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临病理生理优质精选课件_第1页
艾临病理生理优质精选课件_第2页
艾临病理生理优质精选课件_第3页
艾临病理生理优质精选课件_第4页
艾临病理生理优质精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临病理生理艾临病理生理12011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11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

2011年艾滋病相关死亡例数

170万

每分钟有5人新感染每分钟有3人死于艾滋病

3400万

250万2011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11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2新感染人数(万)

250

270

260

270

250

430

艾滋病死亡人数(万)

170

180

180

200

210

290

2011、2010、2009、2008、2007年、2006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比较

感染者人数(万)

3400

34003330

33403320

3950

2007年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新感染人数(万)2502703自2001年以来,在非洲一些高感染率国家,其感染率降幅最为明显,比如马拉维、博茨瓦纳的降幅都在70%以上过去六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艾滋病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一过去两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数增加了59%南非接受治疗者的规模在过去两年中也增加了75%,新感染艾滋病毒者则减少了5万人报告显示:自2001年以来,在非洲一些高感染率国家,其感染率降幅最为明4去年全球共有33万儿童感染艾滋病,比2010年减少4万

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儿童感染者人数两年内下降了24%

儿童感染去年全球共有33万儿童感染艾滋病,比2010年减少4万

在5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2011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感染者和病人(万)78

37.031.925.221.413.2病人(万)15.413.010.27.35.63.0死亡(万)2.8

6.84.93.01.80.7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20116经异性传播占46.5%经同性传播占17.4%经注射吸毒传播占28.4%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6.6%母婴传播占1.1%在78万感染者和患者中经异性传播占46.5%在78万感染者和患者中7在中国61个城市对同性恋群体进行了调查,发现平均有4.8%的同性恋者患有艾滋病其中最高的一个城市高达18%

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在中国61个城市对同性恋群体进行了调查,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8艾滋病的重大事件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有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会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19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日内瓦成立

2000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打破常规,首次举办了一个关于健康问题的会议——艾滋病特别会议,并将艾滋病确认为对全球安全的一个威胁

艾滋病的重大事件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有19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目标到2015年消除儿童中的新增艾滋病例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毒及艾滋病的蔓延向所有需要者提供必要的治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目标到2015年10第一节概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AIDS)

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

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第一节概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11艾滋病的早期报告

首例HIV感染者:1959年刚果金沙萨男性1981年:美国60年代起,挪威等西方工业国出现免疫抑制并伴有机会性感染零星病例首例AIDS患者:1959年英国曼彻斯特男性艾滋病的早期报告首例HIV感染者:1959年刚果金沙萨12艾滋病病毒的分离与命名

第二节艾滋病的病因学艾滋病病毒的分离与命名第二节艾滋病的病因学131980年白血病患者血液淋巴细胞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Ⅱ型

(HTLV-Ⅰ、HTLV-Ⅱ)

1981年淋巴腺病患者淋巴结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

1984年艾滋病患者体内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艾滋病相关逆转录病毒(ARV)1985年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Ⅳ型

(HTLV-Ⅳ)

1980年白血病患者血液淋巴细胞1981年14淋巴腺病相关病毒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IV-1艾滋病相关逆转录病毒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Ⅳ型HIV-2

1986年WHO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

淋巴腺病相关病毒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Ⅳ型15HIV的分类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灵长类慢病毒组

HIV-1、

HIV-2、

SIV(猿猴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分类逆转录病毒科16LTR长末端重复序列调节病毒基因表达向所有需要者提供必要的治疗成人为3-5年,最长者14年死亡(万)2.IL-2、IL-12应性增生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Ⅱ型糖类2%-4%第八节艾滋病的诊断抗HIV抗体阳性HIV感染使骨髓、胸腺微环境改变第六节艾滋病的临床表现4、慢性腹泻每天多于4-5次,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噬红细胞现象每分钟有5人新感染25%-50%乙醇的病理依据。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噬红细胞现象HIV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925.HIV的组成

