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验相关知识检验相关知识1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2肿标定义: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肿标定义:3肺癌的肿瘤标志物Pro-GRP:小细胞肺癌CYFRA21-1:非小细胞肺癌SCC:肺鳞癌CEA:肺腺癌肺癌的肿瘤标志物4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20ug/LAFP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ug/L持续4周,或200~400u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5
2.癌胚抗原(carcinoecmbryonicantigen,CEA)
<5ug/L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尿道癌、卵巢癌病人CEA升高。(广谱性)CEA是一个有效的监视指标,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其敏感性高于X线和直肠镜。
2.癌胚抗原(carcinoecmbryonicanti6
3.角蛋白(cytokeratin,CK)
Cyfra21-l,是角蛋白CKl9的可溶性片段,对肺癌特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较高诊断价值,是肺鳞癌的首选标志物。与CEA和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3.角蛋白(cytokeratin,CK)
7
4.鳞状细胞癌抗原
(squamouscellcarcinomaantigen,SCCA)
在子宫颈癌、肺鳞癌、食管癌、皮肤癌、头颈部癌、消化道癌、卵巢癌和泌尿道肿瘤中都可见SCCA升高。升高程度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4.鳞状细胞癌抗原
(squamouscellc8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SE是小细胞肺癌(SCLC)的肿瘤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91%。,对其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也有重要价值。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细胞瘤的血清NSE浓度可明显升高。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9
6.铁蛋白(ferritin)
升高可见于霍奇金病、白血病、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对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诊断价值。当肝癌时,AFP测定值较低的情况下可用铁蛋白测定值补充,以提高诊断率。
6.铁蛋白(ferritin)
107.前列腺特异抗原
1.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血清中f-PSA/t-PSA比值可鉴别良、恶性前列腺肿瘤,比值>0.25提示良性病变,比值<0.16时高度提示前列腺癌。2.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PSA>50ug/L,绝大部分病人伴有癌症浸润和转移,PSA小于20ug/L者很少有骨转移,小于10ug/L基本没有转移。3.监测前列腺癌的复发PSA>0.5ug/L,其复发率远高于PSA<0.5ug/L者(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7.前列腺特异抗原
(prostatespeci118.Pro-GRP是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血清中能稳定存在。Pro-GRP是小细胞肺癌的一个非常可靠的早期指标,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组织分型。当单独使用时,要远优于NSE.8.Pro-GRP是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血清中能稳定存在。12检验相关知识课件13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
14小结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额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肿瘤标志物已大量涌现,但至今并未发现一种标志物为癌细胞所特有,还没有一锤定音的“王牌”标志物。用TM作为诊断,对绝大多数患者皆为参考,起辅助检查作用,最终诊断某肿瘤的“金指标”是病理检查。小结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15感染免疫全套感染免疫全套161.乙肝两对半1.乙肝两对半172.HIVHIV抗体检测是判断HIV感染的间接指标。分为初筛试验(运用ELISA方法检测)
确证试验(疾控中心)最常用为Westernblot(WB)注意:【HIV阴性】说明从人体内检测不到HIV抗体,不能说没有感染HIV,要看是什么时候检测的,在窗口期内,感染者的体内还没有产生HIV抗体,或还没有产生足量的HIV抗体,这时HIV检测是阴性结果,如果在窗口期之后检测的,可以排除感染HIV的可能。2.HIVHIV抗体检测是判断HIV感染的间接指标。183.梅毒1.RPR试验属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易出现假阳性,优点是肉眼可读出结果,检测时间短。2.TP-ELISA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证实试验。当两种结果均为阳性时,可以确诊为梅毒感染,即为现症梅毒。3.梅毒1.RPR试验属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敏感性高但19生化全套生化全套20一.肝功能1.总蛋白和白蛋白增高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硬化,失血等。2.前白蛋白(PA)
是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比转氨酶特异性好,比白蛋白敏感性强。也可提示营养不良一.肝功能1.总蛋白和白蛋白213.血清转氨酶(ALT、AST)急性肝损害时,ALT>AST,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时,AST>ALT。
DeRitis比值,即AST/ALT之比,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肝炎的转归也特别有价值。正常约为1.15,急性肝炎时DeRitis比值<1,肝硬化时DeRitis比值≥2,肝癌时DeRitis比值>3。3.血清转氨酶(ALT、AST)急性肝损害时,ALT>A224.胆红素黄疸总胆红素、间接与直接均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梗阻性黄疸等。总胆红素与间接明红素偏高: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恶性疾病等。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偏高:肝细胞性黄疸,毛细胆管发生肝炎,胰头癌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4.胆红素黄疸总胆红素、间接与直接235.总胆汁酸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它不仅用于临床诊断,而且还能反映病情和估计疾病预后增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汁淤积。减低见于小肠疾病5.总胆汁酸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246.碱性磷酸酶是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佝偻病的重要指标。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瘤、骨折恢复期。6.碱性磷酸酶是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佝偻病的重25
7.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是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志物,其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的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测复发有极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
7.α-L-岩藻糖苷酶(AFU)
268.
