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
编《战国策·》——(汉)编《战国策·》1《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春秋·孔子)(春秋·左丘明)(北宋·司马光)
《国语》《战国策》《三国志》
(春秋·左丘明)(汉·刘向)(晋·陈寿)
《史记》(西汉·司马迁)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体例2学习目标一、识记:
1、文学及文化常识:①《战国策》②国别体史书,史书体例③谦称和敬称
2、词语:①多义词:质、及、甚、少、异、为②实词:说、趋、疾③通假字:少、反、奉④古今义不同:谢、丈夫⑤尊称词:玉、君、执事……;谦称词:窃、贱……⑥特有含义:用事、山陵崩、填沟壑
学习目标3二、理解:
1、触龙是如何说服赵太后的?
2、触龙、赵太后各有何特点?三、运用:1、学习规劝人的技巧。
2、向班主任、科任、校领导或父母、同学、朋友等提个合理建议,使其欣然接受。二、理解:4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分国别编辑。《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战国策》5纵横捭阖(Zònghéngbǎihé):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和分化。(纵横:用游说来联合;捭阖:开合。)喂!请书写“捭阖”3次!别偷懒!纵横捭阖(Zònghéngbǎihé):指在政治、外交上6战国形势简图战国形势简图7
时代背景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太后执政。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国势已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两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显然靠自身的力量赵国决不是秦国的对手。所以,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时代背景8说“质”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常常由几个国家结盟,共同对付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国家,结盟的凭据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别处或别国作抵押,叫“质”或“质子”。
说“质”9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问者言之凿凿,步步进逼,对者狼狈不堪,嗫嚅(nièrú)语塞。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但在这篇课文中,她却表现出溺爱子女、甚至蛮横不讲理的形象,完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这说明统治者的子女观并不绝对地与个人品质有关,而是与社会制度和当时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关。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在《战国策·齐策》10生字唾(tuò)揖(yī)—胥(xū)恕(shù)郄(xì)恃(shì)辇(niǎn)肖(xiào)没(mò)媪(ǎo)踵(zhǒng)挟(xié)腴(yú)恣(zì)乘(shèng)壑(hè)强(qiǎng)耆—嗜(shì)生字11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12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
13
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14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15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以守金玉之重,而况人臣乎?”
16触龙
人物形象为什么触龙可以在别人已将太后说得火气冲天的时候成功地说服太后呢?触龙人物形象为什么触龙可以在别人已将17
触龙是赵国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他敢于在其他大臣劝说失败的情况下,出面劝说顽固的太后。他具有十富的人生经验,能体会妇女溺爱幼子的心理,更懂得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溺爱的偏见。所以他见到太后,先谈健康问题,表示对太后的关怀,消除了她的怒气。继而谈爱子问题,用激将法,说她爱燕后超过了爱长安君,逼着她吐露溺爱长安君的心事。然后又用赵王和诸侯的子孙为例,暗示太后的溺爱对长安君并没有好处,并最终打动了太后。他之所以能劝说成功,一方面由于他运用语言的艺术,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触龙是赵国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他敢于在其他大18
赵太后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赵太后赵太后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赵太后19
