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基本概论(同名934)课件_第1页
国际政治学基本概论(同名934)课件_第2页
国际政治学基本概论(同名934)课件_第3页
国际政治学基本概论(同名934)课件_第4页
国际政治学基本概论(同名934)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论

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4.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论

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本章重点问题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冷战后国际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国际政治学的理论贡献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主要异同新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修正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主要异同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建构主义的核心命题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国际政治学理论内容本章重点问题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2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A.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A.历史条件3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B理论渊源1.哲学(最古老)2.政治学(影响最为直接)3.世界史学(重要内容)4.国际法学(直接相关)5.地理学(重要分支)6.政治经济学(重要影响)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B理论渊源4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C发展阶段1.萌芽: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2.形成: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3.发展: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80年代)。4.完善:冷战结束后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C发展阶段5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6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A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以时代划分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以生产方式的变更为依据,即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生产方式看做不同的社会时代。-------时代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帝国主义时代的基本特征

(1)生产方式与世界革命形势相结合的时代划分方法。(2)时代发展阶段性特点及其实质。列宁“两个时代”观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3)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观点(4)时代发展的曲折性。

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A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马克思7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B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体系理论马恩列宁关于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1)社会分工的具体内容和作用随历史发展而变化(2)资本主义政治结构随其经济发展而变化(3)世界随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第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国际竞争

更加激烈、更有组织、更加残酷。第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联

系的国际网方面所起的作用。资本输

出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

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第四,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资本家同

盟分割世界和列强分割世界。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B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体系理论马8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C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马恩列宁(1)民族分类——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民族。区分的根源,区分的作用(2)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生存和

发展的决定性意义(3)民族自决权原则(4)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1)殖民主义和殖民体系是历史范畴。(2)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双重影响。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C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殖民地理9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a含义: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b理论渊源: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10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D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马恩列宁

(1)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

世界体系

(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相互作用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落后

国家政治经济的双重作用(4)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1)布哈林的理论贡献

2)列宁:与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的基本问题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D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经济11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E马克思列宁主义战争与和平理论马恩列宁战争产生的根源;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根源;如何判定战争的性质;和平外交,消除战争根源等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E马克思列宁主义战争与和平理12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A

理想主义学派起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代表人物:美国第28届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主要观点:1崇尚理性和良知,人性可以改2战争可以避免,提倡公开外交3利益可以协调,冲突矛盾不是人类的本性4建立世界政府、保卫集体安全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A理想主义学派主要观点13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输出和较量人权观的冲突世界秩序的构想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不研究国际关系的“是”,只臆想“应当”解决国际问题的乌托邦主义忽视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因素

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4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主要观点: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主要观点:15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区别A人性认识:前者人性善,至少通过修养可以达到善。后者人性恶,本性难改,欲豁难平。

B国家关系:前者基础是道义、民主、公正。后者以权力和利益为轴心,不可调和。

C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前者重要是维护国际关系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后者蔑视法律,离开权力均势就没有国际体系的稳定。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区别16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评价理想主义:强调国际关系中的理性与道德性公众对外交决策的参与忽视了国家利益分歧实现政治理想手段不准确现实主义:以国家利益为核心执行外交政策在对客观事实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对人类社会命运的悲观主义观念将道德划分不同标准,政治家可以牺牲道德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评价17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C.新现实主义学派背景:1973年的中东战争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Waltz)1979年出版《国际政治理论》主要观点:国家为单一的理性行为体国际体系是具有无政府逻辑的自助体系国际体系结构影响国家行为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C.新现实主义学派18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新现实主义传统主义与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之间的论战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接近尾声。在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对苏联核威慑的丧失、越南战争的后遗症以及阿富汗事件和伊朗人质事件的余震,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以“重整国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显然已经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科学行为主义的一些概念过于抽象,多种方法玄而又玄,也解决不了现实政策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战后全球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权力分散,政治多极和霸权丧落得形势下,着手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科学的修整和补救”,这一经过“科学的修整和补救”的现实主义就称之为新现实主义。

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新现实主义传统主义与科学行为19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国际社会解释权力国家行为方式无政府主义精确的结构体系权力根置于人性,是国家追求的目标权力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手段国家间互动为主要方式国际社会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国20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冷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冷战后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仍然以权力为核心,但取向却表现在两条不同的轨迹上面:

一是最大现实主义,二是最小现实主义。最大现实主义将现实主义的基本命题发挥到了极致,典型代表是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大国政治的悲剧》最小现实主义是放松或偏离现实主义基本命题的理论,只保留了某些现实主义的基命题,如防御性现实主义。

斯蒂芬·沃尔特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冷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冷战后现21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C.新自由主义学派背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存》1977年出版

主要观点:国际社会行为体多元化军事威胁下降,国际合作领域扩大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同样重要国际制度与机制的重要性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C.新自由主义学派22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对新自由主义的评价A.在传统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根基上生长出来,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B.为研究和观察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C.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制定对外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和手段。(国际政治经济学、合作论、霸权稳定论、国际机制论等)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对新自由主义的评价23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国际体系:结构无政府状态主要角色:单位(民族国家)主要动机:国家利益、安全

国际体系:全球社会复合相互依存主要角色:国家行为体与费国家行为体主要动机:经济、社会与生态问题上的合作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24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D.建构主义学派背景:冷战结束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1999年出版

主要观点:国际体系中的文化(共有知识、期望、观念等)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体系——认同(Identity)决定利益,利益决定行为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D.建构主义学派25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建构主义的三个重要因素根本因素是共有知识a安全困境:行为体间的猜疑,最坏的估计对方的意图和动机,导致安全困境形成b安全共同体:行为体间的信任,导致冲突的和平解决,安全共同体形成

物质性因素的作用:物质性因素的作用十分有限,通过社会性结构才能产生意义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建构主义的三个重要因素26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建构主义的基本评价

学术意义:将哲学和社会学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质疑主流学派的理性主义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国际社会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出发,解答“我是谁?”“它是谁”的问题

局限性:局限于社会学的角度,视野狭窄文化和共有知识高于物质的唯心主义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建构主义的基本评价274.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

A.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国际政治学理论古代中国作为一个封闭式的中央大帝国,与外部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的是一种以“天朝礼治”为核心的朝贡关系,中央王朝则对外派驻封疆官吏以实行对该地区的实际治理,或者以册封、赏赐和施惠来保持某种象征性的统治。根据某些学者的观点,这种体制在隋唐时代就已经形成了。这种中国的对外关系体系是以一元论的国际社会等级观念作为其思想基础的。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就有所谓的“华夏中心主义”,所有其他国家的统治者均隶属于中华帝国之君主的统治。这种统治强调的是德治教化,即所谓“礼治主义”。到以后确立起来的天朝朝贡体制更体现出华夏中央王朝的“义”、“礼”和“王道”秩序观,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华夏天朝自成一体的结构被西方资本主义所打破,使中国从“天下”的中心成为世界的一员,但却是不平等的一员。4.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

A.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国际政治学284.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

B.新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建设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开始了新的起步。但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刚刚开始的国际问题研究受到严重损害。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才重新出现了生机,并开始朝着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政治学科体系和国际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方向前进。中国的政治领导人和学者在下述几个研究领域和理论问题上作出了重要贡献:(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3)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4)国际政治新秩序。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科和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建设尚处在探索和创建阶段,仍面临诸多问题。4.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

B.新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建设294.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

C.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之后,90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形成。(2)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3)在一些国际政治学理论前沿形成了中国人的声音,与世界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学术接轨正在形成。4.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

C.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30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论

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4.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论

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本章重点问题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冷战后国际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国际政治学的理论贡献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主要异同新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修正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主要异同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建构主义的核心命题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国际政治学理论内容本章重点问题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32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A.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A.历史条件33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B理论渊源1.哲学(最古老)2.政治学(影响最为直接)3.世界史学(重要内容)4.国际法学(直接相关)5.地理学(重要分支)6.政治经济学(重要影响)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B理论渊源34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C发展阶段1.萌芽: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2.形成: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3.发展: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80年代)。4.完善:冷战结束后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C发展阶段35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36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A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以时代划分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以生产方式的变更为依据,即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生产方式看做不同的社会时代。-------时代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帝国主义时代的基本特征

(1)生产方式与世界革命形势相结合的时代划分方法。(2)时代发展阶段性特点及其实质。列宁“两个时代”观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3)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观点(4)时代发展的曲折性。