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主要用于胆汁淤积及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显著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酒精性肝炎、肝癌。8.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27二、肾功能1.尿酸(UA)
增高见于痛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因细胞增殖周期快、核酸分解代谢增加)肿瘤化疗后血尿酸升高更明显。
降低见于恶性贫血,特殊药物治疗后二、肾功能1.尿酸(UA)282.尿素(Urea)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3.肌酐(Cr)
增高见于肾功能不全,肢端肥大症。数值协助分期肾功能障碍。
降低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肝功能障碍,白血病。2.尿素(Urea)29三、血脂
甘油三酯
TG
脂肪
游离胆固醇FC
胆固醇血脂结合胆固醇CE
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三、血脂甘油301.甘油三脂TG受遗传(肥胖)、饮食因素(高脂肪饮食)或继发于某些疾病(糖尿病、肾病)影响。2.胆固醇用于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临床最常用的指标包括HDL-C、LDL-C。1.甘油三脂TG受遗传(肥胖)、饮食因素(高脂肪饮食)或31①.血清载脂蛋白AI
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是反应HDL水平的最好指标。(血清HDL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②.血清载脂蛋白B
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蛋白,主要反应LDL水平,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降低见于肝实质病变。
①.血清载脂蛋白AI32当高TG同时伴有TC、LDL-C增高,HDL-C减低,并同时存在冠心病其他危险因子(如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吸烟、肥胖等)时,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诊断更有意义。HDL-C最适值>1.0;LDL-C最适值<2.6当高TG同时伴有TC、LDL-C增高,HDL-C减低,并同时33四、电解质
参考值(mmol/L)钾K3.5-5.3钠Na137-147氯Cl99-110钙Ca2.1-2.6镁Mg0.7-1.1磷P0.87-1.45四、电解质参考值(mmol34心肌标志物心肌标志物351.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也可见于病毒性心肌炎、肌肉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2.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最重要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发作后4~6小时,病人血清CK-MB先于总活性开始升高,12~36小时达峰值,多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1.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363.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TnT)在心肌梗死后约3-4小时释放并持续2周左右。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更有价值。上升见于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损伤,心移植患者。4.超敏肌钙蛋白C(c-TnT)
cTnT是一种检测心肌损伤既敏感又特异的指标。用于诊断AMI及判断AMI溶栓再通效果及心肌损伤预后。3.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TnT)在心肌梗死后约3-4小时375.肌红蛋白(MYO)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在急性心肌损伤时,Mb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在症状出现约2-3小时后升高,9-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测定血清肌红蛋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早期最灵敏的指标,但特异性差,骨骼肌损伤、创伤、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都可导致其升高。Myo阳性虽不能确诊AMI,但可用于早期排除AMI诊断的重要指标。5.肌红蛋白(MYO)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在急性心肌38血常规血常规39
血浆55%:水91%~92%、其他5L全血RBC
血细胞45%PLT单核细胞
WBC淋巴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pH:7.35~7.45,比密:1.050~1.060血浆渗透压:290~310mOsm/KgH2O血浆55%:水91%~92%、40RBC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多由于机体缺氧引起的代偿性增多。如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运动或劳动、兴奋、冲动等。还与年龄性别有关(男性高)。男性,6~7岁最低,高峰在25~30岁;女性,13~15有一高峰,最低在21~35岁,后又逐渐增高。
2.病理性增多:
相对增多:大量血液水分丢失引起。
绝对增多:继发性增多:低氧血症的疾病:肺病、心脏病
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RBC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多由于机体缺氧引起的代偿性41
红细胞和Hb减少:------贫血
贫血系指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数(RBC)和红细胞比容(Hct)减少,低于参考值下限。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
贫血诊断标准
男女
Hb(g/L)<120<110(孕妇<100)Hct<0.40<0.35RBC数(×1012/L)<4.0<3.5红细胞和Hb减少:------贫血42贫血分度
贫血的严重程度:是根据Hb(g/L)划分
30~~~60~~~90~~~~120(孕妇110)极重重中轻正常贫血分度贫血的严重程度:是根据Hb(g/L)划分43
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
红细胞压积(PackedCellVolume,PCV)测定
参考范围:男性:40%~50%(0.4~0.5)女性:3%~48%(0.37~0.48)
临床意义:
◎了解血液浓缩度,计算烧伤、脱水病人的补液量。
◎可用于计算MCV,MCHC,是贫血的辅助诊断指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指标(>0.7)◎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血液黏度高,易血栓前状态。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44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贫血分类MCVMCHMCHC贫血正常细胞性正常正常正常再障、急性失血、溶贫大细胞贫血增高增高正常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单纯小细胞贫血减低减低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病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减低减低减低缺铁贫、铁利用不良、慢性失血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贫血分类M4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cellvolumedistributionwidth,RDW)
