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讲共享与发展:古今中外的商业和城市化热点追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但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城市病”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城镇化又称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城市化进程相关的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在高考中也备受重视。2019年两会关注的热点: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复习时应特别注意:古代商业的发展要注意从商品、市场、货币等方面掌握每个时期发展的表现,注意掌握每个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原因,还要注意中国重农抑商经济政策对商业发展的影响。城市化问题要注意将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以及欧美有关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的内容联系起来,以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一、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1.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1)先秦: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物物交换;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周朝商业发展,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商业垄断,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出现大商人;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陶朱公”)陶朱公”)(2)秦汉:秦始皇“上农除末”政策,抑制商业发展,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投钱入器;汉承秦制,贱商令,铸钱、制盐、冶铁准许私人经营,有盐铁商、贩运商、囤积商、高利贷商和中介商人;汉武帝时,盐铁、酒类专营;东汉富商大贾势力空前膨胀。其原因:首先,东汉时期的商业政策总体上比较宽松,商人地位普遍提升,不仅可以自由地从事商业,还可以出任官吏;盐铁业也允许私人经营。其次,市场贸易的类型呈现多元化,商品种类丰富,市场组织管理规范。另外,民族贸易、贩运贸易以及海外贸易等方面,都比西汉有所发展;不利因素。豪强田庄经济、官僚经商以及东汉奢侈的社会风气,都对商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影响。东汉时期商业政策宽松的原因:东汉是豪强地主支持建立的,商人占很大比重;西汉抑商造成商业衰退,影响封建经济的发展;商业观念改变:“商风贾俗”。两汉时期,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偏重于北方;城乡之间不平衡,偏重于城市;商品种类和服务对象不平衡;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开始,以路上对外贸易为主;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3)南北朝:南北朝时,不少城市遭到战争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北魏时,洛阳城内市场很多且有周长近八里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或远走异域。建康(南京)城内建有四市,市内唐铺林立;秦淮河两岸商旅云集,交易兴盛。草市(农村集市)开始出现,设“草市尉”管理。含义有二:一是贩饲马料之市;二是草草构成之市。(3)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草市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隋唐商业的四个特点如下:一是交通发达(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二是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远通宝);三是市场发达(场所固定——市;官员管理——物价和税收等;邸店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店铺限定——营业面积;时间限定——市的买卖时间;夜市草市——繁华大城市里有夜市,偏远的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四是商人众多(大商人、中等商人、小商小贩、胡商、外商)4)宋元:北宋时期的商业有了一个新的转折,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有“市易法”,由政府设立市易务,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5)明清时期:明中叶,工商业市镇兴起,专业性城镇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重商思想普遍出现;官僚经商比较普遍,不论大官、小官,还是文官、武官,就连皇帝、贵族、外戚都抢着做买卖,经营手工工场。出现了一些重视商业的政治家、思想家,如徐光启、李贽、许孚远等。在徐光启的思想中,反映了许多保护商人权益的要求李贽坚持要封建政府减税以“惠。商”;许孚远坚持反对“海禁”,要求进行海外贸易。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国内商业繁荣(市场大——国内市场扩大、品种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品种达到两百余种、贩运快——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城市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向农村——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对外贸易艰难(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1)工商食官:西周实行,官府垄断工商业(2)坊市制度: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3)重农抑商: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闭关锁国:明代中期以后实行,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二、中国城市发展(一)中国古代城市发展:1、产生(1)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原始社会末期)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史书记载,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近几年的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一点。(2)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必要条件、基础);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直接原因);精神文化繁荣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频繁的战争产生的原因之一;⑤夯土技术的发展。(3)原因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形成⑴城市具有一定的规模(前提)⑵需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政治文化职能)⑶需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交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经济中心的职能);(其中②、③是城市的实质)⑷需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⑸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其中④、⑤)基础和保证3、夏商周时期的城市(1)夏朝后期城市的形成:河南偃师(2)商朝城市:①偃师师乡沟商城②郑州商城③殷墟特点:城市沿今洹水两岸分布;文化遗存丰富;城市规模大;有功能分区,但不严格;王宫分为北、中、南三区。(3)西周的城建制度及其影响《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西周的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但规模普遍小;形成三级城邑网;—周天子王都-诸侯国国都-卿大夫都(采邑城)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经济功能不强;城市建设有了一定的规制;发明了瓦,脱离了茅茨土阶”。(建筑材料)(4)夏商周时期都城特点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都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4、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1)城市发展和建设特点:蓬勃发展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管子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列国都城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A.