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的分布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水空气
正常菌群概念: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同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人体无害,称为正常菌群。1细菌的分布在自然界的分布正常菌群122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屏障营养作用-------------产营养免疫作用-------------有免疫生长和衰老----------除废物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1)产生酶类物质作用于致癌物质(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抑制硝胺合成和降解硝胺3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屏障3条件致病菌概念: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在特殊条件下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
免疫功能低下
条件致病菌寄居部位改变
4条件致病菌概念: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在特殊条件下能引起疾病的菌群失调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的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菌群失调症。
原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内分泌严重失调5菌群失调宿主某部位正常菌原因:5一、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 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接种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的最小的细菌数或毒素量。6一、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6
细菌引起疾病的条件细菌毒力细菌侵入宿主体细菌入侵的强弱内的数量的部位一、细菌的致病性7细菌引起疾病的条件细菌毒力细菌侵入宿主体(一)毒力侵袭力:
指突破机体防御功能,能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1)黏附力:黏附因子 革兰阴性菌的菌毛、革兰阳性菌的磷壁酸(2)扩散力:扩散因子 主要指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3)抗吞噬能力:荚膜,微荚膜(肺炎球菌)血浆凝固酶(致病性葡萄球菌) 含脂质的细胞壁成分(结核杆菌) 杀白细胞素,溶血素8(一)毒力侵袭力:指突破机体防御功能,能在体内定居,繁殖,Virulenceofdifferentbacteria9Virulenceofdifferentbacteri毒素(toxin)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10毒素(toxin)10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差、60-80℃30分钟破坏好、160℃2-4小时破坏毒性作用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11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外毒素12外毒素12类毒素毒素马血清抗毒素抗体抗原超敏反应13类毒素毒素马血清抗毒素抗体抗原超敏反应13ETEC不耐热肠毒素霍乱肠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A:毒性亚单位:决定作用方式和致病特点。B:结合亚单位:对宿主易感组织的细胞膜受体有选择性亲和作用。可提纯制疫苗外毒素分子结构:A-B模式14ETEC不耐热肠毒素A:毒性亚单位:决定作用方式和致病特点。外毒素的分类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肠毒素: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15外毒素的分类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葡萄球内毒素的结构16内毒素的结构16脂多糖功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与磷酸相似,也有吸附Mg+、Ca2+等阳离子以提高这些离子在细胞表面的浓度的用;由于LPS结构的变化,决定了革兰氏阴性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17脂多糖功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与磷酸相内毒素的致病性①发热反应:内毒素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即热原质)作用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②白细胞反应:③血管舒缩机能紊乱:内毒素激活了血管活性物质(5-羟色胺、激肽释放酶与激肽)的释放。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输出量减低,导致低血压并可发生休克。因重要器官(肾、心、肝、肺与脑)供血不足而缺氧,有机酸积聚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18内毒素的致病性①发热反应:内毒素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即热原质)内毒素的致病性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内毒素能活化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当凝血作用开始后,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造成DIC;由于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大量消耗,以及内毒素活化胞浆素原为胞浆素,分解纤维蛋白,进而产生出血倾向。19内毒素的致病性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二)数量与侵入门户1.数量:病原菌除了必须有一定的毒力外,还需足够的数量,细菌毒力与致病数量成反比。2.侵入门户:病原菌还要经过适当门户到达特定的器官和组织才能致病,侵入的部位不适宜,不能引起感染。(伤寒杆菌,脑膜炎球菌,破伤风杆菌)
结核杆菌有多种途径侵入20(二)数量与侵入门户1.数量:病原菌除了必须有一定的毒力外,(三)抗菌免疫 人体内存在着较完善的免疫系统。致病菌侵入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天然免疫功能的抵御。一般经7~10天后,产生了获得性免疫;然后两者配合,共同杀灭致病菌。21(三)抗菌免疫 人体内存在着较完善的免疫系统。21天生就有,能遗传,有种的差异性无特异性具有相对稳定性无记忆性后天获得,不遗传有特异性有记忆性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三)抗菌免疫22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三)抗菌免疫22ComponentsoftheImmuneSystemcomplement,interferon,TNFetc.macrophages,neutrophilsantibodiesTcells;othereffectorscells23ComponentsoftheImmuneSyste细菌病毒获得性免疫粘膜物质屏障纤毛巨噬细胞递呈抗原细胞免疫TcellsCytotoxicTcells先天性免疫分泌的杀菌物质巨噬细胞体液免疫BcellsMemoryBcellsPlasmacellsAntibodies24细菌病毒获得性免疫粘膜物质屏障纤毛巨噬细胞递呈抗原细胞免疫TBalancebetweenInfectionandImmunityinfectionimmunity25BalancebetweenInfectionandResponsetoInfectioninfectionInnateimmunitynodiseasediseaserecoveryxre-infectionnodiseasexadaptiveimmunity26ResponsetoInfectioninfection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1)三个屏障(皮肤黏膜,血脑,血胎)