概念:由血液分析仪测定了数万个红细胞后,根据红细胞体积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能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程度。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cellvolu46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临床意义:
1)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
Ret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①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指标②放、化疗后骨髓恢复较敏感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指标:骨髓红系增生
活跃,外周血网织红正常。
Ret减少:再障危象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指标(<
0.005或<15×109/L)。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贫、巨幼贫治疗时Ret增高,治疗有效,说明骨髓增生功能良好;不高,则无效,骨髓造血障碍。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临床意义:
1)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47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骨髓移植后第21天,若>15×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4)放疗和化疗的监测:动态观察,指导治疗。
机体接受放、化疗后,如出现骨髓抑制,早期HFR和MFR降低,而后RET降低;停止放、化疗,骨髓功能恢复后,上述指标依次上升。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48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是人体外周血的有核细胞,包括粒细胞(granulocyte,GRAN)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L)、单核细胞(monocyte,M)、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白细胞(w49外周血中的6种正常白细胞
外周血中的6种正常白细胞
50
表-成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分类百分率(%)绝对值(×10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1~5(0.04~0.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50~70(2~7)嗜酸性粒细胞(E)0.5~5(0.05~0.5)嗜碱粒性细胞(B)0~1(0~0.1)淋巴细胞(L)20~40(0.8~4)单核细胞(M)3~8(0.12~0.8)
表-成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51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
多为暂时性,主要是边缘池的白细胞进入循环池增多。以成熟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改变。与年龄、日间变化、情绪、运动、疼痛、妊娠、分娩、抽烟(可达12×109/L,重度吸烟者可达15×109/L)等有关。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5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分两大类:▲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疾病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循环池,多为成熟的分叶核或较为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常见原因:急性炎症和感染。
▲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为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异常增生并释放到外周血所致,主要是病理性原始或幼稚粒细胞,常伴其他系细胞改变。主要见于:①白白血病;②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分两大类:53
反应性增多,见于P50
①感染及炎症常见于急性感染及炎症,增多程度与病原体的种类、感染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以分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常伴核左移和毒性改变,是急性炎症诊断疗效观察的指标。反应性增多,见于P5054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者(如蚕豆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在12~36h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白细胞总数常达10×109/L。因此,用白细胞增多来考虑有无术后感染时,必须注意时间因素。
心肌梗塞1~2d后白细胞常增多,可持续1周,借此可与心绞痛鉴别。与损伤所产生蛋白分解产物及急性溶血所导致的相对缺氧促进骨髓贮备池释放有关。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55③急性失血:急性大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后1~2h内,常急剧上升,可高达25×109/L,此时,由于放射性血管收缩及脾脏释放存血,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故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要参考指标。以中性分叶核为主,与应激、缺氧有关。④急性中毒:
代谢性中毒化学物质化学药物生物毒素。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
③急性失血:急性大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破裂)56
⑤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和肺癌等,可出现持续性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增多。与癌细胞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分解产物促进贮备池释放粒细胞、癌细胞骨髓转移,粒细胞被排挤入血。⑤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57
(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当粒细胞计数<2.0×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少症(agranulocytopenia),即易发生感染;
当粒细胞计数<0.5×109/L,即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
(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58
