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_第1页
第27课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_第2页
第27课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_第3页
第27课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_第4页
第27课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历史》第十二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7课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3.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课标要求:壹、转折之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思考:图为1977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头版,从中能获取什么信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做了理论准备。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两个凡是”的实质是左倾错误的延续,继续推行会束缚思想。(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思考:文化大革命结束于1976年,为何没有马上进行改革开放?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经济路线(2)内容“左”倾错误转折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转折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计划经济转折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3)意义①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组织路线个人崇拜转折四集体领导(以邓小平为核心)2、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3、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时间:(2)内容:

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意义:有效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1981年6月贰、富强之路:改革开放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时间粮食上缴量被供应的粮食量1953-197811.97(亿斤)15.68(亿斤)

购销相抵后,凤阳农民不仅没有为国家贡献一粒粮食,反而吃进了3.71亿斤。每年到了春荒,凤阳县一些生产队由队长带领,拿着盖上公章的介绍信,打起花鼓,唱着辛酸的歌谣,踏上乞讨的道路。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定点购买限制种类限制重量①人民公社挫伤农民积极性。②农民生活贫苦。③计划经济不适应时代的要求。1、对内改革:农村(1)背景(2)进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冒死尝试皖、川两省顶风而进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1985年6月全国各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农民的勇于尝试皖、川试点全国推广土地所有权: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人民公社——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影响: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经济发展。②劳动力的行业流动与城乡流动→推动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城市经济的改革发展。集体所有包产到户按劳分配

改革开放之前,国企婆婆多,管得严。拿一个省级工厂来说,从厂长到车间主任的任命听主管厅的,……工人群体由劳工局负责,作为企业的具体负责人厂长,却没有任何权力,企业买套设备,甚至盖间厕所都要上级部门批准。

——杜进兴《请把管理企业的权利还给我》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很多年后,他回忆说“欢迎我的是53张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①企业无自主权。②工人无生产积极性。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日本记者访问重庆炼钢厂,看到两台正在使用的机器。他惊奇地发现这两台机器一台生产于1887年,一台生产于1905年。日本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标签的年代写错了,一打听才知道这两台机器是清末张之洞从英国引入汉阳兵工厂的。③与世界的差距拉大。2、对内改革:城市(1)背景(2)进程: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②原则: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③措施:承包经营责任、厂长负责制。改革前改革后管理方式高度集中所有制单一公有制分配方式平均主义产权制度国有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1993)

今日的深圳1970年代的深圳1981年的深圳蛇口招商局思考:深圳为何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城市的变迁④开发上海浦东(1990)汕头厦门深圳珠海南通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珠江三角洲闽三角区长三角环渤海浦东乌鲁木齐拉萨西宁银川成都昆明贵阳南宁长沙南昌合肥郑州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石家庄南京杭州①经济特区(1980、1988)②沿海港口城市(1984,14个)③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2)开放格局:

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1)进程:⑤开放内地点线面海南3、对外开放(3)深化改革开放1982年1987年1992年1992年2000年2001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课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到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十二大十三大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届五中全会加入世贸4.外交方针政策调整我国外交政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梅开三度1978.8,中日建交1979.1,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朋友圈那些事儿之新时代来吧,展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成就:1.截至2019年9月,我国与世界上

个国家建交。

1802.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3.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大国特色外交的意义: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叁、统一之路:“一国两制”理论提出——1、“一国两制”(1)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2)提出者:邓小平(3)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4)缘起:台湾问题(5)成功应用:香港(1997)澳门(1999)✔✔一个中国前提!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理论实践——港澳回归1982年,中英就香港问题开启会谈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香港回归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澳门回归根本前提——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2、台湾问题1979年元旦1992年11月1993年4月2005年3月2005年4月29日2015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告台湾同胞书》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反国家分裂法》海协会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汪辜会谈”两位领导人在北京会面,是继重庆谈判以来两党主要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胡连会两位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习马会1、有利因素①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②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③祖国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拥有巨大的感召力。⑤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2、不利因素①“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相当猖獗。②国际反华势力的横加干涉。合作探究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本课小结

一、转折之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二、富强之路:改革开放

1、背景

2、内容

3、历史意义

1、提出

2、实践三、统一之路:“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4、拨乱反正,统一思想,健全法制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外交方针政策调整

3、台湾问题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本课小结我们走过的路……走西方军事强国之路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之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探索复兴之路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2、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发展之路的选择要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