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2023年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2023年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2023年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2023年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2023年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身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是导致皮肤衰老的“元凶”。自由基会破坏胶原蛋白,使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从而造成皮肤组织活力下降、失去弹性、产生皱纹,出现皮肤老化、肤色暗沉等现象。某些抗氧化剂能清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可以延缓细胞衰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均与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有关B.自由基攻击磷脂并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C.细胞衰老过程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可能与自由基有关D.DNA的结构稳定,自由基不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2.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插枝生根的作用,科研人员获得了如表所示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甲组乙组丙组2,4-D浓度(mol/L)10-1010-50生根数目(条)43822A.本实验还可以利用根的总长度作为检测指标B.若欲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10到10-5之间设置浓度梯度实验C.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应该相同D.该实验可以说明低浓度的2,4-D促进插枝生根,高浓度的2,4-D抑制插枝生根3.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为:生长素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可将H+从膜内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从而有利于伸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据题意分析,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生长素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C.质子泵的合成和运输与内质网有关D.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4.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会感觉“热辣烫口”。在口腔或皮肤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香草酸受体,它能被辣椒素或高温刺激激活。叙述正确的是()A.辣椒素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后,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B.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C.有人吃辣椒会大汗淋漓且面部发红,原因是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D.吃辣椒后进入低温空调房降温,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5.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期时间较长的细胞更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B.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动物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G1期C.抑素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D.M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有利于G1期细胞中DNA的转录6.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观察叶绿体B.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的细胞质染成蓝绿色C.可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D.可以使用同种材料同时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7.下列关于物质检测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脂肪实验常用蒸馏水洗去浮色B.检测还原糖时不能用有色的西瓜汁,应选用无色的蔗糖溶液作为实验材料C.检测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测样液D.鉴定DNA时应在酸性条件下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处理后呈蓝色8.(10分)下图甲、乙表示两种蛋白质分子,其中“△○

口”各代表一种氨基酸,“-S-S-”代表二硫键。下列关于这两种蛋白质的差异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A.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不同C.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D.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二、非选择题9.(10分)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面积种植时,当阳光不足或日照时间过短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的措施来提高作物光合效率。植物吸收的光能用于___________。光照强度较弱时,植物吸收CO2的速率减慢,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2)研究发现,喷施低浓度的NaHSO3溶液能提高光合速率从而提高小麦生长速率。为了验证NaHSO3是通过影响光合速率而不是通过影响呼吸速率来提高小麦植株的生长速率的,请以小麦幼苗和2mmol·L-1的NaHSO3溶液等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假如人的体温调定点是37℃,当体温高于或低于37℃时,机体能通过相关调节使体温恢复到37℃左右。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并非一成不变,如病菌、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EP),EP会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热。(1)维持人体体温的热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2)某人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烧,下图是他的体温测量记录,请结合调定点学说回答:①AB段病人常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颤栗等表现,并常伴有“害冷”的感觉,结合资料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甲中BC段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散热量。③CD段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发起攻击,并通过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快速消灭EP,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体温。综上所述,体温调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11.(14分)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后产生的姐妹染色单体保持相互黏附状态,在分裂期才会分离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黏连蛋白(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连结蛋白)的裂解是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关键性事件,分离酶(SEP)是水解黏连蛋白的关键酶。如图(a)(b)(c)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应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含量变化。(1)如图表示某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b)所处的时期为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离酶(SEP)的活性需要被严密调控。保全素(SCR)能与分离酶紧密结合,并充当假底物而阻断其活性。据此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A.分离酶没有专一性B.保全素和黏连蛋白是同一种蛋白质C.保全素和黏连蛋白空间结构有局部相似之处D.保全素和黏连蛋白竞争分离酶的活性部位(3)在人类细胞中,分离酶在分裂间期时被阻挡在细胞核外。如果此时核膜的通透性不恰当改变,使分离酶处于细胞核内,其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而此时纺锤丝还没有附着,分散的染色单体随意移动会使得染色体分配混乱,从而导致无法保证DNA平均分配。(4)据图中信息,蛋白复合物APC在间期和分裂期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该含量变化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12.“鱼-兔-鸭”立体养殖是在池塘上搭盖兔舍、鸭棚,兔、鸭的粪便除直接作为鲤鱼的饵料外,其中的微生物还可转化为浮游生物并为滤食性鱼类提供饵料。请回答:(1)建立生态工程要考虑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搭建兔舍和鸭棚,购买鱼、兔、鸭的饲料,这些投入属于该系统的实际消费;该系统对外部的物质输出,则包括____。兔、鸭的粪便作为池塘中多种鱼的饵料,减少了投入,实现了____。(2)养殖母兔若干只,每年产仔兔量主要由兔子的____(答出两点即可)决定。(3)该池塘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____决定的。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池塘的____层。(4)要估计草鱼的数量,可采用____法。农户每隔一段时间捕捞出一定量的草鱼出售并投放鱼苗,则草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Harman1955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有三条:

