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邹维宝长安大学地测学院2013工程测量
(非测绘专业适用)邹维宝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理论基础
§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2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3衡量精度的标准§4误差传播定律第五章测量误差理论基础§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1
误差的来源和分类一、测量误差的来源1.仪器误差的影响2.外界环境的影响3.人为的影响上述三项统称为观测条件,条件相同为等精度观测。§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一、测量误差的来源1.仪器误差的影响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1.系统误差在一定条件下,误差的符号表现出一致性,数值大小基本相同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则称其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一定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予以减弱或消除。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观测,误差的符号和大小都表现出偶然性,从单个误差去看,没有什么规律,则称其为偶然误差。3.粗差和错误
如看错、读错、记错、算错等错误,照准不精确等。
在测量工作中,粗差和错误必须通过检核,予以剔除。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同时存在的。对于系统误差,通过找到其规律性,采用一定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减弱其影响。当误差的主要组成为偶然误差时,则可以根据其统计规律进行处理——测量上称为“平差”。二、测量误差的分类§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2
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
对大量偶然误差进行统计表明,偶然误差存在着统计意义上的规律。参见P59例及表5-1,图5-1:当误差⊿的间隔d⊿→0时,则直方图形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分布曲线。可以概括出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4.当n→∞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零,即
(抵偿性)。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有界性);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小误差的密集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2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对大量偶然误差进行统计表明§3
衡量精度的标准
所谓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集中与离散程度。如误差分布集中,则观测精度高;若误差分布离散,则观测精度就低。实际工作中用误差的数字特征值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
一、中误差(均方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未知量进行观测,观测值为
l1,l2,…,ln
其真误差为⊿1,⊿2,…,⊿n
则观测值的方差
观测值的中误差(均方差)
实际工作中,观测次数有限,故,取中误差的估值§3衡量精度的标准所谓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集中与
应用时应注意:
1.⊿i可以是对一个量n
次同精度观测、亦可以是对n个量各进行一次同精度观测的误差;
2.中误差m是衡量一组(n个)观测的精度标准;
3.n
较大时,m
较可靠;n
有限时,m
仅做参考;4.m
前要冠以±号,并有计量单位。实例:见教材p62,表5-2§3衡量精度的标准应用时应注意:§3衡量精度的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真值往往不知道,则真误差⊿也无从得到。此时可依最小二乘法求得观测值的最或然值x,以最或然误差v求得中误差。
因测量误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又,n次观测可以看成是有限次的抽样,样本的真值未知,上式是对有限个观测值的一个约束条件。故,最或然改正数应服从自由度为n-1的t分布,其中误差的估值为:
例见教材P64。§3衡量精度的标准
最或然误差:vi=li-x
令:则有:在实际工作中,真值往往不知道,则真误差⊿也无从得到。
二、极限误差与容许误差偶然误差与均方差(中误差)的关系如下:
P{︱⊿∣<m}=0.683P{︱⊿∣<2m}=0.954P{︱⊿∣<3m
}=0.997§3衡量精度的标准
在为数不多的观测中,三倍于中误差的误差,出现的概率非常小(小概率事件亦称不可能事件),因而将其作为极限误差。制定规范时,通常以二倍中误差作为界限,称为容许误差,即︱⊿容∣≤2m。大于它的测量成果,称为超限,废去不用。二、极限误差与容许误差§3衡量精度的标准
三、相对误差
§3衡量精度的标准
