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现象类作文分析技法例析作文题近些年在互联网传播场域中,“反转”式新闻连番上演:广州方圆小学哮喘女孩遭体罚致吐血事件,反转过后才知道,血由化妆品伪造;苟晶被冒名顶替上学案引发众怒,最后调查却发现其入学系按程序正常录取。在这个时代,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常常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有时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网民们也已被教育得习惯“蹲一个反转”“让子弹飞”。有人称其为“污染井效应”,即流传的虚假言论污染了公众舆论之井。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也用“真相衰退”这个词来概括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事实和基于事实的分析所占比重越来越少的现象。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解题这次作文题,是典型的由现象到问题的分析。这届同学们是网络原住民,打小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就是网络,应该说题目出得非常贴合实际,很好地考察了对网络中“反转新闻”及虚假言论和真相的思考,这种考查对养成同学们的判断力有深刻意义。从写作结果来看,同学们普遍有话可说。题目大致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段为第一层,讲反转式新闻频繁发生,并且已经明确“反转新闻”,就是指“对同一事件报道常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反向变化”的新闻。第二段为第二层,讲虚假言论污染了舆论,人们对事实和基于事实的分析越来越少,也就是“真相衰退”。同学们请仔细看题,能发现,实际第一层是作为现象的“反转新闻”,第二层是“反转新闻”反映出的问题,或者原因。因此在立意中,围绕“反转新闻”本身,谈其如何产生、带来的影响、应持有的态度都是精准的。如果能跨越“反转新闻”,进一步认识到这折射出当下网络时代的特征——“真相衰退”,并对其进行反思,再谈我们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应持有怎样态度,则立意更为深刻。比如有同学就以“后真相时代,理性破局”为题,彰显了思考的深度,赢得了高分。作文诊断室上次就如何快速打开思路,和同学们探讨了,如何从“五象限法”入手(见前文)思考一个问题。这次同学们在思路上都普遍有了进步,文章也能形成比较圆熟的分析结构。但在每一环内部分析上,仍然有不足,当然这不是一次作文讲评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试着从同学习作里发现新问题。拿这题来说,可喜的是同学们都能意识到,“反转新闻”的产生,并非仅是因为“媒体机构”一方在发布上失责,实际上自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机构对信息发布渠道的把控已经彻底去中心化。因此,“反转新闻”的产生,一定是网络环境下多重主体、多重因素的推动。那么怎么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这一现象进行比较清晰的展开分析?尤其是对现象产生原因,即“为什么”的分析,是这篇作文写作的重难点,也是拉开考场上分数差距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们今天作文诊断室就来看看同学们的问题出在哪。有同学思考非常有条理,我们看这段:01“反转”式新闻层出不穷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巨大的利益。如今流量可以直接变现,为了抢夺流量,各种媒体无所不用其极。部分无良媒体炮制假新闻,并通过“反转”的戏剧性博取公众的眼球。这种伎俩并非近日才出现,从多年前的“震惊体”到都市传说,再到现在的新闻反转,它们弄虚作假,夸大现实,以吸引人们的视线。这样的假消息往往利用了人们的好奇或善意,以煽动性的文字引爆人们的情绪,并从中获利。获利的是炮制假消息的无良媒体,消耗的却是人们的好奇与善意,浪费的是公共资源…有时,现实版的“狼来了”故事正在我们身边上演。人们的善良不应是消费品。网络空间应是自由讨论的平台,而非小丑成耍的舞台。如今,“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现象仍然在发生。然而,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污染公共舆论之井的无良媒体必将被制裁。问题诊断这段是这位同学作文中的原因分析部分。无论是从逻辑还是语言看,都能看到作者有着不错的功底。