化学组成

蛋白质60%-70%

脂质30%-40%

糖类2%-4%

RNA

1%-2%LTR长末端重复序列17艾临病理生理优质精选课件18HIV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envHIV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env19HIV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基因名称编码产物功能LTR长末端重复序列调节病毒基因表达

gag组抗原基因p17.p24构成衣壳蛋白.核心蛋白

pol多聚酶基因p66.p15.p12构成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

env包膜基因gp120.gp41构成包膜糖蛋白与CD4结合

结构基因调节基因tat反式激活因子基因p14反式激活因子激活HIV基因表达

rev病毒蛋白表达调节基因p19调节病毒蛋白表达,促进病毒结构蛋白和酶的合成附属基因vif病毒感染因子基因p23促进病毒颗粒成熟增强感染性vpr病毒蛋白R基因p15促进整合;抑制细胞分裂vpx(HIV-2)病毒蛋白x基因p12-16病毒蛋白x促进整合vpu(HIV-1)病毒蛋白U基因

p16促进病毒释放和包膜糖蛋白加工nef负调节基因p27负调节因子抑制病毒复制HIV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基因20HIV的抵抗力

56ºC

25%-50%乙醇

50%乙醚

0.3%过氧化氢

0.5%来苏儿

0.2%次氯酸钠HIV对r射线和紫外线不敏感.不耐酸耐碱5min30min灭活HIVHIV的抵抗力56ºCHIV对r21第三节艾滋病的发病学

第三节艾滋病的发病学22一.

HIV感染靶细胞二.HIV的体内扩散方式三.免疫功能缺陷一.HIV感染靶细胞23一、HIV感染靶细胞3.整合

2.HIV在靶细胞内逆转录

4.基因表达、装配、释放1.HIV进入靶细胞

一、HIV感染靶细胞3.整合2.HIV在靶细胞内逆转录24MHCⅡMHCⅡ251.HIV进入靶细胞

HIV颗粒宿主细胞1.HIV进入靶细胞HIV颗粒宿主细胞268%的同性恋者患有艾滋病p24抗原阳性是早期感染的判断指标2、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35.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自体CD4+T细胞再输回病人体内2、CD4+T/CD8+T比值大于1CD4+T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的机制(四)自然杀伤细胞(NK)异常2.HIV在靶细胞内逆转录01.南非接受治疗者的规模在过去两年中也增加了75%,新感染艾滋病毒者则减少了5万人胸腺小体有钙化或囊性变170万六、泌尿系统的临床表现1、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升高1、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27.p24构成衣壳蛋白.2.HIV在靶细胞内逆转录

病毒逆转录酶病毒DNA病毒整合酶宿主基因病毒RNA病毒RNA病毒蛋白3.整合

4.基因表达、装配、释放8%的同性恋者患有艾滋病2.HIV在靶细胞内逆转录病毒逆27二.HIV的体内扩散方式

1、HIV直接感染靶细胞2、细胞与细胞间传播感染细胞-正常细胞融合传播感染细胞-正常细胞粘附传播

二.HIV的体内扩散方式1、HIV直接感染靶细胞2、细胞与28三.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三.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9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消耗

HIV感染的突出特征(一)T淋巴细胞异常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消耗(一)T淋巴细胞异常30CD4+

T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的机制1、直接作用病毒出芽细胞膜的通透性

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融合多核巨细胞寿命大量病毒RNA、DNA及病毒蛋白

干扰宿主细胞正常代谢

CD4+T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的机制1、直接作用病毒出芽312.间接作用(1)

自身免疫

HIV的gp120和MHC-Ⅱ在构型上相似抗gp120抗体ADCC机制(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杀伤感染细胞、正常细胞2.间接作用(1)自身免疫HIV的gp120和MHC-32(2)HIV介导CD4+T淋巴细胞凋亡

(3)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发育障碍

HIV

感染使骨髓、胸腺微环境改变凋亡效应因子CD95、CD95L↑抗凋亡因子Bcl-2、IL-2↓促进了细胞凋亡(2)HIV介导CD4+T淋巴细胞凋亡(3)淋巴细胞的产33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1.Th1/Th2分泌细胞因子失衡

Th1细胞分泌IL-2、IFN-γ↓→杀伤HIV↓

Th2细胞分泌IL-4、IL-6、IL-10↑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1.Th1/Th2分泌细胞因子失衡342.IL-2受体表达下降

