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件(政治史)_第1页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件(政治史)_第2页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件(政治史)_第3页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件(政治史)_第4页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件(政治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题统计命题角度2019全国卷Ⅱ,28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与戊戌变法2018全国卷Ⅰ,28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日外交策略2016全国卷Ⅰ,29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011全国卷,31八国联军侵华与东南互保条约考纲要求:1840年--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蕞尔小邦”与“天朝上国”的较量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在中国近代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被称为决定国运的战争。近代史上日本有两次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次是甲午战争,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一次是全面侵华战争,从南京政府的黄金十年走向民族苦难的深渊。

有人说:在地理位置上日本是距离中国最近的国家,但从心理上却是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中国: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我们学习西方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的技术层面。变革前封建专制国家,变革三十年后依旧是封建专制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全盘西化。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工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梁启超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的西化改革●中日因何而战?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需要走出经济困境。

从中国的棉花输入,从1887年82万元增长到600万元,急剧增长了7.5倍。为了节约棉花的输入费,1887年,第一银行的涉泽荣一,计划在上海设立加工厂,但被清朝官员拒绝。后来三井物产只能与英美系商会合资在上海设厂,没有支配权。

从1887年开始的5年间日本的纺织业,生产规模增长5倍,生产量提高9倍,成本大幅下降,比印度棉丝有价格的竞争力。但是,由于西方与中国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协定关税等,日本棉丝在上海市场上反而处于不利的地位。摆脱生存危机,制定出大陆政策

让我们看看东亚地图。日本不过是一个稍离欧亚大陆,浮于海面上的一个岛国而已。朝鲜半岛像是一肢胳膊,从欧亚大陆伸向日本。当时中国认为,只要把朝鲜半岛揽在自己的翅膀之下,朝鲜半岛随时可以成为攻击日本的绝好基地。同时,可以使没有腹地的岛国——日本的防卫变得困难起来。为生存而战。——日本扶桑社《新编历史教科书》(02年版)大陆政策日本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1855年:“海外雄飞论”

以霸英美,收满逼俄,并朝窥清,乃代代相承大业。

——吉田松阴《幽室文库》1887年:《征讨清国策》

欲伸张国威,则必攻击支那,将清国分割为若干小邦……实乃当继续之国策是也。

——参谋本部:小川又次

日本1:一个野心勃勃的民族

欧洲军火市场:

一种拖长辫的黄种人,口袋很多钱,可以买下欧洲的各种军火;

一种戴礼帽的黄种人,都是技术人才,真正想学欧洲先进技术,想拿到基本原理和构造。

——宗泽亚:《清日战争》

日本2: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海国图志》:1853年,流入日本,志士必读……21个版本。

——《大国崛起·日本》笃信:“刀”与“道”崇尚:“不作为,毋宁死”举国皆信:“战争富国论”军人口号:以我士之精锐,对敌之众以我血肉之躯,对敌准备精良

日本3:一个信念坚定的民族

1887年,天皇谕令:“加强海防一日不可放松……兹决定从内库提取30万元资助,望诸臣深明朕意。”举国华族富豪无不震动,

官、商、军、民,文臣、武将,人人涕泪横流。肥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几春秋。

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支那四百州。日本4:一个上下一心的民族乃木希典

2、清朝方面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清朝政治十分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清廷1:腐败的政府李鸿章:宰相合肥天下瘦翁同龢:司农常熟世间荒慈禧: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令彼终生不欢清廷2:短视的朝廷“日本虽小,自改纪后,日夜谋我,内治兵饷,外购铁舰,大小已三十艘,将翦朝鲜而窥我边。”

——1888年,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郭嵩焘1877郑观应1894黄遵宪1887成书

、1895刊行清廷3:落后的军队

“水雷船无人掌管,外锈内污”。

“平日操练,徒求演放整齐”。

官骄(嘲笑教官)兵靡。“貌似庞大,实不足虑”。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

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李鸿章一人敌日本一国。

——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清廷4:淡定的子民

清军:训练不足,新抓的壮丁,前往战场途中,抢劫、杀人,老百姓怕清军绿营兵甚于怕日本兵。

——《伦敦新闻画报》1894.11.24第105卷3、欧美列强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列强:假意的“调停”

