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说明_第1页
美术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说明_第2页
美术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说明_第3页
美术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说明_第4页
美术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光水色入美苑形意画境出新区美术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美术学院为省属本科高等美术学院,是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多学科美术高等学府,全国八所单设美术学院之一,其前身艺术专科学校创办于年。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美术学院学科专业不断发展,现有校园己远远不能满足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经省政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和市政府批准立项,将建设新校园区。新校区将本着重生态、多绿地、低楼层、经济实用、朴实典雅的总体要求,满足重新组合的个学院和一个公共基础课部,计名各类美术专业本科学生及相关教职员工的教学研究、设计创作、生活服务等需要。新校园区位于新技术开发区的,属亚热带地区,呈南北走向(偏东度)狭长条形,有坡地起伏。东西短边米,临米宽规划干道;东南长边米,临米宽规划道路;西南临汤逊湖。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合亩),通讯、供电、给排水到位,计划兴建各类功能建筑约万平方米左右。二、设计依据美术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单体建设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年月口)美术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单体建设方案设计招标答疑反馈函(年月口)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美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美术学院建设新校区用地意见》国家建设部、计委、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艺术类高校)国家、省、市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建筑与规划设计的相关规范规划构想与设计理念构思原则实用的原则一一适应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独特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各学科专业的交叉互补、交流互动,有利于仪器、设备、空间的资源共享,适应当地气候特征;重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一一充分利用原生地形,保护优化坡地、绿地、湿地、合理平整土地、规划土方工程;总体风格多样统一的原则一一总体风格朴实典雅,富有现代艺术气息,统一多样,相近学科专业集中团块式布局,依学科、教学方式的不同产生建筑样式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预留完善配套与扩展空间,有利「信息化、智能化校园的安装升级,满足分期建设规划要求。规划思路与理念基于以上原则,本方案遵循如下思路发掘设计理念:功能网络化一一为满足各类专业需求,教学建筑呈团块网格相对集中布置,同时不同学院之间通过网结化平台及交通系统交互联结,易于校园信息网络建设,增进交流互动、资源共享。景观整体化一一充分利用西南数百米沿湖景观带,引水入校,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势,扩展亲水界面;该界面与校园绿化相结合,延伸贯通于整个校区,力图创造湖-校-体的整体化生态景观系统。空间多样化一一在满足校园多样统一的前提下,针对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独特的教学方式、创作模式,为不同学科的教学建筑、工作室,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创造不同尺度、风格样式的建筑室内外空间。技术节能化一一充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气候特征,主体建筑功能单元全部正南北朝向布局,积极采取相应高新节能技术措施,争取自然通风采光,保证夏季遮阳,冬季防风,减小能耗,增加舒适度。建设经济化-一利用原生地形,依坡就势控制土方工程;为教师工作室合理预留发展用地;统筹规划分期建设,集中布置二期建设项目内容(美术馆、体育馆),利于校园管理、建设施工。