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加速是医药行业高景气度持续的最大前提(2020年)_第1页
老龄化加速是医药行业高景气度持续的最大前提(2020年)_第2页
老龄化加速是医药行业高景气度持续的最大前提(2020年)_第3页
老龄化加速是医药行业高景气度持续的最大前提(2020年)_第4页
老龄化加速是医药行业高景气度持续的最大前提(202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医疗行业(一)全国的医疗行业概况一、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广阔2018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已达7.01万亿元。根据国家相关规划,未来五年(2019-2023)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55%;到202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4.09万亿元;2030年将超过16万亿,是目前市场的3倍。老龄化加速助推医药行业持续高景气度。2018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在GDP中占比为6.4%,美国是17.8%,日本是10.9%,预计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会逐步提高到日本的水平,因此医疗行业的增速将持续高于GDP的增速。二、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趋势1、新冠疫情推动传染病防治领域与公卫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冠疫情驱动医疗资源补短板:本次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给与国内医院及疾控体系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暴露出了医疗资源不足带来的挤兑等问题,医院诊疗、传染病救治、地区疾控能力等方面亟待提高;疫情过后随着中央和地方对于新基建和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相关医疗设备板块有望明显受益。新冠疫情推动中央及地方加强医疗卫生建设投资力度:国家发改委3月21日表示未来将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强公共卫生、市政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建设;目前多省市已公布了与医疗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置相关的基建投资计划,预计未来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甚至特殊国债等方式推动医疗卫生建设投资。2、各级政府加大传染病防治领域投资。云南省政府于近日印发《云南省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云南省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省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提高医疗机构应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能力,《方案》对资金进行了明确分配:计划投资54.1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37.25亿元,设备配谿6.21亿元,负压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建设10.64亿元。除了新建一批传染病医院,原传染病医院改建升级,《方案》还对负压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置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云南省政府斥资建立疾控中心旨在实现传染病救治和疾控能力“双提升”。此次建设深入多个地级县市,疾控网络全面铺开。一方面是针对疫情做出的积极反馈,查漏补缺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另一方面也积极响应了国家提高疾控机构核心能力的号召。河南省加大传染病医院及公卫中心建设。4月15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52场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卫健委主任表示,河南省要结合谋划实施“十四五”规划,依托实力较强的省市综合性医院建设一批传染病医院,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建设一批独立的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科)。江苏省苏州市大力发展三甲医院及公卫体系建设。3月9日,苏州市举行会议,专题调度苏州市三级三甲医院建设工作。会议规划,在“十四五”期间,苏州三级医院数量力争增长50%、增至36家,三甲医院力争新增10家。在打造“高峰”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均衡性和覆盖面。3、互联网医疗成为新的增长点由于新冠疫情的因素,互联网医疗在支持政策上与消费者教育上都有了极大的进展,2020年将是互联网医疗真正腾飞的元年,建议重点关注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卫宁健康、九州通等。14年国家层面开始逐步放开在线医疗、医药电商,16-17年则对于互联网诊疗、医药电商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政策在这个阶段摸索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放开的“度”;以2018年4月国务院发文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为起点,在这个阶段,各种管理办法层出不穷,互联网医疗开始规范化;2020年至今,疫情带来互联网医疗开始腾飞的真正元年:由于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展示出来的优势,在为互联网医疗做了非常完美的用户教育的同时,政策上也已经开始放开医保和互联网医疗的对接。本质上,鼓励互联网医疗是解决“看病难”的系列政策中的一环。我国医改已经进入到深水区,而医改需要解决的两大最核心问题就是“看病难”、“看病贵”:老百姓“看病难”的本质问题为医疗资源的错配问题。我国的医疗服务资源整体是不缺的,但是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和社区医院门可罗雀。那么医改解决“看病难”的核心政策主线就是分级诊疗,实现对大医院的分流,强化全科医生、强化基层医疗、医联体政策等等,而鼓励互联网医疗的核心目的同样是实现大医院的分流,也可以将其视作分级诊疗的配套政策之一。互联网医疗无法取代传统的线下就诊的渠道,但可以成为不错的补充,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资源错配问题。互联网医疗本质上解决了两大痛点:1)患者就诊的“距离”问题:将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覆盖到了基层、偏远地区,变相增加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范围;2)为医院接诊“赋能”,同时解决轻症重症的“分工”问题: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实现线上挂号,可以优化传统就诊渠道的流程;而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在诊疗上可以解决常见病、慢病、多发病与重大疫情(尤其是复诊),而在互联网医疗的补充下,传统的线下就医则将偏向于专科导向,主要用于治疗重症和疑难杂症。4、中医药发展进一步受重视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和政府把发展中医药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预计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据大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医药产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产业规模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突破10亿人次;医疗收入达到3648亿元,接近医疗机构总收入的10%;中医类卫生人员总数达到122.5万人,执业医师54.3万人,占比44.3%;全国在业中医馆数量达到477家,年均增长78.1%。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介绍,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二)成都及四川的医疗行业情况一、成都医药健康行业概况2019年7月成都市印发《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正在加快。根据该意见,到2020年,成都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到2025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0亿元。为了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体系,成都正在不断加快发展,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今成都在医药健康领域有4户企业已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0余户,76个单品销售过亿元,血液制品占全国1/3。