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吨的认识》教学反思(集合15篇)《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我在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根底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拟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拟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一、在生活中认知。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根底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拟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拟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根底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二、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根底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拟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任何教学都要承当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泼,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2
《吨的认识》重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观念。力图表达“猜想、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根据课堂实况具体反思如下:
一、以“动态生成〞为魂,发现知识的生长点。
1、猜想中生成的悬念:
一开课,让孩子们猜想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于大担猜想的,老师预以表扬……正在猜想的热烈气氛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0个这样的老师的体重合在一起有1吨多重,使孩子们引起对吨的悬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矿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吨。50桶20千克的矿泉水是1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再次感受到了,假设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会有1吨。而在班级内有52个小朋友,此时此刻想说些什么?有小朋友从平安的角度分析,这么多同学去乘同一辆公共汽车会超重,产生不平安的隐患,渗透了人文精神;又有些小朋友说到:60某25=1500千克,1500千克就有1吨500千克了,超过1吨了,依次得出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这样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整堂课在知识呈现的方式中,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相互剧烈地碰撞,真正地在动态生成中产生知识的生长点。
二、以“体验学习〞为主,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1、体验于建立表象时:
通过掂2分硬币,体验1克的感受,再次提1千克的物品,静静地体验1千克的物品提在手中,停留片刻,有沉的感觉,通过掂、提的亲身经历,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接着试抱老师,抱不动,估计老师的体重,想象20个老师合抱在一起约有1吨,1吨有多重:1吨重的物品还能用手来掂、提吗?……通过掂、提、抱等体验活动,初步建立了“吨〞的表象,初次感受到“吨〞。
2、体验于方法引出时: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猜一猜体重,听一听真实的体重的体验活动中,动态生成了一个新问题:现在咱们班有60个小朋友,平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那么全班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呢?此时就涉及到了“1500千克〞,超过了1吨该怎么表达自己此问题,很自然地引出了1500千克=1吨500千克,4吨800千克=4800千克……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引出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将学习变成了主动的学习。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3
教学片段:
感受一吨的'重量。
师:我班大胖子小明体重50千克,请几个同学上来包一下小明。你认为重吗?
生:很重,不重,抱不起。
师:计算一下,20个像小明重的同学共几千克?
生: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
师:我们三年级按平均每人28千克计算,你估计一下多少个三年级的同学约一吨?
1、有算出全班总重量再加上几个人的重量来估算的。
2、有按本组平均体重,再除1000,得出人数36人。
3、有的先算出本组的体重得出了36人。
师:大家估算:“像老师这样的大人,几个大人约重1吨?〔学生非常机智,教师话音刚落,马上问?〕
生:老师,你告诉我们,你的体重有多重?
师:我的体重63千克。
生:计算后答:“16人1吨。〞
师:25个像老师这样的人体重共有几千克呢?
生:63某25=1575千克。
师:合几吨几千克?
生:1575千克=1吨575千克。
教学反思: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学生刚开始体验50千克体重有几种态度,很重,不重,抱不起。为了使学生体验1吨的重量,继续让他们充分体验,最后到达共识,50千克够重,1000千克重得令人望而生畏。
课堂是学习的平台,也是学生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的体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体重?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出示:一个苹果重200〔克〕]
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比克和千克都大的重量单位——吨。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讲授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牛约重500千克,几头牛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
〔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6〕完成32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3、单位换算
刚刚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应后,提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通过刚刚的整理,哪个单位最重?最轻的是?
4吨=________千克
3000千克=________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
4吨=4000千克,因为1吨=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就是4000千克。?3000千克=3吨,因为1000千克就是1吨,3000千克有3个1000千克,也就是3个1吨,就是3吨。
完成32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稳固练习,学以致用
1、估一估,连一连
大象鲸山羊
50吨60千克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3、填上适宜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4〔〕。
〔2〕小明体重35〔〕。
〔3〕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4〕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4、13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介绍方法
四、课外延伸,加深理解
1、日记一那么。
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
5吨=〔50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2、你知道吗?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谈谈感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5
教学内容
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册《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拟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比照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拟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比照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假设干。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局部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清净,引入新课
1.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一〕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
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适宜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拟大,并且非常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
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方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
小组进行讨论
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到达1吨呢?