总体规划构想立足于美术学院未来发展目标和现实需求,从宏观入手,把握新校区建设的大方向、大格局,注重校园功能实现与发展需求,突出湖景、水体、绿化、坡地等生态要素,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坚持可持续性设计,利于分期建设,力争经济与技术可行、社会与环境效益双赢。依据新校区狭长用地特征及周边环境,以一条南北贯通的水体绿化景观带为主:轴核心,以正南北向格网为结构骨架;将校园的主体一一教学建筑群布置在临湖南区,引湖入院,蜿蜒北上,教学楼分列两侧;基地北区临开发区干道部分设教师工作室及预留用地,交通联系便利;南北两区之间是集中公共服务建筑的共享区,景观和道路系统均交汇于此,内辟入口中心广场。中心入口(校前区)位于基地中段,直通广场。中心广场由新校区标志性建筑环绕,南可遥见教学楼间湖光水色,北可径入工作室外幽庭美苑。规划结构与布局功能分区功能分区以南北向正交网格为骨架,分为南北两区,其间以公共服务共享区相连,以中心入口广场和景观带为枢纽。南区是最重要的教学建筑群,临湖引景,不同专业的各学院教学楼呈团块状相对集中布置,依坡就势,其间以不同标高的平台形成相互联通的功能网络系统,或隔水相望,或举步直通,可分可合,即能发挥各美术专业独特个性,又能最大限度地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北区以教师工作室为主,预留适当发展用地。整体布局北高南低,利于采光通风。庭院水景错落其间,塑造宜人小环境。沿区外干道设50米宽绿化带,隔绝噪声尘土。工作室有区内景观大道直通教学区,联系便利。公共服务区包括中心广场周围的教学服务建筑(办公楼、图书馆、美术馆等)和内部的(西侧)生活服务建筑(学生宿舍、活动中心、后勤服务楼、体育场馆等),可为师生方便往来,自由共享。交通组织根据新校区用地特征及功能需要,交通组织以外环机动车道和内部人行道路两套系统有序布置,互不干扰。内部机动车道:由于用地狭长,不宜以机动车道纵向分隔、干扰校区,因此将内部机动车道沿校区外侧形成环路,再结合功能分区网格,通过分支道路直达各建筑。车道分主次两级,路幅宽度为9米和6米。人行步道系统:校区场地内部以人行步道系统为主,与水体水景、坡地平台、绿化草树、建筑内外相互穿插渗透,使美院师生即能方便快捷地步行直达各处,也能在工作学习之余在其中徜徉漫步。步行系统还按要求和规范设置充足的无障碍坡道。校区主入口设在基地中段东侧,直通中心入II广场一一整个小区交通、景观系统的交汇枢纽。另沿校园地块其他各边分设两到三个次要出入口。停车场地与设施:沿校园内部机动车行线路,依据相应停车需求,均衡分布相对集中的室外机动车停车场地;同时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等因素,就近设置适当的自行车停放场地,方便师生使用。空间布局整体空间布局可以三个层次间的过渡概括之:水体景观轴中心开放空间向外侧闭合空间的过渡一一校区南北轴向以宽约百米左右的水体绿化景观带(含中心广场)为中心,呈开放的空间形态;主要建筑群沿基地周边分立两侧,虽各自为政,但又通过中心景区的空间过渡得以交融共通。教学建筑室内功能性空间向楼间灰色空间的过渡一一不同教学楼内各教室单元因其专业特色和具体需求,而空间各有不同;但所有这些,都能凭借不同标高、楼与楼间的灰色平台空间发生互动、产生过渡。南区教学公共空间向北区工作室私密空间的过渡一一南区多为公共空间,空间开敞、尺度较大;北区多为工作室住宅,尺度宜人,空间私密;且由北向南,由外向内,从多层工作室到低层联排工作室渐次迭落,形成内向型空间格局。绿地与景观绿地系统参照基地原生地形地貌,将绿化植被作为空间限定与功能组合的要素,与校园其它规划设计要素同等对待,形成平面上整合,空间上交织的新绿地体系,形成多层次与多形式的多样化校园绿化环境。南区以迭落水体为中心,布置点线结合的“绿轴":北区与工作室院落空间、院落水体相结合,布置“绿苑”:公共服务共享区以中心广场和入口通路为引导,形成“绿场”。景观体系以建筑空间和绿化系统为基底,建立以“视廊”、“场景”、“庭院”、“景点”构成的整体化校园景观体系。充分利用校园南端临湖界面,引湖入院,最大限度地拓展亲水景观界面,形成直通校园中心广场的“视廊”;沿上,依不同地势高差而设的水面,则与建筑间的错落有致的平台,构筑出层次分明的“场景”;校区北部区域中心设置的景观水景“庭院”,则与校区水体绿化景观带遥相呼应。这些景观线面之间,则根据不同的空间个性、使用者的参与等等,缀以各具特色的“景点”一既有小品景观,也有雕塑等不同美术专业的个性化创作。五、单体建筑设计教学建筑概念:美术学院的师生需要怎样的教学楼是我们关心的核心问题。通过对美术学院师生的调研,我们把目标设定为:创造私密性公共性相结合的教学空间。具体来说,为师生创造不受干扰的创作空间,又能够提供在创作之余广泛交流且景观优美的公共空间。总体布局:把校园外部的湖水大面积的引入校园内部,打开西南方向的水岸线,专业性较强的5栋教学楼和公共性较强的3栋教学楼隔水相望。在朝向水面的的方向有敞开空间和临水平台。水景环绕建筑且被引入建筑内部,师生可以自由靠近水面。组团布局:不同专业的“回”字型单元根据特定的需要有独特的变化,每两个相邻的教学楼之间有宽敞的平台相连。这些处在2层或3层的平台使各个教学楼之间形成一种连续的院落空间,提供不同专业师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乂可在高处欣赏水景。建筑布局:把相同专业为单位的“回”字型教学楼按正南北布置。