—般都有大小两个城池——城与郭----东周列国都城遗址平面、淹国淹城B•大小两城的组合形式和整个城市的形态也发生有很大变革一一齐临淄、鲁国曲阜C•城市形态也并非都呈方形,而是据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灵活掌握,设计建造一一齐临淄(2)城市蓬勃发展的背景和原因铁工具广泛使用;——生产力巨大变革商业的繁盛;(如弦高、吕不韦、范蠡等)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出现和私商的出现,商品交换发展迅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交流频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礼崩乐坏的局面;——百花齐放;战争频繁(3)诸侯国的都城的特点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口,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其特点是以政治中心为主。5、秦汉时期的城市:(1)背景秦:①结束了纷争割据局面,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大修驰道;整齐制度;修长城;迁富户。汉:①行政上承秦制;②经济上,与民生息。(2)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城市较快发展,呈现城市经济区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镇得到大量发展;(首都-郡城-县城)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一一“丝绸之路”、南方的贸易港口;城市建设方面一一闾里制度,多宫制度。(3)主要城市:楚:彭城、齐:临淄、赵:邯郸、燕:蓟、梁:定陶、吴:广陵(4)西汉城市经济区关中区域一一今陕西全境和四川巴、蜀地区及甘肃东部部分;主要城市长安三河区域河东、河内、河南之总称;河东即今山西西南部,河内、河南为今河南北部,主要城市洛阳。燕赵区域——今河北北部,赵在其南部;主要城市邯郸。齐鲁区域一一今山东:临淄,主要城市临淄。梁宋区域一一豫之东北,鲁之西南部和苏、皖西北一部分;颖川、南阳区域——河南中部和西南部;主要城市宛。三楚区域——西楚、东楚、南楚;南越区域——珠江流域。陇右区域巴蜀区域,主要城市成都。(5)东汉的城市更加繁荣,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发展。6、三国至隋唐时期(1)城市发展和分布呈“南升北降”,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沿大运河、长江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运河沿线的一些重要城市随之大大发展,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当时号称四大都市,汴州(开封,是汴水与黄河交汇处)、宋州(商邱)睢扬、泗州(盱眙xuy北,今沉入洪泽湖底)等也是重要的商业城镇。唐中叶后,为保卫漕运,这些城市均驻重兵,也成为重要的军事据点。(2)唐代扬州最为繁荣,长江大运河交汇点,交通枢纽、货品集散地,唐代后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地位形同今日上海)。(3)陆上丝绸之路城市重新发展,东南沿海港市兴起;通往西域的陆上国际交通,汉以后曾中断,唐代又恢复,国际贸易和军事行动,使这一带的城市重新繁荣起来。吐鲁番的高昌和交河故城,都还完整地保留了唐代边疆城市的基本轮廓。(4)当时还有亚非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商人经海路来中国经商,广州和扬州是其重要的通商港口城市,唐末泉州也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四大港市:交、广、扬、泉;所有的海、陆贸易又都以首都长安为中心。(5)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所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数量显著增多。城市规模上出现了三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六朝都城(孙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建康成为我国第一个人口突破百万的特大城市;其后为隋唐都城长安和洛阳;另外县以下的小城镇开始出现,它以经济职能为主,在行政上并非作为一级建制。这是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和适应地方经济交换需要,在商品集散地或水陆交通方便处自发形成的集镇性质的小城镇。(6)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建制镇”这里所说的“建制镇”是作为国家一级行政建制而设立的,镇的性质也不完全同于今天设立的镇的性质,它主要是军事防务和行政管理。最早的镇出现在北魏太武帝时期,为防御北方的柔然,在河北、内蒙。陕西、宁夏设置的。(7)主要城市:曹魏邺城、北魏平城、北魏洛阳城、六朝都成建康、隋唐长安总之,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特点如下: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严谨对称的空间布局形态;宫城由多宫制演变成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由宫城、皇城、外郭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道路网规整、市坊、里坊整齐划一。市场位置“前市后朝”隋唐严格管理居住制度发展到极点,形成“里坊制”。7.宋元时期:(1)城市发展特点:北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一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开始形成标志着我国城市内部空间由之前的封闭性向开放型转变,美国学者施坚雅称之为“中世纪中国的城市革命”。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仍在减少,城市发展和分布延续“南升北降”态势;长江三角洲城市增长尤快,奠定上海、苏州、嘉兴、湖州四个城市的基础,北宋后期上海兴起,南宋咸淳三年成上海镇;兴起了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草市、墟市、坊场)对外贸易空前的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2)宋元明时代的地方城市的类型:方形十字街式,这是唐代以来的形式,多见于中原和北方地区,如山西的大同、北京的顺义等,是当时地方城市中最流行的布局。方形(或长方形)丁字街式,城一般多作南北稍长的近似方形的平面,东、西、南城垣正中各开一门,城内开“丁”字街,东西门之间的横街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衙署(或王府)、庙学所在,衙署居中,向南有大街通南门,南大街两侧为居民市肆,如内蒙古昭盟克什克腾旗的元代应昌路故城和江苏南通的元明通州城,都是这种布局。长方形纵街横巷式,这种形式的城市多见于江南地区。衙署在城的中央或偏于一方,南北主干大街(纵街)之间由平行的东西向小巷(横巷)构成街道网,大街常傍小河,形成了河、路并行的水陆交通线,很有地方特色。典型的代表是苏州的宋代平江府城,杭州的临安城。不规则形的城市,它们多处于南方丘陵或滨水地区,城垣依地形呈曲折状,城内的街道亦多随地势河湖而弯曲转折,没有一定的规律,如泉州城和广州城。还有一些是在水陆交通干线上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自由发展的结果往往使城市成为不规则的狭长形,如沿长江岸边的宋代沙市城。(3)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元朝核心城市(都城)在地理位置转移比较频繁;总之,汉朝到唐朝:城市受时间、空间限制;城市受官府直接控制;城市职能以政治、军事为主;宋朝:彻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城市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城市职能以经济为主;8.明清时期(1)城市发展主要特点:①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明代大中城市数量明显增多,还出现了许多规模甚大、人口众多,工商业繁荣发达的城市,城市类型增多(政治型、工商业型、对外贸易港口型、边防军事重镇)。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四大镇”)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增强;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镇兴起与发展;(“倭寇之患”;欧洲殖民主义者东来。小港口“非法”走私交易;清朝设立四大海关,下又设小口岸;)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国内兴起筑成高潮,明太祖创设了卫所制度,加强海防卫。北京成为封建社会后期都城;(2)城市建设的特点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增多;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防御设施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3)中国古代城市未能实现转型的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趋势):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政治和经济格局变更影响城市商业活动;以市、镇、大城市为单位形成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⑴城市功能: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⑵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⑶数量和规模:明清时期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中小工商业市镇大批兴起。