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
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应。
〔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到达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根底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教学。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重量单位“吨〞,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制的天平,这个天平可以称十分重的物体。
媒体出示:一架天平,六个标有重量的砝码。
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任意选择两个砝码放在天平的一端,天平便会向一方倾斜,例如,选择3吨与30千克。
师:要使这个天平平衡,应在天平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体呢?你是怎样思考的?
师:请你任选两个重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好吗?
生讨论并完成。
师:现在在天平的右边出现了2450千克这样的重量,你认为在天平的左边应该放上什么重量的砝码呢?
鼓励学生进行抢答
师:刚刚老师并没有教你们方法,为什么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
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总结,进行交流。
三、练习
〔一〕判断题
1.粉笔长13克。〔〕
2.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3.一个皮球重2吨。〔〕
4.1吨铁比1吨棉花重。〔〕
〔二〕拓展题
出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照片,鼓励学生只要能解答出和电梯有关的问题,就可以登上塔顶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
1.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2.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
问题解答完之后,出示上海的风景、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把我们的家乡也建设的这样美。
〔数学学习必须有练习,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官。特别是联系了生活中乘电梯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许多数学问题,而且是丰富多彩的。〕
四、小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掌握了什么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教学反思:
吨是较大的重量单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授课中,我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间,并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化聚。教师不但扮演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积极的参与者,使得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6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其次是让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够进行根底的单位换算;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首先是利用学生周一查体,唤起大家对自己体重的认识,并让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然后让一个个儿大的来抱一个学生,再抱两个……抱起40个,你还抱得动吗?重不重?从而引出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质量大的物体特别感兴趣,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很强。
三、存在问题
1、只注重对吨的认识,没有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千克、克〕相联系;
2、在学生上讲台抱其他学生〔感受重量〕时,在座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个别学生开始窃窃私语;
3、课上没有对于感受1吨的体验,只能通过比拟、想象来估算1吨的重量观念,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1吨。
四、改良措施
1、在学生认识1吨后,简单提示一句:1吨=1000千克,我们之前还学过1千克=1000克,从而唤起学生的旧知;
2、在组织学生活动时,都要提前明确要求后在开始,而且在组织上台表演的学生的同时,还要组织好在座的学生的课堂纪律;
3、直接告诉学生身边哪些物体的重量一般会用吨作单位,比方说:小汽车、卡车、火车、飞机等。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7
吨这个概念是比拟抽象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此并不陌生,但真正意义上的吨,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的。再说,吨这个质量单位那么大,不能让学生亲手掂一掂,很难感受一吨的实际质量,因此只有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帮助学生建立一吨的概念。如通过让学生看图算算“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个小学生的体重25千克,40个这样的学生共重多少千克?〞在学生得出1000千克的根底上,我就打个比方:4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相当于我们班的所有同学的体重;如果要把我们一次运走,要用什么车了?摩托车行吗?自行车或者三轮车呢?