粒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某些病毒感染。药物诱导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上最为常见。粒细胞减少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某些病毒感染。59嗜碱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指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绝对值>0.1×109/L。见于①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②嗜碱粒细胞白血病③骨髓增殖性疾病④内分泌疾病嗜碱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指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绝对60
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1)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风疹,传单,传淋、流行性腮腺炎。(2)某些慢性感染:如TB,但总淋巴细胞数不高。(3)组织移植术后:排斥前期升高,监测排斥反应。(4)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淋巴肉瘤-成熟淋巴细胞增多;急淋-幼稚淋巴细胞增多。(5)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病缺乏或减少症:白细胞总数降低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感染(淋巴细胞相对减低)
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61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
指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0.8×109/L。见于(1)急性感染的单核细胞恢复期(2)某些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结核杆菌、布鲁杆菌等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疟疾、黑热病等。(3)结缔组织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多发性肌炎、结节性动脉炎(4)血液病:粒缺的恢复期;急、慢性单核细胞或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DS、MM、ITP、恶性组织细胞病。(5)癌症及其他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指成人外周血单核细62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变化(1)日间变化:早低,夜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波动可达40%左右。(2)劳动、运动、饥饿、冷热及精神刺激等,均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变化6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感染性疾病:猩红热感染期、急性传染病恢复期。(5)血液病:①骨髓增殖性疾病、MM等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6)非造血恶性疾病: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结肠癌等,被视为癌旁现象。(7)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8)脾切除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1)过敏性疾病64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①传染病急性期:观察急性传染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②严重组织损伤:观察手术和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③判断垂体或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①传染病急性期:观65
血小板(platelet)
血小板(platelet)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的胞质分割而生成。其生成受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的调节。
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功能。血小板计数是止血凝血检查最常见的试验之一。血小板(platelet)血小板(platelet)是由66
临床意义:
1.生理性改变,每天可有6%~10%的变化。血小板生理变化
增多见于:午后、冬季、高原居民、月经后、妊娠中晚期运动、饱餐后静脉血。
减少见于:早晨、春季、平原居民、月经前、分娩后、休息后、毛细血管血。
临床意义:
1.生理性改变,每天可有6%~10%的变化。血67病理性变化
(1)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于100×109/L时为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为临床上出血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淤斑、紫癜、黏膜出血、鼻出血和胃肠道、肺部、泌尿生殖系统出血。典型的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皮肤淤斑和紫癜。当血小板低于(20~50)×109/L时,可引起创伤出血或手术后出血;血小板低于20×109/L时有较严重出血。输注血小板的指征:血小板低于20×109/L,有出血难止症状。病理性变化
(1)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于100×109/L时68血小板减少,见于:1)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放射性损伤、巨幼细胞贫血等。2)破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消耗过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分布异常:脾肿大(肝硬化、Banti综合征)、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和血浆)。5)先天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减少,见于:692)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超过400×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thrombocytosis),血小板大于1000×109/L常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在原因未明的血小板增多的病人中,约有50%为恶性疾病。
血小板增多,见于:
1)原发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反应性: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等。
3)其他外科手术、脾切除、心脏病、肝硬化等。2)血小板增多:70骨髓抑制的分度分度01234血红蛋白(g/L)≥110109-9594-8079-65<65白细胞(10^9/L)≥4.03.9-3.02.9-2.01.9-1.0<1.0粒细胞(10^9/L)≥2.01.9-1.51.4-1.00.9-0.5<0.5血小板(10^9/L)≥10099-7574-5049-25<25骨髓抑制的分度分度01234血红蛋白(g/L)≥11010971粪便常规粪便常规72尿常规尿常规73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谢谢!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谢谢!74检验相关知识检验相关知识75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76肿标定义: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肿标定义:77肺癌的肿瘤标志物Pro-GRP:小细胞肺癌CYFRA21-1:非小细胞肺癌SCC:肺鳞癌CEA:肺腺癌肺癌的肿瘤标志物78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20ug/LAFP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ug/L持续4周,或200~400u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79