所有国家均同情中国,但没有一个国家帮助它……日本战胜中国,都可以分一杯羹。

——(英)赫德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

美国报纸: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同情日本,日本代表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雪珥:《日胜另一秘闻:舆论战中击败大清》练习反馈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C4、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1)清政府:腐败懦弱,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2)日本:

①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萌生对外侵略野心。

②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3)欧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4)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1、结合一下史料及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末日本侵犯中国的原因(直接原因)练习反馈2、(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C7月25日丰岛海战9月15日平壤战役9月17日黄海海战2月17日

威海卫陷落11月22日旅顺陷落丰岛海战1个多小时平壤战役1天黄海海战5个多小时旅顺之战2天威海卫之战17天速败2、战争的概况忆·大国之殇-----甲午战争中国战争基本概况

《马关条约》

①赔二亿

②割三地

③开四口

④允设厂加重人民负担贷款控制中国严重破坏主权刺激瓜分野心沙、重、苏、杭继续深入内地资本输出侵略新阶段***侵华特征:炮舰政策+资本输出+商品输出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三、战争后果:《马关条约》1.侵华方式发生变化:战前商品输出为主;战后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2.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列强侵华以勾结为主;战后列强侵华争夺日益加剧,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瓜分狂潮、门户开放等;3.中华民族危机加剧:战前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和邻国;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4.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5.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战前主要学习西方技术;战后为救亡图存不但学习技术,还进行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变革,相继出现了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探究: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分水岭?3、(2016·江苏高考·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A【剖析史料】依据以下史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寻·国殇之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三、中国何以战败?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毕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

——李鸿章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革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俾斯麦(德)1894年6月9日,日军登陆仁川,进占汉城。到这个时候,清政府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仍然未有准确的判断,还寄希望于中日双方同时撤军。李鸿章给在朝陆军的指令是:“彼断不能无故开战,切勿自我先开衅。”给北洋海军的指令是:“日虽添军,并未与我开衅,何必请战,应令静守。”

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摘编自《盛世之毁》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吉田松阴(1855年)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计划武力攻取中国沿海地区并划归日本版图,然后进一步肢解中国,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的方案。1893年决定成立战时大本营,完成了侵略中、朝的战争准备。两种战争准备态度注定战争如此结局

北洋兵舰合计二十余艘。海军一支,规模略具,将领频年训练,远涉重洋,并能衽席风涛,熟精技艺……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限于饷力,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日本蕞尔小邦,亦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李鸿章1870年,兵部省向天皇提交《发展海军建议书》,制定了一份在20年内拥有大小军舰200艘和常备军25000人的海军发展计划。1885年,日本修订海军发展计划,开始实施海军十年扩军方案。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海军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已建立起一支拥有6.3万常备和23万预备队的陆军,和排水量7.2万吨的海军——超过了清朝的北洋海军。两支海军差距渐远1874年,天皇诏令:从即日起,天皇开始撙节内宫开支,进餐时的四碟八碗撤了,入夜的笙管笛箫停了,什么锦衣玉带,什么钟鸣鼎食,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1887年,天皇发布谕令:决定从内库中提取三十万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光绪大婚庆典,耗费银子500万两。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其终生不欢

—慈禧太后一天宁可只吃一餐,也要建立强大海军。两个皇室不堪目视反观中国,作为典型的异族统治,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在满汉对立的背景下不仅是疏离的,甚至是敌对的,满洲统治者为防止汉人崛起而采取愚民政策,民众只知逆来顺受,对于国家的命运毫不关心,对于同样是异族的日本人没有明显的仇恨心理,不愿意替一个异族去打另一个异族,清军对中国民众的残害更是让民众难以对满人统治的国家产生认同感。

因此,在战争期间,不仅没有出现任何民间的抗日组织,反而在日军占领区民众完全以顺民的姿态出现,甚至争相报名应征日军运输夫谋取生计。明治维新的重要目的就是仿效欧洲,将日本改造成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其成果在本次战争中初步得到显现。战争初期,陷入危机的日本民众对于战争没有任何兴趣,但是在政府爱国主义的鼓噪下迅速掀起对于战争的狂热,即便生活贫困也还是从口中省出十个八个梅干钱捐献给前线的士兵,并对战争后可以获得多少敌国的土地和赔偿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国家成功地将民众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捆绑在一起。民众对于国家的淡漠心态军国的国民迅速养成寻·国殇之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方面:准备不足,军事落后,政府腐败,民族意识淡薄,……

日本方面:蓄谋已久,军事强大,国力渐强,整体动员,......