把大空间的车间放在一层。而这些空间的顶部就是“回”字型中间的院落,是专业内部学生的交流空间,同时联系着通向其他建筑内部的平台,围绕这个院落是封闭的画室和工作室。公共建筑综合楼概念:由于基地的地形起伏,综合楼的主层设置在二层标高。视线和景观是重点考虑的因素。总体布局:将综合楼设置在宿舍区的南侧,紧邻中心景观带,为学生活动与就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景观。建筑形式:功能分区在竖向上更加明确,一层为厨房和浴室,二层为食堂及主要入口,三层为活动中心和医疗室。两个U型体量的反向结合巧妙的解决了人流和景观的矛盾。学生拾阶而上,校园的主题景观便慢慢的浮现在眼前。图书馆概念:由于基地的地形起伏,图书馆的主层设置在二层标高。内收的架空层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视线和景观。总体布局:将图书馆设置在主入口的左侧,与行政楼和美术馆形成良好的组群关系,相得益彰。建筑形式:功能分区在盟向上更加明确,一层为书库,二层为主要入口和门厅,三层为阅览空间。同时回形的空间布置也改善了建筑内部的环境和采光。三层的挖洞正对景观面,起到了良好的景观引导的作用。行政/教工活动中心概念:为了在基地内竖立一个可以俯视全局的制高点,我们将行政/教工活动中心竖向拔高,使之成为校园的制高点,并且充当了眺望塔、景观塔。总体布局:将行政/教工活动中心设置在主入口的左侧,与隔路相望的美术馆形成良好的组群关系。做为主要为教工使用的公共建筑,行政楼处在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简化了校园内的交通。建筑形式:功能分区在竖向上非常明确,一层为门厅及辅助,二层为架空层,三层以上布置行政办公室、会议室及教工活动室,主楼每层四个面都有景观平台,坐拥校园景观,东西向的办公室安装有可调控角度的木隔扇,防晒的同时成为立面构图的元素。美术馆概念:三条东西方向的体块凌驾于敦实的台基上,简洁的体量营造出纯净的艺术氛围。大台阶元素的公共性与景观性使美术馆与基地的关系得以完善。总体布局:将美术馆设置.在主入口的右侧,与行政楼和美术馆形成良好的组群关系。做为美术院校特有的公共建筑,美术馆处于水景端头的重要节点位置。建筑形式:功能分区在竖向上非常明确,一层为研究空间,二层为主要入LI和展示及行政接待部分,三层为陈列空间。同时大台阶的朝向使得基地引入的水景收头。三条体块正对景观面开敞,起到了良好的景观引导作用。后勤生活服务概念:由于宿舍所处地段原因,因此合理地安排流线成为首要考虑因素。总体布局:将宿舍楼设置在活动区与教学区之中,紧邻中心景观带,为学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景观。建筑形式:在接近教学区的四号宿舍楼底层设置超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立面以大体块进行划分,虚实结合等手法以取得与整体规划脉络相吻合。体育设施概念:室内运动场与体育场在剖面上的连接增加了体量的完整性。同时也增加了内与外的连接和交融。总体布局:将室内运动场布置在体育场与学生宿舍之间,在视觉和噪声上起到了阻隔的作用。在使用上也是合理的。建筑形式:利用折板结构,削弱了体量,在条状和块状体量之间起到了良好过渡作用。室内运动场外的大台阶和广场同时可以作为观演舞台和疏散广场。教师工作室基本思路一一创作具有强烈现代感而不失艺术感的教师工作室。用空间的丰富变化和对比来塑造环境和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在教师工作室外部空间中设计了三个层次限定,主张改变纯粹从理论上、图面上的空间设计操作方法,转向树立以人的真实感受为基本出发点的外部空间设计原则。第一层次的限定:空间的形式或类型,可抽象为实体对空间的限定或围合方式。第二层次的限定:空间的界面特征,特别指第一层次限定中,空间形式的内部界面特征,如建筑的材质、色彩、细部构造、光影变化等。由于该层次空间限定的介入,极大丰富了空间的内涵,形成了特定的空间氛围,是空间成为了具有某种精神和意义的场所。第三层次的限定:指植物、小品、铺装、灯具等环境要素。它们是最接近人的空间元素,人们对其可触、可闻、可观、可感,因而它们所形成的空间感受也更加强烈。这三个层次的空间限定,由外向内逐步与人的尺度接近,越是接近人尺度,其对人空间感受形成的作用也越大。对于这三个层次的关注,可以形成富有表情的外部空间。建筑单体空间的表现一一建筑的本质是空间的建构和场所的确立。空间不仅仅是实体的围合,而且是比实体更为精神化的一种存在。在设计时,将建筑、空间、功能、环境等同意考虑,使它们与光影、材料、体块共同形成自律自足的结构形式。透过通透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得到室外的庭院,优美的自然与人造景色让身处其中的人暂时远离了都市的喧嚣。材质的表现一一舍弃过度的装饰、注重比例、素材原味是现代主义所推崇的建筑表现方式。色框的几何式构图表现出现代感觉。光影的表现一一光是建筑的重要部分,光影在不同的面和体中转换、跳跃、伸缩,使得建筑生动有趣,更好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光影是建筑不可缺少的造型元素,同时还对空间进行二次创造和再组织,它比实体围合的空间更灵活,更富有人情味。纯净的几何形体在阳光下分成清晰的明暗面,投射出阴影,整个建筑显得肯定而稳重。