⑷地区分布: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二)中国近代城市发展:1、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1)有利因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最早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海运、水陆交通便利及铁路运输的发展;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工矿企业的兴起。(2)不利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生产力水平低;传统思想制约。2、近代城市发展的表现:主要集中东南沿海地区为主,通商口岸增加,内地城市发展3、中国近代城市变迁进程(1)西方侵略:鸦片战争后,原有的商业中心广州和新兴的上海商业贸易最为兴盛。到19世纪50年代,贸易中心逐渐由广州移到上海。19世纪90年代,《马关条约》又规定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商埠,列强还取得了在内地开设工厂的特权。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大量修筑铁路,建立厂矿企业。(2)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及平津地区。纺织中心也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等地成为新的纺织中心。4、近代城市生活的变迁趋向:物质生活近代化,丰富多彩,政治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民主、平等、自由、科学观念深入百姓生活。5、特点:⑴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⑵上海成为经济发达城市。⑶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内地城市也逐渐发展。(4)起步晚,发展缓慢,外力作用下形成。(三)现代中国城市发展:1、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曲折发展⑴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实施,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和工矿就业,初步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并在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地区形成了城市轴线,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大跃进期间,促进城市化发展。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使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常规发展,带来了大量不利因素,导致后来的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第二阶段:发展缓慢⑶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停滞。第三阶段:发展迅速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镇化进程加快。。1978〜2000年,城镇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6.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解放生产力,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一些乡镇已经向城市化迈进,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人数大增,使小城镇迅速崛起,在城镇化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四阶段:高速发展(5)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2、推动原因:⑴一些城市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⑵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⑶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3、特点:⑴主要分布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并不断向内地扩展。⑵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发展较快。⑶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并逐步向城市化发展。(四)城市生活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结合必修二专题四(新课标人民版)第一、二节基础知识医学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延长;科技的进步:生活的质量提高(洗衣机等);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变化(1)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结合必修二专题四(新课标人民版)第三节基础知识(2)休闲娱乐活动和体育项目的普及;(3)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大学、义务教育;(4)社会观念的改变:(5)社会思潮的变革:三、西方城市发展1、西方古代城市:雅典的工商业的发展2、西方近代城市发展:主要是近代工业革命后城市生活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许多城市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新课标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P82)(2)15世纪晚期,通过圈地运动,英国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成为自由的雇佣工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推动了城市的发展。(3)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特别是蒸汽动力的产生,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新兴城市产生,城市化进程加快。(4)政府政策和外来移民也推动城市化加快。(5)城市化的负面影响:城市人口拥挤;疾病和瘟疫流行;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犯罪率上升。【热点训练】1、司马迁认为政府的商业政策应是“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由此可见他主张()商业发展应顺其自然B•工商皆本C.应取消商业竞争D.政府应对商业进行引导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善者因之。题干认为政府的商业政策最好的是“善者因之”,由知识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没有从题干中体现。2、分析下图,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唐朝商业城市分布图明朝商业城市分布图城市的集中分布由北方向南方发展B.东南沿海商业城市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C.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逐渐转移D.商业城市分布随着政治中心转移而转移答案:D解析:根据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项符合史实。D项不能从图片中得出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符合题意。3、《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中指出:“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历史是从两个层面逐渐展开的,即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和以市镇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中国历史上“两个层面”的城市化划分最恰当的时期(A.隋唐时期B.唐宋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以市镇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最恰当的时期”等,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相关内容——城市规模扩大与农村“草市”的壮大。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符合史实,最符合题干要求,正确。其余ACD三项明显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4、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该情况体现了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代的时候,从较小的市镇到较大的城镇,一般都是当地的治所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中心。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市镇的发展5、有学者提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对三次商业革命的理解正确的是()第一次商业革命突破了商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汉口镇在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因繁荣著称第三次商业革命导致商业和贸易的中心出现转移三次商业革命都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④项“都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表述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第三次商业革命主要与西方列强的侵略相关,即主要是外部因素,而非内部因素。