让小兔子帮忙送出去,信封上算式的得数就是收信人家的门牌号(出示7座小房子,房子上分别有2、3、4、5、7、8、9这些数字)。出示9-3,以这样的提问方式提问:请这一组的第3个同学来站起来?同学们看看是不是第3个同学?师:请这一组(另一组)的前3个同学站起来,同学们看看站对了吗?师:刚才老师请这一组的第3个同学站起来,站起了几个人?请这一组的前3个同学,站起了几个人?可见第3个的“3”与3个的“3”是不同的。师再依次出示算式:8+0、7-5、2+3、9-5、6-3、2+7、10-3用上面的方式提问。指名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在黑板上排成一排。师:现在黑板上有几封信?(8封)这边有几座房子?(7座)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发现8比7大,初步感受有房没信或有信无房)看看是不是这样呢,谁愿意来送信?(指8名上台送)师:剩下几号信没有送到?(答案为6的算式)它应送给几号房?(6号)这6号房还可以放哪些等于6的算式?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也知道了“几”有时表示好几个,第几却只有一个。如5表示5个,第5却只有一个。(与数学生活动结合)2、投圈游戏师:第二个游戏——投圈。⑴、投圈活动。出示图(1),每组排好队,每人按顺序投,投中一个画一个圈,记后回队伍后面。(2)、展示成绩(课堂抽一组的情况,图2)。师:根据这幅图,你看懂这组中,投中最多的是几个?是谁?你还知道什么?(3)小结:这是我们将来要学的统计图,象这幅是用画圈的方法表示投中的个数,几个圈就表示投中几个,要知道是谁投的要看下面的名字。3、数学迷宫(1)出示数学迷宫观察:谁能看懂题目的要求?(2)全班活动。(说明:把“数学迷宫”画在地上,学生分组活动,其他教师协作指导、管理)(3)方法指导。A、简单到难师:刚才同学们走时,有没有重复了?有没有办法既不漏也不重呢?师: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先简单的再难一点的。转一次弯,从1走到5转弯到9,问:你想到哪边还有相不多的路线?指名画一画!师:对,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师:再找转两次弯的,刚才到5,现不到5到4就转到8再转到9。第一次到5转,第二次到4转,接下去到几转呢?B、从上向下师:走迷宫时,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从1走到9,但是走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种,只要你符合要求,不管你怎么走都是对的。三、课堂总结师:这就是这节课玩的“数学乐园”,你们开不开心?其实学数学也是很有趣的,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有趣的数学知识,。教学反思:实践活动课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学生走出教室,通过游戏的形式,在玩中学、玩中悟,体会到数学的奇妙和有趣。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在实际体验中激发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形式将教材提供的内容活动化,如投圈记录、走迷官等,使学生个体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中,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体会做数学的快乐。2.尝试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说,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变革,还需要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实现教学形式上的多样化。A、离开课桌,走出教室。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内容的需要,让学生离开课桌,走进教师为他们设计的游戏活动中,把学习内容与游戏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为学生的探索学习和技能训练创设了一种愉悦、和谐、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B、多人上课,共同辅导。班级授课的缺点有样一个缺点: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了改进这一缺点,本课分组活动时,一位老师负责一组同学的指导工作,尝试着多位老师一起管理和指导,以提高活动的效率。3.把握灵活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把序数、计算、统计等学习内容融于各项活动之中,在统计上要求学生自己或他人帮助能记,会看懂谁几个;在走迷宫中初步感受到同一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同时指导学生要有序地思考一些问题。由于要求简单,把教学任务融于数学活动中,既能完成教学用书上所有的教学要求,又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学思课堂的数学教学设计第3篇6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xx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