误差有时与观测量大小有关,此时以中误差与观测量之比来表示误差的大小,称为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无名数,分子化为1。三、相对误差§3衡量精度的标准误§4
误差传播定律
一、和差函数的中误差设:Z=X±Y
二、倍数函数中误差
设:Z=KX
X,Y为独立观测值,中误差分别为mx,my,则:
mz2=mx2+my2
X的中误差为mx,K为常数,则:
mz=Kmx§4误差传播定律一、和差函数的中误差
四、一般函数的中误差
设:Z=F(x1
x2…xn)
§4误差传播定律三、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设:x1,x2,…,xn为等精度观测,中误差为mx,则:
xi为独立观测值,中误差为mxi,则:四、一般函数的中误差§4误差传播定律三、算术平均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结题的步骤:正确写出观测值的函数式;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将全微分式中的微分符号用中误差符号代替,各项平方,等式右边用加号相连,将全微分式转换为中误差关系式。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结题的步骤:
在1:10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两点间距为d=237.5mm,已知丈量中误差为md=±0.2mm,两点间地面平距D的中误差为多少?(倍函数中误差)
解:因:b=lA‒lB
有:mb2=mA2+mB2
所以:
mβ=2.8″
解:因:所以:
解:D=Kd=1000d
mD=1000md=±0.2m
经纬仪测回法测水平角,若一测回方向值中误差mA=mB=2″,请计算一测回测角中误差mb。(和差函数中误差)
经纬仪测回法测水平角,若一测回mb=
2.8″
,设观测了2测回,请计算该角度2测回平均值的中误差。(算数平均值中误差)
在1:10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两点间距为d=2第六章控制测量概念
§1控制测量的概念§2导线网和三角网的概念§3交会法测定点位§4高程控制测量
第六章控制测量概念§1控制测量的概念§1
控制测量的概念
控制测量的任务:
控制测量的作用:
在一定范围的地面上,通过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精确测定控制点的位置——X、Y、H1.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
2.具有控制全局的作用
3.限制测量误差的传递和积累§1控制测量的概念控制测量的任务:
一、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的方案建立的控制网。它规格统一,测量精密,按最小二乘法对测量误差进行了严密处理。国家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均分为一,二,三,四等。
平面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
一等沿经纬线布成锁状,单锁200km左右(P70,图6-1),在纵横锁段相交处布设天文点;二等网是在一等锁内布设的全面网(P70,图6-2);在二等网的基础上加密三,四等网。在布设三角网困难地区,布设相同等级导线。
高程控制网主要是精密水准网。一等水准在全国范围内纵横布设成网环状,环线周长在1000~2000km之间;在一等水准环内布设二等水准网,其环线周长在500~750km之间;三等可布设成附合路线,尽可能互相交叉,形成闭合环。附合路线长度不超过200km,环线周长不超过300km;四等可布设成附合路线,长度不超过80km。一、国家控制网一等沿经纬线布成锁状
二、工程控制网
为各种工程服务,平面控制一般可分为工测控制网和专用控制网。
平面控制:
高程控制:
①工测控制网:②专用控制网:
其等级分为二、三、四等,一级小三角,二级小三角,以及三、四等导线和一、二、三级光电测距导线。与国家网相比,有分级较多,同等级边长短、密度大、各级网均可作为首级网的特点。
为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观测等布设的控制网。布设方案与精度随工程要求各异。
高程控制主要采用水准测量:分为二、三、四、五等水准,其中五等水准原称为工程水准或等外水准。在山区等无法进行水准测量的地区,也可以在一定数量水联点(水准联测点)控制下,布设三角高程路线或三角高程网。二、工程控制网①工测控制网:
三、图根控制网
直接为测图建立的控制网。特点是其密度和精度要满足该比例尺测图要求。一般是在国家(或工测)四等网或一、二级小三角网下加密。各图根点的高程可用五等(工程)水准或三角高程测定。§1控制测量的概念三、图根控制网§1控制测量的概念§2
导线测量的概念1.导线、导线测量
导线就是将一系列点(导线点),用直线(导线边)连接形成的折线。导线测量适用于城市建筑区,隐蔽区,带状地区控制测量。
导线测量的主要工作,就是测定各导线边的边长和各转折角的角度,然后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2导线测量的概念1.导线、导线测量导线就是将一系
2.导线的布设形式①附合导线②闭合导线③支导线④导线网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导线网
3.导线的等级(p73,表6-3)
2.导线的布设形式选点:导线点应选在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测绘和放样;相邻两导线点间要互相通视,便于测量水平角;导线应沿着平坦、土质坚守的地面设置;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导线点应该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