而其余①②③三项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o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系列特征6、孟德斯鸠认为,“商业能够治疗破坏性的偏见。因此,哪里有善良的风俗,哪里就有商业。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善良的风俗。这几乎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孟德斯鸠的这番话A.提出了经济领域的权力分治原则B.认为商业有助于社会品德的养成C.奠定了资产阶级商业法律的基础D.认为商业能够导致社会风俗败坏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哪里有善良的风俗,哪里就有商业。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善良的风俗”可以看出商业有助于社会品德的养成,所以本题答案选B,A、C材料没有体现,D与材料“商业能够治疗破坏性的偏见”不符。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7、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汉都成长安平面<<VnrMVL«'4M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一一(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咼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并结合材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材料四宀d.KOGIKKI勒瞒】曲1KOGIKKI勒瞒】曲1I弼购si?sawHoseit(3)根据材料四,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材料五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一一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4)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六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根据材料六,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4分)材料七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答案:(1)经商的地点(和时间)受到极大限制(或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特点: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影响: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发展特点: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发展较为平稳(或从18世纪初期到20世纪30年代发展迅速,此后发展较为平稳)。主要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生产力水平较低(或工业化程度较低,或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措施: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或:变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原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用: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问题:但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分析所给示意图可知当时长安的市主要是东市和西市,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市受到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第(2)问,根据材料二“直至四鼓后方静”“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可见,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从“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鱼虾晓市腥”可见,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联系材料“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第(4)问,观察曲线图可以看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发展较为平稳。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图中的时间判断可知,主要经济因素有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等等。第(4)问,联系史实可知,1840年由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未实现工业化;材料中“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一一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说明中国城市化起步晚以上都是近代中国城市化缓慢的原因。第(5)问,从材料六中“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可以概括为,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和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第(6)问,本小题在作答时要注意从发展趋势,利弊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回答。【能力提升】1、《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时期战国西汉唐南宋清(1820)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请指出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坊市界限被打破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④商业发展的推动A.①②B.①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的发展的说法错误,因为政府对商业的发展总体上是控制的,但不是不再限制。根据材料中的表格所提供的朝代,与南宋进行比较不难发现,①②是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2、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西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而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如盐铁官营)。以下作为上述材料的研究主题合适的是中国封建主义专制集权体制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体制的比较中世纪西方的城市化进程快于中国之现象分析中国官营手工商业和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对比西方人治和中国法制观念下的中西城市面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如盐铁官营)”指的是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和商业;再结合题干中“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的信息,可判断出研究主题中国官营手工商业和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对比,故C项正确;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体制,城市化进程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AB项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3、据1882—1891年上海海关报告,在上海的中国人口有许多是外地人:外语通、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南京的男子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商业和金融业开始发生变化B.上海就业人群地域性特点显著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D.通商口岸城市化进程狂飙突进答案:B解析:“外语通、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南京的男子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材料突出了各个地区外地人经商就业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因此选择BoABD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解体•就业特点4、英国利物浦(见图)在13世纪初期是从事农业和渔业的人口聚集地,是一个公认的“小渔村”,在中世纪晚期仅与爱尔兰有少量的商业往来。