木白叶的应用不仅作为室内遮阳,在立面上同时形成色彩对比。木纹的肌理柔化建筑,使人产生触摸的激情。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单体结构方案教学楼:一般四一五层,各教学楼有连廊平台相通。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面使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大跨梁用预应力技术降低结构高度。平面拟用抗震缝分块。基础采用独立柱基,以低压缩性土层作持力层。美术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悬挑以钢桁架作支撑。图书馆:同样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同教学楼。办公楼:高层部分上部结构如同建筑平面,采用内筒外框的结构形式,楼面为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用桩基。场地:场地在三通一平时,应将现有水塘内水抽净,挖去淤泥松软土层,用粉质粉土分层回垫夯实,夯实后容重不小于1.6g/cm\给水规划(1)设计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给排水设计手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给水水源给水水源由开发区干道城市给水管网供应。(3)用水量预测本规划区内学生人数为5000人,按150升/人-日计,则学生生活综合用水量Ql=5000X150=750m7日:教师按1000人,100升/人•日计,则教师生活用水量Q2=100m3/d,消防用水同时间内按发生1次,消灭火水量15L/S,持续时间为2小时计,则消防用水量Q3=l5X3600X2=108m3o学校其它用水及未预见水量按总用水量的15%计为Q4=(750+100+108)15%=143.5m3/d,则校区总用水量Q=Q1+Q2+Q3+Q4@952.5m3/do时变化系数取K时二2.5。平均时用水量=39m3/时。最高时用水量=98m3/时<>(4)管网规划由南面和北面各引入一根DN300的进水管进入清水池,在校区主要道路上规划DN250管形成环状。给水管由开发区城市干道接入。给水管埋设深度为1.0米,如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5)消防规划在校园主要道路给水管道上,按照室外消防有关规范的要求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120米设置•个。重点建筑物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计。室外消防栓设置道路路牙0.5米处。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1、规划依据(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2、设计标准(1)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2)暴雨强度公式q=[2989.3(l+0.6711gp)式(t+13.3)0.8()升/秒・公顷](3)管道设计重现期设计重现期p按1年计算,5年校核。(4)雨水量计算Q=WqF(升/秒)因本设计为坡地临湖,地势较陡,地面径流系数较大,雨水池水较快,设计集水时间短。(5)雨水管线规划布置原则:采用雨污分流,接入城市雨水管网。根据本区特点,雨水排水方向总体由北往南,在道路中间布置雨水管。挡土墙和雨水沟。区内雨水管接栖马路城市雨水管网。暖通根据设计规划要点,本工程分两期实施,-•期实施部分院系教学、美术馆、图书馆、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学生活动中心、食堂等,其余为二期实施。根据建筑规划方案及设计要点,在总图上设计锅炉房一座,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与一期工程配套的学生食堂及浴室用蒸汽由设置在锅炉房内的2台4t/h燃油蒸汽锅炉提供。锅炉烟气经附壁烟囱高空排放。各单体的空调通气方案如下:1、公共教室、学生宿舍、各系办公室等根据要求设计分体空调。2、体肓馆、图书馆、行政办公楼、美术馆采用风冷热泵式冷热水机组,体育馆、图书馆、阅览室、行政办公楼、美术馆门厅等采用低速风道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其余房间采用风机盘管机组加新风的空调系统。3、招待所、学生活动中心等根据情况设计分体商用空调或VRV空调系统。4、行政办公楼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合用前室设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根据规范要求排烟的部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电气(1)供电本工程初估用电量1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