(2)两个系统(补体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3)一组体液免疫物质(溶菌酶,补体等)27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27
1.皮肤和粘膜屏障(1)机械阻挡皮肤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完整的皮肤能阻挡病原菌的侵入。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屏障作用较弱,但其表面的附属结构和分泌液具有防御感染的作用。(2)分泌杀菌物质皮肤粘膜可分泌许多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化学物质(3)正常菌群的拮抗正常菌群与机体之间保持动态性平衡,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281.皮肤和粘膜屏障28
2.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及包裹在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组成。其结构致密,能阻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3.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组成。可防止母体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292.血脑屏障29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中的单核细胞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30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内杀伤,炎症和组织损伤典型的细胞核CD67膜标记.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31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内杀伤,炎症和组织当病原菌突破皮肤或粘膜屏障侵入组织中后,首先被聚集到病原菌所在部位的中性粒细胞吞噬消灭。一般只有数量多、毒力强的病原菌才有可能进一步侵入血流或其他器官,再由血液、肝、脾等处的吞噬细胞继续进行吞噬杀灭。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32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32大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内和细胞外杀伤,组织修复,抗原递呈特异性免疫应答典型的细胞核CD14膜标记.33大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内和细胞外杀伤,组织N123消化N识别N
吞噬与溶酶体结合为吞噬溶酶体,其中的细菌随后被消化。细胞表面隆起的胞膜将细菌包裹,形成吞噬体,调理素受体特征(模式pattern)受体吞噬过程34N123消化N识别N吞噬与溶酶体结合为吞噬溶酶体,其中的分泌
IL-1
IL-6
IL-12
TNF-a
IL-8
细胞因子酶其它因子
杀伤肿瘤细胞
抗原呈递作用前列腺素白三烯补体成分纤维蛋白结合蛋白凝血因子溶菌酶酸性水解酶赖氨酸酶酯酶胶原蛋白酶弹性纤维蛋白酶伤口修复吞噬并杀伤病原微生物35分泌IL-1IL-6IL-12TNF-a吞噬作用36吞噬作用36完全吞噬(化脓菌)不完全吞噬(胞内菌)组织损伤: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的多种水解酶也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组织损伤。吞噬细胞能释放细胞因子,刺激机体炎症反应防止细菌繁殖和扩散,有助于它们的最终消灭吞噬作用结果37完全吞噬(化脓菌)吞噬作用结果37吞噬细胞杀伤细菌及细菌逃逸的机制吞噬细胞进入胞浆抑制吞噬溶酶体形成吞噬溶酶体形成降低pH中和酸性pH抑制活性氧产生抑制活性氮产生产生活性氧产生活性氮NADPH氧化酶精氨酸消化杀伤存活细菌38吞噬细胞杀伤细菌及细菌逃逸的机制吞噬细胞进入胞浆抑制吞发炎:一种先天性防御系统39发炎:一种先天性防御系统39中性粒细胞的渗出过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着附壁侵入细菌游出最终从内皮细胞间隙中游出血管内皮细胞被活化之后表达P和E选择素,通过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多糖侧链结合使其附壁。随之中性粒细胞所表达的整合素与活化内皮细胞的ICAM结合,使之与毛细管内皮细胞表面粘着40中性粒细胞的渗出过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着附壁侵入细菌游出最终
ECEC中性粒细胞的渗出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炎症部位的白细胞附着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透射电镜照片显示中性粒细胞正在从两个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穿出。41ECEC中性粒细胞的渗出扫描电镜体液免疫物质溶菌酶(lysozyme):
为一种碱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和粘膜分泌液中。防御素
(defensin)
为一类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主要存在与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中。防御菌主要作用于胞外菌,其杀菌机制主要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菌溶解死亡。42体液免疫物质溶菌酶(lysozyme):42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43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43体液免疫:由特异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
IgG、IgM、IgA、IgD、IgE抗菌抗体(调理素)抗外毒素抗体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
CD4Th1细胞
CTL特异性免疫的组成44体液免疫:由特异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的组成44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
致病机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 主要靠抗体,同时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也是杀灭胞外菌的主要力量IgGFc介导的调理作用 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膜上有IgGFc受体。而IgGFab段与相应细菌表面结合,形成桥梁,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摄取和杀灭。(对化脓菌特别有效)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组织间隙和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体液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等45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 致病机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寄居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补体(C3b)介导的调理作用