为了日后寻找,可绘制草图,即导线点标记图(p74,图6-5)§3
导线测量的外业选点:§3导线测量的外业测角:在符合导线中,测量导线的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量内角;导线与高级点连接时,需测出各连接角;无高级点时,需测出起始边的方位角。量距:用钢尺测量距离;导线量距技术要求见p75表6-4;当有障碍物时,采用间接方法测定(采用等边三角形),p75图6-6测角:连测:导线与国家三角点进行连测。连接测量法:符合导线连接测量;p76,图6-7闭合导线连接测量;p76,图6-7辅助导线法:当国家三角点离导线位置较远时,且测量手段较为方便的情况下,可布设辅助导线与三角点连接。P76,图6-8交会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连测:一、前方交会法
P
b2
A
a1
C
b1
a2
B
为了防止错误,提高精度,前方交会一般应在三个已知控制点上观测。
前方交会如图:
图中,M、N为已知控制点,P为待定点。P点的坐标:MNPab
若通过两个三角形分别计算P点坐标,两组坐标差在允许范围内,可取其平均值作为P点坐标。§4
交会法测定点位一、前方交会法
二、后方交会法
观测P到A、B、C各方向间的水平夹角,根据已知三角点的坐标,算出P点的坐标。当P、A、B、C处于共圆(危险圆)时,无法确定P点坐标。P77,图6-10ABCPaβ二、后方交会法ABCPaβ
三、距离交会法
在已知点A、B分别测定到P点的距离,按下述求P点坐标:
1.根据A、B点坐标,反算边长DAB2.将DAB
和测得之DAP、DBP代入余弦公式,求a、b3.按余切公式计算P点坐标(同前方交会)
为了检核与防止粗差,可采用三边或四边进行交会。ABPab三、距离交会法在§5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注意事项:检查外业及起算数据绘略图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的要求:四等以下的小三角及导线,角:秒,边长及坐标:mm图根三角锁及导线,角:秒,边长及坐标:cm§5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注意事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准备工作:填写起算数据和观测数据;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推算坐标方位角;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1、闭合导线坐标计算:1)准备工作:填表:将起算数据和观测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12=1A-连
y1A
1A=arctan——
x1A22连A313121441、闭合导线坐标计算:1)准备工作:12=1A-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1234121074830730020893350893630105.2280.18129.3478.1612530001253000500.00500.00500.00500.0012点号观测角(左角)°'"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距离D(m)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点号x(m)y(m)x(m)y(m)x(m)y
(m)总和3595910+503600000392.90+0.09-0.070.000.00+13+12+12+131074843730032893402893643
53184330619152155317
-61.10+85.66-61.12+47.88+76.58-63.34+85.68+64.32-104.19-45.81438.88486.76563.34585.68650.00545.81341辅助计算2331412124fD=
fx2+
fy2=0.11mk容=1/2000K=0.11/392.90=1/3500fy=y测
=-0.07fx=x测
=+0.09f容=±60"n=±120"理
=360°00'00"测
=359°59'10"-2+2+2+1+2-2-3-2--45.82-63.32-104.21+76.61+64.30+47.90f=-50"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11107483010f容=±60"n=±60"4=±120"f=测
-理
=测
-(n-2)×180º=-50"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理
=(n-2)×180ºi改
=理=360ºi改
=i测
+vivi
=-f
-f
vi=——
n(凑整)(检核)f容=±60"n=±60"4=±120"f3)推算坐标方位角前=后+左-180º前=后-右+180º如:前>360º,则前-360º
前<0º
,则前+360º1223344112检核3)推算坐标方位角前=后+左-180º检核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1)坐标增量的计算:
x12=Dcos12
y12=Dsin12x1yx1x2y1Dx122y2y12
x2=x1+x12
y2=y1+y1212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1)坐标增量的计算:1'
fD
fD=fx2+fy2=0.11mx理
=0y理
=0fx=x测
-x理
=x测=+0.09mfy=y测
-y理
=y测=-0.07m导线全长闭合差:Y2134X
fx
fD11
K=——=———=——DD/fD35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fy(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fDfD=fx2+fy2=0.11mvx