学生在说一说、笑着摇摇头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到1000千克已经很重了,必须要用一个更重的单位。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吨。紧接着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比拟适宜,并且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在计量比拟重的或者大宗的货物时通常用吨作单位。由于内容安排比拟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比拟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再加上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作业中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在下一节课中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些练习。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8
在学习吨这个质量单位前,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了1千克=1000克。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可作单位,而一般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测量较重的物体或者是大型物体时常用吨作单位。但是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也不可能像认识克和千克那样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或者是两袋盐的重量来建立感性的认识。所以,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要想建立吨的观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我是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首先课堂上利用10袋100千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让学生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再利用班上孩子们的体重,从数量上体会。
我找了班上体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个同学,这样学生可以想象大约四十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然后告诉孩子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同时课本上也提供了两头牛的体重也大约是1吨。让学生在比照的数字中感受1吨之大。
但在教学时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拟难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拟。由于吨是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质量,所以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很少出错。但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个单位的掌握还不是很好。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9
“吨〞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比拟模糊也比拟难体会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推想一袋大米100千克,2袋大米200千克,那么10袋这样的大米就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同时感知吨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围绕“怎么称吨〞的问题,使学生很具体地再一次感受了吨是一个很大重量单位。
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的体重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是1吨,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如:一头奶牛的重量〔5头〕、一袋水泥的重量〔20袋〕、一桶油的重量〔5桶〕、一头猪的重量〔10头〕……以此来推想1吨的重量,通过提一提、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把1吨的重量和学生熟知的各种物体重量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对1吨大约有多重建立比拟鲜明的表象。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千克的根底上,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也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练习“想想做做〞的第3题,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千克,〔〕块砖重1吨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弄明白200块里面有几个2块,就是有几个5千克,由于1吨就是1000千克,1000里面有多少个5千克,就是有多少块。思路比拟清晰,但在课堂练习中,个别学生还是搞不清楚,有待课后进行辅导。由于所学内容比拟贴近生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拟浓,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发现。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吨〞的概念本身十分抽象,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能让学生比拟形象地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感知“吨〞确实是一个比拟大的质量单位。我采用了简单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让学生参加一些体验物体重量的实践活动,通过拎一拎,提一提,抱一抱,使学生能联系实际物体重量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吨的表象,感悟“1吨〞的重量,并逐步由抽象到具体,可以使学生形象地建立“吨〞的重量观念,认识到吨与千克的进率关系。如果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一吨,就会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吨的认识。
本节课,在课堂上的主导能力还有待加强,缺少对学生的信任,课堂上还放不开,应当让多数学生通过活动体验1吨的重量,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自由出题,最后再由教师出一道实际问题,检验本节课说学内容,做到收放自如。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1
质量单位的学习,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物质量单位的信息,每人准备一枚2分硬币,一粒花生豆,几粒黄豆等比拟轻的物品。
课上,我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信息窗中的信息: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学生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下来。。
学生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充分感受1克的质量,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加深对克的印象。
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教学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说一说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质量。1千克=1000克。
接下来,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动物质量单位的信息:大象重3——7吨,河马重3——5吨,犀牛重1000——3600千克,棕熊重量超过680千克……
大量有关动物质量单位信息的呈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本节课的新授知识。
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
在教学《千克、克、吨》这一单元时,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很快就感受并认识千克、克、吨这几个质量单位,了解到1千克、1克、1吨的实际质量,还掌握了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但当要求学生做填质量单位的题时,真是错得让你笑掉牙,如“一艘轮船重500〔千克〕〞、“一只鸡重4000〔千克〕〞、“一包方便面重100〔千克〕〞、“一头牛重500〔吨〕〞等。为什么会这样?明明不是掌握得很好了吗?
我思前想后,是不是我在教学上出了问题,还是哪个地方做得缺乏?最后,我明白了,原因是学生平时少参与社会活动,缺少亲身体验的时机,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那怎样才能冲破这个障碍呢?
1、家长要积极配合。家长不要把孩子局限于家、学校两个地方,应大胆地让孩子走出去,去玩、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玩,可以让学生认识不少新鲜事物,感受事物,开阔眼界。做事,可丰富经验,如可以让孩子到超市买买东西,吃完饭让孩子收拾碗筷等,这样从中可以感受物品的轻重。
2、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实际操作活动。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要创造各种条件,准备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等,让学生进行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千克、克和吨,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
3、课间,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总之,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对思维的开展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对学习新教材有更大的帮助。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2