2.癌胚抗原(carcinoecmbryonicantigen,CEA)
<5ug/L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尿道癌、卵巢癌病人CEA升高。(广谱性)CEA是一个有效的监视指标,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其敏感性高于X线和直肠镜。
2.癌胚抗原(carcinoecmbryonicanti80
3.角蛋白(cytokeratin,CK)
Cyfra21-l,是角蛋白CKl9的可溶性片段,对肺癌特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较高诊断价值,是肺鳞癌的首选标志物。与CEA和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3.角蛋白(cytokeratin,CK)
81
4.鳞状细胞癌抗原
(squamouscellcarcinomaantigen,SCCA)
在子宫颈癌、肺鳞癌、食管癌、皮肤癌、头颈部癌、消化道癌、卵巢癌和泌尿道肿瘤中都可见SCCA升高。升高程度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4.鳞状细胞癌抗原
(squamouscellc82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SE是小细胞肺癌(SCLC)的肿瘤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91%。,对其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也有重要价值。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细胞瘤的血清NSE浓度可明显升高。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83
6.铁蛋白(ferritin)
升高可见于霍奇金病、白血病、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对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诊断价值。当肝癌时,AFP测定值较低的情况下可用铁蛋白测定值补充,以提高诊断率。
6.铁蛋白(ferritin)
847.前列腺特异抗原
1.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血清中f-PSA/t-PSA比值可鉴别良、恶性前列腺肿瘤,比值>0.25提示良性病变,比值<0.16时高度提示前列腺癌。2.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PSA>50ug/L,绝大部分病人伴有癌症浸润和转移,PSA小于20ug/L者很少有骨转移,小于10ug/L基本没有转移。3.监测前列腺癌的复发PSA>0.5ug/L,其复发率远高于PSA<0.5ug/L者(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7.前列腺特异抗原
(prostatespeci858.Pro-GRP是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血清中能稳定存在。Pro-GRP是小细胞肺癌的一个非常可靠的早期指标,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组织分型。当单独使用时,要远优于NSE.8.Pro-GRP是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血清中能稳定存在。86检验相关知识课件87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
88小结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额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肿瘤标志物已大量涌现,但至今并未发现一种标志物为癌细胞所特有,还没有一锤定音的“王牌”标志物。用TM作为诊断,对绝大多数患者皆为参考,起辅助检查作用,最终诊断某肿瘤的“金指标”是病理检查。小结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89感染免疫全套感染免疫全套901.乙肝两对半1.乙肝两对半912.HIVHIV抗体检测是判断HIV感染的间接指标。分为初筛试验(运用ELISA方法检测)
确证试验(疾控中心)最常用为Westernblot(WB)注意:【HIV阴性】说明从人体内检测不到HIV抗体,不能说没有感染HIV,要看是什么时候检测的,在窗口期内,感染者的体内还没有产生HIV抗体,或还没有产生足量的HIV抗体,这时HIV检测是阴性结果,如果在窗口期之后检测的,可以排除感染HIV的可能。2.HIVHIV抗体检测是判断HIV感染的间接指标。923.梅毒1.RPR试验属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易出现假阳性,优点是肉眼可读出结果,检测时间短。2.TP-ELISA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证实试验。当两种结果均为阳性时,可以确诊为梅毒感染,即为现症梅毒。3.梅毒1.RPR试验属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敏感性高但93生化全套生化全套94一.肝功能1.总蛋白和白蛋白增高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硬化,失血等。2.前白蛋白(PA)
是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比转氨酶特异性好,比白蛋白敏感性强。也可提示营养不良一.肝功能1.总蛋白和白蛋白953.血清转氨酶(ALT、AST)急性肝损害时,ALT>AST,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时,AST>ALT。
DeRitis比值,即AST/ALT之比,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肝炎的转归也特别有价值。正常约为1.15,急性肝炎时DeRitis比值<1,肝硬化时DeRitis比值≥2,肝癌时DeRitis比值>3。3.血清转氨酶(ALT、AST)急性肝损害时,ALT>A964.胆红素黄疸总胆红素、间接与直接均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梗阻性黄疸等。总胆红素与间接明红素偏高: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恶性疾病等。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偏高:肝细胞性黄疸,毛细胆管发生肝炎,胰头癌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4.胆红素黄疸总胆红素、间接与直接975.总胆汁酸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它不仅用于临床诊断,而且还能反映病情和估计疾病预后增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汁淤积。减低见于小肠疾病5.总胆汁酸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986.碱性磷酸酶是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佝偻病的重要指标。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瘤、骨折恢复期。6.碱性磷酸酶是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佝偻病的重99
7.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是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志物,其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的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测复发有极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
7.α-L-岩藻糖苷酶(AFU)
1008.