=-fxvy
=-fy
xi改
=xi测
+vxi
yi改
=yi测
+vyixi改=
xi理
=0yi改=
yi理=0
fxvxi=-——DiD(检核)(凑整)
fy
vyi=-——DiDvx=-fxxi改=xi测+v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x前=x后+x改
y前=y后+y改12341检核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x前=x后+x改2、附合导线坐标计算:CDCABBACD1234A12342、附合导线坐标计算:DCABBACD1234A1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A1=BA+A-180º12=A1+1-180º=BA+A+1-2×180º23=12+2-180º=BA+A+1+2-3×180º.....................................'CD=4C+C-180º=BA+A+1+...+C
-6×180º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A1=BA+A-180º'终=始+左-n×180º'终=始-右+n×180ºf='终-终'终:测量值终:理论值调整:左角vi
=-f/n(符号相反)右角vi
=f/n(符号相同)'终=始+左-n×180º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x理
=x终-x始y理
=y终-y始fx=x测
–x理
fy=y测
–y理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x理=x终-x始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点号观测角(左角)°'"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距离D(m)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点号x(m)y(m)x(m)y(m)x(m)y
(m)BA1234CD
99010016745361231124189203617959181292724225.85139.03172.57100.07102.482375930464524507.69215.63166.74757.27A1234C88845188884554740.00-341.10+541.78-340.95+541.64辅助计算f容=±60"6=±147"CD=46°45'24"CD=BA+测
–n·180
=46°44'48"f=-36"-+6+6+6+6+6+6
9901061674542123113018920421795924129273015700361444618875748971830971754
-207.91+88.21+90.26-12.73+172.46+6.13+80.20-113.57-13.02+101.65fD=
fx2+fy2=0.20mk容=1/2000K=0.20/740.00=1/3700fy=y测
–(yC-yA)=+0.14fx=x测
–(xC-xA)=-0.15+5+3+3+2+2-4-3-3-2-2-207.86-113.54+6.16-12.71-13.00
+88.17+80.17+172.43+99.24+101.63299.83186.29192.45179.74303.80383.97556.40655.64北北BA1234CDC14A2BACD3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点观测角改正角坐
三角网即是将地面上所有控制点,相互连接成三角形。此时控制点亦称三角点。
1.三角测量的原理三角测量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已知点(或一个已知点,加一个已知边长和一个已知方位角),如图:
三角测量测定各三角形的内角,然后根据已知边长用正弦定理推算出各边边长,根据已知方位角推算出各边方位角,最后按导线推算坐标的方式推算出各三角点的平面坐标。
B
a2
b2
an
bn
c1
c2
cn
a1
b1
A§6
三角测量B§6三角
2.三角网的网形单三角锁,大地四边形,中点多边形,全面网(b)中2.三角网的网形(b)中
3.边角网由于光电测距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全站仪的应用,三角网的很多边由推算而来变为高精度的直接测定。这些既测角又测边的网称为边角网。
3.边角网§7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主要采用等级水准测量,而山区控制点的高程,多在水联点的控制下,用三角高程测定。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原理在第二章已经介绍过,这里简要介绍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水准测量。
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规范规定:四等水准测量使用DS3型水准仪,木质区格式水准尺,一对水准尺黑红面零点差分别为4.687m和4.787m,测量中使用尺垫。三等水准测量使用DS3型或DS1型水准仪,匹配木质区格式水准尺与铟钢带尺,铟钢带尺尺常数为3.0155m,测量中使用尺垫。
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中丝法;读数——后后前前(黑红黑红)三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中丝法或光学测微法;读数——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3.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记录和计算详见P95说明,表6-12§7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主要采用等级水准测量
