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1.被誉为我国古代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的标志性作品是()A.《西游记》B.《水浒传》C.《红楼梦》D.《金瓶梅》

2.陶渊明生活的朝代是()

A.东晋B.六朝C.汉末D.西晋

3.朱光潜《咬文嚼字》一文的中心论点是()。A.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B.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无论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和控制

D.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上推敲。

4.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A.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看到顾秉谦就如同见到了严嵩。

B.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食以草具:就用草制的器具给他吃饭。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我愆期:不是我拖延婚期。

D.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细密的鱼网不要撒进池塘。

5.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王安石B.韩愈C.柳宗元D.欧阳修

6.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

A.柳宗元B.韩愈C.欧阳修D.王安石

7.下列作家中属于盛唐边塞诗人的是()

A.王维B.李白C.自居易D.王昌龄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是()A.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

9.《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是

A.慷慨悲凉

B.沉郁顿挫

C.明白畅晓

D.优美雅致

10.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和"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王安石

11.《左忠毅公逸事》一文的主旨是()

A.揭露阉党魏忠贤的罪恶B.表现史可法的治兵方法C.赞颂左光斗的品德与性格D.鞭挞厂狱的罪恶

1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A.传记B.奏章C.文论D.史论

13.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结构线索是()

A.横式结构B.纵式结构C.纵横结构D.自由结构

14.我国诗歌史上被誉为“诗史”的是的诗歌?()A.A.李白B.屈原C.自居易D.杜甫

15.宇航公司发射“大镜子”的意图是()

A.在夜晚把光明带给任何一个需要它的城市

B.解决北极地区漫长的冬夜造成的生产和生活的不便

C.给人类制造失去夜空的景象

D.只照亮城市及工业区内约8公里的范围

二、填空题(10题)16.《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____________。

17.梁启超作品文笔流畅,感情奔放,时号“__________”。

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19.汉代是对《诗经》进行_________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

20.庄子和_________是道家说派的代表人。

21.苏轼《水调歌头》词:"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2.屈原创造了“__”这一新的诗歌形式。

23.陆游《关山月》:"________,厩马肥死弓断弦。"

24.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

25.一个艺术品必须为的有机体,必须是一件有__________的东西。

三、判断题(5题)26.《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27.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律等。()

28.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29.《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30.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这段文字是怎样概括张、许的守城功绩的?

32.“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一句影射了什么?(2分)

33.概括这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五、现代文阅读(3题)34.作者举出自己幼年时逃学的事例想说明什么问题?(4分)

35.阅读《风波》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了‘,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地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

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

留发,……”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

这段文字中所用的描写手法主要是什么?

查看材料

36.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试题。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那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在作者心目中,第三样时代不同于前二个时代的特征是什么?

六、作文(1题)37.“在我的生活中,我梦想过见到一大群野生动物、丛林和热带雨林,到处都是小鸟和蝴蝶。但是现在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到时候能不能再见到这些东西。”这是一名儿童在一部短片中诉说他对气候变化的担心,这部短片描绘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世界末日景象。这是发生在2009年12月7日开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的一幕。童真的声音、直白的质问,这名儿童说出的每一句话就像警钟一样敲打着每个人的心。他的担忧绝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着的事实。由于人类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已经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加速恶化,温室效应已经发生。请你以“环境与人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B项中画线句子“食以草具”应译为“给他粗劣的饭菜吃”。

5.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作家常识。【应试指导】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有力推动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6.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作家的文学主张所了解、掌握的情况。这是历届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查诗歌相关基础知识中较常见的题目类型。

王安石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他认为“文者,务为有补于世用而已矣”,“要之以适用为本”(《上人书》)。正因为王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错误防范]注意区分几个古代著名作家的不同文学主张。此题中王安石与柳宗元的文学主张容易混淆。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韩愈主张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人物,主张重道以充文,提倡文风平易、诗风平淡。

7.D

8.B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因而他游说诸侯,宣扬王道,提出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主张。

9.D

10.D

11.C

12.D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五代史.伶官传》前的序文,是一篇史论,对历史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展开论述,以总结历史经验,警示未来。

13.B

14.D

15.A

16.田园诗田园诗

17.新文体

18.惟有杜康

19.经学

20.老子

21.人有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

22.楚辞楚辞

23.朱门沉沉按歌舞

24.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生代代无穷已

25.完整的,生命

26.N

27.Y

28.N

29.N

30.Y

31.“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32.影射当朝宰相与严嵩是一丘之貉。

33.这段接连化用《诗经》中表达思念情感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慕。这句话是化用《诗经·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