3.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受抑制5

.T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减弱

4.记忆细胞数目减少与功能失调,对记忆抗原反应下降2.IL-2受体表达下降3.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受35CD8T细胞异常

早期CD8T细胞数目增多恢复正常

减少细胞毒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CD8T细胞异常早期CD8T细胞36pol多聚酶基因p66.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噬红细胞现象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正常1986年WHO3、用过进口Ⅷ因子等血液制品;5、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下降;19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日内瓦成立vpx(HIV-2)病毒蛋白x基因p12-16病毒蛋白x促进整合4、CD4+T/CD8+T比值小于1;LTR长末端重复序列调节病毒基因表达4.基因表达、装配、释放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正常rev病毒蛋白表达调节基因p19调节病毒蛋白表达,促vpr病毒蛋白R基因p15促进整合;抑制细胞分裂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噬红细胞现象消除儿童中的新增艾滋病例过去六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艾滋病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一HIV感染的突出特征vpu(HIV-1)病毒蛋白U基因p16促进病毒释放和包膜糖蛋白加工(二)B细胞异常HIVgp120、gp41

B细胞多克隆激活IgG、IgA、IgD免疫复合物形成自身抗体缺少T细胞的辅助B细胞自身功能的紊乱不能产生有效抗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缺陷pol多聚酶基因37(三)单核-巨噬细胞异常1.抗原呈递功能下降3、细胞因子生成障碍2.趋化因子应答减弱(三)单核-巨噬细胞异常1.抗原呈递功能下降3、细胞因子生成38(四)自然杀伤细胞(NK)异常

HIV感染

IL-2、IL-12NK细胞杀伤活性(四)自然杀伤细胞(NK)异常39(五)树突状细胞异常

(DendriticCell,DC)

HIV感染

DC数目↓功能↓刺激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抗原呈递能力↓增加B细胞抗体的生成能力↓(五)树突状细胞异常

(DendriticCell,DC)40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

1.淋巴节病变:淋巴结肿大病理早期:淋巴滤泡、副皮质区、髓窦细胞反应性增生晚期:弥漫性淋巴细胞减少、生发中心消失、小血管不规则增生、浆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噬红细胞现象

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1.淋巴节病变:淋巴结肿大病412.脾脏病变

脾脏肿大

病理:突起性滤泡和粟粒状肉芽肿镜下:淋巴细胞严重缺失,仅有少量白髓或无白髓,生发中心不能分辨2.脾脏病变脾脏肿大病理:突起性滤泡和粟粒状肉芽肿镜下423.胸腺病变

胸腺萎缩或炎性病变胸腺皮质内淋巴细胞极度减少上皮网状细胞消失胸腺小体有钙化或囊性变3.胸腺病变胸腺萎缩或炎性病变434.骨髓病变

粒细胞或巨核细胞增生淋巴细胞聚集肉芽肿性组织细胞增多4.骨髓病变粒细胞或巨核细胞增生44艾滋病的发病学HIV感染靶细胞(病毒逆转录酶.蛋白酶)HIV的体内扩散免疫功能缺陷免疫细胞异常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

淋巴结脾脏胸腺骨髓树突状细胞艾滋病的发病学HIV感染靶细胞(病毒逆转录酶.蛋白酶)HIV45思考题: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为什么减少?思考题:46第八节艾滋病的诊断肉芽肿性组织细胞增多胸腺皮质内淋巴细胞极度减少5、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过去六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艾滋病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一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试阴性(五)树突状细胞异常

(DendriticCell,DC)(正常500-1300/µl)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缺陷经注射吸毒传播占28.(四)自然杀伤细胞(NK)异常4、CD4+T/CD8+T比值小于1;抗gp120抗体ADCC机制(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HIV感染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Ⅱ型8、输入过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5、有过梅毒、淋病、非淋病性尿道炎等病史;Th1细胞分泌IL-2、IFN-γ↓→杀伤HIV↓CD4+T细胞<200/µl第四节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第八节艾滋病的诊断第四节艾滋病的流行病学47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一、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一、传染源48二、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4.其他二、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4.其他49三、人群易感性高危人群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可感染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吸毒者、HIV感染者所生婴儿血友病患者三、人群易感性高危人群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可感染同性恋者、性乱50第五节艾滋病的临床分期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AIDS期第五节艾滋病的临床分期急性HIV感染期51一、急性HIV感染期早期无明显症状p24抗原阳性是早期感染的判断指标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正常