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方面,成都正在不断发力,而按照发展目标,2020年成都市将继续把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作为核心区域,突出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医药商贸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金融链的构建完善和协同联动,促进资源的有效聚集、高效配置和高效增值,加快建设高能级高品质特色化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不断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行业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二、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全省中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70亿元,同比增长13.8%,位居中西部第一。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发展基础一是药材资源优势独特。我省拥有药材资源5000余种,其中附子、川芎、麦冬、白芷、川贝母、姜黄、天麻等道地药材49种,道地和大宗药材品种数量居全国之首。2015年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约368万亩(含三木药材),主要分布在成都、巴中、乐山、广元、绵阳、德阳、达州、南充等地区。二是制造产业基础坚实。我省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三,其中中药饮片列第二,中成药列第四。拥有中药企业百余户,其中全国中药百强企业10户,年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以上的8户。进入国家基药目录的药物60种,占中成药基药的58.8%,全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中成药单品种17个。成都高新区及彭州、资阳、眉山、泸州等地建有各具特色的医药产业园。同时,我省门类齐全、体系完善的制造产业为中药工业全域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加工制造基础。三是医疗服务发展良好。截至2015年底,我省拥有中医医疗机构5243所,覆盖了21个市(州)及县(市、区),年门诊诊疗4926.78万人次;全省76.41%的综合医院设置有中医(民族医)科室,年门急诊人次518万人次;全省39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96.26%设立了中医科(室),58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94.83%能提供中医药服务;4428个乡镇卫生院中95.45%设立了中医科(室),54671个村卫生站中87.16%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43%。全省中医药服务总体规模与实力居全国前列。四是科技研发支撑有力。我省有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医科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省中医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重点教学科研、医疗机构200余家;建有国家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中药饮片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GLP)中心、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5个,省部级研究开发中心10余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重点研究室7个、三级实验室8个;建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省中医药健康产业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品种多但重磅名牌少。我省药材资源丰富,中药独家和保护产品较多,但缺乏能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影响力大的大品种、大品牌。二是企业多但领军龙头少。虽然有100余家中成药企业,不少企业在某些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与实力,但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保健品领域企业44家,但产值上亿元的只有5家,全行业产值规模仅为30亿元。三是中医医疗机构不少但综合实力不强。虽然全省中医医疗机构5243所,但三级中医医疗机构仅39家,开放床位在1000张及以上的中医医疗机构仅7家。2015年全省中医医院门急诊和出院人次分别仅占全省医疗卫生门急诊和出院人次的22.17%和20.4%。缺乏具备一定规模、影响力广泛、服务能力较强的中医康复、养老、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小但形成合力不够。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表示重视医药,但统筹协调不够,中医药管理和资源配置还不完善,政策没能最佳叠加,形成最大合力。2、发展机遇一是国际中医药健康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程度的加快,各国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正逐步提升。目前,全球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产品,年交易额近5000亿元,并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递增。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正推动保健品产业以年均13%左右的速度增长,国际医疗保健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二是国内中医药健康消费需求增长态势良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近年出台了一系列医药健康相关规划和专项产业政策,医药保健产业和医疗健康服务实现了快速发展。2015年全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6885亿元,年均增长17.81%,比2010年翻了两倍多,其中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867亿元,占比为35.95%,增速快于整个医药工业;国内保健品消费支出约为3500亿元;2015年全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数58760个,同比增长2%,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达1.4亿人次,同比增长3.9%。未来,在我国人口增长、老龄化、慢性疾病增多和全民医保体系更加完善的总体趋势下,医药健康需求还将不断扩大。到2020年,我国医药产业按年均增长10%计算,可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299亿元,中药工业按当前占比计算,预计可达15566亿元;整个保健消费品市场可突破7000亿元。三是我省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从政策、监管、资金、要素等方面持续增强了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度。2015年制定了《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激发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起到了强大驱动作用。全国创新改革试验、新一轮“医改”试点、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也为我省中医药产业探索发展新路、扩大开放合作提供了难得良机。3、发展目标产业规模目标:中药材生产种植业2015年产值为95亿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年均增长16%。中药工业及健康衍生品生产制造业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为610亿元(其中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类为530亿元、兽药类为20亿元、日化品类为30亿元、保健食品类为30亿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年均增长24%,跃居全国第二。中医药健康服务业2015年收入为500亿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收入1000亿元,年均增长14%。竞争能力目标:到2020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企业5户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15户以上、超1亿元的企业50户以上。拥有50个以上销售额超1亿元的重点产品和10个超10亿元的拳头产品。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地理标志3个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