18世纪中期,利物浦成为仅次于伦机③从事跨大西洋的“三角贸易”④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5、1910年,上海总人口118.6万人,公共租界人口达50.15万人;上海传统的商业繁华区从南市移到美英法租界所在的北市;上海的主要工厂也设在租界内。租界日新月异,成了新上海的主体。材料反映了上海()A.城市日趋半殖民地化的特点B.成为中国新兴城市的排头兵C.外来文明推动其城市化进程D.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答案:A6、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该情况体现了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代的时候,从较小的市镇到较大的城镇,一般都是当地的治所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中心。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市镇的发展7、下表为“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国家Uf单位;万人)农吋人口召分比戚市人口百分比英国"u普1年」约18004S%^2%法国<年〉约360。25%中匡(1851年)约」鑿0089%11%此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C.西方侵略延缓了城市化D.东西方城市化差距大答案:B解析:含有统计数据的图表题目是考查经济史的重要题型,可以单个表格出现也可以是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多张表格;可以是采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用柱状图或饼状图的形式;题目的设计当然要立足于图标中的数据,但要注意的是“功夫不在表中,而在表外”,即要注重于教材知识的衔接以及认识的深化。表格反映英国的城市化程度最高中国的最低,东西方差距大,但是这只是现象,要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工业革命之后,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因此答案为Bo8、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分析材料,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英国城市化进程、俄国城市化。综合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东西方城市化进程的对比分析,故B项正确;A、D项不符合《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故排除;故C项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Bo考点:世界城市化进程•近代城市化进程•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9、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的过程,以下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6.42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118.50〜20.74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1985〜2006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1950-1957年城市化率低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1958-1960年城市化提高是因为大跃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动1978-1984年城市化率降低是因为农村经济改革吸引了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1985-2006年城市化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A项错误,抗美援朝时间是1950年到1953年,材料体现的时间截止到1957年,明显不符合题意;1957年后大跃进,城市人口迅速的增加,B项正确;C项错误,农村并非吸纳了城市劳动力,而是进行了生产关系的变革;D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1992年开始提出来的。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工业化进程
的推进?建国后的城市化10、商业革命把西欧中世纪的那种半封闭的、半停滞的、地方性的、非盈利的经济体制改造成开放型的、充满活力的、世界性的、完全为了盈利的经济体制。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商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商业革命加速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化C.商业革命就是用商业取代农业D.商业革命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状态答案:B解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幵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D项说法错误材料表达的是商业革命使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取代封建经济,故B项正确•11、“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并没有完全依照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成为雇佣工人)发展,城市的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来,动荡日益加剧,1789年法国大革命正是在经济裂变与社会矛盾加剧这一基础上发生的”。上述材料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A.城市化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B.城市化是引起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C.对城市化处理不当,会加剧社会矛盾D.法国城市化开始过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含义为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并不完善,无法解决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来,动荡日益加剧。故选CoA观点错误,B错误的解读了材料,城市化不是错误,没有处理好城市化才是错误。D与材料不符,材料没有提到法国城市化的时间问题。12、F12、F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使美国城市化增长率居世界领先地位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城市化率超过日本,已经跻身经济发达国家行列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城市化率总体增长幅度高于世界的增长幅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国家城市化率的对比说明,全球化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从图片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城市化增长率并不高,故A项错误;马来西亚不属于发达国家,故B项错误;新中国的城市化率增长幅度总体超过世界,故C项正确;图片无法体现城市化对发达国家的不利影响,故D项错误。13、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是一个市镇机能转变的过渡时代。??????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到15世纪末(尤其是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了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选自道客巴巴网《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至明清市镇机能的变化;试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对经济结构、文学形式、思想观念方面产生的影响。材料二址商人门比'⑷娱池q禺71DLfpy*TOC\o"1-5"\h\z昨:°X>F〔;I/m/C1700UM)1X41W刃~1W両血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859年)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材料三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