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菌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激活补体,其活化产物C3b可通过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菌体结合,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具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这样通过补体C3b将细菌与吞噬细胞连接在一起,发挥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46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补体(C3b)介导的调理作用46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SIgA 许多病菌从机体的呼吸,消化,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侵入机体,SIgA无调理作用,不能激活补体,但能与细菌结合,使之不能进入黏膜。47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SIgA47Greenantibodybattlesaredantigen!48Greenantibodybattlesareda细菌代谢产物或其它大分子抗原细菌抗原抗体复合物调理吞噬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炎症反应补体介导杀伤49细菌代谢产物或其它大分子抗原细菌抗原抗体复合物调理吞噬作用肥专性胞内菌 立克次体、衣原体兼性胞内菌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胞内菌的特异性免疫50专性胞内菌胞内菌的特异性免疫50抗胞内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细胞内细菌,因而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主要的防御机制。在致病过程中,胞外菌也有存在于细胞外的阶段,故特异性抗体也有辅助抗菌作用。胞内菌的特异性免疫51抗胞内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细胞内细菌,因而特异性细胞免疫是胞内菌的特异性免疫致病机制:慢性病理性免疫损伤1.吞噬细胞: 胞内菌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中介物(ROI)、活性氮中介物(RNI)的能力增强,尤其是大量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之能有效杀伤多种胞内菌2.细胞免疫:
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CD4Th1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活化巨噬细胞、CTL、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CD8CTL:穿孔素、粒酶破坏感染细胞52胞内菌的特异性免疫致病机制:慢性病理性免疫损伤52外毒素的特异性免疫抗毒素(IgG)中和作用 两者结合成免疫复合物,随血流循环最终被吞噬细胞消灭。 保护作用:必须用于外毒素与易感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之前,因为后一结合不可逆。53外毒素的特异性免疫抗毒素(IgG)中和作用53淋巴细胞的电镜照片54淋巴细胞的电镜照片54抗菌免疫总结55抗菌免疫总结55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原因细菌来源内源性外源性体内正常菌群引起来自体外,主要是病原菌引起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少数是由处于隐伏状态的病原菌引起病人;带菌者(健康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人畜共患病原菌56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原因细菌来源内源性外源性体内正常菌群传播方式与途径呼吸道 肺结核;百日咳;军团病
消化道 菌痢;伤寒;霍乱;食物中毒
泌尿生殖道尿道炎;肾炎;膀胱炎
创伤破伤风;气性坏疽;化脓性感染
接触淋病;梅毒;钩体病
节肢动物叮咬鼠疫;恙虫病
多途径感染如:结核分支杆菌;炭疽杆菌
57传播方式与途径呼吸道 肺结核;百日咳;军团病57感染的类型特点类型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带菌状态①免疫力较强②侵入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病菌对机体损伤轻微,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症状③感染后可获得足够特异性免疫力,能抵抗同样病菌再次感染①免疫力弱②侵入病菌数量多,毒力强,感染后导致机体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出现一系列明显症状病原菌在体内继续存在,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不断排菌,称为带菌者58感染的类型特点类型隐性感染①免疫力较强58临床上分类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数日至数周(霍乱,伤寒等)慢性感染:发病缓,病程长。数月至数年(结核,麻风等)胞内菌往往引起慢性感染按感染部位不同分为局部感染: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如:疖,痈全身感染:病原菌及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症状59临床上分类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数日至毒血症(toxemia):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
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60毒血症(toxemia):60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61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宿主------带菌者(carrier),重要的传染源62带菌状态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医院获得性感染
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又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感染。也包括在医院感染,出院后才出现症状者。
发生率:国外5%-10%,国内8.4%-9.7%
后果: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常常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63医院获得性感染 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又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
