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沥汤-外台卷三十八-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肾沥汤-外台卷三十八-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肾沥汤-外台卷三十八-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肾沥汤-外台卷三十八-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肾沥汤-外台卷三十八-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2肾沥汤_外台卷三十八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肾沥汤_外台卷三十八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421.1. 组成: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21.2. 功效:虚劳挟风,以致乳石散发后,虚热羸乏,或脚疼腰痛。胸膈痞滞,心腹胀满。 421.3. 来源:《外台》卷三十八。 42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422. 相似度87%:肾沥汤 422.1. 组成:羊肾1具(猪肾亦得),芍药3两,麦门冬(去心)3两,干地黄3两,当归3两,干姜4两,五味子2合,人参2两,茯苓2两,甘草(炙)2两,芎䓖2两,远志(去心)2两,黄芩1两,桂心6两,大枣20枚(擘)。 422.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22.3. 加:干姜、人参 422.4. 减:生姜 422.5. 功效:肾病,骨极虚寒,面肿垢黑,腰脊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惊悸上气,少腹里急痛引腰,腰脊四肢常苦寒冷,大小便或白。 422.6. 来源:《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423. 相似度81%:增损肾沥汤 423.1. 组成:羊肾1具,远志2两,人参2两,泽泻2两,干地黄2两,桂心2两,当归2两,茯苓2两,龙骨2两,黄芩2两,甘草2两,芎䓖2两,生姜6两,五味子5合,大枣20枚,麦门冬1升。 433.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33.3. 加:人参、泽泻、龙骨 433.4. 减:芍药 433.5. 功效:肾气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 433.6. 来源:《千金》卷二十一。 434. 相似度79%:内补黄耆汤 434.1. 组成:黄耆3两,干地黄2两,人参2两,茯苓2两,当归1两,芍药1两,芎䓖1两,桂心1两,远志(去心)1两,甘草1两半,麦门冬(去心)3两,生姜5两,大枣14枚。 434.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34.3. 加:黄耆、人参 434.4. 减:羊肾、五味子、黄芩 434.5. 功效:发背已溃,大脓汁,虚惙少气力。溃疡作痛,倦怠少食,无睡自汗,口干或发热,久不愈。 434.6. 来源:《鬼遗》卷三。 445. 相似度71%:安中汤 445.1. 组成:黄芩1两,当归2两,芎䓖2两,人参2两,干地黄2两,甘草3两,芍药3两,生姜6两,麦门冬1升,五味子5合,大枣35枚,大麻仁5合。 445.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45.3. 加:人参、大麻仁 445.4. 减:羊肾、远志、茯苓、桂心 445.5. 功效:妇人曾伤五月胎者。 445.6. 来源:《千金》卷二。 446. 相似度71%:远志汤 446.1. 组成:远志(去心)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桂心1两,芎䓖1两,黄耆3两,人参3两,麦门冬(去心)3两,茯苓2两,干地黄2两,生姜5两,大枣14枚。 446.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46.3. 加:黄耆、人参 446.4. 减:羊肾、五味子、芍药、黄芩 446.5. 功效:痈疽,发背、乳,大去脓后,虚惙少气欲死。 446.6. 来源:《鬼遗》卷三。 457. 相似度71%:黄耆汤 457.1. 组成:黄耆2两,黄芩2两,远志2两,麦门冬(去心)2两,干地黄1两,人参1两,芎䓖1两,甘草1两(炙),芍药1两,当归1两,大枣20枚,生姜5两,鸡膍胵2具(勿去皮),桑螵蛸14枚(炙)。 