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英城市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何出现的这些不同?,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为首的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显现的巨大作材料四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认为技术革命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可见用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以工业化和城市化拉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海内外有目共睹的。其中,“城市,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为首的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显现的巨大作杨醉《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社会的热门词汇之一。杨醉《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原因》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什么样的城市化战略?答案:变化:由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向商业机能的转变史实:经济结构:在江南一些地区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的经济因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开始出现);文学方面:市民阶层兴起使章回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史实:《四大奇书》或《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中任间接一部即可;思想方面:李贽的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等,黄宗羲的反对专制暴君、限制君权等主张;王夫之的“理在气中”,肯定人本能要求和私利的合理等主张、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等主张既可。发展特点: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较为平稳发展。主要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3)不同之处:中国城市近代化起步晚,发展缓慢,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英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4)阶段:高速发展阶段;提出了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二、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表年份万人以上城市比例(占总人口)万人以上城市数量(个)平均城市规模(千人)欧洲总人口(百万人)15005.61542261.616508.31973174.6180010.036434122.7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材料三、1949—2009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城市化水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何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同一时期,中国古代城市为什么没能实现转型?(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城市化三个主要阶段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特点的主要原因。答案:(1)城市大量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2)欧洲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也起了推动作用;殖民扩张的推动等等。中国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等等。(3)第一阶段:城市化发展很快。原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开展工业化建设,城市工业人口大量增加。第二阶段:城市化发展缓慢。原因: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整体停滞不前;上山下乡运动使城市人口流向农村;仅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三阶段:城市化发展迅速。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改革开放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的很多内容能够反映问题的内容。从材料“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等内容进行分析。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与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说的是16世纪到19世纪西欧城市化加快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的一系列的重要的事件推动了西欧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有殖民扩张、商品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等。反观中国,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的阻碍作用进行分析。人口才占到全国人口的人口才占到全国人口的51.2%。美国的城市化同样始于19世纪初,同样拖延了一个多世第(3)问,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仔细的阅读材料图示。从图示可以看出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到1961年城市化发展很快,但是从1961年到1979年城市化发展缓慢了下来,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从1979年改革开放后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城市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程•城市的发展;15、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材料一城邦即城市国家(city-state),通常由一个中心城市和周围的乡村构成。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上产生过不同形态的城邦。中国春秋以前的诸侯国也可以视为一种城邦形态。孟子说:“公侯皆方百里。”(《孟子•万章下》)这就是一个城邦的大小规模。(1)比较中国古代城邦和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完成以下表格。(4分)春秋以前的中国古代希腊的雅典主权归属作为天下共主的天子官员的产生抽签和选举土地所有权公民的私有土地工商业状况规模小,官府控制材料二长安和7—8世纪的主要城市首先是贵族和官府的城市,那里的国家政权权力将所有的商业活动都置于其严格的控制之下,但开封(北宋东京)却提供了商业生活和消遣娱乐活动占突出地位的居民区的第一个例证。政权机构及其人员从这个时代起就与大部分是由平民组成的典型城市居民保持着直接接触,而经济发展高潮也突破了所有那些倾向于使城市保留其贵族特征的古老规则。——(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代长安和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材料三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城市化最早起步和首先完成的国家。1851年人口普查表明,英国的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法国的城市化始于19世纪初,由于大量存在的小农经济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经过一个多世纪,直到1931年法国城市纪。美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是:西部存在着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吸收了大量的人口。美国在1920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TOC\o"1-5"\h\z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以来促进西方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因素。(2分)与英国相比,为什么法国和美国的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2分)答案:(1)(4分)春秋以前的中国古代希腊的雅典主权归属城邦的全体公民官员的产生宗法制度和世亲世禄土地所有权作为国有土地的井田制工商业状况工商业发达TOC\o"1-5"\h\z⑵变化:唐都长安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居民区分开;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宋朝东京坊市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4分)原因:城市从官僚贵族化到平民化;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3)主要因素:工业革命的进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2分)缓慢的原因: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的影响。美国、法国农业经济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2分)解析:试题分析:(1)比较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和西方的历史,即夏、商、西周时期和古希腊雅典的社会状况,填写表格。(2)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宋朝“市”的变迁。原因可直接依据材料二分析:政权机构及其人员平民化;经济发展高潮突破了古老规则。