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作为一个母亲,她又有着善良、慈爱的一面。太后之爱幼子,本也无可厚非,但当国家利益需要她作出暂时的牺牲时,她却不肯听从大臣的“强谏”,又表明她有自私和任性的一面。至于她“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的声明,则表现了她作为一个统治者的顽固和专横。从“色少解”到“诺。恣君之所使之”,一方面从反面表现了触龙雄辩的论说才能,另一方面,也说明她最终还是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触龙的劝说。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20劝谏艺术触龙太后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问饮食住行色少解求舒祺之事笑曰论王位承袭曰:“然”议长安君质于齐曰:“诺……”僵持不下叙寒问暖,打破僵局爱子之情,引起共鸣旁敲侧击,心悦诚服单刀直入,怒气全无缓冲法引诱法旁击法直入法劝谏艺术触龙太后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问饮食住行色少解求舒祺之事21结构思路说前因过程结果秦急攻之求救于齐太后与大臣三对矛盾一问饮食住行二求舒祺之事三论王位承袭三个方面长安君质于齐矛盾解决结构思路说前因过程结果秦急攻之求救于齐太后与大臣三对矛盾一问22规劝人的技巧一、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二、委婉曲折,巧妙过渡三、说明利害,以理服人运用修辞①比喻②夸张③举例④引用从邹忌和触龙成功的规劝,我们可以悟出以下技巧:规劝人的技巧一、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二、委婉曲折,巧妙过渡三、23
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性情体贴出来。
《古文观止》左师悟太后,24古人的谦称1、皇帝王侯自称:寡人、孤、朕2、臣自称:臣3、一般人自称:仆、不才、不佞、鄙人、愚、小子……4、女子自称:妾5、与别人谈话、写文章时,称自己的长辈或年长的平辈时,称号前加一“家”字,如“家严”(父亲)、“家慈”(母亲)、“家兄”。6、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的称号前常加“舍”或“愚”,如“舍弟”、“舍侄”,“愚弟”、“愚兄”等。古人的谦称25古人的尊称(敬称)1、君主:陛下、皇上、大王、上2、称朋友或尊长:公、君、足下、丈人、吾子……3、称别人亲属:令尊(父)、令堂(母)、令兄、令郎(子)令嫒(女)。4、对方比自己年长,称呼前加“尊”,如“尊祖”、“尊兄”……5、和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谈话时,称呼前加“贤”,如“贤弟”、“贤侄”……6、称一般关系的对方,常加“贵”,如“贵家长”、“贵老师”……古人的尊称(敬称)26通假字太后盛气而揖之(揖作胥,胥通须,等待)少益耆食(通“稍”.通“嗜”,喜欢)没死以闻(同“殁”。后写作“殁”)必勿使反(通“返”)奉厚而无劳(同“俸”。后来写作“俸”)通假字太后盛气而揖之(揖作胥,胥通须,等待)271、至而自谢。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3、哙拜谢,起,立而饮之。4、闭门谢客。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道歉凋谢感谢辞去告诫一词多义:谢道歉一词多义:谢28一一词多义:衰词多义
而臣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日食饮得无衰乎乡音无改鬓毛衰民衰力微(老)(减弱)
(减少)(脱落)(衰弱,衰败)衰一一词多义:衰词多义而臣衰(老)衰29一词多义:令
1、愿令得被黑衣之数。”2、挟天子以令诸侯。3、令初下,门庭若市。4、群葩当令时。5、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6、令郎、令尊7、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使,派下令命令,法令时节,时令美好的对对方亲属的敬辞古代官名:一词多义:令
1、愿令得被黑衣之数。”使,派30一词多义:疾1君有疾在奏理。不治将恐深2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天下之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5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病
快强,猛烈厌恶、憎恨嫉妒一词多义:疾疾病快强,猛烈厌恶、憎31一词多义:谢
1至而自谢
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
3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4闭门谢客
5多谢后来人,戒之慎勿忘
道歉
凋谢谢绝
告诉感谢道歉凋谢谢绝告32词类活用没死以闻赵王之子孙侯者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其继有在者乎质于齐(使动用法,使……听到)(名词作动词,称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尊贵)(动词用作名词,继承人,后嗣者)(名词用作动词,做人质,后为固定用法)词类活用没死以闻(使动用法,使……听到)33特殊句式①----非弗思也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③赵氏求救[于齐]甚[于妇人]贤[于长安君]和[于身]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而封之[以膏腴之地]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特殊句式①----非弗思也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34固定句式
[日]食饮得无衰乎(表推测,“恐怕……吧?”“莫非……吧?”)