457.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57.3. 加:黄耆、人参、鸡膍胵、桑螵蛸 457.4. 减:羊肾、五味子、茯苓、桂心 457.5. 功效:发背。 457.6. 来源:《鬼遗》卷三。 458. 相似度71%:肾沥汤 458.1. 组成:羊肾1具(切),黄耆2两,干姜4分,当归2两,甘草2两(炙),黄芩2两,远志2两(去心),五味子3合,芍药3两,泽泻2两,人参2两,茯苓2两,大枣20枚(擘),桂心2两,防风2两,麦门冬4两(去心),干地黄3两。 458.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58.3. 加:黄耆、干姜、泽泻、人参、防风 458.4. 减:芎䓖、生姜 458.5. 功效:肾脏虚劳。 468.6. 来源:《外台》卷十七引《崔氏方》。 469. 相似度67%:内补汤 469.1. 组成:人参3两,续断3两,白芷3两,芍药3两,附子(炮)3两,当归3两,甘草3两(炙),桂心3两,茯苓3两,干姜3两,芎䓖3两,干地黄3两,五味子3两,麦门冬(去心)3两,大枣20枚(去核)。 469.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69.3. 加:人参、续断、白芷、附子、干姜 469.4. 减:羊肾、远志、生姜、黄芩 469.5. 功效:痔疮去血,积日虚乏。 469.6. 来源:《千金翼》卷二十四。 4610. 相似度65%:增损肾沥汤 4610.1. 组成:肾1具(猪羊并得),远志2两,麦门冬1升(去心),人参2两,五味子2合,泽泻2两,干地黄2两,茯苓1两,桂心2两,当归2两,芎䓖2两,黄芩1两,芍药1两,生姜5两,枣20枚,螵蛸20枚(炙),鸡膍胵里黄皮1两。 4610.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610.3. 加:肾、人参、泽泻、枣、螵蛸、鸡膍胵里黄皮 4610.4. 减:羊肾、甘草、大枣 4710.5. 功效:肾气不足,消渴引饮,小便过多,腰背疼痛。 4710.6. 来源:《外台》卷十七引《小品方》。 4711. 相似度65%:增损肾沥汤 4711.1. 组成:羊肾1具,人参4两,石斛4两,麦门冬4两,泽泻4两,干地黄4两,栝楼根4两,地骨皮4两,远志2两,生姜2两,甘草2两,当归2两,桂心2两,五味子2两,桑白皮(一作桑寄生)2两,茯苓2两,大枣30枚。 4711.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711.3. 加:人参、石斛、泽泻、栝楼根、地骨皮、桑白皮 4711.4. 减:芎䓖、芍药、黄芩 4711.5. 功效:大虚不足,小便数,吸嘘焦燆引饮,膀胱满急。 4711.6. 来源:《千金》卷十九。 4712. 相似度64%:麻黄汤 4712.1. 组成:麻黄1两,大枣20枚,茯苓3两,杏仁30枚,防风2两,白术2两,当归2两,升麻2两,芎䓖2两,芍药2两,黄芩2两,桂心2两,麦门冬2两,甘草2两。 4712.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712.3. 加:麻黄、杏仁、防风、白术、升麻 4812.4. 减:羊肾、五味子、远志、干地黄、生姜 4812.5. 功效:恶风毒气冲心,脚弱无力,顽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 4812.6. 来源:《千金》卷七。 4813. 相似度64%:芍药黄耆汤 4813.1. 组成:芍药4两,黄耆2两,白芷2两,桂心2两,生姜2两,人参2两,芎䓖2两,当归2两,干地黄2两,甘草2两,茯苓3两,大枣10枚。 4813.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813.3. 加:黄耆、白芷、人参 4813.4. 减:羊肾、五味子、远志、麦门冬、黄芩 4813.5. 功效:产后心腹痛。 4813.6. 来源:《千金》卷三。 4814. 相似度64%:前胡汤 4814.1. 组成:前胡3两,人参3两,生姜3两,麦门冬3两,饧3两,半夏3两,甘草3两,芍药3两,茯苓3两,桂心1两,黄芩1两,当归1两,大枣30枚。 4814.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814.3. 加:前胡、人参、饧、半夏 4914.4. 减:羊肾、五味子、芎䓖、远志、干地黄 4914.5. 功效:胸中逆气,心痛彻背,少气不食。 4914.6. 来源:《千金》卷十三。 4915. 相似度64%:内补黄耆汤 4915.1. 组成:黄耆2两,茯苓2两,桂心2两,人参2两,麦门冬3两(去心),甘草6分(炙),生姜4两,远志2两(去心),当归2两,五味子4两,大枣20枚。 4915.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915.3. 加:黄耆、人参 4915.4. 