分类:①外源性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②内源性感染:或称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③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可以是致病菌,也可以是条件致病菌。64医院获得性感染 分类:64医院获得性感染
发病机制:患者与医院感染报道:ICU发生率19.9%抗生素与医院感染插管与医院感染各种侵袭性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医院感染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并且插入性操作次数与感染关系密切。免疫抑制剂与医院感染医务人员与医院感染65医院获得性感染 发病机制:65医院获得性感染国内临床表现:肺部感染第一位,以细菌感染为主,50%革兰阴性菌,25%革兰阳性菌引起,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尿路感染(与导尿有关)以大肠杆菌为主,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导尿指征,不需要时尽早拔管。术后伤口感染胃肠道感染败血症其他:输血,用血制品66医院获得性感染国内临床表现:666767686869691、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2、类毒素的概念及其用途3、试述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和脓毒血症的概念。4、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定义及相关意义。复习思考题701、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复习思考题70细菌的分布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水空气
正常菌群概念: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同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人体无害,称为正常菌群。71细菌的分布在自然界的分布正常菌群1722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屏障营养作用-------------产营养免疫作用-------------有免疫生长和衰老----------除废物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1)产生酶类物质作用于致癌物质(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抑制硝胺合成和降解硝胺73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屏障3条件致病菌概念: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在特殊条件下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
免疫功能低下
条件致病菌寄居部位改变
74条件致病菌概念: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在特殊条件下能引起疾病的菌群失调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的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菌群失调症。
原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内分泌严重失调75菌群失调宿主某部位正常菌原因:5一、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 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接种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的最小的细菌数或毒素量。76一、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6
细菌引起疾病的条件细菌毒力细菌侵入宿主体细菌入侵的强弱内的数量的部位一、细菌的致病性77细菌引起疾病的条件细菌毒力细菌侵入宿主体(一)毒力侵袭力:
指突破机体防御功能,能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1)黏附力:黏附因子 革兰阴性菌的菌毛、革兰阳性菌的磷壁酸(2)扩散力:扩散因子 主要指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3)抗吞噬能力:荚膜,微荚膜(肺炎球菌)血浆凝固酶(致病性葡萄球菌) 含脂质的细胞壁成分(结核杆菌) 杀白细胞素,溶血素78(一)毒力侵袭力:指突破机体防御功能,能在体内定居,繁殖,Virulenceofdifferentbacteria79Virulenceofdifferentbacteri毒素(toxin)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80毒素(toxin)10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差、60-80℃30分钟破坏好、160℃2-4小时破坏毒性作用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81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外毒素82外毒素12类毒素毒素马血清抗毒素抗体抗原超敏反应83类毒素毒素马血清抗毒素抗体抗原超敏反应13ETEC不耐热肠毒素霍乱肠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A:毒性亚单位:决定作用方式和致病特点。B:结合亚单位:对宿主易感组织的细胞膜受体有选择性亲和作用。可提纯制疫苗外毒素分子结构:A-B模式84ETEC不耐热肠毒素A:毒性亚单位:决定作用方式和致病特点。外毒素的分类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肠毒素: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85外毒素的分类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葡萄球内毒素的结构86内毒素的结构16脂多糖功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与磷酸相似,也有吸附Mg+、Ca2+等阳离子以提高这些离子在细胞表面的浓度的用;由于LPS结构的变化,决定了革兰氏阴性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87脂多糖功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与磷酸相内毒素的致病性①发热反应:内毒素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即热原质)作用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②白细胞反应:③血管舒缩机能紊乱:内毒素激活了血管活性物质(5-羟色胺、激肽释放酶与激肽)的释放。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输出量减低,导致低血压并可发生休克。因重要器官(肾、心、肝、肺与脑)供血不足而缺氧,有机酸积聚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88内毒素的致病性①发热反应:内毒素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即热原质)内毒素的致病性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内毒素能活化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当凝血作用开始后,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造成DIC;由于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大量消耗,以及内毒素活化胞浆素原为胞浆素,分解纤维蛋白,进而产生出血倾向。89内毒素的致病性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二)数量与侵入门户1.数量:病原菌除了必须有一定的毒力外,还需足够的数量,细菌毒力与致病数量成反比。2.侵入门户:病原菌还要经过适当门户到达特定的器官和组织才能致病,侵入的部位不适宜,不能引起感染。(伤寒杆菌,脑膜炎球菌,破伤风杆菌)