等水准观测记录测站编号后尺下丝前尺下丝方向及尺号标尺读数基+K减辅(一减二)备考上丝上丝基本分划(一次)辅助分划(二次)后距前距视距差d∑d
奇
(1)
(5)后
(3)
(8)
(14)
(2)
(6)前
(4)
(7)(13)
(9)
(10)后-前
(15)
(16)
(17)
(11)
(12)h
1
后
前
后-前
h
2406
1986
21983
16006
1809
1391
52138
46163
420
418
+2
+2
-2
0
+05977
+05975
+2
+05976
(18)等水准观测记录测站编号后尺下丝前尺下丝方向标尺读数基+
二、三角高程测量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见图)
1.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见图)
HB=HA+hAB式中K——大气折光系数,取0.09~0.14
为减弱球气差对高差的影响,可采用对向观测。ABaDhABiv(z)D´h´HB=HA+hAB式中D′——光电测距测得之斜距二、三角高程测量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43m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43m谢谢!谢谢!邹维宝长安大学地测学院2013工程测量
(非测绘专业适用)邹维宝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理论基础
§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2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3衡量精度的标准§4误差传播定律第五章测量误差理论基础§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1
误差的来源和分类一、测量误差的来源1.仪器误差的影响2.外界环境的影响3.人为的影响上述三项统称为观测条件,条件相同为等精度观测。§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一、测量误差的来源1.仪器误差的影响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1.系统误差在一定条件下,误差的符号表现出一致性,数值大小基本相同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则称其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一定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予以减弱或消除。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观测,误差的符号和大小都表现出偶然性,从单个误差去看,没有什么规律,则称其为偶然误差。3.粗差和错误
如看错、读错、记错、算错等错误,照准不精确等。
在测量工作中,粗差和错误必须通过检核,予以剔除。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同时存在的。对于系统误差,通过找到其规律性,采用一定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减弱其影响。当误差的主要组成为偶然误差时,则可以根据其统计规律进行处理——测量上称为“平差”。二、测量误差的分类§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2
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
对大量偶然误差进行统计表明,偶然误差存在着统计意义上的规律。参见P59例及表5-1,图5-1:当误差⊿的间隔d⊿→0时,则直方图形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分布曲线。可以概括出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4.当n→∞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零,即
(抵偿性)。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有界性);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小误差的密集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2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对大量偶然误差进行统计表明§3
衡量精度的标准
所谓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集中与离散程度。如误差分布集中,则观测精度高;若误差分布离散,则观测精度就低。实际工作中用误差的数字特征值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
一、中误差(均方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未知量进行观测,观测值为
l1,l2,…,ln
其真误差为⊿1,⊿2,…,⊿n
则观测值的方差
观测值的中误差(均方差)
实际工作中,观测次数有限,故,取中误差的估值§3衡量精度的标准所谓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集中与
应用时应注意:
1.⊿i可以是对一个量n