减:羊肾、芎䓖、芍药、干地黄、黄芩 4915.5. 功效:发痈疽,肿溃去脓多,里有虚热。 4915.6. 来源:《鬼遗》卷三。 4916. 相似度64%:鹿肉汤 4916.1. 组成:鹿肉4斤,干地黄3两,甘草3两,芎䓖3两,人参2两,当归2两,黄耆2两,芍药2两,麦门冬2两,茯苓2两,半夏1升,大枣20枚,生姜2两。 4916.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4916.3. 加:鹿肉、人参、黄耆、半夏 5016.4. 减:羊肾、五味子、远志、黄芩、桂心 5016.5. 功效:产后虚羸劳损。 5016.6. 来源:《千金》卷三。 5017. 相似度64%:黄耆汤 5017.1. 组成:黄耆2两,麦门冬2两(去心),大枣30枚(擘),芍药2两,干地黄2两,黄芩1两,桂心2两,生姜2两,当归2两,甘草2两(炙)。 5017.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017.3. 加:黄耆 5017.4. 减:羊肾、五味子、芎䓖、远志、茯苓 5017.5. 功效:虚劳少气,小便过多。 5017.6. 来源:《外台》卷十七引《小品方》。 5018. 相似度64%:黄耆汤 5018.1. 组成:黄耆2两,芍药2两,生姜2两,桂心2两,当归2两,甘草2两,麦门冬1两,干地黄1两,黄芩1两,大枣30枚。 5018.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018.3. 加:黄耆 5118.4. 减:羊肾、五味子、芎䓖、远志、茯苓 5118.5. 功效:消中。虚劳少气,小便数。 5118.6. 来源:《千金》卷二十一。 5119. 相似度64%:黄耆汤 5119.1. 组成:黄耆3两,芍药3两,桂心3两,麦门冬3两,五味子1两,甘草1两,当归1两,细辛1两,人参1两,大枣20枚,前胡6两,茯苓4两,生姜8两,半夏8两。 5119.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119.3. 加:黄耆、细辛、人参、前胡、半夏 5119.4. 减:羊肾、芎䓖、远志、干地黄、黄芩 5119.5. 功效:虚劳不足,四肢烦疼,不欲食,食即胀,汗出。 5119.6. 来源:《千金》卷十九。 5120. 相似度64%:茯苓散 5120.1. 组成:人参8分,甘草8分,芍药8分,当归8分,生姜8分,远志10分,茯苓10分,桂心6分,麦门冬12分,大枣12分。 5120.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120.3. 加:人参 5220.4. 减:羊肾、五味子、芎䓖、干地黄、黄芩 5220.5. 功效:产后心虚,松悸不定,乱语错误,精神恍惚不主。产后健忘少睡,或自汗盗汗。 5220.6. 来源:方出《妇人良方》卷十九,名见《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九。 5221. 相似度64%:大补心汤 5221.1. 组成:黄芩1两,附子1两,甘草3两,茯苓3两,桂心3两,石膏4两,半夏4两,远志4两,生姜6两,大枣20枚,饴糖1斤,干地黄3两,阿胶3两,麦门冬3两。 5221.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221.3. 加:附子、石膏、半夏、饴糖、阿胶 5221.4. 减:羊肾、五味子、当归、芎䓖、芍药 5221.5. 功效:虚损不足,心气弱悸,或时妄语,颜色不荣。小儿愈后,风冷留滞于心络,使心气不和,语声不发。 5221.6. 来源:《千金》卷十三。 5222. 相似度64%:内补汤 5222.1. 组成:干地黄4两,升麻1两,当归1两,人参1两,生姜5两(切),麦门冬(去心)3两,芍药3两,大枣20枚(擘),远志(去心)2两,茯苓2两,大黄2两,黄芩2两,黄耆2两。 5222.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322.3. 加:升麻、人参、大黄、黄耆 5322.4. 减:羊肾、五味子、甘草、芎䓖、桂心 5322.5. 功效:发背,虚热大盛,肿热侵进不住。 5322.6. 来源:《千金翼》卷二十二。 5323. 相似度64%:远志汤 5323.1. 组成:远志2两,人参2两,甘草2两,当归(无当归用芎䓖)2两,桂心2两,麦门冬2两,芍药1两,茯苓5两,生姜6两,大枣20枚。 5323.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323.3. 加:人参 5323.4. 减:羊肾、五味子、芎䓖、干地黄、黄芩 5323.5. 功效:产后忽苦,心中惊悸不定,志意不安,言语错误,惚惚愦愦,情不自觉。 5323.6. 来源:《千金》卷三。 5324. 相似度64%:内补黄芪汤 5324.1. 组成:黄耆2两,茯苓2两,桂心2两,人参2两,麦门冬3两(去心),甘草6分(炙),生姜4两,远志2两(去心),当归2两,五味子4两,大枣20枚。 5324.