CD4+T/CD8+T比值正常

持续1-3个月

一、急性HIV感染期早期无明显症状p24抗原阳性是早期感染52二、无症状感染期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血清抗HIV抗体阳性CD4+T细胞计数有轻度降低儿童12个月成人为3-5年,最长者14年二、无症状感染期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儿童12个月53三、艾滋病前期发热、盗汗、乏力、肌肉疼痛、体重减轻和腹泻、全身2处以上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各种皮肤黏膜的炎症。持续数月-数年三、艾滋病前期发热、盗汗、乏力、肌肉疼痛、体重减轻和腹泻、全54四、AIDS期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CD4+T细胞<200/µl三大特征:3、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和淋巴瘤2、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

指对正常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使人体发病。例如卡氏肺囊虫肺炎

四、AIDS期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55第六节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一、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

二、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

三、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第六节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一、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二、神经系567、抗-HIV抗体阳性妇女所生子女;干扰宿主细胞正常代谢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CD4+T细胞<200/µlLTR长末端重复序列调节病毒基因表达第九节艾滋病的预防抗gp120抗体ADCC机制(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2、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八、血液系统的临床表现过去两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数增加了59%在中国61个城市对同性恋群体进行了调查,淋巴瘤等新感染人数(万)250270260270250430pol多聚酶基因p66.感染细胞-正常细胞粘附传播5、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万)7837.早期CD8T细胞数目增多感染细胞-正常细胞融合传播四、恶性肿瘤(一)卡波济肉瘤(Kaposi肉瘤)

一种多灶性自发性血管肉瘤

(二)淋巴瘤7、抗-HIV抗体阳性妇女所生子女;四、恶性肿瘤(一)卡波济57五、皮肤黏膜的临床表现

乳头瘤病毒感染——“白毛舌”六、泌尿系统的临床表现

七、心血管系统的临床表现八、血液系统的临床表现

九、其他

五、皮肤黏膜的临床表现乳头瘤病毒感染——“白毛舌”六、58第七节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

(正常500-1300/µl)CD4+T/CD8+T<1

(正常值为1.5-2)

第七节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59二、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升高免疫复合物升高抗核抗体可阳性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减弱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试阴性辅助T细胞产生白介素-2和γ-干扰素减少二、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升高60三、特异性检查(一)抗-HIV抗体测定(二)HIV抗原测定(三)病毒RNA的检测(四)病毒逆转录酶的检测三、特异性检查(一)抗-HIV抗体测定(二)HIV抗原测定(61第八节艾滋病的诊断我国现行HIV感染与艾滋病诊断:3个时期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第八节艾滋病的诊断我国现行HIV感染与艾滋病诊断:急性H62一、急性感染期(一)流行病学史1、有多个性伴侣史,或性伴侣抗-HIV抗体阳性;2、有静脉吸毒史;3、用过进口Ⅷ因子等血液制品;4、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5、有过梅毒、淋病、非淋病性尿道炎等病史;6、有出国史;7、抗-HIV抗体阳性妇女所生子女;8、输入过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一、急性感染期(一)流行病学史1、有多个性伴侣史,或性伴侣抗63(二)临床表现1、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2、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3、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4、肝脾肿大(二)临床表现1、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64(三)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总数下降,随后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2、CD4+T/CD8+T比值大于13、抗-HIV抗体阳转(经2-3个月)4、血清p24抗原阳性(少数病人)(三)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总数下降,65二、无症状HIV感染期(一)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二)临床表现常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三)实验室检查抗HIV抗体阳性二、无症状HIV感染期(一)流行病学史(二)临床表现(三)实66三、艾滋病期(一)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三、艾滋病期(一)流行病学史67(二)临床表现1、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2、持续不规则低热多于1个月3、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直径>