结核杆菌有多种途径侵入90(二)数量与侵入门户1.数量:病原菌除了必须有一定的毒力外,(三)抗菌免疫 人体内存在着较完善的免疫系统。致病菌侵入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天然免疫功能的抵御。一般经7~10天后,产生了获得性免疫;然后两者配合,共同杀灭致病菌。91(三)抗菌免疫 人体内存在着较完善的免疫系统。21天生就有,能遗传,有种的差异性无特异性具有相对稳定性无记忆性后天获得,不遗传有特异性有记忆性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三)抗菌免疫92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三)抗菌免疫22ComponentsoftheImmuneSystemcomplement,interferon,TNFetc.macrophages,neutrophilsantibodiesTcells;othereffectorscells93ComponentsoftheImmuneSyste细菌病毒获得性免疫粘膜物质屏障纤毛巨噬细胞递呈抗原细胞免疫TcellsCytotoxicTcells先天性免疫分泌的杀菌物质巨噬细胞体液免疫BcellsMemoryBcellsPlasmacellsAntibodies94细菌病毒获得性免疫粘膜物质屏障纤毛巨噬细胞递呈抗原细胞免疫TBalancebetweenInfectionandImmunityinfectionimmunity95BalancebetweenInfectionandResponsetoInfectioninfectionInnateimmunitynodiseasediseaserecoveryxre-infectionnodiseasexadaptiveimmunity96ResponsetoInfectioninfection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1)三个屏障(皮肤黏膜,血脑,血胎)
(2)两个系统(补体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3)一组体液免疫物质(溶菌酶,补体等)97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27
1.皮肤和粘膜屏障(1)机械阻挡皮肤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完整的皮肤能阻挡病原菌的侵入。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屏障作用较弱,但其表面的附属结构和分泌液具有防御感染的作用。(2)分泌杀菌物质皮肤粘膜可分泌许多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化学物质(3)正常菌群的拮抗正常菌群与机体之间保持动态性平衡,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981.皮肤和粘膜屏障28
2.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及包裹在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组成。其结构致密,能阻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3.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组成。可防止母体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992.血脑屏障29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中的单核细胞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100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内杀伤,炎症和组织损伤典型的细胞核CD67膜标记.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101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内杀伤,炎症和组织当病原菌突破皮肤或粘膜屏障侵入组织中后,首先被聚集到病原菌所在部位的中性粒细胞吞噬消灭。一般只有数量多、毒力强的病原菌才有可能进一步侵入血流或其他器官,再由血液、肝、脾等处的吞噬细胞继续进行吞噬杀灭。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102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32大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内和细胞外杀伤,组织修复,抗原递呈特异性免疫应答典型的细胞核CD14膜标记.103大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内和细胞外杀伤,组织N123消化N识别N
吞噬与溶酶体结合为吞噬溶酶体,其中的细菌随后被消化。细胞表面隆起的胞膜将细菌包裹,形成吞噬体,调理素受体特征(模式pattern)受体吞噬过程104N123消化N识别N吞噬与溶酶体结合为吞噬溶酶体,其中的分泌
IL-1
IL-6
IL-12
TNF-a
IL-8
细胞因子酶其它因子
杀伤肿瘤细胞
抗原呈递作用前列腺素白三烯补体成分纤维蛋白结合蛋白凝血因子溶菌酶酸性水解酶赖氨酸酶酯酶胶原蛋白酶弹性纤维蛋白酶伤口修复吞噬并杀伤病原微生物105分泌IL-1IL-6IL-12TNF-a吞噬作用106吞噬作用36完全吞噬(化脓菌)不完全吞噬(胞内菌)组织损伤: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的多种水解酶也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组织损伤。吞噬细胞能释放细胞因子,刺激机体炎症反应防止细菌繁殖和扩散,有助于它们的最终消灭吞噬作用结果107完全吞噬(化脓菌)吞噬作用结果37吞噬细胞杀伤细菌及细菌逃逸的机制吞噬细胞进入胞浆抑制吞噬溶酶体形成吞噬溶酶体形成降低pH中和酸性pH抑制活性氧产生抑制活性氮产生产生活性氧产生活性氮NADPH氧化酶精氨酸消化杀伤存活细菌108吞噬细胞杀伤细菌及细菌逃逸的机制吞噬细胞进入胞浆抑制吞发炎:一种先天性防御系统109发炎:一种先天性防御系统39中性粒细胞的渗出过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着附壁侵入细菌游出最终从内皮细胞间隙中游出血管内皮细胞被活化之后表达P和E选择素,通过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多糖侧链结合使其附壁。随之中性粒细胞所表达的整合素与活化内皮细胞的ICAM结合,使之与毛细管内皮细胞表面粘着110中性粒细胞的渗出过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着附壁侵入细菌游出最终
ECEC中性粒细胞的渗出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炎症部位的白细胞附着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透射电镜照片显示中性粒细胞正在从两个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穿出。111ECEC中性粒细胞的渗出扫描电镜体液免疫物质溶菌酶(lysozyme):
为一种碱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和粘膜分泌液中。防御素
(defensin)