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A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马克思37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B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体系理论马恩列宁关于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1)社会分工的具体内容和作用随历史发展而变化(2)资本主义政治结构随其经济发展而变化(3)世界随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第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国际竞争

更加激烈、更有组织、更加残酷。第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联

系的国际网方面所起的作用。资本输

出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

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第四,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资本家同

盟分割世界和列强分割世界。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B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体系理论马38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C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马恩列宁(1)民族分类——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民族。区分的根源,区分的作用(2)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生存和

发展的决定性意义(3)民族自决权原则(4)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1)殖民主义和殖民体系是历史范畴。(2)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双重影响。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C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殖民地理39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a含义: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b理论渊源: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40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D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马恩列宁

(1)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

世界体系

(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相互作用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落后

国家政治经济的双重作用(4)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1)布哈林的理论贡献

2)列宁:与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的基本问题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D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经济41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E马克思列宁主义战争与和平理论马恩列宁战争产生的根源;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根源;如何判定战争的性质;和平外交,消除战争根源等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E马克思列宁主义战争与和平理42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A

理想主义学派起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代表人物:美国第28届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主要观点:1崇尚理性和良知,人性可以改2战争可以避免,提倡公开外交3利益可以协调,冲突矛盾不是人类的本性4建立世界政府、保卫集体安全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A理想主义学派主要观点43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输出和较量人权观的冲突世界秩序的构想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不研究国际关系的“是”,只臆想“应当”解决国际问题的乌托邦主义忽视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因素

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44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主要观点: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主要观点:45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区别A人性认识:前者人性善,至少通过修养可以达到善。后者人性恶,本性难改,欲豁难平。

B国家关系:前者基础是道义、民主、公正。后者以权力和利益为轴心,不可调和。

C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前者重要是维护国际关系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后者蔑视法律,离开权力均势就没有国际体系的稳定。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区别46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评价理想主义:强调国际关系中的理性与道德性公众对外交决策的参与忽视了国家利益分歧实现政治理想手段不准确现实主义:以国家利益为核心执行外交政策在对客观事实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对人类社会命运的悲观主义观念将道德划分不同标准,政治家可以牺牲道德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评价47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C.新现实主义学派背景:1973年的中东战争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Waltz)1979年出版《国际政治理论》主要观点:国家为单一的理性行为体国际体系是具有无政府逻辑的自助体系国际体系结构影响国家行为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C.新现实主义学派48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新现实主义传统主义与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之间的论战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接近尾声。在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对苏联核威慑的丧失、越南战争的后遗症以及阿富汗事件和伊朗人质事件的余震,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以“重整国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显然已经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科学行为主义的一些概念过于抽象,多种方法玄而又玄,也解决不了现实政策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战后全球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权力分散,政治多极和霸权丧落得形势下,着手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科学的修整和补救”,这一经过“科学的修整和补救”的现实主义就称之为新现实主义。

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新现实主义传统主义与科学行为49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国际社会解释权力国家行为方式无政府主义精确的结构体系权力根置于人性,是国家追求的目标权力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手段国家间互动为主要方式国际社会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国50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冷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冷战后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仍然以权力为核心,但取向却表现在两条不同的轨迹上面:

一是最大现实主义,二是最小现实主义。最大现实主义将现实主义的基本命题发挥到了极致,典型代表是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大国政治的悲剧》最小现实主义是放松或偏离现实主义基本命题的理论,只保留了某些现实主义的基命题,如防御性现实主义。

斯蒂芬·沃尔特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冷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冷战后现51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C.新自由主义学派背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存》1977年出版

主要观点:国际社会行为体多元化军事威胁下降,国际合作领域扩大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同样重要国际制度与机制的重要性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C.新自由主义学派52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对新自由主义的评价A.在传统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根基上生长出来,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B.为研究和观察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C.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制定对外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和手段。(国际政治经济学、合作论、霸权稳定论、国际机制论等)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对新自由主义的评价53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国际体系:结构无政府状态主要角色:单位(民族国家)主要动机:国家利益、安全

国际体系:全球社会复合相互依存主要角色:国家行为体与费国家行为体主要动机:经济、社会与生态问题上的合作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54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D.建构主义学派背景:冷战结束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1999年出版

主要观点:国际体系中的文化(共有知识、期望、观念等)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体系——认同(Identity)决定利益,利益决定行为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