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424.3. 加:黄耆、人参 5424.4. 减:羊肾、芎䓖、芍药、干地黄、黄芩 5424.5. 功效:发痈疽,肿溃去脓多,里有虚热。 5424.6. 来源:《鬼遗》卷三。 5425. 相似度62%:内补黄耆汤 5425.1. 组成:黄耆3两,当归3两,芍药3两,干地黄3两,半夏3两,茯苓2两,人参2两,桂心2两,远志2两,麦门冬2两,甘草2两,五味子2两,白术2两,泽泻2两,干姜4两,大枣30枚。 5425.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425.3. 加:黄耆、半夏、人参、白术、泽泻、干姜 5425.4. 减:羊肾、芎䓖、生姜、黄芩 5425.5. 功效:妇人七伤,身体疼痛,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饮食;并诸虚乏不足,少气,心悸不安。 5425.6. 来源:《千金》卷三。 5426. 相似度62%:内补黄芪汤 5426.1. 组成:黄耆3两,当归3两,芍药3两,干地黄3两,半夏3两,茯苓2两,人参2两,桂心2两,远志2两,麦门冬2两,甘草2两,五味子2两,白术2两,泽泻2两,干姜4两,大枣30枚。 5526.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526.3. 加:黄耆、半夏、人参、白术、泽泻、干姜 5526.4. 减:羊肾、芎䓖、生姜、黄芩 5526.5. 功效:妇人七伤,身体疼痛,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饮食;并诸虚乏不足,少气,心悸不安。 5526.6. 来源:《千金》卷三。 5527. 相似度62%:竹叶汤 5527.1. 组成:淡竹叶(切)3升,小麦2升,干地黄2两,人参2两,黄芩2两,前胡2两,升麻2两,麦门冬(去心)3两,生姜3两,黄耆3两,芍药3两,大枣14枚,桂心半两,远志半两(去心),当归1两,甘草(炙)。 5527.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527.3. 加:淡竹叶、小麦、人参、前胡、升麻、黄耆 5527.4. 减:羊肾、五味子、芎䓖、茯苓 5527.5. 功效:发痈疽取利,热小便退,不用食物。 5527.6. 来源:《鬼遗》卷三。 5628. 相似度62%:大补内黄耆汤 5628.1. 组成:黄耆3两,半夏3两(洗),大枣30枚,当归2两,干地黄2两,桂心2两,人参2两,茯苓2两,远志2两(去心),芍药2两,泽泻2两,五味子2两,麦门冬2两(去心),白术2两,甘草2两(炙),干姜4两。 5628.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628.3. 加:黄耆、半夏、人参、泽泻、白术、干姜 5628.4. 减:羊肾、芎䓖、生姜、黄芩 5628.5. 功效:妇人七伤,骨髓疼,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饮食;诸虚不足,少气,心悸不安。 5628.6. 来源:《千金翼》卷五。 5629. 相似度61%:大五补汤 5629.1. 组成:桂心30铢,远志2两,桔梗2两,芎䓖2两,茯苓3两,干地黄3两,芍药3两,人参3两,白术3两,当归3两,黄耆3两,甘草3两,竹叶5两,大枣20枚,生枸杞根1斤,生姜1斤,半夏1升,麦门冬1升。 5629.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629.3. 加:桔梗、人参、白术、黄耆、竹叶、生枸杞根、半夏 5629.4. 减:羊肾、五味子、黄芩 5729.5. 功效:时行后变成瘴疟。 5729.6. 来源:《千金》卷十。 5730. 相似度60%:肾沥汤 5730.1. 组成:羊肾1具,磁石5两,玄参4两,茯苓4两,芍药4两,芎䓖3两,桂心3两,当归3两,人参3两,防风3两,甘草3两,五味子3两,黄耆3两,地骨皮2升(切),生姜8两。 5730.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730.3. 加:磁石、玄参、人参、防风、黄耆、地骨皮 5730.4. 减:远志、麦门冬、干地黄、黄芩、大枣 5730.5. 功效:肾寒虚为厉风所伤,语言謇吃不转,偏枯,胻脚偏跛蹇,缓弱不能动,口㖞言音混浊,便利仰人,耳偏聋塞,腰背相引痛。虚劳损羸乏,咳逆短气,四肢烦疼,耳鸣面黧黯,骨间热,小便赤黄,心悸目眩。 5730.6. 来源:《千金》卷八。 5731. 相似度60%:人参汤 5731.1. 组成:人参2两,麦门冬2两,当归2两,芍药2两,甘草2两,生姜2两,白糖2两,前胡1两,茯苓1两,蜀椒1两,五味子1两,橘皮1两,桂心2两,大枣15枚,枳实3两。 5731.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831.3. 