次同精度观测、亦可以是对n个量各进行一次同精度观测的误差;
2.中误差m是衡量一组(n个)观测的精度标准;
3.n
较大时,m
较可靠;n
有限时,m
仅做参考;4.m
前要冠以±号,并有计量单位。实例:见教材p62,表5-2§3衡量精度的标准应用时应注意:§3衡量精度的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真值往往不知道,则真误差⊿也无从得到。此时可依最小二乘法求得观测值的最或然值x,以最或然误差v求得中误差。
因测量误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又,n次观测可以看成是有限次的抽样,样本的真值未知,上式是对有限个观测值的一个约束条件。故,最或然改正数应服从自由度为n-1的t分布,其中误差的估值为:
例见教材P64。§3衡量精度的标准
最或然误差:vi=li-x
令:则有:在实际工作中,真值往往不知道,则真误差⊿也无从得到。
二、极限误差与容许误差偶然误差与均方差(中误差)的关系如下:
P{︱⊿∣<m}=0.683P{︱⊿∣<2m}=0.954P{︱⊿∣<3m
}=0.997§3衡量精度的标准
在为数不多的观测中,三倍于中误差的误差,出现的概率非常小(小概率事件亦称不可能事件),因而将其作为极限误差。制定规范时,通常以二倍中误差作为界限,称为容许误差,即︱⊿容∣≤2m。大于它的测量成果,称为超限,废去不用。二、极限误差与容许误差§3衡量精度的标准
三、相对误差
§3衡量精度的标准
误差有时与观测量大小有关,此时以中误差与观测量之比来表示误差的大小,称为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无名数,分子化为1。三、相对误差§3衡量精度的标准误§4
误差传播定律
一、和差函数的中误差设:Z=X±Y
二、倍数函数中误差
设:Z=KX
X,Y为独立观测值,中误差分别为mx,my,则:
mz2=mx2+my2
X的中误差为mx,K为常数,则:
mz=Kmx§4误差传播定律一、和差函数的中误差
四、一般函数的中误差
设:Z=F(x1
x2…xn)
§4误差传播定律三、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设:x1,x2,…,xn为等精度观测,中误差为mx,则:
xi为独立观测值,中误差为mxi,则:四、一般函数的中误差§4误差传播定律三、算术平均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结题的步骤:正确写出观测值的函数式;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将全微分式中的微分符号用中误差符号代替,各项平方,等式右边用加号相连,将全微分式转换为中误差关系式。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结题的步骤:
在1:10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两点间距为d=237.5mm,已知丈量中误差为md=±0.2mm,两点间地面平距D的中误差为多少?(倍函数中误差)
解:因:b=lA‒lB
有:mb2=mA2+mB2
所以:
mβ=2.8″
解:因:所以:
解:D=Kd=1000d
mD=1000md=±0.2m
经纬仪测回法测水平角,若一测回方向值中误差mA=mB=2″,请计算一测回测角中误差mb。(和差函数中误差)
经纬仪测回法测水平角,若一测回mb=
2.8″
,设观测了2测回,请计算该角度2测回平均值的中误差。(算数平均值中误差)
在1:10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两点间距为d=2第六章控制测量概念
§1控制测量的概念§2导线网和三角网的概念§3交会法测定点位§4高程控制测量
第六章控制测量概念§1控制测量的概念§1
控制测量的概念
控制测量的任务:
控制测量的作用:
在一定范围的地面上,通过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精确测定控制点的位置——X、Y、H1.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
2.具有控制全局的作用
3.限制测量误差的传递和积累§1控制测量的概念控制测量的任务:
一、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的方案建立的控制网。它规格统一,测量精密,按最小二乘法对测量误差进行了严密处理。国家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均分为一,二,三,四等。
平面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
一等沿经纬线布成锁状,单锁200km左右(P70,图6-1),在纵横锁段相交处布设天文点;二等网是在一等锁内布设的全面网(P70,图6-2);在二等网的基础上加密三,四等网。在布设三角网困难地区,布设相同等级导线。
高程控制网主要是精密水准网。一等水准在全国范围内纵横布设成网环状,环线周长在1000~2000km之间;在一等水准环内布设二等水准网,其环线周长在500~750km之间;三等可布设成附合路线,尽可能互相交叉,形成闭合环。附合路线长度不超过200km,环线周长不超过300km;四等可布设成附合路线,长度不超过80km。一、国家控制网一等沿经纬线布成锁状
二、工程控制网
为各种工程服务,平面控制一般可分为工测控制网和专用控制网。
平面控制:
高程控制:
①工测控制网:②专用控制网:
其等级分为二、三、四等,一级小三角,二级小三角,以及三、四等导线和一、二、三级光电测距导线。与国家网相比,有分级较多,同等级边长短、密度大、各级网均可作为首级网的特点。
为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观测等布设的控制网。布设方案与精度随工程要求各异。
高程控制主要采用水准测量:分为二、三、四、五等水准,其中五等水准原称为工程水准或等外水准。在山区等无法进行水准测量的地区,也可以在一定数量水联点(水准联测点)控制下,布设三角高程路线或三角高程网。二、工程控制网①工测控制网:
三、图根控制网
直接为测图建立的控制网。特点是其密度和精度要满足该比例尺测图要求。一般是在国家(或工测)四等网或一、二级小三角网下加密。各图根点的高程可用五等(工程)水准或三角高程测定。§1控制测量的概念三、图根控制网§1控制测量的概念§2
导线测量的概念1.导线、导线测量
导线就是将一系列点(导线点),用直线(导线边)连接形成的折线。导线测量适用于城市建筑区,隐蔽区,带状地区控制测量。
导线测量的主要工作,就是测定各导线边的边长和各转折角的角度,然后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2导线测量的概念1.导线、导线测量导线就是将一系
2.导线的布设形式①附合导线②闭合导线③支导线④导线网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导线网
3.导线的等级(p73,表6-3)
2.导线的布设形式选点:导线点应选在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测绘和放样;相邻两导线点间要互相通视,便于测量水平角;导线应沿着平坦、土质坚守的地面设置;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导线点应该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
为了日后寻找,可绘制草图,即导线点标记图(p74,图6-5)§3
导线测量的外业选点:§3导线测量的外业测角:在符合导线中,测量导线的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量内角;导线与高级点连接时,需测出各连接角;无高级点时,需测出起始边的方位角。量距:用钢尺测量距离;导线量距技术要求见p75表6-4;当有障碍物时,采用间接方法测定(采用等边三角形),p75图6-6测角:连测:导线与国家三角点进行连测。连接测量法:符合导线连接测量;p76,图6-7闭合导线连接测量;p76,图6-7辅助导线法:当国家三角点离导线位置较远时,且测量手段较为方便的情况下,可布设辅助导线与三角点连接。P76,图6-8交会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连测:一、前方交会法
P
b2
A
a1
C
b1
a2
B
为了防止错误,提高精度,前方交会一般应在三个已知控制点上观测。
前方交会如图:
图中,M、N为已知控制点,P为待定点。P点的坐标:MNPab
若通过两个三角形分别计算P点坐标,两组坐标差在允许范围内,可取其平均值作为P点坐标。§4
交会法测定点位一、前方交会法
二、后方交会法
观测P到A、B、C各方向间的水平夹角,根据已知三角点的坐标,算出P点的坐标。当P、A、B、C处于共圆(危险圆)时,无法确定P点坐标。P77,图6-10ABCPaβ二、后方交会法ABCPaβ
三、距离交会法
在已知点A、B分别测定到P点的距离,按下述求P点坐标:
1.根据A、B点坐标,反算边长DAB2.将DAB
和测得之DAP、DBP代入余弦公式,求a、b3.按余切公式计算P点坐标(同前方交会)
为了检核与防止粗差,可采用三边或四边进行交会。ABPab三、距离交会法在§5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注意事项:检查外业及起算数据绘略图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的要求:四等以下的小三角及导线,角:秒,边长及坐标:mm图根三角锁及导线,角:秒,边长及坐标:cm§5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注意事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准备工作:填写起算数据和观测数据;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推算坐标方位角;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1、闭合导线坐标计算:1)准备工作:填表:将起算数据和观测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12=1A-连
y1A
1A=arctan——
x1A22连A313121441、闭合导线坐标计算:1)准备工作:12=1A-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1234121074830730020893350893630105.2280.18129.3478.1612530001253000500.00500.00500.00500.0012点号观测角(左角)°'"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距离D(m)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点号x(m)y(m)x(m)y(m)x(m)y
(m)总和3595910+503600000392.90+0.09-0.070.000.00+13+12+12+131074843730032893402893643
53184330619152155317
-61.10+85.66-61.12+47.88+76.58-63.34+85.68+64.32-104.19-45.81438.88486.76563.34585.68650.00545.81341辅助计算2331412124fD=
fx2+
fy2=0.11mk容=1/2000K=0.11/392.90=1/3500fy=y测
=-0.07fx=x测
=+0.09f容=±60"n=±120"理
=360°00'00"测
=359°59'10"-2+2+2+1+2-2-3-2--45.82-63.32-104.21+76.61+64.30+47.90f=-50"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11107483010f容=±60"n=±60"4=±120"f=测