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主要用于胆汁淤积及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显著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酒精性肝炎、肝癌。8.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101二、肾功能1.尿酸(UA)
增高见于痛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因细胞增殖周期快、核酸分解代谢增加)肿瘤化疗后血尿酸升高更明显。
降低见于恶性贫血,特殊药物治疗后二、肾功能1.尿酸(UA)1022.尿素(Urea)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3.肌酐(Cr)
增高见于肾功能不全,肢端肥大症。数值协助分期肾功能障碍。
降低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肝功能障碍,白血病。2.尿素(Urea)103三、血脂
甘油三酯
TG
脂肪
游离胆固醇FC
胆固醇血脂结合胆固醇CE
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三、血脂甘油1041.甘油三脂TG受遗传(肥胖)、饮食因素(高脂肪饮食)或继发于某些疾病(糖尿病、肾病)影响。2.胆固醇用于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临床最常用的指标包括HDL-C、LDL-C。1.甘油三脂TG受遗传(肥胖)、饮食因素(高脂肪饮食)或105①.血清载脂蛋白AI
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是反应HDL水平的最好指标。(血清HDL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②.血清载脂蛋白B
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蛋白,主要反应LDL水平,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降低见于肝实质病变。
①.血清载脂蛋白AI106当高TG同时伴有TC、LDL-C增高,HDL-C减低,并同时存在冠心病其他危险因子(如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吸烟、肥胖等)时,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诊断更有意义。HDL-C最适值>1.0;LDL-C最适值<2.6当高TG同时伴有TC、LDL-C增高,HDL-C减低,并同时107四、电解质
参考值(mmol/L)钾K3.5-5.3钠Na137-147氯Cl99-110钙Ca2.1-2.6镁Mg0.7-1.1磷P0.87-1.45四、电解质参考值(mmol108心肌标志物心肌标志物1091.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也可见于病毒性心肌炎、肌肉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2.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最重要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发作后4~6小时,病人血清CK-MB先于总活性开始升高,12~36小时达峰值,多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1.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1103.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TnT)在心肌梗死后约3-4小时释放并持续2周左右。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更有价值。上升见于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损伤,心移植患者。4.超敏肌钙蛋白C(c-TnT)
cTnT是一种检测心肌损伤既敏感又特异的指标。用于诊断AMI及判断AMI溶栓再通效果及心肌损伤预后。3.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TnT)在心肌梗死后约3-4小时1115.肌红蛋白(MYO)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在急性心肌损伤时,Mb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在症状出现约2-3小时后升高,9-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测定血清肌红蛋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早期最灵敏的指标,但特异性差,骨骼肌损伤、创伤、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都可导致其升高。Myo阳性虽不能确诊AMI,但可用于早期排除AMI诊断的重要指标。5.肌红蛋白(MYO)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在急性心肌112血常规血常规113
血浆55%:水91%~92%、其他5L全血RBC
血细胞45%PLT单核细胞
WBC淋巴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pH:7.35~7.45,比密:1.050~1.060血浆渗透压:290~310mOsm/KgH2O血浆55%:水91%~92%、114RBC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多由于机体缺氧引起的代偿性增多。如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运动或劳动、兴奋、冲动等。还与年龄性别有关(男性高)。男性,6~7岁最低,高峰在25~30岁;女性,13~15有一高峰,最低在21~35岁,后又逐渐增高。
2.病理性增多:
相对增多:大量血液水分丢失引起。
绝对增多:继发性增多:低氧血症的疾病:肺病、心脏病
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RBC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多由于机体缺氧引起的代偿性115
红细胞和Hb减少:------贫血
贫血系指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数(RBC)和红细胞比容(Hct)减少,低于参考值下限。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
贫血诊断标准
男女
Hb(g/L)<120<110(孕妇<100)Hct<0.40<0.35RBC数(×1012/L)<4.0<3.5红细胞和Hb减少:------贫血116贫血分度
贫血的严重程度:是根据Hb(g/L)划分
30~~~60~~~90~~~~120(孕妇110)极重重中轻正常贫血分度贫血的严重程度:是根据Hb(g/L)划分117
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
红细胞压积(PackedCellVolume,PCV)测定
参考范围:男性:40%~50%(0.4~0.5)女性:3%~48%(0.37~0.48)
临床意义:
◎了解血液浓缩度,计算烧伤、脱水病人的补液量。
◎可用于计算MCV,MCHC,是贫血的辅助诊断指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指标(>0.7)◎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血液黏度高,易血栓前状态。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118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贫血分类MCVMCHMCHC贫血正常细胞性正常正常正常再障、急性失血、溶贫大细胞贫血增高增高正常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单纯小细胞贫血减低减低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病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减低减低减低缺铁贫、铁利用不良、慢性失血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贫血分类M11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cellvolumedistributionwidth,RDW)
概念:由血液分析仪测定了数万个红细胞后,根据红细胞体积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能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程度。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cellvolu120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临床意义:
1)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
Ret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①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指标②放、化疗后骨髓恢复较敏感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指标:骨髓红系增生
活跃,外周血网织红正常。
Ret减少:再障危象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指标(<
0.005或<15×109/L)。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贫、巨幼贫治疗时Ret增高,治疗有效,说明骨髓增生功能良好;不高,则无效,骨髓造血障碍。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临床意义:
1)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121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骨髓移植后第21天,若>15×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4)放疗和化疗的监测:动态观察,指导治疗。
机体接受放、化疗后,如出现骨髓抑制,早期HFR和MFR降低,而后RET降低;停止放、化疗,骨髓功能恢复后,上述指标依次上升。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122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是人体外周血的有核细胞,包括粒细胞(granulocyte,GRAN)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L)、单核细胞(monocyte,M)、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白细胞(w123外周血中的6种正常白细胞
外周血中的6种正常白细胞
124
表-成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分类百分率(%)绝对值(×10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1~5(0.04~0.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50~70(2~7)嗜酸性粒细胞(E)0.5~5(0.05~0.5)嗜碱粒性细胞(B)0~1(0~0.1)淋巴细胞(L)20~40(0.8~4)单核细胞(M)3~8(0.12~0.8)
表-成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125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
多为暂时性,主要是边缘池的白细胞进入循环池增多。以成熟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改变。与年龄、日间变化、情绪、运动、疼痛、妊娠、分娩、抽烟(可达12×109/L,重度吸烟者可达15×109/L)等有关。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126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分两大类:▲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疾病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循环池,多为成熟的分叶核或较为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常见原因:急性炎症和感染。
▲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为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异常增生并释放到外周血所致,主要是病理性原始或幼稚粒细胞,常伴其他系细胞改变。主要见于:①白白血病;②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分两大类:127
反应性增多,见于P50
①感染及炎症常见于急性感染及炎症,增多程度与病原体的种类、感染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以分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常伴核左移和毒性改变,是急性炎症诊断疗效观察的指标。反应性增多,见于P50128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者(如蚕豆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在12~36h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白细胞总数常达10×109/L。因此,用白细胞增多来考虑有无术后感染时,必须注意时间因素。
心肌梗塞1~2d后白细胞常增多,可持续1周,借此可与心绞痛鉴别。与损伤所产生蛋白分解产物及急性溶血所导致的相对缺氧促进骨髓贮备池释放有关。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129③急性失血:急性大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后1~2h内,常急剧上升,可高达25×109/L,此时,由于放射性血管收缩及脾脏释放存血,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故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要参考指标。以中性分叶核为主,与应激、缺氧有关。④急性中毒:
代谢性中毒化学物质化学药物生物毒素。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
③急性失血:急性大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破裂)130
⑤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和肺癌等,可出现持续性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增多。与癌细胞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分解产物促进贮备池释放粒细胞、癌细胞骨髓转移,粒细胞被排挤入血。⑤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131
(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当粒细胞计数<2.0×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少症(agranulocytopenia),即易发生感染;
当粒细胞计数<0.5×109/L,即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
(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132
粒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某些病毒感染。药物诱导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上最为常见。粒细胞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净水机租赁合同版
- 最简易采购合同模板
- 消防设施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安全协议书
- 度标准施工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续签合同补充条款正规范本
- 演出服装租赁合同范本
- Module 2 Unit 3 About 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牛津上海版(试用本)英语三年级上册
- 翻译行业合同范本大全
- 学生公寓租房合同样本
- 石油产品运输合同范本
- 男生青春期生理教育
-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课件-第四章语法课件
-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读与大单元设计思路
- 压疮护理质控反馈
- 山东春季高考Photoshop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附答案)
- 一年级美术课后辅导教案-1
- 202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 数据采集管理制度范文
- 幼儿园小班开学家长会课件
- 中药抗骨质疏松作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