甲午战争中,失败固然是政府、领导人、官兵的责任,但是也有一般民众的责任。由于民族精神的缺失,缺乏全民的抵抗,从而最终导致失败的结局.------陈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谁之过》四、战争的影响

对日本:(福泽渝吉)日本以世界文明进步为目的展开的战争,战争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一场信仰的较量。日本在亚洲国家率先理解文明世界的理念,力图彻底摆脱独裁国家制度和野蛮文化,日清战争因此成为日本迈进文明国家行列的起点。三十年洋务,竟毁于甲午一旦!泱泱之天朝,竟败于弹丸东夷!从天朝危机,急转到民族危亡!悲情恐慌——原载于1898年法国《小巴黎人》杂志

材料一:“甲午之前,在我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的忠孝节义的思想。”“甲午战争的失败,更激发了我的救国热忱,我需要找寻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吴玉章文集》下卷P956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对中国各阶层思想上有什么冲击?这些冲击促成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探·救国之策-----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价值观:由传统忠孝节义,学而优则仕转变为救亡图存,将国家的发展与自身紧密的联系起来,民族意识觉醒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人教版教材必修二44页探·救国之策-----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推动了清政府调整抑商政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探·救国之策-----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材料二:

甲午战后大事记(截止到1900年)1895年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1895年5月—10月,邱逢甲、徐骧领导的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多次重挫日本占领军。1895年,清政府先后派胡熵棻和袁世凯到天津小站采用西洋方式编练新军。1895年10月,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因计划泄露遭清政府破坏,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1898年6月—10月,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1898—1900年,民间组织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给列强以沉重打击。1899年,江苏南通人张謇放弃科举功名,创办大生纱厂,力求“实业救国”。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掀起了救国运动,推动着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进行军事改革戊戌变法(学习日本)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活动中心依旧在日本)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民族危机与民族亢奋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添。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神也怒,仙也烦,一等下山把拳传。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并将山。“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扶清”有利于争取清政府的支持,但是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和面目。“灭洋”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但存在盲目排外的巨限,分不清外国侵略者和近代文明的区别。

历史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由此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开始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同时盲目排外,抵制近代文明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另一个角度看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杀中国教民,杀在华外国人,焚烧教堂,清廷没有尽力制止,反而纵容姑息,任其滋生蔓延,最后更是许可义和团大举进入北京,焚烧教堂,屠杀教民,威胁在华传教士和外国公使生命安全。

在义和团运动中,有240多名外国传教士及2万多名华人基督徒死亡(根据教会方面的统计)。此外,也有许多与教会无关的中国人被义和团杀害,数量远超被害教民,未有统计(单北京死于义和团手下的有十数万人);死亡的清军以及中国平民约七千人。义和团对清末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不仅倾力破坏华北大地上所有现代化设施,而且导致北方商贸活动迅猛凋敝,负面影响覆盖全球三分之一强的国际贸易活动。2.(2012·海南单科卷·14)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B

如果没有官方正式支持,不可能有义和团事件,也不可能有“八国联军”。……我们中国一向有一个舆论(传统),就是你只要跟外国人一发生矛盾,你必须毫不含糊毫不打折扣地仇外。如果你稍微说几句公道话,说外国人有外国人的道理,你不能随便不尊重外国人的习惯,那你马上就被看成“二毛子”、“汉奸”——余英时2.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的反抗行为引来侵略者的镇压。

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彼仗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我国威。7.(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1)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B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协议虽未签字,但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拓展:东南互保①赔款4.5亿②划使馆界③拆炮驻兵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内容影响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标志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