(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细胞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容易产生自由基,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

(2)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时,又能产生自由基,从而攻击别的分子,引发雪崩式反应;

(3)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也可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详解】A、细胞进行氧化反应也会产生自由基,A错误;B、自由基攻击磷脂并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B错误;C、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故细胞衰老过程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可能与自由基有关,C正确;D、自由基会攻击DNA从而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2、B【解析】

A、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植物插枝生根的作用,可以用生根数或根的总长度作为检测指标,A正确;B、与浓度为0时比较,2,4-D浓度为10-5mol/L时,对生根表现为抑制,为10-10mol/L时,对生根表现为促进,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0到10-10之间设置浓度梯度实验,B错误;C、该实验自变量为2,4-D浓度,时间为无关变量,三种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应该相同,C正确;D、该实验可以说明低浓度的2,4-D促进插枝生根,高浓度的2,4-D抑制插枝生根,D正确。故选B。3、C【解析】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属于膜蛋白,其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关,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不是跨膜运输,协助扩散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之一,A错误;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合成的,本质为吲哚乙酸(小分子有机物),不是蛋白质,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错误;C、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其合成和运输与内质网有关,需要内质网的加工,C正确;D、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故选C。4、B【解析】

1.根据题意,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所以人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A错误;B、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如果喝热饮会激活香草酸受体,从而加重疼痛,B正确;C、此时会增加散热,皮肤毛细血管会舒张,C错误;D、进入低温空调房后,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增加,进而维持机体体温恒定,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5、B【解析】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题干信息可知,抑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导致细胞停留在该时期而不能进入分裂期;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详解】A、M期(分裂期)时间较长的细胞更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A错误;B、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因此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动物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G1期,B正确;C、DNA复制发生在S期,其所需的蛋白质应该是G1期合成的,而抑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C错误;D、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若将M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会导致G1期细胞染色质凝集,不利于G1期细胞中DNA的转录,D错误。故选B。6、A【解析】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详解】A、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部位叶绿体大而稀疏,适合作为实验对象观察,A正确;B、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B错误;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错误;D、叶肉细胞可用于观察叶绿体而不能用于观察线粒体,因为叶绿体的绿色会掩盖健那绿的染色效果,影响实验观察,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7、D【解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实验材料选择颜色较浅的,如苹果和梨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应先加入A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入B液,肽键与铜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实验过程需要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4)DNA在酸性条件下沸水浴与二苯胺试剂反应会变成蓝色。【详解】A、检测脂肪实验常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B、检测还原糖时不能用有色的西瓜汁,应选用无色的葡萄糖或者麦芽糖溶液作为实验材料,B错误;C、检测蛋白质时应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B液,碱性条件下肽键与铜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鉴定DNA时应在酸性条件下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处理后呈蓝色,D正确。故选D。8、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示两种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甲含有9个氨基酸(4种)、2条肽链、1个二硫键,乙含有8个氨基酸(3种)、2条肽链、2个二硫键。【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即甲含有4种氨基酸,乙含有3种氨基酸,A正确;B、组成不同氨基酸的基本元素都是C、H、O、N,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即甲含有9个氨基酸,乙含有8个氨基酸,C正确;D、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补充人工光照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较少,还原C3化合物较慢,使CO2的固定速率减慢,故植物吸收的CO2减少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四组,置于密闭容器中,记为甲、乙、丙、丁组,测定各组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记录。甲组用一定量的2mmol·L-1的NaHSO3溶液喷施小麦幼苗,不遮光,乙组用等量清水喷施小麦幼苗,不遮光;丙组用与甲组等量的2mmol·L-1的NaHSO3溶液喷施小麦幼苗,并遮光,丁组用等量清水喷施小苗幼苗,并遮光。将四组置于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甲组和乙组对比,甲组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减少的更多,丙组和丁组对比,两组中CO2增加的量相同【解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所以光反应和暗反应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详解】(1)小面积种植时,当阳光不足或者光照时间过短时,可以通过补充人工光照的措施提高作物光合效率。植物吸收的光能一方面使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另一方面可促使ADP与Pi转变成ATP。光照强度较弱时,植物吸收CO2的速率减慢,主要是因为光照强度较弱时,叶片中叶绿体中的光反应速率减慢,产生的[H]和ATP减少,还原C3化合物较慢,使CO2的固定速率减慢,因此所需要的CO2减少。(2)本实验是为了验证低浓度的NaHSO3是通过影响光合速率而不是通过影响呼吸速率来提高小麦植株的生长速率的,即实验目的为两个,所以应设四组实验,两两对照。其中两组用来验证低浓度的NaHSO3可影响光合速率,另外两组可用来验证低浓度的NaHSO3不影响呼吸速率。所以实验思路为: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四组,置于密闭容器中,记为甲、乙、丙、丁组,测定各组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记录。甲组用一定量的2mmol·L-1的NaHSO3溶液喷施小麦幼苗,不遮光,乙组用等量清水喷施小麦幼苗,不遮光;丙组用与甲组等量的2mmol·L-1的NaHSO3溶液喷施小麦幼苗,并遮光,丁组用与乙组等量清水喷施小苗幼苗,并遮光。将四组置于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实验的预期结果为:甲组和乙组对比,甲组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减少的更多,丙组和丁组对比,两组中CO2增加的量相同。【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10、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下丘脑病毒感染产生的致热源(EP)使人体体温调定点升高至40℃左右,低于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另一方面传至下丘脑再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和骨骼肌颤栗以增加产热使体温迅速升高基本等于效应T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神经—体液—免疫【解析】