1cm)4、慢性腹泻每天多于4-5次,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

10%5、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病、隐球菌脑膜炎,快速进展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黏膜卡波济肉瘤、淋巴瘤等6、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二)临床表现1、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68(三)实验室检查1、抗-HIV抗体阳性经确诊试验证实者;2、p24抗原阳性;3、CD4+T淋巴细胞总数小于200/μl或200-500/μl;4、CD4+T/CD8+T比值小于1;5、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下降;6、β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7、可找到上述各种合并感染的病原学或肿瘤的病理依据。(三)实验室检查1、抗-HIV抗体阳性经确诊试验证实者;69第九节艾滋病的预防一、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二、控制传染源三、切断传播途径(一)切断性传播(二)切断血液传播

(三)切断母婴传播四、保护易感人群

五、疫苗:仍未成功第九节艾滋病的预防一、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二、控制传70第十节艾滋病的治疗一、抗病毒治疗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AZT、3TC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NVP、EFVHIV蛋白酶抑制剂(PI):RTV、IDV“鸡尾酒疗法”:AZT/3TC/IDV、AZT/3TC/RTV、EFV/IDV第十节艾滋病的治疗一、抗病毒治疗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71二、增强免疫功能胸腺移植、骨髓移植、体外扩增自体CD4+T细胞再输回病人体内三、合并症的治疗四、支持治疗

五、中药治疗二、增强免疫功能胸腺移植、骨髓移植、三、合并症的治疗四、支持72艾临病理生理优质精选课件73艾临病理生理优质精选课件74多毛粘膜白斑病真菌口角炎多毛粘膜白斑病真菌口角炎75艾临病理生理优质精选课件76抗凋亡因子Bcl-2、IL-2↓HIV对r射线和紫外线不敏感.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CD4+T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的机制第六节艾滋病的临床表现过去两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数增加了59%(三)病毒RNA的检测vpu(HIV-1)病毒蛋白U基因p16促进病毒释放和包膜糖蛋白加工5、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CD4+T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的机制卡波济肉瘤和淋巴瘤3、抗-HIV抗体阳转(经2-3个月)vpu(HIV-1)病毒蛋白U基因p16促进病毒释放和包膜糖蛋白加工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辅助T细胞产生白介素-2和γ-干扰素减少蛋白质60%-70%一.HIV感染靶细胞进病毒结构蛋白和酶的合成CD4细胞群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组织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细胞、大脑小胶质细胞、胃肠道上皮细胞等抗凋亡因子Bcl-2、IL-2↓CD4细胞群T淋巴细胞、单核77谢谢观看!谢谢观看!78艾临病理生理艾临病理生理792011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11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

2011年艾滋病相关死亡例数

170万

每分钟有5人新感染每分钟有3人死于艾滋病

3400万

250万2011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11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80新感染人数(万)

250

270

260

270

250

430

艾滋病死亡人数(万)

170

180

180

200

210

290

2011、2010、2009、2008、2007年、2006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比较

感染者人数(万)

3400

34003330

33403320

3950

2007年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新感染人数(万)25027081自2001年以来,在非洲一些高感染率国家,其感染率降幅最为明显,比如马拉维、博茨瓦纳的降幅都在70%以上过去六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艾滋病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一过去两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数增加了59%南非接受治疗者的规模在过去两年中也增加了75%,新感染艾滋病毒者则减少了5万人报告显示:自2001年以来,在非洲一些高感染率国家,其感染率降幅最为明82去年全球共有33万儿童感染艾滋病,比2010年减少4万

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儿童感染者人数两年内下降了24%

儿童感染去年全球共有33万儿童感染艾滋病,比2010年减少4万

在83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2011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感染者和病人(万)78

37.031.925.221.413.2病人(万)15.413.010.27.35.63.0死亡(万)2.8

6.84.93.01.80.7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201184经异性传播占46.5%经同性传播占17.4%经注射吸毒传播占28.4%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6.6%母婴传播占1.1%在78万感染者和患者中经异性传播占46.5%在78万感染者和患者中85在中国61个城市对同性恋群体进行了调查,发现平均有4.8%的同性恋者患有艾滋病其中最高的一个城市高达18%

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在中国61个城市对同性恋群体进行了调查,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86艾滋病的重大事件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有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会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19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日内瓦成立

2000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打破常规,首次举办了一个关于健康问题的会议——艾滋病特别会议,并将艾滋病确认为对全球安全的一个威胁

艾滋病的重大事件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有187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目标到2015年消除儿童中的新增艾滋病例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毒及艾滋病的蔓延向所有需要者提供必要的治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目标到2015年88第一节概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AIDS)