“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拉近1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标下的数学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除法,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从这一要求出发,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围绕能否同时过桥顺利引出课题—吨的认识。在学生掌握了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去解决如何过桥的问题,鼓励同学们尽量把方法都想出来,渗透一题多解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同学们背一背25千克重的同学,这一实际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为下面建立1吨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同学们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多少个25千克重的同学的重量才是1吨?在这学生对于40个25千克是1吨的推导困难比拟大,因此在讲解中要放慢速度,也不能一带而过,尽量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没有预想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障碍,在讲解过程中跳步了,导致有局部同学似懂非懂,这是教学中的一个缺乏,以后要加强,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用学生的思维去想问题,也就是要备学生。
为了加强学生对1吨的概念的认识,接下来设计了两个练习题。紧接着就是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先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用到吨作质量单位的,然后在出示一些生活上用到吨的事物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让学生形象观察了图片之后,让学生总结一下以吨为单位的物体的特点,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我在运用新知的环节中参加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小明的数学日记改错,让学生在快乐中运用新知,也渗透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布置同学们回去调查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庭用水,并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效地组织了教学,并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根本上到达了教学目标,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并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获取新知识。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效率更高;并在教学过程中有育人的意识,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在背同学这一环节中,由于很多学生想体验,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让所有同学都体验,因此只能让同学们下课在自己体验,但强调一定要征得同学的同意才行)。但是也存在很多缺乏,整节课的语言太平淡了,没有抑扬顿挫,讲故事讲得不够生动;讲解重点的时候没有放慢速度并把重点工整板书出来,有些地方讲得太快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板书设计不够标准;作业没有分层布置,不能表达因材施教的原那么等等。既然发现了自己的缺乏,以后就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不断地学习,我会做的越来越好的。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通过学生喜闻见乐的卡通故事来引出吨的概念的,然后,围绕“能同时过桥吗?〞,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的引出吨的概念以及克和千克的关系,利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节课,首先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在上课前,虽然对教材进行了反复钻研,但是,经过了课堂实践后,我也认识到了其中存在的许多缺乏之处。比方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还不够,学生对吨的概念不强,这是这节课的最大败笔,再加上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太少,没有及时的稳固知识,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等等。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应该加强。
其次,结合各位领导老师的建议,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
1.数学源于生活,在取材的时候,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课堂语言要精练、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
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以鼓励评价为主。
4.要注意把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的加强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好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各方面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在学习“吨〞这个质量单位前,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了1千克=1000克。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可作单位,而一般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测量较重的物体或者是大型物体时常用吨作单位。但是“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也不可能像认识克和千克那样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或者是两袋盐的重量来建立感性的认识。所以,对于
吨这个质量单位要想建立吨的观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我是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课堂上利用孩子们的体重,从数量上体会。我找了班上体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个同学,而我的体重是50千克。这
样学生可以想象大约四十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而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让学生在比照的数字中感受1吨之大。
但吨确实在生活中不常见,所以感受能力比拟差的同学对吨还是不能完全认识。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5
今年区“五四杯青年教师赛课〞增设了一个新工程:评课,我有幸为那些参加比赛的老师上了节《认识吨》。我是刚工作三年的年轻教师,由于经验缺乏,所在的学校是小班化学校,为了凸显我们小班特色,最终选择了《认识吨》这节课。因为参加比赛的老师很多是教学上的精英,所以让他们来听我的课,评我的课,心情很紧张,也很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时机。
上过这节课,看过老师们的点评,我也来谈谈上过这节课后自己的一些感想:
1、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设计巧妙,突破重难点,环环相扣
导入局部:用现在流行的“奥运会火炬手选拔赛〞切入,既新颖有具有时代特色,引人入胜。同时通过选拔赛对体重要求这一矛盾情境,让学生填蜜蜂3〔〕,小兔3〔〕,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同时为下面大象3〔〕作铺垫,从直观上可以知道大象不可能填“克〞或“千克〞,当很重的物体就用“吨〞作单位,学生初步认识了吨。然后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大宗物品〞也用“吨〞作单位。
新授局部:设计了三个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拎一拎,抱一抱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这样的物体有多重,由此通过感受、想象来感知1吨有多重。这三个活动分别是:拎50千克的大米、抱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小朋友、拎10千克的水,第一次拎米让学生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同时引出“1吨=1000千克〞,第二次背或抱同学,进一步强调吨的重,加深学生的感受,第三次让学生先拎水再猜重量,培养学生的数感。活动后通过现实中1吨的物体进一步让学生体会1吨很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房合同失效协议
- 侦探调查合同协议
- 加盟快运协议合同
- 润滑油佣金协议合同范本
- 少年军校协议合同
- 网络安装协议合同
- 地域保护协议合同
-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协议书
- 用电服务协议合同
- 合同终止后质量保证协议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信息整合试题及答案
- 矮小症的护理措施
- 2024年襄阳市樊城区城市更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中国酸奶饮品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新增值税法的变化要点与实务要领
- 2024年电子商务物流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05 阅读七选五(练习)(解析版)
- 门式架搭设方案
- 铁路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 煤矿事故案例警示
- 2025年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