固定句式[日]食饮得无衰乎(表推测,“恐怕……吧?”“莫35古今异义用事:执政丈夫:男子没死:冒着死罪至于:到,上推到古今异义用事:执政36阅读训练⒈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疾走曾:曾经B妇人异甚异:不同C约车百乘约:大约D恣君之所使恣:任凭D⒉下列句中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太后明谓左右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B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近者祸及身C不若长安君之甚
君美甚D必以长安君为质
约车百乘,质于齐A阅读训练⒈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7⒊对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②至于赵之为赵
③媪之送燕后
④恣君之所使之
A①④相同,②③相同B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C①④不同,②③相同D①④不同,②③不同C⒋与“没死以闻”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赵氏救于齐B封之以膏腴之地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愿令得补黑衣之数D⒊对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8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必定要用长安君当人质,援兵才出。B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C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难道减少了一些。D太后之色少解: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一些。C⒍《战国策》是西汉末年
据历史资料整理编订而成,是一部
体的史书。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9扩展阅读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使①:使②:使③:使④答案:①派遣②使者③使命④出使扩展阅读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40扩展阅读2.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的意义⑴使者不说
⑵威后曰:“不然”
⑶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答案:⑴通“悦”,高兴⑵对的,是的⑶根本的;不重要的事3.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齐王派使者拜问赵太后,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年成没有灾吧?百姓也没有祸吧?齐王也没有病吧?”使者不高兴,说:“小臣奉命出使拜见威王,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卑贱的在前,而尊贵的在后吗?”威后说“不对。如果收成不好,哪里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里会有国君?所以,有所问,能舍弃根本的而问不重要的事吗?”扩展阅读2.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的意义答案:⑴通“悦”,高兴41——(汉)
编《战国策·》——(汉)编《战国策·》42《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春秋·孔子)(春秋·左丘明)(北宋·司马光)
《国语》《战国策》《三国志》
(春秋·左丘明)(汉·刘向)(晋·陈寿)
《史记》(西汉·司马迁)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体例43学习目标一、识记:
1、文学及文化常识:①《战国策》②国别体史书,史书体例③谦称和敬称
2、词语:①多义词:质、及、甚、少、异、为②实词:说、趋、疾③通假字:少、反、奉④古今义不同:谢、丈夫⑤尊称词:玉、君、执事……;谦称词:窃、贱……⑥特有含义:用事、山陵崩、填沟壑
学习目标44二、理解:
1、触龙是如何说服赵太后的?
2、触龙、赵太后各有何特点?三、运用:1、学习规劝人的技巧。
2、向班主任、科任、校领导或父母、同学、朋友等提个合理建议,使其欣然接受。二、理解:45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分国别编辑。《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战国策》46纵横捭阖(Zònghéngbǎihé):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和分化。(纵横:用游说来联合;捭阖:开合。)喂!请书写“捭阖”3次!别偷懒!纵横捭阖(Zònghéngbǎihé):指在政治、外交上47战国形势简图战国形势简图48
时代背景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太后执政。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国势已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两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显然靠自身的力量赵国决不是秦国的对手。所以,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时代背景49说“质”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常常由几个国家结盟,共同对付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国家,结盟的凭据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别处或别国作抵押,叫“质”或“质子”。
说“质”50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问者言之凿凿,步步进逼,对者狼狈不堪,嗫嚅(nièrú)语塞。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但在这篇课文中,她却表现出溺爱子女、甚至蛮横不讲理的形象,完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这说明统治者的子女观并不绝对地与个人品质有关,而是与社会制度和当时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关。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在《战国策·齐策》51生字唾(tuò)揖(yī)—胥(xū)恕(shù)郄(xì)恃(shì)辇(niǎn)肖(xiào)没(mò)媪(ǎo)踵(zhǒng)挟(xié)腴(yú)恣(zì)乘(shèng)壑(hè)强(qiǎng)耆—嗜(shì)生字52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53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
54
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55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56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以守金玉之重,而况人臣乎?”
57触龙
人物形象为什么触龙可以在别人已将太后说得火气冲天的时候成功地说服太后呢?触龙人物形象为什么触龙可以在别人已将58
触龙是赵国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他敢于在其他大臣劝说失败的情况下,出面劝说顽固的太后。他具有十富的人生经验,能体会妇女溺爱幼子的心理,更懂得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溺爱的偏见。所以他见到太后,先谈健康问题,表示对太后的关怀,消除了她的怒气。继而谈爱子问题,用激将法,说她爱燕后超过了爱长安君,逼着她吐露溺爱长安君的心事。然后又用赵王和诸侯的子孙为例,暗示太后的溺爱对长安君并没有好处,并最终打动了太后。他之所以能劝说成功,一方面由于他运用语言的艺术,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触龙是赵国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他敢于在其他大59