加:人参、白糖、前胡、蜀椒、橘皮、枳实 5831.4. 减:羊肾、芎䓖、远志、干地黄、黄芩 5831.5. 功效:男子五劳七伤,胸中逆满,害食乏气,呕逆,两胁下胀、少腹急痛,宛转欲死。 5831.6. 来源:《千金》卷十九。 5832. 相似度60%:五味竹叶汤 5832.1. 组成:竹叶(切)3升,五味子2两,前胡2两,当归2两,干地黄2两,人参2两,小麦2升,黄耆3两,黄芩3两,麦门冬(去心)3两,生姜3两,甘草1两半(炙),升麻1两,大枣14枚,桂心半两。 5832.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832.3. 加:竹叶、前胡、人参、小麦、黄耆、升麻 5832.4. 减:羊肾、芎䓖、远志、芍药、茯苓 5832.5. 功效:痈疽。发背痈及发乳。 5832.6. 来源:《鬼遗》卷三。 5833. 相似度57%:内补竹叶黄耆汤 5833.1. 组成:竹叶(切)1升,黄耆4两,甘草2两,芍药4两,黄芩1两,人参2两,桂心1两(如冷,用半两),大枣12个,干地黄2两,升麻3两,茯苓1两,生姜1两。 5933.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933.3. 加:竹叶、黄耆、人参、升麻 5933.4. 减:羊肾、五味子、当归、芎䓖、远志、麦门冬 5933.5. 功效:痈。 5933.6. 来源:《鬼遗》卷四。 5934. 相似度57%:黄耆竹叶汤 5934.1. 组成:黄耆3两,甘草3两,麦门冬3两,黄芩3两,芍药3两,当归2两,人参2两,石膏2两,芎䓖2两,半夏2两,生姜5两,生地黄8两,大枣30枚,淡竹叶1握。 5934.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5934.3. 加:黄耆、人参、石膏、半夏、生地黄、淡竹叶 5934.4. 减:羊肾、五味子、远志、茯苓、干地黄、桂心 5934.5. 功效:痈疽发背。痈疽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干呕。 5934.6. 来源:《千金》卷二十二。 5935. 相似度57%:增损竹叶汤 6035.1. 组成:竹叶1握(切),当归3两,茯苓3两,人参3两,前胡3两,黄芩3两,桂心3两,芍药3两,甘草3两(炙),大枣20枚,小麦1升,麦门冬1升(去心)。 6035.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6035.3. 加:竹叶、人参、前胡、小麦 6035.4. 减:羊肾、五味子、芎䓖、远志、干地黄、生姜 6035.5. 功效:痈疽,肿痛烦热。 6035.6. 来源:《鬼遗》卷三。 6036. 相似度57%:内补黄芪汤 6036.1. 组成:黄耆2两,当归2两,干地黄3两,麦门冬3两,生姜5两(切),大枣14枚(擘),芍药1两,芎䓖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 6036.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6036.3. 加:黄耆、人参 6036.4. 减:羊肾、五味子、远志、茯苓、黄芩、桂心 6036.5. 功效:男子背上发肿,时觉牵痛。 6036.6. 来源:《千金翼》卷二十二。 6037. 相似度57%:阿胶饮子 6137.1. 组成:人参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干地黄半两,芎䓖半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麦门冬半两,五味子半两,桑白皮半两,茯苓半两,阿胶1两。 6137.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6137.3. 加:人参、白术、桑白皮、阿胶 6137.4. 减:羊肾、远志、生姜、黄芩、桂心、大枣 6137.5. 功效:荣卫俱虚,久嗽不止,发热自汗,气短怔忪,倦怠食少。 6137.6. 来源:《普济方》卷一五九引《圣惠》。 6138. 相似度57%:黄耆汤 6138.1. 组成:黄耆2两,附子1两(炮),大枣14枚,甘草2两(炙),蜀椒1两(炒出汗),生姜6两,芍药3两,茯苓3两,当归3两,人参3两,黄芩2两,桂心2两。 6138.2. 原方对照:羊肾1具(去脂膜,切),五味子3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苓1两,干地黄4两,生姜4两(切),黄芩1两,桂心1两,大枣20枚(擘)。 6138.3. 加:黄耆、附子、蜀椒、人参 6138.4. 减:羊肾、五味子、芎䓖、远志、麦门冬、干地黄 6138.5. 功效:体虚少气,羸瘦不堪,荣卫不足,善惊,胸膈痰冷而客热,欲冷水,饮食则心腹弦满,脾胃气少,不能消食,或时衄血。 6138.6. 来源:方出《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