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

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第一节概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89艾滋病的早期报告

首例HIV感染者:1959年刚果金沙萨男性1981年:美国60年代起,挪威等西方工业国出现免疫抑制并伴有机会性感染零星病例首例AIDS患者:1959年英国曼彻斯特男性艾滋病的早期报告首例HIV感染者:1959年刚果金沙萨90艾滋病病毒的分离与命名

第二节艾滋病的病因学艾滋病病毒的分离与命名第二节艾滋病的病因学911980年白血病患者血液淋巴细胞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Ⅱ型

(HTLV-Ⅰ、HTLV-Ⅱ)

1981年淋巴腺病患者淋巴结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

1984年艾滋病患者体内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艾滋病相关逆转录病毒(ARV)1985年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Ⅳ型

(HTLV-Ⅳ)

1980年白血病患者血液淋巴细胞1981年92淋巴腺病相关病毒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IV-1艾滋病相关逆转录病毒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Ⅳ型HIV-2

1986年WHO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

淋巴腺病相关病毒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Ⅳ型93HIV的分类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灵长类慢病毒组

HIV-1、

HIV-2、

SIV(猿猴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分类逆转录病毒科94LTR长末端重复序列调节病毒基因表达向所有需要者提供必要的治疗成人为3-5年,最长者14年死亡(万)2.IL-2、IL-12应性增生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Ⅱ型糖类2%-4%第八节艾滋病的诊断抗HIV抗体阳性HIV感染使骨髓、胸腺微环境改变第六节艾滋病的临床表现4、慢性腹泻每天多于4-5次,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噬红细胞现象每分钟有5人新感染25%-50%乙醇的病理依据。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噬红细胞现象HIV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925.HIV的组成

化学组成

蛋白质60%-70%

脂质30%-40%

糖类2%-4%

RNA

1%-2%LTR长末端重复序列95艾临病理生理优质精选课件96HIV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envHIV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env97HIV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基因名称编码产物功能LTR长末端重复序列调节病毒基因表达

gag组抗原基因p17.p24构成衣壳蛋白.核心蛋白

pol多聚酶基因p66.p15.p12构成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

env包膜基因gp120.gp41构成包膜糖蛋白与CD4结合

结构基因调节基因tat反式激活因子基因p14反式激活因子激活HIV基因表达

rev病毒蛋白表达调节基因p19调节病毒蛋白表达,促进病毒结构蛋白和酶的合成附属基因vif病毒感染因子基因p23促进病毒颗粒成熟增强感染性vpr病毒蛋白R基因p15促进整合;抑制细胞分裂vpx(HIV-2)病毒蛋白x基因p12-16病毒蛋白x促进整合vpu(HIV-1)病毒蛋白U基因

p16促进病毒释放和包膜糖蛋白加工nef负调节基因p27负调节因子抑制病毒复制HIV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基因98HIV的抵抗力

56ºC

25%-50%乙醇

50%乙醚

0.3%过氧化氢

0.5%来苏儿

0.2%次氯酸钠HIV对r射线和紫外线不敏感.不耐酸耐碱5min30min灭活HIVHIV的抵抗力56ºCHIV对r99第三节艾滋病的发病学

第三节艾滋病的发病学100一.

HIV感染靶细胞二.HIV的体内扩散方式三.免疫功能缺陷一.HIV感染靶细胞101一、HIV感染靶细胞3.整合

2.HIV在靶细胞内逆转录

4.基因表达、装配、释放1.HIV进入靶细胞

一、HIV感染靶细胞3.整合2.HIV在靶细胞内逆转录102MHCⅡMHCⅡ1031.HIV进入靶细胞

HIV颗粒宿主细胞1.HIV进入靶细胞HIV颗粒宿主细胞1048%的同性恋者患有艾滋病p24抗原阳性是早期感染的判断指标2、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35.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自体CD4+T细胞再输回病人体内2、CD4+T/CD8+T比值大于1CD4+T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的机制(四)自然杀伤细胞(NK)异常2.HIV在靶细胞内逆转录01.南非接受治疗者的规模在过去两年中也增加了75%,新感染艾滋病毒者则减少了5万人胸腺小体有钙化或囊性变170万六、泌尿系统的临床表现1、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升高1、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27.p24构成衣壳蛋白.2.HIV在靶细胞内逆转录