赵太后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赵太后赵太后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赵太后60
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作为一个母亲,她又有着善良、慈爱的一面。太后之爱幼子,本也无可厚非,但当国家利益需要她作出暂时的牺牲时,她却不肯听从大臣的“强谏”,又表明她有自私和任性的一面。至于她“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的声明,则表现了她作为一个统治者的顽固和专横。从“色少解”到“诺。恣君之所使之”,一方面从反面表现了触龙雄辩的论说才能,另一方面,也说明她最终还是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触龙的劝说。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61劝谏艺术触龙太后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问饮食住行色少解求舒祺之事笑曰论王位承袭曰:“然”议长安君质于齐曰:“诺……”僵持不下叙寒问暖,打破僵局爱子之情,引起共鸣旁敲侧击,心悦诚服单刀直入,怒气全无缓冲法引诱法旁击法直入法劝谏艺术触龙太后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问饮食住行色少解求舒祺之事62结构思路说前因过程结果秦急攻之求救于齐太后与大臣三对矛盾一问饮食住行二求舒祺之事三论王位承袭三个方面长安君质于齐矛盾解决结构思路说前因过程结果秦急攻之求救于齐太后与大臣三对矛盾一问63规劝人的技巧一、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二、委婉曲折,巧妙过渡三、说明利害,以理服人运用修辞①比喻②夸张③举例④引用从邹忌和触龙成功的规劝,我们可以悟出以下技巧:规劝人的技巧一、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二、委婉曲折,巧妙过渡三、64
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性情体贴出来。
《古文观止》左师悟太后,65古人的谦称1、皇帝王侯自称:寡人、孤、朕2、臣自称:臣3、一般人自称:仆、不才、不佞、鄙人、愚、小子……4、女子自称:妾5、与别人谈话、写文章时,称自己的长辈或年长的平辈时,称号前加一“家”字,如“家严”(父亲)、“家慈”(母亲)、“家兄”。6、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的称号前常加“舍”或“愚”,如“舍弟”、“舍侄”,“愚弟”、“愚兄”等。古人的谦称66古人的尊称(敬称)1、君主:陛下、皇上、大王、上2、称朋友或尊长:公、君、足下、丈人、吾子……3、称别人亲属:令尊(父)、令堂(母)、令兄、令郎(子)令嫒(女)。4、对方比自己年长,称呼前加“尊”,如“尊祖”、“尊兄”……5、和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谈话时,称呼前加“贤”,如“贤弟”、“贤侄”……6、称一般关系的对方,常加“贵”,如“贵家长”、“贵老师”……古人的尊称(敬称)67通假字太后盛气而揖之(揖作胥,胥通须,等待)少益耆食(通“稍”.通“嗜”,喜欢)没死以闻(同“殁”。后写作“殁”)必勿使反(通“返”)奉厚而无劳(同“俸”。后来写作“俸”)通假字太后盛气而揖之(揖作胥,胥通须,等待)681、至而自谢。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3、哙拜谢,起,立而饮之。4、闭门谢客。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道歉凋谢感谢辞去告诫一词多义:谢道歉一词多义:谢69一一词多义:衰词多义
而臣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日食饮得无衰乎乡音无改鬓毛衰民衰力微(老)(减弱)
(减少)(脱落)(衰弱,衰败)衰一一词多义:衰词多义而臣衰(老)衰70一词多义:令
1、愿令得被黑衣之数。”2、挟天子以令诸侯。3、令初下,门庭若市。4、群葩当令时。5、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6、令郎、令尊7、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使,派下令命令,法令时节,时令美好的对对方亲属的敬辞古代官名:一词多义:令
1、愿令得被黑衣之数。”使,派71一词多义:疾1君有疾在奏理。不治将恐深2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天下之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5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病
快强,猛烈厌恶、憎恨嫉妒一词多义:疾疾病快强,猛烈厌恶、憎72一词多义:谢
1至而自谢
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
3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4闭门谢客
5多谢后来人,戒之慎勿忘
道歉
凋谢谢绝
告诉感谢道歉凋谢谢绝告73词类活用没死以闻赵王之子孙侯者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其继有在者乎质于齐(使动用法,使……听到)(名词作动词,称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尊贵)(动词用作名词,继承人,后嗣者)(名词用作动词,做人质,后为固定用法)词类活用没死以闻(使动用法,使……听到)74特殊句式①----非弗思也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③赵氏求救[于齐]甚[于妇人]贤[于长安君]和[于身]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而封之[以膏腴之地]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特殊句式①----非弗思也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75固定句式
[日]食饮得无衰乎(表推测,“恐怕……吧?”“莫非……吧?”)
固定句式[日]食饮得无衰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演讲与辩论理解当代中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美术学院《钢琴即兴配奏与弹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齐河、夏津、临邑、禹城、武城五县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综合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工商学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幼儿教师语言与写作技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临沭一中2025年第二学期期中七校联考高三物理试题含解析
-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热工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点集拓扑与泛函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本科成考试题及答案政治
- 中国桂花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陕西省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真题2024
- 2024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山东能源集团中级人才库选拔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 2025-2030中国TPU膜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年内江市事业单位医疗岗招聘考试真题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分项评价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德州市2024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