-理
=测
-(n-2)×180º=-50"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理
=(n-2)×180ºi改
=理=360ºi改
=i测
+vivi
=-f
-f
vi=——
n(凑整)(检核)f容=±60"n=±60"4=±120"f3)推算坐标方位角前=后+左-180º前=后-右+180º如:前>360º,则前-360º
前<0º
,则前+360º1223344112检核3)推算坐标方位角前=后+左-180º检核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1)坐标增量的计算:
x12=Dcos12
y12=Dsin12x1yx1x2y1Dx122y2y12
x2=x1+x12
y2=y1+y1212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1)坐标增量的计算:1'
fD
fD=fx2+fy2=0.11mx理
=0y理
=0fx=x测
-x理
=x测=+0.09mfy=y测
-y理
=y测=-0.07m导线全长闭合差:Y2134X
fx
fD11
K=——=———=——DD/fD35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fy(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fDfD=fx2+fy2=0.11mvx
=-fxvy
=-fy
xi改
=xi测
+vxi
yi改
=yi测
+vyixi改=
xi理
=0yi改=
yi理=0
fxvxi=-——DiD(检核)(凑整)
fy
vyi=-——DiDvx=-fxxi改=xi测+v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x前=x后+x改
y前=y后+y改12341检核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x前=x后+x改2、附合导线坐标计算:CDCABBACD1234A12342、附合导线坐标计算:DCABBACD1234A1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A1=BA+A-180º12=A1+1-180º=BA+A+1-2×180º23=12+2-180º=BA+A+1+2-3×180º.....................................'CD=4C+C-180º=BA+A+1+...+C
-6×180º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A1=BA+A-180º'终=始+左-n×180º'终=始-右+n×180ºf='终-终'终:测量值终:理论值调整:左角vi
=-f/n(符号相反)右角vi
=f/n(符号相同)'终=始+左-n×180º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x理
=x终-x始y理
=y终-y始fx=x测
–x理
fy=y测
–y理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x理=x终-x始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点号观测角(左角)°'"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距离D(m)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点号x(m)y(m)x(m)y(m)x(m)y
(m)BA1234CD
99010016745361231124189203617959181292724225.85139.03172.57100.07102.482375930464524507.69215.63166.74757.27A1234C88845188884554740.00-341.10+541.78-340.95+541.64辅助计算f容=±60"6=±147"CD=46°45'24"CD=BA+测
–n·180
=46°44'48"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劳动技术 第29课 衣物改造与时尚设计【课件】
- 建筑公司职工租房合同模板
- 婚宴订金合同范例
- 地方企业借贷合同模板
- 单位蔬菜订购合同范例
- 山地种树出租合同范例
- 延庆冷藏配送合同范例
- 恋爱出轨合同模板
- 宁河仓储配送合同范例
- 医疗诊断:技术变革视角
- 2024抖音短视频代运营合同合作协议书(律师修订版)
- 2024-2030年船用发动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RFID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方案
- 农村自建房接受赠与协议书范文
- 2023年温州瑞安农商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手术室护理病历临床病案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萍乡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房屋与市政工程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标准
- 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 2024新外研版七年级上册课本重点知识点及范文归纳
- 部编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共16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