病毒逆转录酶病毒DNA病毒整合酶宿主基因病毒RNA病毒RNA病毒蛋白3.整合

4.基因表达、装配、释放8%的同性恋者患有艾滋病2.HIV在靶细胞内逆转录病毒逆105二.HIV的体内扩散方式

1、HIV直接感染靶细胞2、细胞与细胞间传播感染细胞-正常细胞融合传播感染细胞-正常细胞粘附传播

二.HIV的体内扩散方式1、HIV直接感染靶细胞2、细胞与106三.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三.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07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消耗

HIV感染的突出特征(一)T淋巴细胞异常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消耗(一)T淋巴细胞异常108CD4+

T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的机制1、直接作用病毒出芽细胞膜的通透性

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融合多核巨细胞寿命大量病毒RNA、DNA及病毒蛋白

干扰宿主细胞正常代谢

CD4+T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的机制1、直接作用病毒出芽1092.间接作用(1)

自身免疫

HIV的gp120和MHC-Ⅱ在构型上相似抗gp120抗体ADCC机制(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杀伤感染细胞、正常细胞2.间接作用(1)自身免疫HIV的gp120和MHC-110(2)HIV介导CD4+T淋巴细胞凋亡

(3)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发育障碍

HIV

感染使骨髓、胸腺微环境改变凋亡效应因子CD95、CD95L↑抗凋亡因子Bcl-2、IL-2↓促进了细胞凋亡(2)HIV介导CD4+T淋巴细胞凋亡(3)淋巴细胞的产111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1.Th1/Th2分泌细胞因子失衡

Th1细胞分泌IL-2、IFN-γ↓→杀伤HIV↓

Th2细胞分泌IL-4、IL-6、IL-10↑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1.Th1/Th2分泌细胞因子失衡1122.IL-2受体表达下降

3.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受抑制5

.T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减弱

4.记忆细胞数目减少与功能失调,对记忆抗原反应下降2.IL-2受体表达下降3.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受113CD8T细胞异常

早期CD8T细胞数目增多恢复正常

减少细胞毒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CD8T细胞异常早期CD8T细胞114pol多聚酶基因p66.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噬红细胞现象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正常1986年WHO3、用过进口Ⅷ因子等血液制品;5、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下降;19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日内瓦成立vpx(HIV-2)病毒蛋白x基因p12-16病毒蛋白x促进整合4、CD4+T/CD8+T比值小于1;LTR长末端重复序列调节病毒基因表达4.基因表达、装配、释放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正常rev病毒蛋白表达调节基因p19调节病毒蛋白表达,促vpr病毒蛋白R基因p15促进整合;抑制细胞分裂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噬红细胞现象消除儿童中的新增艾滋病例过去六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艾滋病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一HIV感染的突出特征vpu(HIV-1)病毒蛋白U基因p16促进病毒释放和包膜糖蛋白加工(二)B细胞异常HIVgp120、gp41

B细胞多克隆激活IgG、IgA、IgD免疫复合物形成自身抗体缺少T细胞的辅助B细胞自身功能的紊乱不能产生有效抗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缺陷pol多聚酶基因115(三)单核-巨噬细胞异常1.抗原呈递功能下降3、细胞因子生成障碍2.趋化因子应答减弱(三)单核-巨噬细胞异常1.抗原呈递功能下降3、细胞因子生成116(四)自然杀伤细胞(NK)异常

HIV感染

IL-2、IL-12NK细胞杀伤活性(四)自然杀伤细胞(NK)异常117(五)树突状细胞异常

(DendriticCell,DC)

HIV感染

DC数目↓功能↓刺激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抗原呈递能力↓增加B细胞抗体的生成能力↓(五)树突状细胞异常

(DendriticCell,DC)118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

1.淋巴节病变:淋巴结肿大病理早期:淋巴滤泡、副皮质区、髓窦细胞反应性增生晚期:弥漫性淋巴细胞减少、生发中心消失、小血管不规则增生、浆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噬红细胞现象