亮点有二:一是她看到了当下网络“反转新闻”与以往“震惊体”新闻之间的联系,媒体受流量驱动,发布不实新闻,造成新闻最后的“反转”。这可以看出,作者有意识地借鉴历史纵向眼光看待问题,写出了自己的分析。二是捕捉准了这种不实新闻对公共舆论的污染,及多次“反转”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应该说,对“反转新闻”影响的认识是非常准确的。如果说有不足,还是在对“反转新闻”的成因分析上:(1)首先作者将“反转新闻”的最主要成因归结为媒体的有意制造,也就是媒体制造了“反转新闻”,比如这句“无良媒体炮制假新闻,通过反转的戏剧性博取公众眼球”。结合作者与以往“震惊体新闻”比对的逻辑,应该进一步问的是:为什么以前刻意制造的新闻,却没有引发像当下这么多的反转?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有利于同学们把握“反转新闻”在网络时代的本质。如果作者进一步追问,会发现,“反转”大部分不是来源于媒体有意制造的“戏剧性效果”,其本质是更多、更完整全面的事实浮现,“打脸”了原先发布的事实相关信息,所以导致报道、公众认知及舆论有了“反转”(在此需要区分,事实和真相本身是不存在“反转”一说的)。那么需要进一步明确,原先发布事实相关信息的是谁?随后更多的事实怎么浮现?为什么总出现这样的“反转”?1.原先发布事件信息的可能是网络中每一方主体,包括传统媒体机构在内的许多媒体,也包括每一个公众。2.传播过程中,更多事实浮出水面,同样有赖网络中多个主体的介入和发声,为公众拼凑出更完整的事实图景,比如这次多次被公众追问的“丰县铁链女”事件。3.因此,无论从最初发布,还是中途诸多事实信息浮现,“反转新闻”从发布、扩散到最后反转,都来源于网络中多方主体的声音。本质是因为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拥有了话语权,信息的发布、传播变得异常容易,且相较前网络时代,传播空间和速度极度扩大。看到了这一本质原因,同学们就会发现,“反转新闻”很可能不会消失,作为公众的我们不得不“直面”这种处境。(2)其次作者认为公众在“反转新闻”的角色是“消耗与利用了人们的好奇与善意”,也就是板子打在媒体身上,公众是无辜受害的一方。从作者全篇来看,整体立意也是如此,作文标题是“守住善意,去伪存真”,呼唤媒体守责,公众也一同守住善意,维护新闻真实性。针对作者的这一立意,应该问:在反转新闻中,公众总是善良的一方吗?总是被媒体欺骗和消耗的一方吗?仅凭公众的善意,就能让反转新闻不再发生吗?这里的不足是,对公众在“反转新闻”中的角色认识和分析不到位。实际上,公众很有可能就是发布虚假言论、污染公众舆论之井的人。也是在进一步传播中推动虚假言论扩散的人。也可能是推动事实与真相浮出水面,为公众奉献更完整事实的人。分析到这,我们发现,只有对“反转新闻”中公众充当角色有更完整、准确的认知,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身为一个普通公众,应如何面对当下扑朔迷离的“真相衰退”的困境。不然对于“该如何”的论述,只能是打蛇打不住三寸,批判没有了力量。再审题那么题目中有没有进一步的指示?不妨重新读题,看到题目第二段,就能找到出题人的导向与意图。关于“反转新闻”成因,有两个关键词是需要重点圈出的——“虚假言论”和“公众舆论”。另外从题目中“对事实和基于事实的分析越来越少”这句,其实主体是缺失了,需要同学们给它添上主体。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整个题目指向的真正主体是包括媒体、自媒体,尤其是公众在内的每一个人,其中公众是出题人想重点突出的主体,也是期待作为普遍公众一员的同学们有所回应,亮明立场和态度的主体。所以“反转新闻”发生,一定是网络舆论环境下多重主体、多重因素的推动,尤其是公众在其中的发布、传播和态度的变化。同学们对某一现象的原因分析,要善于从多主体出发,入手分析其造成的原因。02我们再来看下面另一位同学修改前后的分析:修改前: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官方对于自媒体的把控并不像传统媒体那样严格。这就给谣言诞生提供了优良的温床。做自媒体的人大多不是为了做公益,为了赚钱他们会不择手段地制造嚎头来获取流量,文章客观公正与否自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于是“反转”式新闻连番上演:广州方圆小学哮喘女孩遭体罚致吐血,反转后才知道血由化妆品伪造;一日本小孩单独生地铁过于委屈可怜,事后孩子母亲澄清是杭州地铁上的中国小孩。不断反转的事件会消耗公众的热情与耐心,在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时,反而保守不敢作为,或如狼来了里的村民一样熟视无睹。而且当公众的呼声过高时,还要浪费公共资源去调查。流传的虚假言论污染了公共舆论之井。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传谣不信谣,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善于明辨真相,不掉入混浊的井水之中。