体温调节的过程:2、识图分析可知,图中AB段表示由于细菌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BC段病人的体温调定点水平约为40℃,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D段病人大量出汗导致体温调定点下移。【详解】(1)体温调节过程中的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通过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对于恒温动物来讲,热能用于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2)①根据题意可知,病毒感染产生的致热源(EP)使人体体温调定点升高至40℃左右,图中AB段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的过程,使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另一方面传至下丘脑再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和骨骼肌颤栗以增加产热使体温迅速升高。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C段病人的体温调定点水平约为40℃,此时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稳定。③病毒感染细胞的即靶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然后再通过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快速消灭(抗原)EP,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体温。综上所述,可见体温调节的过程中涉及到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参与,即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点睛】本题以调定点学说为背景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和体温的来源,把握寒冷条件下具体的体温调节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审题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题意中的调定点学说理论,分析病菌、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而导致体温调定点改变后的调节过程,根据该过程的分析明确体温调节的的机制,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11、中期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CD使得姐妹染色单体提早分开间期时APC含盘低,到了中期APC含量上升APC含量上升,将使得保全素(SCR)分解,于是释放分离酶,分离酶分解染色单体之间黏连蛋白,为染色单体移动到细胞两极完成DNA均分做准备【解析】

由图可知,(a)时期APC含量很低,SCR与SEP结合;(b)时期,APC含量升高,与SCR结合,释放SEP,且SCR含量降低。【详解】(1)b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故为中期。(2)A、分离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黏连蛋白的水解,A错误;B、保全素和黏连蛋白是不同蛋白质,B错误;C、保全素和黏连蛋白空间结构有局部相似之处,因为二者可以结合,C正确;D、保全素和黏连蛋白均可与分离酶结合,故二者竞争分离酶的活性部位,D正确。故选CD。(3)如果间期核膜的通透性不恰当改变,使分离酶处于细胞核内,可能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提前分开,无法保证DNA平均分配。(4)据图中信息可知,间期(a)时,APC含量很低,(b)时期APC含量又升高;APC含量上升,将使得保全素(SCR)分解,于是释放分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