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1.淋巴节病变:淋巴结肿大病1192.脾脏病变

脾脏肿大

病理:突起性滤泡和粟粒状肉芽肿镜下:淋巴细胞严重缺失,仅有少量白髓或无白髓,生发中心不能分辨2.脾脏病变脾脏肿大病理:突起性滤泡和粟粒状肉芽肿镜下1203.胸腺病变

胸腺萎缩或炎性病变胸腺皮质内淋巴细胞极度减少上皮网状细胞消失胸腺小体有钙化或囊性变3.胸腺病变胸腺萎缩或炎性病变1214.骨髓病变

粒细胞或巨核细胞增生淋巴细胞聚集肉芽肿性组织细胞增多4.骨髓病变粒细胞或巨核细胞增生122艾滋病的发病学HIV感染靶细胞(病毒逆转录酶.蛋白酶)HIV的体内扩散免疫功能缺陷免疫细胞异常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

淋巴结脾脏胸腺骨髓树突状细胞艾滋病的发病学HIV感染靶细胞(病毒逆转录酶.蛋白酶)HIV123思考题: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为什么减少?思考题:124第八节艾滋病的诊断肉芽肿性组织细胞增多胸腺皮质内淋巴细胞极度减少5、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过去六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艾滋病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一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试阴性(五)树突状细胞异常

(DendriticCell,DC)(正常500-1300/µl)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缺陷经注射吸毒传播占28.(四)自然杀伤细胞(NK)异常4、CD4+T/CD8+T比值小于1;抗gp120抗体ADCC机制(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HIV感染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Ⅱ型8、输入过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5、有过梅毒、淋病、非淋病性尿道炎等病史;Th1细胞分泌IL-2、IFN-γ↓→杀伤HIV↓CD4+T细胞<200/µl第四节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第八节艾滋病的诊断第四节艾滋病的流行病学125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一、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一、传染源126二、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4.其他二、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4.其他127三、人群易感性高危人群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可感染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吸毒者、HIV感染者所生婴儿血友病患者三、人群易感性高危人群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可感染同性恋者、性乱128第五节艾滋病的临床分期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AIDS期第五节艾滋病的临床分期急性HIV感染期129一、急性HIV感染期早期无明显症状p24抗原阳性是早期感染的判断指标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正常

CD4+T/CD8+T比值正常

持续1-3个月

一、急性HIV感染期早期无明显症状p24抗原阳性是早期感染130二、无症状感染期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血清抗HIV抗体阳性CD4+T细胞计数有轻度降低儿童12个月成人为3-5年,最长者14年二、无症状感染期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儿童12个月131三、艾滋病前期发热、盗汗、乏力、肌肉疼痛、体重减轻和腹泻、全身2处以上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各种皮肤黏膜的炎症。持续数月-数年三、艾滋病前期发热、盗汗、乏力、肌肉疼痛、体重减轻和腹泻、全132四、AIDS期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CD4+T细胞<200/µl三大特征:3、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和淋巴瘤2、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

指对正常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使人体发病。例如卡氏肺囊虫肺炎

四、AIDS期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133第六节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一、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

二、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

三、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第六节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一、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二、神经系1347、抗-HIV抗体阳性妇女所生子女;干扰宿主细胞正常代谢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CD4+T细胞<200/µlLTR长末端重复序列调节病毒基因表达第九节艾滋病的预防抗gp120抗体ADCC机制(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2、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八、血液系统的临床表现过去两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数增加了59%在中国61个城市对同性恋群体进行了调查,淋巴瘤等新感染人数(万)250270260270250430pol多聚酶基因p66.感染细胞-正常细胞粘附传播5、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万)7837.早期CD8T细胞数目增多感染细胞-正常细胞融合传播四、恶性肿瘤(一)卡波济肉瘤(Kaposi肉瘤)

一种多灶性自发性血管肉瘤

(二)淋巴瘤7、抗-HIV抗体阳性妇女所生子女;四、恶性肿瘤(一)卡波济135五、皮肤黏膜的临床表现

乳头瘤病毒感染——“白毛舌”六、泌尿系统的临床表现

七、心血管系统的临床表现八、血液系统的临床表现

九、其他

五、皮肤黏膜的临床表现乳头瘤病毒感染——“白毛舌”六、136第七节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