(3)由材料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法国由于大量存在的小农经济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美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是:西部存在着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吸收了大量的人口。点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6、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大城市发展的同时,成千上万个镇市也因商业的发达而兴盛起来。《元丰九域志》等书都记录了大量镇名,其地位仅次于县治。官府在各地设置场务,收取商税。市的地位又仅次于镇,有些市也设置行政机构。有的镇市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如黄池镇(今安徽马鞍山)和沙市(今属湖北)是从属于州县的镇市,却发展为商旅萃聚的贸易中心,黄池镇商业的繁荣已超过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有些市、墟或集因商业的发达而发展为镇,有的镇也升格为县。由于商品流通和交换的频繁,官府在不少商船客货辐辏地设置税场,商税收入也非常可观。一一摘编自邓广铭等《宋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镇发展的突出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镇发展产材料二: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生的社会影响。材料二: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十纽约亠伦敦—上海(2)材料二反映了伦敦、纽约、上海三地的城市化进程。三地城市化的进程、程度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6%。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藩篱,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随着国家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城镇人口比重缓慢上升,1978年达到17.9%。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到2019年末,我国大陆城镇人口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注: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告)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城镇化的特点答案:(1)表现:部分城镇因商业而兴盛。影响:经济: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思想: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政治:促进了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差异:①伦敦的城市化进程起步早,水平最高。纽约的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早,在19世纪晚期以后迅速发展;上海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最低。②原因:伦敦:英国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纽约: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英国晚,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生产迅猛发展,跃居世界首位;上海:鸦片战争后,开辟为通商口岸,在列强侵略下,上海城市化艰难发展。特点:①起点低,基础弱;②发展速度由慢到快;③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大;④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解析:(1)依据材料“成千上万个镇市也因商业的发达而兴盛起来”可以得出宋代城镇发展的表现为部分城镇因商业而兴盛;依据“有些市、墟或集因商业的发达而发展为镇,有的镇也升格为县”可以得出政治上促进了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依据“官府在不少商船客货辐辏地设置税场,商税收入也非常可观”可得出经济上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同时也体现出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2)结合图示可以得出差异:伦敦的城市化进程起步早,水平最高。纽约的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早,在19世纪晚期以后迅速发展;上海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最低。依据所学可知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所以城市化进程较快,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所以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在列强的刺激下走上了城市化发展的道路,所以起步晚,起点低。(3)依据“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可以得出起点低,基础弱,依据“随着国家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城镇人口比重缓慢上升”可以得出发展速度由慢到快;依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可以得出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大;依据“到2019年末,我国大陆城镇人口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可以得出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考点:近现代东西方的城市化•发展•原因、影响【热点探析】总结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对促进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比较不同时期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教训;比较中西方国家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应该吸取的教训,进而说明“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分析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东移、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对古代中国城镇(市)分布的影响;也可以与地理学科的联系,注意联系近代中国城市兴起的区域,并联系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等内容。还可以联系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等。【参考资料】相关概念:城:城市的“城”是由城墙的“城”而来的,城墙是城市的一个主要的代表性的具体形象。以“城墙”来代表城市说明:除了城市必然有城墙之外,在古代很多时候都是先修筑城墙然后才形成城市,建筑城墙是建城的一项首先和主要的工作。市:做买卖的地方,交易场所。市井邑:古代称国为邑,也泛指城市。邑与市廓:城廓之制内城、外城;城池、城隍专题四2019高考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十三讲共享与发展:古今中外的商业和城市化(参考答案)【热点训练】1、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善者因之。题干认为政府的商业政策最好的是“善者因之”,由知识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没有从题干中体现。2、答案:D解析:根据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项符合史实。D项不能从图片中得出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符合题意。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以市镇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最恰当的时期”等,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相关内容——城市规模扩大与农村“草市”的壮大。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符合史实,最符合题干要求,正确。其余ACD三项明显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4、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代的时候,从较小的市镇到较大的城镇,一般都是当地的治所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中心。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市镇的发展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④项“都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表述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第三次商业革命主要与西方列强的侵略相关,即主要是外部因素,而非内部因素。