为一类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主要存在与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中。防御菌主要作用于胞外菌,其杀菌机制主要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菌溶解死亡。112体液免疫物质溶菌酶(lysozyme):42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113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43体液免疫:由特异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
IgG、IgM、IgA、IgD、IgE抗菌抗体(调理素)抗外毒素抗体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
CD4Th1细胞
CTL特异性免疫的组成114体液免疫:由特异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的组成44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
致病机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 主要靠抗体,同时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也是杀灭胞外菌的主要力量IgGFc介导的调理作用 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膜上有IgGFc受体。而IgGFab段与相应细菌表面结合,形成桥梁,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摄取和杀灭。(对化脓菌特别有效)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组织间隙和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体液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等115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 致病机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寄居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补体(C3b)介导的调理作用
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菌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激活补体,其活化产物C3b可通过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菌体结合,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具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这样通过补体C3b将细菌与吞噬细胞连接在一起,发挥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116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补体(C3b)介导的调理作用46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SIgA 许多病菌从机体的呼吸,消化,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侵入机体,SIgA无调理作用,不能激活补体,但能与细菌结合,使之不能进入黏膜。117胞外菌的特异性免疫SIgA47Greenantibodybattlesaredantigen!118Greenantibodybattlesareda细菌代谢产物或其它大分子抗原细菌抗原抗体复合物调理吞噬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炎症反应补体介导杀伤119细菌代谢产物或其它大分子抗原细菌抗原抗体复合物调理吞噬作用肥专性胞内菌 立克次体、衣原体兼性胞内菌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胞内菌的特异性免疫120专性胞内菌胞内菌的特异性免疫50抗胞内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细胞内细菌,因而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主要的防御机制。在致病过程中,胞外菌也有存在于细胞外的阶段,故特异性抗体也有辅助抗菌作用。胞内菌的特异性免疫121抗胞内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细胞内细菌,因而特异性细胞免疫是胞内菌的特异性免疫致病机制:慢性病理性免疫损伤1.吞噬细胞: 胞内菌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中介物(ROI)、活性氮中介物(RNI)的能力增强,尤其是大量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之能有效杀伤多种胞内菌2.细胞免疫:
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CD4Th1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活化巨噬细胞、CTL、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CD8CTL:穿孔素、粒酶破坏感染细胞122胞内菌的特异性免疫致病机制:慢性病理性免疫损伤52外毒素的特异性免疫抗毒素(IgG)中和作用 两者结合成免疫复合物,随血流循环最终被吞噬细胞消灭。 保护作用:必须用于外毒素与易感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之前,因为后一结合不可逆。123外毒素的特异性免疫抗毒素(IgG)中和作用53淋巴细胞的电镜照片124淋巴细胞的电镜照片54抗菌免疫总结125抗菌免疫总结55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原因细菌来源内源性外源性体内正常菌群引起来自体外,主要是病原菌引起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少数是由处于隐伏状态的病原菌引起病人;带菌者(健康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人畜共患病原菌126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原因细菌来源内源性外源性体内正常菌群传播方式与途径呼吸道 肺结核;百日咳;军团病
消化道 菌痢;伤寒;霍乱;食物中毒
泌尿生殖道尿道炎;肾炎;膀胱炎
创伤破伤风;气性坏疽;化脓性感染
接触淋病;梅毒;钩体病
节肢动物叮咬鼠疫;恙虫病
多途径感染如:结核分支杆菌;炭疽杆菌
127传播方式与途径呼吸道 肺结核;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补充协议文本
- 贷款合同补充内容
- 车辆维修保养合同
- 迟到保证书撰写注意事项
- 通信业务合同
- 酒店供应商协议
- 酒店购销合作协议样本
- 重拾爱情的保证信
- 金鱼看护协议
- 铝单板隔音棉购买协议
- 部编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一、第二单元)
- 走进黄帝内经文化殿堂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
- 闽教版(2020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学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箱式变电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理论试题库(含答案)
- 儿童脑筋急转弯100题
- 东南亚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天津外国语大学
- 适老化改造项目施工方案
- 第27课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检查表
- 电动汽车维修服务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