只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不随自媒体言论而行的人多了,虚假言论的流传度自然就会低下去,公共舆论空间自然也会干净许多。问题诊断这位同学的论述思路和水平也不错。注意到反转新闻背后,是许多自媒体受流量驱动,为博眼球,在传播信息时并不恪守客观公正的准则。这种洞察是可贵的,并且,比上篇更进一步,强调了“自媒体”在其中的力量。不足之处也与上面相象,只对其中一方——发布虚假消息和言论的自媒体进行了分析,而罔顾了公众在虚假言论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当然很出彩的是对“反转新闻”发生后公众影响的分析:消耗公众热情与耐心,使公众保守而不敢作为,愈加对需要援助的人群熟视无睹。这部分作为影响的分析,可以另置一段。针对这一问题,同学采用“多主体分析法”,进一步修改如下。修改后:虚妄丛生的背后是人们逻辑思考的缺失。自媒体逐利而生,发布了搏人眼球而无逻辑的内容;新闻广播为求时效性,常会不加多方考证就发表文章;人们在碎片化时间中浏览了只言片语,便不假思索地快速转发扩散。整个社会在快节奏的生产生活中一哄而上,扑在某一热点上又立马一哄而散。虚假言论在生活中如“滚雪球”般壮大,逐本溯源,是因为公众逻辑思考的缺位。问题诊断修改后提升是显著的,观点清晰了,语言精炼了,层次丰富了,尾句也构成了观点的回扣。尤其是对“反转新闻”的产生,点出了多个不同主体在其中扮演的角。并且就我们课上学习的“层层追问法”,对不同主体为什么这么做,有了更进一步的追问,分析透辟。如“自媒体逐利而生”“新闻广播为求时效性”“人们在碎片化时间中”等,显示出作者思考脉络的层层推进和深度。但仍有不足,可以从标点符号看出来,作者在多主体分析中,用了分号,也就是说这些是一种并列式的或同时发生的行为。但事实上,运用“多主体分析法”并不意味着“张三做了什么,王五做了什么”,对他们行为进行罗列。而是试图剖析这一现象从头到尾形成的动态过程中,“张三做了什么,引发了王五做了什么,从而导致了什么”。也就是说,要意识到不同主体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这也指向同学们对社会事件、现象最根本的认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一社会关切感。高分范文片段方便对照,贴上一篇优秀范文片段,我们看作者怎么着手分析:事件的反转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反转”只是事件信息的不完全披露。正因为公众与事实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真相来临时,才会有“反转”一说。而“反转”的另一原因则是虚假言论的流传。诚如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言:“当真相还在穿鞋时,谎言早已跑遍了全城。”谎言的产生大多不是有意捏造,而是基于信息不完全的不当推论与情绪输出的结合体。互联网使人们自由且便利地输出现实的不公、生发出的负面情绪,从而成为情绪的垃圾堆。可以说“反转事件”给情绪输出提供了客观载体,人们被情绪裹挟后作出不当推论导致偏离真相,而谎言即虚假言论的传播使人们离真相愈发遥远。当真相来临时,公众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7001.8-2024防伪油墨第8部分:防涂改防伪油墨
- GB/T 28589-2024地理信息定位服务
- 交通工程监理合同管理资料范本2
- 眼科检查设备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助听器验配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哇音踏板产品供应链分析
- 室内电烤架产品供应链分析
- 倾卸式斗车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研究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瑜伽上衣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教师结对帮扶活动记录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中西式点心新手制作教程
- 小班安全《特殊的电话号码》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班会课件(共29张PPT)
- 化工总经理岗位职责
- 饼干喷油机安全操作保养规程
- 国电职称考试水能动力工程考试题库2023版
- 第12讲 隐零点问题处理方法
- 外科护理技术-说课-课件
- 考试通用答题卡-A4可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