而其余①②③三项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o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系列特征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哪里有善良的风俗,哪里就有商业。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善良的风俗”可以看出商业有助于社会品德的养成,所以本题答案选B,A、C材料没有体现,D与材料“商业能够治疗破坏性的偏见”不符。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7、答案:(1)经商的地点(和时间)受到极大限制(或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o(2)特点: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影响: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3)发展特点: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发展较为平稳(或从18世纪初期到20世纪30年代发展迅速,此后发展较为平稳)。主要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生产力水平较低(或工业化程度较低,或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措施: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或:变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原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用: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问题:但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分析所给示意图可知当时长安的市主要是东市和西市,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市受到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第(2)问,根据材料二“直至四鼓后方静”“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可见,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从“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鱼虾晓市腥”可见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联系材料“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第(4)问,观察曲线图可以看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发展较为平稳。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图中的时间判断可知,主要经济因素有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等等。第(4)问,联系史实可知,1840年由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未实现工业化;材料中“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说明中国城市化起步晚以上都是近代中国城市化缓慢的原因。第(5)问,从材料六中“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可以概括为,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和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第(6)问,本小题在作答时要注意从发展趋势,利弊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回答。【能力提升】1、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的发展的说法错误,因为政府对商业的发展总体上是控制的,但不是不再限制。根据材料中的表格所提供的朝代,与南宋进行比较不难发现,①②是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如盐铁官营)”指的是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和商业;再结合题干中“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的信息,可判断出研究主题中国官营手工商业和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对比,故C项正确;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体制,城市化进程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AB项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3、答案:B解析:“外语通、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南京的男子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材料突出了各个地区外地人经商就业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因此选择BABD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解体•就业特点4、答案:A5、答案:A6、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代的时候,从较小的市镇到较大的城镇,一般都是当地的治所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中心。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市镇的发展7、答案:B解析:含有统计数据的图表题目是考查经济史的重要题型,可以单个表格出现,也可以是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多张表格;可以是采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用柱状图或饼状图的形式;题目的设计当然要立足于图标中的数据,但要注意的是“功夫不在表中,而在表外”,即要注重于教材知识的衔接以及认识的深化。表格反映英国的城市化程度最高,中国的最低,东西方差距大,但是这只是现象,要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工业革命之后,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因此答案为B。8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分析材料,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英国城市化进程、俄国城市化。综合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东西方城市化进程的对比分析,故B项正确;A、D项不符合《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故排除;故C项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Bo考点:世界城市化进程•近代城市化进程•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9、答案:B解析:A项错误,抗美援朝时间是1950年到1953年,材料体现的时间截止到1957年,明显不符合题意;1957年后大跃进,城市人口迅速的增加,B项正确;C项错误,农村并非吸纳了城市劳动力,而是进行了生产关系的变革;D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1992年开始提出来的。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建国后的城市化10、答案:B解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幵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D项说法错误材料表达的是商业革命使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取代封建经济,故B项正确.11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含义为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并不完善,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神话:悟空》2025高中地理练习题含答案
- 餐饮战略合作协议书合同模板
- 采购管材管件合同范文
- 保证合同协议书范本
- 智慧养老方案课件
-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3部分:显微镜法》
- 高原常见病防治课件
- 肺部解剖及肺循环相关病变课件
- 大学体育理论(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泰山学院
- 研究生二级学科证明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Module 9 Unit 2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 外研版(三起)
- 快易收口网工艺原理
- APC Smart-UPS 3000XL RM安装及电池更换手册
- 第5课萧红与东北作家群.ppt
- 家政岗前培训PPT课件.ppt
- 三座山实验模型.ppt
- PKPM微课第四十一期浅谈基床系数与基础沉降--基床系数
- 影视导演艺术-运动.ppt
- 糖尿病 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